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郎满目歌手青瓷:《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第一章 自然、人、社会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0:48

第一章 自然·人·社会 

一、自然 

(一)自然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8页。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43页。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83页。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在物质的固有的特性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运动……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1892年4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98页。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46页。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9页。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0—271页。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因此,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99、400页。

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式和种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认识,离开运动,离开同其他物体的一切关系,就谈不到物体。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显出它是什么。因此,自然科学只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在运动中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 思格斯:《致马克思》(1873年5月30日)。《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3卷第82页。

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运动也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47页。

……物质的运动不仅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它也是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乃至意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6页。

平衡和运动是分不开的。在天体的运动中,运动处于平衡中和平衡处于运动中(相对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63页。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这根本不是什么困难。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这全部对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都只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02页。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思格斯:《反社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92页。

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词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无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89页。

诸宇宙在无限时间内永恒重复的先后相继,不过是无数字宙在无限空间内同时并存的逻辑补充……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8页。

(二)人同自然的关系

1.人是自然的产物

达尔文第一次从联系中证明,今天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有机自然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的长期发育过程的产物,而这些胚胎又是由那些通过化学途径产生的原生质或蛋白质形成的。 思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45—246页。

随着这第一个细胞的产生,也就有了整个有机界的形态发展的基础;我们根据古生物学档案的完整类比材料可以假定,最初发展出来的是无数种无细胞的和有细胞的原生生物,其中只有加拿大假原生物留传下来;在这些原生生物中,有一些逐渐分化为最初的植物,另一些则分化为最初的动物。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了动物的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3页。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月底六月初-8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5页。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83-384页。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7页。

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

思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22页。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 (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298页。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3页。

土地没有人耕作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活动的首要条件恰恰就是土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底一1844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12页。

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是一个武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人类朴素天真地把土地当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466页。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第2版第1卷第42页。

3.人和自然的统一

人对自然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这是一个产生丁关于“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一切“高深莫测的创造物”(歌德《浮士德·天上序幕》。——编者注)的问题。然而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了。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6—77页。

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类的关系中,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

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页。

二、人

(一)人的来源和发展

1.人来源于类人猿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地质学家叫做第三纪的那个地质时代的某个还不能确切肯定的时期,大概是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在热带的某个地方——可能是现在已经沉入印度洋底的一大片陆地上,生活着一个异常高度发达的类人猿的种属。达尔文曾经向我们大致地描述了我们的这些祖先:它们浑身长毛,有胡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这种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在攀援时手干着和脚不同的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平地上行走时也开始摆脱用手来帮忙的习惯,越来越以直立姿势行走。由此就迈出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4页。

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过渡到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的使自己的手能做出的一些动作,在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迈出了:手变得自由了,并能不断获得新的技能,而由此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5页。

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的搏斗,手脚的分化,直立行走得以最终确定下来,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于是奠定了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人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从此人和猿之间的鸿沟就成为不可逾越的了。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一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3页。

我们已经说过,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爱群居的动物,显然不能从某种非群居的最近的祖先那里去寻求根源。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一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6页。

2.劳动创造了人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3—374页。

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总是要去适应新的动作,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经过更长的时间引起的骨骼的特殊发育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不断以新的方式应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致像施魔法一样造就了拉斐尔的绘画、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5页。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同脑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同步发育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7页。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发生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动作,提出并达到越来越高的目的。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化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一l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80—381页。

(二)人和动物的区别

1.人能从事生产劳动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又是什么呢?是劳动。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8页。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一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9页。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页。

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生产,人制造最广义的生活资料,这是自然界离开了人便不能生产出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2页。

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3页。

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思格斯:《致彼·拉·拉甫罗夫》(1875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23页。

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子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97页。

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5—536页。

2.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已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6页。

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既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51页。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为今天这样的状态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对它们来说是被创造出来的,如果说它们自己也参与了创造,那也是无意识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4页。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致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8页。

3.人能改造客观世界

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全然忽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的影响;它们在一方面只知道自然界,在另一方面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如德雷帕和其他一些自然研究家或多或少持有的这种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29页。

狭义的动物也有工具,然而这只是它们的身躯的肢体,蚂蚁、蜜蜂、海狸就是这样;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才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它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通灭亡一起消失。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3—274页。

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的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83页。

(三)人性和人的本质

1.人的属性

(1)自然属性

……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8页。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页。

人来源于动物界的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2页。

(2)社会属性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9年1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2页。

他(指黑格尔。——编者注)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1页。

“人”?如果这里指的是“一般的人”这个范畴,那么他根本没有“任何”需要;如果指的是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人,那么他应该被看做是一种非群居的动物;如果这是一个生活在不论哪种社会形式中的人,……那么出发点是,应该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即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定性质,因为在这里,生产,即他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879年下半年一1880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4—405页。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届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后人的存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单行本第75页。

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 马克思和思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页。

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策2版第1卷第82页。

(3)思维属性

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物……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9页。

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6页脚注。

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的发展和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进入意识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81页。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一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85页。

整个悟性活动,即归纳、演绎以及抽象,……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能达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5—566页。

2.人姓

(1)共同人性

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9页。

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 思格斯:《反社林论》(19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4页。

如果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看做人的本质的实现,看做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么家庭等等就是主体内部所固有的质。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通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夏)。《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第293页。

(2)具体人性

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l卷第172页。

同他人交往时表现纯粹人类感情的可能性,今天已经被我们不得不生活于其中的、以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为基础的社会破坏得差不多了。

思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35页。

个人隶属于一定阶级这一现象,在那个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还没有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灭的。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5一86页。

在分工的范围内,私人关系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阶级关系,并作为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3页。

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86页。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们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0页。

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种习惯语,有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地不相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

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一1845年3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410页。

共产党人的良心不同于保皇党人的良心,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没有思想的人良心。一个除了资格以外没有别的本事的陪审员,他的良心也是受资格限制的。

特权者的“良心”也就是特权化了的良心。

马克思:《对哥特沙克及其同志们的审判》(1848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52页。

(3)私有制度违反人性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而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他完全错了。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1页。

不管怎么说,“有神的”中世纪确实使人彻底兽化,产生农奴制和jus primae noctis〔初夜权〕等。

思格斯:《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1844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1页。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兽的关系只能靠兽性来维持。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第414页。

由于在已经形成的无产阶级身上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一切合乎人性的东西,甚至完全丧失了合乎人性的外观,由于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现代社会的一切生活条件达到了违反人性的顶点,由于在无产阶级身上人失去了自己,同时它不仅在理论上意识到了这种损失,而且还直接由于不可避免的、无法掩饰的、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必然性的这种实际表现——的逼迫,不得不愤怒地反对这种违反人性的现象,由于这一切,所以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11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45页。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0月中一12月中)。《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页。

3.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56页。

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

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上半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页。 一切人所共有的关系在这里成了“人的本质”的产物、人的本性的产物,而实际上,这些关系像对于平等的意识一样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566页。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

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上半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24页。

(四)人的活动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和思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1842年2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意识的对象。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6页。

人们……正如任何动物一样,他们首先要吃、喝等等,也就是说,并不“处在”某一种关系中,而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879年下半年一1880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5页。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9页。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l卷第123页。

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更替。每一代都利用了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页。

(五)人的需要

1.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动力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4页。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既页。

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9页。

2.人的需要的广泛性

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326页。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册]》(1863年一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30页。

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9页。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4页。

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策4卷第372页。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页。

3.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是生产劳动

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

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8页。

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自然产品供人类需要……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7页。

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9页。

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

作为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所制约的、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507页。

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一638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05一306页。

(六)人的主体性

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页。

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1861年8月一1既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300页。

产品之所以是产品,不在于它是物化了的活动,而且是在于它是活动着的主体的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9页。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0页。

动物的正常生存,是由它们当时所居住和所适应的环境造成的;人的生存条件,并不是他一从狭义的动物中分化出来就现成具有的;这些条件只是通过以后的历史的发展才能造成。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5—536页。

结合总体工人或社会劳动是积极行动的主体,而机械自动机制则是客体……

马克思:《资本论》(1867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460页。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一634页。

(七)人的自由

1.自由的含义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这是黑格尔的话,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编者注)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5页。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6页。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8页。

2.人取得自由是有条件的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5页。

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所支配。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5—456页。

(自由)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6页。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532页。

至于你们作为具有独自性的人没有“摆脱”掉的东西,这就是“你们的选择和你们的意愿”,……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对不由他的独立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例如作为一个爱尔兰的农民,他只能选择:或者吃马铃薯或者饿死,而在这种选择中,他并不永远是自由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355—356页。

3.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产者的自由 先生们,不要受自由这个抽象字眼的蒙蔽!这是谁的自由呢?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压榨劳动者的自由。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7页。

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它给他们生活资料,但是取回“等价物”,即他们的劳动。它甚至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一个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强制地和资产阶级签订合同的。好一个自由!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阶级向他们提出的条件或者饿死、冻死、赤身裸体地到森林中的野兽那里去找一个藏身之所,就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

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一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60页。

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72页。

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可见各种自由向来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特权,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而已。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1842年4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第63页。

劳动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76页。

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人在走出生产过程时同他进入生产过程时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200页。

凡是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天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不论这些所有者是雅典的贵族,伊特鲁里亚的僧侣,罗马的市民,诺曼的男爵,美国的奴隶主,瓦拉几亚的领主,现代的地主,还是资本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97页。

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马克思和思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l卷第四2页。

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9页。

4.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

1848年各种自由的必然总汇,人身、新闻出版、言论、结社、集会、教育和宗教等自由,都穿上了宪法制服而成为不可侵犯的了。这些自由中的每一种都被宣布为法国公民的绝对权利,然而总是加上一个附带条件,说明它只有在不受“他人的同等权利和公共安全”或“法律”限制时才是无限制的,……宪法的每一条本身都包含有自己的对立面,包含有自己的上院和下院: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的条件中废除自由。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1年12月中一1852年3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l卷第597—598页。

上届下院解散以前,议员们决定给自己的继任者尽量制造困难,阻扰他们进入议会。他们通过了一条严峻的法律,禁止行贿、舞弊、 恫吓和一切选举中的诈骗行为。……在他们执政期间,理论上宣布了最纯洁的选举,而在实践中却发生了最大规模的选举舞弊。“新的选举正在进行,其间演出了从过去托利党人的垄断以来空前未有的行贿、舞弊、暴行、酗酒和谋杀的活剧。我们听说有些荷枪实弹的士兵抓住自由派选民,强迫他们在地主的监视下违背自己的信念投票;如果人民对被迫害的选民表示同情,这些士兵就冷酷地瞄准这些人开枪……”

上面是厄内斯特·琼斯的《人民报》描写的情形。听完宪章派这个周报的报道以后,现在我们来听听同宪章派敌对的政党的周刊 ——工业资产阶级最稳健、最理智、最温和的刊物,伦敦的“经济学家”怎样说吧。

“我们确信,并且可以肯定地说,这次大选中发生的舞弊和恫吓,出现的诌媚、狂热和放肆,都是以往的类似情况所不及的。……最近这次选举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恫吓和非法影响选民的手段超过了最大胆的想像……”恫吓和舞弊是司空见惯的方式。首先是政府方面直接施加压力。例如,……地主威胁佃户,如果佃户不和他们投一样的票,就要把他们从土地上赶走;……店主遭到失去主顾的威胁,工人遭到 解雇的威胁;到处都使用了把选民灌醉的办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马克思:《选举中的舞弊》(1852年8月20日)。《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8卷第398、399、400页。

5.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下,人才有充分的自由

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l一3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759—760页。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 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异己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一634页。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

在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56页。

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

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1880年5月初)。《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2以页。

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80页。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9页。

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

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恩格斯:《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1887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

自由的人就是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9页。

(八)人的权利(人权)

1.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46页。

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脱离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

……由于人们不再生活在像罗马帝国那样的世界帝国中,而是生活在那些相互平等地交往并且处在差不多相同的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独立国家所组成的体系中,所以这种要求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超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7页。

可见,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

思格斯:《反社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8页。

可见,平等的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全部以往的历史,因此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作为真理而存在的。

思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1页。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05页。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12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

2.资本主义的人权就是私有财产权,就是特权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权这一人权。

私有财产这一人权是什么呢?

可见,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à son gré)、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8页。

至于谈到权利,我们和其他许多人都曾强调指出了共产主义对政治权利、私人权利以及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即人权所采取的反对立场。请看一下《德法年鉴》,那里指出特权、优先权符合于与等级相联系的私有制,而权利符合于竞争、自由私有制的状态;指出人权本身就是特权,而私有制就是垄断。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228—229页。

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24页。

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62页。

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阶级特权不受法律保护,种族特权被神圣化。 恩格斯:《反社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7页。

人权并没有使人摆脱宗教,而只是使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人权并没有使人摆脱财产,而是使人有占有财产的自由;人权并没有使人放弃追求财富的龌龊行为,而只是使人有经营的自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45页。

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

马克思和思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145页。

3.剥削制度下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人权压在农民头上的是社会的阶层:诸侯、官吏、贵族、僧侣、城市贵族和市民。无论农民是属于一个诸侯、一个帝国直属贵族、一个主教、一个寺院,还是属于一个城市,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被当作一件东 西看待,被当作牛马,甚至连牛马还不如。……主人可以任意把农民打死,或者把农民斩首。

思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50年夏一秋)。《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第478、479页。

至于说到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在古代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在中世纪的农奴和领主之间,难道谈得上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吗?被压迫阶级追求幸福的欲望不是被冷酷无情地“依法”变成了统治阶级的这种欲望的牺牲品吗?……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和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不废除一切等级的即个人的特权,而且起初在私法方面、后来逐渐在公法方面实施了个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从那时以来并且由于那个缘故,平等权利在口头上是被承认了。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拿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所关心的,是使绝大多数权利平等的人仅有最必需的东西来勉强维持生活,所以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38—239页。

恋爱婚姻被宣布为人权,并且不仅是dmit del’homme①,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妇女的权利。

但是,这种人权有一点是与其他一切所谓人权不同的。当后者实际上只限于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而对于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则直接或间接地被削减了的时候,历史的讽刺又经受了考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79一80页。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 定的,这直接地宣告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阶级的组织。在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的雅典和罗马,就已经是这样。在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中,也是这样,在那里,政治的权力地位是按照地产来排列的。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的选举资格,也是这样。

思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73页。

资产阶级消灭了国内各个现存等级之间一切旧的差别,取消了一切依靠专横而取得的特权和豁免权。他们不得不把选举原则当做统治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原则上承认平等;……但是资产阶级实行这① “droit de I’homme ”既有“人的权利”的意思,也有“男子的权利”的意思。——编者注

一切改良,只是为了用金钱的特权代替已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这样,他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平等原则又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销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1846年2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47—648页。

4.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抽象的平等理论,即使在今天以及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也都是荒谬的。

思格斯:《〈反杜林论〉材料》(1876一1877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0页。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由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47页。

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6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09页。

用“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来代替“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这也很成问题。在国和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和平原上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同的。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平等的王国,这是以“自由、 平等、博爱”这一旧口号为根据的片面的法国人的看法,这种看法作为当时当地一定的发展阶段的东西曾经是正确的,但是,像以前的各个社会主义学派的一切片面性一样,它现在也应当被克服,因为它只能引起思想混乱,而且因为已经有了阐述这一问题的更精确的方法。 思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1875年3月18—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25页。

资产者的平等(消灭阶级特权)完全不同于无产者的平等(消灭阶级本身)。如果超出后者的范围,即抽象地理解平等,那么平等就 会变成荒谬。

思格斯:《〈反杜林论〉材料》(1877年)。《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1页。

(九)人道主义

1.唯物主义注重人

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0—12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页。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和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3页。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1页。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0—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页。

2.剥削制度违反人道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而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他完全错了。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1页。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兽的关系只能靠兽性来维持。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4页。

废除封建制度,实行政治改革,也就是说,表面上承认理性从而

使非理性真正达到顶点,从表面上看这是消灭了农奴制,实际上只是

使它变得更不合乎人性和更普遍。……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人的关系的颠倒完成了;现代生意经世界的奴役,即一种完善、发达而普遍的出卖,比封建时代的农奴制更不合乎人性、更无所不包;卖淫比初夜权更不道德、更残暴。 恩格斯:《英国状况》(1844年1月初一2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25页。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0页。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身体垮了,心智也犷野了。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还表明, 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和毫不留情地把整个工人阶级投入这种极端退化的境地。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90页。

这种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除吃饭和睡觉所最必需的时间以外的一切时间,使他们没有一点空闲去呼吸些新鲜空气或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更不用说什么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

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一1845年3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第405页。

虐待穷人庇护富人是一切审判机关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作法肆无忌惮,报纸上对这类事件的描述也十分厚颜无耻,所以人们读报时很少能不感到内心的激愤。任何富人随时都能受到异常客气的对待,不管他的罪行如何卑劣,在不得不处他以罚款时,“法官还总是感到非常抱歉”,虽然这种罚款通常都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方面,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

恩格斯:《英国状况 英国宪法》(1844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03页。

“正义”、“人道”、“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直到现在 除了这些或多或少属于道德范畴的字眼外,我们在泛斯拉夫主义的

宣言中没有找到任何别的东西。这些字眼固然很好听,但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却什么也证明不了。“正义”、“人道”、“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但是,如果某种事情无法实现,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生,因此,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渺的幻想”。

恩格斯:《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1849年2月)。《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6卷第325页。

(十)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1.异化的概念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应该怎样在现实中去说明和表述异化的、外化的劳动这一概念。 如果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面对着我,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已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l卷第48—49页。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

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50页。

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御着这种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5页。

2.异化的表现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0—4l页。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3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1—42页。

以上我们只是从一个方面,就是从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这个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外化。但是,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3页。

那么,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3—44页。

在这里,活动是受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4页。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47—48页。

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是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4页。

在生产自发地发展起来的一切社会中(今天的社会也属于这样的社会),不是生产者支配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者。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一种新的生产杠杆都必然地转变为生产资料奴役生产者的新手段。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41—642页。

3.消除异化的前提

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通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一下子”①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一1846年5月)。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6页。

三、社会

(一)社会及其形成

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又增添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便获得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加确①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一下子“在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约设想,马克思思格斯在1850年以后就不再重提了。——编者注定的方向。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378页。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532页。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45页。

(二)社会的演进 1.社会演进的几个主要时代

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在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中,不消说,他所研究的只是前两个时代以及向第三个时代的过渡。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又把这两个时代中的每一时代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1.蒙昧时代

1.低级阶段。这是人类的童年。人还住在自己最初居住的地方,邵住在热带的或亚热带的森林中。……

2.中级阶段。从采用鱼类(我们把虾类、贝壳类及其他水栖动物都算在内)作为食物和使用火开始。……

3.高级阶段。从弓箭的发明开始。……

2.野蛮时代

1.低级阶段。从学会制陶术开始。……野蛮时代的特有的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2.中级阶段。在东大陆,是从驯养家畜开始;在西大陆,是从靠灌溉之助栽培食用植物以及在建筑上使用土坯(即用阳光晒干的砖)和石头开始。……

3.高级阶段。从铁矿石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思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8、19、20、21、22页。

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4页。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