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l表格如何划线:中国城市观察提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8:11

中国城市观察提要

 
CCN 中城网 2005-8-17 17:00:08

     近一个时期,一些学者、媒体、“策划家”有关城市竞争力、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品牌的所谓报告、评选、策划,炒作得颇为热闹,而关于城市的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似乎正在被淡化,严肃的科学的主流城市话语也似乎也正被一些肤浅的炒作所暂时取代。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到城市政府管理决策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
    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和品牌都蕴含在城市内在的品质之中,是城市所固有的。每一个城市领导人都可以借助科学的思维,正确认识自己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和品牌价值,从而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决策。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8-2 17:00:08

     如何把我们的和谐经济、生态建设和改革开放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规划界应该怎么做?这里我想探讨一些科学的方法。现在我们的城市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五个统筹可能是种解决的方法。怎么来解决我们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我想结合我们最近刚刚完成的北京市的总规的修编,来谈一谈一种新的共扼生态规划的方法。我在生态这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今天我想讲三块:一是城市问题怎么上升到生态、生态建设,上升到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一些认识;第二,关于共扼生态规划方法,从生态整合、从五个统筹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规划,怎么定量和定性地去研究探讨,如何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解决问题;第三,结合北京市的共扼生态规划,如何来破掉它“摊大饼”的这种格局,我来讲一些我的认识和体会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6-30 16:23:08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可谓关乎民祉,系乎国运。无论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现代的“居者有其屋”,都不过是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朴素的愿望。然而,近几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一些地方的房价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房产新政后的中国楼市究竟向何处去?近日,中国城市网总编室编辑姚敏就有关问题对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副总裁宋乃娴女士进行了专访。宋女士曾经历任设计院院长、规划局局长,之后又当了八年的市长,现在身处房地产市场的第一线,她对于当前房产形势的理解和看法可能会带给我们一种更加多样化且深刻的认识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6-20 9:23:08

     中国在21世纪,通过规划手法,如何从大国成为强国?我建议采用两种方式,一个是中西合璧的多元化规划战略,另一个是符合“与时俱进”的应变规划战略。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中西文化看21世纪中国城市的规划战略》,目的是希望在21世纪,中国如何能够利用规划,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我这里提出来一种精神、二个战略、三大主张、四个观点。在21世纪里,在这个网络的时代里,在这个笑贫不笑*的物质时代里,在社会的快速发展里,我们作为建筑师、规划师,是必须有社会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心和专业的道德意识。所以有两个政策我提出来,一个是中西合璧的多元化规划战略,另一个是符合“与时俱进:的应变规划战略,这是我建议中国从大国变成强国应该采取的两个战略。
    当我在成长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西方的资金加上海外的华人,包括台湾的人才,中国的资源,是21世纪中国成功之路。这到底是一个迷还是一个可能会实现的预言?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5-31 14:23:08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镇密集区在国家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开始逐渐成为国际局域网络经济的重要战略节点。与此相联系,产业布局、人口等生产要素开始在地理空间上发生巨变,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资源交流、货物交流、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等日益密切和频繁,先是依托某些城市大规模聚集,之后又有规律地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断续的,更大范围的空间集中,最终造成连绵网络状的城镇密集区。
    在过去20年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迅速发展中,中国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落开始了一轮全新的资源整合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热点",同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并列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龙头"。与此同时,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化区域经济体又呼之欲出。此外,我国还出现了一大批正在形成中的城市群雏形,如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城市群(简称"成渝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简称"武汉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地区城市群(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城市群(简称"关中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城市群(简称"郑州城市群")、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嫩平原城市群(简称"哈尔滨城市群")、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闽东南沿海城市群(简称"福厦城市群")、还有基础较好的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等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4-6 15:43:08

     2005年4月1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邀请在京城市专家研讨"和谐社会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在建设部六楼会议厅举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先生主持座谈会,应邀到会的专家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启成先生、陈为邦先生、史善新先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任致远先生,建设部规划司原司长赵士修先生,全国政协常委王东先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董光器先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杨重光研究员,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慧勇研究员,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北京大学吕斌教授。中国城市网总编辑罗亚蒙研究员列席会议。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2-21 10:13:08

     看待城市和谐关系上的视角不同。在此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本城人与移民的关系,特别是本城传统市民与农民工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和谐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最大困难。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20多年来最壮观的一项运动。城市化方兴未艾。城市化将使中国的多数人改变自己的生存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今后居民的主要生活地是城市,不是农村。
    城市化应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浅层的含义,一个是深层的含义。浅层含义就是"非农"。他以前是农民,住农村,现在他不住农村了,原来他务农,现在不务农了,变成了做工商。这就是城市化。但我要说这是浅层次的城市化。深层次城市化的完成是他们接受了、同化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但第一代移民是完不成这个城市化的,他们能来到城市打工,但是不可能学会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个课题要交给他们的下一代去慢慢学会。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城里长大。但这些孩子是不是就能同化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呢?不一定,我们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我们应该促成这种可能性。但照现状,第二代也完不成城市化。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1-31 11:13:08

     编者按:中国的城市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这种速度在带来经济强势的同时,所带来了的问题也是深刻而尖锐的,比如城市超前发展的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个性化问题、城市的性质问题等等。这些原本应该足够清晰的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城市决策者却越来越感到茫然,感到模糊不清。1月27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就此问题以及城市科学研究的重点展开讨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乃娴规划师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席会议。这位规划师出身的原兰州市副市长在会上发言,认为城市科学研究工作要与各个城市具体发展实践相结合,要关注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2000年,我调到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这个单位给了我很大的机会,可以走很多城市。这个单位在200多个城市都有它的下属公司,大概有386个。我过去当过设计院院长、规划局局长,又当了八年市长。有这些经历,有时候也有职业病,走到哪儿都喜欢去看看这个城市。我感觉城科会的工作很重要,应该这样讲,城科会是个筐,城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所以我刚刚听到包括顾文选秘书长他们对2004年工作的总结,和2005年的工作安排,我觉得都非常好,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在下面接触了很多城市的市长,特别是管城建的副市长,对很多问题都比较熟悉。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5-1-17 15:13:08

     风水在今天可谓沉渣泛起,大行其道。从故弄玄虚的巫婆神汉,到名噪一时的大学教授,从头脑精明的房地产商到头戴乌纱的禄俸官员,从鼓吹周易玄学的学者到普通寻常的百姓人家,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对风水表达溢美之词。对此,很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深刻担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图书馆原馆长、现侨居加拿大的资深科普作家陶世龙先生于2005年1月12日做客中国城市网,对"风水"风靡中国大陆表示忧虑,并对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将风水标榜为科学的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陶世龙指出:纵然在风水方术盛行的港台地区,也没有人宣称风水是科学。在台湾,大学教授如果把风水当成科学,是会被人当成笑话的。香港的风水师也自认"风水学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唯心哲学"。风水书在港台书店里一般列在"命理"一类,与看相算命及鬼神之书摆在一起。在加拿大华人社区,风水盛行,中文电视台有专门讲风水的节目,但没有宣称自己是科学的。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4-12-22 11:08:08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近两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法制建设方面开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其中第14条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地位:"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为了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2003年12月17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签署第119号建设部令,发布《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今后,城市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
    普遍认为,这两部法规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护身符。有了法规之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状况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问题?
    2004年12月18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教授在他的寓所接受了中国城市网(华夏名城网)总编辑罗亚蒙研究员和总编室主任夏冬梅的专访。罗哲文认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形势正在好转,虽然前些年破坏比较严重,但不能破罐破摔,我们要努力把还没有破坏的遗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应当尽快出台。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4-12-02 11:08:08

     北京“十五”规划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北京市建设成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其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轻型化的四化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依此发展目标,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3年,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1.4%,成为全国大中城市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城市,也因此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但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北京经济发展与上海等城市的差距正越拉越大,广州GDP也在逼近北京,这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严重关切。
    北京经济发展陷入困顿,出路何在?
    2004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叶裕民教授接受中国城市网总编室主任夏冬梅独家访谈,她明确指出服务经济难以支撑北京经济的发展!北京必须发展制造业,建立起以先进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高效率产业体系。北京制造业发展重点应放在现在装备产业核心部件生产上 。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4-11-19 16:16:08

     《北京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工作已基本结束,据悉其草案现已经北京人大通过,并上报国务院。此番集合了政府、众多专家智慧的大型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不仅对北京意义重大,对全国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城市发展需要前瞻性的科学理念,城市进步需要避免重蹈覆辙。在北京此次规划修编中,清华大学主要承担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两个重点课题的研究。作为清华大学参与北京规划修编的核心人物,作为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与旧城保护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毛其智教授,2004年11月15日下午在清华园接受了中国城市网总编室主任夏冬梅独家访谈,进一步就北京过去城市规划的弊病以及北京在未来发展中的整体格局与思路作了详细的阐述。
    毛其智教授指出,目前面对北京发展中的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比较少。比如最重要的交通拥堵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以及新城区域在城市快速增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都是新一轮规划修编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承载能力,能够安置多少人口;城市在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即政府能够付出多少,百姓所能承受多少;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以及作为中国众多城市中的一个的普遍性等等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        >>>更多内容

 

 
CCN 中城网 2004-11-15 18:16:08

     中央提出中国城镇化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专家们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反映国际城市化的经验。到2020年,我国将有几亿农民待转化为城镇居民,面对人口、就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只有有重点的又大量的发展小城镇,才能较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小城镇、大战略"的概括是科学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潘盛洲认为,大中城市虽然比小城镇能提供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而且目前1亿左右的流动打工人口事实上大部分在大中城市,但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设区的城市,一般落户门槛高,房子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不是百万富翁在大城市落不起户,而当地小城镇,几十万就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农民工在大城市是边缘群体,城市提供给打工者的收入是很微薄的,有的还是间接的,而且我国95%的国土面积是县域(包括县级市市域),将近3╱4的人口在县域,县域经济占全国GDP之一半(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唯语),浙江省建设厅领导认为,小城镇发展事关全省50%左右人口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问题,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只有将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使小城镇繁荣起来,并通过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农民的利益才可得到较好的保证。绍兴县、昆山市等地的经验都体现了城乡一体的县域块状经济和发展小城镇对解决"三农"的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可以说,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