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激励理论的优点:秋季脚部按摩“宝典”+8种按摩法 宝宝健康不生病+小儿指纹与三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42:40
2011-11-22 05:51:1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秋季脚部按摩“宝典”
按摩不只是美容院的专利,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热水舒舒服服泡个脚,让爱人的双手在脚心、脚背按、揉、扯、压,身心随之彻底放松,香甜入梦,是不是项很美妙的享受?其实,恰当的脚部按摩,同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保健、治疗相关疾病。 秋季脚部按摩“宝典”
宝典一:秋燥便秘、干咳
便秘主要与大肠蠕动不够有关,按摩时,主要刺激脚上的大肠反射区,它在左、右脚心靠脚跟处,分别呈门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脚内踝往上约四指处的肛门区,也有同样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实症,实则泻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
关键点:大肠,肛门
治疗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气管反射区,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可止咳、消炎、抗过敏,秋天燥肾起调节作用,这些都是按摩时的重点反射区域。
关键点:肺、支气管、上身淋巴腺、肾上腺、肾
宝典二:失眠、神经衰弱
两脚后跟都有一失眠点。而心主神门,心又与小肠相表里,腹腔神经也能影响神经紧张,所以心、小肠、腹腔反射区也要刺激。
关键点:骨盆腔、心、小肠、腹腔
宝典三:疲乏、腰酸背痛
肾输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泄,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颈椎、腰椎、胸椎的异常,直接导致人的腰酸背痛。甲状旁腺能调节钙代谢,促使肌肉神经兴奋。
关键点:肾输尿管、颈椎、腰椎、胸椎、甲状旁腺
宝典四:秋季感冒
秋季感冒主要是肺、鼻、咽喉等呼吸器官受损所致。
关键点:肺、支气管、鼻、咽喉、气管
备忘秘诀
■按摩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凉了再添热水,坚持半小时,如果其中能加上针对某种疾病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失眠患者,泡脚能促使血液下行,帮助入睡,建议泡得越久越好。
■按摩的分量因人、因病而异,而且难免有痛。如果觉得太痛,可适当放轻,但在刺激致病的关键点时,痛感必不可少。
■按摩后应多喝水,帮助代谢产物排泄。
■禁忌时间:饭后一小时内不要按摩。
■不适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律衰竭病人禁用脚按摩。此外,孕妇要慎用,老人按摩时刺激要轻。
8种按摩法 宝宝健康不生病+小儿指纹与三关 转自:嫦娥一号
按摩不只是美容院的专利,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热水舒舒服服泡个脚,让爱人的双手在脚心、脚背按、揉、扯、压,身心随之彻底放松,香甜入梦,是不是项很美妙的享受?其实,恰当的脚部按摩,同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保健、治疗相关疾病。  

胃口不好 给宝宝捏捏背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捏脊疗法就是通过疏通这两条经脉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呕吐、便秘、咳喘等症。这种疗法有简便易行,痛苦小,见效快,且易学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长学会后,在家里就可常给宝宝做。
按摩方法:
首先让宝宝俯卧或侧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尽量放松;
家长站在宝宝身体一侧,双手食指半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用食指中节靠近拇指侧面的地方抵住宝宝椎骨,双手大拇指与向上捏起宝宝背部正中脊椎两侧的皮肤交替自下向上捻动,一直推到颈后与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在捏背脊的过程中,还可适当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5次提一下,可增加对相应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应以孩子皮肤微红为宜,不可过度。
注意事项:
1、此法适用于半岁至六七岁左右的婴幼儿,因为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损皮肤,而年龄太大的孩子则背肌厚,提捏难到位,疗效不佳。
2、一般在早上起床前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较好,或是在饭后两小时后再进行,每次捏的时间不宜长,3--5分钟即可。
3、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要先修整指甲,且手要够暖,手法要轻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匀。
4、背脊皮肤有破损,或者患有疖肿、皮肤病及高烧时要暂停,有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小儿不宜。
                                                    
6分钟按摩宝宝不磨牙
家长还可以把手心搓热后,放到宝宝的肚脐处轻轻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3分钟,一天两次。按摩可以刺激宝宝的肠道蠕动,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宝宝火气大,就用I LOVE YOU按摩法
I LOVE YOU按摩治疗法:用手指在宝宝腹上,依次画“I”、“L”以及倒“U”字。重覆按摩的同时说“I Love You”,宝宝会很喜欢的。
宝宝便秘按摩法:
婴儿通常一天排便 2—4 次。但吃奶的孩子经常出现周期性的便秘,父母们没事就可以多帮宝宝做做按摩,缓解便秘。
按摩手法:
让小孩4个小手指并拢,得到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厘米)数为一个测量单位,再确定按摩点:
第一对:肚脐左右各一个测量单位,每边再加0.5 厘米;
第二对:左右手外侧从腕关节弯曲处中部顺着朝胳膊肘的方向向上一个测量单位;
第三对:左右脚内侧寻找突出的踝骨,向上一个测量单位。每天1 次,或饭前30 分钟,或饭后 1 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每对按摩点20 秒,一般2—3 周后就会见效。
腹泻、消化不良按摩法
炎炎夏日,腹泻,消化不良让妈妈们防不胜防,学学这些按摩法,能帮你坚决宝宝的健康小麻烦。
宝宝腹泻按摩手法
儿童的腹泻需要辨证对待,水样大便,黄臭的大便需清肠;“拉稀”达一周需要止泻。
按摩手法:
动作1(清肠):用大拇指按摩孩子食指靠近大拇指的那一侧。按从虎口到指尖的顺序。
动作2(止泻):用大拇指按摩孩子食指靠近大拇指的那一侧。相反,按从指尖到虎口的顺序。
宝宝消化不良按摩手法
动作1:摸腹。顺时针抚摸腹部。
动作2:揉按大鱼际。用你大拇指的罗纹面揉孩子大鱼际(即大拇指的根部)。
给宝宝按摩不仅增进宝宝和父母的感情,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有空了,给宝宝揉揉捏捏,不仅能治疗宝宝腹泻,上火,胃口不好等小毛病,按摩还能帮助宝宝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中医推拿防感冒 >>>点击查看视屏
宝宝咳嗽的按摩手法-
1.风热咳嗽
宝贝往往出现面红耳赤、口唇干红、咳嗽频繁、咳声尖锐、鼻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质红、舌苔黄腻等种种表现。
按摩要点:清热解表、疏风散热、止咳化痰。
按摩方法:
直推天门穴24次;
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部位,成一条直线;
逆运太阳穴(逆时针揉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的洼陷中)20次;
揉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俞线上)50次。
2.风寒咳嗽
宝贝有明显着凉病史,表现出面色发白、寒战怕冷无汗、阵阵咳嗽、咳声重浊及痰涎清稀。白色泡沫痰可使鼻堵不通气,伴有流清水鼻涕;有的宝贝还会出现发热、口唇淡红、舌苔白。
按摩要点:疏风散寒、开腠发汗、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坎宫50次(面部两条眉毛之上,自眉头至眉梢成一条直线);
推天门20次;推檀中胸部两个乳头的连线之中20-50次。
3.阴虚燥咳
多见于平素体弱多病或没有及时治疗的宝贝。往往咳嗽时间较长,经久不愈,咳嗽声音低微、气短息弱、精神倦怠喜卧、口唇淡白,手足心热。
按摩要点:补气养肺,敛肺止咳、补肾纳气、固本培元、增加体质。
按摩方法:
揉肺俞(食指第一指节横纹)30-50次;
推脾土50次;
顺运内八卦(顺时针揉内八卦穴,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
4.痰湿内阻
多见病久未愈的宝贝,或喜食肥甘厚味的肥胖宝贝。他们往往咳嗽频作,痰涎较多、喉中痰鸣,痰液清稀或吐泡沫样痰,伴舌质淡、舌苔白腻、食欲不振等不适。
按摩要点:健脾化湿、宣肺止咳、益脾健运,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推四横纹3-5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节横纹);
揉足三里100次(膝关节髌骨下,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3个爱心提醒:
1.按摩手法要轻柔,要动作连续、节奏快速,这样疗效会更好。
2.按摩法适于感冒咳嗽之轻症,如果宝贝病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3.每次按摩结束后,要给宝贝多喂食开水,加速毒素排出,以利早日康复。
过敏性鼻炎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推擦印堂穴1分钟。
(2)以指按揉迎香穴1~3分钟。
(3)以中指指腹在鼻两侧快速搓擦1~3分钟,使局部产生灼热感为度。
(4)掐揉双侧合谷人各1分钟。
2.随症加减
(1)风寒犯肺型:症见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大量清水涕,常伴发热,恶风寒,头痛等,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揉外劳宫300次。
②按揉曲池、风池穴各30次。
③以掌横擦眉背部,以透热为度。
(2)肺脾气虚型:症见鼻塞鼻胀较重,嗅觉迟钝,平素头重头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搪薄,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
②摩腹2~5分钟。
③按揉足三里1分钟。
④按揉肺俞、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3)肾气亏虚型:多为长年性,症见鼻疗,鼻塞不通,喷嚏连作,清涕难敛,早晚较甚,常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舌质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200次,补脾经300次。
②以指按揉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③横擦命门穴,以透热为度。
生活调理
(1)找出致病的过敏原,设法避免接触,经过较长时间后,病儿对该过敏原的敏感性可以降低或消失。
(2)改善周围生活环境,坚持身体锻炼,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3)避免食用鱼虾、海味、牛乳、蛋类等食物。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动画演示)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
主治: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一些按摩常用手法直观的动画演示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推法为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等说法。

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摩法】
摩法是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

1.指摩法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掐法】

掐法为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拿法】

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捏法】

捏法正位手势

捏法为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

1.捏脊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见上食指分风(未病,小病);气(己病,防病);命(己病,须求医了)。
1至7岁的孩子,食指离掌第一段都能看到指纹(见图)。
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歌
初起风关病未秧,气关纹现急须防,
将临命关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猖
小儿指纹色泽主病歌
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外感风寒得,
指纹淡淡本虚寒,  莫待深红化为热。
关纹见紫热之症,  青色为风古所称。
食伤紫青痰气逆,三关青黑祸难成。
紫黑血络因郁闭, 色淡为虚紫红热,
青色惊风与痛证,实证多见滞暗色。
秋季脚部按摩“宝典”
宝典一:秋燥便秘、干咳
便秘主要与大肠蠕动不够有关,按摩时,主要刺激脚上的大肠反射区,它在左、右脚心靠脚跟处,分别呈门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脚内踝往上约四指处的肛门区,也有同样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实症,实则泻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
关键点:大肠,肛门
治疗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气管反射区,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可止咳、消炎、抗过敏,秋天燥肾起调节作用,这些都是按摩时的重点反射区域。
关键点:肺、支气管、上身淋巴腺、肾上腺、肾
宝典二:失眠、神经衰弱
两脚后跟都有一失眠点。而心主神门,心又与小肠相表里,腹腔神经也能影响神经紧张,所以心、小肠、腹腔反射区也要刺激。
关键点:骨盆腔、心、小肠、腹腔
宝典三:疲乏、腰酸背痛
肾输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泄,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颈椎、腰椎、胸椎的异常,直接导致人的腰酸背痛。甲状旁腺能调节钙代谢,促使肌肉神经兴奋。
关键点:肾输尿管、颈椎、腰椎、胸椎、甲状旁腺
宝典四:秋季感冒
秋季感冒主要是肺、鼻、咽喉等呼吸器官受损所致。
关键点:肺、支气管、鼻、咽喉、气管
备忘秘诀
■按摩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凉了再添热水,坚持半小时,如果其中能加上针对某种疾病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失眠患者,泡脚能促使血液下行,帮助入睡,建议泡得越久越好。
■按摩的分量因人、因病而异,而且难免有痛。如果觉得太痛,可适当放轻,但在刺激致病的关键点时,痛感必不可少。
■按摩后应多喝水,帮助代谢产物排泄。
■禁忌时间:饭后一小时内不要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