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竞价托管公司:福建客家土楼:建筑奇葩 图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1:00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
“美国卫星发现土楼”之说,为永定人所津津乐道: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后来,美国情报人员亲赴土楼探访,解开疑团。
从此,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楼,扬名天下。它的方圆世界,它的神奇、古朴、壮观、美丽,震撼人心,博得了“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古建筑奇葩”等种种赞誉。
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筑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
2009年03月09日09: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永定土楼 世界民居奇葩


圈数最多、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土楼王”承启楼

客家山歌代代传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品位最高的五凤楼——福裕楼

最富丽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的内环

最具书香气息的土楼——衍香楼

楼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楼——集庆楼一角

直径最大的圆楼——福盛楼

最秀丽的土楼——“土楼公主”振福楼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而这用土夯筑成的楼,却能历千年风雨而不损,经沧桑巨变而不坏,其种种神奇,般般奥妙,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仰为观止。但要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客家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世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关于福建土楼的渊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正德年间,永定湖雷余氏出了一位品貌出众的姑娘。但姑娘小时候孤苦凄惨。一场灾难,父母双亡,留下姐弟两人,割草放牧,相依为命。16岁时,赶上皇帝选妃,那里的民间百姓多为南迁皇亲国戚之后裔,深知宫闱之苦,谁也舍不得将自己的女儿送去。而美貌出众的余氏姑娘因无钱买通族人而被举入宫。入宫即被选为贵妃,其亲弟自然成了国舅爷。过了几年,贵妃想念弟弟,皇上降旨召国舅爷入宫。谁料尽管国舅爷对锦衣玉食十分满意,但毕竟久居山野,对宫中的繁文缛节甚为不惯,对宫中的丝竹管弦也不感兴趣,遂告辞还乡。然而,国舅爷出得宫门仍频频回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皇上问个中缘由,他回答说家中房屋矮小,无京城宫殿那般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想想回去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宫殿了,因此想多看几眼一饱眼福。皇上听后,特恩准他回乡后可以兴建高楼深宅。这位国舅爷回到永定,果真建起了高大雄伟、宽敞明亮的宫殿般的五福楼。
在客家人中盛传的故事,虽然带有演绎的成份,但却在不经意间说明了客家土楼渊源之流长、历史之悠久。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公元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明、清时期),烟业的兴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楼大量的建造而臻于系统成熟的经济基础,从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以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为代表的土楼,表现出数百年间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祖宗均在永定。闽南土楼是客家土楼的延伸。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 “土楼的根在永定,其它地方的土楼是枝”。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不仅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重厚实。
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的永定客家土楼,其产生、发展与客家民系的源流发展息息相关。客家人在闽粤赣边区开基之地,几乎是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一方面,民情风俗保留了纯真的中原儒家风范,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土著民族的文化,因而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文化上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汉民族其他民系的一个支系。永定客家土楼就是这种文化心理投影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客家人在五次大迁徙历程中形成的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体之上的“明珠”——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等等。在永定,几乎楼楼都有意味深长、工整对仗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有些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重教崇文”在永定客家土楼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每一座土楼几乎都有私塾或学堂。衍香楼、永隆昌楼、遗经楼等都把学堂当作楼的一部分包含进去。衍香楼的学堂有文舍也有武馆,永隆昌楼的学堂为临江书院,福裕楼的学堂为“日新学校”,承启楼大门楹联明载:“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耕与读”。永定客家人崇文重教,也使永定人才辈出。永定客家土楼中传颂着“五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一楼十博士”、“一镇三院士”等故事。在新中国各个时期,无论政界、军界、商界、科技界都涌现了许多声望显赫的客家人物。
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中当数八卦文化最为引人入胜。因为八卦文化与土楼的形状紧密相联。永定客家土楼不仅个体庞大,而且内部布局讲究阴阳八卦,加上廊道交叉纵横,错综复杂,房间门厅多且十分相似,因此有“一座土楼就是一座迷宫”的说法。一般情况下,非本楼之居民如果没有楼主引领,进入其中就会有恍若走进一处变幻莫测、神秘无比的迷宫之感,即使大白天走着走着也常常会不经意间迷失方向。为什么“客家土楼像一座迷宫”?其根源就在于永定客家土楼作为古老建筑系列之一,设计理念中贯穿的正是睿智精深的“八卦学说”。永定客家先民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把《易经》中的八卦理念与地形、水势、风向奇妙灵巧结合起来,建造出一座座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神奇美妙的惊世骇俗之杰作。
如果你从高空俯瞰,你会惊奇地发现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河、道路十分协调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因为客家先民对土楼的选址十分讲究,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永定民间有“南田北屋”之说,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最“贵”之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每一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特别是初溪、实佳、南中、南江、新南、洪坑、高北等数以千计的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永定客家土楼特别是大型土楼如振成楼、承启楼、华封楼等,楼内一般都挖有两眼水井,而且两眼水井呈东西或南北对称,象征日月或影射太极图中两条头尾相咬的阴阳鱼的眼睛。因此,有人说,一座土楼就是一幅太极图。
时间如水,悠悠流走几千年。永定客家先民在他乡建筑自己的家园时,把中原传统文化完整传承的同时,又与时代精神、人文理念等完美结合。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以振成楼、振福楼等为代表的土楼,在古代生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表现了客家文化与各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至今,更多的土楼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多元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性。这些数以万计的土楼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创业史。正因为如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先生认为,“客家文化是土楼的魂。土楼最核心的是围绕一个客家,才产生了这么多鲜明的特点。”
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土楼
与世界上很多人类文明史迹一样,被人发现是偶然的,广为人知是必然的,永定客家土楼也不例外,客家土楼闻达于世的故事堪称一则海内外奇谈:
这则奇谈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中国福建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多群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这个发现让白宫当局者着实恐慌了一阵。可是进一步的探测之后,并没有发现这些形似核反应堆的东西有丝毫核反应的蛛丝马迹。这一现象,真让那些核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此后的几年,美国情报部们对它进行了密切监视,单单卫星照片就拍摄了千万张。永定客家人对此津津乐道的,倒不是被先进的卫星技术所发现,而是现代高科技也未能解密客家先民的睿智。
当海内外游客踏上山明水秀的永定这片神秘的土地,发现曾被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建筑原来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客家人的民居时:当国内外专家学者被土楼雄浑质朴的外形,玄妙精巧的结构,美轮美奂的内饰,积淀丰厚的文化,聚族而居的遗风,淳朴淳厚的民风深深吸引时,无不为中外建筑史上的这一建筑奇迹而惊叹!
以前,永定客家土楼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已声名鹊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旅游景观。
20世纪末以来,永定县斥资1亿多元对土楼集中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先后开辟了洪坑民俗文化村、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溪土楼长城、中川古村落等土楼观光景区景点,并规划兴建客家圣殿、龙湖、王寿山森林公园、下洋和箭滩温泉等休闲娱乐型景区景点,打造“参观客家土楼、沐浴客家文化、龙湖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品牌。
经过十年锲而不舍“申遗”与高起点、高品位地开发,永定客家土楼逐渐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观光胜地。洪坑民俗文化村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福建最美乡村”;2002年“永定客家土楼之旅”被评为全省十大旅游品牌和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2007年永定客家土楼之旅入围“全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称号;2008年初,永定客家土楼被评为“福建省十大名片”之一。
2008年7月7日,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力和典型代表的福建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永定客家土楼全面走向世界赢得了一张亮丽名片。永定客家土楼之旅炙手可热、持续升温,游客呈五倍以上增长,每天迎接游客2000人以上,国庆节、春节期间,旅客出现“井喷”现象。
借助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机遇,永定县在强化土楼保护、坚决兑现申报“世遗”时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树起了打响“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的旗帜,出台了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商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六要素”;规划建设65公里旅游专用公路,泉州到永定至广东高速公路正动工兴建。
“土楼风景冠千秋,艺纳群科汇海流;五彩缤纷仙世界,宜居宜赏宜优游”。土楼是客家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代表性符号——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正大放异彩,走向世界!
(余德辉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永定县人民政府县长)
福建永定土楼
概述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特独建筑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
典范民居
圆形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圆形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约10多米,高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二圈两层,均有30~50个房间。中间是祖堂。是婚丧喜庆的公用场所。楼内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设施。
土楼简介
振成楼

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图形设计,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矾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中国的振成土楼与雍和宫、长城并列为三大建筑而名闻于世。目前振成土楼已对外开放,设有客房、餐馆、浴室及卫生设备。汽车可直达该楼。
承启楼

位于永定县古竹乡高头村(修改:现为永定县高头乡),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就有承启楼为图案的邮票。
遗经楼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
宫殿式土楼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府第式土楼

福裕楼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永定土楼之最

馥馨楼
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占地面积最大的土楼:占地面积最大的达11000多平方米。
间数最多的土楼:最多的一座有800多房间;
高度最高的土楼: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






















福建土楼——泥巴铸就古老“建筑神话”

神秘古朴的福建土楼。

圆形土楼的顶部雄伟壮观。

圆形土楼充满了奇异的空间形式美。

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的五凤楼。

古老而坚固的方形土楼。

闽南山区的绵延群山间,处处可见土楼建筑。
□张凤举 梅子
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古老民居“福建土楼”成功申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全世界对福建土楼的关注和探寻。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以及世界各地1.2亿客家人的心灵“图腾”,福建土楼铭刻着怎样深邃的客家文化?其建筑又有着怎样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此次申遗的46座福建土楼又是哪些?……从本期起,我们将分期逐渐揭开这些古老神秘民居的面纱,带您领略独特神秘的建筑艺术魅力。
■“活化石”与“聚族而居”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至13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其以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美、巧夺天工的建造艺术和深邃的客家文化内涵,被称为世界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精雕细绘、充满着装饰之美和浓郁泥土芳香的“土楼之王”——二宜楼;外形颇似精美雨伞、宛若“蓬莱仙境”的“雨伞楼”;距今已600多年历史,却依然屹立于高山之巅的中国最古老圆楼的鼻祖——齐云楼;以“凤栖之木”雕刻房门,并巧妙结合福建客家和福佬两大民间建筑特色、将单元式与通廊式合一的“福建土楼博物馆”…… 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它充分协调了“天、地、人”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聚族而居是土楼的建筑灵魂,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这不仅展示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而且一部土楼史更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土楼通常呈平面对称,有着明确的建筑核心,宗族氛围浓厚,体现着强烈等级思想。这种布局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也处处体现出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手足之情。同时,土楼也传承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民居里处处可见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展示着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生土铸造“建筑神话”
土楼也称“生土楼”,通常用生土混合糯米饭、红糖等建造而成。由于其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也被称为“客家土楼”。土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就地取材,循环利用。这种用最平常土料筑成高大楼堡、化平凡为神奇的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匠心独运的创造力,以及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在闽南山区的绵延群山间,处处都是依山势错落布局的土楼建筑:层层土墙与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使得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土楼的材料虽然原始,可其坚固无比,南靖先民在土楼建筑史上至今仍留下许多难解之谜:长教官村的土楼古时因火灾烧毁,留下残墙断壁,经受几百年风吹日晒,而今却依然屹立,如长城般坚固;当今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造于沼泽地里,据说建楼时地基下陷了一层楼深,停了一年多才续建,可如今仍巍然不动,而楼周围仍可用铁条插下几米深;“裕昌楼”是有名的“东倒西歪楼”,楼内泥土梁柱倾斜度达15度,看似十分危险,楼内居民却安然无恙,居然可以繁衍26代。
■造型独特 叹为观止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福建土楼的造型无疑是丰富独特的: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和不规则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圆形楼是闽西土楼中最出名的一种,分为单环、多环、圆形套方等,多环最为常见。其平面为一圈圈同心圆,楼体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中心的祠堂,通常是族人进行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五凤楼历史最悠久,其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的“本土化”衍化,“三堂两落”的风格保持了明确中轴线和规整传统布局,这种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和谐统一的建筑构思,既显示了古代宗法制度的尊严和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土楼与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方楼的起源最早,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坚固的土楼,如今依然被当地客家人广泛采用。其造型简洁,却更注重防卫性。这种土楼很高,可达5至6层,最底层的墙厚可达一米以上,愈往高愈薄,通常一座方楼可住200多户人家。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左右两边稍高,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宛如座椅靠背。整座楼远看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这种土楼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
游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是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
5座土楼均为3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房间以泥砖隔墙。
我们首先来到田螺抗土楼群观景台。观景台建在半山腰上,这个观景台不大,是田螺抗土楼群最佳与经典观看位点,从台上往下望,五座四圆一方的土楼依山而立,宛如一朵盛开的梅花,许多旅游书上都有该图。灰色的屋顶黄色的墙面掩映在绿黄色的山谷中,景色绝佳,游人到此都要拿出照相机反复拍摄,留下永久纪念,效果非常好。就如同明信片的效果一样。

观景后,步行或坐车下到山边沿小道进楼参观,一路上都见到摆卖的小商摊,我们来到文昌楼,首先参观文昌楼。


文昌楼的园楼。院中央有口井,里面原本是自然涌出的山泉水,但现在看到不能喝用了,井盖上也也摆满了卖商品的东西,庭院内的土楼内也摆满了卖商品的商摊,给人感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和诣之美。
5

这座土楼有三层,一层是用来做厨房的,二层是储物间,只有三楼才住人,所以一、二楼是不开窗的,土楼的设计符合风水格局、天园地方之说,并且冬暖夏凉。每个土楼住着十几户人家,大的土楼有上百户人家,楼道是公共的。土楼是采用木桩框架结构的,外墙是用当地的黄沙土砌成的,要等到每层土砌干之后才往上建,所以要建一座土楼需要花费三年左右时间,这样建好的土楼是非常牢固的。
出了文昌楼,又来到了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

中间那座方楼,这是5座楼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住户还悠然生活着。为什么要建成梅花状的格局,也是偶然的巧合,因为房子不够住,人们只好在周围另建土楼,继“步云楼”建成之后,后人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这样不自觉的形成了目前这样的一方四圆形状,这五座土楼不是同时建的,最近的一座是1966年落成的。这五座土楼的发现还来之一段解密的史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