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早上好祝福语:南京学者的日记,香港生活的细节——读李永刚先生《香港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6:21:31
闲闲书话』南京学者的日记,香港生活的细节——读李永刚先生《香港日记》
作者:雨山王令 提交日期:2005-4-28 16:16:00 访问:638 回复:11 
   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学人文》,已经看到第2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观察]中李永刚先生的《香港日记》及其续编。
   有点像乡下人走进花花世界的样子。是罗湖口岸“我们这边”到“他们那边”的差距。
   李先生刚到香港,“更晚些,陈方正先生带我们去到小区里的高级会所就餐。那么大的龙虾,那么大的螃蟹,那么大的……我不知道名字的东东,裹着很好的味,真的是流口水呀。我也不客气,狠狠地叉。席间,金先生突然发难:思想怎么会有境界呢?我正低头苦干,未及应答,陈先生已经说了:观涛向谁发难就是看得起谁。我就傻傻地笑。”(《2001年2月12日 南京:中雨——香港:晴》)我看到了这里,禁不住莞尔一笑——我不知道李先生多大年纪,但是这样的天真纯任,让我觉得“文化人”很有靠近人间的一面,谁说“文化人”就只能正襟危坐、坐而论道呢?李先生迫不及待地去买笔记本,“东走西看,眼都花了,边看边骂大陆的经销商太黑”(《2月13日 晴》)。“越是从前很难登陆的海外网站,这里越是轻松链接”(《2月16日 晴》),“到香港已经整整两周了。我发现自己的收获不是看了多少书,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下载了将近2G的东东,从一个个网站、几十兆的大软件到MP3。我喜欢看Netants绿着眼睛以每秒100k以上的速度下载的样子,还不要钱”(《2月25日》)——我们的旅行团在香港购物大扫荡,是不是也是以这样的心情碰到这样的情形?这不能怪我们,谁叫香港的环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舒服得令人兴叹连连呢?李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硬件设施也许还比较容易赶上,但敬业精神和服务理念可能需要文化累积和制度制约,假以时日才能培养起来。”(《2月19日 晴》)所以,当七八十号胸牌上写着“河南大学生第一次访港代表团”的年轻人在香港中大食堂“到处横冲直撞,吆喝着给同伴抢位置,卖饭菜的师傅都有点懵了”的时候,不仅目睹这秩序大乱情景的李先生和谢泳先生都有点悲哀(《2月19日 晴》),我看到这里,也悲哀起来了。大学生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又是何等场面?
   李先生英文差,听到周围人士满口流利英文不免发慌,有老外在旁边转,“只好拼命闪躲”(《2月17日 晴》),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时,“估计在座的近30人中我是唯一听不懂而坚持坐到结束的家伙”(《2月28日 晴》),这里的李先生真是可爱,听不懂仍然坚持在座,比那些在金观涛先生课上呼呼倒了一片的学生们可爱——因为金先生上课有研究助理,在课后将上课整理成笔记,复印后在下次课上分发给所有学生,学生只需听课不需记个不停(《2月27日 阴》)。我想到了我的大学生活,为了考试得高分以便拿奖学金,每门课上都认真笔记,简直恨不得要“复印”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结果上课就光忙着下笔如飞,脑子根本来不及思考,下了课就照本背下即可。那时我的笔记算得上大家的抢手货,而我在隐隐骄傲的同时,也不是不知道我学到的只是条条框框的死知识,英语四级倒是过了,但是听说能力一塌糊涂,可是没有办法不这样日复一日,门复一门——而我的大学四年很快就完结了!所以我也有些惋惜中大的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香港的公共交通问题解决得很好,香港人就不愿自己买车,大大缓解了环境和能源危机(《2月17日 晴》)。香港人公私分明,绝不轻易把周末交给公务;由于规则健全,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应酬和营建私人网络,所以休息日就可以从容休息(《2月17日 晴》)。香港人对政治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因为可以想见的事情都上了轨道,不用太操心(《2月19日 晴》)……李先生最后说:“2月终于结束了,3月来了,时间在走。我的心情有些奇怪。”我也很奇怪:为什么香港可以这么制度化又可以那么人本主义化?
  
  附:
  
  《大学人文》第1辑目录:
  [独立评论]
  钱理群·中国大学教育十二问
   ——由北大教改引发的思考
  尤西林·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
  夏中义·精神成人与大学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医科大学的演讲
  智效民·吴大猷谈通才教育
  [知识生活]
  崔卫平·我们意愿呵护自己
  潘德孚·大私有体制与私有制
   ——董楚平《农民战争与平均主义》读后
  胡文辉·怕老婆政治学
  范 泓·胡适先生签名本
  郭晓蕙·对话:关于“老三篇”和“红宝书”
  [观 察]
  邵 建·“权利”三个案
  李永刚·香港日记——————————————————99页
  傅国涌·另一种导师制
  赵明节·“大学人文”责编纪事(一)
  [新青年]
  张蕴艳·与“大学人文”在一起的日子
  胡 皓·曾经本科
  韩云芸·我为什么要活着 (手写稿)
  孙晓雯·性与爱,情与理 (手写稿)
  刘鲁嘉·背对《窦娥冤》
  [我的大学]
  方克强 费振刚 叶久·人曲——王申酉本纪
  王 康·1980:来路与去向
  述 弢·哭泣的青春
  孔祥骅·饥饿的林院
  [读本新选]
  王芸生·战后日本人的思想及其对华的感识
  沈孝辉·怒江十问
  
  
  《大学人文》第2辑目录:
  [独立评论]
  潘光哲·中研院院长与政治:从蔡元培说起
  智效民·胡适怎样当大学校长
   王东成·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两次演讲
  李南央·在中国政法大学与“争鸣学社”同学座谈
  
  [知识生活]
  林毓生·自由主义•知识贵族•公民德行
  崔卫平·幸福是一道宽广的风景
  范 泓·我所见到的萧孟能先生
  蒋爱民·从文人的“工资”说开去
  陈健邦·诗魂•眼光•知音
  [沉 钟]
  邵 建·歧路
  傅国涌·“我们贡献这个大学于宇宙的精神”
  ——傅斯年与台湾大学
  刘 明·民国时期的大学教员聘任
  
  
  [观 察]
  刘锋杰·1990年代以来学术规范与学术体制研究的考察
  李永刚·香港日记(二)————————————————124页
  赵明节·“大学人文”责编纪事(二)
  [新青年]
  陈 霓·当“切”已成往事
  萨林娜·认识你自己
  暧 米·黑白的脚印与南方彩色的云朵
  [我的大学]
  吴中杰·按照剧本排演生活——复旦往事
  丁国强·大学校友或精神出身
  
  [读本新选]
  鲍觉民·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徐临江·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