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线计算公式:大学生的自学方法与技巧——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53:54
大学生的自学方法与技巧——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
新闻来源:原理海泛舟 发布时间:2008-7-14 14:30:30 浏览次数:347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伊曼指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对于学习方法的界定,目前说法比较多,通常人们往往指读书方法。比较科学全面的理解,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所采取的动机、态度、原则、途径、程序、技能、手段。
    一、自学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我们的古人十分热爱学习。在浩繁的文化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学习方法”或日“治学方略”。其中反复强调和提倡的是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学贵有疑。
    学习要循序渐进。朱程理学的创始者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求速难以理解,求速难以守恒。古人讲的循序渐进,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学习要有顺序,要有计划,要有目的,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出筒入繁,由近及远的按照人类吸收知识的科学规律进行。有目的读书,按照既定的目标积累知识,坚持不懈,才能获得系统的有机的完整有用的知识。这就是知识结构的有序性。那种无目标无目的,盲目地读,心中无数,见书就读,或者见异思迁,今天读这个,明天读那个,会碌碌终生,一无所获。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元帝萧绛,终生酷爱读书,但却是随意涉猎,没有研读治国安邦之道,终至国破家亡。当京城被敌攻破之际,他步入东阁竹殿,恨恨地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一首怜愚诗也对那种朝秦暮楚无固定目标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诗言:“一笛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朝催人白发多。”这种人贪多求全,反而一事无成。在通往知识宝库的途中,匆匆忙忙拣了一辈子,却是碎石野草,被其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望宝兴叹,了却终生。这种人忘掉了知识结构里讲的知识的有序性。
    学习要学思结合。对计划阅读的书要进行分类,使“精读”与“粗读”结合起来。精读要“细嚼慢咽”,熟读精思,要消化吸收。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一段之后,要总结一下,看有哪些新收获,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对复杂的问题要一层一层地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是否所有的书都要精读呢?当然不是。现代著名物理学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时精辟地指出:“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扭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对大学生来说,书本上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懂得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难关,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也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虚必涵咏,切己体察”,把学过的东西“体贴到身上”,一旦需要,它便会如鱼跃鸢飞,涌现脑际。学贵有疑。学习时要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前人写的书,前人的理论,前人的成果,不能盲从,不能迷信,而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问它是否真有道理。因为前人,他人,受到各种局限,看问题,作研究,也会有片面性,有不足,甚至有错误。善于学习钻研的人,才能发现前人的不足和错误。同时,社会、时代、科一学技术、生产力,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得出新的结论,探寻新的规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既能“入书”,又能“出书”。千万不能钻到书本里出不来,成为书虫,成为读死书读书死。   
    二、增强记忆能力的窍诀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储存信息,储存就是记忆。所以,在研究学习方法的时候,研究记忆方法,就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提出的内储外储理论。为如何增强记忆能力,寻求科学的记忆方法,探讨记忆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把信息储存在大脑里。这就是知识的内储。但,记忆是需要花费时间,消耗精力的。有些知识只需知道到哪里查找就可以,不必费脑去记忆,这类知识就需要外储。那么,那些知识需要内储呢?这要由攻读的专业而定,由选择的攻关目标而定。它的基本原则是,凡属常用的、重要的、能够举一反三的,构成一个人的思维材料的,凭借它才能开展正常的专业思维活动的,都是内储的范畴。
    外储是指个人外储,它也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达到某种目标服务的。外储的知识应该是在不同程度上与本专业特别是与攻关目标相联系的。并非是内储范围以外的知识都要外储。聪明的爱因斯坦从来不把在书本上能查到的与自己的专业不十分密切的知识,耗费大脑去记忆。在美国时,有人问他:“从纽约到芝加哥,铁路长度是多少?”他从容答道;“只需查一下《铁路指南》就可以了。”
    内储,也就是记忆。关于记忆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一些要点:
    1.是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据统计,提出记忆的明确任务后,80%的人能记住记忆的内容;不提出明确目的,只有3%的人能记住内容。
    2.是加强理解。有材料证实,理解记忆的效能比机械记忆高20倍。机械记忆是储存信号,理解记忆是储存信息。
    3.是把记忆的内容放进原有的知识系统里去。记忆仓序里有隔板,新知识放到应放的地方就记得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面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即到哪里去寻找信息和怎样去获得信息。”
    4.形象记忆。包括强烈印象记忆法、发掘特征记忆法,列表记忆法、轮廓骨架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5.协同记忆。有人作过试验,同一时间里记同一材料,甲组靠视觉记忆能记住25%,乙组靠听觉记忆能记住15%,而丙组靠视觉和听觉结合记忆能记住65%。
    6.尝试背诵记忆。同一材料A组在固定时间里看四遍,B组在同一时问里看一遍记一遍再看一遍记一遍。一小时后,A组记忆52%,十天后记忆25%,B组一小时后记住75%,十天后仍记得70%。
    7.经常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对某材料识记后20分钟内遗忘47%,二天后遗忘60%,六天后遗忘7,5%,三十天后遗忘79%。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复习,就可克服遗忘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记忆技巧。如一次记忆的事项不要超过“七”。美国一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证实:人一次能记住的最大数量是七,因此叫“魔力之七”。于是,要记忆很多事项时,可按其性质分成七个以下为一组,这样识记,效果就高。还有,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来记。这是因为开头记忆时没有“前摄抑制”,结尾记忆时没有矗后摄抑制”。

    二、掌握最佳的外储形式

    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为了减轻大脑的记忆负荷,节约大脑的记忆时间,就需要进行知识外储。外储的形式包括多种:作笔记、积卡片、作摘录、编索、剪辑资料、将藏书有序地排列存储等,都属于外储。最常见的外储是作笔记、积卡片。卡片也是笔记。所以,这里着重谈谈作笔记的方法。
    人们总以为,记笔记是很简单的事。其实,并非这样。好多论文、创见、专著是从笔记开始的。笔记要有科学的分类。一般说,记读书笔记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摘录式,一类是评注式。两大类中还分为若干小类。
    摘录类可分为四种:
    索引式笔记:只记书刊名称,论文题目,以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
    引语式笔记:摘录文献和著作中一些重要的原文。这是原著中的精髓,供以后引证。
    抄录式笔记:比引语式更详细,可摘录与自己专业密切的章节、段落,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资料。
    摘要式笔记:按照原著简明扼要的摘录其要点。需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摘录都要注明文献资料的出处。多数摘录都是将内容减到最低限度,只有迫切需要的或很难得到的有价值的资料,才作摘录式笔记。其他只作索引式笔记。
    评注类笔记是比摘录类更复杂更高级的笔记。这类笔记既有摘录又有心得和批注,以及受文献启发而产生的新想法。评注类可分为;
    提纲式笔记: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叙下来。经常编写提纲可帮助逻辑思维的训练。
    提要式笔记:它是综合全书写出要点比提纲式不同的是提纲式是先逐段的写出要点,然后综合。
    论题式笔记:是对所读之书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性解答。
    批注式笔记:直接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复习、使用。
    补充式笔记:读完全书感到其不足时,加以补充。要注意围绕原文中心来阐述引发。
    批驳式笔记:对原书的论述、观点、结论、公式有不同观解或认为有错误时,可拿出自己的观点、论据进行反驳。
    质疑式笔记:书中的难点没有读懂,可将其记录下来,以后加以解决。
    札记式笔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读书心得。即将学习的内容经过整理,达到融合贯通。
    心得式笔记:完全用自己的话写下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启发或收获。
    综述式笔记:读了几本同一问题的书籍后,抓住重点和中心,全面掌握材料,综述各书的观点和见解,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里当然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这更有利
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写这类评注式笔记往往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起初,可写些批注,三言两语,写在书上;继之,可写写提纲、提要、论题式笔记;之后,随着对原书原文理解的加深,可写补充、批驳、质疑式笔记;再后,在某方面看的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可以写札记、心得、综述式笔记,最后,思路扩展,材料丰富,认识成熟,新的构思产生了,离开原书原文,可以写成自己的专题沦文。科学和艺术的成功是长期知识积累及思想积累的结合。笔记恰恰是把有用的知识和具有创见性思想集中起来的最好方式。
    记笔记仿佛人人都会做,都能做,但真正能让笔记发挥作用的人并不多。世界上只有那些在科学、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才深懂笔记的妙用,也才是真正会记笔记、会用笔记的人。积卡片和记笔记起着同一的作用。那么,记笔记、积卡片在积累,制作上究竟有什么技巧和特别要注意的事项呢?
    第一、最重要的是按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井井有条。记笔记、积卡片是知识的外储。它也和内储一样,一定要讲有序性。如果对笔记、资料、卡片不分类,不分青红皂白混在一起,储存量较小的时候还可以应付;储存量大了,就会无法提取,成为一堆无用的乱麻。所以,科学地、及时地分类和整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引用资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随取随到。
    第二、制作的笔记和卡片要科学实用。卡片的大小要统一起来,这样使用和装订都方便。一张卡片要抄一条资料。一定要注明资料来源、书名、页码、期刊名称、期刊号等。
    第三、积累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见什么,抄什么,就会杂乱无章,派不到用场。积累的原则是;博览精摘,宁少勿滥。要培养对资料的识别力,心中建立一条录取线。资料太少,捉襟见肘,资料太繁,无法驾驭。训练日久,自然就会提高鉴赏力。
    第四、图书放置要相对稳定,各就各位。自己的藏书,也是重要的外储。如果存放的无序,到用时就会费时耗力。为了找到一本书,就会翻箱倒柜,弄得精疲力尽,心绪不佳。如果存放有序,就会随手抽出需要那一本。
    用脑识记知识是知识的内储,记笔记、积卡片是知识的外储。内储和外储的作用各有不同,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是一种用脑艺术。一切成功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十分注意这种关系,花费不少心血的。因为忽视知识内储的人,会因思维材料贫乏而导致迟钝,创造力不强;而忽视知识外储的人,不是使记忆负担过重,影响思考,就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两者都会影响创造,妨碍事业的成功。有一种现象应引起大家分析,就是有的人喜欢买书,以为买回来的书就是自己的了,于是束之高阁,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何时看不行?其实,这类书并不属于你自己。只有当你读过它,理解了它,并对它的精华部分进行了内储,有关部分进行了外储,这时这本书才属于你。
    概括起来,学习上的最基本方法一是掌握学习的最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原则、学思结合原则、学贵有疑原则。二是掌握记忆的技巧,这是知识内储的主要手段。三是掌握记笔记、积卡片的基本方法,这是知识外储的艺术。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且纯熟地持久地加以坚持和应用,必能提高效率,有所成就。    
    学习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如时间运筹的艺术、求师之道,如何利用图书馆等。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里已有专门论述。另外,随着人类对心理生理学的研究深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仪器的出现,随着新的方法论的创建,在学习上也会不断出现新的方法和技巧。大学生应及时吸收和运用这些新成果,使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