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人员考勤:生姜的露地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37:51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

 
大棚生姜栽培技术
生姜原产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热带地区,俗名黄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远销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产... 热度:182

生姜的播种和育苗
掰姜种 种姜播入地里前一般都要进行掰姜种,将大块的种姜掰开。掰姜种时一般在每块姜上只保留1~2个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掰姜种时若发现芽基部发黑或断面褐变,则必须剔除。一般掰开的姜块重量应在70~80克左右... 热度:196

生姜品种介绍
遵义大白姜 -------------------------------------------------------------------------------- 贵州遵义及湄谭一带农家品种,根茎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为黄白色,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辛味淡,... 热度:171

生姜的植物学特性和种植生姜对环境的要求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 热度:158

木耳菜栽培技术视频教学
如何种植木耳菜呢?木耳菜栽培技术视频教学分享,欢迎观看。 木耳菜因叶子形状、口感似木耳而得名,以幼苗、嫩梢、嫩叶为食用部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蔬菜,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均清香爽滑可口,经常食用有降... 热度:99

早春苦瓜栽培技术
苦瓜别名锦荔枝、凉瓜,是瓜类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它营养丰富,肉质脆嫩,苦味适中,清香可口,具有增强食欲、明目、助消化、清凉解毒、利尿等功效,可炒食、凉拌、烧汤,是夏秋蔬菜淡季之佳蔬。嘉祥县农... 热度:196

露地苦瓜栽培技术
露地苦瓜栽培技术 -------------------------------------------------------------------------------- 整地作畦 苦瓜忌连作,最好实行2~3年的轮作,要选择近年未种过苦瓜的地块,在头年进行1次深翻地,开春后定... 热度:194

温室大棚栽培苦瓜技术
一.日光温室的适用类型 塑料薄膜日光温室的结构虽然千差万别,但从整体构型来看,按采光屋面的形状可分为半拱式和一斜一立式,按后屋面的长短及后墙高矮可分为长后坡矮后墙和短后坡高后墙式。目前各地依照自然条件... 热度:112
文章来源:知农网http://5-zn.com http://www.zn8.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5-zn.com/a/zhongzhizhishi/guoshu/201112/08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