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电脑查找文件:曾孝濂:中国云南百花图集(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39:05
 曾孝濂:中国云南百花图集(上) 
 前 言
  在1998年4月"北京爱鸟周"之际,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百鸟图-曾孝濂科学美术作品展"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在中国美术馆宽敞明亮的展厅里,拥挤的观众伫立于曾孝濂先生那一幅幅绚丽的花鸟图前,目不转睛,久久舍不得离去,异口同声:"太美了!"。
  曾孝濂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专职植物画家。由于经常外出写生,在深山幽谷、热带丛林间,不禁为那些大自然的精灵-鸟类的绚烂色彩,动听鸣啭及翩跹的身姿所吸引,用画笔注入他的爱心,使云南高原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珍禽尽入画稿。他从1991年开始创作,殚精竭虑,数易寒暑,构筑起这一更具魅力的花鸟争艳、有声有色、洋洋大观的飞鸟王国。
  曾孝濂将自古形成的花鸟画南北二宗融为一体,可说是"没骨工笔重彩",这是古人未曾尝试而近人亦未染指的领域。同时他也善于借鉴西洋画的一些技怯以丰富自己,例如适当地运用光线效果以映衬主体,有的画面上的鸟和背景采取统一色调。古今中外兼容,显示了时代特征。画面描绘细致而不繁琐,色彩浓重而不凝滞,鲜明而摒俗艳;花果枝叶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有时点缀枯干残叶,树石苔痕斑驳,露珠闪烁欲滚,流泉铮踪,清冽可鉴……,撷造化之奥谛,摭"野逸"之情趣,烘托出一种特殊氛围,即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耐人寻味。
  过去花鸟画的功能纯属艺术欣赏,由于画家的生活局限,题材较窄,往往技法相近,有些画看上去不免有似曾相识之感。还有一些写意画标榜"不求形似",殊不知前人如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系明季宗室,怀国破家亡之痛,乃以狂傲怪异之作抒发郁忿;仿之者或沉醉于"逸笔草草",无病呻吟,空洞无物;或根本未睹实物,即肆涂抹,以"不似"为"神似",实则形之不存,神将焉附?无非欺世而己。
  曾氏之不同于前人者,长年跋山涉水,不畏艰险,探隐抉微,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尤其是对科学和艺术双重高度责任心,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又绝不同于过去一些动植物画那样"自然主义"的刻板描摩,而是忠于自然复加以再创造,达到高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造型逼"真",才能揭示其"美",是建立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在创作方法上当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不少大科学家的创造、发现、发明源于灵感,往往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其科学的理性的抽象思维受到感性的形象思维之启发;同样,许多大艺术家的感性形象思维也蕴含着科学的理性的抽象思维;而欲达到写物形状的高度和深度,尤需科学知识。人类文明的两分支,科学和艺术是并行发展而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曾孝濂既是美术工作者又是科学工作者,故得以使两者完美结合,天衣无缝。
  曾孝濂的"百鸟图"既是科学研究成果,又是普及动植物知识的良好教材,令人开阔眼界,启发思考;可以唤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返朴归真;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意识;更是堪供人们欣赏的精湛艺术品。

                                     ——沈左尧 曾 孝 濂
  曾孝濂,男,1939年6月生,云南省威信县人。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科技图书插图工作,已发表的插图有2000余幅。他曾两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雉鸡》被该馆收藏。他曾赴台湾参加台北国际生态艺术展,有6幅作品入选参展。曾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科学画协会主席。毕生精力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结合点,用绘画形式讴歌大自然、宣传呼吁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植物、保护地球环境。四十余年的科研和艺术生涯,参与完成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先后为五十余部科学著作画插图,在日本出版《云南百鸟图》个人画集,应约为国家邮电部设计了《杜鹃花》、《杉树》、《兜兰》、《苏铁》等几套邮票,其中《杜鹃花》和《杉树》被评 为当年度中国最佳邮票。其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出并多次获奖,并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展出,1992年和1998年在香港举办两次个人美术作品展,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百鸟图”个展。作品“雉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云南百鸟图》画集,中国科普出版社出版《曾孝濂百鸟图精品选 》册页,1999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花之韵》画册及《鸟语》、《花香》明信片, 同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曾孝濂花鸟小品》明信片。      








 








 








 








 








 








 








 








 








 中国云南白花图集——曾孝濂(下)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