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的证明:驾游美国两万里(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5:40

驾游美国两万里(11)

(2011-12-18 05:32:37) 转载标签:

杂谈

4-21

如果把孟菲斯类比于麻将界的重庆,音乐迷眼中的纳什维尔就相当于麻将爱好者的成都了,绝对是一超级音乐圣地。整个田纳西州就号称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祥地。您只要是一跨进田纳西州,跟音乐沾边搭嘎的事儿就没完没了,就算是被音乐给捕获了。在这州府则更是“音高一等、乐振三街”。据说一到晚上,满街筒子都是吹拉弹唱的。遗憾的是俺没在此城过夜,无缘一睹盛况、亲聆祥音。对美国的所谓乡村音乐,俺以前知之甚少。卡拉OK里倒是听过一首歌,叫什么“砍锤肉,推个你后”,《Country road takes me home》,好多人都能跟着哼哼个三五不离十。美国电影里看来的印象,乡村音乐就是美国的牛仔小伙,带着那种标准的牛仔大草帽,弹着吉他,摇头晃脑的浅吟低唱。其实音乐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早年美国南方的英裔农场主们在收获季节后欢歌跳舞,大概相当于咱们藏、彝同胞的锅庄吧,据说就是乡村音乐的鼻祖。田纳西州的音乐也有黑白两道。西边孟菲斯的BLUES,所谓兰调爵士,源于黑奴劳苦之余的瞎哼哼,B.B.KING为代表,算是“黑道”;东边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根子能刨到老爷们儿穿裙子的苏格兰去,白人农场主庆丰收时的欢歌舞曲,后来演变成乡村音乐,算是“白道”,猫王也算“白道”这边的代表。但后来年头久了,两道相互影响融合,有些还杂进南美拉丁老墨风格,混血杂交串儿,如今也就黑白不那么分明了,反正一听,哈不郎子就都算是美国佬的音乐了。以上精辟分析全为俺看热闹外行的一家之言,仅供看门道的内行们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版权所有,翻印不究。
纳什维尔的音乐博物馆是钢琴键的造型

音乐博物馆的门口

交响音乐厅前的音乐女神拿着鹅毛笔在记乐谱

音乐名人大道

地上都是著名音乐人的名子,类似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音乐博物馆的玻璃大堂

各类早年的音乐广告

第一位乡村音乐的女歌手

各类音乐广告



各代歌手的演出服和乐器



历代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





歌手韦伯皮尔斯和他著名的敞篷车

车头装饰牛角和左轮手枪

车门把是把手枪

车内装饰着银元

车尾的机关枪和骏马

猫王的卡迪拉克

车里有电视和音响


 

 

俺一大早就去参观纳什维尔的那个著名的乡村音乐博物馆。从钢琴键样式的大门下钻了进去,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饱受了一通乡村音乐的启蒙普及教育。各个年代知名歌手们穿过的演出服、用过的乐器陈列在橱窗中,花狸狐哨琳琅满目。几十年里不同歌手的演出广告贴满了一面墙。历史上曾经获奖颁发过的所有金唱片、白金唱片也是从地板排列到了屋顶,金光白亮地辉煌耀眼。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歌手韦伯-皮尔斯的那辆贴满大银币,前面架着左轮枪、后面支着机关枪的敞篷轿车。还有一辆猫王的卡迪拉克,1960年出厂的,车里居然配备着电视机和录音机。那可是五十年前呀!“歌中自有黄金屋,歌中自有颜如玉”,唱歌能唱得富可敌国,这点中美倒是大致相同。

 


音乐名人馆里面都是历年音乐名人的照片



十九世纪农场主的豪宅

已有两百年历史的黑奴木屋

学生们在木屋里听讲解



十九世纪农场主的车库

都是马车



身着古装的讲解员


十九世纪农场主野外聚餐的照片


 

 

看完乡村音乐博物馆后,又到纳什维尔城外拜访了一个十八世纪蓄奴早期遗留下来的庄园。庄园内最老的建筑就是一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黑奴住的小木屋。学生们在小木屋里席地而坐,饶有兴味地听讲解员在说那过去的事情。俺悄立门外,探头探脑偷听了半晌。那女讲解员白活的,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不时与学生们问答互动,超级引人入胜。连俺这半百老头在门口都听得如痴如醉,那帮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之深刻,更可想而知了。美国佬们每每能把寓教于乐发挥到极致,把孩子们哄到前仰后合的满堂欢笑之际,无数知识理念就被轻松灌入渗透于无形了。回想起俺从幼儿园直到小中大的各个学校里所遇到过的老师们,个个都是呆板严厉,毫无幽默感可言;唯一碰到过一个略带诙谐风趣的,还是个澳大利亚来的外教。

庄园主人曾居住过的小楼和配套的马厩、红酒坊、马车库等建筑虽然经历了一百五六十到两百年的风雨,均保存完好。讲解员身着十九世纪古装,引导游客们分批鱼贯而入。可惜主宅内严禁照相,无法与朋友们分享更多见所闻。

参观完毕后就向新奥尔良方向奔发。晚上六点多下起了小雨。便停车歇在了一个LA QUINTA汽车旅馆。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1

阅读(12) 评论 (2) 收藏(0)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驾游美国两万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