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美容店:从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元分析探讨教学设计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13:14
教学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核心。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部分教学研究人员、教师的认可和响应,但是教学设计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现实中教学设计并未带来预想的效果,许多教学设计的方案也仅仅是传统教案的变形而已,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本文从元分析方法出发探索教学设计研究的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1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简介
元分析是由G lass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也称“荟萃分析”、“整合分析”、“二次分析”等,是一种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元分析是对既有资料的研究,属于非介入性研究,对关于某个主题的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进行二次统计、分析、综合、评价,进而反映出该主题的总体效应,得出这一主题的研究特点、存在问题、趋势,从而提出解决该主题的问题的方案。
本文采用SPSS和EXCEL2003软件为工具对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果。
2 研究样本来源
分析单元为每一篇独立文章,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为了保证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权威性、效度和信度,本文选择的样本来源于权威、核心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的,教育技术学发展领向表、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六本期刊的文章。
具体操作如下:以我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知识管理网站——中国知网为平台,采用二次检索方法,首先以“教学设计”为题名进行搜索,然后在搜索结果中再分别以《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文章来源进行二次搜索,搜索到从中国知网1994年开始收录至2008年为止(由于2009论文还没有被收录完整),剔除了相关征文、通知、重复等其他干扰因素,根据研究需要最终选择了613篇为研究样本。
3 元分析研究设计
3.1设定元分析变量
开展元分析需要确定研究变量。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并借鉴以往研究者关于元分析及教学设计研究的经验,本文选择如下分析变量:
1 发表时间:指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时间。
2 研究类型:指对科学研究活动总体研究方式的抽象、概括、总结。
3 作者单位:指研究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的属性。
4 作者区域:指研究文章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分布情况。
5 内容领域:指研究文章的内容所在教学设计的方向。
3.2 指标体系
3.2.1 研究类型指标
一篇学术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但其整体研究一般表现出特定的倾向性,这种特定的倾向性就是研究类型。[1]从研究类型可以反映出文章的研究过程、研究形式及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本为以已有的研究内容分析、总结、抽象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抽象以教学设计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为基础,对研究类型进行类目分析时以论文结论及研究过程为判定依据。
依据美国Georgia大学的Thomas CReeves[2]在分析教育技术将教学设计研究类型分为一下六种,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类型类目设计说明
研究类型
界定说明
理论研究
用逻辑分析进行理论的描述和推导,最终形成理论性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
开发新的理论或技术,以解决特定的问题,最终形成理论体系或技术成果。研究过程主要开发性工作。
评价研究
运用评价研究的方法,对某个项目或产品效果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性结果。
解释性研究
通过描述、观察某类现象,进行意义的理解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或具体方案。将主运用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归入此类。
实地研究
研究主要在实地考察中进行,有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在此将访谈法、调查法、案例法,(准)实验研究、质的研究、行动研究都归入此类。
混合研究
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加以综合。
3.2.2 研究特征的指标
为了看到教学设计在我国发展的特点、趋势及问题原因,本文对样本中的研究结果及内容进行元分析。在制定指标时,首先阅读样本,找出样本来源的差异,如作者单位特征及作者区域特征,然后再将样本来源影响到研究内容领域和研究类型进行归类,最后形成编码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元分析编码体系
研究特征
发表时间
作者单位
高校-1中小学-2其他机构-3科研机构-4
作者区域
华东地区-1华南地区-2华中地区-3华北地区-4东北地区-5西北地区-6西南地区-7
内容领域
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研究-1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2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3教学设计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研究-4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研究-5
研究类型
理论研究-1开发研究-2评价研究-3解释性研究-4实地研究-5混合研究-6
4 实施结果分析
4.1 文章数量的变化
自1994年第一篇教学设计类学术论文出现在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以来,被各个领域的教育技术类研究学者积极关注,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设计研究文章数量15年来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年前后研究数量更为明显。
图1  文章数量的变化图
4.2 文章研究类型变化
根据对样本的内容和研究过程及形式进行分析按照对研究类型的理解,尊重样本作者的意愿,最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研究类型分布。混合研究类型占有0.98%、评价研究占有2.94%、开发研究占有6.04%、理论研究占有11.26%、解释研究占有26.92%、实地研究占有51.88%。在研究类型分析形成饼状图中,我们可以清新知道,我国教学设计主要是解释性研究和实地研究,对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明显不足,同时混合性研究最少,说明我国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研究类型比较单一。
图2   文章研究类型分布图
4.3 作者单位分析
作者单位是指作者所属的机构,本文以第一作者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图3是有关教学设计研究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研究作者48.61%来自高校,42.58%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3.92%来自研究机构,0.82%来自企业,4.08%来自其他单位。这说明我国高校对研究教学设计理论相对重视,而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实践领域相对比例较重。教学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研究领域,理论是实践研究的基础,但从样本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教学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对理论研究的大多是高校研究者或者是研究机构研究者,而理论研究内容比较空洞基本没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一线的教师研究大多是对某个学科领域具体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几乎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理论创新,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学科案例是重复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融合研究需要高校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相互努力参与才会取的更好效果。
图3  作者单位分析
4.4 作者地域分析
根据我国地理和经济区域划分,我国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六个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这七个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存在明显差异。从教学设计的作者地理区域分布统计可以得出图4。从图4中分析教学设计领域的作者31.5%分布在华东、14.8%分布在华南、11.4%分布在华中、21.9%分布在华北、5.7%分布在东北、在西北和西南分别是7.5%和6.2%、其他区域如香港、台湾、美国等是0.97%。教学设计研究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更是分布不均衡,很大比例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经济发达和教育先进的省市。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专家在此领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多数教学设计实践的研究只局限于一些发达地区及一些实验学校,还远远没有达到与多数教师的教学真正融为一体的状态。
图4  作者地理区域分布图
4.5 研究内容分析
本文研究主题类目设计,参考了李芒教授在《论教学设计学研究的十个方向》(《电化教育研究2004.11》)中总结的十个方向:“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活动设计理论、关系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初现端倪、对网络化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教学系统设计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教学设计理论向具体学科深入、宏观设计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基于混沌理论的教学设计,[3]钟志贤教授在《论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外国教育研究》2005.5) [4],及梁林梅和希建华在《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访教学设计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罗伯特·瑞泽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08. 2)[5]中的观点,将教学设计领域研究目的和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合并,最后将此次研究主题类目分为: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研究,共5部分。
根据教学设计研究主题的类目分析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得到图5。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教学设计研究,有关课堂教学设计应用占相当比重,其次是对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研究,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研究略显不足,但在主题中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研究类论文一直在上升,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学设计影响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中关注学习环境的研究比较多。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也是国际教学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说明教学设计从“舶来品”逐渐被我国教学设计吸收。
图5 教学设计研究主题分析图
5 教学设计发展情况分析
通过对十五年的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的教学设计类学术论文的元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直被教育技术界学者所关注,文章数量一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在运用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为理论超前,而实践结果滞后。从理论方面看,至今尚未有哪一种理论对于教学过程作了全面完整的分析。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能具体指导实践又能体现理论价值,介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教学设计理论必须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才具有生命力。
第二,从作者分布的地理区域看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专家们研究分析教学设计理论与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进行的真正设计仍然有很大区别,而且这样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一些发达地区和一些数量有限的实验学校,国内很多落后的地区由于信息技术条件差、观念落后等原因,这方面的工作根本无从开展。
第三,对教学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往往比较抽象、宏观,作为教学设计模式提到的一些环节、要素,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可这些静止的、有限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动态的、多样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
第四,在教学设计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研究上,由于理论在我国是“移植”而来,但国外教学设计专家们的大量文献及模式和我国的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借鉴的结果是出现了理论与很多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和谐的状况。所以,应该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开展教学设计的本土研究,以支撑教学设计的更大范围的应用。教学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更是少数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而目前国内教学设计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少之又少,其作用得到认可的并不多见。[6]
第五,教学设计作者分布上来看,高校研究者大多关注教学设计的宏观理论研究、或者探讨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很少研究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而中小学教师大多研究的是具体学科的某堂课的教学设计,但是其具体的学科设计应用仅仅是教案的形式,对跨学科、跨领域几乎没有指导意义。
深入开展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的结合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中,教学理论和经验一直是指导很多一线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理论基础,那么要使教学设计真正发挥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就必须深入开展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的结合研究。没有这样的研究,两者不会自动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舶来品”的教学设计只有借鉴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发展添力,才能够创新出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本土理论。
参考文献:
[1] 李世改,孙卫华,李红梅. 近五年教育技术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2]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法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9~33.
[3]李芒,周玉芬,李子运.论教学设计学研究的十个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4]钟志贤.论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5,(5).
[5] 梁林梅,希建华.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访教学设计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罗伯特·瑞泽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8,(2).
[6]张西宁.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思考与对策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硕士论文,2007.
[1] 李世改,孙卫华,李红梅. 近五年教育技术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2]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法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