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中国人的珠算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8:10
    珠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珠算科学的精神财富,是关于“算盘与珠算”的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它蕴含着我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对立统一的生存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区域广泛、人数众多的实用文化和大众文化。

珠算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操作的简便性,使珠算曾经长期广泛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民俗、语言、文学、雕刻、建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与珠算有关的文化现象。如:“铁算盘”形容人精于计算,“三下五除二”形容人做事干脆利落,“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人做事鲁莽。有些地方,在婴儿周岁生日时有举行“抓周”仪式的习俗,即在婴儿周围摆放一些吉祥物品,根据他随手抓到的东西来预测他的人生,寄托家人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而算盘是其中象征智慧和财富的必备物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算盘既是数的知识和实践的直观体现,还是中国人情感认同的载体。即使在计算机时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珠算情结仍然根深蒂固。2008年6月,珠算正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有助于提升各级政府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定适宜珠算文化存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增加保护资金的投入,为该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各种保障;同时,这也为珠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6世纪,珠算开始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珠算自引入日本后,受到日本各界的欢迎和重视。17世纪,“读书、写字、打算盘”成为日本国民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20世纪70年代,日本珠算选手在国际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每年的8月8日是日本的“珠算节”,这一天,日本全国各珠算团体以游行、比赛、展览等形式进行庆贺。特别是其游行队伍,往往穿着特制的“珠算服”,唱着“算盘歌”,抬着神舆和供奉的算盘以及被尊奉为“算神”的程大位的巨幅画像。

今天,电子计算机(器)已经替代了各种古老的计算工具,但是,珠算的生命力依然顽强,而且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不断挖掘和创新珠算的新功能。20世纪50年代末,江西省宜春县一所小学尝试将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验,取得成功。70年代初,一些学校将其概括为“三算结合教学”,即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充分发挥珠算的工具作用,把口算、笔算和珠算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70年代末期,在珠算教育和“三算结合教学”基础上,浙江慈溪鸣鹤小学等一批学校发展形成了珠心算教育模式,珠算从此进入了以开发少儿智力潜能为目标的新阶段。

珠心算是一种心算法。所谓心算法,即不用算盘或其他任何工具而直接用头脑来计算的方法,亦可称为无形的计算。其形式主要有笔算式心算(下称“笔心算”)及珠算式心算(下称“珠心算”)两种。笔心算是把数按照笔算计算的方法,计算时凭借抽象的阿拉伯数码符号进行心算。珠心算是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将算盘在脑子里想象出来,把抽象的数字变成直观的珠象,按照实际拨珠法利用脑中形成的珠象进行计算的方法。

珠心算充分利用符号抽象性与图式具象性相统一的优势,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逐渐摆脱实物操作的限制,达到运算过程的高度内化,即对心里算盘的智力操作。■钟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