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女兵会被钱吗:论文:多媒体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59:25
【摘 要】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身,不仅可以表现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知识,还可以更形象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之美和形象之美,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高中 多媒体 语文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走入语文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为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语文学科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储备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美感效应,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让语文教学沐浴着美的光辉。一、欣赏美妙和谐的意境美语文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作为教师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艺术加工,跨越时空的限制,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的时候,诗人王维从新雨写到明月、清泉,从竹喧联想到浣女归,从莲动联想到渔舟下。这样生动的画面与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我就借助多媒体,把这些画面交错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和谐美。同时让学生在抒情的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范读进行诵读、品味、揣摩,就更能逼真地感受情景,领悟诗歌美妙和谐的意境。二、感受震撼心灵的人格美通过语文课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是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信息技术可使之更有效的实现。例如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时候,我就扫描了托尔斯泰坟墓及金字塔、泰姬陵的图片,从宏伟的金字塔、华贵的泰姬陵与朴素的托尔斯泰墓的图片对比使学生带着对“最美”的探求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又播放萨克斯曲《躯体与灵魂》背景音乐,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到回归自然的宁静之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探究、讨论,让托尔斯泰巨大的成就和声望与其极为朴素的坟墓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无尽的思考。无限伟大与无限平凡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充分体现了美学中的“对比与和谐”原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震撼人心的人格美。三、体验感人至深的情感美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就会使审美对象从表象到本质内容上都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这时就产生了动之以情的情感美,使学生不仅被审美对象所吸引,引起联想和想象,而且同审美对象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交流,好象自己也是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为审美客体中的一部分了。所以我们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立体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共振。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我设计了一张精美的多媒体“首页”——徐志摩在康河里划船的图片,配合《神秘园》舒缓的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一个符合课文需要的内容和情感氛围中,自己似乎已深临剑桥其境;而美丽的剑桥与孤独的徐志摩在屏幕上交相辉映时,毋需教师太多的讲解,诗歌的情感就可得到形象生动的萌发,作者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与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了共鸣,教学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信息技术渗透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对于引导学生鉴赏意境美、挖掘人格美、体验情感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文课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轻松中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育目的。但一定要注意,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服从并服务于课文教材以及读文过程中的语言训练。离开了文本,离开了语言训练去运用信息技术,无论其手段如何先进都只能越俎代庖,搭花架子,失却了语文教学个性,更无美及艺术可言了。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jiaoxue/yuwen/0303129AH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