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手机挑号网:超越心灵的束缚,用心选择自己的方向(心生菩提树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6:48:36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

  禅师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你们在插秧的时候,眼睛要盯着一个东西,这样就能插直了。”

  于是,弟子们卷起裤管,高高兴兴地插完了一排秧苗,可是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这是怎么回事呢?弟子很是不解。于是,禅师问弟子道:“你们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弟子们答道。

  禅师笑着说:“水牛边吃草边走,而你在插秧苗时也跟着水牛移动,这怎么能插直呢?”

  弟子们恍然大悟。这次,他们选定了远处的一棵大树。插完一看,插的秧果然都很直。

  做事要选定目标,但如何选择目标,选择怎样的目标也是关键。要想把事做成,就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把事完成,实现既定的计划。

  心生的意念不要过重

  有一个年轻的小和尚,有一天在逛集市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个捞鱼的摊子。老人向有意捞鱼的人提供渔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这个小和尚一时善心大发,他想:“我要把这些鱼都捞起来,全部放生。”

  于是,小和尚蹲下去捞起鱼来,可是,他一连捞碎了三张网,连一条小鱼也没捞到。

  小和尚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的狼狈相,心中似乎还在暗自窃笑,便不耐烦地说:“施主,你这网子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能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小师父,看你也是个明白人,怎么也不懂呢?当你心生意念想捞起你想要的那么多鱼时,你考虑过你手中的渔网是否真的能够承受吗?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要完全了解你自己呀!”

  小和尚不服气地说道:“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

  “小师父,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吧!这和我们俗人所追求的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当你沉迷于眼前目标的时候,你衡量过自己的实力吗?”

  小和尚思考着,似乎明白了什么。

  拥有远大的理想不是坏事,但若超出了自身的实际能力,就未免显得不合时宜了。合理定位,适时把握,才能稳妥地达到目标。

  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由于他的人品很高,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生活方面的窍门。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

  他们不解地问:“高僧,这是什么道理?”

  高僧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地不解了。

  于是,高僧让他们中的一个人,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的两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看到这种情景,高僧说:“水洒了,不是还得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

  众人问道:“那么请问高僧,具体该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高僧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高僧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意味着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就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少呢?”

  高僧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众人若有所悟。

  做事就是这样的道理,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就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如果找不准底线,一味求多,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心志专一,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极爱抽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坐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慧远禅师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与那人分开以后,慧远禅师心想,这个东西会让人感到很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被《易经》迷上了。那时候正是冬天,天寒地冻。于是,慧远禅师写信给自己的老师,向老师索要过冬的寒衣。信写完后,他托人骑快马送到老师那里。

  但是,信寄出去很长时间了,当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时,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信。于是,慧远禅师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

  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我如果沉迷此道,又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过了不久,慧远禅师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当时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这时,他转念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就很有可能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了禅宗高僧。

  树立了要达成的理想,就要全心全意地付出。如果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偏离了目标,就要及时返回。否则,当你越走越远时,再想回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心存坚定的意念,切勿轻易动摇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无论是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还是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自在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我难得人身,但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里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磨炼,真是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还是按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小沙弥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说,菩萨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什么时候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

  这念头一起,就听到老和尚很严厉地对他说:“你停下来!”

  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老和尚将包袱拿给他说:“把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小沙弥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凡夫之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菩萨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这时,老和尚又面带笑容地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小沙弥走在前面。

  就这样,小沙弥反复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仍然用很严厉的态度来对待他。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叹了口气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成就呢?”

  听了老和尚的话,小沙弥感到很后悔。后来,当他又生起菩萨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说:“师父,这次我是发自内心地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进。”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也起了赞叹、尊重之心。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并肩走着。

  有了目标还不够,还要坚定地按目标的方向走。有坚定的心,才能成事。若信念动摇,就将大事难成。

  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朋友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他们第一次外出购货,就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雨。数千斤棉花被沤在库房里霉烂,损失惨重。当他黯然返回家乡后不久,父亲经营的饭店又遭遇大火,被烧成了一堆瓦砾。从此,家中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

  后来,他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一下前程。结果,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发迹之日。

  从此,他彻底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

  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这个世界,便独自来到河边想要跳河自杀,结果被路人救了起来。路人问他为何轻生,他就将自己不幸的命运告诉了路人。听了他的遭遇,路人便劝他到湛山寺去拜谒惠明禅师,求他指点迷津。

  他心怀一线希望,来到湛山寺去拜见惠明禅师,又将自己的不幸对惠明禅师倾诉了一遍,然后问道:“命数可以逃避吗?”

  惠明禅师笑着说:“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做了善事,命就好了;你做了恶事,命就不好了。你以前做过恶事吗?”

  他摇了摇头。

  惠明禅师仍笑着说:“那么,从现在开始,就重修你的命运吧。”

  他有些迷惑地问:“师傅,命运真的可以重修吗?”

  惠明禅师没有回答,却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摘下一粒葡萄攥在手里,然后问道:“你能告诉老衲,这一粒葡萄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吗?”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告诉您它是完整的,您一用力它就会变成破碎的了。”

  惠明禅师朗声笑了起来,然后说:“你说得对!命运其实就像这粒葡萄一样,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啊!”

  年轻人终于悟出了惠明禅师的禅意,重新振作起来,操起父亲生前的生意,先是在街市上摆了一个小吃摊,后来生意一点一点做大了,成了家乡一带有名的老板。

  命运有着不可预测的复杂性。有时,成功和挫折会交替出现。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任由命运来摆布,更不能因为遭遇不幸就自暴自弃。重新振作,你会有新的发现。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半夜时分,深远禅师发现小徒弟还在练棍,便问道:“徒儿,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

  小徒弟回答说:“师父,我想打败师兄。”

  深远禅师笑着说:“你师兄的悟性很高,入门又比你早,以你目前的能力,要超过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小徒弟说:“师父,我觉得只要有恒心、苦练习,就一定能够超过师兄的。”

  深远禅师摇了摇头,给小徒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龟与兔子相遇在草场上,龟说自己很有恒心,说兔子不能吃苦,只会跳跃寻乐,时间长了,将来肯定没有好结果。兔子静静地听着,并没有争辩。

  “多辩无益,”兔子说,“我们来赛跑,好不好?就请狐狸大哥当评判员。”

  “好啊。”龟很不以为然地说。

  于是,龟动身了,跑了一刻钟,只跑了三丈多远。兔子不耐烦了,感觉有点懊悔。它想:“照这样跑下去,不是要跑到黄昏吗?我这一天宝贵的光阴,都浪费了。”

  于是,兔子利用这些时间去吃野草、跑跳,非常地快乐。

  龟则在说:“我会吃苦,我有恒心,总会跑到。”

  到了午后,龟已经筋疲力尽了。跑到阴凉之地,很想打一个盹,养养精神,但是又觉得不合适,于是又打起精神前进。而龟由于背重,****又小,五尺以外的平地,便看不见了,渐渐地,它有点眼花缭乱了。

  这时的兔子,因为能随兴所至,所以越跑越有趣,越有精神,已经赶到离路半里多的河边树下。看见风景清幽,也就顺便打了个盹。兔子醒后,感觉精神百倍,却把赛跑之事完全丢在脑后。在它正愁无事可做之时,看见一只松鼠从前边跑过,便认为是怪物,一定要追上它。于是它便开始追。松鼠见它追,便开始跑。奔来跑去,忽然,松鼠跳上了一棵大树。正当兔子在树下翘首高望之时,忽然听见背后有声音叫道:“兔弟弟,你夺得冠军了!”

  兔子回头一看,原来是评判员狐狸大哥,而那棵树,也就是它们赛跑的终点。那只龟呢,因为它想吃苦,还在半里外匍匐而行。

  讲完了故事,深远禅师说:“出家了首先要舍弃的是执著心,这不是让你不思进取,虚度时光,而是让你量力而行,保持心态的平和。”

  执著是前进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质,但不是说一味的执著就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才是明智的做法。

  要想认识世界,先要认识自己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共同生活在山上的一座寺庙里。老和尚每天都在读书念经,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柴挑水。

  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想读书……”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什么话也没有说,回到房间里搬了一块石头出来,说:“这样吧,今天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集市去卖。但是记住一点: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想不通:为什么让我去卖石头,而且有人买还不许卖?

  可是,没有办法,小和尚只好拿着石头下山了。

  在集市里,从清晨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来瞧这块石头。

  快日落的时候,有个妇女走了过来,看了看石头、又看了看小和尚,问:“小和尚,你这石头是卖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这样吧,我出五文钱买你这块石头。因为它的样子很别致,我想买回去在丈夫写字的时候压压纸,这样纸就不容易被风吹走。”

  小和尚想,一块石头能卖五文钱啊!但是,老和尚不准他卖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说:“不卖,不卖!”

  妇女急了:“我出六文钱!”

  “不卖,不卖!”

  妇女没有办法,只好摇摇头走了。

  傍晚的时候,小和尚带着石头回到山上。

  老和尚问:“怎么样?”

  小和尚遗憾地说:“师父,今天有个妇女竟然愿意出六文钱买这块石头,但是你说不让我卖,我只好没卖!”

  老和尚问:“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感觉很奇怪,回答说:“不明白啊。”

  老和尚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搬起石头就走了。

  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砍柴。

  过了一个月,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又来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不想砍柴,我想读书!”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这样吧,这次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米铺老板那里去卖,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想不通:还让我去卖石头啊,上次人家出六文钱都没卖!

  但是,没有办法,小和尚还是带着石头下山了。来到米铺店,小和尚见到了米铺老板。

  米铺老板拿着那块石头端详了半天说:“这样吧!我没有多少钱——我出500两银子买你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了一大跳,一块石头值500两银子啊!

  米铺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块石头,其实,它是一块化石,我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

  小和尚连忙说:“不卖,不卖!”抱着石头赶忙回去找老和尚。

  见了老和尚,说:“师父,师父,米铺老板说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他说这是一块化石。”

  老和尚问:“你明白了?”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老和尚又是笑笑,什么也没说,把这块石头搬走了。

  小和尚又没办法了,只好再去砍柴。

  又过了一个月,小和尚实在受不了了,就又去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想读书,我不想砍柴,也不想卖石头了!”老和尚笑着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又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说:“这次呢,你还是去卖石头。不过,这次是卖给山下珠宝店的老板,还是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受不了了:这么贵的一块化石,让我三番五次地拿着去卖,还说人家出多少钱也不卖!可是,看着老和尚严肃的样子,小和尚只好小心翼翼地带着石头下山了。

  来到珠宝店门口,他告诉门童,说有块石头带给老板看看。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睡午觉,听说有一个小和尚带石头来卖,连忙跃起,奔了出来。看到小和尚,他连忙把石头拿过来,端详了半天,问小和尚:“这块石头是你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你是这个山上的小和尚吗?”

  “是啊!”

  “是老和尚让你来卖的吗?”

  “是啊!”

  珠宝店老板叹了口气,说:“这样吧,我也没有多少钱。我只有三家珠宝店、两家当铺和一些田产,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财产来换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得“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这么值钱啊!”

  珠宝店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其实,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层石头的样子,里面是一块无价的宝玉。就好像古代的‘和氏璧’一样,只是外表被掩盖了而已。”

  小和尚恍然大悟,抱起石头就飞奔着回山上了。从此以后,他静心按照老和尚的旨意做事,最终成了有名的禅师。

  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其实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人也是一样,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所在。因此,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挖掘内在的宝藏。

  坚定清净的信心

  以前,有一个又老又丑又生病的女人。在她还没有出家以前,丈夫每天打她,后来丈夫死了,留下四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抚养长大的。

  她年岁大了之后,自己没有能力赚钱,难以维持生活,就去投靠她的儿子,没想到儿子不孝顺,一天到晚责骂她。她的心里很是难过,因此对上苍充满着抱怨: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后来又去投靠她的女儿,女儿开始还很照顾,后来就不耐烦了。女儿说:“我自己也有孩子,也要养。”于是,就把她赶了出去。这样一来,她的内心就更加痛苦。

  后来,她在外面吃了上顿没下顿,又摔断了腿,变成了残废。她开始想到,据说有一个世尊很慈悲,他那边有长生不老的药,叫做般若正念智慧,一得到这种般若正念的智慧,就会长生不老,就不会死亡。她想,我去试试看。

  于是,她来到一个精舍要求出家。精舍里的人一看,又老又丑又残废,收下来要我们怎么照顾你呢?因此,不给她剃度,她就在外面哭。她想,在家儿子不孝顺,女儿把她赶出去,要跟着世尊出家又没人要收留她,她感觉非常悲伤,哭个不停。后来又去了好几个精舍,都没人要收。她跟精舍的人讲,我一定遵守这里的戒规,我一定精进修行。可是没有人相信,因为她太老了,而且又残废。

  后来,有一位精舍负责人就说,好吧,就给你一次机会吧!这个女人非常欢喜,就开始剃度出家。剃度出家以后,她一直很努力,每天非常精进。她常常感慨,我没有办法到森林里面修行,我只能扶着墙壁走路。

  因为是残废,她就扶着墙壁沿路观照,观照世间的刹那变化、无常。凭着一定要证阿罗汉果的坚定信念,在别人睡觉、休息的时候,她仍然在扶着墙壁一直观照,没办法打坐就坐在石头上观照。结果,凭着无比坚定的意志力,她两个星期就得道了。

  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让生活驾驭你。任何外在的困难都阻止不了内心的坚定,只要想做,并不屈不挠地实践,总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生命由自己主宰

  有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看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涂在前额,头顶戴着贝壳,手拿毗勒果高高举起,然后贴在额上,态度非常地恭敬。

  修行僧看见他这个样子,不解地问道:“你到底在干什么?”

  施主得意地说:“我要扮吉相。”

  “扮吉相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修行僧追问。

  “这样就能得到巨大的功德,譬如该死的,能得以存活;被捆绑着的,能得以解脱;挨打的,能被宽恕等等,举不胜举。”

  听到施主如此无知的话,修行僧笑道:“如果说扮作吉相就能获得这些福利,那真不错。可是请你告诉我,这牛黄是从哪里来的?”

  “牛黄是从牛的胸腔中取出的。”施主说。

  “如果涂上这牛黄,就可以得到吉祥和福报,那么,牛为什么反而被人用绳子、链子穿透鼻孔,被迫去拖车,被人骑乘,而且还要忍受鞭策、饥渴和疲劳的煎熬呢?”

  “牛的确是过着这样的生活。”施主点头表示同意,但他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牛自身拥有吉祥的牛黄,却不能解救自己所受的困苦,这又是为什么呢?”修行僧见施主仍然迷惑,又进—步开解说:“牛有牛黄,尚且不能解救自己的苦痛,而你只是在额上擦些牛黄,又怎能解救自身的困境呢?”施主听完修行僧的教训,觉得有道理,也就默不作声了。

  修行僧又问他:“这种雪白的硬物,又能吹出声音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从海里涌出来的贝壳。”施主回答。

  修行僧解释道:“它显然是被海浪遗弃在陆地上,又被烈日炙晒,才窒息而死的。倘若如此,怎能说是吉相呢?那只虫跟贝一块儿生活,昼夜都藏在贝壳里。但当它死去的时候,贝壳尚且救不了它,你现在只是暂时戴上了贝壳,如何救得了你的不吉呢?”施主一听,连连点头,默默不语。

  修行僧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对方,是该救他的时候了,便继续说:“你告诉我,世人把它看成是欢喜丸,非常重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是毗勒果啊!”施主说。

  “毗勒果是树上的果实。人要得到它时,先用石头投掷,毗勒果和树枝就一块儿坠地。因为有果实存在,树枝和叶子才会被打落下来。”

  “的确如此。”

  “如此看来,你就算有了它,又有什么吉相可言呢?果实虽然生长在树上,自身却无法守住这棵树。有人投掷要得到它,树枝和树叶同时坠落,又被做成柴薪燃烧而不能自救,怎么又能保护得了人类呢?”

  听了修行僧一番诚恳的话,施主心头的迷惑顿时解开了。他终于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一个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凶的东西。

  外在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主宰自己。正如文中的施主所领悟到的,世上并没有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凶的东西。因此,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让内心远离无所事事的生活

  有一个小和尚,整天念经念烦了。

  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在去阎罗殿的路上,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小和尚说:“我每天忙于念经和学习佛法,现在只想吃,想睡,我讨厌看书。”

  宫殿主人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儿有丰富又美味的食物,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经书给你看,也没有任何佛法要你领悟。”

  于是,小和尚高高兴兴地住了下来。

  开始的一段日子,小和尚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就去见宫殿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不能给我找几本经书看,给我讲几个佛祖的故事听呢?”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又过了几个月,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给我经书,我听不到佛法,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人活着需要思考,需要劳动。如果整天活在安逸中,看起来是很享受,其实无异于是活在地狱中。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人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不要等到一切结束时再去后悔人生的虚度

  一天,老和尚坐在寺庙里。傍晚时分,弟子们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听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看着弟子们,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巴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到主人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时,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老和尚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的众生。第一种人看到自然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陨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即将丧身失命时才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担忧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大悟。

  “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世事本无常,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人世的生离死别,都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要勇猛精进,不能等到四大离散之时再去后悔人生的虚度。

  山穷水尽方能柳暗花明

  明朝时,有一位小沙弥,他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就想到郊外走走。他远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感应奇迹很多,就想那最高的山峰说不定有道场或修行人在那里。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峰而去。

  一路上蔓草丛生,荆棘遍布,小沙弥不畏艰难地爬上最高的佛顶山。他没想到,佛顶山是一片广大的平原,他站在山顶上往下一看,普陀山一览无遗,于是非常高兴地四处走走,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在此修行。可是,他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有修行的人。

  正在失望之余,小沙弥忽然在地上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还刻了四个大字“慧济禅寺”。小沙弥对“慧济禅寺”四字感到有点印象,也感到特别地亲切。他想,这山峰以前肯定有人来过,并建过道场,不然怎么会留下这个石碑呢?前人既然能在山峰建寺庙,那我也能在此建寺庙,好让想静修的人有个道场,可以静心用功。就这样,他决定在此修建道场。

  小沙弥高高兴兴地回到山下,对师父说:“师父!普陀山最高的山顶还有一片平地,以前好像建过道场,弟子发愿想去那里建道场,不知师父的意见如何?”

  师父本来在静静地聆听小沙弥的述说,但是一听只有十几岁的出家人竟然想在佛顶山辟建道场,不禁大吃一惊:“什么!你年纪轻轻就想到佛顶山建道场,你有没有讲错?你要知道光是搬木材上山就是一大难题了,更何况是想在那里建造寺庙了。你真是太天真了,也太不自量力了,要建自己去建。”

  小沙弥说:“弟子已经发愿了,如果师父不帮忙,那弟子只好自己去建了。”

  师父听了又说:“你以为建道场就像砌积木那样简单吗?你好好想想吧,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不想再听了。”

  许多师兄看到小沙弥年纪轻轻就想建道场,于是也都来劝说:“小师弟!算了吧!修行就修行,还发什么愿,真是自找苦吃,赶快打消这个念头吧!”

  可是小沙弥并不这么想,他想,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那我就做给大家看吧!于是拜别了师父,走向大殿,跪在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前,虔诚地祈祷说:“观世音菩萨!弟子发愿要兴建道场,希望菩萨保佑弟子,使弟子完成誓愿。”

  小沙弥离开了师父,离开了本可依靠的道场,就是为了完成他宿世以来的心愿,在佛顶山兴建道场。因为小沙弥的前世就是发愿在佛顶山兴建慧济禅寺的师父,又乘愿再来的小沙弥,现在愿力不失,仍然力行宿世的善愿。但是,小沙弥发愿要在佛顶山兴建道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沙弥左思右想:要兴建道场,首先就要去化缘,因为有钱才能买建材、请工人。于是,小沙弥满怀信心地走向人多的闹市,有时候一家一家地化缘,有时候就站在市场门口,可是所得到的钱太少了。有时候他几天也化不到一块钱,还要遭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有时候好几天才得到一些冷饭剩菜,更不要说吃饱了。不知不觉中,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庄严灵巧的小沙弥仍然每天在大街小巷敲着木鱼,挨家挨户地化缘。在这三年里,他尝尽人间的冷暖岁月,头发未剪,衣服破旧,乍看之下,很像一位又脏又穷的小乞丐,人见人怕,更化不到钱了。

  有一天,他伤心流泪地走到河边,看到潺潺的流水,想起悠悠的岁月,想到三年的时间换来的是理想的破碎,于是悲从心中来,坐在河边号啕大哭。他想,兴建道场原来只是美梦一场空,他已经没有信心再走下去了。

  就在此时,他突然灵机一动,看看被他敲了三年的木鱼,早已是斑驳不堪了,不如把它放入河里,求菩萨保佑,看木鱼漂向何处,他就在哪里化缘,不要再漫无目标地化缘了。于是,他就真的把木鱼放入河里,自己也跟着木鱼跑。

  奇迹竟然出现了,木鱼流到某个地方,就停在那里打转,不再流下去了。小沙弥心想,这里一定有大护法吧,否则木鱼怎会在此打转呢?于是就赶快把木鱼捞起来。可是当他捞起木鱼后,才看到这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大户人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大片的树林。小沙弥心想,木鱼既然漂流到这里停下来,那就在这里敲木鱼吧。

  于是小沙弥在河边就念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心念着菩萨圣号,手中敲着木鱼。可是,三天三夜也看不到半个人影。正在他精疲力尽时,事情有了转机。原来,有一户富贵人家住在离河边一里路的地方,家中的老夫人卧病在床已有数年了,虽然儿子在朝为官,也聘请过各地的名医前来医治,服尽了各种名贵中药,但仍然毫无起色。可最近,连续三天来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木鱼声,使她忘记了痛苦,并感到心情无比地愉快。于是老夫人唤来仆人,并对仆人说:“你们赶快去找那位敲木鱼的人,我想我的病体只有那位敲木鱼的人才能治好。”

  仆人听从老夫人的指示,循着细微的木鱼声寻去,终于在河边看到了小沙弥。他对小沙弥说:“老夫人有请,请您跟我走一趟。”小沙弥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仆人就扶着小沙弥走路。

  “回禀老夫人,这位就是敲木鱼的人,他已经三年没理发,两年没换衣,三年没鞋穿,三天没吃饭了。”仆人向老夫人禀告说。

  “真可怜啊!快吩咐下去,立即准备斋饭、僧衣、罗汉鞋,并请来剃头师,快替小师父安顿吃穿的问题再说吧!”老夫人指示仆人赶快去办。

  等这些事情都做完后,小沙弥又恢复了原来清净庄严的模样。老夫人看到小沙弥容光焕发的样子,心里也舒服了一些,于是对小沙弥说:“您怎会落到这般凄惨呢?”

  小沙弥就把发愿兴建道场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老夫人听。老夫人听完之后,感慨地说:“真是观世音菩萨感应呀!想不到我花了那么多钱,请来各地名医,服尽名贵中药都不能治好的病,自从听了您敲的木鱼声之后,身体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了,这真是不可思议呀!这样子好了,您明天起就不用再化缘了。兴建道场的事,由我来为您处理了。”老夫人讲完,立即吩咐仆人去请回在朝为官的儿子,叫他赶快去普陀山的最高峰兴建道场。

  在朝为官的儿子,知道菩萨的感应事迹也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命令人上山兴建道场。小和尚的夙愿就这样完成了。

  要真正做成一件事,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很多外在的困难会妨碍你的心志。因此,一定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这样,哪怕已经山穷水尽,但离柳暗花明已是为时不远了。

  自己就是一把标尺

  有一个青年,专门向一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可卖5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可酿酒,勾兑后,能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禅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别人的评价并不是主要的,自己的价值所在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你认为自己是珍珠,你就是珍珠;你认为自己是草芥,你也就只能如此卑微。

  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很浅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就问释迦牟尼:“这是不是菩萨的示现?要不然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释迦牟尼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与其祈求奇迹,不如创造奇迹

  以前有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于是天天都期望能出现奇迹。为了让奇迹早些出现,他向佛祖祈求,佛祖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奇迹呢?”

  这个人回答说:“奇迹就是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我想象的事情。”

  佛祖说:“好,我答应你,奇迹明天就会出现。”

  这个人开始焦急地等待。

  但是很多天过去了,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他对着天空向佛祖质问:“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奇迹?”

  “我早就给你奇迹了呀。”天空中飘来了佛祖的声音。

  “我怎么没看见?”

  “其实你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中,你不是说奇迹就是你做梦也没想到,完全超乎你想象的事情吗?我给过你了,你以为佛祖能给你奇迹,可是佛祖也没有给你奇迹,这是你做梦也想不到的,这本身难道不也算是一个奇迹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期待什么奇迹出现,因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为‘奇迹’。与其求佛祖给你奇迹,不如自己给自己奇迹。”

  求人不如求己,因为世上本没有什么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自己努力创造奇迹,才是真的奇迹。

  志乃心生,更需全心全意

  恒远禅师智慧高深。有一次,一位信者问恒远禅师道:“你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他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毕。”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同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者:“毫毛造毕。”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的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做事需要用心,但更要用全心。全心全意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就很容易成功。

  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平实不乱的心

  从前,有个婆罗门教徒想弄一只野兽作祭品。他捕到一只山羊。回家的路上,正巧被三个骗子看到了。骗子们私下说:“我们今天有羊肉吃了。”于是,他们偷偷商量好一个圈套便各自散开,接着先后朝婆罗门教徒走去。

  第一个骗子过去对这位婆罗门教徒说:“我看你肩上背着的这条狗一定不错,它大概杀死了不少凶猛的野兽吧!”说完,他就走开了。这个婆罗门教徒心想:“这家伙胡乱说了什么?难道我会将一条狗背在肩上?”

  这时,另外两个骗子也到了他跟前,并招呼道:“喂!你这位教徒怎么如此荒唐?你看,你有着神圣的祭绳、念珠、水钵和额前的圣点,可肩上却搭着一条狗——这哪里相配呢?这条狗肯定是捕杀兔子、羚羊和野猪的能手。”他们说着也走过去了。

  这位婆罗门教徒只好将这只准备献祭用的牲畜放在地上,想把事情重新弄弄清楚。等他仔细地摸了摸牲畜的耳朵、角、尾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后,暗自说:“这些家伙真笨,他们竟会把这只山羊当成一条狗!”他重新将山羊扛到肩上,继续往前赶路。

  此时,那三个骗子回头对婆罗门教徒嚷道:“离远点,别挨着我们!靠边走!你呀,只是看起来挺纯洁,婆罗门教徒!你竟同狗接触,那肯定会变成一个猎人。”他们说着便走开了。这时,婆罗门教徒不禁疑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呀,他们三个人都这么说?多数人的意见难道还不对吗?这世上常有弄错的事。大概这的确不是山羊,而是一只吃人的狗身鬼怪吧?它会千变万化呢!怎么回事,难道它又现出了狗身?”

  想到这里,他吓得不敢再看一眼。赶紧掷下山羊,掉头就跑。那三个骗子看他跑远,便把山羊拖走吃掉了。

  要相信自己,不能轻易被他人的话所蒙骗。有的人是存心要玩弄你,因此,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能让他人的阴谋得逞。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们常常失去收成,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有一位婆罗门,因为不忍心看到大家总是饥饿的样子,于是,他每天清晨都到神庙里去祈求大梵天为人间免去灾难,使人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他虔诚的缘故,感动了大梵天,终于在一天清晨,大梵天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激动地叩拜在大梵天的脚下,并对大梵天说:“尊敬的大梵天啊,您常常让土地干旱或洪水成灾,导致农民失去收成,现在大家都过着饥饿的日子,您怎么能忍心呢?还是让我来教您点东西吧。”

  大梵天听完婆罗门的话之后,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趁着婆罗门磕头的时候,偷偷地笑了一下,就对婆罗门说:“那就请你教我吧。”

  “请您给我一年的时间吧,在这一年里,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会让您看见,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贫穷和饥饿的事情发生了。”婆罗门说。

  就这样,大梵天给了婆罗门一年的时间,并在这一年里,满足了婆罗门所有的要求。没有********,没有电闪雷鸣,没有任何对庄稼有危险的自然灾害发生。当婆罗门觉得该出太阳了,就会阳光普照;要是觉得该下点雨了,就会有雨滴落下来,想让雨停,雨就马上停止,环境真是太好了,小麦的长势特别喜人。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婆罗门看到麦子长得那么好,就又向大梵天祷告说:“大梵天你瞧,要是再这么过十年,就会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的人,人们就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了。”大梵天没有回话,只是在空中对着婆罗门微笑着。

  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人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麦田里。可是令婆罗门惊讶的是,当大家割下麦子时,却发现麦穗里什么都没有,里边空荡荡的。婆罗门惊慌极了,于是,他又跑到神庙里去向大梵天祷告说:“大梵天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这时,大梵天又出现了,他依然微笑着对婆罗门说:“那是因为小麦都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受到任何打击的缘故。这一年里,它们没经过风吹雨打,也没受到过烈日煎熬。你帮它们避免了一切可能伤害它们的事情。没错,它们长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见了,麦穗里什么都结不出来,我的孩子……”

  听了大梵天的话,婆罗门无言以对。

  万事顺意是不利于成长的,要想品尝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受必要的锤炼。过太舒服的生活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停滞不前。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一天,佛陀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他看到城市里熙熙攘攘,人们都在匆匆地前行。佛陀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看呀,人们整天都忙忙碌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人们整天这样地忙忙碌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利’二字。”

  “那么,有了名利又能怎样呢?”佛陀接着问道。

  “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了利可以满足肉体的奢侈。”一个弟子回答。

  “那无名无利的平民百姓,他们整天到晚劳累忙碌,又是为了什么呢?”

  “佛陀,平民百姓劳累忙碌是为了养家糊口,穿衣吃饭。”一个弟子平静地答道。

  “穿衣吃饭又是为了什么呢?”佛陀接着问。

  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陀,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呀!”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们,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来说说肉体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谛。”

  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敬重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如花草,春天萌芽,灿烂似锦,冬天则枯萎凋零,化为尘土。”听了他的话,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说:“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这时,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蜉蝣虫一样,早上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经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是不够透彻。”

  在佛陀的不断否定、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越来越被激发起来。这时又有一个弟子站起来说道:“佛陀,其实人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后来,一个弟子站起身来,断然地说道:“佛陀,依弟子看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语音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着佛陀,期待着佛陀的开示。

  “嗯,说得好!人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能真正体味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松,以为生命很长,就抱着‘明日复明日’的心态活下去,像露水有一瞬,像蜉蝣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其实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样的短暂呀!你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勤奋不已,自强不息。”

  生命短暂,值得珍惜。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岁月如梭,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两人依约回到渡船码头见面。白和尚问黑和尚:“黑老大,你的功夫一定很精进。这十年里,你老兄练就了什么绝活呢?”

  黑和尚很自豪地说:“我拜了一位禅师的传人为师,练就了‘芦苇渡江’的无上功夫,现在就让你开开眼界。”说完后,立刻摘下一根芦苇草,丢入江中,他乘着芦苇草渡江而过。后来,白和尚也跟着其他的人,坐着渡船过了江。两人刚一碰面,黑和尚就很得意地向白和尚说:“白老弟,你看怎么样啊?你老弟练了什么无上的功夫?赶快也露一手,让我瞧一瞧。”

  白和尚很不好意思地四下看看,才低声地说:“我好像什么都没有练,师父教我每天只管认真地吃饭,认真地睡觉,专心一意地当和尚,连敲钟念经都要很专一,万般事情努力去做,而后一切随缘而行。师父说,这是无上的‘智能与心法’,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黑和尚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大声说:“这也算是功夫?你这十年都白混了。”

  白和尚听了这话后,先是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后正经八百地问黑和尚:“黑大哥,你还练了其他功夫吗?”

  黑和尚用很难以置信的眼神,瞄了白和尚一眼,反问白和尚说:“老弟啊,难道我用十年的时间练就的神功‘芦苇渡江术’还不算精进吗?”

  白和尚搔了一搔头,回答:“黑大哥,你是很厉害,可是我只付给船夫三文钱就可以渡江,为什么你要花十年的时间去练它?难道你的十年功夫只值三文钱?”

  黑和尚当场愣住了,哭丧着脸,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

  “要是没有船呢?”黑和尚的师父不知何时来了,他朗声问道。

  这回,轮到白和尚语塞了。

  世上没有无用的功夫,只怕没有任何特长。一个人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品评。

  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

  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闻此应声,有所契悟。从此,德山禅师就留在这里,跟着崇信禅师参禅。

  有一天晚上,德山禅师站在崇信禅师的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崇信禅师问道:“时间已经不早了,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禅师向门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外面天黑!”

  于是,崇信禅师点了纸烛递给德山禅师,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崇信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德山禅师见此大悟,立刻向崇信禅师顶礼,良久不起。崇信禅师便问道:“现在一片漆黑,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说道:“弟子心光已亮,从此不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外面的天黑不害怕,只要内心光明,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自身明亮的心光,就是最好的指路明灯。

  信心是达成心愿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个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但是,这个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决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和尚急忙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和尚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最后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和尚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士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

  和尚回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这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

  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雨霜雪的日子,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聚沙能成塔,滴水能穿石。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如果一个人能信心十足地朝目标迈进,他终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渴求强烈才能心无旁骛

  有一位自觉失意的年轻人来拜访僧人以求教智慧。

  “年轻人啊,请随我一起来。”僧人这么说着,默默地向附近的湖走去。

  走到湖边,僧人毫不犹豫地跨进湖里,向湖的深处走去。年轻人无奈,只好跟在他的后面。

  湖渐渐深起来,水浸没到年轻人的脖子,可是僧人毫不介意年轻人那恐惧的目光,走得更远了。水终于浸没了年轻人的头顶。不久,僧人又默默地转回身,回到湖的岸边。

  上岸后,僧人用揶揄的口吻问年轻人:“现在你告诉我,潜入水下时,你有什么感觉?除了想上岸之外,还考虑别的事吗?”年轻人立即答道:“我只想得到空气。”

  僧人慢慢地说道:“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沉入水下时想得到空气一样强烈,才能获得啊。”

  真正的智者应及时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不仅是求得智慧,做其他事也是一样,要有强烈的欲望。这样,你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勇挑重担的勇气源于成熟的心智

  庙里,老和尚和小和尚相依为命。

  老和尚每天翻山越岭挑柴火,去集市卖掉以换取一天的口粮。后来,为了培养徒弟的吃苦精神,他叫小和尚替他挑柴火上集市去卖。

  开始时,小和尚挺不愿意地挑了两挑,翻山越岭挑柴火着实把他给累坏了。挑了两天,小和尚再也挑不动了。老和尚没办法,只好叹着气让小和尚一边歇着去,自己还是一天接一天地挑柴挣钱糊口。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老和尚不幸病倒了,这一躺就是半个月起不了床。庙里失去了生活来源,眼看就要断炊了。小和尚没办法,终于主动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天不亮,他就学着师父的样子上山砍柴,然后挑着去集市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徒儿,别累坏了身子!”老和尚怜爱地看着小和尚忙碌的身影说。

  这时,小和尚停下手中的活儿,对老和尚说:“师父,真是奇怪,刚开始你叫我挑柴火那两天,我挑那么轻的担子都觉得特别累,可是现在我挑的越来越重,相反倒觉得担子越来越轻了呢?”

  老和尚赞许地点点头,说道:“这一方面是因为你的身体承受能力练出来了,更多的是你心理成熟的缘故啊!成熟使你产生了勇挑重担的勇气,当然就觉得担子轻了!”

  不断锻炼,就能不断成熟。成熟的结果就是可以让人更有力量,更能承担重任。当你能够勇挑重担时,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你。

  意志坚定是安身立命的前提

  弟子问禅师:“师父,该如何使身心清静呢?”

  禅师回答说:“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眉头泛光,当天就能变成富翁,于是他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金铺里,当着别人的面伸手拿柜子里的金银,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别人的钱财?’那个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人呀!’”

  禅师紧接着说道:“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尘埃!”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跋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拊掌大笑:“好!意志坚定的人,会将踏破的草鞋扔掉,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草鞋破了担心,也不用为草鞋钱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心里挂念太多,忧虑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只有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修炼,才能让自己的身心获得宁静,除却诸多烦恼,让自己真正拥有一颗纯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