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z桃花族论坛:在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00:18
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 王强 (2010年10月9日)
【字体:大 中 小】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高规格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就是,全面部署争创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认识,振奋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措施,确保争创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文明委验收。刚才,何炜同志宣读了争创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朱翯同志对争创工作作了具体要求,有关部门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省级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全面检阅,对提升我市形象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作出了争创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这是全面推进我市经济与社会事业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保证。全市上下务必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目前存在几个误区,可能大家口头上说起来都觉得很重要,但在思想深处又总认为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软任务。实际上,辩证法告诉我们,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工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文明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现阶段,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竞争、实力竞争、水平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环境、文化和人才的竞争。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外商来投资,不仅仅要看你的政策条件,还要看你的法制是否健全、社会是否文明、管理是否有序、工作是否高效、环境是否优美,只有具备这些要素,这个城市才是一个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城市。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无形资本”。创建文明城市之路就是发展之路、强市之路、崛起之路。桐城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加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个载体,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发展环境整体优化,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桐城的有效载体。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辐射力强,其具体的量化指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覆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桐城的内在要求。沿海发达地区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城市的文明程度正日益成为人、财、物、技术、信息集聚的第一要素。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可以树形象,企业可以增商机,百姓可以得实惠,党委政府可以增威信。从时代变迁的潮流和桐城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现阶段更加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更加需要经济、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之中,落实到加快桐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应该说,关乎文明创建工作成败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政府和老百姓对文明创建的认知是不是“两张皮”。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不是形象的要求,不是政绩的要求,而是老百姓现实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文明新生活。近几年,我们抓住争创“全省首届文明城市”的契机,加大了对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对城区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和拥护。通过争创,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明显提升,市民在争创过程中得到了真正实惠。但是对成绩不能高估,更何况文明无止境、创建无止境。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有助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且有助于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切实担当起“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倡一方文明”的政治责任,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成为让广大人民群众舒心、满意的大实事、大好事。但同时,我们又要防止文明创建工作“一阵风”的现象,不能搞突击应付,创建验收之后我们的常态管理一定要跟上去,要通过此次创建工作切实把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必须切实抓住工作重点
根据安排,省文明委将于11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检查验收。对照省检的目标,我们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许多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委、市政府将10月份定为全市“文明创建推进月”,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集中精力,重拳出击,标本兼治,切实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各项工作。
一要抓住文明教育这个重点,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之本,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人、塑造人。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知荣辱、改陋习、树新风、促和谐”文明风尚的形成和发展。要突出对机关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要深化全社会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打造“诚信桐城”的名片。要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创新意识。要加强对各行各业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和工商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合法经营、文明经营。要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和各单位文化活动资源,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工作,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市民素质的提高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营造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抓住整治“顽症”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当前,我们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强,乱扔乱吐、乱贴乱画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社会治安难尽人意,偷、抢、夺甚至严重刑事犯罪现象仍有发生;交通秩序管理有待加强,乱停乱摆、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还没有根本改观等等。这既有法规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也有市民城市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也恰恰是我们创建工作中的“顽症”。在迎接检查验收的冲剌阶段,我们一定要针对这些“顽症”,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制定针对性措施,一条一条严整改,一项一项抓落实。要重点整治市容环境。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特别要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待建地块、老社区、城中村、背街小巷的环境秩序“脏、乱、差”的整治以及乱涂、乱写、乱贴等城市“牛皮癣”的整治,切实优化城市环境。要重点整治交通秩序。全面实施“文明交通工程”。一方面,针对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和机动车违章行驶等违规行为,加强教育劝导和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必要的交通设施,新辟一些车辆停放场所,规范运行线路和秩序,严禁乱停乱放等现象,保障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要重点整治农贸市场环境,采取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取缔市区主要街道乱设的摊点,整治乱摆乱卖现象,在条件许可的部位定点布局临时性市场。结合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有力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整治各类专业市场,规范经营秩序。要重点整治社会治安环境。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强化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重点强化城市日常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抓住社区建设这个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近几年来,我市在社区建设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社区功能配套、职能发挥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要凸显社区这个主阵地、主战场,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化部门、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工作,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进文化、卫生、法律、科教“四进社区”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绿色社区、安全社区。要以文明社区创建为抓手,抓好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使创建活动延伸到小区楼院、居民家庭,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基层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努力提升城市创建的整体水平。
四要抓住品牌打造这个重点,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我市素有“文都”之美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人文优势,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为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凸显地方特色,对“桐城派”、黄梅戏等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加以保护、加以发掘、加以扶持、加以创新,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能够代表桐城形象的文化品牌,丰富文明创建的内涵,增强精神文明的底蕴,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创造力、吸引力、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陶冶市民的思想情操,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市民的综合素质。通过特色文化的弘扬与城市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融合,着力构建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新优势,使我市的城市文明立足于一个有名城文化品位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较高起点,从而形成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三、必须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一项政策性和全局性都很强的工作。当前,迎检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文明城市关键在领导。市里已经建立了领导分片联系督查创建工作制度,各位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和推动全市创建工作。文明委各位主任一定要率先垂范,亲临一线,除了抓好每人分工负责的一段道路的文明创建外,还要牵头抓好各自具体负责的一项重点整治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树起旗帜、立起标杆。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职责,真正把创建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策、心中有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严格按照创建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将所有创建指标逐项细化,明确责任主体,把压力传到每个干部、每个工作人员,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落实,项项有保障,随时随地经得起抽检考核,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二要全面宣传发动。创建工作说到底是一项群众性工作,人民群众是创建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同时也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更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只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自觉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才能切实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报纸、电视、政府网、新闻网等新闻媒体要创新宣传形式,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切实为文明城市创建升温造势,提供舆论引导,既要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进一步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又要发挥好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作用,宣传创建典型,反映创建成果,曝光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各部门、各行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角度展现我们的创建氛围,做到创建知识无处不在,创建术语人人能说,让广大市民把创建工作当作一种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创建工作出成果、见成效。同时,除了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以外,也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对此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支持,不管涉及到哪个单位,有问题的该曝光的就要曝光。
三要凝聚创建合力。创建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在社区和部门,各基层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讲风格,顾大局,争做工作,多做贡献,齐抓共管,凝聚合力,真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局面。对内,要划分职责,定岗到人;对外,要发扬协作精神,与周边社区和部门加强联系,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不回避、不推诿,属本单位职责范围的事务不讲条件,快速落实,不找任何推卸责任的借口;对相互间需要协调配合的事务做到不转移、不上交,主动配合。全市上下都要围绕创建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要强化推进机制。《桐城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已经下发,各部门要认真细化、补充完善,对照《测评体系》进行科学分析,看现状、看周边,找差距、挖潜力。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要倒排进度表,明确时间任务,加强跟踪督查,强化动态监控,实现创建工作整体有序推进。要强化创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坚持把创建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之中。对创建工作中作风扎实、成绩突出、市民满意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群众反映强烈、给全市文明创建迎检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毫不含糊,绝不迁就。有句古话叫“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很多部门的领导如果就连文明创建这样动动手、出出力就可以干好的工作都落实不好,其它工作就更不用说了。在文明城市创建这项工作的问责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谁工作不力、在迎检中出现问题,就打谁的板子、追究谁的责任,切实以铁的纪律、铁的措施,确保文明创建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迎检的动员大会,又是一次创建的部署大会,更是一次冲刺全省文明城市的誓师大会。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抓实干,负重拼搏,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确保在争创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市的决战决胜中,谱写出无愧于桐城发展的崭新篇章,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