gta5进游戏怎么玩:祭祀黄帝陵不如尊重人民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2:41:21
祭祀黄帝陵不如尊重人民权利
金羊网 2008-03-16 09:10:17

转侯书议文:

2008年两会比较热闹,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亦有天马行空、不知所云的提案,这乐子在我看来来的快,去的也快。继济宁要建文化标志城之后,类似于关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提案又爆出一个——在陕的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王二虎、周一波、王西林联名提交提案,每年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

协共同主办,陕西省政府或国内各省轮流承办,国家主要领导人担当主祭,各省负责人率团、港澳台代表、海外各国华人代表共同参加祭祀,电视全球转播,把祭祀黄帝上升为国家级的大典。(3月14日《三秦都市报》)

诚如提案所言:中华民族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祭祀黄帝的活动。此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曾经亲自或派人祭过黄帝陵。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无论是女真族执政的金国,蒙古族人当皇帝的元朝,汉族人做皇帝的明朝,满族人执政的清朝,都无一例外地以真诚和谦恭,隆重祭祀自己的祖先——轩辕黄帝。将黄帝陵祭祀活动上升为国家层面,这样有利于传播我们中华文化,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

如果盲目的给这个提案定义为荒诞不经,确实抹杀中国历史文化在现实中存在着的浓厚的原始崇拜情结。从文化传承角度论,出现类似于热衷文化祭祀、祭奠活动的实属正常,毕竟当前的一切社会机制都还没有完全摆脱“图腾文化”,社会机制必须找个合理的寄托才能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所凭据。譬如古代帝王为了万世基业,必然推出一种思想理念、祭祀行为来规范权力的行使、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裁决。于是“图腾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层出不穷,一概理由皆为今天这些政协委员所提出的“将祭祀黄帝上升为国家级的大典,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考量当时各个封建帝王之所以接受朝臣的这些建议,其根本就在于政治机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作支撑,不过找出一个精神产物、图腾崇拜给予帝王行使权力、愚弄民众、加强中央集权一个合适、合情的依托和借口。

司马迁作《史记·孝武本纪》时通篇多为记述汉武帝刘彻行祭祀、封禅之事。病疟、出兵、治务之前总要找个理由祭祀神灵,企图得到上天的指点,以求施政方针是否正确?《史记》载:上(刘彻)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馀,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在汉武帝看来,封禅祭祀规格一定要高于往常,如此这般,才能与上天神灵意旨通达、才能顺利成章的接受上天旨意治理好国家。并经过那些朝臣的鼓吹说:秦始皇帝就因为没有好好地听从天意最后王国了,所以今天陛下一定要隆重的实现祭祀大典,超豪华、高规格、世上罕见之礼仪才能祈求到国家风调雨顺、民众安居乐业。所以他认同了封禅的天意(神灵)所使。

司马迁评汉武帝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不正是行政依靠的是鬼神而不是法律吗?自此之后,如东汉光武帝信奉“天人合一”,他认为能够从祭祀大典中找到治理国家的政策,国家祭祀代表的是自然界的力量,不以人为力量为转变,帝王、朝臣(政府机构)也只不过奉行苍天恩泽治理民众,所以不能违背。这时期“国家祭祀”达到了空前的极致、程序繁杂、仪式隆重,要比汉武帝刘彻还要过犹而无不及,此风一开,自西汉、东汉国家祭祀主导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确立之后,以后诸姓帝王、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无一例外的总要把某种神化起来的力量作为最高行政准则,隋唐有、五代十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小国家也有,宋朝以及时期并存的西夏、辽国有,元朝也有,明、清也有。只是国家祭祀的神灵或名儒不同而已,譬如宋朝就信奉孔孟儒学,孔子是一圣、孟子为二圣,本朝的王安石因变法后期也一度成为三圣,位列朝廷祠堂。

但是,纵观封建社会时期的诸姓统治阶级,统统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式也即政治机制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虽说各王朝建立初期有过一段繁荣中兴,主要原因是历史周期性惯性使然,譬如厌烦战争之后,就需要休养生息,经济就会得到短暂的发展,可是一到各王朝末期,由于政府机构、职能部门丧失法治,即使重拾图腾文化也无济于事,结果无一例外的兵戈四起、民不聊生。

读明史,特别中晚期,由于纲纪紊乱、皇帝怠于职守,政治机制、法律法规完全脱轨、架空,官僚集团中特别想做一番事业的文官集团(如海瑞),必然以道德尺度去苛责人事、社会公务的正确与否,此时所建立的评判体系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搬出祖宗典籍、传统伦理约束官僚民众。正因为个人道德准绳无法真正甄别、约束官员的私人行为时,于是在政治中心出现互相攻奸、诋毁,以致因集团利益建立帮派、挑起大旗行党同伐异之实,是非好恶完全然没有了标准。

万历时期,大臣张居正死后,就出现这种态势,先是原来的既得利益集团利益曾经遭受张居正变法的撼动,他们联合起来诋毁张居正,指责其独揽朝政、骄奢淫逸,经过这些利益集团反复、不断上奏朝廷,万历帝不得不在两年后籍没张居正家产(抄家)。之后,因针对的主要矛盾人物张居正的问题已经解决,预示着这个曾经抱成一个团的利益集团开始出现“内讧”,实质上仍是源于自身利益之需求,直至大明王朝灭亡,这场道德战争一刻没有停止过。黄仁宇说: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它正在慢慢地陷于一个“宪法危机”之中。黄仁宇先生所言的“宪法危机”即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所在,如果没有法治基础,一切道德、伦理、信仰、复兴也将成为奢谈,沦为一钱不值的信口雌黄。

几千年的颓废封建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依靠祭祀,特别国家祭祀稳定民心、振兴经济,不沦落为亡国奴是没有先例可循的。试问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没有信仰、帝王没有祭祀活动?可其最终结局不也都是国破家亡、朝代更迭吗?如果较真,国家祭祀可以团结人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那么郑成功就不需要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了;国家祭祀可以让经济发展,那么张骞、郑和就没有必要出使西域加强贸易往来,白花花的银子自个就会流入到老百姓的口袋里了;国家祭祀可以激励爱国热情,那么按照现代西方政治学求解,不过是“爱国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的执政府为本国公民提供了哪些服务和利益保障”?否则,一个处处与民争利、与民作对、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主流趋势的执政府,何必爱它?

若把精力投入到祭祀黄帝陵的“图腾崇拜”情结上、并企图起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愚弄民意手段,不如从现代政治角度排解当下难题,还权与民、尊重民众权利,从根本上解决公众浮躁不安的心理,既稳定经济发展,又可真正激励爱国热情。否则,十个黄帝祭典也救不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