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文案分析:谁解农民工文化之“渴”(热点热议·委员关注关爱农民工①)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21:03

谁解农民工文化之“渴”(热点热议·委员关注关爱农民工①)

郭嘉 蔡长春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1日   20 版)

  李晓宜绘

  CFP

  有椅、有桌、11个书架,简简单单的布置造就出这个30余平方米的小型图书室,新近落户的辽宁省首家农民工书屋开放以来,受到建筑工人的喜爱。
  纪力元摄

  当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甚或“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是涌动在城市中的新鲜血液,然而他们中大多数同其父辈们一样,用辛勤汗水创造着城市物质繁华的同时,还要经受着城市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寂寞。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他们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

  

  休闲缺失最堪忧

  “不怎么休闲”与“该怎么休闲”

  “干活累,没事睡”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亦工亦农,非工非农”是他们尴尬的身份特征;“沙漠化,孤岛化”是他们内心的情感状态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这是目前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的生活写照。有调查数据说,相比过去,农民工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但是离他们的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据调查,80%的农民工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

  除了“睡觉”和“闲聊”,上网、看电视依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流活动,很大部分人处于“不怎么休闲”的状态之中;倘若要丰富一下休闲文化生活,又不得不去面对经济、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该怎么休闲”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隐痛。

  来自山东菏泽农村的李华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今年19岁的他在岗已经快一年了。“除了上上网或看个电视之外就是回寝室睡觉”,这就是李华休闲文化生活的全部写照。“像看电影、旅游之类的活动一是没有钱,二来自己根本就不想动。觉得用单位的电脑或手机上个网之类的也挺好,从来就没怎么想着出去逛。”李华如是说。他一个月最多的花费除了生活费之外基本就是上网所需的流量费用了。

  同李华一样,他的几个同事也都大致处于这个年龄段,日常的休闲活动也都大多以上网聊天为主,公园商场一直没怎么去逛。他们虽然在北京生活挺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连单位周边的地理环境都还不很熟悉,有次要到附近银行办卡还是统一由单位人事员工带队过去的。“我们几个里头没一个人知道去那家银行该怎么走”,李华无奈地说。

  “对于我们这种工作来说,一天下来挺累了,哪还有时间精力去想别的。”其他保安也都认为在这里打工赚钱维持生计就已经足够了,好点的话还可以给老家寄些钱回去,至于所谓的休闲文化似乎离自己太过遥远。尤其对于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使得他们即便有追求休闲文化的想法,也都没有体力与精神头去做了,甚至是一下班就赶忙洗洗睡了。

  在北京某旅社打工的王师傅是从河北农村过来的,在旅社工作近两年了。王师傅认为他平时接触到的打工孩子,多数不愿意与城里人打交道,反而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更别说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当中了。这种心态的产生多与他们“亦工亦农,非工非农”身份特征有关,有一种先天的失衡感与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会更加封闭,即使有一些想要去体验的休闲文化生活也都被果断地放弃了。

  以李华为代表的一方是“不怎么休闲”,而还有一部分人是整天为“该怎么休闲”困惑挠头。许琳来自河南周口农村,一年前来到北京从事营销类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是能够在工作几年后升任部门主管。许琳充分利用着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除此之外,她还喜欢看电影和旅游等活动,可以说是“三高”(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的典型。既然想深造就要读书,许琳一有空了就到中关村、西单等大型图书商厦看书。“虽然我每次都能找到座位,但是总感觉还是少了些,基本上得上下几层楼寻找,否则就得站着了。”

  “至于其他的休闲文化生活我就基本都靠单位组织了,自己花钱看电影太贵,门票动辄几十块上百块,像我们这种收入水平,扣去房租和生活费,每月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花就不错了。如果真有闲钱我还想用它去上个培训班什么的。”这是很多和许琳处境类似人的共同感叹。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对休闲文化生活的“高渴求”现象,但现实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给他们浇上点冷水。当“高渴求”遇到“低现状”之后,这种强烈的落差更是让他们犹如置身于休闲文化生活的荒漠和孤岛。有专家指出,时间和消费能力只是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一个原因。城乡文化隔阂,才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遇到的最大障碍。

  孤独心灵有寄托

  “氛围的营造”与“环境的创设”

  不同于“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父辈,“拖着拉杆箱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放下了乡土梦;他们怀揣着城市梦,希望融入城市的生活,成为新市民

  “要是能为我们组织个演出什么的就好了,让我们也高兴高兴”、“希望政府填补和完善农民工居住社区的文化设施空白,如图书室等”……采访过程中,记者随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呼声和期盼。

  在北京大学从事保安工作的甘相伟算是比较幸运的那种。小甘来自湖北省广水市的一个小山村,带着继续深造的梦想来到北大当起了保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冲着北大这块牌子来的。到这儿之后,甘相伟充分利用北大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有空就上自习、听讲座,最终通过成人高考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北大中文系,圆了自己求学深造的梦想。现在的他正在着手进行文学创作,给自己丰富的娱乐生活增添了多彩的一笔。回想起当初的选择,甘相伟说:“能够到北大来真是太幸运了,这里的人文环境和文化设施是我圆梦的重要基础。”

  张凯,廊坊市固安县人,现担任北京大学保安分队长,电大在读。坚毅的面庞上时常挂着和善的笑容,与甘相伟不同的是,初中毕业的张凯当初完全是为了谋生才来到北大当保安的。“那时候自己刚从农村老家出来,根本没想过要深造,找这个工作纯是为了讨生活。可是自从来了队里之后,发现身边的许多同事都那么地爱学习,再加上北大浓厚的人文氛围熏染,我也就顺其自然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了。”张凯说,在北大,上自习有自习室,看书有图书馆,看电影有百年讲堂……总之学校里头各种娱乐文化生活都有,自从来这儿之后张凯就没怎么太多出过校门。北京大学保安队王桂明队长告诉说,他们保安队尽可能为成员的发展创造条件,真诚地希望每个小伙子不仅收获薪水,还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提升。

  北大如此,别的地方也不例外。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广泛重视。近期,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作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鸿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此举表明党和政府正在运用文化的力量,为2亿多农民工搭建起一座融入城市的坚实桥梁。

  除此之外,文化部、财政部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通知,明确到今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站)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样一来,更多的农民工就可以直接享受文化生活“解渴”的快乐。

  各地社区也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文化生活,通过他们的有力组织和积极引导,许许多多“不怎么休闲”的农民工都参与到了专门为他们定制的活动中来,在祥和温暖的氛围中度过了一段段开心快乐的时光。前不久,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南京路社区在所辖区工地组织了“农民工运动会”,各种趣味运动吸引了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体育竞技所带来的快乐。由外来打工者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北京新工人艺术团,与所在社区合作,为农民工营造了一片精神家园。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南京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联合组织,由农民工自导自演的话剧《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和《一个民工的幸福生活》,在全国很多地方进行巡演,好评如潮。这些演出在激励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城市人对农民工的理解。

  

  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

  冯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在农民工代际转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的背景下,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新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在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方面,也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系统研究滞后等问题,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行动势在必行。要积极引导农民工利用社区文化设施,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骨干作用,继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种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工作中来,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加强农民工文化需求调查,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鼓励、扶持农民工文化团体发展,引导农民工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此外,要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民工文化工作日常经费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统筹,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边发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业余文化生活总体上是匮乏的,而且在参加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受到了极大制约。他们普遍缺少满足感,处于文化生活饥渴状态。建议为新生代农民工增加“精神食粮”,比如,建设农民工主题公园、提供健身器材、创办农民工俱乐部、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并通过财政投入和补贴方式降低相关的收费标准,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同时,多开展适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意识地扩大业余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工会部门要监督指导用工企业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来,定期举办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和图书角。真正使一批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文化走进广大新生代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