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假说的道理:库萨的尼古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7:44:13

库萨的尼古拉(德)

下载 (1.43 KB)

2007-11-11 18:26

库萨的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 )(1401~1464),文艺复兴初期德国哲学家,罗马天主教会的高级教士。库萨的尼古拉出生在摩泽尔河畔的库萨村,父亲是一个渔业主。据说他从小离开家庭,由一个伯爵教养成人。他先是被送到荷兰共同生活兄弟会办的学校念书,1416年进海德堡大学。1417年转入帕多瓦大学,1423年获教会法博士学位。1425年在科隆进修神学。1432年参加巴塞尔宗教会议,此后到罗马教廷任职。1437年作为罗马教廷使节赴拜占廷谈判东西方教会联合问题。1448年受封为枢机主教。1450年任布里克森主教。1458年回罗马教廷助理教务。1464年 8月11日在意大利去世。
  库萨的尼古拉是德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学者之一。他在处理教会事务之余,搜集、整理古典文献,开展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并做出了贡献。他第一个绘制了中欧和东欧地图,提出了改善历法的方案,致力于解决方圆问题。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论有学问的无知》(1440),《论推测》(1440),《论智慧》(1450)等。

  泛神论的自然哲学  库萨的尼古拉继承新柏拉图主义(见新柏拉图学派),吸取古希腊毕达哥拉(见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概括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成果,建立起一种具有独创性和过渡性特色的哲学学说。他的哲学虽然保留有基督教神学和神秘主义思想,但是已开始摆脱正统神学的束缚,基本上按照泛神论观点解决上帝和宇宙及其认识问题,开辟了文艺复兴时期泛神论的自然哲学思潮的先河。

  论上帝和宇宙  库萨的尼古拉按照新柏拉图学派的“否定的神学”观点,认为对于上帝不能用任何特殊的概念和名词予以肯定的规定。在他看来,上帝不是圣父,不是圣子,不是圣灵,而是无限,也就是绝对的极大。这绝对的极大既是一,又是一切。“上帝在一切中,而一切即在上帝中”。这就是他所明确表达的泛神论观点。不过,他又认为,上帝是绝对极大、绝对统一,而宇宙则只是相对极大、相对统一。这样他就给上帝保留了一个特殊的超然的地位。他还保留了上帝创世说,这表明他的泛神论是不彻底的。

  库萨的尼古拉从宇宙是极大的、没有边际的这一观点出发,得出了同正统神学所奉为权威的地心说相对立的结论:在世界这架大机器上面,似乎到处都是中心,没有一处是边界。所谓恒星天层并不是宇宙的边界,地球也不是宇宙固定不动的中心。

  对立统一的理论  在基督教神学独断论长期统治之后,库萨的尼古拉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对立一致"(coin-cidentia oppositorum) 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基本原理,认为在上帝和宇宙中对立面是一致、符合、统一的。“由对立物构成的一切”,“从占优势的那一个对立面得到自己的性质”。他主要从数学中举例说明。当圆的半径不断延长时,圆周越来越和切线一致起来。因此,无限的曲线又是无限的直线。当三角形的顶角无限地缩小时,三角形与直线一致起来。上帝既是极大,也是极小。人性既是有限(作为形体),也是无限(作为精神)。这一切都表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见对立统一规律)。但是他片面强调在上帝之中的“绝对统一”,包含有把统一性方面绝对化的倾向。

  认识能力的区分  为了认识世界和接近神性,需要发挥各种认识能力。他把人的认识能力大致分为:①感觉以及想象。人的身体好比一座城市,它通过五个城门同外界交往。五官首先提供关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印象。而想象则把感觉同理智联系起来。②理智。它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关于有限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概念。③心智。它能把握对立面的一致。心智是头,理智是手,感性是足,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库萨的尼古拉认为心智作为推理思维不能认识绝对极大,只有“心智的直观”才能使人达到与神合一的入神状态。

  认识论  库萨的尼古拉的认识论同他的“有学问的无知”原理是紧密相联的。所谓有学问的无知,决不是正统神学家鼓吹愚昧无知的蒙昧主义。恰恰相反,他肯定对一般的有限的事物的知识,赞成实现“自然求知欲”的活动。有学问的无知是指人们通过对知识的探求,而后达到对自己无知的认识;一个人对这门无知课学得越深刻,他就越接近于真理。人的智能同真理的关系,好比一个多角形同外接圆的关系:随着角的增加,多角形与圆相似的程度就越大;但是不论它的角增加多少,它也不能全等于圆。这说明:人能够不断接近真理的认识,但是却不能达到绝对的终极的真理(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所谓有学问的无知,意味着“有学问”和“无知”这两个方面总是联结在一起的,是对立统一的。这里包含有认识中相对与绝对、有知与无知的辩证思想因素,对于正统神学的独断教条是一个有力的批判。不过,他片面强调不能认识无限、不能认识绝对真理,最后只得求助于神秘的直观以至神的启示,表现出神秘主义思想。

  库萨的尼古拉是近代市民阶级新哲学思潮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哲学成果对以后的G.布鲁诺、G.W.莱布尼茨以至F.W.J.谢林和G.W.F.黑格尔等人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论有学识的无知(中文、拉丁文).rar (455.01 KB)

下载次数: 0

2007-11-11 18:28

 

 

尼古拉.库萨(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先驱,是中世纪哲学走向近代哲学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德国摩泽尔河畔库萨村的一个渔夫家庭。所以被称为库萨的尼古拉.少年时被送到荷兰“共同生活兄弟会”办的学校读书,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帕多瓦大学和科隆大学接受了法学、数学、哲学、神学教育。毕业后一直供职于天主教会,曾担任过罗马教会的红衣主教。虽然身居高级教职,但他在思想上倾向于人文主义思潮,主张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反对宗教迫害。库萨的尼古拉的哲学来源比较庞杂,他不但继承了古希腊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中世纪爱留根纳的泛神论和奥卡姆的唯名论思想,还接受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唯心主义思想。所以,在他的哲学体系里面,一方面保留了天主教神学色彩和唯心主义的神秘思想,但另一方面,同正统神学相对立的泛神论的观点占据上风,并在泛神论的外衣之下表现出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于《论有学识的无知》一书中。
  

   由于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库萨的尼古拉将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描述为一个上帝不断从自身流溢出世界的过程,从而主张上帝创造世界的正统神学观点。他说:“一切事物的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就是上帝,上帝借着那独一的道创造一切事物。”上帝本身乃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事物不过是上帝的不精确的摹本和反映。离开了具体的事物,上帝的存在不受任何影响,但一旦离开了上帝,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复存在。但是,在库萨的尼古拉进一步说明上帝如何创造万物,或者说,当他对“创造”一词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时候,他开始突破了正统的宗教神学观点,不再对创造者与创造的活动和创造的对象严格地区分开来,而是将三者看成同一事物的三个不同方面,认为说上帝创造万物,和说上帝就是万物乃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而已。所以上帝与万物乃是内在统一的,上帝构成了万物的内在本质,故而万物处于上帝之中,但上帝又通过万物来展现自己,故而上帝又处于万物当中。因此库萨的尼古拉表现出一种与正统神学神正论相区别的泛神论倾向,在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前提之下,在将世俗万物抬高到上帝地位的同时,将上帝下降到世俗万物的地位,从而动摇了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表现出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自然哲学倾向。

  

  

   库萨的尼古拉的唯物主义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泛神论的形式下论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和世界无限性原理。库萨的尼古拉援引古代的四元素说和原子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宇宙的构成。他认为,在世界上由于上帝的创造作用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并不是分散的孤立的个体,而是由于“爱”的作用而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从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宇宙。在库萨的尼古拉看来,组成宇宙的具体事物并非是世界的最基本的成分,这些具体事物又是由更基本的元素构成的。虽然按照理性的分析,元素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但在现实中,只能分割到原子。所以,虽然从整体上看,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但现实世界的统一的本原并不属于超现实的神的领域,而就在现实的物质世界本身之中。既然宇宙的本原就在于物质世界本身或者说宇宙本身之中,那么,宇宙就应该是无限的。不过库萨的尼古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无限性:绝对无限和相对无限。如果说上帝作为一种绝对的创世主,他是一种绝对的、不变不动的无限性,那么,作为万物总和的宇宙的无限性就是一种有差别的、具体的相对无限性,其间存在着运动变化。虽然与绝对无限性有别,但宇宙毕竟是无限的,那么,宇宙就没有自身的边界和中心。所以,以前正统神学所宣扬的地球为宇宙中心的教义是与事实相违背的,从而驳斥了正统神学的地球中心说,在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神学宇宙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库萨的尼古拉的自然哲学当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极大极小对立面一致和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观点。他指出,大与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一个具体事物再大,在其外面仍然有更大的事物存在;而一个具体的事物再小,它里面也还有更小的事物存在。所以,大小是相对的、统一的。这就揭示了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从而使事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变化的特性得以展示出来。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暂时的和非均衡的,事物的性质由其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方面所决定,但是这种非均衡性必然导致这种统一的打破,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性质处于从属地位,而原来居于从属地位的性质则转变为占据主导地位。他引用当时发展起来的数学对于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当圆的半径无限扩大时,圆弧和切线便趋于一致,当三角形底边的对角无限缩小时,三角形便趋向于变为直线。

  

  

   库萨的尼古拉还将认识能力分为三个类型或三个阶段:感性、知性和理性。在他看来,这三种能力就像人类的三种不同的器官脚、手和头一样,具有不同的功能。感性提供对于个体事物的片面的模糊映像,知性则对感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组合,形成各种分门别类的知识。库萨的尼古拉对于感性与知性的分析,体现出他对于自然科学中观察实验方法的重视,他认为,取得对于事物的知识离不开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的了解,只有建立在感性知觉基础上的抽象知识,才是真正可靠的知识。但感性与知性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因为它们所认识的只是关于世界的片面知识,而非世界的整体,要认识世界的整体,我们必须进到理性阶段。理性作为一种最高层次的认识能力,它能够突破个体的界限,认识到世界的整体,达到对立面的统一。但他在解释理性如何达到这种统一的时候,陷入了神秘主义之中。在他看来,理性中有一种神秘的直观能力,人类可以通过这种能力实现自身灵魂与神灵的融合,达到主客的绝对统一,从而消解了一切事物当中的对立,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对于神秘主义的借用,表明库萨的尼古拉的自然哲学没有完全摆脱经院神学的影响。

  

  

  

  否定神学的四篇珍贵文献

  

  文:翁绍军

  

  

  《论隐秘的上帝》所收四篇论文被公认是“否定神学”的珍贵文献。“否定神学”(the theology of nega-tion)又称神秘神学,其源流在库萨之前还可顺次上溯到伪da法官丢尼修(Pseudo-Dionysius,the Are-opagite)、尼斯的格列高利(Gregoryof Nyssa)和奥利金(Origen)。在基督教史上,奥利金创造了学科神学的第一个模式,希腊哲学引指他走向基督。奥利金认为,作为神学核心的上帝,是纯粹的、绝对超越的、不可理解的,他只能用否定式或最高式来命名。伪丢尼修的著作是基督教东部希腊教会教理建设的主力。他以为,对上帝的任何断言都不足以描述作为超越存在的上帝,而用否定的说法反而“更有效”和“更适当”,因此说“上帝不是甚么,他甚么也不是”反倒更好。到了库萨,他对“否定神学”有更明确的解说:“由于上帝超越了一切理性,因而就不能在理性的领域或范围内发现上帝,也不能借助理性来达到上帝处于理性范围之外这种认识。因此,我们只能以否定的方式在理性的领域之外达到上帝。”不难发现,“否定神学”否定上帝的可被言说性和可被认识性,旨在肯定上帝的隐秘性与神秘性。

   库萨依循否定的方式去论述“隐秘的上帝”:上帝“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既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也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上帝也“不是真理”。“否定神学”的宗旨决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要通过否定去肯定上帝的一些“真相”。这一点在库萨的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库萨的否定性论述中,时时透露出“隐蔽的上帝”的一些肯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上帝“是绝对的纯粹的永恒的不可言说的真自身”;上帝“是对这甚么也不是的东西的完善性的比喻”;“上帝与一切事物的关系,就像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一样”;“上帝在我们的领域里就像视觉在颜色的领域里”。

   库萨不仅传达了“隐秘的上帝”的一些肯定的信息,他还肯定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人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寻见与接近上帝;上帝与人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希腊文把上帝称为theos(θεοs),这个词来自theoro,表示“我在观看和我在奔跑”。上帝在观看一切事物,寻觅上帝者必须借助视觉来奔跑,以求能接近那观看一切事物的上帝。上帝创造一切事物,每一事物都是theos,theos是事物从中流溢而出的本原,沿着这条路去作最认真的静观,也可以寻觅上帝。还有一条寻觅上帝的道路是在每个人自身之中,因为“你在自身找不到任何东西与上帝类同,于是你断定,上帝作为你的理性灵魂的原因、本原和生命之光,超越了这一切。”库萨把上帝与人的父子关系理解为人“与上帝类似”,他用一个与柏拉图术语“分有”来指称人被上帝收养的方式。人以上帝为父,就是对上帝神圣能力的奇妙“分有”,人在这种“分有”中达到对真的把握。这种分有是在人的存在与生命的真中才达到的,这是人的精神的最高迷狂的领域,人在那领域中,平和安静地达到上帝。

   应当指出,库萨的“否定神学”散发出十分浓重的希腊哲学气息,这在四篇论文中处处可闻。像其中“理性作为上帝的摹本也是一切事物的摹本”等说法,你会联想到柏拉图;又像上帝“是任何一种潜能的现实,因为它是任何一种潜能的目的”等说法,你会联想到亚里士多德。这一倾向也许跟托马斯·阿奎那所开拓的综合哲学与神学或理性与信仰的中世纪神学新路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