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能注销吗:长者杂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35:07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平民化的健康之路》一书中,有一章节生动地讲述了:邓小平与中外朋友会见谈话时,经常是从抽烟开始的。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会谈。邓小平笑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

  邓小平听后笑了起来,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了起来。

  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十分喜欢。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当布什首先转达对他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身体不如我好。”

  随即,布什问,她也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吸烟危害健康。为此,家人十分替他担心,为他作出了种种限制性安排。

  1986年9月2日,他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烟。华莱士也要一根,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

  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邓小平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原来,邓小平知道抽烟是坏习惯,于是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和睦温馨的家庭“强加”给自己的限制。

  1988年4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充满热烈气氛。

  邓小平健步走上去与来访的阿基诺夫人握手,并说:“欢迎你,我很高兴见到你。”

  双方入座后,邓小平说:“我抽烟啦。”阿基诺夫人说:“我不能对您说不能抽,因为我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但在菲律宾,我们内阁开会,不许抽烟。”邓小平说:“这次人大我违反了一个规则,我习惯地拿起一支烟来,就有一个代表递条子,提出批评,只好马上接受,没有办法。”说完,双方都爽朗地笑了。

  1989年以后,邓小平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从这以后,出于健康的考虑,他开始戒烟。对于一个有长期“烟史”的人来说,戒烟无疑是一件要有坚韧不拔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邓小平终于忍痛割爱,戒烟取得了成功。

  刚开始的时候,烟瘾上来了,邓小平似乎觉得心里发慌,又似乎觉得若有所失。为了不使戒烟半途而废,他就吃鱼皮花生,以求转移注意力。一天,两天,两个月……他逐渐把烟戒掉了。

  说起邓小平的抽烟、戒烟,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呢。

  戒烟趣闻之一: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该书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高度评价,也介绍了他在与邓小平会见中,反映邓小平性格与特点的一些趣事

  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我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戒烟趣闻之二:

  邓小平戒烟的趣事还有一例: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天下午,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邓小平投过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便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吸起来。坐在台下大厅中间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于是商量后决定向邓小平提出意见。

  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

  邓小平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烟熄灭了。

  此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烟。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阅读(5) ┆ 评论(1) ┆ 转载(0)收藏(0) 成都人民公园的老年人真会乐 (2009-12-17 11:49) 转载▼标签:

成都人民公园

老年人

歌本

老太太

紫藤

时尚

昨天从人民公园过,公园里充满了欢乐的老人们,到处锣鼓喧天,歌声飞扬,那里有许多老年人在玩音乐。早就听说过成都的人民公园是成都老年人老来乐的一个好地方,因此一定好好看一看。
  老人们都围成一个个圈子,每个圈子都有一个乐队。乐队都颇具规模,都是一些小号,圆号,拉管,沙克斯,之类的铜管乐器,加上一个架子鼓,一个电子琴,演奏者都是老头,他们演奏得非常投入,每个乐器都配上了自带的音响,音量都很大,面对着乐队就坐的是一大群老太太,跟着音乐在唱歌,一个穿红戴绿的老太太在做张做致地指挥,近听有些震耳欲但聋,远听,音乐还算得上整齐,准确。可以看出,演奏那些铜管乐的老人们还是有相当的功夫的了。这还不止一处,从公园的前门直到后门,竟有四个大型的团体,比此各不相关,各人自得其乐。乐队的组成基本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指挥,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精彩的一个指挥基本上是在用舞蹈在指挥着。在他们的场外的树阴下还有许多老人排得整整齐齐地跟着他们的音乐跳舞。那些老人们动作整齐划一,一丝不苟,认真专注,特别是中间的一些少有的老头,动作还满有些舞蹈的韵味。看起来是相当有趣。
  在公园的紫藤走廊上就是一些小型的音乐圈子,也是挤满了看热闹的老人。围成一个一个的人圈,中间是一些盛装浓抹的老妇,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也有些在一边悠声伴唱的,舞者如醉如痴,唱者声情并茂,听者心满意足。
  我在一个圈子外坐下,这个紫藤长廊上的紫藤非常茂密,把炎热的太阳都遮挡完了。一个老头坐在我的旁边,正翻着一个歌本,跟随着音乐唱着,我们交谈起来。他说,他是个工人退休的,退休后就成天打麻将,打成了腰椎间盘突出,血压也高了,后来不敢再打下去,就跟随一些原来的工友到这儿来唱歌,原来年轻时也喜唱唱,随时随地哼个小曲,现在在这儿有歌本看着,有音乐伴着,有老朋友培着,唱起歌来,还真是浑身舒坦,病痛都没有了,心情舒畅极了,时间长了,竟有些上瘾了,一天不来,就觉得不好受。他说,他们厂在这儿玩的人还不少,那些吹管乐的好多他都认识,都是年轻时就喜欢玩音乐,文化大革命时在宣传队吹,改革开放后在舞厅吹,现在老了还没有吹够,又到公园来吹,完全是图好耍。
  成都人会生活,而最会生活的是成都的老年人,成都有首打油诗说。成都老太生得怪,家孙外孙都不带,早上舞,下午赌,晚上还要打腰鼓。这首诗充分说明,成都的老太太有多忙碌,
  我们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时代了,在我家,我和老伴已经是退休的人,算是老年了,可我们家还有一个八十多的老太太,三个老人,只有一个儿子,这在我的周围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老年人在一个家庭占了75%,好在我们还不算太老,还能动,到我们不能动时,儿子一个人能对付对三个老人的照顾吗?哪像过去,我妈生了我们兄弟四人,当然在具体操作时是也有相当的困难的,但至少在理论上,四个人管一个老人,总会要轻松些吧,现在一家一个孩子,是一个中国特色。但是这些孩子们面临着的养老问题又是一个严峻特色问题了,
  这些公园里的老人们在这儿载歌载舞,也不单是为了图个乐,更重要的为了延缓自己的衰老,使自己不能动的时间晚一些来到。到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养老院,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条件好的养老院,但我还是一想起那儿鲜花盛开的花园中弥漫着的那一股死亡的气息,就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不想去,真的不想去,还是趁早多动动吧。到公园唱歌去。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阅读(40) ┆ 评论(2) ┆ 转载(0)收藏(0) 漫画《长者》 (2009-12-15 15:08) 转载▼标签:

this

长者

杂谈

阅读(6) ┆ 评论(2) ┆ 转载(0)收藏(0) 老年人冬季养生应注意生活中的禁忌 (2009-12-11 11:29) 转载▼标签:

保健

养生

老年人

禁忌

心脑血管

健康

 冬季养生,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作用,对于老人来说,冬季养生尤其重要。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易发生疾病的季节。所以对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照,特别是应对他们采取保健措施,以使老年人平安度冬。老年人在冬天养生应该特别注意生活以下几个禁忌:

  1、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选择上午10点后到室外。

  2、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3、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每天洗澡会更干燥脱悄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4、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5、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6、忌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7、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8、忌嗜烟好酒

  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文章来自: 健康养生网)

阅读(8) ┆ 评论(1) ┆ 转载(0)收藏(0) 日常生活中预防甲型H1NI流感的方法—疾病防治 (2009-12-11 11:13) 转载▼标签:

呼吸道

疾病防治

健康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均衡,补充足够的营养。饮食的全面、营养对提高人体抵抗力非常重要。营养还要确保均衡,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是抵御任何疾病最基本的方法。

  2、保持居室内空气的清新。即使感染了流感病毒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但是他们却会成为流感病毒的传播者。流感病毒可能存在于人们的呼吸道分泌物里,居室多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能够降低单位体积内流感病毒的数量,最大程度地避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给别人。

  3、减少去拥挤公共场所的机会。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而拥挤的公共场所是呼吸道分泌物的“重灾区”,在这样的场所待得越久,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就越高。

  4、勤洗手。不但回家以后要勤洗手,在外面也要勤洗手。手是流感病毒传播的另外一个直接的途径,它们可能触摸到很多沾有流感病毒的物体,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5、戴口罩。虽然普通口罩无法完全阻挡体积微小的流感病毒,但它还是可以挡住一些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空气中很多漂浮的病菌。因此,戴口罩仍然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很有效的手段。

  6、回家后勤换衣服。经常出没于公共场所,衣服上可能会沾有病原菌,因此,从外面加家应尽快更换衣物等。这对于家庭预防甲型流感都是有效的,而且无论是流感还是其他疾病都就这样预防。

(文章来源:健康养生网)

阅读(7) ┆ 评论(1) ┆ 转载(0)收藏(0) 古代名人的保健秘诀大公开 (2009-12-10 14:44) 转载▼标签:

夜饭

葡萄酒

书法养生

曾国藩

杂谈

人有三宝,乃精、气、神。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陆游

陆游是我国的长寿诗人,长寿而目力不衰,特别在他年过耄耄以后还能“孤灯对细字”,实是奇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

中青年时期的锻炼 “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行猎为常课,《春感》一诗即追述了他壮年时候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长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内容多样他有诗云:“古人在山林,射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诗中表明了“勤慎”的养生观点。所谓“勤”,就是适当的活动,“慎”,当是良好的言行修养。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

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

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习书的姿势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延缓身体不退化的锻炼方法。

·葡萄酒养生

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魏征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乾隆

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曾国藩

养生首在养心,养心莫大于寡欲曾国藩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

·节制饮食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淡汤炖蔬菜一二种”,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多动、习劳

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五里路。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早起 曾国藩说:“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奋精神。早起,是曾氏祖辈几代的传统家风。在他的教导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法,没有一个敢睡懒觉。

正确对待医药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他主张“病来即药,病去即止”,他很推崇精神调养和食物调养,常购人参、鹿茸、阿胶之类补品熬粥食用。

(文章来源:39健康网社区)

阅读(15) ┆ 评论(2) ┆ 转载(0)收藏(0) 名人诗联中的养生经 (2009-12-03 16:13) 转载▼标签:

诗联

筇杖

养生之道

陆游

健康

古往今来,不少名家的诗词、楹联作品中,常把养生经验寓于诗联之中。这些诗联言简意赅,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能常读多记并身体力行,无疑会大有裨益。现选辑唐、宋、明、清及现代一些名人的养生诗联,供大家赏析。


散步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唐代诗人裴度的《傍水闲行》诗曰:“闲余何处觉身轻,暂晚朝衣依水行。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漫步在河边水旁,一边听鸟语,一边享受田野新鲜空气的那份轻松快乐,溢于诗外。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名城寺侧独行》中写道:“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独往独来山下步,笋舆看得绿阴成”。宋代诗人陆游的《雨后散步后园》诗曰:“淡淡轻云未快晴,涓涓沟水去无声。为怜一径新苔绿,别有墙阴取路行”。雨后散步在园中,面对潺潺流水,勃勃生机的万物,令人遐思万千。


晒太阳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很重视养生,其中之一就是晒太阳。因为勤晒太阳可刺激造血机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风生肌肤。初如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在冬天的阳光下,温暖柔和,闭眼安静坐着,融融阳光照在身上,开始感到像饮了美酒,全身舒服,一会儿又感到像冬眠中苏醒过来似的,全身融化在温暖的阳光里,心情舒畅,没有杂念,甚至忘记自己在自然界的存在,心神已完全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了。


白居易还有一种健身方法,就是经常旅游。他认为旅游览胜能陶冶心情,活动筋骨,有益于健身延年。他曾赋诗曰:“湛湛玉泉色,悠悠泰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其意是:西湖孤山的玉泉水湛湛澄清,漫游其间如飘荡的白云,心也像水一样洁白恬静。陶醉此中,物我皆忘,可修身养性。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牧也写有旅游可养生的诗:“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进行旅游得锻炼的结果。医学研究证明,旅游对人的情志、心理、生理等能产生良好影响,它强烈的新奇感、愉悦感和适当的运动,可增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吃喝玩乐与养生关系更密切。北宋著名思想家邵雍写的一首《养生诗》颇有见地。诗曰:“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诗告诫人们不要暴饮暴食,要合理膳食;要保持心情平静,防“乐极生悲”;有病不讳疾忌医,更要做到以预防为主。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有一首著名的《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诗告诉人们,“吃喝玩乐”四个字虽简单,却是每个人一生都在作的“大文章”。作的好可养生长寿。南宋诗人陆游,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竞活了八十五岁,就是因为他善于养生,也写了不少养生诗,其中有一首闲嬉养生诗是这样说的:“整书拂儿当闲嬉,时与儿孙竹马骑,故而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陆游认为,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天真活泼的少儿在一起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玩耍玩耍,既可活动筋骨,放松精神,锻炼身体,又可愉悦心情,乐以忘忧,返老还童,从而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动手动脑,豁达大度也是养生的好办法。陆游有诗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他还写道:“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即增忧”。他常动,好为小劳,年事虽高,但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因而身心得到活跃,达到了健身强体之目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活了102岁。在上世纪50年代,他因主张计划生育而被批被撤职,但马老若无其事,提笔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观天外云卷云舒”。宽阔如海的胸怀,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坛有名的“袖珍小生”、90高龄的顾也鲁,有这样一首《养生诗》:“无忧无虑又无愁,何须斤斤计小筹!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甘为孺子牛。切勿得陇又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细品其诗,人生不论老少,贵乎淡泊名利,若能达观适度,知足常乐,定然神怡梦稳,祛病康年!


名人写的名联中,也不乏养生之道。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书于客厅以自勉自娱。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厨房门上写的门联是:“青莱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道出饮食清淡有益健康之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进士顾光旭的“成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近代名僧苏曼的“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这些联语,都分别阐述了寡欲养性,寡欲为善,为善施德,读书静心、求乐的养生之道。

(文章来源:中国老年网)

阅读(19) ┆ 评论(2) ┆ 转载(0)收藏(0)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 (2009-12-03 16:04) 转载▼标签:

饮食

养生

长寿老人

国际自然医学会

拉依苏

巴马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些长寿老人特别多的地方,总是让人们想前去一探究竟。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其中我国就有两个。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寒屯,我们遇到106岁的黄妈能时,她还背着小孙子。黄妈能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我们,她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最近,记者去那里进行了采访。

拉依苏村所属的拉依苏良种场场长沈勇告诉记者,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3户“长寿家庭”。

记者首先来到肉孜·买买提家。据沈勇介绍,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我家的大孙子16岁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孙子的婚礼。”她说。

随后,记者见到了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他们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在拉依苏,记者还见到了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岁的老伴。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努热勒阿洪说,他年轻时身体很好,一个人开垦出了3亩荒地,现在身体还是挺结实。另外,他和老伴从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在书里,他把罕萨称为“香格里拉”。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据记者了解,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查,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一百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记者了解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长寿的确有秘诀

国际上公认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四大关键因素。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居民,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基因上,巴马县老龄委对当地144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为41%和37%;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的长寿有15%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净,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专家认为,现代人追求尽兴、刺激,缺少劳动意识,快速的社会节奏又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对长寿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比尔卡班巴,过去20年当地政府一直用“长寿”来进行旅游宣传,结果游客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膨胀,当地人逐渐告别了原本淳朴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可口可乐这样的东西习以为常了。

文章来源:新华网)

阅读(16) ┆ 评论(1) ┆ 转载(0)收藏(0) 与长者相关。 (2009-12-03 10:34) 转载▼标签:

文化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下面介绍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根据年代年龄确定老年人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

二、根据生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

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岁~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所以,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龄的测定主要采用血压、呼吸量、视觉、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三、根据心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

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四、根据社会年龄来确定老年人

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现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都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远古时有些民族甚至有“弃老”的习俗。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 61岁:还历寿。
  •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 77岁:喜寿。
  •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 88岁:米寿
  •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