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族影院 75bt.info:怎能叫小孩为“小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38:38
 怎能叫小孩为“小鬼” 

  

    今天早上在带孩子去学校的路上,我脱口而出:“小鬼,快走!”说完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怎么称自己的孩子为“鬼”?多可怕啊,在中国有时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歌词里都暗藏着“杀机”。

 

    经常看到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中有这样的镜头:老革命手抚着小革命的头亲切的称呼他:‘小鬼’,而小鬼们仰望着老革命,露着白白的牙憨憨的笑,心里很是为被称为小鬼而自豪。当时那个年代,老革命家们都喜欢称革命的接班人为“小鬼”。而“小鬼”们长大之后也的确不负重望,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干出了不少惊天大事,凡国内发起的各种大小运动中都有他们永不知倦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的小鬼也后浪推前浪的跟上来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小鬼们不仅把革命事业发扬光大,最令老革命家始料不及的是文革期间小鬼们干革命几乎都走上了极端,谁都可能成为革命的目标,连生身父母、恩师甚至老革命家自己都成了革命的对象,别人就不用说了,单单老革命家就不知有多少人被小鬼们“革”了“命”(由此看来,“革命”一词也暗含杀机)。 怪只怪老革命家干了一辈子革命,居然没悟到革命的实质是:“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暴动, ……是暴烈的行动”。

 

    据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说,当时民众一看到红卫兵就跟看到鬼似的,而曾经的红卫兵日后回忆起那段疯狂的日子时也说自己当时的心态非常扭曲,他们其实也很害怕,他们常看到原本是批斗别人的人后来竟成了被批斗的对象,由于极度的恐惧,他们只好不折手段的去整别人,以免被别人整,那个心态,已不是正常人的心态了,他们自己也说“跟鬼似的”。真成“鬼”了!

 

    谢天谢地,如今文革早已过去,那段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日子已成了历史,现在(据说)是“中国人权最好的时期”。但心里隐隐觉得:文革,阴魂未散。 不管我们到哪一处名胜古迹去游览,甚至一个很穷乡僻壤的寺院都会提醒我们:文革,曾来过这里。能保持真迹的地方还算好了,虽有残破,粉饰一下,还是能骗得了游人的。但有的根本就已不复存在,很多所谓的古迹都是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人,再次新建起来的。也就是说游客千里迢迢而来,看到的可能只是“李鬼”。那个心情……,就别提多窝心了。这是看得到的阴魂不散,看不到的就更可怕。那是建国以来长期渗透在中国人精神层面的东西,50后、60后、70后、80后都被深深的打上了烙印,那是从小就有意灌输的文化,不是有一句话叫“从娃娃抓起”吗?“久入厕不闻其臭”,而在厕中生长、生活的人就更“不闻其臭”了,被同化了的中国人是感觉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变异的,只有到过外国或与外国人有过接触的国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整个思维方式与人生观都有问题。在国内,因为大家都处于同一环境下,还觉得自己很正常,但一到了外国,与外国人交往后才会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差异,有人说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看不对,因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很崇敬的,他们很愿意与国人交流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可让他们失望的是,中国人对传统的东西已知之甚少了,即使会提及一点,过后也会轻蔑的说上一句:“那都是迷信。”说的话,发的味都是党文化,这才是外国人最不能接受的。在做事方式上,中国人觉得外国太坦白有点傻,外国人觉得中国人鬼精鬼精的,不理解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时间一长,中国人才会意识到,不是外国人不对,而是自己的思想不对。

 

    国人党文化的烙印太深了,思想深处都是它的东西,连评定一个事物好坏的标准都是它的那一套,不知不觉中思维方式、说话方式、用词上都同化于它,如我叫女儿“小鬼”就是一个例证。古人谁会叫孩子“小鬼”啊,凡带“鬼”字的东西都不好,什么心怀鬼胎、鬼迷心窍、鬼鬼祟祟 、鬼话连篇、鬼计百端,还有什么色鬼、酒鬼、赌鬼、烟鬼……,跟“鬼”字沾边,哪有个好啊!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在说话、用词上要多加注意,可别再用“小鬼”之类的词用在孩子身上了,那可是自取其辱,你想想:你孩子若是小鬼,那你不就是大鬼了吗?那你的长辈不成了老鬼,这可好,上下皆鬼,全国皆鬼,那还了得?想想脊梁骨都发凉。

 

    有些通过强制接受的文化就别再传给下一代了,还是教孩子传统文化比较好,听说那可是“神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