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能贴现吗?: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2:03

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统战部门要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服务与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本文结合社会调查了解的部分情况,选择四方面视角进行一些剖析与思考。

  关键词:统一战线;社会管理;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新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1)03-0029-0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变迁,社会组织结构和阶层结构也同时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差异性和价值趋向多样性等发展趋势。在党的统一战线领域也呈现出统战工作范围,对象的广泛性不断增强,利益和诉求的包容性不断扩大,各类成员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日益鲜明,统战工作在广大基层的社会性日趋明显等时代性发展特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国际性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民生、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受国际因素影响日益加大。这些,给爱国统一战线围绕服务和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要求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履行各项职能开拓了新的工作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统一战线广大干部和成员在学习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要求中,要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和智力密集优势、议政建言的渠道优势和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认真履行对各类统一战线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政治引导和服务导向职能,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服务与促进“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而不懈努力。

  笔者结合几年来参加相关社会调查中所了解的部分情况,选择四方面视角进行一些剖析与思考。

  一

  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重要特征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政治共识更趋一致,步调行动更趋协调,为把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特色与优势坚持好、完善好,把它的功能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使他们更有效地履行“政治参与、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政党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胡总书记在春节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民生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希望同志们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这就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参与途径。参政党的参政监督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既要有全局意识,又要有民生情怀,最终离不开民生政治,各民主党派要在富民、利民、惠民为共同目标的导向下,积极协助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各民主党派要发挥联系各界人才、科技和民间资本优势,协力打造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同心”工程,因地制宜地选好工作点,优势互补、聚合资源,分步实施好“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智力支持”、“生态建设”、“示范带动”等民心工程,使之成为参政党投入社会建设、加强自身建设的载体。各地民主党派组织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工作基础,以多种形式开展“致富”、“致福”、“惠民”、“送温暖”等富有统一战线“同心”品牌的特色活动,多做合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

  二是要发挥各民主党派组织进步性与广泛性结合的特点,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责任,在广泛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上发挥应有作用。各党派成员生活在更加开放、多样的社会中,在他们所联系的领域、阶层和界别中具有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等优势,做好新形势下各自成员的教育引导工作,相机开展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团结、联系、服务工作,注重把各界别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和意愿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与重大决策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去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从参政党组织的角度,有序地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

  三是要适应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习惯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涉及到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利益诉求集散地和各种意识形态交锋、较量的前沿阵地,成为他们常见的生活形态和社会交往的新形式新课题,要关注网络舆情导向,各民主党组织在各自的网站和网页上要选择一些共性的热点问题,择机解惑释疑,以正面的声音和形象,多做各自成员中网民的疏导工作,减少行为失范、失规,成为有序、理性社会参与、增加和谐稳定的促进力量。

  二

  江苏作为民族散居地和宗教大省,近些年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来自民族聚居地区、有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的外来务工、经商、婚嫁、求学和暂住人员增多,他们在我省一些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利益群体。有些社会研究表明,鉴于汉族中多元信仰源流久长,民间社会中,在传统的五大宗教事务依法管理体系之外,有各种民间信仰或信仰各种新型宗教乃至学习传承各类宗教文化的人员也在增多,各类民间宗教活动处于合法、非法和违法界限之间的事与人也会大量存在,给我省城市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在城市与市场管理、“新市民”公平待遇、外来人员维权乃至不同民族在校学生间因信仰和文化习俗不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成为民族宗教工作领域中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新任务。

  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的新要求,统战部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挥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健全的优势,认真履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做好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加大向社会各界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全面、准确宣传教育的力度和实效。使各级干部和各类民间组织的负责人都能了解民族、宗教问

题的敏感性和特殊复杂性,针对薄弱环节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民族、宗教人员的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同时,在涉及民族、宗教人士的利益矛盾纠纷引发的冲突事件中,加强预防、化解和应急管理。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防止陷入“泛民族化”、“泛宗教化”的歧途,使一些民事矛盾引发的事件人为复杂化。坚持从源头治理着手,致力于构建保稳定、促和谐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要因地制宜的打牢工作基础,抓好基层社会管理。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在广大基层的“两级责任制”、“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完善信息交换和反应机制,加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谨防出现工作死角和信息盲点。

  三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破解民族、宗教工作领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新问题。包括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暂住人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双方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关系协调、管理互动和责任分担的工作机制;建立对特殊利益群体动态管理和服务机制;涉及民族、宗教人员参与的突发事件的信息搜集、矛盾化解和预警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宗教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和综合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等,以此来提高依法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本地人”与“外地人”、“新市民”与“老市民”、有不同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的人们和融共处、利益共享,共同致力于创业创新。

  四是着力培养并抓好新一代各个层次的民族、宗教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锻炼,全面提高他们的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能和党和政府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骨干队伍。

  三

  党的十五大报告早已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政治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已写人《宪法》修正案。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生力量,成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新成员、新对象,成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团结并汇集起来的一支新的建设力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就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必须覆盖的新领域、新阵地,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就成为新的工作着力点。对此,胡总书记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这就为统战部门对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之外的组织和群体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中,如何来服务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在依托各级工商联组织开展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把握好工商联是党领导的、由非公经济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的性质,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征,贯彻好“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遵照文件所提出的各项时代要求,通过实践与探索,因地制宜地完成各项新任务,包括:遵照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作用,坚持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之路;在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渠道作用,组织和引导他们在统一战线制度安排的轨道上,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争当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中的助手作用,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励他们创业创新的激情、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讲究社会效应、社会形象;在帮助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督引导并重的方针,帮助指导行业性社会组织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自治、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市场、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公共需求的能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参与企业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正确协调和处理投资者利益和劳动者利益关系,帮助建立相关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非公经济组织在管理和服务员工中的社会责任,主动承担关爱员工、回报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使企业家的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同时,要发挥工商联党组在工商联组织全面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协助组织部门推进非公经济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中深刻认识和妥善把握非公经济人士成长规律、非公经济领域党的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规律、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规律,依托工商联的组织网络、工作载体、工作机制和专、兼职工作队伍,在深入开展对非公经济组织、行业性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人士队伍的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工作中,在对他们的社会管理创新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依托新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社团统战工作的各项任务融入到党的基层组织的总体工作规划和工作部署中去。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尊重、鼓励帮助、引导服务、寓教育引导与开展的各项服务和活动中”的工作指导原则,从营造环境、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开展联谊交友和帮助服务各项工作、拓宽他们的知情渠道,搭建他们有序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的平台,并与打造新社会组织以“公平正义、诚信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社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和谐”的主题活动,增强“社团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对统一战线的归属感,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通过推动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他们将自由择业与自主创业的价值追求与时代主题、民族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中培育出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创业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社团人”信得过的新一代党外社团工作者代表人士队伍,纳入党委构建的“发现、筛选、入库、培训、锻炼、举荐、使用”为一体的党外人才库,使他们在统一战线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中各展其才、才尽其用,成为统一战线舞台上能坚持与党和政府长期团结合作的新的社会力量,也为创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提供骨干人才支撑。

  (三)遵照中央提出的“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在扎实推进各个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既要依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和作用“三个全覆盖”的大党建格局,充分利用当地的党政公共资源;又要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成

长轨迹、职业特点和结构特征,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坚持“以社团为纽带”,旨在延伸工作手臂,“以社区为依托”旨在扩大工作在广大基层的覆盖面,“以网络为媒介”旨在创新工作方式,“以活动为抓手”旨在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以制度作保障”旨在构建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还应考虑到,在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中,新社会阶层初步出现“定型化”的趋势,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也开始形成,同一阶层成员的认同感也在加强,具有不同阶层特质的文化意识、生活方式也在逐步形成之中。与此同时,仍有不少社会利益群体和择业、创业人群仍处于“游离化生存、阶段性漂移”的变化状态,这就给开展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必须重视各类新社会阶层、利益群体思想意识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差异性,表现出在他们发展成长过程中一些阶段性特征:他们中不少人还缺乏与老阶层之间互动合作、互利共赢历练,缺乏与党和政府在政治风波中风雨同舟的严峻考验,缺乏在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能力与本领。因此,统一战线应主动承担起政治引导和服务导向的职能,支持帮助他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纳入统一战线制度框架的政治管理范围之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规范他们的行为、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新的社会阶层成员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自由择业和自主创业中自觉承担起“关心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成为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促进力量。

  (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与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市场化的改革,各种发展要素在市场交换中,人力资本也呈现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趋势。在导致社会结构分化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作为知识和先进技术重要载体的知识分子阶层,其内部分化、细化很大,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总体来分析,我国二、三千万规模的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了两大板块的布局:一块是在传统管理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汇集着大量知识分子职业群体;另一块是面向市场自由择业,成为传统管理体制外的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他们的组织人事关系都隶属于非国有机构和人才交流中心,一般不参与“体制内收入分配”,以个人的知识、技能、专长和意愿,独立向市场提供管理、劳动和服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不同于传统体制内知识分子群体的一支特殊的“社会专业人士群体”和“打工知识群体”。统战部门遵照中央的要求重点是做好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总方针,按照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要求,不仅要继续加强传统管理体制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而且要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协同抓好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不仅要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性特征,同时要分析研究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的差异性特点,才能做到统战部门要“综合反映各方面情况、分析反映全貌”要求,履行好“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的职责。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在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孕育了新一代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既有直面市场竞争、自由择业和自主创新的激情、拥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在市场竞争中遭遇生存和发展诸多方面的不稳定性和危机感,激励他们中很多人锻炼成为创业创新的“双创人才”。这一知识群体往往把市场选择作为择业和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导方向,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精神需求,把“事业的成功”和“受人尊重”作为主要的价值追求。可见,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管理体制内的知识分子群体一样,成为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支专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促进力量。从社会政策研究的视角看,把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社会专业人士群体纳入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范围和新的工作对象,就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领域、新任务。在这一特殊利益群体中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既扩大了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覆盖面,又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团结面,也就成为统一战线服务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对此,必须继续转变“重党内、轻党外”、“重体制内、轻体制之外”等传统观念,通过因地制宜地构建和创新“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社会知识界联谊会”、“社会专业人士联合会”等载体,搭建发挥他们专业优势和创业才智,以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多种交流平台,开展专题考察和知识更新的培训,扩大同他们的联系、交友和服务,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类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延伸手臂,探索和建立形成多元化的工作方法、社会化的工作机制、立体化的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诸如“个人信息搜集、整合和动态管理机制”、“有序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综合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工作机制。通过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渠道和舞台,促进相关方面逐步完善他们普遍关心的“基本权益平等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配套实施体系”等,避免对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管理中的碎片面和边缘化,有利于在社会转型中对风险和机遇较大的不稳定群体社会关系整合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减少社会歧视和排斥,激发社会各方面活力,推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建设。

  四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期盼的语境中,如何深刻认识发展、变化、转型中的社会,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如何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成为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和重点解决的新问题。使之在我国社会发展领域能建立起各种适合国情、民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能有效地形成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探索建立能有效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和新的责任主体,其中,都涉及到包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扶助和依法监管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任务。对此,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新课题”。并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和促进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纠错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民众反映强

烈的问题”。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

  可见,社会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相关社会责任主体,运用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引导和服务等管理活动。包括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等内容。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诉求多样化等新挑战,产生了许多保障性社会问题、需求性社会问题、失调性社会问题、整合性社会问题乃至歧视性社会问题和越轨性社会问题等。各类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凸现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基本特点,需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控制、社会融洽、社会救险、社会整合、社会服务等社会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并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做好各个领域的群众工作、注重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理的新体制,就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牢牢抓好的重点问题,以此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在一致性增强的同时,差异性多样性也在增多的情况。统战工作作为党对特定群体的政治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的特殊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在社会和政治领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重要任务。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已由单一的阶层关系为主转向由社会不同利益主导的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了能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社会各阶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为了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让各阶层群众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了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文化成果,以适应社会各阶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能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群众享有公正合理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伴随着社会管理体制从“整合控制”转向“协同参与”,管理方式上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向善于运用群众路线方式、民主方式、服务方式、综合治理方式转变,在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同时,鼓励引导并提升社会协同能力和公众参与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是个人之间联系和关系的综合”,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统一战线服务与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的实践探索中,必须着力提升统战组织和统战干部服务和促进“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识、能力与水平。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树立“人本统战”、“活力统战”、“和谐统战”理念和“发展是生产力、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等新的观念;二是为打牢开展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提升妥善处理统一战线“五大关系”中各类矛盾、差异的能力和本领;提升鼓励、服务、教育、引导“新经济组织”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创新、科学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本领;提升引导、帮助、规范“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提升预防、化解、处置统一战线内部一些特殊利益群体参与的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本领以及提升支持、帮助城乡基层社区自治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本领等;三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上虚拟社会的网络空间、网民社会群体和新的联系交流纽带已经形成,成为社会不同人群间新的活动空间和社会场域,在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社会交往和互动、扩大社会参与、缓解社会焦虑和不满、开展网上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网络社会区隔、网上信息环境污染、网上行为失范、网络监管薄弱乃至网上欺诈犯罪和网上群体事件多发、网瘾群体庞大等令人担忧的新问题。要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的新要求,统战组织和统战干部要跟上信息社会发展步伐,提高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参与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往往是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的多变期,又是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的多发期、敏感期。统一战线要着眼于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整合、协调、沟通、疏导、辐射、融通作用,通过对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平等沟通协商、细致教育引导、真诚关心服务、支持并协同有关方面化解和处置相关的社会矛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致力于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在“开放社会建设”中,抓好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流动人群的动态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在“风险社会建设”中,抓好因劳资纠纷和因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差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和处置;在“有利益差异的分层社会建设”中,抓好传统“单位制”管理体制之外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的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在“基层自治社会建设”中,抓好基层社区统战工作和社团统战工作;在“虚拟社会建设”中,增强通过统一战线网络平台扩大成员的引导与服务,健全网上舆情导向机制等,以此来确保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和谐稳定,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并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亮丽转型。

  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