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网站首页源码:民间的羊皮鞣制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13:10
1/ 缝制皮袄,须有专门的匠人,叫“毛毛匠”。皮袄的制作大致三步走。首先,要熟皮子,坝上人又称作“沤皮子”。未经熟过的皮子称“生皮”,上面还残留着肉渣血渍,被风干得僵直挺硬,鞣则易断,是做不了皮衣的,要熟过了才行。其方法是熬一小锅小米稀粥,必须要熬得稀烂;在稀粥里加上适量的硝,具体该加多加少,要视羊的口齿、羊皮贮存的年限长短而定,这全凭“毛毛匠”的经验。把加了硝的粥均匀地涂抹在皮板上,约半指厚,然后把羊皮折成叠被状,放置阴凉处,每天要翻弄一遍,等大约一个星期粥干结后,便可进行第二道工序——鞣皮。鞣皮也不复杂。先用热水把涂了粥的板面浸软,再把表面的残渣刮尽凉干;然后把皮子挂起来,用一个装在二叉木棍中间、形如镰刀片被称作“皮钩”的工具自上而下地反复刮,刮完后再用皮铲铲过,直到皮板变得洁白而柔软。第三步,就是裁剪缝合,与裁缝做衣服差不多。 民间的羊皮鞣制方法

2/羊一杀,皮剥下来就丢一边儿了,不管了。风吹日晒,硬梆梆,干透的白皮饼似的,一敲,当当响,这是生皮子。生皮子硬,没用,要用,得加工成熟皮子,熟皮子柔软。把生皮子加工成熟皮子的过程叫“熟(音shu,动词)皮子”。

冬月天,天真冷,小时候的天冷得热情爽朗,冷得一清二白。呵气一道白烟,遍地雪,就开始熟皮子。拎出羊皮,当当当,敲敲,摸摸皮板,摸摸毛,好皮子。皮板朝上,用刷子蘸了硝水,刷——刷——,在上面刷。刷了硝水的羊皮,像被敲了七寸部位的蛇,没脾气了,软软地瘫在地上。过几个小时,再刷一次硝水。妥了,生皮子的性子就被拿下了。拿是拿下了,事还没完。这就像把一个人的凶气打掉了,可还算不上是个好人、有用人。要改造成好人和有用人,还得再教育。这皮子的再教育怎么搞?大体是这样的——

既然是教育,当然不能“霸王硬上弓”,不能再用硝水那样的猛药了,要温柔,要润物细无声。早上喝糊糊——小米和莜面熬的稀糊。熬满满一大锅,除了人喝的,剩下半锅,晾温了,倒在皮板儿上,刷匀,粘粘糊糊的。细心包好,皮板儿对皮板儿,粘不到毛上。一张一张包好后,像一只只羊羔,卧在火炕脚下,一排排,规规矩矩,在风吼雪飞的冬月天,做着暖洋洋、热乎乎的梦;梦见了水绿草青的夏天,梦见了金风萧瑟的秋天,梦见那一个个繁华与滋润的日子。

你想,皮毛包着饭,卧在热火炕上,结果会如何?沤出味儿来了,有点儿酸,有点腥,说不清的味儿,尘世的味道,瘦硗苦寒日子的味道。还好,不算太难闻。第二天早上,打开包着的皮子,味道亲热地向人扑来,像穷人家的孩子扑向妈妈的怀抱。那皮了上的糊糊有点干了,再倒上新糊糊,如法炮制,刷匀,包好。真像喂孩子奶似的,到时解开襁褓,喂饱了,包好,卧在那儿,乖娃,睡觉。这样折腾一个星期,就改造教育好了。洗刷净上面的饭粘,毛毛匠(做皮衣的匠人)把熟好的皮子拴着一角,吊在房梁上,用搭钩一下一下钩,钩好,铲去皮渣,又白又绵的熟羊皮,一大张一大张,好看,摸上去柔柔的,还有一股香味儿,熟羊皮特有的香味儿。想做皮裤,想做皮袄,想做皮帽子,随你,怎做怎像。就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经过磨练人格炉火纯青的人,放到什么岗位,都响当当,硬梆梆。
生皮子干硬,熟皮子柔软;柔软的顽强,干硬的脆弱。皮子是这样,人也是这样。看上去凶巴巴的生货,其实扯淡;倒是那种“谦谦君子,湿润如玉”难能可贵。“淡似秋水贫中味,和如春风静后功”,说来容易做来难啊。在碎如毛乱如麻的人与事、在一个个酸甜苦辣日子的硝水和酸饭里,煞呀,沤呀,人这生皮子就变成了熟皮子,同的是要用手一针一线地缝制,而且缝制得平整熨帖,整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