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雪糕送冰柜:引用 一些中医穴位心肌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45:45
引用
足三里的小红枣 的一些中医穴位心肌病
心律失常
概述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等。另外,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和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药物及中枢神经疾病等。下就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别论述。
过早搏动
概述
西医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早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
中医
据临床表现,可参照“心悸”、“怔忡”、“眩晕”、“脉结代”等辨证论治。常见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素体虚弱,劳伤心脾,年老脏气虚弱或久病等。
<-- #EndEditable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偶发早搏如无症状,可不必治疗。对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衰、肺心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发病引起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功能性失调引起的早搏,如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EndEditable -->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偶发早搏,不用治疗。
2.频发房早及结早
异搏定40mg,每日3次,可阻滞慢钙通道,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降低慢反应纤维的自律性。心得安10mg,每日3次,可降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乙胺碘呋酮0.2g,每日3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0.2g,每日1次维持,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不应期,对传导影响较轻。由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用苯妥英钠 0.1g,每日3次,可增加细胞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缩短不应期,但不减慢传导,且能有效的对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3.室性早搏 慢心律0.1~0. 2g,每日3~4次,室安卡因,0.4~0.6g,每日3次。二者作用机理同苯妥英钠;心律平150~300mg,每日3次,可减慢传导,轻度延长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普鲁卡因酰胺0.25~0.5g,每日4次,可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心功能不全引起者,如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用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注,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1次。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频发室早,除停用洋地黄后,用苯妥英钠250mg,加注射用水20ml静注(不得少于10分钟),无效者,隔15分钟后,重用100mg,总量不超过500mg;轻者可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并补钾盐;心率缓慢者,用阿托品0.3~0.6mg,口服,每日3~4 次。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本病多由他病日久,发展而成,要认清原发病发展成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以利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引起本病的因素有虚有实,虚可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实证有气滞、痰浊、血瘀等,要分清虚实及气血阴阳而治之。
(1)心气不足:
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胸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不通则心失所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气虚上窍失养则头晕;气虚,津不固,则自汗:动则耗气,故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为心气虚,脉道不充之象。
治疗原则:益气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姜。方中以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以助气生;生姜性温,有通阳复脉之功。加减:若兼有血瘀,症见胸憋闷痛、口唇紫暗者,加丹参、檀香活血通络。若气虚及阳, 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荜澄茄以温阳。若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薏仁、炒白术、砂仁以健脾利湿。
(2)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治疗原则:养血安神。
方药:养血安神汤(经验方)加味。药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鸡血藤、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方中以熟地补血为主;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党参补气,配补血药使气旺血生;鸡血藤养血活血;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兼心气虚怯、善惊易怒、少寐多梦者,加生龙齿、珍珠母以养心镇惊。
(3)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皎白,形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则心悸不安;胸阳不足,则胸闷气短;心阳虚,血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皎白,形寒肢冷;阳气不足,则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均为心阳不振之象。 治疗原则: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味。药用桂枝、甘草、附片、龙骨、牡蛎、人参、白术、丹参。方中以桂枝、甘草、附片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惊;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丹参活血养血,血行则气得补。加减:若瘀血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之品。
(4)心脉瘀阻: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阻则胸闷不舒;瘀阻心脉,则心前区刺痛;瘀血属阴,夜亦属阴,入夜瘀血加重,故入夜尤甚;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均为心脉瘀阻之象。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加味。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龙骨、牡蛎。 方义分析: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 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龙骨、牡蛎镇心神。加减:若兼气虚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益气。若兼阳虚者,去香附、青皮,加淫羊藿、附片、肉桂等温经助阳。
(5)痰热扰心:
证候: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病机分析:痰热内盛,阻遏心阳,扰乱心神,则心悸胸闷;痰浊上泛清窍,则眩晕;痰浊中阻,胃气不降则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均为痰热内扰之象。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清心安神。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味。药用瓜蒌、黄连、半夏、竹茹、生姜、陈皮、枳实、紫石英,灵磁石、远志。方中以瓜萎清热化痰,通胸隔之痹;黄连清热降火;半夏降逆和胃;竹茹、生姜清热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紫石英、灵磁石、远志宁心安神。加减:若兼有气虚者,去枳实、竹茹、生姜,加党参、白术、菖蒲等益气豁痰、养心安神之品。
专方验方
(1)苦参:每日20~30g,水煎服,10天为1疗程,适用于房性及室性早搏。
(2)延胡索:口服延胡索粉每次3~10g,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用于房性、结性早搏。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 针灸
(1)体针疗法: 主穴:内关、神门、夹脊胸4~5(或心俞、厥阴俞),每次选用1~2个穴位。 配穴:气虚加膻中、足三里;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安眠或肾俞;心脉痹阻加膻中或隔俞 或三阴交。 方法:患者取卧位,用30~34号1寸半不锈钢针,用转法合提插法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留针10~20分钟。脉促、胸痛明显者,须用泻法间歇运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取心穴、神门、下脚端、皮质下、肝穴、肾穴、耳迷根、脑点,每次选 4~5穴,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捻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独穴疗法:
内关:取双侧内关穴,用30号1.5寸不锈钢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 气功
“哈”字养心功,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先以鼻吸气入腹,同时双手掌心向上,自小腹沿任脉向上升起,经颈侧上风池过头,使双后背相贴于百会上方,此时吸气已满腹,然后闭气片刻,接着以口呼出,同时发哈音,双手亦随之转腕而向正南方推出,并徐徐落下,直至回归原位,气尽呼出。此时稍停片刻,接着再吸气入腹重复上述动作。共作5~6次为一节功夫。收功以双手轻轻拍打周身,自由散步。
- 推拿按摩
(1)选穴:内关、神门、足三里。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抵住穴位、用力揉捻,各持1分钟。
(2)选穴:心俞、肝俞、厥阴俞、肾俞。方法:患者取坐位,闭目养神,医者用掌根揉动,每穴约1分钟。
(3)滚背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走行线上,自上至下施行滚法约 2分钟。
- 饮食疗法
对缺钾患者,应以富含钾的饮食,如鲜桔汁、水果、蔬菜、肉类等;缺镁时,应食谷类、绿色蔬菜和硬壳类,如花生、核桃等;器质协心脏病人可按其原发病的食疗而进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黄连素片治疗室性早搏 20 例
目的:观察黄连素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黄连素1.2-2G/日分3-4次口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有明显神经衰弱症状及精神抑郁症者配合使用安定片及多虑平,每晚睡前口服,14日为1疗程,用2-5个疗程。结果:本组20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3例。结论:黄连素是一种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机制、用法及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3)47~48)
2.针刺内关穴佐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佐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
方法:将63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心律平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佐口服心律平治疗。疗程皆为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恶化2例。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与80.6%,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69.12,P<0.01)。结论:针刺双侧内关穴不仅能协同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而且能拮抗心律平的促心律失常作用,这与针刺内关穴能改善左心室功能、纠正心肌缺血、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关。(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2)65-66)
3.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4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博的临床疗效。
方法:西药:安定2.5mg,3次/日,每晚5mg。泮乃近2片,3次/日。中药用苦参、丹参各15G,生黄芪30G,党参20G,大枣10枚。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为1疗程。结果:观察44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8.6%。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本病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早搏。(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7)1074)
<-- #EndEditable -->
预后
偶发早搏的预后较好,频发的房早,如不及时治疗,日久可转化为阵发房速或房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及“R-on T”现象,应及时治疗,以免诱发室速、室扑、室颤等危重症候。
<-- #EndEditable -->
<-- #EndEditable -->[NextPage]
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概述
西医
凡起源于窦房结以外部位(如心房、房室结、希氏-浦肯野纤维系统或心室等)的快速心律失常,均称为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它包括房性、室性、结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加速的自主心律等。
中医
本病发作,患者突感心中急剧跳动,惕惕不安,眩晕不宁,脉来急数,甚则喘促难卧,四肢厥冷,属中医“心悸”、“胸痹”、“眩晕”、“厥证”等症的范围。本病多因体质虚弱、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外邪侵袭等因素引起。
<-- #EndEditable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异位心动过速,如来势急、病情重者,应抓紧时间,应用西医药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待病情平稳后,针对原发病及据病情的虚实寒热,辨证用药。
<-- #EndEditable -->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室上性心动过速
(1)兴奋迷走神经:
①机械刺激:用力作呼气运动;刺激咽喉引起恶心、呕吐;按摩颈动脉窦,先压右侧,10~15秒,无效时再压左侧,不可两侧同时按压;压迫眼球,嘱患者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右后左,不可两侧同时压迫。在以上操作同时,进行心脏听诊或记录心电图,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按压。
②兴奋迷走神经:用新斯的明0.5~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
③升压:通过升高血压而使迷走神经兴奋。可用甲氧胺10~20mg肌肉注射或5~10mg静脉注射;或去氧肾上腺素0.5~1mg缓慢静脉注射。
(2)洋地黄制剂: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首先选用西地兰0.2~0.4mg静脉注射,2小时后如无效可再注射0.2~0.4mg, 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mg。
(3)心得安每天40~120mg,分4次口服。
2.室性心动过速
(1)利多卡因:50mg~100mg静脉注射,1~2分钟注完;必要时每5~10分钟再给50mg,共2~3次,有效后以1~4mg/分的速度继续静脉滴注。
(2)同步直流电复律:病情危险时,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则不宜用。
3.房颤与房扑
(1)复律指征:基本病因去除后,房颤持续存在;房颤加重心力衰竭,而用洋地黄制剂疗效欠佳者;有动脉血栓史者;房颤在一年内,心脏扩大并无严重心脏损害者;伴有肥厚性心肌病者。
(2)方法:药物或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常用胺碘酮、奎尼丁。胺碘酮,先0.2g/6~8小时,口眼7~10天未能转复时停药。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改为维持量(0.2g,每日1~2次),长期服用。奎尼丁先试用0.1g,观察2小时,如无过敏反应,可每2小时0.2g,共5次,日间服用。如心律已转复或出现毒性反应者,立即停药或减量。维持量开始每6小时0.2g,以后可改至0.2g,每日3次。同步直流电复律方法略。
4.室颤与室扑 应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是心室颤动的绝对适应证。
5.加速的异位自主心律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
证候:心悸怔忡,虚烦多梦,气短乏力,汗多口渴,舌淡苔薄白,脉虚数。
病机分析:气阴两虚,心脉失养,故见心悸怔忡;虚火上炎则虚烦多梦;气虚则气短乏力气虚津不固,则汗多;津不上承则口渴;舌淡苔薄白,脉虚数,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合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地黄、当归、白芍、远志、五味子。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助生化气血之源;麦冬、地黄、当归、白芍滋养阴血;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加减:若兼有瘀血者,加丹参、参三七、益母草以活血通络。
(2)阴虚火旺:
证候:心悸不宁,头晕目眩,胸中烦热。寐少多梦,口舌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分析:阴虚火旺,扰乱心神,则心悸不宁,胸中烦热;阴虚阳亢,则见头晕目眩,寐少多梦;口舌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多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
方药: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加减。药用朱砂、当归、生地、黄连、麦冬、天冬、人参、柏子仁、远志。方中以朱砂重镇安神;当归、生地滋阴清热养血;黄连清心火;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加减:若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可合用知柏地黄九(《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3)心阳虚脱:
证候:心悸气促,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病机分析:心悸气促,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治疗原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妇人良方》)加味:药用红参、附片、白术、炙甘草、黄芪、煅牡蛎。方中以红参、附片大补元气、回阳救逆;白术、炙甘草、黄芪益气健脾;煅牡蛎潜阳安神。加减:若有阴伤,加玉竹、天冬以养阴生津。若有胸闷如窒者,加沉香、檀香以理气宽胸。若有痰浊闷痛,舌苔腻浊者,加陈皮、枳壳、胆星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
专方验方
稳心方:三七、琥珀粉各等分,每次3g,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 针灸
(1)体针
①室上速及室速:
法一:针刺内关透外关、合谷、厥阴俞,强刺激,不留针。
法二:针刺内关、合谷穴,必要时加人中,均施捻转泻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于双上肢内关穴垂直刺入0.8~1.2寸,合谷穴垂直刺入0.5~0.8寸,持续捻转30秒钟左右。个别严重病人加人中穴,从上向下斜刺0.3~0.5寸,捻转数秒钟。
法三:取双侧人迎、内关穴,人迎斜进针 1~1.5寸,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抖动,不做手法;内关垂直进针0.5寸,用雀啄手法,使针感向中指及肘部放射为度。因惊吓而发而为虚证者,加神门、三阴交。神门进针0.3寸,三阴交进针0.5寸,施捻转补泻手法。因情志波动而为实证者,加太冲穴,进针0.5寸,用提插补泻手法。室速时,可针刺内关、合谷、心俞,采用强刺激。
②心房颤动及扑动:主穴选内关、通里、神门、心俞。配穴:心气阴两虚者,加隔俞、脾俞、三阴交、血海。痰瘀互阻者,加大陵、巨阙、丰隆。心阳虚脱者,加关元、气海、神阙、百会,针后艾条、艾柱灸。
(2)耳针:
①室上速及室速:
法一:选耳穴心,神门、交感点,用探针探准穴位后,用5分毫针刺 入穴内,进针深度以穿透耳软骨为度,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中等刺激,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法二:耳穴心、神门、皮质下、小肠。用毫针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其间捻针2~3次,每日1次,病程短者1~3天即可,病程长者10天为1疗程。
②心房颤动及扑动: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脑点。每次选4~5穴,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捻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耳交替使用。
(3)独穴疗法:
法一:膻中:此穴可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方法:取膻中穴,向下斜刺1寸左右,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2分钟捻转1次,约10分钟就可取效。
法二:内关: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法:取双侧内关穴,向间使方向刺入1~1.5寸。提插捻转,使其有酸麻胀重之“得气”感,留针15~30分钟,对年富力强,新发病者,用重刺激,并大幅度运针或加指弹以增强感应,3~5分钟,或不留针,久病体虚者,以补法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法三:下都奇穴: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法:取奇穴(四、五指缝尖上方约0.5cm处),避开可见浅表静脉,用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1寸,左右捻转10余次,以得气为度。一般先刺左即效,15分钟效差者、加刺对侧。留针20~30分钟,中间每15分钟运针1次,出针后压迫针眼片刻。
法四:俞府:用针刺疗法,取右侧俞府穴,于右锁骨端下缘,旁开2寸,沿第一胸肋间,向璇玑方向,呈45度~55度角缓慢进针,得气感须向右颈部及左肩部放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持续3~5分钟。
- 气功
室上速者,如病情稳定,可配合气功疗法,取平坐位,自然呼吸,进行有意识三线放松,即将身体分为前、后、两侧三条线,自上而下,依次放松。
第一条线:头两侧、颈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前臂、两腕关节、两手、十指。
第二条线:面部、颈前、胸部、腹部、两大腿前部、两膝关节、两小腿前部、两足背、足十趾。 第三条线:后脑、项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部、两腘窝、两小腿后部、两足跟、足心。
依次放松,每松完一条线,在止息点轻微意守1~2分钟,第1条线止息点是中指中冲穴,第2条线是足大趾大敦穴,第3条线为足心涌泉穴。先注意第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字,再注意下一部位,再默念“松”字,以次类推。当各处都能感觉到放松时,对整个身体默想放松。三线放松完后,轻轻意守脐部2~3分钟,每次练功20~30分钟,初练或体力差者,中间可休息一下。
- 推拿按摩
用点按法,在内关、膻中两穴处施以手法。用强刺激,每次每穴按摩15分钟。
- 饮食疗法
痰火扰心者,用粳米30g左右煮粥后;加入竹沥30~6g、稍煮即可,早晚服用。
瘀血内阻者,用桃仁红花羹(桃仁10g、红花10g、藕粉100g。先煎桃仁红花药汁200ml,再加入藕粉搅拌后服用。
气血两虚者,食用黄芪粥(生黄芪、何首乌各30~60g,粳米200g,大枣2~3枚,陈皮末1g,红糖少许煮粥,或用人参未3g,枸杞30g,粳米200g,冰糖少许煮粥食用亦可)。
阴虚火旺者,宜食芝麻粥,荷叶粥。
心阳虚脱者,饮食调理是重要的辅助治疗,可用冬虫夏草30g,精羊肉1500g,小火炖烂后食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槲寄生黄酮甙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研究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术观察了槲寄生黄酮甙(Viscum coloratumflavonoid,VCF)对犬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FAP)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的VCF加速FAP复极化,使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P<0.01),有效不应期(ERP)缩短(犬P<0.05)或不变(豚鼠P>0.05),但△ERP/△APD比值增加。提示该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主要与其相对延长不应期,有利于中止折返有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421~423)
<-- #EndEditable -->
预后
1.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房颤及房扑,预后一般较好,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可以控制其发作;
2.室颤及室扑预后不良,但经积极抢救,或可控制。如原发病因未除,病情会渐渐加重,最后死亡。
<-- #EndEditable -->
缓慢性心律失常
概述
西医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24小时心跳总数小于86400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机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向心室方向传导阻滞或心室向心房方向传导阻滞,按传导阻滞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度传导阻滞。
中医
缓慢性心律失常与中医的“迟脉证”、“脉结”、“脉代”、“心悸”、“头晕”、“胸痹”等病症相似。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心、肾、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及痰阻、血瘀、寒邪引起。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可不治疗,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分,常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并可根据中医辨证加用中药治疗。病窦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首先应中西药结合。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病情严重,效不明显或继续加重者,可考虑按起搏器治疗。<-- #EndEditable -->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窦性心动过缓 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不引起症状,不需治疗,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分,常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2.病变窦房结综合征 对不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先试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宜装置人工起搏器。
3.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病因治疗包括解除迷走神经张力、纠正电解质失调、停用有关药物,急性心肌炎、心脏直视手术损伤或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碱性药物等,当心室率缓慢而影响血流动力状态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应考虑临时或永久起搏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心阳虚弱:
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仆,汗出倦怠,面色(白光)白,或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
病机分析:心阳虚弱,心失温煦,则心悸;阳气虚,动则耗气,故气短,动则加剧;阳气虚极,欲脱,气随津脱,突然昏仆,汗出倦怠;阳虚不能温煦,则见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为阳虚之象。 治疗原则:温阳益气。
方药:人参四逆汤(《伤寒论》)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红参、制附片、干姜、炙甘草、桂枝、白术、茯苓。方中以红参、制附片大补元阳之气;干姜、桂枝温阳通脉;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见水肿者,加防己、泽泻、车前子、益母草、丹参以活血利水。若有血瘀者,加丹参、赤芍、红花、枳壳以活血化瘀。
(2)心肾阳虚:
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面色皎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结代。病机分析:心肾阳虚,心阳虚心失温养,肾阳虚肾失摄纳,故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阳虚失于温煦,则面色眺白,形寒肢冷;肾虚则腰府失养,清窍失充,膀恍气化失职,故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结代,为阳虚之象。
治疗原则:温补心肾。
方药:参附汤(《正体类要》)合右归九(《景岳全书》)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熟地、制附片、枸杞、桂枝、鹿角胶。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附片、桂枝加血肉有情之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枸杞、杜仲滋肾,养肝补脾。加减: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茯苓、椒目、大腹皮以利水消肿。若血瘀内阻者,加益母草、泽兰、红花以活血化瘀。
(3)气阴两虚:
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虚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素体不足,或思虑过度,积劳虚损,损伤心之气阴,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心阴不足,虚火内扰心神,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虚火灼津,则口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乃气阴两虚之征。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口合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党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丹参、龙骨、牡蝈、生地、肉桂。
方义分析:方中以党参、炙甘草益气补心脾;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丹参、生地养血;龙骨、牡蛎镇心定悸;肉桂温通心脉。
加减:若血瘀重,兼有胸闷而痛,舌有瘀斑者,加川芎、红花、赤芍、降香以活血化瘀若兼有痰湿,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痰涎或胸脘痞闷者,加瓜蒌、半夏、竹茹、南星等除痰化浊。
(4)痰湿阻络:
证候:心悸气短,咳嗽有痰,胸痛彻背,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病机分析:痰湿阻于心中,心阳不展,则心悸气短;肺气失宣,则咳嗽有痰;心脉不畅,则胸痛彻背;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结代,均为痰湿阻络之象。 治疗原则:化痰除湿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合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减。药用瓜蒌、薤白、半夏、茯苓、白术、党参、陈皮、桂枝、炙甘草、砂仁。方中以瓜萎开胸中痰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茯苓、白术、党参益气健脾;陈皮、砂仁理气化湿开胃;桂枝温通经脉;炙甘草调和诸药。加减:若血瘀明显者,加丹参、枳实、郁金、元胡以活血化瘀。若痰多而有寒象者,加附片等以温阳化痰。若痰多而眩晕者,加天麻、菊花等清利头目。
(5)心脉瘀阻: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刺痛阵作,牵引肩背,自汗,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结代。
病机分析:瘀血内阻于心脉,气血不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刺痛阵作,牵引肩背;瘀血内阻,经脉气血不畅,则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结代,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正体类要》)合冠心Ⅱ号方(郭士魁方)加减。药用人参、附片、淫羊藿、桃仁、川芎、红花、当归、麻黄、细辛。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附片益气温阳;淫羊藿、麻黄、细辛温阳法寒;桃仁、川芎、红花、在当归活血化瘀。 加减:若阳损及阴,阴阳两虚者,加枸杞、麦冬、生地以滋补阴血。
(6)元阳欲脱:
证候:汗出如珠,面色青灰,呼吸气微,四肢厥冷,精神萎顿,或昏厥。舌质淡,脉结代或微欲绝。
病机分析:元阳欲脱,津随气脱则汗出如珠;阳虚内寒,机能减退,则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精神萎顿;气脱则呼吸气微,或昏厥。舌质淡,脉结代或微欲绝均为阳气欲脱之象。
治疗原则: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桂汤(《经验方》)。药用人参、黄芪、附片、炙甘草、山萸肉、煅龙骨、肉桂。 方中以人参、黄芪,附片补气回阳救逆;炙甘草益气;山萸肉温阳益肾;煅龙骨潜阳;肉桂温通血脉。加减:若兼有阴虚者,加玉竹、天冬、太子参以养阴生津。若夹痰浊血瘀者,可分别加陈皮、枳壳,半夏、丹参、红花、郁金以理气化湿或活血化瘀。
专方验方
(1)红参:9~15g,水煎服,每日1剂:或切片咀嚼,适于阳气虚弱型。
(2)补骨脂: 30~60g,水煎服,每日1剂,亦适用于阳虚型。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 针灸
(1)体针:
法一:针刺双侧内关、太渊穴,每次捻针20分钟。
法二:取主穴神门,大陵,配穴心俞、完骨、膈俞、神堂、志室、膻中。每日1次,12 次为1疗程。
法三:选穴:第一组:内关、神门,配足三里;第二组:心俞、神堂,配三阴交。具体方法,取上述两侧穴,针刺心俞、神堂时取俯卧位,针身与皮肤呈70度角,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1寸,余穴按常规法针刺行针。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留针30~45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次约1分钟,7天为1疗程。
法四:选心俞、厥阴俞、通里、太冲穴,随证加减。每日1次。
法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用强刺激,持续施治5~10分钟,艾灸百分、气海、关元。对厥脱证急救用之。
(2)耳针:选穴内分泌、心、神门、交感、胃、皮质下等,用胶布固定王不留行子,每天按压2~3次,每次5分钟,保留5~7天。
- 气功
取坐式或*坐式,自然呼吸,意守两上肢内侧,两中指尖点触80~90次/分。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
- 推拿按摩
取心俞、隔俞、至阳及臂部内侧穴,采用点、揉、按等手法,在上述穴位上进行刺激,手法由轻到重,每日1次,每次为15分钟,10次为1疗程。
- 饮食疗法
时食以清淡食物为宜,可食瘦肉、动物心脏等,忌食油腻、辛辣、酒、烟等物。 并可配合以下食物治疗。
(1)百合60g,煎取汁,鸡蛋黄2只,打入搅匀,加糖煮熟,日分2次服用。
(2)龙眼肉30g,远志、丹参各15g,水煎加糖,日分2次服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采用阿托品及相关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分别为17例、13例和75.0%。2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在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远期疗效显示: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4.3%,对照组为47.5%,2组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2)67-68)
2.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8例临床观察
参考:天津中医.-1998,15(4)152
预后
1.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愈后较好,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对严重生理性的窦缓及病窦,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不良。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应根据原发病的控制情况来定,原发病情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预后较差。<-- #EndEditable -->
<-- #EndEditable -->
上一篇文章:支气管哮喘
下一篇文章:心功能不全
 
ion=Write&InfoID=211699">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相 关 文 章
老年常见病试试土办法
专家教你治常见病
抗菌药物伤“心”最为常见 需要格外注意...
专家介绍运动中常发的意外伤害及预防措施...
西藏药业公布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公告
防暑降温急救常识
 
最新推荐文章
过量服用甘草可损害性功能
陈竺透露医改方案预计3月公布 坦言支持中...
煎药并非越浓越好
十类人不适宜推拿按摩
波澜壮阔的2007年中国中医药行业
外国官员来华取经中医药
 
请输入你想查找的内容
文章搜索:
 

让乌黑的头发再现你的自信
 
点 击 排 行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1868)
 
糖尿病(951)
 
透过“十七大”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905)
 
关于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等工作表彰候...(87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69)
 
心律失常(847)
 
种子植物的器官-茎(790)
 
2007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782)
 
广州陈李济药厂(757)
 
系统性红斑狼疮(731)
 
 
最 近 更 新
 吴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中医药事业发... (01-25)
 中西结合解决内分泌失调困扰 (02-06)
 四味药材让男人重振“雄风” (02-06)
 儿童滥用止咳药危害猛于虎 (02-05)
 治疗阴部瘙痒有效验方12则 (02-05)
 冬天进补!老人必知 (02-05)
 新春应酬莫贪饮 小心腺病也上瘾 (02-05)
 节日熬夜辛苦 中医支招j (02-05)
 板蓝根既是老药又是好药 (02-04)
 使你更强壮的维生素D! (02-04)
 
热 门 文 章
 陈竺透露医改方案预计3月公布 坦言支持中医
 治疗便秘的“六字诀”
 内裤上妇科密码中医解读
 辨治胃窦炎
 振兴中医药成地方两会热点话题
 食物相克中毒与解毒参考表
 美白:中医补五脏 容颜更白嫩
 黄芪降低血糖机制被揭示
 微波凝固+中药外敷减少宫颈糜烂术后出血
 煎药并非越浓越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ion=aboutweb">关于本站 |ion=Copyright">版权申明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与我同在
版权所有 粤ICP证0202141 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又名:广东省医学科技教育信息网)
地址:广东广州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七楼 (510180)
电话: 81906047 传真:8184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