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网美女被杀:中国第一风水村呈坎和昏头转向的五行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59:50

中国第一风水村呈坎和昏头转向的五行桥

 

 

 

去呈坎前,在互动百科上读到:古徽州村落的建村理念,是把村落的防御性放在第一位,选择山谷隘口、易守难攻的地方,几十户密集型构屋而居住。这样,外人从水口进村,便如入迷官。

  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去呈坎的途中,我们就迷路了。出租车司机小杨,本是土生土长的屯溪人,无端的开着车满山间地起伏回旋,应该十来分钟的路程,足足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呈坎,中途还问了好几次路。

  呈坎之旅,处处充满了迷惑,这才是刚刚开始。

  在导游念叨的“游呈坎一生无坎”声中,我们跨进了呈坎,立即被所见的几座“五行”桥弄得有点昏头转向:木桥,金桥,土桥、火桥……看似凌乱但可能暗藏玄机地分布在村口。这几座桥无各自的显著特征,看外形亦不能辨别它们的五行属性,没有风水知识的乔和我,只能望桥兴叹。乔说她命中缺火,要站在火桥前照张相来助运,却弄不清哪一座是火桥(别人的导游讲得快,走得更快),我凭着记忆,指示她站在某条桥前照了一张,但愿我没有指水为火,冲突了乔的运数。

  进村后,为免迷路,以及系统地了解呈坎,好几次想紧跟别人的导游走,却总是很快便跟丢了,于是我们干脆豁出去了,走自己的路。

  呈坎村里的路,与其它徽州古村的路一样,用的材料都是卵石或者青石板。但奇怪的是,呈坎的一些石路,模样别具一格:譬如,在同一条路上,一侧铺着颗粒状的卵石,另一侧铺着横竖相间的块状的石板。或许这只是为了美观,又或许是为了合理运用石材料,而我却因为置身于有“中华第一风水村”之称的呈坎,神经有点敏感,怀疑这是否也暗示着一种风水应用,例如表示阴阳、乾坤呢?

  我的这种神经敏感,象一只伸长了触角的蜗牛钻进了墙缝,在呈坎村不断地被触碰到。

  对比起我们去过的其它徽州古村如宏村、西递、唐模,呈坎村的小巷更窄更蜿蜒,两个人并肩走也显得有些拥挤。小巷两边的黑瓦白色,象彪形大汉的背部朝你压过来。为什么是背部呢?因为那墙总是向内弯,弧线的角度恰好如弓形的背。所以,走在呈坎的窄巷里,好端端的人,都隐隐地有些压迫感。于是乎,景由心生,走在高墙深巷中,多了一分诡秘感,想加快步子,莫回头。

  在一个院落前,我停住了脚步,我被园子的大门吸引住了。这是个“阴阳门”,左边这一扇,门面上镶嵌了青砖块,是石门;右边那一扇呢,却是木门。这是怎么回事呢?是独特审美还是风水的应用?是从前的潮流还是门匠的突发其想?我站在门前,上下打量这面门,虽苦思不得其解,仍认为这里面定有乾坤。

  这时候,小巷走来一位老者,他面带儒雅的微笑,双手翘在背后,跺着悠闲的步子,来到我们身旁。或许不忍看我深陷困惑,老人侠义相助,为我指点迷津。听了我以上的种种猜测,他眯着眼,摇着头,全否定了。最后,他提示我:很简单嘛,就象一个人衣服破了怎么办?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补丁啊!老人如释重负,再给我上一课:你看,这石头门,才是原旧的、明朝建的,而木板呢,是清代时候修补的。听完了我想,这家主人要么是极富浪漫主义,凭着一对门,既营造出不对称美,又保留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要么是极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对门面这回事一点也不在乎。

  又想起刚才对“阴阳”路的不解,欲再向老者请教,他已飘然消失在小巷的深处了。

  前行,来到众川河旁,又有一物引起我的好奇。在河边,每隔几米就立着一对青石板,一前一后,一高一矮。我猜想,它们会不会是古代的栓马柱呢?然而奇怪的是,每块石板上都有两个孔,一个方形,一个圆形,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到离开呈坎,我也没有把这个比「脑筋急转弯」更难解的问题弄明白。因为写这篇游记,我打了个电话到呈坎的旅游部,一位导游女孩子在电话里为我解了疑。原来,众川河旁原来有一座明代建的罗氏族人的宗祠,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旧址上只剩下这些石板。它们并不是栓马用的,而是用来插旗杆的:旗杆插在两块石板之间,再用绳子从孔中穿过来固定。至于为什么做成一个方形一个圆形,电话那头的女孩笑说她也不确定。

  石板的作用明了后,为这一方一圆之迷,提供了些线索。如果从风水来看,方形是阳、是天、是父,圆形是阴、是地、是母,所以方形在上,圆形在下,以象征宗族根基的平衡与巩固?如果从古代的伦理思想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套用在宗祠的建筑上,是不是为训导族人要遵守族规祖训呢?

  呈坎所见的种种奇异,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不少乐趣。然而在呈坎,真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罗东舒祠内的宝纶阁,它在呈坎的重要,就如同一方大理石镇纸之于一幅宣纸,沉甸甸的。我不能想象没有了宝纶阁的呈坎,会是怎样。所有那些关于风水的传奇与想象,很是虚幻;而宝纶阁是真实的、是强烈震撼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