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肿痛:七绝——振波浪清品读《读《胭脂有泪》》之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28:28

振波浪清品读 读《胭脂有泪》

(2010-11-17 18:10:03) 转载▼标签:

文化

颜玉

随园诗话

分类: 潇湘诗话

妾年十五许嫁君,闻说君情若不闻。——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十七于归见君面,春风乍拂心长恋。——芬芳兰若,感情奔放!

为欢半载奈离何,千里江山渺绿波。——隐隐忧伤,不期而入!

未成锦字肠先断,零落胭脂泪更多。——思恨绵绵,飘洒而至!

西江浙江隔一水,天上银河亦如此。——蓬山阻隔,揭思成灰!

银河犹有渡桥时,奈妾奄奄病将死。——回肠荡气,慷慨悲歌!

伤心未见宁馨育,仰负高堂愆莫赎。——父母之恩,恩高九重!

倘蒙垂念旧时情,有妹长成絃可续。——情景凄婉,语重心长!

君年喜得正英英,莫更蹉跎无所成。——若有所托,语多双关!

无成岂特违亲意,泉下亡人亦不平。——此恨绵绵,催人泪下!

要知世事皆前定,明珠一粒遥相赠。——感慨淋漓,命题深婉!

非求见物便思人,结褵来世于今定。——在天比翼,在地连理!

政可夫君。康熙癸酉仲夏、垂死妾颜玉敛衽。——不尽之思,肝肠欲断!

 

偶然翻看《随园诗话》,却被这首诗打动了,忽然想写点东西。

——同有泪感。

 

《随园诗话》收录的闺秀诗词不少,但多为绝句,如此长篇却是难得一见。

——我不是很喜欢读长篇大论的,此时的笔法却的确吸引了我。

 

当年袁枚以“性灵说”领袖诗坛,多少人抱着诗集,不远千里跑到随园,希望能在《随园诗话》中留下一两句,终被拒之门外,袁枚自己的女弟子中能载入诗话的也寥寥无几。

——关键是应先有思想性!

 

颜玉与袁大才子素未谋面,唯一遗留的这封信札却被一字不落地收录了,甚至边款都没有遗失,足见其出众了。

——这正是未有印象的杰出典范!

 

这首诗通篇未用典,如果钻下流【牛】角尖,牛郎织女或许可以算一个。

我稍改了一个字:流改为牛。

 

对于用典,文人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有时候也喜欢在诗中用一两个,一来典故是现成的,省了许多功夫,二来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获得一种满足感。

——用典应是巧到点上。

 

仔细想来,典故还是少用好,譬如家有巨资而不外露,方是智者君子,再则于诗后添一大篇注释,还讨人嫌。

——的确是这样,曲高和寡啊。

 

真要追究起《圆圆曲》不如《长恨歌》之处,也就在用典上了,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的确是的,因为文学首先是面向大众的。砖家当例外了。

 

当然不用典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真的有典不用,古人多如是,他们一辈子读的可都是;

二是肚子里真的没货,今人多如是,现在文学不能当饭吃,天天捧着本古籍会饿死的。

——食古不化者死!

 

我一直对能写这种格式诗的人非常仰慕,《红楼梦》中唯颦儿一人,今人之中没见过几个。这种诗没有平仄限制,外行人会说这不是变轻松了吗,精于格律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难处。

——“没有平仄限制”,更有益于思想的犀利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某组织要举办某个诗词创作活动,直接限了主题限了韵反而更简单,如果主题、体裁、用韵都不限,人会有一种举手无措之感,当然拿以前的成品半成品充数除外。

——应学会善于突破和利用所谓的“限制”!

 

另一点就是转韵了,长篇不转韵不活,忘记是哪位古人说的了。转韵是为了摆脱韵尾对诗意的限制,难点是怎么在转到别的韵后还能维持其音乐美,拿今人的作品与古人的作品一比较就知道其差距了,我研究了许久仍旧不能窥其门径。

——我以为“转韵”共有利于思如潮涌。

 

长度不是问题,稍微懂点诗词常识的都知道,今人一百韵的长篇也见过,只是没有意义,更没有心情读完。

——我依然最是喜欢绝句的。

 

写了几百首诗词,我不得不承认叙事诗比写景诗难作,自然也更容易出彩。

——我得一步一步来,先入门再上席。

 

写景诗有太多可以参考的东西,而叙事诗太依靠自己的才思,自己的遭遇与古人完全一致,机会还是很渺茫的。

——意志沉潜,何理不可得;志气奋发,何事不可为?!

 

因此我说这首诗的艺术水平尚在《葬花吟》之上,《葬花吟》极尽铺张修饰,浪费了大量的笔墨。这也不能埋怨雪芹,雪芹的诗确实比不上他的小说,颦儿毕竟是未经人事的少女,她应该有浪漫的情思,趋于平实也没有意义。

——让我们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颜玉这首诗作于垂死之际,篇幅虽然在同类诗词中较短,但容量确实很大的。时间上从今生到来世,空间上从人间到天上,感情更是千回百转,丰富的内容配上精简的文字,也只有诗歌能做到了,换做其他的体裁,几页纸还不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妾年十五许嫁君,闻说君情若不闻。十七于归见君面,春风乍拂心长恋。”是对往事的追忆,颜玉十五岁出嫁,但政可不在家(原因不详,按现代小说的构思,可能是爱上了另外的女孩),虽然对丈夫的情况略有所闻,却很模糊,等于没听说过一样。过了两年,政可终于回来了,两人开始了婚后恋,幸福虽然因为某种原因来得比较晚,但总算是来了。颜玉没有过多地描绘他们的生活,只是简单地用了“春风乍拂”四个字,而“乍”也很好地表现出了那种由悲到喜得转变。

——“乍”字的确顿令全句生辉!

 

“为欢半载奈离何,千里江山渺绿波。未成锦字肠先断,零落胭脂泪更多。”人世间的幸福总是浅尝辄止的,半年的相守后,便是长久的离别,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最终演变成了死别。正如同他们的人生一样,幸福仿佛是个插曲,经过短短的七个字就支离破碎了。我一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离别,查了不少资料,终无结果。从后面一句“西江浙江”来看,他们分别应该一人在江西,而另一人在浙江,这首诗的最初发现地是在江西,也不知是寄出地还是目的地。

——漫天思意,跃出屏面。

 

“西江浙江隔一水,天上银河亦如此。银河犹有渡桥时,奈妾奄奄病将死。”整篇最富想象和艺术性的恐怕就是这一韵了。

——的确是最有艺术震撼力的!

 

由人间的水想到天上的水很不容易,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世事就是这么无奈,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那终究是彼岸了。每次七夕,我总会想起一些古诗词,然而感动最深的不是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却是沈归愚的“但有生离无死别,果然天上胜人间”。“奈妾奄奄病将死”将悲情推向了顶点,却是要将读者的眼泪给逼出来,何况是给丈夫看的,不过政可终究没看到这首深情的诗(按《随园诗话》此诗是在市面上买到了)。

——文章由神交有道,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确是运笔巨匠!

 

“伤心未见宁馨育,仰负高堂愆莫赎。倘蒙垂念旧时情,有妹长成絃可续。”文字到此感情有所缓和,却更加复杂深沉。一方面,颜玉是非常愧疚的,因为没有给丈夫留下过孩子,易安也有过类似的感情,女人大多如此;另一方面,对政可还是非常信任的,她相信丈夫是个好男人,不会辜负自己的妹妹;再者,也是对丈夫的怜惜,姐妹多多少少也有些相像,可以缓解未亡人的痛苦。

——字到真处,字字千斤!

 

“君年喜得正英英,莫更蹉跎无所成。无成岂特违亲意,泉下亡人亦不平。”这一韵转至对丈夫殷切的期望。“英英”出自“英英夫子,灼灼其雋”,俊美而有才华,虽然事实可能并不如此。从他们的文化背景看,颜玉肯定是大家闺秀,政可应当也是官宦之子。但袁枚得到这首诗时不过四五十岁,后来几十年一直没有听说过政可,说明政可后半生并没有大的成就,真的对不起夭折的妻子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政可殉情了,这种事在《随园诗话》里也见怪不怪了。

——的确读得热泪下。

 

“要知世事皆前定,明珠一粒遥相赠。非求见物便思人,结褵来世于今定。”最后一韵一方面是安慰丈夫不要为自己痛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爱恋,以及对来世的期盼和约定。“见物思人”也好,“结褵来世”也罢,将万千的感情寄托于一个小小的明珠,或许愚蠢可笑,但这也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

——情到真处,石亦生情!

 

一百六十八字的遗言,字字珠玑,字字牵情,不能不佩服这种惊人的才华。我一直认为女人更具有诗人的潜质,虽然历史上女诗人很少,但她们与生俱来的多情、善感,注定女人的诗比男人的更具灵气。只是埋没得太多,遗失得太多,双卿如此,颜玉亦如此。

——我最喜欢的是李清照的婉约与豪放!

 

七绝——振波浪清品读 读《胭脂有泪》》之感

 

厚雪依然湿野川,

长河远望又轻烟。

人生若是时空主,

定让新花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