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和周华健:黄建国:谈“心境和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7:17
黄建国:谈“心境和谐”
心境是指个人心神所表现的情况或达到的程度,包括心思、心念、心情、心灵、心态等。心境既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存乎每个人的内心,又是一个无边的世界,像音乐飞翔在空中,影响你、我、他,影响整个世界。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主体,只有心境和谐,才能行为和谐、社会和谐。

 

      心境决定生存质量。医学研究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心境好,病难找”。心境好,抗击打能力就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心境不佳,承受能力就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可能倒下。阴天下雨老天管,快乐之树自己栽。人应当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应懂得善待自己,在百忙之中,为自己营造心灵的港湾,修筑生命的驿站,使身心得到栖息,以便胜任事业的重荷。心境在于调适。有人主张用“顺、慎、和”三字诀,来促进良好心境的形成。顺,就是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顺随四季气候变化养心,顺理依章处置矛盾和纠葛,凡遇不如意事,顺其来去,不背忧虑包袱。慎,就是谨慎处事,谦虚做人,不受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和,就是认知和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人对事和为上、和为贵。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总是孜孜于蝇头小利,营营于一己之私,沾沾于一人之功,傲视于一己之能,做人做事斤斤计较,其内心必定是苦涩的。内心和谐,就是暖不争花红,寒不改叶绿,心平气和,从容镇定,坦然面对一切。心境和谐的核心是适度。传统养生学一再告诫,精神情志活动要适度,饮食五味要适度。苏东坡有“三养”之说: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诸事再好,适可而止,贪多嚼不烂。适可而止是人生至理,适度是健康之母。心境理智平和,便会过滤掉不利的思想和情绪,就能够看到柳暗花明,从而维护良好的身心状况。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苦难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必然。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他认为,两眉之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也。这形象地揭示了人生难免困苦忧患,故历来有“忧患人生”之说。其实,生活中有一些不顺利、不如意,也未必都是坏事。苦难是一种历练,是一所学校。有位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就带回家去,蛹壳上出现裂缝,蝴蝶挣扎了许久,一直出不来。老人于是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平扁,根本飞不起来。原来蝴蝶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炼,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也很难健康成长。苦难是一份财富,遇到不幸,能够泰然面对,就能度过难关,增加一份本事,增添一份成熟。古人云:“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境如仙”。苦乐无界,一切在心。心境决定命运,影响能力。心境和行为,犹如灯塔与航船,没有健康心境的指引,行为之船就会迷失方向,人生就无法抵达胜利的彼岸。但是有的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一旦事与愿违,就改变了初衷,动摇了信仰,陷入了极度悲观,进入了抑郁病态。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也没有永恒的冬天。苦难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懦夫的“绊脚石”,又是成就勇者的“八卦炉”。培根讲:“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人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心境平和,才能在挫折面前不沉沦,诱惑面前不迷失,紧要关头沉得住气,关键时刻宠辱不惊。

 

      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好的心境能产生向上的力量,不好的心境可能产生惰性。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佑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一对联,笑而不语。对联的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最完美的人生多在想象中。为什么时下有的人财富在增加,幸福感却在下降,这多是心境出了问题。幸福是一种心态,你缔造和谐,阳光就会光顾你。如果求全责备,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心存感激,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就能渐入淡泊之境。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境,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就可以“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当遇到春风得意的人生顺境时,我们就不至于忘乎所以而乐极生悲;当身处凄风苦雨的人生逆境时,我们就能心平静气而坦然处之。人有时会产生失落感,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参照物,如果换一个角度风景就大不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国思想家罗素,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四川,意在帮助民众解除病痛、获得幸福。在乘竹轿上峨眉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和烦恼,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才是幸福的。有人讲:“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纷扰”;也有人认为:“有书真富贵,无病大神仙”;还有人主张用减法求快乐,人生路上抢先一步不一定会有“会当凌绝顶”的美景,后退一步或许会有“海阔天空”的意境。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台湾学人南怀瑾说:“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增一减,非常简单。”生活中做减法远比做加法难,做好了有助于我们成就大业。

 

      正确对待进退升降。有人讲,做人之难,从官场可窥见一斑:当不了官,难;当了官升不上去,难;由官而民,更难。因此,兰州五泉山公园有副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现在,面对个人的进退去留,有些同志总是心绪不宁,甚至无心工作,跑官要官,争权夺利。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应该说,为官也是事业的需要,但不能把当官看得过重,看成是惟一的出路。为官要凭素质、走正道,不投机钻营。跑来要来的官,当着有什么意思?能不能当官,不仅有个人素质问题,还有机遇问题。当下,官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了班子建设的加强,结构比例的优化,年轻干部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人作出牺牲的。碰到了这种情况,应当想得通。花开自有花落时,万物都有始有终,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暂时的,离退休了,没权了,理当顺其自然、坦然对待、泰然处之。有进就有退,有上就有下,这是自然规律。为官需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我们内心有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照亮和温暖周围;内心若是一块冰,即使融化了,仍然是零度。总之,心境和谐,就会志存高远,知荣明辱,奋勇争先而不计名利,品德高尚而不孤芳自赏。心境和谐,就会刚正不阿,与人为善,磊磊落落,如月皎然,健康长寿。   

   http://www.jhredstar.gov.cn/zqzx/Index.html 中国郴州新闻网 嘉禾党建 理论探讨

 

 http://www.xxplzx.com/ 新湘在线

黄建国:重视自我升级 养成良好品质

 

有人说,人是“万物之灵”,这其实是自封和自诩的,动物大会并没有表决过。卢梭讲:“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时不在锁链之中。”人性是有弱点的,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现实中不难看到,女人爱戴项链,男人爱打领带,人总习惯在脖子上套点什么。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充满变数,要活得自在,要赢得成功,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应当重视加强自我升级,努力养成良好品质。不管是谁,不及时升级,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一个人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完善和提升自我,来拓展生命的厚度、丰富生命的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

 

  学会学习。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代表未来。古人说:“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指的是平常人亦可通过克服困难、努力实践而求得真知、修养品德,达到至诚、至善。困学勉行,需要毅力,需要定神。学贵有诚,学贵有韧,学贵有恒。历史老师问:“美国自由女神像手中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高举的火炬,一件是胸前的书本。寓意何在?”学生答:“停电了也要用功。”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学习要有刻苦性和坚持性却是真的。恰如毛主席所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学习应该是贯串人生全过程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生命某一阶段的事情。丁玲蒙冤关在监狱里的时候,认真研读了《马恩选集》和《列宁选集》,她后来深有感触地说:“革命导师为我们写了那么好的书,如果我们不认真去读,岂不是枉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了一遭?”只有常怀“本领恐慌”、常有“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才能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身的修炼,通过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远离低俗、涵养品性、陶冶情操、升级自我。既要重视读书,还应学会读书。学习理论,不能象鹦鹉学舌。鹦鹉学舌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不理解所学话语的含义。读书,应注意多读一点被证明见解卓越、质量上乘的经典名著。“要有新观点,就去读经典。”如果我们不大力提倡读点马列原著,只是空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像列宁引用俄国作家谢德林的话所说的那样:“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挨揍。”学习马列主义,不在于形像,而在于神似。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妥善解决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身世界观改造的实际。鲁迅在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时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他又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他说读书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二是要学会当评论员,当书的奴隶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又是另一种方法,他曾经坦言,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他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朴方说,邓小平读书从来不在书上写字,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都是熟记在心,融会贯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和方法,要善于学习、总结和借鉴,力求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小是大的初始,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基础。”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关键要能够坚持下去。长期坚持,必有所获。

 

  学会快乐。古人讲,养生重在养心,实现健康人生、快乐人生和智慧人生。把三者统一起来,是一种境界。学会快乐是非常重要的。要快乐就要知足。周杰伦的一首歌叫《稻香》,里面有句词:每个人都应该知足,珍惜眼前的一切。有人向上帝祈求快乐。上帝说,我可以给你四天快乐。那人说,那就给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上帝说,不行,我只能给你三天快乐。那人说,那就给我昨天、今天、明天。上帝说,不行,我只能给你两天。那人说,那就给我白天和黑天。上帝又说,不行,我只能给你一天快乐。那人说,那就给我生活中的每一天。快乐的人并非上帝给的快乐多,而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找到快乐的理由。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心正了,行为就正了,便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苦中求乐。有句话大家经常讲,纵有广厦千间,一宿就住三尺,家有良田万亩,一日就食三餐。快乐是有层次的,贪官视拥有金钱、权力和美色为快乐,百姓是以菜根布衣平安生活为快乐,囚徒以得到片刻的自由为快乐,乞丐则以有栖身草垛、能看到农舍的炊烟袅袅为快乐。人与人永远没有可比性,你有你的快乐,他有他的烦恼。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可能也是他人羡慕的对象。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些人总抱怨不快乐,是缺少一颗寻找并体验快乐的心。凡事想得开,看得远,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成不足喜,败不足悲,经得起热闹,耐得住寂寞,心无挂碍,快乐就多。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有1.2亿人患抑郁症,中国则超过2600万人,1949年至2003年每年有240万人自杀,其中有10%自杀成功。李光天在讲心理调适的时候讲,有钱的人要克服有钱的麻烦,没钱的人要找出没钱的快乐。洪昭光认为快乐生活的秘诀是“三心三自”:“三心”是事业上有进取心、生活上有平常心、心灵上有慈爱心;“三自”是自信、自强、自律。形神合一很重要。“无神则形不可活,形无则神无所生。”形神共养,协调发展,才能健康长寿。

 

  学会专注。成功是需要聚焦的,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才有成功的可能。专注是金。卡耐基说过,成功的奥妙在于,将所有的精力、思想、资金都投入到所从事的一件事情中去。拿破仑也说过,专注是人生成功的神奇钥匙。“一切皆有可能”,“可能”的一半归于无常,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热爱事业、专心做事,应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常听到有人讲,我在这个单位已经待了二十年的时间了,我在一个岗位已经干了十几年,似乎被埋没了、吃大亏了。其实这可能就是你与众不同、得天独厚、有所建树的基础、资本和优势。有人说,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一生只做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奥斯汀一生写了六部长篇,像《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写的全是男婚女嫁,鲜活得可以听见裙摆的窸窣声,马蹄的脆响,可以嗅到不同的香气。她一路写下来丝毫无意于突破或转型,其作品被当作“婚恋圣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经典,流传到现在。法国的雷杜德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画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他二十年如一日,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纪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被称为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在今天的时代和氛围里,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追求,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如此专一,如此宁静,又多么美好,多么难得。成才和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秧苗在前期管理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插秧之前要保证稻田里水量充足,这主要是为了稻田的泥土松软,确保秧苗栽插的时候能够在泥土中伸直。如果根没有能够充分放直,秧苗的存活率就很低,即使活了也结不了果。二是秧苗插好以后要立刻把田里的水放掉,让秧苗处于“饥旱”状态。秧苗本身是喜欢水的植物,要在旱田之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把根往深处扎,在泥土中吸收水分。旱苗期间秧苗显得萎靡不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秧苗生根苦扎的“表情”。“旱苗”是确保秧苗健康成长、获得丰收的栽植之道。人的成长,也有这样一个过程。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积累,需要经过磨炼。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干事业,因为事业是立身之本、创业平台、生活源泉。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干工作,全力以赴钻业务,心无旁骛创佳绩。敬业才能创造辉煌,专业才能出奇制胜,创业才能别开生面,守业才能更有作为,惜业才能如履薄冰。

 

  学会简单。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简单是一种品质。”甘地也认为“简单是一种精髓”,他还说过:“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1947年10月,被俘的国民党76师的师长等看到彭德怀就像是普通士兵,穿着战士的服装,鞋子已经穿不住了,用麻绳勒着,一身的风尘仆仆。国民党的军官心想,自己就是败在这样的人手下,都认为国民党完蛋了,不会有什么希望了。彭德怀那么大的官都那么朴素,与国民党的官不可同日而语。司徒雷登当年也曾对国民党官员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赢得的民心。英国学者艾赛亚·伯林认为,一位超群出众的人物,构成这个人的要素,比常人伟大,又比常人简单。朱自清说:“生活太丰富了、太复杂了,会忘记自己,看不清自己。”哲人指出,欲望引导追求,而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欲望之火不会熄灭。如果人没有一种适度的淡泊、宽松、简单,那么,这欲火必将会烧毁自身。对于一个满足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目标明确,这是简单的;事业专一,这是简单的;工作和生活都抓重点,这是简单的;朋友之交淡如水,这是简单的;追求的幸福是奉献社会、身心平衡、和谐,这也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一点好,尤其是领导干部,与同志相处要保持等距离,不要搞亲亲疏疏,不要老是在一起吃喝,交往也不要太重于物质层面,我送你点什么,你送我点什么。胡耀邦同志在云南讲过:你送我一条烟,我送你一块表,这是一种低级礼物;我给你提点希望,你给我提点意见,这是一种高级礼物。简练的语言,简省的文字,简洁的装束,简单的产品,简朴的人,其实是很高的意境,很惬意的享受,就如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轻松自然,令人向往。真理是朴素的、具体的,像毛主席讲的,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这个简单就不简单,够我们做一辈子的。毛主席还有一句话叫,基本吃素,要多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这是大白话,但很深刻,要做到真的不容易。还譬如,有的基层干部讲:“东西南北要有方向,春夏秋冬都有希望,喜怒哀乐要有节制,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这话也简单,但很辨证、有哲理。事物是越简单越深刻,人是越简单就越高尚。有句话不是讲么,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

 

  学会闲处。齐白石有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作点闲文,看点闲景,这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的境界。“人生有闲,乃是一福。闲可以对月赏花,临溪垂钓;闲可以游山观水,听雨看云;闲可以怡情悦性,省身悟道。”人这一生中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极少。求忙容易求闲难。人为生计所迫,为信仰所迫,几人敢闲,几人会闲,几人能闲?正像李宗盛歌中所唱:“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闲是一种心境,一种心气,一种胆量,真能闲下来,就是那种鸟瞰红尘的气度。人生要有弹性,既要活得有重量,又要活得能超脱;既要活得风生水起,又要活得波澜不惊。今天的社会,大变革,大调整,竞争激烈,灯红酒绿诱惑甚多,人心容易浮躁。有的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这种现象:“做事的不如做戏的受宠爱,内行的没有外行的得信赖,老实的不如钻营的提拔快,敬业的没有忽悠的更豪迈。”能在这样的现实中,“乱云飞度仍从容,每临大事有静气”,那得有很强的自制力。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有的人讲,人这一生,风风雨雨占了三分之二,闲暇其实不过三分之一,但是很多时候这三分之一我们都没有珍惜好,还去搞勾心斗角,还去琢磨人,还去拉那些关系,搞那些应酬。清代文学家张潮讲过:“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做人需要有主心骨,不随波逐流。是非窝里,人用嘴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人生苦短,不能轻生,要贵生、重生、养生、爱身、护身,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校正好心理。特别是知识多、职务高的人,自我期待、家人期待、社会期待就更高,自我膨胀就容易大,所以就更要注意。老子认为,人要一生平安,不招来凶祸灾难,避开危险,一生无怠,离不开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通过心灵的修养来“致虚”、“宁静”,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命的律动,合乎生命的自然节拍,从而不再盲动、被动、骚动,而是主动、能动、灵动。一旦洗涤了心灵上蒙受的喧嚣和尘埃,恢复了心灵的清脱和空明,就能在深蓄厚养中实现灵魂的净化、人生的升华。“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虚达到极点、步入顶层,就可以排毒,可以养心。宁静的外化,是诚实与纯洁,宁静的内化,是思想和艺术。丰子恺把人生比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在满足了“物质欲”与“精神欲”后,还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即思想、哲学、宗教等,探求人生的究竟。正如一位高僧所云,出家,非遗世也,而是出小家、进大家。

 

  学会放下。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不讳言利益,不否认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对干部的正当利益,组织上要关心、要考虑、要照顾、要维护,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个人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人民利益之上。心地狭窄的人,世界也是狭窄的;心地宽广的人,世界也是宽广的。有些人看到别人富了,心里就不平衡了。有的人本来很正派,看到别人不老实,搞钻营上去了,心里不平衡,也跟着搞起歪门邪道了。人在这种时候能保持自我、不改初衷,最是难能可贵。柴木斯基说:“我们所担心的事情中,40%是不会发生在现实中的,30%是已经发生的事情,20%是琐碎的担忧,5%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剩下的5%才是我们要真正面对和改变的事情。”放下忧虑,放下烦恼,人生好比走路过桥;放下得失,放下焦躁,人生好比远航起锚。有道是买得来床买不来睡眠,买得来食品买不来胃口,买得来学位买不来学问,很多东西还是要靠自己用心去获得。放下自我才能想到别人,放下个人才能想到国家,放下卑劣才能赢得崇高,放下名利才能保持自尊。这种“放下”,是抵御诱惑的法宝。勇于放下就不会沽名钓誉、为所欲为,乐于放下就不会利欲熏心、苦心钻营,安于放下就不会以权谋私、骄奢淫逸,善于放下就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敢于放下就不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放下是智慧,是幸运。放下以后,做人做事就能够更从容。人从容有余年,事从容有余味。尼采曾经说过,“很多人没能成为思想家,只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太好。”有人讲,什么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有光有热,真正有价值的生命,头一条就是要做到“忘”,即忘掉多余无用的东西,如忘名、忘利、忘仇、忘怨、忘老以及忘死等。忘老的人不易老,忘死的人往往离死更远一些。有条手机短信讲,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也是很辩证的。丢掉一些不该要的东西,能够更健康,能够更长寿。有的人眼里只有权力,看不见责任和义务,其实权力是把双刃剑,久握权力会使人腐化,有的人眼里只有金钱,看不见正义和良知。古人讲的好,钱,味甘,大热,有毒。钱可成事,亦能坏事。“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你若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任何化妆术都是无济于事。“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真正有力量的人,不仅是能举得起,而且还能放得下。

 

  学会低调。所谓低调,就是身居要职而不显摆,取得业绩而不炫耀,受到表彰而不狂傲,颇有本事而不张扬。就如哲人所云:“当我们走红运、事事如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厄运下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和同样的面孔,则是一件好事。”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的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而注意收敛、含蓄。这种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成功从来不抱侥幸心理,从不投机取巧,依靠的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地追求,具有虚怀若谷的品格。这种人的低调,就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论老之将至》一文中描写的流入了大海的河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过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拓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大海,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然后像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王立群认为,一个人光是有才能是不够的,要登上一个平台,必须经过漫长的证明自己的过程。这一点很难。这需要平和的心态,还需要保持低调。古今中外都是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功;不自矜,故长。”不自我表现反而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却超出众人;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嚷,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老子也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某工地上的警示语很有借鉴意义:“等一等就安全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这里的关键是要淡泊名位。视名位如过眼烟云,才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外云卷云舒。”

 

  学会自责。林凯说:“人是什么,人是经济的动物,思想的奴才,创造的主人。”人的欲望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对欲望的控制。人有三根软肋:在名利的追求上没有止境;都愿意听好话;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体谅。唯有能够自责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方可不为外部世界的利所动,不为内心世界的私所惑,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不慌。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艾森豪威尔讲:“世界上你只有一个敌人,就是你自己。”认识自己不容易,战胜自己就更难。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劣根性,并能够自觉去突破、努力去改变。“出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有引力。”对同志要坦诚相见。与人为善,以人为师,不要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一个人在讲述别人的品格时,最能暴露出他自己的品格。”“不去议论别人是一种修养,不计较别人议论是一种胸怀。”对组织要坚信不移。组织是我们心中最神圣的“上帝”。要“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生活中有阴影,那不是太阳的过错。”组织是不会亏待个人的,组织也不会欠任何人什么。摩根说:“没有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动机。”心中有信念,脚下才会有力量。世界会为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如果你没有哭过,你的眼睛就不会迷人。”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有人讲,天没降大任于我,照样苦我心智、劳我筋骨。其实是火候不到,时机不到。人才像树木一样,一切硬木若能成长成高大乔木,必定接受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年轮多而密。有志于成才、成功的人,应当坚定信念、踏实工作,苦炼内功、争创佳绩。群众自然会有公正评价,组织也必然会作正确选择。爱因斯坦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重自责、品行好的人,胸襟更开阔,志向更高远,实绩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