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oe服务器 默认网关:收集到整脊疗法资料共大家分享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54:40


【引用】一下是我所现收集到整脊疗法资料共大家分享阅读!
分类:默认分类 本文引用自jizhujiaozheng《一下是我所现收集到整脊疗法资料共大家分享阅读!》
一下是我所现收集到整脊疗法资料共大家分享阅读!1.实用整脊医术-总论
2.实用整脊医术---颈椎病
3.实用整脊医术---胸椎病
4.实用整脊医术---腰椎病
5.实用整脊医术---非手术整形
6.特色脊诊整脊-脊柱相关知识
7.特色脊诊整脊-中医脊诊整脊技术
8.特色脊诊整脊-中医脊诊整脊的临床应用
9.特色脊诊整脊-中医脊诊整脊的相关探讨
10.中国整脊学--绪论整脊医学史
11.中国整脊学--脊柱功能解剖学
12.中国整脊学--脊柱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
13.中国整脊学--脊柱伤病诊疗
14.韦以宗健脊十八式(彩图)
15.苟亚博的《整脊医学》.
16.颅骨调整手法(苟亚博整脊医学)
17.脊椎矯正原理
18.脊柱平衡与按脊疗法
19.矫盆整脊治疗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
20.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
21.流行世界的脊柱病自然疗法
22.软性按脊疗法——枕骨疗法
23.松解整脊加郑氏强筋壮骨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4.通督按摩法--整脊疗法
25.特色脊诊整脊技术的创立与发展
26.王国才整脊手法特色介绍
27.张氏整脊64秘法--张克俭
28.整脊,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
29.整脊平衡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30.整脊手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31.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32.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33.整脊医术
34.中国接骨法--整脊法治诊疗规范标准
35.中药治疗腰脊痛与整脊法的应用
36.胸椎正骨12绝(非常适用)++龙氏正骨十法
37.谢庆良整体脊椎矫正医学
38.谈整脊中的整肌
39.睡眠与脊柱源性疾病
40.软组织疼痛理论概述
41.美式整脊医学--整脊手法
42.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
43.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手法大汇总!
44.颈腰关节痛常用手技法
45.脊椎滑脫等于残疾
46.脊柱相关疾病及整脊疗法
47.脊柱相关疾病的定位诊断
48.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49.脊柱疗法治百病
50.脊柱疾病疼痛解析
51.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52.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简介
53.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54.脊柱的复位手法
55.脊柱触诊的方法---整脊疗法
56.脊诊诊查法------整脊疗法
57.脊疗治疗相关疾病好方法
58.肌肉痉挛的定义及临床问题
59.胡进江--应用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
60.整脊疗法--对脊柱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棘突偏歪
61.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体会
62.关节松动术--相关文献
63.关节活动度图解---整脊疗法
64.关节错位与腰腿痛的整脊手法
65.整脊疗法--骨胳肌系统运动层次划分肌群表
66.美式脊椎矫正术---儿童脊椎侧弯的状况
67.整脊中的软组织手法松解
68.定向正骨五步法治疗颈椎--胡进江
69.定向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70.定点整脊治疗疼痛(疾病)
71.从脊柱的运动及肌肉分布特点看常见腰疾患病因
72.脊柱调理手法及其作用机理
73.常见病骨盆偏移椎体 错动表现
74.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
75.整体脊椎矫正医学
76.整脊50问-- 整脊圣手的整脊理论操作精华
............






脊神经分布歌

颈一后头通大脑,颈二耳目视听舌;
颈三脸面和外耳,三叉神经及喉咽;
颈四绕项连双肩,耳鼻口咽与膈肌;
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
胸一上臂至肘下,食管气管小鱼际;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
胸二至五主心疾,肺与气管二三四;
食道胸一至胸六,六胃七胰八属脾;
肝胆七九胸节间,肾脏胸十至腰一;
胸九十二主小肠,十一腰一大肠乡;
膀胱十一至腰二;输尿管加前列腺;
睾丸卵巢十十一,下至腰一主生殖;
腰一上主骼腰肌,内络大肠下股沟;
腰二斜下大腿前,还连腹部和兰尾;
腰三主管膝周炎,子宫膀胱性器官;
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
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背拇次两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亦主小腿腓肠肌;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
每一块脊椎骨的作用

颈椎1 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摇头
颈椎2 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斜视、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粉刺、痘疹、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伤风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胸椎1 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无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气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气、
胸椎5 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11 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腰椎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 尾骨痛
龙氏整脊疗法
',1)">
整脊歌诀
整脊不整肌,根本不懂医
整肌不整椎,疼痛一大堆
脊柱推扳角度清,椎轴一致为要领
症状触诊加影像,定点用力心如镜
手法轻巧禁粗暴,扳前重点要先松
动静结合为诀窍,脊柱整复显神功
动 静 整 脊 手 法 歌 诀
脊柱病变百病源,整复回位是关键;
颈椎复位角度清,轻扳鼻尖不过峰;
胸椎推按应逆向,呼吸整复见奇功;
腰椎侧扳分节段,肘顶反向轻闪动;
椎间狭窄需牵引,扳法定点要选准;
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效如神。
脊柱骨盆如船帆,船倾帆歪力失衡;
腿足阴阳外八字,下肢长短不相平;
脊柱侧弯肌挛缩,先松后推纠反弓;
椎体滑脱观影像,前后复位不倒翁;
骶髂关节半错位,三点定位快闪动;
尾骨偏歪男女病,三向手法力不同;
脊柱解剖是基础,三维力学为要领;
医患动静相结合,手随心动见神功。
脊髓与椎骨定位歌诀
脊髓节段三十一,
椎节名同位不一,
颈髓1-4相平齐,
颈5胸4节高1,
下胸高3中高2,
腰节平胸十十一,
成人下界12节,
小儿腰3相关齐,
骶尾腰1胸12,
定位诊断是依据

整脊术中的摸法
整脊正骨
杂谈
分类:推拿整脊正骨
整脊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现代医学观点诠释先贤的经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推拿手法.仅供从事推拿的朋友鉴赏.
(一)手的练习(1)取一根头发放在桌面上,用一张纸盖住.左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轻轻触及头发的走行方向.反复触摸,增强手指的敏感度.以后逐渐增加纸张的数量,三指指腹轻微下压触及头发的走行方向及粗细.再增加纸的厚度,直到手指不能触及为止.(2)方法如上.右手离桌面约10公分,右手食中无名指的指腹从上方迅速向下戳,触及头发后,右手迅速提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感知头发的走行和大小.左手同右.手指向下的速度适宜,防止挫伤手指关节.在练习过程中,纸张可换成布料,头发也可换成其他细小器物.(3)大拇指的练习.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的掌骨或者近节指骨的背侧面,稍微施压并从近端向远端滑去,感知骨的形态和皮下组织的形态和大小.(4)取脊柱模型一具,用手先触摸胸椎的棘突\棘突间隙\椎弓根部\横突.用毛巾盖住胸椎继续触摸以上部位,在用折叠的毛巾盖住胸椎继续练习.逐渐折叠毛巾次数以增加厚度,达到冬季衣服的厚度即可.用(1)(2)两法触及胸椎的后侧的各个部位.依次类推,分别向上触摸颈椎\腰椎\骨盆.(5)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即可在自身的四肢骨上进行触摸练习
脊柱骨的摸法
(一)胸\腰椎的摸法 胸椎的棘突呈瓦状排列,棘突与横突呈等边三角行.胸椎的弯曲度约为60度.用戳法在脊柱中间从上往下反复戳摸,感知棘突连线是不是在正中线上.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棘突向同一侧偏歪,我们就叫脊柱侧弯.一个或两个棘突偏歪我们就叫脊柱第X胸椎侧摆.一个胸椎棘突过度向下与下位椎体的棘突间隙变小,这个胸椎的椎体就会上抬,我们就叫它仰倾,也叫抬头.反之,就叫它俯倾也叫低头.如果发现一个棘突向左偏歪后,你就会在棘突的右侧根部触摸到隆起的椎弓根.从根部向外约两指出触摸到隆起的横突.我们认为椎体发生了侧旋.吻合的上下关节突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小关节半脱位.椎体间就形成错位着锁,以维持脊柱生理的代偿功能.抬头\低头\侧旋\侧摆不是单独发生的,都是从不同轴向描述的胸椎的运动状态,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找到胸椎运动的轴向,才能找到纠正错位的力的方向.胸椎在纵轴上的也会有前后运动,胸椎向前移位,脊柱表现为下陷.胸椎的弧度变大.多个胸椎向后发生移位,脊椎表现为后凸畸形,也叫驼背.胸椎的弧度边小.腰椎的摸法同胸椎.腰椎的前移位叫滑脱,后移位叫腰椎变直.
(二)骨盆的摸法骶骨在六个轴向上均可运动.骶骨先摸上位骶中嵴,依次触摸中间骶中嵴和下位骶中嵴.在下腰椎X光侧片上,腰骶角增大时上位骶中嵴向前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后移位.我们称之为骶骨点头.上位骶中嵴触摸不清,下位骶中嵴触摸时隆起.腰骶角减小时,上位骶中嵴向后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前移位.触摸时上位骶中嵴明显突起,下位骶中嵴下陷.这是骶骨在横轴上的运动形式.在纵轴上同样有旋转运动,在X光片上是不容易发现的,骶骨左旋时,右侧骶骨粗隆\骶外侧嵴隆起,触摸时应手,感觉明显.右旋时相反.骶骨在斜轴上的运动,也有左右翻转运动.骶骨向左侧翻转时,左侧骶骨粗隆下限,不宜触及,右侧骶骨下侧部突起明显,并伴有强烈的触压痛.骶骨向右侧翻转时情况相反.颈椎的摸法较为困难,故另述
第1、2颈椎的摸法 颈椎的形态各异,结构不同,棘突变异较大,重要的神经血管在此经过,触摸困难,因此另述.
第一颈椎的摸法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两臂向前弯曲,两手掌重叠放在床上,额部枕在双手上,颈部略向上弓起,自然呼吸,全身放松.术者端坐,面向患者,两手放在患者头枕部,两手中指分别触摸两侧的乳突.再向下向外约0.5公分,轻轻用力触摸,即可摸到第一颈椎的横突和横突的前部,此时感觉两侧横突的长短\高低.以此判断第一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或旋转.两手指沿两侧横突向内触摸,触摸到隆起椎弓的后侧,还可以触摸到隆起的筋.颈椎触摸的力度要合适,不可用过力,更不能盲目触摸.
第二颈椎的摸法医患体位同前,在颈部后侧中间可以触摸到分叉的棘突,并不做为重要的标志.继续向外可以触摸到颈椎弓跟的后侧,再向外触摸到第二颈椎的横突和横突的前部,此时感知左右两侧横突长短高低,静心感知附近的筋的变化.以次判断第二颈椎的运动形式.
在颈椎X-光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钟士元在魏征龙丛花的基础上,对颈1的错位给予清晰明确的分型,可以借鉴.
第一二颈椎错位可引起头面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头昏眼干视物不清晰失眠健忘的病症.
第3、4颈椎的摸法
第34颈椎的棘突较短,排列紧密,触摸困难.医患体位同前.
(1)术者两手中指在第2颈椎横突向下触摸,就可以摸的34颈椎的横突,向前触摸的34颈椎横突的前部.以次判断34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或旋转.
(2)术者两手中指在颈部后侧,轻轻拨开后群肌肉,并向中线挤压,就可以触摸到棘突根部,向外触摸到横突的后侧的根部,如果34颈椎发生了错位,在这里还可以摸到隆起的筋.
(3)术者两手中指在颈部后侧,轻轻拨开后群肌肉,并向中线挤压,轻轻向下连续触摸34567颈椎的横突时,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火车道的印象.此时可以感知整个颈椎有没有发生反弓变直侧弯.
第34颈椎出现问题,可引起咽部异物感牙疼咽喉炎等症状.纠正错位的34颈椎,咽部的一些异物感,可以立即消失.
第5、6、7颈椎的摸法
(1)医患体位同前.基本手法同前
(2)567颈椎的棘突逐渐变大,是可以触摸到的,棘突间隙也逐渐清晰.从两棘突间隙的大小也可以初步判断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仰倾或俯倾.从两侧的横突长短高低判断颈椎是不是发生了侧摆旋转.在一个水平面上,触摸相邻两个颈椎的横突时出现了台阶感,那么其中的一个颈椎必然发生了错位,这是一个特征.下位颈椎错位时,隆起的筋表现较为明显,更容易触摸.
(3)第7颈椎的棘突最大,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在颈椎病患者中,以第7颈椎的棘突作为标志却容易出现错误.远不如以横突定位准确.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腕骨踝骨的摸法
(1)取一张腕骨踝骨的局部解剖图谱,反复观看牢记解剖关系.
(2)用左右手拇指在自己身上,经常反复触摸每一个骨的形态,细心感知骨与骨之间的缝隙的大小.
(3)仔细触摸每一块骨表面筋的形态,为腕关节\踝关节整复做准备
脊柱痧像诊断法
颈一后头通大脑,颈二耳目视听舌;
颈三脸面和外耳,三叉神经及喉咽;
颈四绕项连双肩,耳鼻口咽与膈肌;
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
胸一上臂至肘下,食管气管小鱼际;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
胸二至五主心疾,肺与气管二三四;
食道胸一至胸六,六胃七胰八属脾;
肝胆七九胸节间,肾脏胸十至腰一;
胸九十二主小肠,十一腰一大肠乡;
膀胱十一至腰二;输尿管加前列腺;
睾丸卵巢十十一,下至腰一主生殖;
腰一上主骼腰肌,内络大肠下股沟;
腰二斜下大腿前,还连腹部和兰尾;
腰三主管膝周炎,子宫膀胱性器官;
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
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背拇次两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亦主小腿腓肠肌;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

【引用】腰疼的病因让你一看就明白
2011-02-19 22:17:03|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doclbh《【引用】腰疼的病因让你一看就明白》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

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

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

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

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

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

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
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
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
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
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
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
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
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
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
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
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
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
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
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骨错缝、筋出
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1 定义
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 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 诊断
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2.3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2.4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血沉、白细胞均不高)
2.5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3 鉴别诊断:
3.1 二头肌长头滑脱。
3.2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3.3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3.4 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3.5 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
拨开颈椎病“假象”迷雾
凡是有以下其中一条症状者,即表明患有颈椎病。请你注意锻炼和保养。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症)。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咽炎?高血压?乳房疾病?拨开颈椎病“假象”迷雾
颈椎为进出大脑的神经中枢所占据,全身各部位的感觉从这里上传到总司令部———大脑。由于颈椎病相关症状较多,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有的病人发病后,却被长期误诊为眼部疾患、食道癌、心血管病、癔病等,反复诊断,找不到病因。
假象一:吞咽困难
有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患者曾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 CT 扫描显示为颈椎病。
鲁连成主任介绍说,临床中发现,大部分颈椎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炎症,这是由于颈椎与咽喉毗邻,两者之间的淋巴循环有密切的关系,咽部的细菌、病毒等炎性物质,可以播散到颈椎部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使这些组织痉挛、收缩、变性、肌张力下降,韧带松弛,破坏局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最终引起内外平衡失调,导致颈椎病。
假象二:高血压
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假象三:乳房疼痛
最近一月吴女士感到右侧乳房经常胀痛,开始她以为是来月经前的正常反应,但等月经结束后这样的胀痛感觉有增无减,想到最近单位有同事患上乳腺肿瘤,连忙请假来到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经检查,吴女士乳房胀痛的原因在于颈椎病的复发。
据了解,吴女士的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 、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假象四: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假象五:视力障碍
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假象六:突然摔倒
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
颈椎病是亚健康的元凶
许多人以为,只有脖子僵硬、疼痛的时候才考虑颈椎病,但颈椎病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单纯,它像一个隐藏的炸弹,引爆的将是一片:
颈椎病,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
颈椎病,可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
颈椎病,可引起手麻、肩疼、握物不稳、走路打漂等;
颈椎病,可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率失常、房颤等;
颈椎病,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
……
颈椎相关病症多达40余种,约占各类慢性病的80%以上,因其症
状复杂多样,人们容易将其与多种病相混淆,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鲁主任建议如遇以上症状而又病情不明时,应考虑颈椎病的可能。
颈椎相关疾病发病总图
脊椎全息图:
第1颈椎: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2颈椎: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心动
过速、排尿异常、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3颈椎:咽喉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讥进。
第4颈椎:咽喉部异物感、胸闷、打呃、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5颈椎: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痪。
第6颈椎:低血压、心律失常、上肢桡侧麻痛。
第7颈椎:低血压、心律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
第1胸椎: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2胸椎: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3胸椎: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
第4胸椎:胸辟痛、气喘、打呃、郛房痛。
第5胸椎:胸壁痛、气喘、乳房痛。
第6胸椎: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7胸椎:胃脘痛、肝区痛、肋间痛、胆囊炎、胆石症。
第8胸椎:胃脘痛、肝区痛、肋间痛、胆囊炎、胆石症。
第9胸椎: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炎。
第10胸椎:腹胀、肝区痛、卵巢炎、?丸炎、子宫炎。
第11胸椎: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
第12胸椎: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
第1腰椎: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
第2腰椎: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痛。
第3腰椎:两侧腰痛、腹痛。
第4腰椎: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
第5腰椎: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
骶 骨: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
[转] 手法秘诀--------密中密 转载自黄道人123
最终编辑sztg7789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   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楂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 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
“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 ,(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脊疗歌
主治十八类病症

1.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矫正颈椎点太阳,头痛头晕帮大忙;
再加风池和玉枕,失眠多梦也无妨。
2.主治: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
颈4胸9一起上,矫正位置不能忘;
喷嚏过敏从此消,一般不需药帮忙。
3.主治:肩周炎等
肩膀酸痛是信号,左肩酸痛防心脏;
右肩酸痛肝胆肠,常按胸椎即可防。
4.主治:心脏病、高血压
调整胸2和胸3,心脏疾患可延缓;
再加颈椎和曲池,血压异常可以治。
5.主治:急性胃肠痉挛(疼痛)
点按胸椎6至9,委中中脘三里求;
疼痛何需再用药,保你从此不用愁。
6.主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老大难,胸7—12要常按;
百日功夫见成效,胰岛功能逐渐全。
(注:脊“三线”指棘突尖线(即督脉),两侧膀胱经线。 )
7.主治:延缓肾衰
腰椎按摩很重要,长期坚持防衰老;
肾气充盈体健壮,活到百岁有何妨。
8.主治:内脏功能紊乱
脊柱神经连内脏,发现问题找脊旁;
只要位置一矫正,内脏功能可正常。
9.矫正骨盆治百病
骨盆移位莫小看,发生移位惹祸端;
要想脊椎不错位,矫正骨盆最安全。
10.主治:屈光不正等眼疾
近视眼睛不用烦,脊椎挑治很安全;
只要坚持来治疗,去掉眼镜并不难。
11.主治:主治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称“呃逆”,反复发作心静难;
矫正脊椎点膈俞,指压少商即可停。
12.主治:哮喘、气管炎
谈起哮喘气管炎,患了此病很可怜;
坚持常按“肺三角”,再点鱼际疗效显。
(注: “肺三角”指大椎穴至两侧肺俞穴三点的连线。)
13.主治:急性腰扭伤
点按鱼际慢转腰;疼痛即可顿时消;
再加腰椎轻复位,疗效确实又可靠。
14.预防衰老
人老首先脊柱老,要想年青脊椎找;
每天坚持做按摩,适当活动防衰老。
15.主治:发热
头身发热关节酸,按摩颈椎可解烦;
耳尖耳椎再放血,恢复体温谈何难。
16.主治:急性肠胃炎炎
上吐下泻很寻常,按摩腰骶不能忘;
再配三里止泻穴,症状再重也无妨。
17.主治: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路最长,往往容易受损伤,
按摩腰4至骶1,环跳三里不能忘。
18.主治: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惹人烦,按摩腰骶最常见;
曲骨关元三阴交,一起按摩显奇效。
19.健康长寿
脊椎骨盆很重要,健康长寿它来保;
要想潇洒过一生,劝君早早做脊疗。
以上所涉穴位均可在本博客相册中找到,这里不再一一插图显示了.

脊椎旁出所压逼神经对照图
自然 常识

胸椎1-3-心 注 胸椎1到3椎中任一椎旁出压迫神经根必导至心口疼痛。向左旁出是右心口疼痛,向右旁出是左心口疼痛。胸椎4-5中任一椎旁出必定导致肺部有受压的感觉,特别是晚上睡觉时的感觉好像给鬼压住的感觉. 故脊椎是健康之本
脊椎诊断要点 观脊柱;摸曲度;看皮损;按骨节;摩肌肉;排痧情;辩异常;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脊柱穴位定位:
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胸一三焦胸二肾;胸三气海胸四大(肠);胸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腰椎诊病:
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按那那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
皮神经分布:
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腰1盆带2腿前;腰三主管膝周炎;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
骨神经分布歌:
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
苟氏椎侧疼痛触诊说明---
(一)八大痛源:1,关节障碍;2,痉孪;3,僵硬;4,损伤;5,劳损;6,肿胀;7,紧张;8,触痛;
(二)在低颈椎或胸椎的两侧肌肉内发现上述的任一痛源,就会使颈、肩、肘、腕和手有反射疼;
(三)在低胸椎、腰椎或荐髂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现上述任一痛源,就会使腰、臀、膝、髁和足有反射疼;
(四)在痛源附近的椎体,就是患椎,矫正此患椎,疼痛即消除;


脊椎病因治疗学   龙层花
脊椎病因治疗学(一)
第二章   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
第一节   脊柱的生理力学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内容脊髓。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经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这些弯曲是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初生儿脊椎是向后凸成弧形的,随着可以抬头及起坐,颈部前凸即逐渐出现,胸部后凸也显得明显,等到学会行走后,颈部和要不向前的弯曲才显著发展型成。
脊柱的功能为:支持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椎和神经根;参与行程胸腔、腹腔即骨盆腔;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联系的肌肉和筋膜。
脊柱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即左右旋转的运动功能,在脊柱运动时,椎间盘的髓核成为杠杆作用的支点。由于生理弯曲存在,胸椎椎间盘髓核在中央,而颈及腰椎髓核偏后。其髓核前方的纤维环比后侧强而厚,前纵韧带亦较后纵韧带强而有力,当仰头,伸腰时,椎间盘后方受挤压,髓核向前移动,反之,低头、弯腰时,髓核向后推挤。如用力过度,后纵韧带核后方纤维环易发生损伤破裂而使髓核发生突出,尤其在椎间盘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由于脊椎各段的后关节面排列方向不同,其旋转轴心亦各异。后关节面颈椎近似水平面,胸椎呈冠状面,而腰椎呈矢状面。同时由于各段椎间盘中髓核位置不同,在脊柱运动时颈部和腰部旋转的轴心位于椎管后部与椎板联合处,胸部的旋转轴心在椎间盘中心。
整条脊柱中以颈、腰段活动度较大,故较易受伤,胸椎因有肋骨、胸廓的支持,受伤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人们用双臂劳动,肩胛区软组织损伤则相对较多。当老年颈、胸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椎间失稳时,肩胛区软组织慢性劳损即加剧,下颈、上胸段脊椎失稳而易发生脊椎错位,继而引起内脏功能障碍。颈椎处于负担较大重量的头颅与活动较少的胸椎之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部平衡,故易劳损,尤以下位颈椎为多见。腰椎亦处于较稳固的胸廓与骨盆之间,为人体的中点,在运动中受剪性应力最大,并在脊柱形似宝塔的形状中处于基底部位,承受重力最大,故亦易受劳损。其发病率亦以下腰椎为多见,因腰椎作伸屈运动时,其运动范围约75%发生于第5间隙;20%发生于第4 间隙;只有5%发生于1~3间隙。由此可见各段脊椎在传递重力及旋转运动中,由于各段后关节方向不同,当用力过度或用力不当,较易损伤脊柱各段交界处。临床常见的枕环关节错位引起头晕头痛,颈胸交界处错位引起颈肩综合徵,胸腰交界处错位出现肠功能紊乱。
第二节   脊椎骨与椎间盘
正常人脊柱有32~34个脊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3~5个。有椎间盘23个和关节134个。脊柱的侧面观呈“S”形,正面观呈一直线。
一、脊椎骨
(一)脊椎骨的共有形态:
1.椎体在前,除环椎无椎体外,其余各椎均有椎体。
2.椎弓在后,椎弓呈半圆形,与其椎体连接部称椎弓根,其上下缘有切迹,两侧壁称椎板。
3.椎孔是由椎体与椎弓相连而成一孔。各椎体连接构成椎管,为脊髓所在处
4.椎间孔由椎弓根上缘与上一椎弓根下缘的切迹构成,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根、脊神经节并有血管在此通过。胸腰椎部还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通过。
5.关节突。在左、右椎弓根与椎板相连处向上和向下突出成为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由下一椎的上关节突与上一椎的下关节突构成后关节(亦称关节突关节),行程椎间孔的后壁。
6.横突。由椎弓根与椎板相连处向左右突出,左右各一个。
7.棘突。由两侧椎板会合后向后方突起
(二)颈椎的特点
正常人体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35个大小关节。枕环椎间和环枢椎间无椎间盘。6个椎间盘包括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的椎间盘。
椎体较小,横径长,纵径短,约差1/2。前缘矮些,后缘高些。颈轴前弯弧度由椎间盘构成。椎体上面凹两侧偏后有钩突。椎体下面略凹,两侧偏后有斜坡。下一椎的钩突与上一椎体斜坡之间构成钩椎关节,此为滑膜关节(又称为椎体侧方关节,椎体半关节,神经弓椎体关节,弓体关节及Luschka关节)。其作用可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上面前缘呈斜坡状,下面前缘呈嵴状突起,约为椎体厚度的1/3,故椎体前方椎间隙小,前路手术时,切勿过多切除椎间下方的椎体骨。
椎弓较短,故椎孔前后径小。当椎体发生前后滑脱移位,黄韧带和后纵韧带钙化肥厚,或发生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和脊髓易受挤压损伤。
椎间孔为椭圆形的骨性管道,纵径长,横径短,神经根通过其中只占其1/2 ~2/3左右。当椎间盘变窄时,椎间孔纵径缩短成为圆形;钩椎关节和后关节发生错位时,椎间孔横径变成多边形或肾形且狭窄,变窄1/3~1/2即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颈椎病症状。枕环即环枢椎间无椎间盘,亦无椎间孔保护第1、2颈神经,故神经较容易受损伤。
横突较小,有横突孔,椎动脉及经脉从中通过。横突上面呈沟状,脊神经根从中通过。
关节突较低,呈块状。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上,偏后方。下关节突处的关节面朝下,偏前方神经根从关节突前方通过。颈椎后关节呈水平面,正常时使经部活动较灵活;颈椎失稳使,则甚发生错位。
棘突较短且末端多分叉。第七颈椎棘突不分叉或分叉不明显,但最长,可作为体表标志之一。
环椎(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有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组成。前弓短,内面有关节面,于枢椎齿状突形成关节,齿状突有横韧带固定于关节内。前弓前方正中有关节,使两侧颈长肌附着点。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处有椎动脉沟;侧块上面有椭圆形的凹形关节面,于枕骨髁突行程枕环关节。下面两侧各有平坦的关节面,朝下前内方,于枢椎上关节突形成关节。侧块两侧有横突,较长大,为环椎旋转的指点。
枢椎椎体是颈椎中最厚者,成为环椎环绕运动的支点,上方有齿突,与环椎构成环齿关节。上关节面在椎体与椎弓根连接处。朝上、稍后方,与环椎下关节面形成环枢关节。棘突宽大且分叉,横突较小且朝下。第2颈神经从关节突后方通过。
颈椎的活动:前屈以下段为主,后伸以中段为主,左右侧屈时全部颈椎均参加活动。颈椎共有35各关节,颈椎后关节呈水平面,故正常时比胸椎腰椎更为灵活。枕环关节以伸屈为主,环枢关节以旋转为主。
(三)胸椎的特点:
正常人有12个胸椎及12个椎间盘,全胸段脊椎排列呈胸脊柱的后凸背弓。椎体比惊魂最高达,椎体上面和下面均平坦,而后侧略厚。
胸椎后外方近椎弓根处有与肋骨小头相关节的关节凹。第1、10至12胸椎只有上关节凹,第2~9胸椎因肋骨小头上移而与相邻的上下椎体相关节,故此八个胸椎各有上下两个肋凹,与肋骨构成肋小头关节。
胸椎横突比颈椎横突粗大,末端呈小球形膨大,侧方有小关节面与肋骨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
胸椎后关节面平坦,上关节面向后外,下关节面向前内,故关节呈冠状面,这种关节结构使胸椎运动以侧屈和旋转为主。
脊髓的颈膨大达第二胸椎,腰膨大向上达第十胸椎,故1、2和10~12胸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其余椎孔较小,呈心形。
胸椎棘突较长而细,呈三棱柱形,末端有较粗糙的结节,向后下方互相重叠如瓦盖状,故胸椎棘突与椎体的定位约相差一节。
(四)腰椎的特点:
腰椎负重最大,故椎体比胸椎更粗大,呈肾形,上下面扁平。
腰椎椎弓很发达,棘突呈板状,呈水平方向后伸,故腰椎与棘突体表位置一致。
腰椎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关节面向内弧形;下关节突由椎体发出,面向外,故腰椎后关节呈矢状面,但从上而下又逐渐为冠装面(腰骶关节面)。
(五)脊椎的变异:
人体脊椎的变异是较常见的,尤其是某些附件的变异更多见。
1.椎体:数量的变异,如椎体融合;椎体互变,例如骶椎腰化,腰椎骶化,第七颈肋或第12胸椎无肋骨等。
2.横突或棘突变形较为多见,如过长、过短、弯曲或分叉等,故体表触诊时,切勿单靠骨标志的偏歪而定为错位,必须与临床症状及椎旁软组织同时有损害才下诊断为宜。
二,脊柱的连接
(一)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连接。
(二)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方,从第1颈椎前弓前面至骶椎前面的膜状韧带。中部较厚;侧方较薄,有称为侧纵韧带者。第1颈椎前另有一条状较窄的膜样组织与颅底相连。
(三)后纵韧带:由第2颈椎椎体后面至骶骨,附着于椎间盘及椎体后方的长韧带。在椎管内通过于各椎体之间有裂隙,有椎体的动、静脉支穿过。由第2颈椎向上有膜样组织于枕骨斜坡相连。
(四)后关节囊:每个关节突之间有薄而松的关节囊及韧带相连。
(五)椎弓间韧带:每个椎弓之间有黄韧带,含大量弹性纤维,故较坚韧。其两侧有裂隙,有静脉通过。此韧带如变形则增厚失去弹性,可引起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六)横突间韧带:连接上下相邻的横突。
(七)棘间韧带:连接上下相邻的棘突。
(八)棘上韧带:强大的棘上韧带,在棘间韧带帮助下,可保持脊柱前屈后伸及旋转体运动于安全范围以内。在颈椎部的棘上韧带特别发达,又称项韧带。
三,椎间盘
成人的椎间盘比所连接的椎体稍大,其厚度约等于所连接的椎体厚度的1/3,其长度总和约占脊柱全长的1/4。经部的椎间盘约占经部脊柱高度的20~40%。颈、腰部之椎间盘前侧厚后侧薄,形成颈、腰段脊柱有前凸之弧形。胸椎椎间怕前后侧等高。
(一)结构:
1.纤维环。为纤维交错之同心环,围绕在椎间盘之外围。因前部厚而髓核靠后,后纵韧带又窄又薄,故椎间盘易向后突出。纤维环的纤维是斜形编织的弹性纤维,包绕髓核,使两个椎体的椎间限有5毫米的扭距有摇椅样和三轴向运动。
2.髓核。称胶状物,有类蛋白组成。含水分约有80%,髓年龄的不同及负重的不同,可有改变,正常人早晚的身长高度可相差1~2厘米,就是由于椎间盘的高度变化所致。髓核具有流体力学的特点。
3.透明软骨板。是椎间盘的上下面。紧贴于椎体上,原为骨骺软骨,于椎体向高度增长有关。在成年后软骨板和纤维环融合在一起,将髓核密封于其中。
(二)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在胎儿期是来自周围和相邻椎体的血管。椎体的血管进入透明软骨板,但不进入髓核。出生后这些血管发生变性并逐渐疤痕化二闭锁。因而成年人之椎间盘没有血供应,其营养来源是借以软骨板类似半渗透膜的渗透作用,于椎体进行液体交换,维持其新陈代谢。
神经支配是由窦椎神经支配椎间盘后部纤维环边缘及后纵韧带。窦椎神经是脊神经的脊膜返支和交感神经的一部分所组成,为无髓鞘神经,能传导于疼痛有关的冲动。当纤维环后部、后纵韧带受牵张时可出现疼痛。
第三节  椎动(静)脉
椎动脉时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一支,左侧较大,右侧较小从睇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后侧弯向外后侧椎动脉沟内,然后转向前方,穿过还真后膜外缘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内,到延髓前内上行,达桥脑下缘时,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分为四段,其分支较多。
一.第一段:自锁骨下动脉至第6颈椎横突孔,其通过颈长肌和前斜角肌的裂隙,当斜角肌痉挛时椎动脉受压迫。与椎动脉并行的椎静脉多位于其前方,其后侧有第7颈椎横突,7、8颈神经前支及交感神经干和星状神经节。此神经节发出的交感节后纤维,与椎动脉并行形成椎动脉神经丛,故临床上常见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症状合并发生。
椎动脉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多见与第6颈椎,亦有个别人从C7、C5或C4颈椎横突孔穿入者。
二.第二段:一般以第6至第2颈椎横突空之间的椎动脉称为第二段。此段椎动脉较垂直,在各椎平面分出椎间动脉,此分支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营养脊髓及被膜。
第二段椎动脉周围有神经丛及静脉丛,其前内方有钩椎关节。该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时易压迫椎动脉使其扭曲、偏斜,造成管腔狭窄或发生痉挛而引起供血障碍。
三.第三段:位于枕下三角内,自第一颈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环椎上关节突的外侧和后侧,到环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内,转向前方,穿过环枕后膜的外缘,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上行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第三段椎动脉的前方有头侧直肌和环椎侧块,后方有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和头半棘肌。第一颈神经在此段椎动脉与环椎后弓之间,沿椎动脉沟穿出。
此段椎动脉有肌支和后颅凹脑膜支。第三段椎动脉迂回曲度大,当枕环关节或环枢关节发生错位或临近肌肉痉挛时,均可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而使血供受阻。
四.第四段:自枕骨大孔向上绕到延髓前内上行,达桥脑下缘时,双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
(一)脊髓前动脉:在汇合成基底动脉前,各分出一支在延髓前方下行一段,汇合组成一条脊髓前动脉,供血脊髓前部。
(二)小脑后下动脉:在延髓两侧,左右椎动脉各发出1支,分别进入小脑两侧及延髓外侧。
(三)延髓后动脉:丛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左右各分出一支下行动脉,供血脊髓后部。
(四)内听动脉:又称迷路动脉,有时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左右各分出一支而汇合成细长迂回的动脉,供血内耳。颈椎病故能影响内耳血循环而出现耳鸣,听力减退。
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包括脊髓、延髓、小脑、桥脑和大脑枕叶,故颈椎病损害椎动、静脉而引起缺血时,多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徵可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一侧肢体力弱和腱反射亢进等。临床上还可发生中脑病变,如动眼神经受累,引起眼肌麻痹、复视和视物不清等。有些还发生猝倒的症状
第四节 脊神经
脊髓每个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共31对(个别人32对),脊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尾神经1~2对。脊神经由脊髓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合成根神经通过椎间孔后,分成前支和后支。后支较细,穿横突向后行,分布于颈、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肤;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头颈、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每一对脊神经前支在椎间孔外不远处发出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发出脊膜返支(窦椎神经)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内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后纵韧带及关节囊。
一.脊神经的纤维
脊神经包含有四种神经纤维:
(一)躯体感觉纤维:神经末梢终于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和骨膜,向中枢传导各种深、浅感觉。
(二)躯体运动纤维:末梢终于前身骨骼肌中的运动终板,支配颈、躯干及四肢骨骼肌的运动。
(三)内脏感觉纤维:传导胸、腹部内脏、血管及腺体的感觉。
(四)内脏运动纤维:来自脊髓侧角交感神经元的纤维,分布至皮肤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内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缩及调节肌肉营养。
部分颈神经与脑神经联合支配的,称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纤维与副神经结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故常见落枕患者胸锁乳突肌痉挛,当纠正落枕引起2~4颈椎小关节错位后,肌痉挛即可缓解。
二.神经丛
脊神经前支组成个种神经丛,即颈神经丛(C1~4组成)、臂丛(C5~8、T1组成)、腰丛(T12、L1~4组成)、骶丛(尾丛)(L4~5,S1~5、Co1~2组成),胸神经不组成丛。各神经丛分布情况如下:
(一)颈丛(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经(C2):支配枕外部、耳廓后面及乳突部皮肤。
(2)耳大神经(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区皮肤。
(3)颈皮神经(C2、3):支配颈前面皮肤。
(4)锁骨上神经(C3、4):支配锁骨区、肩部及上胸部皮肤。
2.肌支
(1)胸锁乳突肌支(C2、3)。(参与副神经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颈深肌支:C1支配头前直肌、头侧直肌;C2~4支配头长肌;C1~4支配颈长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经(C3~5)
(1)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2)感觉纤维:支配心包、膈、纵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经交通支:支配颏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甲状舌骨肌。
(4)至迷走神经交通支(C1):支配颅后窝硬脑膜感觉。
(二)臂丛(C5~8、T1前支)
1.锁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经(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长神经(C5~7):支配前锯肌。
(3)锁骨下神经(C5、6):支配锁骨下肌。
(4)肩胛上神经(C5,6):支配冈上肌、冈下肌。
(5)胸前神经(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经(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
(7)胸背神经(C6~8):支配胸阔肌。
2.锁骨下分支
(1)外侧束
a.肌皮神经(C5~7):皮支支配前臂外侧面皮肤;肌支支配肱二头肌及肱肌。
b.正中神经(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圆肌、掌长肌、指屈浅肌及桡侧屈腕肌、姆内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桡骨侧之2、3蚓状肌、姆屈长肌、指屈深肌的桡骨头、旋前方肌。
(2)内侧束
a.臂内侧皮神经(C8、T1):支配臂内侧面皮肤。
b.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支配前臂内侧面皮肤。
c.尺神经(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手指和手背面尺侧两个半指的皮肤;肌支支配尺侧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头、尺侧二个蚓状肌、各骨间肌及内收拇肌。
(3)后束
a.腋神经(C5、6):皮之支配臂外侧面皮肤;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圆肌。
c.桡神经(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桡侧两个半手指皮肤;肌支支配肱三头肌之长头、肘肌、肱桡肌及前臂背侧各伸肌及桡侧之各伸肌。
(三)胸神经前支(T1~12)
(1)肋间神经: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侧皮肤,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称肋间臂神经,支配臂内侧面皮肤;肌支支配肋间肌。下6对肋间神经还支配腹肌。
(2)肋下神经:为T12胸神经前支。
(四)腰丛(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经(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侧及耻骨联合附近的皮肤;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沟神经(L1):皮支支配阴囊、**根的皮肤(女性支配阴阜和大阴唇皮肤)及大腿上内侧皮肤;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经(L1、2):皮支支配大腿前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和阴唇皮肤;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侧皮神经(L2、3):支配大腿外侧面皮肤。
(5)股神经(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面皮肤及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名隐神经);肌支支配股四头肌。
(6)闭孔神经(L2~4):皮支支配大腿内侧面中部皮肤和髋关节;肌支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
(五)骶尾丛(L4~、S1~5、Co1~2前支)
(1)阴部神经(S1~4):皮实支配会阴及外生殖器皮肤;肌支支配会阴肌。
(2)臀上神经(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3)臀下神经(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状肌(S1、2)、闭孔内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后皮神经(S1~3):支配大腿后面皮肤。
(6)坐骨神经(L4~5、S1~3)
a.胫神经:皮支支配小腿后面及足外侧缘、足跟内外侧及足底的皮肤;肌支支配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腘肌、胫后肌、拇屈长肌、趾屈长肌及足底部肌肉。
b.腓总神经:皮趾支配小腿前侧、外侧和足背皮肤;肌支支配胫前肌、伸拇长肌、伸趾长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经后支的分布:
(1)枕大神经(C2):支配头下斜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及枕部皮肤。
(2)枕下神经(C1):支配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
(3)第3枕神经(C3):支配头半棘肌及枕部皮肤。
(4)颈神经4~8
(5)胸神经1~12
(6)腰神经1~5
以上头、胸及腰神经后支按节段支配颈、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肤感觉。其中L1~3后支的皮支组成臀上皮神经,支配臀部上部皮肤。
(7)骶神经(S1~5):从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肤。
(8)尾神经(Co1~2):从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肤。
第三章 病因 病理
第一节 病因
脊椎综合徵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又可分为基础病因及发病诱因,现分述如下:
一.基础病因
(一)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柱失稳;当某个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起椎间隙逐渐变窄,使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再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椎体滑脱或椎间关节错位,从而对神经根、椎间血管、交感神经和/或脊髓造成压迫、刺激而致病。
(二)颈肩腰背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的脊柱失稳:脊柱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连接脊椎的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的慢性劳损后造成局部组织松弛或硬变(纤维化、钙化),使椎间关节运动范围失控而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错位、关滑膜嵌顿而致病。
引起椎周软组织慢性劳损的常见原因有:
1. 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期在某一特定姿势下作重体力劳动,如坑道作业,而又不重视定时适当的作肌力平衡运动锻炼者;
2. 姿势不良,如歪头写字、姿势性驼背、睡高枕等;
3. 剧烈运动前没有作适当的预备运动,如单双杠、球类比赛等;
4.反复轻度扭挫伤:如举、抬、挑、搬重物时,或手持重物向外抛掷时,用力不当或用力过于持久;
5 .自幼缺乏体力劳动锻炼或因疾病所致的体质瘦弱,气血亏虚的人,突然作过重的挑、抬、锄、掷等劳动。或持久作过伸、过屈头颈、腰背的工作。
6 .头颈、腰背部受撞击,或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后,以致气滞血淤,组织撕裂后水肿、血肿,如未彻底治疗,可发展为纤维性变,以致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发生粘连,出现伤侧(椎旁)软组织痉挛状态。
(三)椎间盘突出:多有急性外伤史。腰段脊椎负重大,较好发。颈椎因有钩突的保护作用,胸椎椎间盘较小且有胸廓的限制运动,故较小发生。
(四)脊椎骨质增生突入椎间孔、椎管或横突孔,之间压迫神经根、椎动静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病。
(五)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肥厚、钙化的组织直接侵入对其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静脉及交感神经造成压迫而致病。
(六)先天性记性:先天性椎体融合、颈肋及椎管狭窄等。由于融合和颈肋局部活动度较小,增加其上或下部椎间负担而易发生劳损,故脊椎病好发于记性椎体的上或下一椎间部位。鲜甜性椎管狭窄者,常人狭小,故代偿功能较差,对原可不致病的轻度脊椎错位、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钙化之患者,则可发病,患病后症状往往比一般病人重。
(七)颈部及咽喉部炎症感染:炎症使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充血松弛,也可发生骨质脱钙,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即发生错位。
上述病因中以椎间盘退变,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及椎周软组织劳损造成脊椎失稳后而发生脊椎错位最常见,我们诊治本病1710例中占79.05%。
二.发病诱因
(一)轻微扭挫伤:对正常人不会造成损伤,然而对脊椎失稳者,即可使其发生椎间关节错位,使骨质增生处对椎间软组织损伤而引起无菌性炎症过程而发病。
(二)过度疲劳:正常人因工作或生活过度疲劳,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即能恢复。对脊椎退变或失稳者,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稍微过劳即可发病。
(三)睡眠姿势不良;睡眠姿势不良是生活中导致脊柱慢性劳损的原因之一。对于脊柱退变或失稳者,睡姿不良极易在熟睡中引起错位而发病。例如偏睡一侧、俯卧、扭腰、枕过高枕或过低枕等均属不良睡姿,常见的落枕引起颈椎病发作。
(四)工作及生活中不良姿势;例如办公或上课时长期坐的桌椅高度不适宜,单肩扛背重物,驼背,激烈运动前不作预备运动,某些特殊题为的重力劳动等。
(五)感受寒冷:当脊椎退变及失稳后,由于局部受凉后肌肉收缩不协调,易诱发疾病。
(六)其他疾病:例如脊椎病者患感冒后常可导致脊椎病的发作。
(七)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失调病人常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使全脊椎失稳加剧。常见更年期妇女易患脊椎综合徵。妇女经前期肌紧张性头痛常为C2、C3椎小关节错位引起。
第二节 病理
脊椎综合徵的改变与病因有密切关系,与脊椎退化性改变有关,与外伤劳损有关,也与先天性畸形有关。现分述于下:
一,椎间盘变形及突出
构成椎间盘的软骨板、纤维环及髓核由20~30岁开始发生变性,若受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其变性的结果:
(一)软骨板:逐渐变薄,甚至被髓核逐渐侵蚀造成缺损,使软骨板失去由椎体向椎间盘内渗透组织营养液的半渗透膜的作用,更加促进纤维环及髓核的变性。
(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其中纤维网和黏液样组织基质,渐渐被纤维组织及软骨细胞所替代,而成为弹性下降的纤维软骨实体。因此,椎间盘的高度降低,椎间隙狭窄,如发生椎间盘突出则椎间隙更加明显狭窄。
(三)纤维环:纤维环变性比软骨板与髓核更早,常人20岁以后即停止发育,开始变性。纤维交错的纤维环虽然较壮实,但因持久运动相互摩擦后,导致纤维变粗,透明性病变,从而使纤维弹性减弱,再一定诱因条件下(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即可向破裂处突出。因后纵韧带在后外侧较薄弱,故椎间盘突出以向后外侧突出者居多。突出的椎间盘初期为较软的纤维组织,以后可逐渐钙化及骨化。
椎间盘突出后可对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甚至对脊髓造成压迫或刺激症状。
二,关节突关节的改变及脊椎错位
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的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均松弛,椎间孔的纵径势必缩短,如遭受外伤或椎周软组织劳损,即可发生脊椎错位,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的矢状径均缩短。根据我们做尸体解剖所见,椎间孔横径缩小三分之一时,神经根即收到刺激,如缩小到二分之一时,神经根则受到压迫。椎管矢状径变小如已有椎管狭窄或椎体缘有骨质增生的骨嵴时,则可对脊髓产生压迫。
关于椎管矢状径及椎间孔大小与发病关系,据张之虎氏报告,正常人颈髓的解剖学前后径,中国人为6.5~9毫米,造影检查时因被放大,为9~9.9毫米,而颈椎管的前后径在C3~7平均为16毫米。1956年Wolf等、1957年payne与Spillane等均有测量报告,但均为欧洲人。1974年日本Ikuo、Murone测量51例比欧洲人报告的字数要小2.25毫米。我们于1978年测量100例正常人情况见表1和表2
测量病人11例颈椎病颈椎椎管矢状径平均13.5毫米,均小于正常人15.3毫米,尤以脊髓型病理或有先天性脊椎管狭窄者,病情较重,也较易复发。
关于颈椎椎间孔的大小,我们从100例正常人×线斜位上测量:椎间孔纵径最大12.9毫米,最小9.6毫米;横径最大8.8 毫米,最小7.1毫米。而患颈椎病者椎间孔横径均小于6毫米。
三,椎周软组织改变
(一)黄韧带肥厚:黄韧带可能由于长期被过度牵扯(地头工作、睡高枕、长期弯腰工作等),或因脊椎失稳活动度加大,使黄韧带负担增大,久之则增生肥厚,甚至钙化、骨化、从而压迫神经根出现症状;也可能在脊椎后伸时,肥厚的黄韧带发生褶皱突入椎管内而压迫脊髓。
(二)前、后纵韧带改变:前后纵韧带可能遭受急性外伤,也可能由于脊椎失稳长期过度活动而受损伤。发生出血、水肿、机化而钙化、骨化,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压迫。
(三)项韧带钙化:在颈椎失稳后,项韧带(颈椎部的棘上韧带)过度活动而肥厚,继而钙化、骨化。项韧带钙化的部位多见于C3~6之间的夹肌、半棘肌与小菱形肌附着点处,可见头颈及上肢运动易损伤此段韧带,韧带钙化的部位与颈椎病发病的部位相一致。
(四)椎旁有关肌肉改变:椎旁肌肉可遭受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多见于肌腱与骨附着处发生撕脱性损伤,或肌纤维局限性断裂,慢性劳损的局部组织呈纤维性变,或机化粘连,造成脊椎两侧肌力失衡。若脊椎已处于失稳状态,则极易发生错位而出现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痉挛。
四,骨质增生(骨刺、骨唇、骨嵴)
脊椎失稳后,活动度增大,在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或/和椎体边缘的韧带、骨膜受到牵扯、损伤,发生出血、机化而后骨化成为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在颈、腰椎,这与活动度较大有关,胸椎则较少。骨质增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不一定致病,只有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或横突孔时才可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而出现症状。我们随机抽样100力颈椎病人进行神经定位诊断及×线照片对照,发现有骨质增生者69例,而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造成症状者只6例。
五,神经根改变
神经根可受突出的椎间盘、变窄的椎间孔或骨刺压迫。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虽未侵入椎间孔,但仍可压迫脊膜囊内的神经根。如单独压迫后根则出现麻木感而无运动障碍,反之,如压迫前根,则有运动障碍而无麻木感。当然如在前后根汇合处受压,则患者既有运动障碍又有感觉障碍。神经根受压后根袖可发生纤维化增生肥厚,神经纤维轻则有神经炎症改变,重则发生瓦勒氏性变(Wallerian Degeneration)
六、椎动脉改变
椎动脉可因颈椎错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迫,而出现受挤压或扭曲,这可从椎动脉造影中得到证实。椎动脉受压后可产生血循障碍,一侧椎动脉受压尚不致出现脑动脉缺血症状;若一侧已有病变,而作向健侧转头使健侧椎动脉也受压迫后,则可出现症状。枕环关节及环枢关节作为,常加大椎动脉第三段的扭曲,极易引起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全而发生眩晕或晕厥。
七,脊髓改变
脊髓受到骨性直接压迫或因脊髓前动脉受压而致血运障碍,在早期为功能障碍性改变还可以逆转,如受压时日较久,未能获得治疗,则可发生脊髓变性、软化、甚至空洞形成,成为难以恢复的损害。
1972年Hukuda及Wilson用狗做试验,阻断椎动脉、根动脉和脊髓前动脉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如再加上在颈5旋入一枚螺丝钉起到机械压迫后,则出现症状。因此,他们的结论是脊髓供血不足和局部机械压迫两者起相加作用。1975年Doppman及Girton用猴做试验,在硬脊膜前方置入气囊充气作压迫。1977年Hoff用狗作试验性颈髓受压后,用微血管造影等检查,均验证脊髓病变是受压与缺血所致。
八,交感神经改变
交纳神经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侧角,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是有髓鞘纤维随同本节脊神经前根通过椎间孔,而达内障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循三个途径分布:随脊神经分布;缠在血管上随血管走行分布;直接分布到内脏。交感神经的功能是与副交感神经相拮抗,相互调节、平衡以卫视器官的正常功能。
如因脊椎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刺等造成压迫或牵扯而损害交感神经时,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出现很多器官、内脏症状。如颈椎病可以引起头、眼、耳、鼻、喉部症状,因椎动脉供应脑干和枕叶视中枢的血循环。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眼部及颈动脉丛,调节眼循环和瞳孔扩大肌、眼睑肌。颈上交感神经是位于C1~3横突前方,当上位颈椎错位后,横突亦随之偏移,即可牵扯、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时,即可引起眼部或其他五官器官出现症状。三叉神经脊髓束在颈髓中亦可因枕环关节错位而受到刺激,引起眼周神经痛或前额痛。颈动脉丛的损害可导致眼循环障碍而造成视网膜病损。
颈交感神经节有心支而支配心脏,颈交感神经节又来源于第1、2胸交感神经节的白交通支。根据我们观察功能性心律紊乱这,由于上位颈椎错位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C4~6错位时常可出现心动过缓;心房纤颤者多为C7~T2有错位;室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者,常见于T3~5错位。有人报告刺激C7神经根,受试者感到胸部与下腋疼痛,C7、8神经根受刺激时,可引起胸大肌痉挛。丛生理解剖方面是右侧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终于窦房结,而左侧纤维大布终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压,功能低下后,副交感神经则相对幸福,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则可出现心绞痛发左。如果脊椎发生旋转式错位,这种骨性刺激偏于某侧,将会导致心脏异搏点出现而发生心律失常。
关于有胸闷、胸痛及心律失常同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窄低级神经根所致。丛脊髓发出的肋间神经只有一级神经元,骨关节一旦复位,神经根刺激去除后,肋间肌痉挛即可解除,胸闷、胸痛即可消失。心律失常有时恢复较慢,是因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通过椎间孔时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致损害,其节前纤维属B类有髓鞘纤维,其纤维细传导速度慢,潜伏期长,损害严重时可引起脱髓鞘干便,同时交感神经丛脊髓侧角至心脏为二级神经元,介质分泌的恢复亦需较长的时间。因此,交感神经功能恢复要比周围神经慢一些。
我们曾用正常家兔作试验,将家兔全麻后,在术前先取正常心电图像,然后手术暴露C6~T5棘突,剥离两旁附着在椎板上的肌肉,然后切断C6~T5各棘间韧带,人工造成上述脊椎错位,此时立即出现心律紊乱,当即录下心电图像为房室颤、II°房室传导阻滞。然后使错位的脊椎复位,心律紊乱现象亦随之消失。
腰骶丛神经根如受到刺激或压迫亦出现该神经分布区的运动、感觉障碍;如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可出现肠胃道功能紊乱、排尿障碍等改变。内脏本身的并表(如异常运动、通过障碍、循环障碍或炎症)亦可通过同一脊髓节段出入的神经传导到体表部出现腰腿痛,例如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腰痛,卵巢、子宫、输卵管疾病亦可引起腰痛,肾脏病变有腰痛,有些消化系疾病也可牵涉到上腰段或背部疼痛,如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的炎症或肿瘤等。故在进行诊断工作中应注意鉴别诊断,方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
如何一眼看出椎体.骨盆偏歪!!!!
本贴收到18朵 鲜花
如何看出椎体.骨盆偏歪
骨盆偏移导致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引起人体左右体态不对称。其表现如下:
1:头型不正或脸型不正。
2:额纹单侧下垂散乱。
3:双眉不等高,一侧眉心出现纵向皱纹。
4:双眼不等大。外眼角不等高。上眼皮一双一单。下眼皮单侧出现眼袋。
5:鼻唇沟不对称或单侧消失。
6:鼻孔不等大,或孔型不一样。
7:双耳不在同一高度。
8:下颌骨两侧不平等。
9:双肩不等高,双臂不等长。
10:双侧锁骨不等高。(应排除有直接外伤史)
11:双侧胸背厚度不相等。
12:双侧乳头不等高,双乳不等大。
13:腰带不在水平线。向前弯腰时,背部,特别是肋骨与腰部左右高度不一致.
14:双侧臀围线不水平。
15:双侧骨盆上缘不等高。
16:双侧腰眼不等高.一深一浅.一大一小。
17:双侧腘窝线不水平。
18:量比双腿不等长。左右鞋跟磨损不均匀。
19:习惯性单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
20:自然仰卧位时身体向一侧偏歪。
21:俯卧位时双侧臀部不等高,严重者或久病者可出现一腿粗一腿细。
22:自然坐位时,习惯性向一侧偏歪。或出现非病理性斜颈。
23: 直腿屈体,手向下伸,深度不一.
简单测试法:
1:大拇指尖分别和其他四指指尖相对,扣成内圈成圆形,术者同样手型于患者相扣。轻拉,
分别测试。容易拉开的。相对应的颈.胸.腰.骶椎有病变。
2:用拇指指尖由患者掌背中指推按至腕横纹,如有疼痛。表示相对应的椎体出现病变。
3:双脚并拢。轻闭双眼,原地踏步30-50次.哪只脚先离开原地者,表明此侧有问题.
4: 食指掌骨由远端至近端,分别代表:颈.胸.腰.骶.等部位.分别按压.痛点处既相应椎体有病变.
5: 身体向前弯曲时腰痛----第一腰椎偏歪.
身体左右弯曲时腰痛----第二腰椎偏歪
身体左右转动时腰痛 ----第三腰椎偏歪
身体向后弯曲时腰痛----第五腰椎偏歪.
整个腰部都不敢活动-----第四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一书,出版一年多的时间已重印三次,倍受临床医师欢迎。其作者广州市政医院康复科主任钟士元副主任医师,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倡导脊柱健康理念,曾为国内外健康媒体撰文一千三百余篇。珠海论坛期间,本刊记者就脊柱临床诊疗、脊柱健康科普、脊柱保健等问题探询其意见,钟士元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普实践、使其长达三小时的谈话中处处真知灼见,谈话稿全文两万余字,现部分节录于此。
……很多所谓 “顽疾“ 都跟脊柱有关,所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就可以给不少病人解决问题,这是龙层花老师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
……年轻时就一心想钻研医学。因家人都是从医的,在这方面对我的影响也颇大。但恰逢68年知青下乡,我虽有学医的热情,却没有机会。有一次工作中不慎扭伤了腰,因为当地缺医少药,不得不回广州治疗了半年。那时条件相当艰苦,没工资、没口粮、更谈不上医药费了。病愈后回到连队,连队的其他同志看到了我的经历,都很气愤,当时大家意识到:“我的今天就可能是他们的未来”。就这样在大家的推动下,领导考虑到我家里是搞医的,就让我去“卫训班”学习一年后,到医院做卫生员。当时治病除了用“一把针一把草”外,包括外伤处理,接生,制注射针剂等我都得去.条件虽差,可对大家来说总算有了医疗保障。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能学的都学了,这也造就了我行全科医疗的能力。以后知青返城分配到医院,去正骨医院进修, 入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最有幸的是跟从龙老师学习《脊椎病因治疗学》和正骨手法,后来又去美国学习一年,从此就走上了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道路。
现在回想起当年我扭伤的腰,那是找名望者治了半年,如果是现在,其实五分钟就足够了。原因很简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专家要找搞这个行业的,否则找再多都是白搭!从此我学医的专业方向也明确了。曾经有一个教授讲得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他说:“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粒沙子,它是病根也可以成为动力。就象沙子跑到蚌里面,蚌不舒适,于是分泌珍珠质,它就逐渐变成了珍珠。”我的沙子就是——.腰疼。自从走上研究脊柱病的道路上后,我越来越认识到——脊柱病只是脊柱研究的一个小范围,还有更多跟脊柱病相关的疾病有待于探索研究。
脊柱和五脏六腑的关系:众所周知脊柱错位可以导致相应内脏的病变,而内脏的病变也会导致脊柱错位?!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何理解呢。
脊柱相关疾病一般来讲就是与脊柱的26个椎体相关。其实呢,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不能光局限在26个骨头,在这些骨头之外,还有诸多相关连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颈椎病不光与胸,腰椎紧密相连,而且和膝关节、踝关节、足部都有关,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打个比方,第一辆自行车一倒就压到第二辆、第三辆,而只扶第三辆自行车,不扶前两辆,那可能永远都立不起来。再比如,左手提一桶水,头就往右边歪,光要把头扶正,肯定不管用,因为这是平衡的需要,是吧?只有把这桶水真正放下,头才能正。
那脊柱相关病呢?脊柱椎体跟椎体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包括我们讲的椎骨、软组织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原来认为,脊柱歪了以后,错位的脊柱就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导致相应内脏病变。如.5~8胸椎的错位会引起胃痛,。后来观察到胃癌的病人,这些椎体也歪,这是怎么回事?曾考虑:是椎体歪导致病人长癌吗?,国外有这样一种假设:脊柱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就像一个衣架上挂着的衣服,如果有一件衣服特别大而重,那衣架肯定要被拉歪了。内脏病癌变后,体积就可能相对增大,再加上炎症等刺激,就把椎体拉歪了。从”衣架理论”可见这是内脏的病变在前,椎体的错位在后。对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概可以理解为:椎体的错位会导致内脏的病变,而内脏的病变也会引起椎体错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电线杆歪向了右边,其实不一定是右边的问题,可能是左边的铁丝太松了,或许是右边的铁丝太紧了
最近我去香港参加手法矫形班,在那里学了很多新的东西。当时讲到腰痛,一般腰痛多考虑腰肌损伤或椎体偏歪,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打个比方,假如说我把.衣服的前面扯得太紧了,那我的腰不就弓起来吗,腰痛、腰弯的症状都有了,检查腰椎,肯定歪的,有压痛. 但痛的地方不一定是有毛病的地方。只要把衣服前面放松了,腰就直起来了。就好像这个电线杆歪向了右边,其实不一定是右边的问题,可能是左边的铁丝太松了,也许是右边的铁丝太紧了,与两方面的问题有关. 我们平时多直观考虑,.看见电线杆歪向右边,肯定认为右边的铁丝太紧,没有考虑到左边的铁丝太松,把左边的铁丝拉紧它就回来了。当时香港的马拉松冠军因小腿痛就诊,我检查他的腰椎偏歪有压痛,按照常规来说,只要腰椎复了位,理应小腿也就不痛了。但博士并不是这样认为,他说问题出在小腿筋膜上. 治疗小腿筋膜仅用五分钟,他的腿当场就不痛了,这像刚才我讲的那个比方,电线杆歪了,不一定是歪的那边有问题,也可能是对侧有问题。
治疗脊椎病国内有两大派,一个是软伤派,一个是硬伤派,我们应该把两派结合,没有必要把它分开,只要能治好病,都一样。
内科病久治不见效,应该排除脊柱相关疾病
很多内科病按常规的方法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最终定为疑难杂症、痼疾。病人很痛苦,又花了很多冤枉钱,医生也很无奈。曾有位院长因眩晕,久治无效,转来找到我.检查和X线片显示寰枢椎错位,纠正后他就好了。临走的时候,他还纳闷呢:自己是研究心血管的,按心律不齐治了两年多,一直没好转,为什么你扳一下就好了呢?其实他是因颈椎错位使颈上交感节受刺激, 引起的心动过速,所以纠正颈椎才是关键。一般人的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院里有导医小姐,头痛,属内科的;心律不整,属心血管的;胃疼,属消化科的,分类导医,一般常规都是这样.但如果是月经不调,找你脊柱科看,那不成了不务正业了?操作起来比较难,理论上是这样。但如果换换角度考虑,内科病久治不见效时,应该排除是否与脊柱相关疾病有关, 那也许就不用为治不好的痼疾而烦恼了。
进行科普写作是较难的,因为当专家需要的是高超的医术, 但要做科普作家,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要把很深奥的医理用形象、生动、通俗的方式表达给老百姓听,要进行创作.
我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在见报的文章有一千三百多篇,二十年前开始写作时,我是利用在抱着小孩的时候,骑着自行车上班的时候,进行构思的,搞科普是我的业余爱好。
一般病人来看病,都有个特点,喜欢对号入座. 有位马来西亚的领事腰痛十年,辗转多个国家治疗依旧未愈,来我们医院检查发现胸椎偏歪,压痛明显,他说:“哎呀!我平时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痛。”经照X线片诊断是胸椎陈旧压缩性骨折。据他回忆,是十年前一次意外翻车后,腰就开始痛.其实他的腰痛是胸椎骨折所致.为什么?打个比方,房顶漏水地下湿,拖了十年地,怎么地还没干?因为没堵漏。同样他治十年腰,就是等于白治了。
很多脊柱相关疾病,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对真正的病因。打个比方说,一个人睡不着觉,睡不着觉的原因很多很多,但是我说有些睡不着觉的问题是你吃药也吃不好的,例如隔壁装修,你肯定被吵得睡不着觉,那是不需要治疗的.我们治病,要考虑什么问题?比如说,一个灯管不亮了,我要考虑,灯管烧了?启辉器坏了?保险丝断了?开关坏了?没有电?没有电是不需要修理的,如果是灯管烧了,你换个光管有用,但是保险丝松的问题,你换个光管,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关键是要找到根本问题。那就是说,做科普的,要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让病人对号入座,明白医学的道理.那我们讲颈椎错位、腰椎错位导致椎管狭窄,就等于水管总闸关小了,那种情况下,针灸、吃药效果不会太大,只有把总闸开大了,才有用。其实每一种治疗办法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怎么用?第一个是诊断,就是弄清楚究竟是不是脊柱相关病,故事可以讲很多很多。临床医生每天都能见到不少病例,有离奇古怪的,很有故事情节的,为什么不把这些总结出来,再配上医学的道理,讲清了,就是科普。在脊柱这方面,应该培养这方面的医生。
……美国的科普宣传经验,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
美国的科普宣传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因为每个整脊医生每天大概要看三到五位病人,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病人沟通病情。而且在诊所的候诊处,病人可自由选择播放自己想了解的疾病的相关录影带。比如颈椎病的,你就找颈椎病的录相带,插进去自己看。墙壁上有各种图解和电,声,光示教模型, 相当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病人真正了解了疾病,这样在治疗时,病人才能默契配合。而中国医生一天得看五六十个病人,何谈真正的沟通?
……新一代人的培养很关键
我们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上了年纪的医生,让他们理解新事物,相对比较难,而年轻人,好学,有想法,新鲜的事物他们愿意接受。有一句话叫:“学、明、信、做、。”学了明道理,才谈到相信,之后才会去做。就是说,在学校里面,从新人开始培养,是关键!我们现在在中医药大学办培训班,刚开始,他们一听,哎呀!原来这么多病都同脊柱有关.他们有了这个概念,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就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这个医生是做心血管科的,他可能说,哎,心血管病治不好,是否与颈胸椎有关?他自己虽不一定会做,但可以转给康复科会诊。每个人学习方法都不同,一般医学院的都是先学,明了道理,相信了他才去做,但是有的是先从事按摩的,他为病者正了颈椎后,马上悟出:唉呀这个治疗方法好啊!,患者心不跳了,头不晕了,反过来再要求学习理论.这可见培养新一代的人很关键。
……保健与治疗的界限在哪?
保健——针对的人群比较广泛,打个比方,像洗衣机,不管这人衣服是脏还是干净,扔下去就洗。但是整脊,就是要动骨头,在美国,没有执业医师证是不行的。比如说:中医拿针灸牌照,做按摩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按摩只能做肌肉按摩,不能使骨头发生响声,如果这个人一发现骨头响,发现你超越了服务范围,他就可以投诉你,你得赔偿。美国整脊是专门扳骨头的,喀喀喀,有时候,五分钟,收五十美金。美国行业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比如说,足科医生,只能看到膝盖以下,我把你的裤子拉高一点,看到膝盖以上,你违例了。但是我们一些做保健的,只要病人同意,就给他扳一下。但实际上,很多保健按摩师没有学过医,只学过保健,他用这个手法,大多数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临床上,很多癌转移,结核病,脊髓空洞症等等,看起来很像是脊柱病,但如果他这么一摁下去,怎么得了?
……培养人分两部,一部分人光保健,一部分治脊.广州一家医馆就做得很有特色,老板自己是治脊的,学了很多手法,但他手下的保健按摩师,知道客人的骨头歪时,只做保健,不动骨头,待保健做完后,才让老板正脊。他的保健按摩师都知道这些是治疗的范围,要有执业医师证才能做。这样先保健按摩给他放松,之后医生给与复位,既省了很多力,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错!我们现在很多保健按摩师,学到半路,只知道这招管用,但是他没有看过解剖,没有学过诊断,硬来很容易就好心帮倒忙, 扳坏了人。所以呢,行业还是要分清楚点好。
补充:从脊椎的退化程度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脊柱有了不正常的形状,但还没有发生永久性的损伤。因为多数没有症状,这时疾病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
第二阶段:脊椎关节开始了轻度的退化,如椎间盘变窄、骨质增生、并且伴随神经受到压迫的症状、如手臂、腿脚发麻等现象。年龄一般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
第三阶段:脊关节退化相当明显,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功能的水平。多发生在五十岁至六十五岁之间,神经受到压迫的现象明显和持续。
第四阶段:某些关节完全锁住,椎间盘完全消失,骨质增生至上下愈合的阶段,神经受到压迫并且影响了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的现象,更为明显而持续。一般发生在六十五岁以后。
龙氏治脊疗法的三步定位诊断法,方法科学,定位准确,诊断明确,真正既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又符合西医的检诊要义。三步定位诊断能减少临床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三步定位诊断为治脊全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选择治脊手法的指导依据。我认为三步定位诊断法是龙氏治脊疗法的灵魂,把此法放在博客里,是想让患者朋友对治脊疗法有一个了解,让同道在治脊工作中有些许启示。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
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1、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
2、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3是否错位或压痛。
3、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1、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三步:X线脊椎照片定位诊断
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脊柱轴线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观察各椎间盘变性、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并与第一、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
1、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
2、分析椎间关节错位的部位,方向(类型)、有椎间盘突出者可行CT检查。
3、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早期及中期者可通过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骨质增生部位与症状部位的关系。
4、观察椎间关节有无炎症,骨质疏松及钙化部位,为治疗提供参考。不宜治脊疗法治疗者为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局部有化脓病灶,有出血倾向及各种危重病人。
触诊的方法
一、触诊的方法
系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位或深浅,采用的方法和力度也不一样。浅表病变在触摸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的病变必须用中等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近骨膜处损伤或关节微小移位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检查局限性病变时,一般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触诊;病变范围微小或病变在骨突的侧方(如棘突的侧方)时,还可以用拇指指腹的两侧按压寻找。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韧带有无变化、棘突有无偏歪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等(图2-7)。
图2-7 双拇指触诊法
(3)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图2-8)。
图2-8 单拇指触诊法
2.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即用一手操纵关节远端的骨骼,另一手放在受检查的关节作触诊。例如,要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以操纵关节远端骨骼的手运动远端,则关节间的相对运动容易被另一手探知。
4.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需用较大的力量才能刺激或触到病变部位。因肘压可使力传递较深,故可用肘压法。例如,腰部深层和臀部深层的病变,可通过肘压法来触之。
5.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太大,不能很好寻找到病灶点或压痛点,此时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按压探查,以寻找敏感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6.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用指腹侧方探摸面积显得过大,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7.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区分病变在哪一层是件较困难的事。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
二、触诊的要点
1.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如腰三横突综合症,按压方向应正好是横突尖指向的平面。棱形肌损伤按压的方向是肩胛骨内缘指向的平面。
2.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因为,深部疼痛感觉定位不清晰,患者自己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痛点,而真正的压痛点却不是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痛点。患者自己定位是摸糊的或捉摸不定的。因此,医生应细心查体,准确判断。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以便比较鉴别其异常改变。即注意对比肌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4.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体会。最后作出判断:是新鲜损伤还是陈旧性损伤;关节是否发生微小移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是否影响到神经、血管等。
5.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1)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2)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3)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4)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一般情况下,当棘突偏歪时,其顶线偏离中心轴线,侧线在此处成角而成一曲线,尖线则呈斜形方向与中心轴线相交。椎体发生不同的移位时,棘突则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用拇指触诊检查,并与相邻上下棘突相比较。必要时使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反复对比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个别时候能遇到棘突有先天变异者,可酌以顶线为主,与中心轴线相比较。
26节脊椎的生理病变
颈椎七节由C来表示;颈椎分布出的神经在横隔膜以上,起承上传下的作用,颈椎有六条动脉通向头部,向头面部输送血液和养份。
C1  又名环椎它与头颅紧紧相连是我们摸不着的,确保头的支撑与脖子的转动。C1歪斜容易引起;面部神经麻痺, 头痛;头晕,歇斯底里头痛,帕金森、肥胖、呼吸困难。
C2  它是人体最硬的一块骨头,又名齿突也叫佛骨,扮演着转动头的角色。C2 歪斜会引起;头痛、头晕、偏头痛、白发脱发、记忆力减退。失眠、头部筋节,脑供氧不足引起血管性头痛,心脏病、发烧重听。
肌肉反射区:两颊、枕骨上部
C3  颈椎3-7号形状大小都差不多,延髓神经与鼻子眼睛有关,另迷走中枢神经与胃肠肝有关。C3 歪斜会引起视力不好眼睛干涩、胃酸胃胀、脖子酸痛。
肌肉反射区:脖子
C4  位于颈骨正中央头后弯时最凹陷的那一块。
C4 主管我们的三叉神经(颜面知觉神经);嘴角歪斜、耳部听力不佳、耳鸣、中耳炎、口腔溃疡。
肌肉反射区:斜方肌
C5  主管甲状腺 甲亢(心脏不好),C5、C6手臂疼痛,手部发麻
肌肉反射区:肩周肌肉,大臂外侧
C6  呼吸系统 呼吸中枢神经、咳嗽、扁桃体炎,C5C6拇指中指食指发麻
肌肉反射区:上臂外侧和中部、肩胛上中部
C7  颈动脉的起始点,低下头最高的那块骨头,血压不稳,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流鼻血;它与T1相连。C7TI处肌肉僵硬:
便秘或腹泻,无名指和小指发麻。
肌肉疼痛区:大臂外侧的下部
胸椎(T1-T12)主要负责五脏六腑的健康
T1   血压不稳、便秘、爱感冒
肌肉反射区:大臂前内侧
T2   呼吸系统的健康:肺热、爱感冒、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痉挛、抽筋、心慌气闷、青春痘
T3  心脏:心肌疼痛、心律不齐、心慌气闷
T2T3 同时诊断:心慌气闷,浑身无力
T4    血粘稠,血脂高,酸性体质,过敏性体质(非常突出,摸着痛)、肝胆
T5  (荷尔蒙的中枢神经) 更年期提前,与骶骨相结合诊断内分泌问题;胃、十二指肠;(T5歪斜压迫脑垂体神经)
T5T6有问题,荷尔蒙分泌失调+肝气郁结容易产生乳腺增生
T5T6有小块结节:轻度脂肪肝
T5T6有块状物:中度脂肪肝
T5T6有条状结节:糖尿病
T6   肝、胆、胰(血糖)、胆结石
T1T4T6: 三高人群(肤色发黄:干不好;肤色发白:血糖高)
T2T6: 肝火旺,肺热
T7   脾,神经衰弱,易失眠,易疲劳,皮肤松弛,肌腱无力,食欲不振,脚部麻痹,关节容易错位
T8   主管红血球,贫血,手脚冰凉,偏头痛,肝充血
T2T3T8: 气血两亏,浑身无力,面色灰暗
T9    睡眠质量差,易失眠多梦,胆结石,(自主神经)
T7T9: 严重的神经衰弱,抑郁症,失眠多梦
T10   主管心血管健康,容易导致肥胖
T11   主管白血球,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肾脏不好,容易扭伤
T12   肾不好,肾虚、肾炎、精力不旺盛、尿频、夜尿症、性冷淡,腰酸疲劳。
腰椎(L1-L5)主要负责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腿足的健康。
L1   感知性的性冷淡,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作用于肾,腰酸为主,夜尿症,腹膜炎
L2    荷尔蒙分泌的中枢,会影响性激素,大肠的运动神经(便秘)
T12、L1、L2同时诊断,腰酸为主、肾虚、腰神经不健康,会影响生殖、泌尿系统和腿部的健康
L3 腰椎3号神经连接女性的卵巢、男性的精囊,对不孕不育症很重要
肾炎,腿部浮肿,腹泻,腰痛,膝关节痛,带脉不痛,腹部肥胖,L3横突综合症(腰两侧的肌肉痛)
L4 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小腿肌肉痛
L5 膀胱炎,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移位
L4L5(最易突出) 妇科炎症
骶骨(S)管理人体的生殖系统:尿频、盗汗、浮肿、痛经、青春痘、皮肤油或干、长斑
原文地址:点破那层窗纸---解密整脊密中密手法作者:闲在居士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   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 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视。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步  手法点穴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步  手法复位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 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体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体,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体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步: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