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适应地球的表现: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35:54
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王健 2011年02月12日15:07   来源:《前线》 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首先是宏观经济高位较快增长,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最后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可以达到9%-10%。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经济增速下降伴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结构调整、外需不足、投资控制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预计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如果国际经济恢复或国内需求增长较快,宏观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

  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定量宽松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形成了巨大的通胀压力。受到2009年、2010年财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纷纷采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的流动资金追逐国际资源性产品,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成本型通货膨胀的发生。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比较严峻,2011年通货膨胀可能会超过4%。

  第二,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农产品和资源品价格泡沫风险较大。其一,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其二,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货币信贷增长逐渐收缩。其三,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其四,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物价。

  第三,利率提高可能削弱内需增长。我国消费增长的动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为应对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扭曲市场价格造成泡沫,央行自2010年10月份以来不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提升可以抑制资产泡沫,但是,考虑到我国居民储蓄量巨大,利率提高会促进居民更多储蓄而不是消费,从而给内需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繁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今年将从财税政策、行政法规、银行信贷、资源品价格配套改革等方面来引导、刺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主要是扩大内需,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这将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简单加工”制造业得不到政策支持,出口总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会下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供应调整需要时间,产业升级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企业迅速转型的可能性降低,会迟滞经济快速增长。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调整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及汇率政策管理通胀预期;改善财政收支结构,加强民生工程,为内需增长打好基础;稳定地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资渠道;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重点调整货币政策,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控制物价水平。

  针对国际国内因素导致的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形势,以国际视野治理通货膨胀,在坚决执行国内控制物价政策的同时,疏堵并治。

  适当减少货币供给,控制贷款规模。信贷与投资通常存在6-7个月的时滞,因此,应有前瞻性地构建通胀风险预警机制,将政策时滞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动态调整货币和信贷政策,控制贷款规模,减少新增贷款并控制地方政府融资规模的扩大。贷款规模控制要从调节总量转向调整结构。特别要扶持流动资金困难的民族企业。以国际视野治理通货膨胀的汇率政策,关键是疏导国际热钱撤离中国并将国际热钱堵在境外,调整汇率政策的核心是建立适应开放经济要求的利率—汇率机制。慎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审慎控制升息节奏,防止利差导致热钱涌入。央行加息对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物价上涨将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但是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目前都处在低利率区间,我国货币政策调整要更加审慎,科学把握节奏和幅度,防止境内外利差过大导致国际热钱加速涌入,对冲掉加息对物价的平抑作用。

  第二,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为内需增长提供动力。

  减少新的财政投资,增加改善民生的支出。财政支出要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标准,以食品券、消费券等形式直接补贴低收入人群,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防止通胀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顺乎民意,符合民心。目前,落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还处在“临渊羡鱼”的阶段,落实还须时日,不如采用“退而结网”的办法,减少个人所得税。考虑到2008年和2009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只有6.07%和6.6%,同期,税收增长分别为19.5%和11.7%。减少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国家的税收总量不会有较大影响,却能有效地刺激消费,消费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扩大了税源,国家税收也将随之增加。

  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加大廉租房供给力度。坚决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行为。以限购为主要手段抑制投机行为,使热钱无缝可钻、投机无处可生。廉租房建设要有规划有目标,在“十二五”期间,用五年的时间,每个大中城市的廉租房规模应达到城镇居民人口的30%以上,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住房困难。

  第三,稳定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资渠道。

  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为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和居民日益增长的收入提供合法的投资渠道,取得财产性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应对通胀风险的能力。二是可以恢复股市融资功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超低收入人群因物价过快上涨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三是股市财富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可以有效地刺激个人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四是通过资本市场集中资金作用增加供给,调整产业结构,缓解通胀压力。五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后,需要发展与外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帮助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规避汇率风险,从而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拓宽企业和个人投资渠道。

  第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规划,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特别是新能源中的核能、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等。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生产方式的革新和新型管理经验的推广,也是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产业向内地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西部内陆省份可以承接沿海地区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并根据地方特色,依托本地资源,建立符合本地经济和资源优势的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整合经济关联度高、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经济优势可以互补的地区形成经济开发区,给予优惠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管理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推动主体功能区行政体制和财税改革。缓解目前大中城市资源紧张局势,减轻大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大城市健康稳定发展,避免大规模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同时,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为主导的区域经济空间合理布局尽早形成,要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加快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进行财税政策优惠支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整体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王健,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谭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