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沧口公园附近小姐:好奇心敌得过分数至上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29:02

好奇心敌得过分数至上吗

  本期主持 董碧辉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大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中,提出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国学生在创造力上的缺乏一直被诟病,此次意见稿将“培养学生好奇心”写入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标准。

培养好奇心写入标准是亮点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对于正处在长知识阶段的青少年们来说,好奇心并非可有可无。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学生们对很多事物和现象会感到新奇,很想知道其中的一些奥秘。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启发他们去认真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如此,既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在三大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培养学生好奇心”写入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标准,是非常明智的。

  钱报网网友潜海龙:其实,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物,很喜欢探个究竟,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不能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之类,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舒展心灵,萌发创造的梦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还需要一批热爱孩子、胸怀抱负的老师,他们不能太功利,教育需要一点理想主义。

评价体制不改变,培养好奇心有点难

  钱报网网友英洪波:《教师标准》里的很多内容,在我们各地的“教师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中都有涉及,我们的教学模式中也有培养学生好奇心的相关内容,“启发式”“激趣法”“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特别是素质教育更是全国必须执行的教育方针,可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地方都是应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 上面有“高考”,下面有“中考”“初考”,不管是什么考,考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和学校,因为教学成绩是教育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所以,无论教师标准如何更新,也不管教育教学改革走到什么位置,如果教育评价体制不改变,应试教育就永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成绩永远是教师的命根子,学生当然就是老师学校手中的工具。

  钱报网网友向斌:“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击中教育发展的软肋。其实,国人的智商并不比西方人低,但为啥就培养不出“诺贝尔”?归根结底,在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天然的好奇心和个性开放的创新火花,让孩子只能成为流水作业线上的标准件。

  一个开放进步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不被“标准答案”绑架,个性创新得到释放的多元化社会。如果一切照搬运算过程标准化,那么生活就只有一个目的,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除了在“去标准化”大刀阔斧改革外,更应在是与非,对与错的价值张力中多寻求包容性。

标准如何考核是个问题

  钱报网网友江上吴歌:好奇心这东西,其实无需刻意培养,每个人其实都有这样的本能,并天生就会对某些方面特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好奇心”这一说法,其实不如“呵护好奇心”来得更加准确。而培养与呵护,看似差别不大,实则却有着理念上的差异,前者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而后者却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保护。可见,培养好奇心写入教师标准,固然只需一句话,而真正要将这一标准落于实处,显然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甚至涉及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具体而言,“培养好奇心”既然成了教师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如何考核,显然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假如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本身还缺乏必要的评估准则,甚至对于何为好奇心,如何培养,怎样呵护,也还语焉不详,具体的执行,其实更加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放在“分数GDP”仍然是学校教育考核关键指标的背景下,“好奇心”要想PK过“分数GDP”,恐怕仍然胜算不大,要想让教师放下教学任务,放下对于分数的挂念,转而去关注甚至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恐怕仅仅是有个标准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