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英语聊天机器人:试论图片语言的解读层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41:35
试论图片语言的解读层次 来源:浙江摄影网  作者:张林  时间:2010/9/28

  解读层次音乐有古典与流行之分、绘画有黑白分明的山水与印象派之强调用色,这是众所周知的。音乐和绘画是艺术的两种形式,这更是不争的事实。而把摄影作为一种具有不同层次的艺术形式,似乎还不多见;人们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商业手段,就是仅把少数的图片视为艺术品。其实,我们大可以把摄影图片全纳入从大众(或流)的到经典(艺术)的这样一个广谱艺术门类范畴。艺术,说到底就是用某种符号来表述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绘画、文学和雕塑都可以看成符号、视为语言,摄影图片完全可以也应该当成一种符号或一种语言。尽管作为雅俗共赏的语言,摄影广为世人所接受,但摄影学的教学与研究现状之尴尬,却是业内人士无法回避的现实。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基本理念——摄影图片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为不同阶层人士所用而创造出不同层次艺术作品的语言;并对之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摄影图片是一种广谱的艺术语言

  艺术的符号、形式可以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点是相通的:即不同的艺术作品均可归属于某一 层次、拥有某个接受群体。认同这一点,即使曲高和寡也能无悔无怨地坚持,最终有所成就; 认同为一点,即使凡夫俗子也必有所寄托、无须自暴自弃。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字码成的,有的作为通俗读物畅销时;有的则须耐心品读,最终沉淀为世代传诵的经典佳作。这所以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别,只缘意境不同。音乐的情形也基本相似:流行音乐使多少人一夜成名并倾倒几多少男少女!在E时代,问津古典音乐者似乎少了,可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仍然让一些人陶醉不已。审美对象和审美者均有层次之别,于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存于世。

  无庸讳认,由于科技的发展,摄影器材的智能化使得摄影越来越成为人人都会的技术;此外,镜头往往追踪时事、政治;再加上许多刊物的封面大多是妙龄女郎的影像—凡此种种,这些都可能形成人们对摄影一种潜意识的成见——即摄影无非是一种正在计算机化的工具,一种从属于事件和商机的工具,真正的图像艺术应是绘画。但是,雅俗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绝对、并不是不能转化的。对平凡的人、事和物的不寻常描述,就可登大雅之堂。文学如此,音乐此,摄影也如此!因为,摄影也是种语言,它由光、构图和拍摄角度等要素组成。这种语言的运用之妙,全存乎拍摄者之心;这种语言表述的内容,又在于欣赏者的解读。拍摄者、摄影图片和观赏者也存在着层次差别,我们完全可以视摄影图片为一种广谱的艺术语言,不同层次的作品和解读音者便雅者自雅,俗者自俗。

  二、摄影图片语言的解读层次

  艺术作品的解读者可以分为两大类:纯欣赏者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大都有独特的口味,他们可归属于高层次的欣赏者。这里从欣赏者的接受目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心态三个角度来区分图片语言的解读层次。接受图片这种语言的目的可分为留念与消遣、辅助、了解、领悟和研究五个层次。图片的留念意义是最为通俗的,人们为了纪念到此一游、人生的里程碑或报道、记载某一事件而拍摄的照片,就可视为这一层次。商用图片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给人们一种刺激,在人们为了消磨时光而浏览图片的同时,实现其商业意图;这种出于消遣的解读,与留个图念想地运用片语言基本属同一层次。

  摄影曾经对绘画产生过冲击,但最终被后者用之于写生、记录某些创意和原型等,成为一种高效的辅助工具。摄影还被广告制作、网页设计等用作采集创造性、诱惑性图像的辅助工具。

  图片是提供最直接历史情景的语言。人们为了寻求对某一方面问题的了解或宣传某一理念,常常搜检泛黄的老照片,从中读取历史的沧桑,说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另一方面,摄影工作者还可从往昔的图片了解到摄影的发展与脉络,以便把握其未来走向。领悟是为了发现意蕴和探寻真理而解读图片。理智型或批判型的欣赏者往往独具如此慧眼。他们不会仅停留在扫描与猎奇的水平上,而更希望能逼近图片语言挥洒者的内心。

  研究图片是专业人员或图片痴迷者为了总结创作技巧和内在规律、评定作品价值和意义而进行的细致分析、反复权衡、比较筛选工作,需要客观的平常心和乐此不疲的耐心。应该是,这几个层次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它们可能互相转化。比如,拍摄商用图片的同时,就有可能倾注了领悟,就可能带着研究的目光。

  再从对作品的认知水平角度看,解读图片语言可以分为形式识别、语义解读、意味发觉和自主创造四个层次。形式识别即通过视觉辨认图片的显性形式特征。如作品的清晰度、构图,色调和用光等直观效果。在这方面,亚当斯就把造型的基本功发挥到极致。语义解读则是通过思维把握图片所用符号的表层语义。如领会光的强弱、俯仰拍在刻画人物形象的用意。

  更进一步的意味发觉是发现和品味作品中的意境,全面把握图片整体,既重视形式又关注内容。受到作品的感染甚至感动之余,解读者也许会产生创作冲动,臻于自主创造的最高境界。

  最后从解读者的审美心态看,解读图片可以分为触动、同情和向往三个层次,而且取决于作品和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有一定表现力的图片,往往能打动欣赏者并使之生发出某种情绪或意念,此谓之触动。从亚当斯《白杨树》的线条和《沙丘》的纹理,我们能感觉到流动的节奏。

  另一方面,摄影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语言,摄影史上大多数的摄影大师都是偶然接触“魔盒”而陷溺其中以至终身不悔的。有所蕴藉图片与有修养的心灵撞击的结果,便产生同情。从帕特里夏·麦克唐纳的《融化的冰》、《镶边的河和老松树》,我们感受到山川大地博大的胸怀和奔张的筋脉!至于让人产生心向往之的图片,是其震撼力和解读者的共鸣营造了这种强烈的情感。人有喜怒哀乐,图片中的人与物不是平面图像,是摄影家心里的人与物与解读者心中人与物形象的活生生重叠、再生。面对吴渝生的“昆仑山系列,读过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和《沁园春·雪》的的人必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里口里惟有一个好字!总之,摄影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它的形象元素,有它的节奏与起伏,再加上协调的动静、浓淡适宜的影调,即可造就清晰。明快的图片语言如果摄影家还有“以大观小”的意境,就能将使自己感动的图片语言,让解读者再回肠荡气一番。在这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作品与读者。也正因此,摄影是门活力无限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顾铮,观念摄影与中国的摄影[J]中国摄影,2001,7:20-21

  [2]徐沛、周丹,图片故事的流行要素分析[J.2001,8:44-45]

  [3]桂小径,论摄影与现代绘画[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4(2:123-127)

  [4]约韩·伯杰,礼觉艺术鉴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注:本文发表在《全国高校摄影教育论文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