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破解服务器密码:2011,外媒眼中的中国这样走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42:34

2011,外媒眼中的中国这样走过
 来源: 新华国际 2011年12月16日

 

    回首2011年,在危机中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可谓“债”字当头。遭遇主权债务危局的欧洲、仍迷失在经济衰退中的美国,齐刷刷的将目光聚焦中国。他们热议中国经济,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政策变化,甚至猜测中国房价的走势。

    同时,他们如饥似渴地想深入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也开始清醒、客观,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治理模式在很多方面优于西方模式;中国在军事、科技、文化上的发展不容小觑。

    甚至,他们对中国的新气象、新变化也开始兴致盎然,关注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中国年轻人的“裸婚”潮等等。

 

    2011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在一个平稳较快的轨道上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一名男子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处拆迁工地上劳作(2月18日摄)。2011年,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时期,中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华社发(田卫涛 摄) 

英媒:中国将成世界经济“领头龙”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月24日文章】题:中国,世界经济“领头龙”(作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无论我们是否即将迎来“亚洲世纪”,有一件事很明显:全球经济的地理中心已经显著地发生了转移。如今,中国处于前沿和中心位置,而其发挥的领头龙作用也有益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

    后发优势

    目前,全世界急需增长发动机。幸运的是,通过持续制定强有力且务实的经济政策,中国能够提供这种推动力。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出口份额占全球的9.6%,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美国和日本。以当前美元购买力计算,中国人均收入为4400美元,已经成为一个中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为全世界之最。

    在中国崛起的背后存在引人注目的结构性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迅速工业化、大规模脱离农业运动以及惊人的贸易相关增长阶段。中国具有继续强劲增长20年的潜力。部分原因是,截至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依然仅为美国的21%。美中收入差距证明,中国和工业化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巨大技术差距。

    在消除这段差距之前,中国还能继续享有后发优势。

    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大约可以达到美国的 50%。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是美国的两倍。而以市场汇率计算,20年后,中国的经济规模至少能与美国持平。   >>点击详细

美报:中国经济成功会继续下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2日文章】题:中国会跌倒吗?想都别想(作者美国财政部前顾问史蒂文·拉特纳)

    但是,最近访问中国后,我仍然十分乐观地认为,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虽然发达国家跌跌撞撞,几乎没有增长,但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预计将增长9.2%,明年为8.5%,同样让人吃惊。

    这个国家生机勃勃,不断取得成功,在经济上满怀雄心壮志和可以理解的自信。参观上海郊区的通用汽车制造厂,看着别克牌汽车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出来,而这些生产线与密歇根生产厂的几乎没有区别。

    这显示了中国很大的优势:它有能力在极低工资水平下保持很高的劳动效率,从而大大压低成本。

    中国往往被斥为“组装”国,不过,随着更多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中国的出口附加值在不断增加。比如,通用公司在中国有350家供应商。      >>点击详细

外媒:中国上调贫困线 接近国际标准

    【欧洲新闻社北京11月29日电】中国当局将贫困线提高到每天约1美元(1美元约合6.3 4元人民币———本报注),这意味着大约1亿农村人口将从政府的扶贫补贴中受益。

    此次贫困线标准从去年的年收入1274元人民币提高到2300元,增幅达到80%,接近世界银行2008年确定的日收入1.25美元的国际标准。

    根据政府公布的一项报告,按照2010年的贫困标准,中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数量从10年前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说,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点击详细

  • 外媒热议: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在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人只在为下一届选举规划。

    2011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在一个平稳较快的轨道上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居民在洛阳市西工区014社区蔬菜直销点买菜(11月19日摄)。经过一系列措施,我国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2%,环比下降0.2%,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新华社发(张光辉 摄) 

美报:中国经济模式高出一筹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日文章】题:中国高出一筹的经济模式(作者服务行业雇员国际工会前主席、哥伦比亚大学里奇曼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安迪·斯特恩)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安迪·格罗夫去年在《商业周刊》杂志上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的基本经济信念(我们已把它从观察得出的坚定看法上升为不容置疑的自明之理)是,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体系,而且越自由越好。我们这代人看到了自由市场对计划经济的确定无疑的胜利。于是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基本无视新出现的一些证据,而后者表明尽管自由市场胜过计划经济,但或许存在略加修正、使之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与此同时,我在中国参加由中美交流基金会和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美中对话。看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吧,其目标有:7%的经济年增长率;投入巨资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发展下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车辆、生物技术和高端制造业并加强环境保护,与此同时促进社会公平和农村发展。

    有些美国人正从中吸取教训。上个月,《中国日报》援引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奥维尔·谢尔的话说:“我认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规划能力正是美国所缺少的东西。”那篇文章还提到,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曾说,在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人只在为下一届选举规划。        >>点击详细

法报:中印两种发展战略 中国模式更有效

    【法国《世界报》10/11月号《中国世纪》特刊文章】题:中印,两种战略的冲突(作者弗雷德里克·罗班)

    印度也在“苏醒”。与中国一样,它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印大同(CHINDIA)”这个新造的词汇很快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它体现出这对新兴的经济搭档正令全球经济的重心转向亚洲。一种新型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形成。

    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中国与印度是按照各自不同的轨迹向世界发起挑战的。

    在政治上,中国始终保持着一党执政的模式,国家这个“开发商”通过将部分经济自主权下放给各省的方式来自上而下地实行改革。而印度已经实行了议会民主制,国家为如何克服民众反对改革的思想而大费脑筋,而官僚主义传统也起着拖后腿的作用。

    双方的第二个不同体现在经济的专业分工上。中国建立起了巨大的制造业平台,成了世界工厂;而印度则靠一批受过良好教育、讲英语的年轻精英吸引外国的服务型企业,成为了世界的办公室。

    到目前为止,中国模式似乎更加有效。印度由于缺乏“国家开发商”,因此它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家族式的资本主义,这就导致了印度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明显落后,这也成为印度在短期内无法赶超中国的一大障碍。      >>点击详细

    美报文章:中国成就挑战西方民主模式

    俄媒:中国模式是“陷阱”?

 
 
 
 
    “稳”和“健”的两只手将如何发力?
  
外媒热议中国经济政策走势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2 月12日报道】据来自北京的消息说.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2日至 14日举行,以确定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对策。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学教授孙来祥就此接受BBC采访时说,根据先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透露出的消息,中国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而不是控制通货膨胀。

    他说,过去将近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有个时间滞后问题,影响了国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次会议可能会认为,下一步的重点是刺激经济。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2月12日报道】题:“腹背受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个为期三天会议的目标是制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年的经济政策走向。

    中国经济形势正处于“腹背受敌” 境地,一方面是国内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意外冲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一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央政府是心中有数的,但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化,特别是对欧元区几个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国政府并没有预见。      >>详细 
外媒关注中国制造业32月来首次收缩

    【法新社北京12月1日电】在人们日益担心欧元区危机对主要出口行业造成影响之际,今天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32个月来的首次收缩。

    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出现回落,表明中国国内以及欧洲、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在减少。

    在最新PM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中国当局3年来首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帮助促进信贷增长和刺激经济增长,应对国内经济减速的预警信号和主要出口市场的危机。

    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驻北京分析师阿利斯泰尔· 桑顿说:“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经济放缓的速度远快于预期,政府已经出手干预。宽松周期已经开启。”     >>点击详细

外媒:中国经济政策不会全面转向

    【法新社北京12月9日电】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2012年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表明北京将小心翼翼地放松信贷限制,以防止经济急剧减速。

    由于欧洲和美国经济发生动荡,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丧失了动力。这条简短的消息说,领导人决定,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有关方面没有透露进一步的细节,但位于伦敦的“IHS全球观察”机构分析师阿利斯泰尔·桑顿说,北京显然不会再次实施像2008年抗击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巨额一揽子刺激计划。     >>点击详细

外媒猜中国何时给经济“松绑”

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深陷债务泥潭的西方国家纷纷以保增长作为头等大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引起关注。在此敏感的时刻,外媒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猜测,中国紧缩政策何时出现松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西方媒体的猜测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这种做法与中国货币自主是不相吻合的,是在干扰中国经济。

路透社7日称,今年最后两个月,中国中央财政部门可能通过转移支付和向特定行业、部门提供扶持的方式,向市场释放超过1万亿元的财政存款,以刺激经济,增加市场流动性。据了解,中国财政部习惯于在每年最后两个月向相关行业、部门发放这类款项,尽管其总额通常不披露,但据称2010年达到1万亿至2万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进入11月,中国资金面紧张状况开始缓解。英国《金融时报》称,衡量中国银行间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7天回购利率已大幅下跌。对此,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正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其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的: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二是非正式指导各银行增加放贷。

    这些微调举措,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为“定向宽松”政策。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定向宽松”显得远远不够。深陷债务泥潭的欧元区央行突然于3日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欧洲央行的降息之举,无异于按下全球重启宽松货币政策的按钮。此前,采取类似行动的有澳大利亚、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国央行。而中国人民银行自今年7月起维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中国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    >>点击详细 

    在刚刚过去的寒冷周末,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一锤定音,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愈加清晰,业内普遍预计,明年全国房价普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英报忧中国房价下跌冲击全球复苏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9日报道】题:中国对房价下滑感到焦虑(记者菲利普·奥尔德里克)

    全球复苏的希望遭受新打击:房地产市场出现今年最差业绩后,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走过高潮,开始冷却。

    10月,在政府监测的70个城市中有34个房价下跌,是前一个月的两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网站也说,房价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破坏性影响:因为根据各种估算,房地产投资占到GDP的6%至10%;房价下跌不仅将影响家庭财富,也将影响极其活跃的建筑业。分析家警告说,房价将急剧下跌。富兰克林-坦普尔顿投资公司的马克·默比乌斯认为,今后两年,房价将下跌15%至30%。法国巴黎银行预计,房价将在明年下半年以前下跌10%。房价急剧下跌以及中国10%年增长率的相应下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鉴于目前美国仍然在为恢复稳定增长苦苦挣扎,欧元区危机也可能使世界重陷萧条,市场将把发展中世界看做需求增长的最后来源。         >>点击详细

外电猜测中国房价现拐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十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引起了外电热切关注。彭博新闻社的报道援引日本瑞穗集团分析师的话说,中国房价的拐点已到,不仅大城市和新房价格下跌,二线城市和二手房价格也在下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担心房价下跌是否会引起中国经济硬着陆,甚至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从而导致中国政府改变政策。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19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称,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可能放松“限贷”和“限购”政策。

各大投资集团的专家们纷纷猜测中国房价的下跌幅度。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房地产业分析师对《华尔街日报》说,第四季度房地产大部分项目将降价15%-25%。“大型开发商已经率先降价,而且降价幅度很大。二、三线城市的降价幅度更大。”彭博新闻社说,法国巴黎银行认为到明年下半年时将下跌10%,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则预计今后两年将下跌15%到30%。路透社中文网题为《中国房价拐点初现,开发商过冬》的文章说,从土地市场不断降温、开发商资金日趋紧张以及房价松动的迹象来看,当前楼市拐点正在形成。对于开发商而言,这个冬天不仅会很冷,可能还会很长。  

一些媒体甚至担心中国房价下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负面的连锁反应。《西澳大利亚人报》说,中国房价下跌将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首当其冲,钢铁和铝等需求都将减少。英国《电讯报》说,“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遭到中国经济降温的新打击”。巴克莱资本研究等机构开始担心,中国房价下跌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并扩散到全球。一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澳大利亚和拉美国家的原材料出口将受影响,并刺痛向中国提供机器设备的日本和欧洲国家。不过英国网民在《电讯报》网站这篇报道后展开了辩论,一种观点认为房价下跌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基础不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房价不会干扰中国经济走向,欧洲人的担心纯属一厢情愿。      >>详细

 
美报文章:中国成就挑战西方民主模式

    【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11月15日文章】题:中国嘲笑美国政治模式

    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将国家变成经济超级大国后,中国的政界和商界领袖们越来越有成就感。他们说他们的成功证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优于西方模式。

    在与诸多中国领导人的交谈中,经常听到的批评之声是他们在华盛顿看到的“全面瘫痪”或“功能失常”。他们说,寻求连任的美国政治领导人对选民的奉承造就了一种“享有权文化”:公众变得越来越依赖政府的慷慨资助。现在,鉴于美国面临历史性经济和债务问题,其政治体制已无限制慷慨的享有权项目或制止经济衰退。

    但华盛顿的政治僵局并不是中国人在私下和公开言论中嘲笑的唯一话题。欧洲国家无法偿清的巨额债务让中国人看得目瞪口呆。现在,随着西方民众强烈抵制改革,这些挥霍无度的国家看来正陷入历史性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有撼动全球经济的风险。

    在香港,很多人认为,美国面临的严重困境和席卷欧洲的危机证明,西方民主不能发挥作用或为人民提供持久的福祉。      >>详细

美报:中国治理模式有四大系统优势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这一点我同意。但我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治理模式。与西方比,中国的治理模式有四个系统优势。

    第一是中国政府有意愿而且有能力计划和干预经济事务。中国政府的干预没有任何思想包袱,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处理雷曼兄弟公司事件时,即使是在危机形势下,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要直接干预市场也很困难。

    中国政府的干预能力很强,而且决策模式既集中又靠共识驱动。一旦做出决定,多年形成的执政党组织机构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可以确保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实施。

    第二是系统内部的问责制,包括多种多样的反馈机制。

    中国政治生态系统中竞争激烈。大多数决策者可能不会直接向选民负责,但他们总是受到上级、同行、下属、竞争对手、知识分子、媒体和许多其他团体的监督。虽然媒体仍被严格控制,但它已能够公开地批评政府的某些政策。舆论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受到官方密切关注。而中国共产党的管理体系也在努力审查各级政府官员,通常有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各级官员的成败。

    第三是政府愿意做局部试验并从试验中学习。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本身就是在农村地区开始试验的。其他著名的试验还包括像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开始的市场经济试验造就了今天1200万人口的大都市。

    第四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的长期视野。在政治上,中国的高层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变动周期相对较长。这就减少了短期机会主义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短期选举政治的国家做真正的长期决策打算几乎是不可能的。     >>点击详细

外媒:中国用非传统手段建海军

资料图:中国海军昆仑山号两栖登陆舰在执行护航任务。

    西班牙“欧亚评论”网12月7日文章,原题:解放军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卡姆勒什·阿格尼霍特利,汪析译

    近年来,为使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对“和平发展”的诚意,北京可谓煞费苦心。例如,9月中国专门发布有关“和平发展”的白皮书,称其是中国主动作出的战略选择,北京希望世界相信中国的认真态度。那么,中国海军如何融入这一切?

    由于海军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及活动范围广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工具。历史上不乏先例,如英美就曾借助本国海军推进各自的政治目标。解放军海军可能也会充当类似角色,促进中国的大国地位。

    按照海军传统定位,它可成为高压外交的手段。如今此类场合已很少,但海军拥有许多机会参加非传统活动,一方面帮助塑造友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为军力提升和装备现代化提供正当借口。      >>点击详细

  • 日媒:中国海军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

美媒:中国无人战机迅速赶上美国

 参加国庆阅兵的无人机。

在中国飞机制造业最重要的活动——珠海航展上,很多人围着一架喷气式武装无人机样机,对该机据称拥有的军事能力赞叹不已。

在视频上看到的这种外观很薄、造型优美的无人机在一个与台湾十分相似的岛屿附近定位了一个似乎属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随后将瞄准信息传回岸上,使巡航导弹可以对舰艇编队一阵狂轰滥炸。

    人们对去年11月份在珠海展示的WJ-600无人机和其他二十几种中国机型的实际能力了解甚少。但这些飞机的研发速度凸显了美军在无人机方面的成功改变了全世界的战略思维,引发了一场全球无人机竞赛。>>详细  

美媒:中国女性婚嫁观念与西方不同

    美国《侨报》11月30日载文《“干得好”与“嫁得好”》,摘要如下: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近日发布“2010年中国城市婚恋观念与方式调查报告”。接受调查者来自中国3万多个家庭。调查显示,人们婚姻自由的意识大大提高,幸福感不断提升,真心相爱、个人品德依然是人们择偶的首要条件,但是高达70%的受访者明确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这一结果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探讨。

    “干得好”与“嫁得好”代表了女性社会价值提升的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体现在个人工作方面,认为凭借个人能力与努力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后者则通过婚姻来实现“第二次投胎”,借助他人改变生活。而七成人都认同“嫁得好”,说明推行了几十年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成效堪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女性解放运动,使女性社会地位和权利大幅提高。但数百年的封建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陆女性对于婚姻有着这样的描述:五十年代嫁劳模、六十年代嫁农民、七十年代嫁军人、八十年代嫁大学生、九十年代嫁富翁。婚恋观的变迁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同步的,出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现象更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也呈现出越来越固化的态势。贫困生教育资源偏少,找工作基本“拼爹”,靠劳动收入不可能买得起房……留给年轻人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已经越来越少,而“官二代”、“富二代”却在这个社会中左右逢源。面对这样的社会,与其说女性们贪幕虚荣、好逸恶劳,不如说社会上升机制出了问题。   >>点击详细

德媒:中国适婚男女一不小心就“剩”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1月27日报道】题:剩吧,剩吧,不是罪

    也许很多人都会想,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适龄男女找对象结婚应该不成问题。错了!现如今,要想找到合适的结婚伴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适龄青年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剩男剩女”。

    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女孩子在找对象时,首先要看对方是否有车有房,有高收入,然后才考虑对方的性格怎么样,俩人是否合适。”在世纪佳缘上注册登记的男性用户数量是女性的两倍。除了男女比例失衡外,城市化也是造成很多适龄男性找不着对象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从农村涌到城市求学和就业,他们原有的社会联系在相当程度上中断了。在大城市,这些农村青年既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所以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渠道,以结识潜在的结婚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婚介市场越来越壮大,例如北京现在有个交友活动叫做“爱在三环”。“爱在三环”的班车每个工作日沿着北京三环路绕行一圈,预订了座位的男女青年在指定的车站上车,进行互动交友。当有男性旅客上车时,他需要先做自我介绍。女性乘客则亮出小牌子,表示同意或者拒绝这位男乘客坐在她身旁7分钟相互认识和了解。乘坐“爱在三环”班车的女性多于男性,虽然在婚姻市场上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但是寻找到真爱的困难程度对男女来说是一样的。      >>点击详细

美媒:中国更多年轻人选择“裸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裸婚”现象增多

    越来越多中国夫妇选择在没房没车的情况下“裸婚”。

    对多数北京年轻夫妇而言,某些传统不能僭越:朱恒(音)和他的新娘贾芝薇(音)将延期婚礼,因为风水先生选定的良辰吉日未到。然而,面对首都令人望洋兴叹的天价房产,朱却只能在没新房的情况下迎娶女友———自古以来新房就是中国新娘的标准要求之一。“我很愧疚,但这就是现实”,朱无奈地说,“许多同龄人都买不起房子。”在繁华的中国都市,年轻人正面临迥异于祖辈生活环境的世界,不得不摒弃某些由来已久的传统。

    “他们的观念与父母不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风笑天(音)说,“60%的年轻人只想要一个孩子。”“指望孩子养老是祖母那代人的观念”,符合生二胎标准的张宏(音)就表示,“现在抚养孩子太费神了。”城市的80后夫妻显然比前几代人更关注个人幸福,孩子多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朱和贾已相爱6年,但北京的房价超出他们的购买力———是普通中产平均年收入的32倍。亲朋的催促加上房地产降温无望,促使他们决定今年结婚。小两口不仅放弃了通常与婚礼相伴的房子和车子,连其他传统仪式也免了,直接登记拿证。对此贾说:“所有女孩都期待浪漫婚礼,但幸福最重要。”

    随着生活成本上升,没房没车就结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被戏称为“裸婚”。“裸婚”现象在京沪等房价暴涨的大城市尤甚。

    上半年“裸婚”的新娘李馨(音)说,“当男友首次向我表白时,我就知道他买不起房。但我们都相信找到合适的人比买到合适的房更重要。我们接受现实。裸婚没什么错。”        >>点击详细

英媒:美婚庆策划公司瞄准中国市场

   英媒:中国女强人负担繁重生活劳累

美媒:中国部分年轻人压力大 放弃生孩子

美国《底特律自由新闻报》9月15日文章,原题:年轻的中国人从要一个孩子到不要孩子

根据中国的普通标准,周洋(音)和耿晨(音)一年前就应该有孩子了。中国上了30岁的已婚夫妇总是在春节回家过年时受到家人的提醒:该要孩子了。

周洋和他的妻子在北京一处挤满了四合院的区域经营着一家时装店,他说:“家人说我们和其他人太不一样,想法古怪而可悲。”

但是周洋夫妇有他们的理由。他们指出中国惊人发展速度中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如一连串的食品安全问题、高铁事故,还有高通胀导致生活成本的飙升和房地产泡沫。

穿着流行的运动T恤衫和大红色运动鞋的周洋说:“你不知道孩子将在怎样的国度中成长。只有你有很多钱时,一切才会好。”

有专家表示,中国30年的严格人口控制是不断逼近的“人口时间炸弹”。不断下滑的人口出生率和正在加速的社会老龄化有可能耗尽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力资源。一些专家因此要求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点击详细

中国“太空之吻”吸引世界目光
 

    图表: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交会对接——100米CCD光学敏感器介入 新华社记者 崔莹 周大庆编制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在静谧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属于中国的“天神拥吻”盛景。虽然发生在北京时间的凌晨,但处于不同纬度及时区的全球各大媒体对这一科技盛况给予了密切关注。

    “中国无人飞船成功实现对接”第一时间成为英国广播公司、法新社等外媒关注的焦点,并纷纷评价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此外,也有媒体称,中国由此“加入精英太空俱乐部”。直播的视频画面将中国“华丽的太空秀”传向全球,引发各种各样的猜想。太空“初吻”能否最终促成中美火星之旅?太空“G2时代”到来了吗?针对上述种种猜测,诸多专家冷静地表示,“与其怀疑,不如多与中国合作对宇宙进行深入探索”。       >>点击详细

外媒关注神八顺利回家

    17日19时30分左右,中国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紧盯神八动态的外媒纷纷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法新社称,在完成两次成功的太空对接之后,中国的神舟八号无人太空飞船安全返回地面。成功的太空对接是中国雄伟的太空计划中重要一环。美联社称,明年中国还将完成两次太空对接任务,到2020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预计重达60吨,比由16国共同维护的国际空间站略小。“中国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进”。

    路透社称,神舟八号是中国太空实力、军事实力和外交影响力增长的最新证明。与此同时,美国载人航天因削减预算和转换战略而被遏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美国在2017年前不会测试新载人火箭,俄罗斯也说载人航天不再占主要地位,同时中国却有很多计划。

    德新社用“像童话书一样美好”来形容神八着陆。报道称,此次神八为期17天的太空旅行堪称“里程碑”:不仅完成中国首次太空对接任务,而且开启德中首次太空合作。德国航空航天中心项目负责人马库斯·布朗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说,德中合作很成功,并且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该机构的一位负责人评价说,中国在执行其航天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和专业令人印象深刻。      >>点击详细

  • 中国向建空间站迈出一大步

 外媒称中国太空目标远大 载人技术或将超越美国

    资料图片:“天宫一号”模型在京进行展示,供公众在现场近距离观看。

在神七任务中,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进行太空行走。

    据报道,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于近期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发不仅对中国太空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密切关注。一些外媒指出,在体现综合国力的太空领域,中国设定的目标非常远大,而美国目前却看似处于落后的境地。     >>详细

美报:“中国芯”超级计算机惊西方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8日报道】题:中国获得国产超级计算机优势

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这项进步令美国的高效能计算专家吃惊。

行业和政府组织本周在济南召开会议,宣布了这一消息。这台名为“神威蓝光”的计算机9月安装在山东省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很可能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计算机之列。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采用的8700片申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本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

世界超级计算机TO P50 0项目领导者、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杰克·唐加拉说:“这有点儿令人吃惊。”

唐加拉博士说,神威的理论峰值计算速度大约是美国最快的计算机的74%,它是由克雷公司制造、安装在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神威目前在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详细

 
 
德媒文章:中国通过文化改革加强“软实力”

    【德国《世界报》网站11月1日文章】题:中国紧紧抓住软实力

    最近,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为新的宣传运动打响了发令枪。冗长的纲领宣布了这样一个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同时,在离十八大召开还有差不多一年之际,文化项目也是中国官员喜欢用的加强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的确,官员不仅严格控制电视,而且还想管束媒体和网络无拘无束的行为。媒体透露,目前有多名审查人员在新浪微博工作。“为了对付网上谣言,已经计划扩大这个团队,”一名专家对媒体说。他主张在中国所有门户网站都建立预先审查机制。

    中国还将投入大量资金扩建海外孔子学院,开展国家形象宣传运动,推动中国媒体在全球扩张。“经济上的'人强我弱’开始逐步改观,文化上的'人强我弱’也应有所改变,”《中国青年报》评论说。中国必须用新的文化力量在国内和国外保卫自己。  >>点击详细

印媒:该如何解释中国的“魅惑力”

    印度《商业在线》10月30日文章,原题:如何解释中国的魅惑?

    中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学者和记者热衷于谈论中国,各种研讨会也喜欢关注中国。眼下,中国热毫无降温的迹象。对于全球的政府、智库和学院来说,中国的魅力不可抵挡,这真是前所未有。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审视、研究、讨论,被写入书籍、文章、论文、专栏和评论。如何解释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可以肯定这既跟中国的GDP排名无关,也不是因为中国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同时,这也和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或美国欠中国亿万美元的事实无涉。这类事的确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能解释中国所散发的那种真实“魅惑力”。

    中国文明充满活力、韧劲、自信,因自居世界的中央而带有一丝骄傲。就此而言,没有其他文明与中国文明接近。正是这种鲜明的中国特性影响其对内对外的行为。只有印度有望理解中国的动机和态度,因为印度过去也曾以驾驭矛盾和复杂性出名。印中暗里针锋相对,或许就是因为彼此太了解对方的缘故。因为印度可以说拥有跟中国一样悠久的传统和灿烂文化。

西媒:中国文化元素对海外具有吸引力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10月31日文章】题:以思想力量获得同情、支持与合作:中国的例子(作者阿根廷天主教大学政治学博士、伦敦大学亚洲国际关系学讲师豪尔赫·E·马莱纳)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个人对物质和精神改善的追求,这在中国文化财富中占据首要位置,而且也是它对海外最具吸引力的一方面。这种吸引力在某些情况下带来的是对中国的钦佩和同情,刺激了人们与“中国元素”的亲近感,甚至产生拥护。过去30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飞,它所带来的是3亿人脱贫和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尽管还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成就已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已经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许多国家的公众都想了解中国取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这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以促进教育的核心地位、尊重权威、律己、公民道德、为家庭奉献、寻求社会和谐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在作为一种符号被推崇的同时,也为中国获得进步提供了工具。      >>点击详细

  • 日媒:汉语已成为日本最受欢迎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