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u新组合alchemist: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目录 序 第一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57:20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作者戚厚杰  刘顺发  王楠 
                             编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目    录                           序
                           第一编:国民革命军成立和新军阀混战(1925年7月一1930年12月)
                                第一章  国民党新军制和军队的建立(1925年7月一1926年7月)
                          第一节  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和建立革命军队的努力
                            一、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
                            二、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的努力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军事机关和各军
                            一、军事委员会 目录二、军事部
                            三、国民革命军各军
                          第三节  国民军各军
                            一、国民一军
                            二、国民二军
                            三、国民三军
                            四、国民四军
                                第二章  第一次北伐中的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军事委员全
                            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三、总政治部
                          第二节  各路军及所属各军
                            一、各路军编成及序列变化概况
                            二、第一路军及所属
                            三、第二路军及所属
                            四、第三路军及所属
                            五、其他各军
                            六、国民革命军左翼军(黔军)
                          第三节  国民军各军
                            一、国民联军
                            二、国民五军
                          第四节晋、滇、川各地方军队
                            一、晋军
                            二、滇军
                            三、川军各军
                          第五节  武汉国民政府所属军队
                            一、武汉国民政府所属军队概况
                            二、第一方面军所属各军
                            三、第二方面军及所属各军
                            四、其他各军
                                第三章  第二次北伐中的国民革命军(1927年7月一1928年6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军事委员会
                            二、政治训练部
                            三、战地政务委员会
                          第二节  第一集团军备军团及所属
                            一、第一军团及所属
                            二、第二军团及所属
                            三、第三军团及所属
                            四、第四军团及所属
                            五、第五、第六军团及所属
                            六、其他各部
                            七、总预备队和后方警备部队所属
                          第三节  第二集团军
                            一、参加北伐概况
                            二、第一至第九方面军
                          第四节  第三集团军
                          第五节  第四集团军
                            一、第四集团军(桂系)的发展
                            二、第四集团军所属各军
                          第六节  第八路军及西南各地方军
                            一、第八路军及所属
                            二、滇军
                            三、黔军
                            四、川军各军
                                第四章  编遣会议和中原大战(1928年7月一1930年12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二、军政部
                            三、训练总监部
                            四、参谋本部
                            五、编遣委员会
                            六、参军处
                            七、后方勤务
                          第二节  各行营、各绥靖公署
                            一、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各行营
                            二、各绥靖督办公署
                          第三节  中央军队的编造及扩大
                            一、中央军队(蒋系)的编遣
                            二、各路军
                            三、1929一1930年扩编的各军
                            四、1929一1930年间的各师 
                          第四节  第二集团军的反蒋及其分化
                            一、编遣概况与军队的扩大
                            二、中原大战及此后去向
                            三、西北军之空军
                          第五节  第三集团军的编遣及其分化
                            一、编造概况与军队的扩大
                            二、中原大战及此后去向
                          第六节  第四集团军(桂系)的反蒋及失败
                            一、第四集团军编遣概况
                            二、桂系的反蒋及其失败
                          第七节  东北军[奉军)
                            一、奉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东北易帜和东北军入关
                            三、东北空军(航空)
                            四、山东空军
                                第五章  海军和航空部队
                          第一节  海军
                            一、海军领导机关
                            二、海军各舰队
                          第二节  航空(国民党中央空军)部队
                            一、航空机关
                            二、空军部队
                                第六章  军事院校
                          第—节、陆军各院校
                            一、陆军大学
                            二、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三、陆军军官学校各分校
                          第二节  海军和航空学校
                            一、海军学校
                            二、烟台海军学校
                            三、海军训综营
                            四、海军水鱼雷营
                           第二编  整军建军(1931年1月一1937年7月)
                                第一章  “围剿”红军时期的军队(1931年1月一1934年10月)
                          第一节、军事机关
                            一、军事委员会
                            二、国防委员会
                            三、参谋本部
                            四、军政部
                            五、训练总监部
                          第二节  各行营、各绥靖公署
                            一、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
                            二、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三、赣粤闽湘鄂“剿匪”各路军
                            四、宜昌行辕
                            五、各绥靖公署
                          第三节  各路军、各军及所属
                            一、各路军及所属
                            二、各军及所属
                            三、其他各师
                          第四节  各抗日军队和民众抗日部队及福建人民政府军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
                            二、热河及长城抗战各部队
                            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四、“一.二八”淞沪抗战部队
                            五、福建人民政府革命军
                            六、福建空军
                          第五节  各特种部队
                            一、骑兵
                            二、炮兵
                            三、宪兵
                          第六节  西南各省地方军队
                            一、第一集团军(广东部队)
                            二、第四集团军(广西部队)
                            三、四川各军
                            四、滇军
                            五、黔军
                                第二章  抗战前的整军(1934年10月一1937年7月)
                          第一节、军事机关
                            一、军事委员会
                            二、国防会议
                            三、参谋本部
                            四、训练总监部
                            五、军政部
                            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七、资源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
                            八、铨叙厅
                            九、陆军整理处
                            十、后方勤务
                          第二节  各行营和各绥靖公署
                            一、各行营
                            二、各绥靖公署
                          第三节  各路军及各军所属
                            一、各路军及所属
                            二、各军及所属
                            三、其他各师
                          第四节  西南各省地方军队的整编
                            一、两广事变和广东军队的整编
                            二、广东空军
                            三、广西军队(第四集团军)
                            四、广西空军
                            五、参谋团入川与四川军队的整编
                            六、四川空军
                            七、湖南空军
                            八、云南空军
                          第五节  西安事变及其后之军队整编
                            一、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后东北军的分化与整编
                            二、第十七路军的分化
                          第六节  特种兵
                            一、炮兵
                            二、骑兵
                            三、宪兵
                                第三章  海空军的建设和整编(1931年1月—1937年7月)
                          第一节  海军
                            一、海军部机关本部
                            三、海军各机关
                            三、海军各舰队
                            四、海军陆战队
                          第二节  空军
                            一、空军机关
                            二、空军各航空队
                            三、空军参战情况
                            四、防空部队
                                第四章   军事院校
                          第一节  陆军军事学校
                            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二、陆军大学
                            三、陆军步兵学校
                            四、陆军炮兵学校
                            五、陆军骑兵学校
                            六、陆军工兵学校
                            七、陆军通信兵学校
                            八、庐山军官训练团
                            九、峨眉训练团
                            十、陆军辎重兵学校
                            十一、中央陆地测量学校
                            十二、兵工学校
                            十三、军需学校
                            十四、军医学校
                            十五、陆军署兽医学校
                            十六、宪兵学校
                          第二节  海军军事学校
                             一、海军学校
                             二、海军训练营
                             三、海军水鱼雷营
                          第三节  空军学校
                             一、中央航空学校
                             二、防空学校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45年9月)
                                第一章  抗日战争第一期的军队(1937年7月一1938年12月)
                          第一节  国防最高会议和大本营
                             一、国防最高会议
                             二、大本营
                             三、大本营所属各部
                          第二节  军事委员会及所属
                             一、军事委员会
                             二、军政部
                             三、军令部
                             四、军训部
                             五、军事参议院
                             六、军法执行总监部
                             七、政治部
                             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九、铨叙厅
                             十、后方勤务部
                          第三节  各战区、各行营及所属
                             一、第一战区及所属
                             二、第二战区及所属
                             三、第三战区及所属
                             四、第四战区及所属
                             五、第五战区及所属
                             六、第六战区及所属
                             七、第七战区及所属
                             八、第八成区及所属
                             九、第九战区及所属
                             十、西安行营所属部队
                             十一、驻闽绥靖公署所属部队
                             十二、后方留守和绥靖部队
                                  第二章  抗日战争第二期的军队(1939年1月一1945年9月)
                          第一节、军事机关
                             一、国防最高委员会
                             二、军事委员会
                             三、军令部
                             四、军政部
                             五、军训部
                             六、军事参议院
                             七、政治部
                             八、军法执行总监部
                             九、铨叙厅
                             十、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十一、国防外事局
                             十二、战时新闻检查局 
                             十三、战地党政委员会
                             十四、后方勤务部
                             十五、点验委员会
                             十六、校阅委员会
                             十七、抚恤委员会
                             十八、兵役部
                             十九、运输总司令部
                             二十、军事运输总监部(运输统制局)
                           第二节  各行营、各战区及所属
                             一、各行营、行辕
                             二、第一战区及所属
                             三、第二战区及所属
                             四、第三战区及所属
                             五、第四战区及所属
                             六、第五战区及所属
                             七、第六战区及所属
                             八、第七战区及所属
                             九、第八战区及所属
                             十、第九战区及所属
                             十一、第十战区及所属
                             十二、第十一战区及所属
                             十三、第十二战区及所属
                             十四、鲁苏战区及所属
                             十五、冀察战区及所属
                           第三节  中国陆军司令部及所属
                             一、第一方面军及所属
                             二、第二方面军及所属
                             三、第三方面军及所属
                             四、第四方面军及所属
                             五、远征军及所属
                             六、青年军
                           第四节  特种兵
                             一、炮兵
                             二、高射炮兵
                             三、装甲兵
                             四、工兵
                             五、通信兵
                             六、宪兵
                             七、骑兵
                             八、化学兵
                                 第三章  海空军及后方勤务概况
                           第一节  海军
                             一、海军总司令部
                             二、海军部队
                           第二节  空军
                             一、航空委员会
                             二、空军部队
                             三、防空和防空部队
                           第三节  后方勤务
                             一、后方勤务部
                             二、后方勤务概况
                                  第四章  军事院校
                           第一节  陆军学校
                             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二、陆军大学
                             三、步兵学校
                             四、炮兵学校
                             五、骑兵学校
                             六、工兵学校
                             七、通信兵学校
                             入、陆军机械化学校
                             九、陆军辎重兵学校
                             十、陆军特种兵联合分校
                             十一、中央陆地测量学校
                             十二、兵工学校
                             十三、军需学校
                             十四、军医学校
                             十五、军乐学校
                             十六、宪兵学校
                             十七、南岳(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
                             十八、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
                           第二节  海军学校
                             一、海军学校
                             二、海军练营
                             三、海军水鱼雷营
                           第三节  空军学校
                             一、空军军官学校
                             二、空军军士学校
                             三、空军机械学校
                             四、空军幼年学校
                             五、防空学校
                                 附:伪军部队
                           第一节  汪伪国民政府军(1940.3-1945.8)
                             一、伪军事机关
                             二、伪陆军部队
                             三、伪海军部队
                             四、伪空军部队
                           第二节  伪满国军(1932.3-1945)
                             一、伪满军事机关
                             二、伪满军队
                           第三节  伪蒙疆军队(1936.2-1945.8)
                             一、伪蒙疆军队机关
                             二、伪蒙疆军队
                                            第四编  全面内战中的军队(1945年9月一1949年9月)
                                  第一章  整编和内战准备中的军队(1945年9月一1947年12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1946.6—1949.10)  
                             一、国防部及所属
                             二、国防部本部所属
                             三、参谋总部及所属
                             四、国防科学委员会
                             五、战略顾问委员会
                             六、国民政府参军处(总统府参军长)
                             七、陆军总司令部
                            第二节  各行辕和各绥靖公署所属
                             一、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部
                             二、郑州绥靖公署
                             三、东北行辕及所属
                             四、北平行辕及所属
                             五、西北行辕及所属
                             六、重庆行辕及所属
                             七、武汉行辕及所属
                             八、太原绥靖公署及所属
                             九、西安绥靖公署及所属
                             十、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及所属
                                  第二章  战略决战中的军队——失败与撤退(1948年1月一1949年9月)
                            第一节  各“剿总。、各军政长官公署和各绥靖公署及所属
                             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及所属
                             二、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及所属
                             三、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及所属
                             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及所属
                             五、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及所属
                             六、太原绥靖公署及所属
                             七、西安绥靖公署及所属
                             八、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及所属
                             九、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及所属
                             十、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及所属
                             十一、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及所属
                             十二、陆军总司令部所属各编练司令部
                           第二节   特种兵
                             一、骑兵
                             二、炮兵
                             三、工兵
                             四、通信兵
                             五、宪兵
                             六、装甲兵
                             七、辎重汽车兵
                             八、伞兵部队
                             九、化学兵
                                第三章  海空军及后方勤务(1945年9月一1949年9月)
                           第一节  海军
                             一、海军总司令部
                             二、海军部队
                           第二节  空军
                             一、空军总司令部
                             二、空军部队
                           第三节  后方勤务
                             一、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二、后方勤务概况……
                                第四章  军事院校
                           第一节  陆军院校
                             一、陆军军官学校
                             二、陆军大学
                             三、步兵学校
                             四、装甲兵学校
                             五、中央测量学校
                             六、国防部情报学校
                             七、兵工学校
                             八、国防医学院
                             九、通信学校
                             十、军需学校
                             十一、骑兵学校
                             十二、炮兵学校
                             十三、工兵学校
                             十四、兽医学校
                           第二节  海军院校
                             一、海军军官学校
                             二、海军军械学校
                             三、海军军士学校
                           第三节  空军院校
                             一、幼年空军学校
                             二、空军军官学校
                             三、空军机械学校
                             四、空军通信学校
                               附一  陆军番号索引
                               附二  人名索引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作者戚厚杰  刘顺发  王楠 
                             编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序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在的一切,俯仰之间,便又成为历史.过去、现在、将来是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的。因此,人们研究历史,主要是据古以知今,而且更重要的是据现在以预见未来、指导未来。                         
    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斗争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一部分。从辛亥革命直至解放战争胜利,38年间,战争不息,除政治、经济、地理,人民的文化水平,帝国主义的侵略等原因外,军队私有,可能是内战不停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现代中国军队的发展沿革,阐明其私有性质的严重意义,是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军事史,乃至指导未来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1895年清政府编练新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详细介绍全国军队发展沿革的著作,除1930年出版的文公直所作《最近三十年中国军队史》外,最近几年又先后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解放军发展沿革的著作,而惟独没有专于国民革命军发展沿革的书,大都不够详细,只是罗列军队的人名,看不出军队的发展沿革,为了研究民国军事史,很有必要出版一本专门一本专门介绍国民革命军发展沿革的书。戚厚杰等同志编著的《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一书,就是全面介绍国民革命军产生、发展和没落的一部著作,从中可以看出,军队私有派系林立、纷争不已的主要原因。                           
    中国国民革命军是在孙中山先生的亲切关怀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参加革命,结果不断的失败。失败教训了他,1924年他才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博军校。那时候黄博岛上,一大批热血青年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集合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了革命的大好局面,取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可惜为时不久,又失败了。                           
    蒋介石继孙中山之后,虽然发展成了庞大的中央军,开设了各种新式的军事学校,建立了比过去完备的军事制度,更新了武器、装备、扩建了海、空军,使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可是蒋介石利用封建关系统治军队,结果,国民革命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上,变成了嫡系、杂牌派系林立的私有军队,并成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和个人专制独裁的工具。尽管八年抗战中,它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但胜利后又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因而这支军队就黯然地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我有幸阅读了《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的部分书稿,颇感欣慰。戚厚杰等三位同志,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之上,又坚韧努力,对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及所属海、空军以及地方军阀军队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而又相对客观的介绍,省却了中国现代史研究者翻阅浩如烟海的档案材料之烦,对研究中国现代史,是贡献了力量的。不过该书卷帙材料之烦,对研究中国现代史,是贡献了力量的。不过该书卷帙较多,头绪纷繁,整理不易,恐怕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必有若干不足甚至错误,这就盼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批评指正,以便据以提高,使其日臻完美,这又是我寄希望广大读者的了。
                                                                                
                                                         郭汝瑰                        第一编:国民革命军成立和新军阀混战(1925年7月一1930年12月)
                               第一章  国民党新军制和军队的建立(1925年7月一1926年7月)                              
                               第一节  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和建立革命军队的努力
                            一: 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年就学檀香山、香港等地,青年时立志学医,因目睹清廷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遂萌发了图强御侮的爱国思想,日益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张革新政治.变法自强。结果碰壁,故而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要救中国免遭列强瓜分厄运,“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这时.孙中山萌生了以武装推翻满清政府、夺取政权的思想。是年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即着手组织武装,培训骨干,并于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因事泄,败走国外.1900年组织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再次奔走国外。1905年他由欧洲到日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提出“建立国民军”.并对国民军的编制、军饷、军律、招军章程、招降清军兵勇条件等作了详细阐述。此后,孙中山进一步把革命重点放在组织武装起义上。他与黄兴等人接连发动和领导了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廉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以及1908年3月的钦州马笃山起义、4月的云南河口起义等,但是,这些起义都失败了。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从失败中认识到,革命所以“不能战胜政府者”,在于组织起义军时急于求成,末与当地群众取得联系就仓促发难,而起义参加者也缺乏严格的训练和坚强的组织纪律性,起义常常成了少数革命党人的孤军奋战。即使夺得一城一地,也往往因缺乏统一指挥和后援而失败。
    孙中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另辟途径,将组织武装的重点改为”运动新军”,即采取打入清军内部的办法,进行教育,发展组织,变新军为革命力量。孙中山认为,新军“若入吾党,则兵不血刃,而大功可成”于是,他派出许多革命党人投入新军,做深入细致的发动工作。1911年孙中山在广州以新军为主要力量,发动“三·二九”黄花岗之役,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运动新军”成果最显著的是湖北。当时武汉驻有新军一镇一协,约1.5万人,是清政府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装备好,战斗力强。该部中下层官兵多属破产的农家子弟、失业手工业者和一些家境不好的知识分子,对清廷多有不满。革命党人采取个别谈话、讲故事、举办讲谈会、散发革命书刊等形式,向他们宣传、灌输革命思想.并通过发展“共进会”和“文学社”等进步组织,团结了大批青年士兵,湖北新军中参加文学社、共进会的达5000之众。经过长期酝酿准备,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推翻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大功告成.建设时期已经到来,同时他也强调武装保卫之重要,必须加紧练兵。孙认为袁世凯“于练兵一点很在行”。1911年他在同袁会谈时,提出请其任总统10年,“专练精兵五百万,始能在地球上与各强国言国际之平等”,并主张裁遣现有军队。袁攫取临时大总统后,便大刀阔斧地裁减革命军队,孙中山、黄兴等竟然照办。在南京一下子就解散了军队数十万.湖南原有6个师2个旅,全部一次裁撤;湖北8个师2个旅,经3次裁撤,仅余1个师。袁世凯在裁减革命军队的同时,拼命扩充自己的兵力,积极备战。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正在组织内阁的宋教仁,又下令罢免了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等。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孙中山,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他又发动了“二次革命”.兴兵讨袁,但终因军队被裁撤,无兵可调而告失败。南方7省遂全部落人袁氏之手。
    袁世凯死后.北京政权仍由北洋军阀把持,继续奉行反革命独裁政策。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海军南下,在广州组织护法政府。然而军政府除海军外,竞无其他部队可用,护法运动因武装力量匮乏又归于失败。孙中山认识到“欲争回真共和”,“非得强大之海陆军”不可。                           
    1922年,孙中山依靠陈炯明把桂系军阀赶出广州,第二次在广州建立了革命政权。但当他在桂林督师准备北伐之际,陈炯明于6月发动叛乱,令所部向南方政府发起炮击。陈的叛乱使孙中山再一次深切认识到,一个政党要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实现自己的革命目标,首先必须掌握武装,建立起一支以自己的政纲为指导的、忠于党纲并为此而不懈奋斗的军队。孙中山的建军思想出现了重大转折。
    孙中山十分重视俄国革命,他认为其胜利经验“就是俄国发生革命的时候,虽然是一般党员作先锋,去同俄皇奋斗,但是革命一经成功,便马上组织革命军;后来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继续去奋斗,所以就是遇到了许多大障碍,还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大告成功”。他在总结自己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时指出:“中国革命虽然有了十三年.但是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没有—种军队是革命军”,“就是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为了组建革命军队,孙中山主持创办了黄埔军校,“仿效俄国“,借鉴苏联红军,首先在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制度,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学,他在任命蒋介石为校长的同时,任命廖仲凯为党代表,并设立政治部,建立起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黄埔军校及其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二、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的努力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只存在了92天。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模式,颁布了法令,设立了军事机构,使政府军制初具规模。
                            军事机构                               
    1912年1月2日参议院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同时规定此权通过行政各部的陆军部、海军部及大总统军事幕僚机构参谋部来实现行使。以陆军部、海军部掌军事行政(军政)事宜.以参谋部谋划国防用兵(军令)事宜。1月3日.临时政府以黄兴为陆军总长和参谋总长,黄钟瑛为海军总长。陆、海、参三部皆属平时统率机构;战时则由大总统成立大本营,直接实施军事指挥。此外还设直隶于大总统的南京卫戍总督,徐绍桢受命任之,负责南京卫戍及治安.                           
    随着南北议和的进展,2月15日.参议院推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遏制袁的权势,改变政体.
    3月10日,参议院通过了具有宪法效力的《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但政体采用总理制。陆、海军两行政部改隶于国务总理,参谋部仍直属临时大总统指挥.由于袁世凯于3月8日就任临时大总统,并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南京临时政府并未依《临时约法》进行改造。3l日,袁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以统辖南方革命军队;6月14日,南京留守撤销。                           
                            政府兵力                             
    武昌起义后,各省同盟会和立宪党人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军政府和民军。由于各省民军基础不同.装备、组织和战斗力亦参差不齐。其中云南、浙江、福建、武汉、南京因有新军作骨干,军官及部队的素质较好,战斗力较强。而靠帮会分子为骨干,招募游民、收编绿林成军者,则纪律差、战斗力弱。至于各省民军究竟有多少人,连参谋部也不清楚,只是接到各地民军要番号、军饷的电报,并末派员进行点编。                           
    孙中山于1月16日下令颁行陆军部制定的《陆军暂行编制》,规定各级建制单位的名称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军、营、排3级与清末新军相同.其余镇、协、标、队、棚等称谓废止,并具体规定了各级编制。                           
    陆军部随之开始以新的编制整编部队。自1月26日任命第一至第六师师长后,到4月,共整编约5个军、20余个师,计第一军,军长柏文蔚,辖3个师;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辖2个师;第三军,军长王芝祥,辖2个师;第四军,军长姚雨平,辖2个师;第五军,军长朱瑞,辖2个师;另有7个师。已任命的各军、师.大都为南京附近几省的民军,而拥有大量军队的湖北、云南等省并未任命.
    4月之后,袁世凯利用窃取的权力,大肆扩编北洋军,意欲消灭革命势力。留守南京的黄兴竟大刀阔斧地遣散各省民军,东南4省民军在辛亥革命时成立的25个师,被裁遣了近20个。黎元洪在湖北亦裁遣大批民军。1913年“二次革命”时.革命党人已无可用之兵.不到1个月就告失败。                           
    1917年7月.孙中山由上海率海军南下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军事上以张开儒为陆军总长,程壁光为海军总长,许崇智为参军长,李福林为亲军司令,陈炯明为第一军司令o
    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大元帅职,然而并无武装,所依者滇、桂系等西南军阀不真心护法,多与孙中山貌合神离,各怀异志。后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将所辖警卫军20个营拨给孙中山,以陈炯明为司令,归大元帅府管辖。次年5月,孙中山愤于军阀“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而辞去大元帅职赴沪。                           
   1920年10月,粤军回师广东,克复广州。11月28日,孙中山回到广州.  29日重组军政府。军事上,以陈炯明兼陆军部长,李烈钧为参谋部部长,汤廷光为海军部部长。所辖军队为原20个营发展而成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参谋长邓铿。辖2个军,第一军军长陈炯明,下辖3个师、6个独立旅和5个路;第二军军长许祟智,下辖4个旅。
   1921年4月,孙中山鉴于徐世昌滥用总统名义,大借外债,陈炯明又与邻省各军阀暗中勾结,联防互保,帝国主义对关余不允交付等情况,由国会讨论,取消军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政府。4月7日,孙中山被选为大总统。5月5日就任,并任命所属各部部长,陈炯明为陆军部部长,汤廷光为海军部部长.李烈钧为参谋部部长。                           
   1922年2月,孙中山组成大本营,领导第一次北伐。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迫离粤,陈遂窃取广东军政大权。粤军随之分化,许祟智率领拥护孙中山的北伐军继续东进,于10月12日攻克福州。孙中山于17日将其改组为“东路讨贼军”,以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辖3个军。第一军军长黄大伟,辖4个旅(东路讨贼军回粤前夕,黄投奔陈炯明);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兼,辖4个旅;第三军军长李福林,辖4个旅。后又将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组成西路讨贼军,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辖杨如轩、杨池生、范石生、蒋光亮各部;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辖刘玉山等部。另有粤军分化后.拥护孙中山,退至肇庆、梧州间的莫雄、陈济棠、邓演达、卓仁机、吕春来等部.
    1923年初,孙中山部署驻扎在福州的许崇智部东路讨贼军和驻扎在广西的由滇、桂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向广州合击,陈炯明兵退惠州。应获胜诸将领邀请,孙中山于是年旧历除夕离沪南下。3月1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成立,孙中山任大元帅。其下设参谋长、参谋处,为大元帅府幕僚机构,负司仪、司书及参赞军机之责。以蒋介石为参谋长,朱培德为参谋处长.大本营所辖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刘震寰,桂军总司令沈鸿英,滇军总司令兼卫戍司令杨希闵,中央直辖第三军军长卢师谛,中央直辖第七军军长刘玉山,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广东江防司令杨廷培,广东海防司令陈策。
    在讨贼军名下,此后陆续来粤的有湘、豫、鄂、陕等省的军队,仍沿用讨伐陈炯明时的“讨贼军”番号。由于其原为各省游散军队,系统各别,称号杂沓,军制混乱,有名无实,拥兵自重,对于孙中山朝拥夕叛。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帮助下,决心整顿军队。中央级机构.在新成立的中央党部设军事部,作为党在军事方面的行政机关,以许祟智为部长。对军队建设,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骨干,组建一支新式武装,同时改造旧军队为革命武装。
    10月13日,为实现《建国大纲》精神,孙中山下令将大元帅府所属各路“讨贼军”改为“建国军”.所部为:许崇智建国粤军,谭延闿建国湘军,杨希闵建国滇军,刘震寰建国桂军,沈鸿英广西建国军,樊钟秀建国豫军,何成浚建国鄂军,李明扬、董开福建国赣军,路孝忱建国山陕军,唐继尧云南建国军.熊克武建团川军,唐继尧云南建国军,方声涛福建建国军,朱培德建国第一军,柏文蔚建国第二军,卢师谛建国第三军,黄明堂建国第四军,吴铁城建国警卫军,邓彦华大本营警卫部。此外,还有海军舰艇10余艘。
    由于滇、桂军阀垄断了广州税收,对大元帅的命令置若罔闻,以广州为采邑,视军队为家兵,对旧军队的改造未获成果。封建军阀的存在实为国民党广州政府的一大障碍。
    11月,孙中山北上,他写信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强调指出:“练兵之事为今日根本之图。”在孙中山的亲自关怀下,11月20日建立了黄埔军校教导团,1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团,并建立了独立营。后由上述部队组成了黄埔校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4月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77次会议,决定把黄埔军校校军改为党军。孙中山虽然没有看到党军的建立,但他的建军思想使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军事机关和各军
                            一.军事委员会                               
    1925年7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广州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军事委员会以汪精卫、胡汉民、许祟智、谭延闿、廖仲凯、朱培德、伍朝枢、蒋中正8人为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兼任。7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管理,统率国民政府所辖境内之海军、陆军和航空队及一切关于军事之机关;军事委员会中1人由国民政府特任为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军事委员会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兵工厂等分掌事务。《组织法》规定,军事委员会以委员若干人组成.推举其中1人为主席;委员会内各重要机关由委员分负直接监督之责;军事委员会决议文件由主席签名,以军事委员会名义用命令方式发表;关于政治训练、军需事宜,除主席签名外,还须有该机关长官副署方能生效;关于国防计划实施、军事动员、军制改革、高级军官及其同级官佐任免、陆海军移防、预算决算及高等军事裁判和其他与国民政府政策有关事项,其文告及命令都由军委会主席和军事部长署名行之.同时规定,凡军事委员会决议事项,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为有效,如多数委员不在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时,主席与委员1人有决定处置之权。                           
    军事委员会发韧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时期。1917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起护法战争,以大元帅名义执掌军政府最高军事指挥权。9月,孙中山除下令组织参谋处和参军处作为主要的军事幕僚机构外,又先后任命朱本富、彭养光等64人为军政府的军事委员,负责为护法军事拟订作战计划。翌年5月,军政府被滇、桂军阀改组,实行合议制,乃明令设置军事委员会,由各省军长官所派之军事代表组成,其职权为:“建议军事上之计划及备政府之咨询,但关于各军之特别事宜,得由该军单独建议”。以李烈钧为委员长,邓铿、钮永建、李书城、林虎等26人为委员,由于南方政府军队派系复杂,各自行令,军事委员会所谓的“建议”、“咨询”等职权成为纸上空文。
    1921年底,孙中山再度返回广州重建革命政府,并在桂林发起北伐,在建立大本营的同时,设置了“赞襄联合作战,并任大本营与各省各军之联结”的军事委员会.与幕僚处、兵站处等并列,直辖于大元帅,军事委员会的职权主要是:“建设国军及国防事项”、“作战事项”、“军事统一及各省联防事项”等,以其执掌上看,可作为未来军事委员会的雏形。
    1922年8月,由于陈炯明叛乱,孙中山避居于上海.不久决定改进党务,制订了新的国民党党章,其中第二章规定:“在中央本部设置军事委员会.调查国内外之军制,并研究国内军制改革计划”。翌年2月,孙中山任命柏文蔚、吕超、黄大作、蒋中正等13人为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这个机构的设置是国民党史上第一次针对军事改革的设计,它表明孙中山认真吸取了依赖军阀而不断失败的教训,决心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彻底改造中国旧的军事制度的精神之意向.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开展,统一军队势在必行。孙中山先生参照苏联军制成规,于1924年7月l日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党最高军事机关,负责各军的改组工作,只因当时滇、桂军阀把持革命政府的武力与财政,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无法开展,不过所推行的政治训练方针等,随着黄埔军校的开办,亦渐渐灌输于各军之中。
    1925年春,第一次东征胜利,滇、桂叛军被荡平,巩固了革命政权.5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整饬军队案”,全面进行军队之整理。6月24日,再通过“政府改组决议案”,决定建立国民政府,同时设置军事委员会。
    1925年9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任命军事委员会所辖各机关负责人: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参谋团主任罗加觉夫(苏联人)、副主任岳森,总务厅厅长黄实,军务厅厅长冯祝万,步兵监冯宝森,炮兵监邓演成,工兵监陈翰誉,交通监特拉特脱治(苏联人),军医监朱奉藻,秘书厅厅长朱和中,海军局局长斯米诺夫(苏联人),航空局局长李糜(苏联人),军需局局长关道,兵工厂厂长邓仕章。军事委员会初建,内部很不稳定。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胡汉民因受牵连出走.9月20日,许祟智因病辞职赴沪。军需局局长关道被免职,任命范其务接任。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适应新的形势,1926年1月上旬.军事委员会成立常务委员会,以妊精卫、谭延闿、蒋介石为常务委员。2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汪精卫为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兼各军党代表,并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监。
    为进一步控制军队,蒋介石力主改组参谋团。2月28日,蒋征得汪精卫同意,撤换了苏联顾问。3月1日,军事委员会参谋团改组为参谋部,李济深任部长。还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军需部,3月8日,任命朱培德为军需部部长。以李之龙代海军局局长.“三·二0”中山舰事件中,李遭逮捕,由欧阳格任海军局代局长,旋改由潘文治代理局长:张静愚任航空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各机构内苏联顾问均被解职。                           
    此后,汪精卫辞职赴欧。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季山嘉等数十人也解聘回国。4月16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举行联席会议,推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6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总司令部设在军事委员会内,军事委员会原辖工作机构遂移于总司令部,只保留秘书厅办理军事委员会会议文件、会议记录事宜,厅长一职则以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兼充,不另委人。原厅长朱和中调任兵工厂党代表,原秘书厅秘书周雍能升任厅长,不久,周亦被解职。
    军事委员会成立后的几个月中,蒋介石排挤了汪精卫:掌握了大权,同时推行军队统一,编组国民革命军,统一两广,筹备北伐.
                            二:军事部                           
    1925年7月l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随即建立军事部,隶属国民政府。军事部设部长1人,在国民政府委员或军事委员会委员中推定,由国民政府特任。军事部部长职责为:在国民政府对外军事关系中代表国民政府,并为国民政府各种军事问题决议案的说明人;国民政府有关军事文件须由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军事部部长共同署名方生效力;在国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军事范围以内工作,如军需预算案等军事方面与政府其他各部工作关系上联络诸问题,由军事部部长代表发言;负责民间普及军事教育.如各学校暂时不能设军事训练.则提倡体育为军事训练最低限度之准备,养成小、中、大学青年之军人精神,以减少将来施行专门军事教育之困难.
    军事部和军事委员会的关系,军事部部长除以军事委员资格服务外,军事委员会关于国防计划实施、军事动员、军制改革、高级军官及同级官佐任免、陆军移防、预算决算及高等军事裁判等其他与国民政府之政策有关事项,其文告及命令应由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军事部部长共同署名行之。军事部部长在军事委员会中负有监督参谋团工作之专责,对于各种作战计划应按时督促起草并指授机宜,对于军队之教育及组织等事项应按时监督并指导之。
    由此可见,军事部部长兼国民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双重身份;军事部部长在国民政府对外军事关系上为国民政府代表,并为国民政府各种军事问题决议案之代表说明者;国民政府有关一切军事文件,须由主席及军事部部长共同签署方生效力.同时在军事委员会中.对国民政府政策有关文告及命令,须由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军事部部长共同署名行之.省政府之军事厅受军事部部长指挥.
    军事部成立后,委许崇智为部长;9月20日许祟智因病辞职,谭延闿署理部长。1925年底,该部即以军事委员会代之。
                                              三:  国民革命军各军                           
    1925年7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了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军事委员会。8月26日,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党军及建国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废除了以省命名的粤、湘、滇等军的番号,代之以数字为番号,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一至第五军;1926年1力、3月、6月又相继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六、第七、第八军。
                            国民革命军各军编建情况分述如
    第一军      该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以该校毕业生组成教导团,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第二团,王柏龄为团长。1925年2月,两教导团参加东征,由蒋中正、周恩来指挥,因得东江农民配合,在淡水、棉湖两次战斗中获胜,3月底克复汕头、潮州。1925年4月13日,廖仲恺提请中央将教导第一、第二团编成党军第一旅,何应钦为旅长。4月29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节制该旅.不久,该旅扩编为第一师,师长何应钦。此后又以教导第四、第五团编成第二师,王懋功为师长。6月15日,经国民党中央提议,于7月1日正式改组广州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8月改党军、建国各军为国民革命军。是时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蒋中正。9月19日任命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20日.蒋介石将许祟智粤军解散,并收编其一部为该军第三师,以谭曙卿代师长,不久解除。9月29日,以蒋中正为东征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第一军等部队参加第二次东征.于10月14日攻克惠州。12月,改编原粤军张和旅、余鹰扬团为独立第二师,冯轶裴任师长,1926年改称第十四师,隶属第一军。
    1926年1月4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王柏龄为师长,刘峙为副师长,隶属第一军。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继任军长。第一师师长由钱大钧升任。2月26日,蒋介石免去王懋功第二师师长职,调教导师副师长刘峙升任。教导师改为第二十师,师长王柏龄。不久,王柏龄与钱大钧对调师长职。是时,第一军辖5个师:第一师师长王柏龄,第二师师长刘峙,第三师师长谭曙卿,第十四师师长冯轶裴.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军参谋长为蒋伯诚。1926年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第一军内的共产党员退出,周恩来亦离开第一军。4月,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
    第二军       该军原为湘军第三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1923年,孙中山为北伐赵恒惕.任命湘军第三混成旅旅长谢国光为讨贼军湘南第一军军长,任命湘军第六混成旅旅长陈嘉祐为讨贼军湘东第一军军长。是时,北洋政府所属赣军犯粤,北江失陷。孙中山命谭延闿援粤,击退赣军。孙中山改任谢国光为建国湘军第三军军长,陈嘉祐为建国湘军第五军军长。建国湘军第三、第五军收复广东北江后,于1924年春奉命东征陈炯明,师至河源。是年秋,移师北伐,由大庾入赣,克吉安而还,仍担任北江防务。是时,谭延闿将建国湘军缩编为8个团,设湘军整理处,并创没湘军讲武堂,积极训练。
    1925年6月,建国湘军参加讨伐杨希闵、刘震寰。事平后,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为副军长,岳森为参谋长,辖第四、第五、第六师.师长分别为张辉瓒、谭道源、戴岳。   1926年2月.李富春任副党代表。是年春,增设教导师,陈嘉祐任师长。   
    第三军   该军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1915年护国战争起,李烈钧率护国军第二军进入广西,该军前身为方声涛梯团(旅)一个营,营长朱培德,该部入桂后,会同广西陆荣廷部讨伐广东龙济光,滇军攻韶关,克源潭,朱培德由营长递升为团、梯团长、第四师师长。1919年政学系当权,企图吞并驻粤北之滇军,派李根源为滇军总司令,但官兵拥护李烈钧,于是滇军远走湘西。1921年,孙中山回广州任大总统,该部由朱培德率领归属孙中山。1924年10月,受孙中山之令编为建国第一军。1925年8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参谋长黄实,党代表朱克靖。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师,师长分别为王均、朱世贵、朱培德(兼)。
    第四军    该军由粤军第一师发展而成。1920年10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桂系军阀陆荣廷败走。11月,孙中山由沪返回广东,重组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并决定组建粤军第一师,以粤军参谋长邓铿兼任师长。邓铿选择军政素质较优者织编之:以粱鸿楷为旅长,陈可钰为参谋长,以邓演达、叶挺、罗梓材、徐景唐、钱大钧等为参谋,以李济深为副官长,何廼英、张发奎、薛岳、黄镇球等为副官。所辖部队为:第一、第二团,由梁鸿楷支队所属的谢毅、徐汉臣两个统领改编,谢毅、徐汉臣分任团长;第三团、由陈修爵统领和彭智芳营改编、陈修爵为团长;师独立营,由粤军总部直辖的齐公恪独立营改编,齐公恪为营长,不久改任邓演达为营长。此后,将陈铭枢统领(缺1个营)改编为第四团.陈铭枢为团长;又由薛岳新建1个机关枪营,李章达新建1个工兵营,叶挺任工兵营营副.1921年7月,第一师巳编建4个团、1个独立营.1个机关枪营、1个工兵营。   8月.该师机关枪营、工兵营和新建的一个营被编成大本营警卫团,调该师参谋长陈可钰为团长,薛岳、叶挺、张发奎分任第一、第二、第三营营长。升李济深为该师参谋长。
    1922年3月21日,师长邓铿被暗杀.梁鸿楷代理师长,5月,梁正式升任师长;1922年秋,粤北战事结束,陈炯明对各部整编,升谢毅为第一旅旅长、陈修爵为第二旅旅长,以梁鸿林任第一团团长,沙世祥任第三团团长,第四团团长陈铭枢辞职,由陈济棠升任,因原徐汉臣第二团脱离第一师,遂将李烈钧之赣军卓仁机部编为该师第二团,卓仁机为团长.原属第一师系统的警卫团第三营,归编第二团第三营,张发奎为营长。   陈炯明叛变时,因谢毅、陈修爵原为陈炯明死党,遂率一部随陈叛变而去。师长梁鸿楷率第二团、第四团等反正,讨伐陈炯明。
    1923年2月,孙中山在陈炯明被逐后,由沪重返广州设立大本营,脱离陈炯明的粤军一律改由大元帅府直辖;梁鸿楷调升粤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升任第一师师长.徐景唐为参谋长,下辖第一、第二旅2个旅,卓仁机、陈济棠升仟旅长。全师5个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和独立团,梁鸿林、张弛、邓演达、戴戟、张发奎分任各团团长.   7月,第一旅脱离第一师,改为粤军第十二旅,并将梁鸿林第—团扩编为粤军第十三旅。是时,陈铭抠回第一师任第一旅旅长,张发奎独立团改为该旅第一团,由新成立的一个团为该旅第二团,蒋光鼐为团长。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学,第一师派出李济深、邓演达、严重、陈诚等去军校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原大元帅府所辖部队皆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其编配情况如下: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政治部主任麦朝枢。辖4个师及1个独立团。
    第十师    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鼎,参谋长戴石孚,政治部主任李笠农,后为徐名鸿。辖第二十八团,团长蔡廷锴;第二十九团,团长孙绳;第三十团,团长戴戟。该师以原第一旅扩编而成。                           
    第十一师    师长陈济棠,副师长(先)徐景唐、(后)邓世增,参谋长李扬敬,政治部主仟林翼中。辖第三十—团,团长余汉谋;第三十二团,团长香翰屏;第三十三团,团长黄镇球;炮兵营.营长吴涛。该师以原第二旅和补充团、工兵营扩编而成。邓世增先任第三十二团团长,升任副师长后,香翰屏递升团长。
    第十二师     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朱晖日,参谋长李汉魂,政治部主任廖乾吾。辖第三十四团,团长许志锐;第三十五团,团长缪培南;第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该师先为原第一团扩编,以梁鸿林任师长,张发奎时任第四军独立旅旅长。1925年9月.因蒋介石驱逐许祟智,扣留梁鸿楷(梁鸿林兄),梁鸿林率部叛变,被解决,再将张发奎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
    第十三师    师长徐景唐,副师长陈章甫,参谋长余华沐,政治部主任翟瑞元。辖第三十七团,团长云瀛桥;第三十八团,团长李务滋;第三十九团,团长谭邃。该师本属第五军建制,拔归第四军节制
    独立团  团长叶挺,该团由保卫孙中山的铁甲车队改编而成。
    第五军    该军由粤军一部编成,军长李福林.1922年10月,广东政府军攻下福州,许祟智部改编为东路讨贼军.李福林为该部第三军军长。1924年4月,各路讨贼军攻占广州后,李福林为东路讨贼军第三军,辖林驹、吴近、袁德穉、郑永珍4个旅。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仍为李福林,政治部主任李朗如,辖第十五师,师长李群;第十六师,师长练炳章。该军第十三师,师长徐景唐,拨归第四军节制。                           
    第六军 该军于1926年1月编成。1月22日,任命程潜为军长,唐蟒为参谋长,林伯渠为副党代表、杨杰为总参议。辖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师3个师。第十七师由吴铁城指挥的广州国民政府警卫军编成,初以姚观顺任师长,后以邓彦华接姚任师长;第十八师,师长胡谦;第十九师是程潜在赣鄂军时期编成的,师长杨源浚。
    第七军  该军由广西李宗仁、黄绍竑所部编成。中华民国建立后,广西政权一直为老桂系陆荣廷把持.1921年,孙中山发动讨陆之战,李宗仁集聚11个连的兵力.被委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屯驻在玉林、十万大山一带。5月,李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以黄旭初为参谋长,部队编为2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李石愚,下分2个统领,第一统领俞作柏,第二统领钟祖培;第二支队,司令何武,下分2个统领,第一统领伍廷飏.第二统领陆超.后不久,黄绍竑率军来李处,被李委为第三支队司令。1923年4月,黄率部随刘震寰入粤,7月,孙中山委黄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以白祟禧为参谋长.下辖3个团,以俞作柏、伍廷飏、夏威分任各团团长。为了统一广西,李宗仁将所部改名为定桂军。
    1924年6月,李宗仁定桂军和黄绍竑讨贼军联合讨伐陆荣廷,会师南宁,遂联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联军总指挥李宗仁,副总指挥黄绍竑,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白祟禧。下辖定桂军和讨贼军:                           
    定桂军   总指挥李宗仁(兼),参谋长黄旭初。辖6个纵队,纵队司令分别为李石愚、何武、钟祖培、刘权中、何中权、韦肇隆。
    讨贼军   总指挥黄绍竑(兼),参谋长白祟禧(兼)。辖5个纵队和6个游击司令,纵队司令分别为俞作柏、伍廷飏、夏威、蔡振云、吕焕炎;游击司令分别为马夏军、何正明、黄桂丹、陈智辉、封辅军、卢文驹。   8月,上雷之役,定桂军第二纵队司令何武违令被撤职,由陆超升任,刘日福所部2个团也于是时由李宗仁收编为定桂军一独立旅,刘日福任旅长。                           
    1924午11月,孙中山北上,临行前,明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取消,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委李宗仁为督办,黄绍竑为会办,白祟禧为督办公署参谋长。下辖2个军,第一军由定桂军改称,军长由李宗仁兼任;第二军由讨贼军改称,军长由黄绍竑兼任。督办公署增编2个警卫团,团长由郭风岗、陶钧分任.第一军增建1个统领,由封高英担任。第二军增编2个边防司令,由徐启明、龙得云分任.1个游击司令,由陈先觉担任;2个统领,由黄桂丹、岑孟达分任;1个支队司令,由陈济桓担任。                           
    1925年初,李、黄、白打败了沈鸿英:2月,又在广东军政府支援下,打败了趁攻打沈部时袭占南宁的滇军唐继尧所部。此后,李、黄、白开始整顿内部。李、白负责整训部队,将原定桂、讨贼军及收编的旧桂系部队编成25个团,校正规陆军教程进行训练。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规定广西遵照国民政府命令处理全省政务.
    26日,将广西第一、第二军2个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全军辖9个旅, 21个团及炮兵、工兵营。是时第七军编制为: 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参谋长白祟禧。下辖9个旅、21个团:第一旅,旅长白崇禧(兼),辖陶钧、吕演新2个团;      第二旅,旅长俞作柏,辖李明瑞、李朝芳2个团;第三旅.旅长刘日福,辖张国柱、龚寿仪2个团,第四旅,旅长黄旭初,辖许宗武、林畅茂2个团,第五旅,旅长伍廷飏,辖陆受祺、梁朝玑2个团;第六旅,旅长夏威,辖韦云淞、叶丛华2个团;第七旅,旅长胡宗铎.辖杨腾辉等2个团(其中1个团缺团长).第八旅,旅长钟祖培,辖尹承纲、周祖晃2个团;第九旅,旅长吕焕炎,辖杨义、蒙志2个团。另2个独方团和1个入伍生团.团长分别为陈济桓、罗浩忠、吕竞存.
    第八军        该军出湖南陆军第四师改编而成.1916年,刘人熙督湘时,唐生智为警卫团第三营营长,辖李家兴、刘兴、梁锡祺、李品仙4个连。是年秋,编属湖南陆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宋鹤庚。1917年,护国战争起,宋鹤庚在宝庆宣布独立,唐生智部在宋指挥下参加驱逐傅良佐的战争     1918年春,宋鹤庚升第二旅旅长,唐生智随宋递升第三团团长.    1920年冬,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宋鹤庚升任第一师师长,唐递升第二旅旅长,辖第三、第八团2个团,刘兴、李品仙任团长,1923年冬,唐生智升任第四师师长兼湖南善后督办.辖第二旅,旅长刘兴;第八旅,旅长李品仙;第九旅,旅长何键。周斓率警备司令部所属各部.驻防郴、永.1926年6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刘文岛为党代表,唐将叶琪旅编入第八军,叶琪旅改编为该军第一师,叶琪任师长;何键旅改编为第二师.何键为师长;李品仙旅改编为第三师,李品仙为师长;刘兴旅改编为第四师,刘兴为师长;警备司令部改编为教导师,周斓为师长.
                                                                            第三节  国民军各军                             
    1916年6月,大总统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为总统,连年战事频仍.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与直系其他将领胡景翼、孙岳结盟,于10月24日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并通电请孙中山北上.冯与胡景翼、孙岳等商定组织国民军,冯被推为总司令。胡、孙所部分别编为国民一军、回民二军、国民三军。1926年1月,冯又将倒戈的奉军第三军魏益三部改编为国民四军。
     一、国民一军      国民一军由冯玉祥训练、带领的第十六混成旅演变而成。     1914年4月.冯玉祥任警卫军第二团团长,袁世凯为镇压白朗起义,将其改编为第七师第十四旅,冯玉祥任旅长,随同陕西宣抚使陆建章入陕。10月,白朗起义被荡平,第十四旅被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辖杨桂堂、何乃中2个团.驻汉中.         1915年5月,袁世凯称帝、护国军起,袁世凯命陈宦督川。第十六混成旅由汉中入川,与护国军战于叙府,后议和。次年5月20日,陈宦在冯玉样督促下宣布四川独立,第十六混成旅亦改称护国军第五师:是时,冯将当地游击部队与收编的川军合编成第三团,任命张之江为团长。袁世凯死后,冯率部由四川返抵廊坊,恢复第十六混成旅番号。
    1917年7月,张勋复辟,第十六混成旅在廊坊举义,誓师讨伐。是年段祺瑞为讨伐南方护法军政府,令该旅前往增援。冯借口兵力单薄,又扩充1个团,以李鸣钟为团长。冯部开驻浦口后即借口不前。于1918年移驻武穴。南北战争起,冯玉样通电主和罢兵。6月,该旅移驻常德,历时两年有余。冯玉祥对部队进行扩充整顿和严格训练。时该旅辖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及骑兵、工兵营,团长由李鸣钟、张之江、张树声、张维玺、鹿钟麟分任,刘郁芬任旅参谋长。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冯玉祥率所部由常德撤至汉中,11月初进驻信阳。         1921年,阎相文率第十六混成旅入陕,在西安附近将陈树藩部击溃.
    8月初.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冯玉祥任师长,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2个旅,旅长为张之江、李鸣钟;步兵团团长由宋哲元、刘郁芬、张维玺、孙良诚分任,炮兵团团长鹿钟麟,骑兵团长张树声;师参谋长为门致中:不久,阎相文服毒自杀,冯玉祥继阎督陕: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事起,第十一师由陕进驻洛阳,不久在郑州大败赵倜军、冯调为河南督军。在此整顿军队,招募新兵,培养干部.  10月,冯扩编了第七、第八、第二十五混成旅,命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分任旅长.10月底,冯被免去河南督军职,调往北京任陆军检阅使,所部驻北京南苑。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事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二军军长,率部向古北口进攻。行前,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结盟,乘京城空虚,发动政变。10月23日,冯班师回京,发动了北京政变o
24日,冯即与胡、孙等人在北苑开会,商定组织国民军,推冯玉祥为国民军总司令。                      
    冯部编为国民一军,冯兼军长,将所部扩旅为师,分别为:第一师,师长鹿钟麟,辖第一、第二旅和警备第一、第二旅,各旅旅长为韩复榘、过之纲、刘汝明、门致中;第二师,师长刘郁芬,辖第三、第四旅,旅长为孙良诚、张维玺;第三师.师长郑金声,辖第五、第六旅,旅长为宋庆林、李百峰;第十一师(后改称第四师),师长宋哲元,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旅,旅长为佟麟阁、陈毓耀;暂编第五混成旅,旅长刘玉山,中央第七混成旅,旅长葛金章,归由察哈尔都统张之江节制;暂编第四混成旅,旅长石敬亭,中央第四混成旅、旅长石友三,归李鸣钟节制:此外.卫队旅,旅长冯治安;炮兵旅,旅长孙连仲;骑兵第一旅,旅长由察哈尔都统张之江兼;骑兵第二旅,旅长王镇淮;察哈尔第一混成旅,旅长魏福融:                           
    10月27日,经李大钊和孙中山的代表徐谦介绍,冯玉祥与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会晤。此后又经徐谦、于右任等奔走,苏联应冯所请派出顾问,帮助训练部队:冯部的训练机构有干部学校、军官教导团、骑兵教导团、交通教导团、炮兵教导团和钢甲车教导团,还在北京增设了航空司令部.12月15日,冯改编察哈尔省驻军第二旅入国民军,又在杨村战役中收编直军万余,实力大为增强c
    1925年1月,冯玉祥就任段祺瑞委任的西北边防督办职,所部改称西北军.是年底,冯部西北军已扩充为1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2个炮兵旅.1个交通团,共计15万人。所部分别为:第一师,师长韩复榘,由第二十二旅扩编;第二师,师长孙良诚,由第二十一旅扩编;第二师,师长郑金声,由驻绥远第—混成旅扩编;第四师,师长佟麟阁,由第二十五旅扩编;第五师,师长石敬亭,由第七混成旅扩编;第六师,师长石友三,由第八混成旅扩编;第七师.师长马鸿逵,由马福样旧部扩编;第八师,师长谭庆林,由直军谭庆林部扩编;第九师,师长唐之道,由唐的直属部队改编;第十师,师长刘汝明,由新兵组成;第十一师,师长蒋鸿遇,由甘肃陆军改编;第十二师,师长张维玺,由新兵与甘肃陆军一部改编;骑兵第一师,师长张树声;骑兵第二师.师长孙连仲。还有炮兵两个旅和交通团:    11月,冯玉祥与郭松龄密约反奉.    23日,郭松龄倒戈,向张作霖进攻.冯即发兵东进援郭。但因盟友、直军李景林受日本人诱唆背约.郭部腹背受敌,冯转攻李部。郭因后援不继,兵败身死。直、奉军以“讨赤”为名联合讨冯。冯迫于形势,于1926年1月1日宣布下野,将西北边防督办职交与张之江,3月20日,冯赴苏联考察。但直奉联军并末因此而停止进攻,反而对国民军大举讨伐。
    张之江为保全实力,于4月15日率部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张在督办署内设置3个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张自兼委员长;政治委员会,张秋白为委员长;财政委员会,魏宗晋为委员长、聘请李烈钧、孙岳为高等顾问,刘骥为总参议,以蒋鸿遇代理绥远都统:方振武为口北镇守使。时国民军各军集中南口,共约20万人、混合编组后,国民军全军总司令为张之江.全军分为东路军、西路军、总预备队和直属部队4部,各部序列如下:
      东路军     总司令鹿钟麟,所部为:前方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郑金声,辖第三、第十、第十一师,共8个旅;第二军,军长方振武,辖1个师、1个旅;第三军,军长徐永昌,辖1个师、2个旅及弓富魁部;第九军,军长王镇淮,辖第五师、第十一旅、5个骑兵旅及内蒙骑兵。                           
      西路军     总司令宋哲元,所部为:第五军,军长石敬亭.辖3个混成旅;第六军,军长兼第六师师长石友三,辖4个旅;第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韩复榘.辖3个旅;骑兵第一集团军总指挥赵守钰,辖2个旅和1个游击大队;骑兵第二集团军总指挥杨兆麟。                           
      总预备队 总指挥兼第七军军长蒋鸿遇,辖两个旅和西路游击大队、   
      直属部队 辖3个旅和钢甲车团、交通团、手枪团及航空监督等。                             
      国民军在南口激战之际,正是广东的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之时:由于国民军在南口吸引了奉、直军精锐,北伐军两周便攻克长沙,直下岳阳,震动武汉:所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与国民军的有力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二、国民二军                              
    国民二军是一支几经改编的陕军.胡景翼、岳维峻相继担任军长.该军前身为于右任靖国军第四路,下辖8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田玉洁;第二支队,司令董振五;第三支队.司令岳维峻;第四支队.司令李云龙;第五支队,司令康振邦;第六支队,司令冯毓东;第七支队,司今崔式卿;第八支队,司令姚林翼。直皖战争后被直系军阀收编为陕军第一师,胡景翼任师长,辖第一旅,旅长岳维峻;第二旅,旅长田玉洁。                           
    1924年秋,相继爆发了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内部受吴佩孚排挤的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结成同盟,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10月24日,冯玉祥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军,胡景翼担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国民二军军长。11月10日,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在天津开会,商讨政变后中央权力的分配和地盘划分,将河南省划给国民二军,胡景翼任河南督办。这时国民二军编为3个师,第一师,师长胡景翼自兼,第二师,师长岳维峻,第三师,师长田玉洁(因田玉洁留陕,该师由旅长李纪才、李云龙分别带领)。
   12月,国民二军将吴佩孚逐出河南,收编其残部编为第四师、第六师,由陈文钊、王为蔚任师长。另收编田维勤残部编为河南第二旅,仍由田维勤任旅长.驻守汝南。加亡胡人豫后扩编的2个混成旅(由李云龙、李纪才任旅长)和1个补充旅(旅长邓宝珊),此时国民二军实力大增。                           
     1925年2月下旬,国民二军与原盘踞河南的镇嵩军为争夺地盘展开了“胡(景翼)憨(玉琨)之战”.历时月余,憨兵败服毒自尽,国民二军大获全胜。                           
     4月,胡景翼病逝。岳维峻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岳上任后不断争取各方援助,扩充军队。至是年秋,国民二军所属已达11个师、18个混成旅、2个骑兵旅、1个骑兵团、3个炮兵团,共约20余万人。第一至第十一师师长分别为:胡景铨、岳维峻(兼)、田玉洁、陈文钊、王为蔚、樊钟秀、邓宝珊、冯毓东、李纪才、李云龙、蒋世杰;第一至第十八混成旅旅长分别为:马华瑜、曹七英、赤亚武、刘鹏、弓富魁、康振邦、王相贤、赵树勋、杨世昌、麻振武、卫定一、马志敏、田维勤、袁家声、郭振才、马吉第、李鸿翥;骑兵第一旅,族长郑庠,第二旅,旅长周肇歧。
    这些由各派系及土著部队拼凑起来的部队系乌合之众。1925年冬,由于强敌的四面围攻和岳维峻的错误指挥,几乎全军覆没.岳逃至山西,被阎锡山收留.国民二军所余残部,一部由李云龙带领逃回陕西,会同国民三军杨虎城部占领西安,于1926年4月15日起,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守城之战。另一部由邓宝珊、弓富魁带领,会同国民一军,参加了南口大战和五原誓师。此外,国民二军主力溃败后,蒋世杰师仍在信阳坚持守城,与吴佩孚部队对峙48天,于1926年3月12日停止抵抗。风云一时的国民二军就此告终。
                            三、国民三军                             
    国民三军源自曹琨直系第十五混成旅。军长孙岳曾受命黄兴任苏、松、宁、扬、镇五路司令,二次北伐时任第一军司令。失败后至曹琨处,任军官教导团团长。直皖战争起,任直隶义勇军总司令,战后改为第十五混成旅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出任西路军总司令,战后为冀南镇守使,辖徐永昌、庞炳勋2个团。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孙岳任北京卫戍副总司令,曾与冯玉祥、胡景翼密谋推翻曹琨。l0月23日.冯玉祥从古北口回师,孙将冯接入城内,发动了北京政变。政变成功后,孙担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国民三军军长,继而率兵南下,将曹士杰第十六混成旅缴械,进驻保定。孙岳将北京步军统领所属各部枪械均归入国民三军,编成4个师、3个混成旅、1个补充旅、1个混成支队,以刘汝贤为参谋长,王道元为秘书长,郭宗道、耿毅等相继为总参议。下辖中央暂编第四师,有第七、第八旅2个旅.旅长为顾占鳌、门炳岳,师长初为孙岳自兼,后由何遂担任,何辞职后该师建制撤销,改为第七、第八两个混成旅;第二师,师长叶荃,该师初无基本部队,遂将第十五混成旅划归之,旅长王孝缜;第三师,师长陈文钊,有徐寿椿、阎日仁、高汝桐3个旅;第四师,师长王为蔚,辖张志远、孙耀齐2个旅。陈文钊、王为蔚2个师开始编入回民三军,后来改隶国民二军。此外还有暂编第一混成旅,旅长徐永昌,暂编第二混成旅,旅长庞炳勋,暂编第三混成旅,旅长刘廷森;补充第一旅,旅长耿金锡;混成支队,支队长胡德辅.
    1925年春,河南爆发“胡憨之战”,孙岳率部进豫援胡,憨玉琨战败后,国民三军长驱入陕,驱逐了吴新田,孙任陕西军务善后督办,并收编了杨虎城部为该军第三师,井岳秀部为该军第四师.                          
    1925年11月.冯玉祥乘郭松龄倒戈反奉之机,向天津直军发起进攻。孙岳将陕西军务善后督办职务让与李云龙,留杨虎城、井岳秀2个师守陕,亲率徐永昌、何遂、庞炳勋等部回师援冯。直系李景林战败后,孙岳担任直隶督办。                           
    1926年春,国民三军同国民军各部参加南口大战,8月退至绥远.9月五原誓师后孙岳生病,遂将部队交与徐永昌指挥,孙则赴沪就医。1927年春,徐永昌投靠阎锡山。留驻陕西的国民三军杨虎城、井岳秀2个师,被冯玉祥编入第二集团军。
                            四、国民四军
    国民四军系由倒戈之奉军郭松龄残部编成,军长魏益三。    1925年11月23日,原奉军第三方面军第十军军长郭松龄,以改革东三省政治为名倒戈反奉,将所属部队改编为5个军:第一军.军长刘振东;第二军,军长刘伟;第三军,军长范浦江;第四军,军长霁云;第五军.军长魏益三。      郭松龄起兵后,留第五军魏益三率郝梦龄等3个步兵旅.另1个骑兵团和1个炮兵团.驻守山海关.郭以张学良为东北国民军总司令,自己为副总司令,率部向奉天方向进攻。12月1日,郭松龄正式就任东北国民军副总司令职。正当郭率部东进之际,由于日本出兵南满铁路以及驻天津的李景林背约、后援难以为继等原因,郭松龄于12月24日兵败被俘,遭到杀害。  郭死后,留在奉天的部队被张学良收编。而驻山海关魏益三部拒绝改编。在西移途中,经鹿钟麟部相助,于滦河西岸与奉车隔河对峙。1926年1月3日,该部被改编为国民四军,魏益三担任军长。2月,国民四军移驻保定。3月.阎锡山联同直、奉部队向驻天津、北京一带的国民军进攻,3月25日.阎锡山又将该军改编为“正义军”。                     第二章  第一次北伐中的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 军事委员会                            
    随着北伐的胜利和国民革命军的壮大,蒋介石的个人独裁野心愈加显露。国民党中央为遏制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和擅权,于1927年3月10日在武汉召开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对全体党员训令》,“训令”指出,“自北伐军兴,军事、政治、党务之集中个人,愈使政治之设施,不能受党的指导,而只受军事机关之支配。此种制度,弊害甚多.不但使党内之昏庸老朽分子盘踞于内,官僚市侩及一切投机分子乘机而入。因此,纵成个人独裁军事专政之谬误,妨害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政治上之权威,形成党内投机腐化之倾向;且也使军事呈纷争复杂之象,而不能收整齐统一之效。”故而中央全会决定将一切军事大权集中于党,确立军事委员会的集体领导制度。大会重订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大会决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职责为管理全国水、陆、空兵力及军事制造机关,强固国民政府统治下之疆域,扑灭国内反革命武力,以谋全国统一。并筹划国防,使不受帝国主义者对中国军事进攻之危害。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而由主席团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军事之决议及军事委员会之决议,并处理日常事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由军事委员会提名,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免;军官任免和出征动员令,须由军事委员会决议,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交总司令执行;总政治部不属总司令部,而改归军事委员会领导,负责军队的党务与政治工作;军委会以下设有参谋处、军事制造处、海军处、陆军处、航空处、经理处、审计处、秘书处、军事及教育管理处。原属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中央军人部裁撤,所有军事院校改校长制为委员制,确立于党的领导之下,学校的政治教育须严格地受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领导。这样一来,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人部部长、中央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务,实际上全被剥夺。大会选举谭延闿、朱培德、唐生智、李宗仁、程潜、蒋介石、李济深、汪精卫。冯玉祥、张发奎、何应钦、孙科、邓演达、宋子文、徐谦、顾孟余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选举汪精卫、唐生智、程潜、谭延闿、邓演达、蒋介石、徐谦等人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
    3月21日,新选出的军事委员会在汉口择址办公,军事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任命林伯渠为秘书处处长,龚浩为参谋处处长、刘骥为陆军处处长、孙科为航空处处长、谢晋为经理处处长;徐谦为军事裁判所所长。   4月5日,武汉军事委员会决定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任命蒋介石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o    18日.蒋在南京重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为此,4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免去蒋介石本兼各职.并将第一集团军及所属统归军事委员会管辖。   4月2l日,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通电.宣告军事委员会由广州移驻南京,即日开始办公.    4月26日,蒋又通电中外:“所有汉口联席会议及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执行委员会所产生之机关、所发之命令,一律否议。”这样,蒋介石便把二届三中全会决议完全推翻。
    4月25日,武汉军事委员会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而阎锡山认为武汉国民政府系由“共产党所操纵”,“深恐赤祸增长”,拒绝武汉方面的任命。    6月1日,汪精卫为拉拢冯玉祥,由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任命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6月初,汪精卫撕毁关于国民政府聘请苏联顾问的合同,解除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职务,并将其驱逐回国。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决裂,公开背叛革命。同日军事委员会发出训令,共产党人退出国民革命军.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军事委员会一面反共.一面反蒋o
    7月17日,军事委员会决定三路讨蒋。8月13日,蒋介石下野,为宁汉合流铺平道路。9月16日,宁沪汉三方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17日,特别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改组军事委员会,推举新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      9月20日,新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至此,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结束。                            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6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 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授权蒋介石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7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出师动员令。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7月7日,公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                          
   (1)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国民政府特任,并得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统辖国民政府下之陆、海、航空各军对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负完全责任。                          
   (2)总司令部设参谋长1人,以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任或由总司令提出人选呈请国民政府委任;以参谋长、总参议和高等顾问若干人组成参谋厅,“参赞戎机,襄助总司令处理进行事宜”。                          
   (3)政治训练部、参谋部、军需部、海军局、航空局、兵工厂等各军事机关均改为“直属于总司令部”。   
   (4)总司令部“设于军事委员会内,以作战之进步随时进出于前方”。                              
   (5)“出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事状态.为图军事便利起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之指挥,秉承其意旨办理各事“。
   (6)总司令出征对,得“设立治安委员会”于国民政府所在地“代行总司令职权”’“受政治委员会之指挥”,其议决案中之“关于军事者”,得交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执行.
   7月9日,“于广州东校场举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职及北伐誓师典礼,由谭延闿给印,吴敬恒授旗”,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花了半个月时间安排好了总司令部组成人员:7月14日,由国民政府特任李济深为参谋长,任命钮永建为总参议;任鲍罗廷为高等政治顾问,加伦为高等军事顾问;任张华辅为参谋厅长,白祟禧为总司令行营参谋长,邵力子为总司令部秘书长,马文车为总司令部秘书处长(其留守期间,由周雍能随时听总司令召),张定璠为参谋处长,张治中为副官处长,陆福廷为交际处长,李范一为交通处长,俞飞鹏为军需处长。刘纪文为经理处长,黄经明为审计处长,戴立夫为军法处长.陈方之为军医处长,林伟成为航空处长,刘士毅为教育处长,俞飞鹏为兵站总监部总监,冯宝森为兵站总监部参谋长,金佛庄为警卫团长,宓熙为总司令卫士队长,王世和为总司令侍卫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铁罗尼为政治部顾问,唐生智为北伐中路前敌总指挥,李济深为后方留守司令部总司令(其留守期间,参谋长职务由总司令行营参谋长白崇禧代理),马文车为后方留守司令部秘书处长,孙炳文为政治部后方留守办事处主任.
   7月26日,蒋介石“函别中央军校全体官生”,以“黄埔今日已为革命之中心”相嘱,于次日“率众北伐”。   8月10日,国民政府公布《广东省各区警备司令设置条例》,规定:                            
    (1)北伐期内,为巩固后方治安、应付非常事变,暂将广东全省划为潮梅、南韶连、高雷钦廉、肇罗阳五邑、广属、惠州、琼崖7个警备区,直辖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各警备区各设警备司令1名,秉承总司令之命令,施行其职务,负责各该警备区之治安。                          
     (2)警备司令节制警备区域内所有一切驻防军队及人民武装团体。                           
    (3)警备司令对于辖区内遇有非常事变须行戒严时,依《戒严条例》之规定、呈经总司令核准,得实行戒严(因远离总司令或因时机急迫或因通讯阻绝、无由呈请时,得临时宣告戒严,但须迅呈总司令得其批准)。
    (4)警备司令须将辖区内之地方治安情形随时呈报总司令部查核.                            
     按照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之命令,何应钦、陈嘉祐、陈济棠、徐景唐、钱大钧、胡谦、许志锐分任7个警备区警备司令并率所部驻防各警备区。                           
     11月初,北伐军将南昌攻克,总司令部移设于南昌.                           
     国民党中央为遏制蒋介石个人独裁和擅权,提高党权,于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大会决议中对总司令部之规定为:总司令是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由军事委员会提名,国民党中央任免;部队将领任免和出征动员令,须由军事委员会决定,国民党中央通过,交总司令执行。同时规定,总政治部不再隶属于总司令邰,改由军事委员会领导.这样,总司令的权限受到严格限制.                        
    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     4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免去蒋介石本兼各职。不久,蒋介石通电对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一概否认.     8月,蒋介石下野。南京国民党中央通令所有部队在蒋下野期间,均由军事委员会指挥.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复职.1月27日,任命张静愚为航空队司令,3月13日,重新任命李济深为总参谋长,何应钦为总参谋次长,代理总参谋长职,何成浚为总参议,3月27日任命张之江为参谋团主任.同时成立战地政务委员会,处理战区内民政、财政、司法、交通、教育、农矿、工商、建设等事务,以蒋作宾为主任委员,隶属于总司令部。                      
      5月中旬,北伐战争到了最关键时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已辖4个集团军。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总司令部下设各处、科长为: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吴思豫、副主任项雄霄,下辖机要科科长陈立夫,总务科科长朱梓久,人事科科长陈智候,文书科科长毛思成;参谋处处长葛敬恩、别处长殷祖绳,下辖第一科科长盛世才(代),第二科科长赵翊邦.第三科科长(不详),第四科科长汪琦,主任参谋刘祖舜;经理处处长缪斌,5月17日刘纪文继任,副处长朱孔阳、孙鹤皋,下辖第一科科长邓刚,第二科科长杨宗炯;孙保瑢,军法处处长,徐桴于5月17日接任,下辖执法科科长王震南;郭大荣代理副官处处长,张希骞于5月17日接任、副处长陈铭阁,辖总务科科长孙宝瑜,交际科科长魏尔圣;兵站总监黄振兴,参谋长卢佐,辖军械处处长林湘,参谋处处长李鼎曾,卫生处处长金诵盘,经理处处长赵大俊,交通处处长马柄乾。
    5月28日,又成立总司令部警卫司令部,以陈诚为司令,应山三为参谋长,7月6日,又任命贺衷寒为警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6月初,奉系军阀退出北京,北伐完成。月底,战地政务委员会撤销。   
    1929年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决定对各实力派的军队编遣。22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决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及所辖各集团军总司令部、各总指挥部限于1929年3月15日一律撤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于3月撤销.其所辖各机关,分别编人军政部、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
                            三 总政治部(政治训练部)                             
    1925年7月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即将所辖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仿效苏联,在军队中全面推行政治工作制度。在军事委员会内设政治训练部,专门负责其事:政治训练部设主任1人,由军事委员会委员任之。下设总务处,辖文书、财务、收发3个科;宣传处、辖宣传、文化教育、统计调查、编辑4个科;党务处,辖党务、组织2个科。                           
    政治训练部受军事委员会指挥,秉承其批准计划及决议而工作,“以指示国民革命军之党务、政治及文化工作为职责”.政治训练部及所属政治机关指挥“军队中之一切党务工作员及其他政治工作员”,“末得政治训练部之许可及同意,上示各种工作人员均不得委以职务、离职或调任他处工作”。“军队中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如孙文主义学会、青年军人联合会等,均承政治训练部及相当党代表及政治部之指导工作:凡在政治训练部之监督及指导范围以外之各种组织,一律禁止其存在”。                           
    政治训练部与各级党代表的关系是:上承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之指导;下辖各军及独立师党代表、海军局及航空局党代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党代表、参谋团及军需局党代表,有提名和副署权(军事委员会决定任免)。政治训练部成立后,陈公博任主任。
    1926年6月5日,广东国民政府通过了出师北伐案,组织了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他调,邓演达任主任。7月,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会又作决议,增设军人部,蒋介石兼任部长。                           
    9月,重新修订《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将原归政治训练部直辖的各军事机关党代表改为直隶中央军人部,党代表的任免“由军人部以中央党部的名义行之”,“军人部部长副署”。政治训练部的权限缩小,成为北伐军总司令部的从属机构。政治训练部内部机构亦相应缩小,改处为科,科下设股。所辖3个科1个室;总务科,科长郭冠杰;宣传科,科长先为郭沫若,后为章伯钧;组织科,科长先为季方,后为朱代杰;秘书室,秘书长先为麦朝枢,后为恽代英。北伐出师后,在广州设立了留守处,孙炳文任主任。
    政治训练部职权按《政治训练部大纲》规定,“以指导国民革命军之党务、政治及文化工作为职责”。北伐出师前,国民党中央党部又特别委托政治训练部,在北伐途中兼“有指导并解散地方党部的权限”。邓演达主任对政工人员的任务作出具体规定.他指出:“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在平时是提高军队的政治水准,使明了责任,实现主义,在战时则为提高战斗精神,摧毁敌人,争取胜利。”他要求:(1)“战时各级党代表及团、营、连政治指导员之位置,应与各该部队军事长官同其行动,尤应不失时机,本其忠实党的决心,勇敢牺牲;并牢记遵守连坐法,以提高部队的团结力,求达到我们战斗的任务”。(2)“部队在前线接战时,宣传队员务须在作战区域内及作战区附近,本其任务,遵守连坐法,努力工作,使敌军及民众均受宣传力之感召,俾我方战斗容易进展’。(3)“营、连指导员须切于实际的力求对内的下层工作,日有进展,毋稍疏忽;但同时对民众方面的工作.亦不可有所放弃”。                           
    1926年秋,郭沫若任政治训练部副主任,章伯钧接任郭宣传科科长职。       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后,成立总司令武汉行营,邓演达为行营主任。行营末设专门的办事机构.由政治训练部代理行营事务,由于工作需要,政治训练部增设了专司国际宣传和编译外文的编译馆,以高一涵、张资平、谢冰心等为委员,改《革命军日报》编辑部为报社,命李实负责
    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    3月15日、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决,改政治训练部为总政治部。会议通过了《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组织大纲》,将总政治部改隶军事委员会,并进一步明确了总政治部的任务:“甲,军队中的党组织与训练;乙,军队中之政治制度;丙.军事教育机关中之政治教育;丁,关于军队中政治工作之各种行政,如机关之组织、人员之任免、经费之筹拨、工作计划之考核等。《大纲》还特别规定,“总政治部及各级政治部应于战地及新克复地区,负与人民联合,促进人民组织.并负暂时管理督促当地行政事务之责任”。此后,总政治部还参与了武汉政府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如迁都、北伐、东征讨蒋和农民运动等。
    出于武汉政府的反动,邓演达于6月30日辞去总政治部主任职。7月15日,叛变的武汉国民党中央正式撤销邓的主任职务,任命陈公博为总政治部主任:不久,陈离任,朱斋青任总政治部主任.许德珩为秘书长.     9月20日,宁汉合流后,总政治部裁撤。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即对总政治部所属人员进行血腥的屠杀。继捕杀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孙炳文后,又对邓演达下了通缉令。4月27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政治训练部,以吴稚晖为主任,以陈铭枢、刘文岛为副主任:6月24日,吴辞主任职,陈铭枢任主任。10月20日,陈铭枢离职,主任由陶冶公代理。11月28日,任命陶冶公为总务处处长,徐德培为秘书处处长,张韬为组织处处长,王泽民为宣传处处长。
                                                 第二节  各路军及所属各军   
                            一、各路军编成及序列变化概况                               
    1926午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发布军队集中计划。北伐军分3路进军:第一路为第四、第七、第八军,进攻湖南、湖北,以消灭吴佩孚为目标;第二路为第二、第三、第六军,进攻江两,以消灭孙传芳为目标;第三路为第一军,进入福建再向浙江进军.第二、第五军一部,监视赣南敌军,掩护主力集中,保持后方联络。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北伐各军除先遣队已先期出师,各路相继出发参战。    7月12日,唐生智率第四、第七、第八军向长沙大举进攻,长沙被攻占。                               
    8月15日、蒋介石在长沙颁布第二期作战计划:以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兼中央军总指挥,率第四、第七、第八军各军,直趋武汉;朱培德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二、第三、第十四军各军及第五军之1个团,监视江西;袁祖铭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第九、第十军2个军,进击荆(州)、宜(昌);第一、第六军2个军为总预备队,随中央军推进。                           
    9月3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第一军第三、第十四师和张贞补充团入闽出师北伐.                             
    10月10日,北伐军第一路攻克武昌,此时江西军事吃紧,第七、第四军挥师入赣。10月27日,北伐军总司令部调整部署,赣中军队调整为:以李宗仁为左翼军指挥官,辖第四、第七军2个军和独立第二师;右翼军指挥官仍为朱培德,辖第三、第二、第十四军和第五军第四十六团,右翼军又分左右两纵队,分别由朱培德、鲁涤平指挥;中央军指挥官由程潜担任,指挥第六军;总预备队指挥官为刘峙                           
   1927年1月,北伐军底定江西,决定向长江下游进攻,将军队编组为东路军、西路军和中央军3路,指挥官及所部分别为:
       东路军 
   总指挥何应钦,前敌总指挥白祟禧,所部分6个纵队。第一纵队,指挥官周凤歧,指挥第十九、第二十六军;第二纵队,指挥官王俊,指挥第一军之第一、第二十师(欠第六十六团);第三纵队,指挥官白祟禧(兼).指挥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一师;第四纵队,指挥官冯轶裴,指挥第一军第三、第十四师和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第五纵队,指挥官赖世璜,指挥第十四军;第六纵队,指挥官曹万顺,指挥第十七军。                           
    中央军      指挥官蒋介石兼任,所部分江右军和江左军两部分。江右军总指挥程潜,辖:第一纵队,指挥官程潜(兼),指挥第六军;第二纵队,指挥官鲁涤平,指挥第二军;第三纵队,指挥官贺耀组,指挥独立第二师。江左军总指挥李宗仁,辖:第一纵队,指挥官李宗仁(兼),指挥第七军;第二纵队,指挥官王天培,指挥第十军;第三纵队.指挥官刘佐龙,指挥第十五军。                           
    西路军      总指挥唐生智,所部分4个纵队.第一纵队,指挥官唐生智(兼),指挥第八军和鄂军第一师;第二纵队,指挥官张发奎,指挥第四军;第三纵队,指挥官陈铭枢.指挥第十一军;第四纵队,指挥官彭汉章,指挥第九军.                           
    总预备队,指挥官朱培德,指挥第二军.                           
    3月23日,北伐军攻克南京时.又将新编第三军刘宝题部编为中央军所属江左军第四纵队;将新扩编的第三十五军何键部接替彭汉章第九军编为西路军第四纵队,将刘兴第三十六军编为西路军第五纵队;将新编成的陈调元部编为北路军,以陈调元为总指挥,其余各部未变.                           
    北伐军底定长江下游诸省市后.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讨伐张作霖,为实现这一计划,决定重新组编部队。4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将东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江右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二方面军.以程潜为总指挥;江左军和北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以李宗仁为总指挥;西路军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以唐生智为总指挥;朱培德部编为第一集团军总预备队,以朱培德为总指挥。 同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因4月12日.蒋介石便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武汉国民政府下令免除蒋介石本兼备职.决定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总预备队、着归军事委员会直辖”.
    5月1日,南京国民党中央决定实行第三期北伐,兵分3路:第一路总指挥何应钦,辖第一、第六、第十四、第十七军,由镇江攻扬州,直趋淮海;第二路总指挥蒋介石(兼),以总参谋长白祟禧代理,以陈调元为前敌总指挥,辖第三十七、第四十军,担任津浦路正向的作战任务;第三路总指挥李宗仁,前敌总指挥王天培,辖第七、第十五、第十、第三十三、第四十四、第二十七军及独立第五师,由芜湖渡江袭津浦路鲁军侧面及援救六安、合肥被围友军。各路军按计划出师北伐后,军至鲁南.    7月,为对付武汉政府军东征,撤回长江一线。
    第一、第二、第三路军各部队编建沿革情况分述于后。                      二、第一路军及所属
                            第一路军由东路军改编而成,                           
    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9月3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王绳祖为参谋长,江董琴为政治部主任(不久易以陈群),率部攻闽。东路军辖第二、第十四师和张贞补充团.
    9月中旬,张贞补充团扩编为独立第四师,仍隶属东路军。10月中旬,闽军李凤翔一部曹万顺等投诚,被改编为第十七军、受东路军节制.                           
    1927年1月6日,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向长江下游进攻,将东路军所部编成6个纵队,并组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以白祟禧为前敌总指挥,张定璠为参谋长,潘宜之为政治部主任.
    6个纵队为:第一纵队,指挥官周凤岐,指挥第十九、第二十六军;第二纵队指挥官王俊,指挥第一军之第一、第二十师(欠第六十六团);第三纵队,指挥官白祟禧(兼),指挥第一军之第二、第二十一师;第四纵队,指挥官冯轶裴,指挥第一军第三、第十四师和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第五纵队,指挥官赖世璜,指挥第十四军;第六纵队,指挥官曹万顺,指挥第十七军。同月,何应钦又将福建民军编成新编第一军.该军和张贞独立第四师留驻福建。东路军一部由闽攻浙,—部由浙西进攻,不久克复浙江,攻占上海。4月6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
    5月1日,南京国民党中央决定实行第三期北伐,将东路军改编成第一路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王绳祖为参谋长,该路军辖第一、第六、第十四、第十七军,由镇江攻扬州,直趋淮海.
    7月,该部北伐至鲁南,因宁汉对立,为对付武汉政府东征,撤至长江一线.    8月13日,蒋介心下野,将军事委以何应钦、白祟禧、李宗仁负责。是时,第一路军辖第一、第十四、第十七、第二十六、第三十一、第十军和独立第四师、警备第一师。1928年2月13日,该路军改为第一集团军。                           
                            第一路军所辖各军编建沿革分叙如次:   
    第一军       1926年7月.出师北伐,第一军第一、第二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第一师师长由王柏龄兼,第二师师长刘峙。第三、第十四、第二十师和张贞、刘秉粹补充团由军长何应钦率领留守广东,驻汕头、潮安、广州一带。8月15日,参加北伐的2个师隶属总预备队,总预备队指挥官为王柏龄,参谋长叶剑英。9月初,第二师隶属中央军合攻武汉,第一师攻打南昌。10月,第一师攻打南昌失败,师长王柏龄逃跑离职,副师长王俊代理师长。同月将补充师改编为第一军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师,以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9月3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领以谭曙卿为师长的第三师、以冯轶裴为师长的第十四师和张贞补充团,北伐攻闽;以钱大钧为师长的第二十师仍留守广东。9月中旬,张贞补充团扩编为独立第四师,张贞任师长.
    1927年1月北伐军底定江西后,将该军各师分别编成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向长江下游进攻。是月第三师谭曙卿调升,由顾祝同任师长;薛岳任第一师师长。4月,薛岳辞第一师师长职,胡宗南代理师长;卫立煌继冯轶裴任第十四师师长;第二十二师涂思宗他调,蒋光鼐继任师长;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辞职,陈诚任师长。5月1日,第一军隶属第一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军至鲁南。7月撤回苏南。8月参加龙潭战役.    9月以其所属各师扩编为第九、第三十二军2个军。
     第十七军    该军由原福建陆军第三师李凤翔所部编建:1926年9月,福建军阀周荫人为配合江西孙传芳部,牵制广州国民革命军,率兵向广东进犯:广东国民革命军派员向李凤翔师所属曹万顺、杜起云二旅长联络。10月8日,曹、杜在广东焦岭通电,率部投向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将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曹万顺为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杜起云为第二师师长。在松口之战中该军配合东路军获胜    12月,东路军攻占福州.又收编周荫人所部第十二师第二十三旅李生春部,为第十七军第三师,任命李生春为副军长,王成芳为第三师师长,赵汉章为副师长。
    1927年1月,李生春部编入东路军第四纵队;2月因军纪败坏且阴谋异动.何应钦命第二纵队司令冯轶裴解除武装.李被擒获.第十七军复为2个师.后随东路军由浙入苏,4月,该军先占扬州后调镇江。5月.渡江北上,军至山东日照。7月回调江南。又收编陈以燊部为第三师,李德铭为师长。
    第十八军   该军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因组建源自部队不同,番号被先后3次使用。                       
    第一次用此番号的第十八军,由浙江保安总队编成。1926年10月7日,夏超投国民革命军,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军长,所属部队为浙江保安总队3个团的兵力。在孙传芳的强兵压力下,于当月20日兵败,夏超身亡,该军番号撤销。                           
    第二次,1927年4月4日,蒋介石任命李宝章为第十八军军长.该部为孙传芳所属第九师,李宝章任师长,驻上海,曾镇压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北伐军攻占沪、宁后,该部撤至江北,此后未见该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三次使用此番号的第十八军,由第六军一部编成.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将第六军第十九师缴械,程潜率一部去武汉,以杨杰任师长的第六军第十七师组建第六军,杨杰代军长,不久实任。辖第十七师,师长文鸿恩。5月7日,蒋介石将第十九军陈仪旧部改编为第十九师,以余宪文为师长,拨属第六军,该军隶属第一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8月,该军番号改为第十八军,仍以杨杰为军长。9月下旬宁汉合流后,该军第十九师拨归第二十六军,第十七师4个团拨归程潜节制,该军消失.                           
    第十九军   该军原为浙江陆军第一师,陈仪任师长.1926年12月17日,北伐军总司令部任命陈仪为第十九军军长.是时,陈仪被孙传芳拘押在南京,军长职由石铎代理,杜伟为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二2个师,师长由石铎、余宪文分任。该军编成后,余宪文兼任前敌总指挥,转战浙东损失惨重。1927年春,该军缩编成新编第十五师。5月7日改为第十九师,拨属第六军杨杰部.                           
    第十四军   1926年8月,北伐军总司令部改编江西陆军第四师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赖世璜任师长.熊式辉任党代表,辖吴建中、谢杰2个旅,易简、陈国屏、温大川、刘士毅4个团。改编后该师即在会昌集中,兵分左右纵队直取信丰,攻克赣县.
    9月中旬,该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任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吴建中、谢杰升任师长。9月20日,该军在赣县集中,以熊式辉为右翼队指挥,率第一、第二师各一部共3个团沿赣江右岸直取吉水,赖世璜率2个团坐镇赣县,谢杰率2个团在雩都、瑞金对闽警戒。10月初,第一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继任师长。20日攻抚州时,易简阵亡,师长一职由熊式辉兼任。11月,协同友军攻克南昌。后进军闽北,参加对周荫人作战:1927年1月,该军由闽建瓯入浙,2月入杭州,3月抵苏南,分驻无锡、江阴、武进。5月24日,全军由江阴渡江北上至海州,后参加攻郯城,进占临沂:8月,孙传芳军举兵反扑,该军由陇海路经宿迁、扬州返回江南。9月14日,白祟禧在上海逮捕了军长赖世璜,将该军改编为独立第一师,熊式辉仍师长:                           
     第二十六军    该军原为孙传芳所属浙江陆军第三师.师长为周凤岐。1926年12月20日,周凤岐响应国民革命军,在浙江桐庐将第三师扩编成军,周凤岐任军长,伍文渊为军参谋长.以原该师第五旅旅长伍祟仁为第一师师长、第六旅旅长斯烈为第二师师长。该军成立后隶属东路军参加北伐。                           
    1927年2月,第一师师长伍崇仁去职,伍文渊继任,何葆森为军参谋长。3月将浙江炮兵旅扩编为该军第三师.张国威任师长,该师不久即被裁并.   5月隶属第一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军至东台、盐城、阜宁一带. 8月军参谋长何葆森去职,胡大猷继任;   
    新编第一军   1927年1月27日,何应钦将福建民军改编成新编第一军.谭曙卿任军长,赵次华任参谋长,辖第一师,师长吕渭生;第二师,师长郭凤鸣;第一独立师,师长卢兴邦,及独立旅、团等部。该军编成后隶属东路军,留驻福建。是年10月蒋光鼐、蔡廷锴率第十一军入闽,将该军解散。                           
    第三十一军  1927年5月,第一路军进行第三期北伐,攻克扬州,孙传芳部张中立师投降,被改编为第九十二师,张中立任师长。后又收编白宝山一部编成第九十一、第九十三师2个师,以李奇峰、蒋毅分任师长.   6月9日,上述3个师被编成第三十一军,以郑绍虔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9月22日,第九十一、第九十二师被何应钦缴械改编,该军缩编为独立第三师,师长李明扬。
                                                      
                            三、第二路军及所属
   1927年5月1日.国民党决定进行第三期北伐,以第三十七、第四十军组成第二路军,由总司令蒋介石兼任总指挥,总参谋长白崇禧代理总指挥,陈调元为前敌总指挥,沿津浦路北伐,该路军直进至徐州:7日武汉政府军东征讨蒋,第二路军撤至长江以南。其所辖2个军编建沿革如下:
    第三十七军       该军原为江苏部队。1925年冬,孙传芳起兵驱奉,北京政府委陈调元为军务善后督办:陈率苏军1个师入皖,入皖后又编并了皖军第一混成旅。1926年,孙传芳为进攻北伐军,将该部扩编为第五方面军,陈调元任总指挥。1927年3月4日,陈向国民革命军投诚,被编为第三十七军.命陈调元任军长,并委陈为北路军总指挥。该军辖岳盛宣、丁翰东、安树珊3个师。
    第四十军 该军由以贺耀组为师长的湘军第一师发展而成.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曾任命贺耀组为第九军军长,贺末就。9月,贺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被改编为独立第二师,仍以贺耀组为师长。10月该师参加了江西境内进攻南昌、九江等战役。     1927年3月22日,独立第二师扩编为第四十军,以贺耀组为军长,辖第一、第二、第三师3个师,师长由谷正伦、杨永清、毛秉文分任。第四十军编成后,隶属江右军向沪、宁进攻。第三期北伐中,第四十军北进至徐州,7月撤回长江以南。                         四、第三路军及所属
     1927年5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进行第三期北伐,兵分3路、以第七、第十、第十五、第二十七、第三十三、第四十四军和独立第五师组成第三路军.李宗仁为总指挥,王天培为前敌总指挥。第三路军编组后,即由芜湖渡江.向北攻下合肥后进攻徐州,其前锋至鲁南临城、滕县.   7月全部撤至长江以南。第三路军所属各军编建沿革分叙如次:
    第七军    该军于1926年6月下旬举师北伐。是时,军长为李宗仁,副党代表黄绍竑,参谋长白祟禧。白调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由王应榆接任军参谋长。军政治部主任为黄日葵,北伐开始,黄留守后方,另以麦焕章为政治部主任。全军所辖兵力为9个旅20个团。李宗仁以8个团留守广西后方,由副党代表黄绍竑指挥。将另4个旅8个团编成第一路、第二路军.由夏威、胡宗铎任指挥官参加北伐。各旅、团长为:第一旅旅长李明瑞,辖陶钧、吕演新第一、第二团2个团;第二旅旅长夏威(兼).辖俞作豫、李朝芳第三、第四团2个团;第七旅旅长胡宗铎(兼),辖陆受祺、杨腾辉第九、第十团2个团;第八旅旅长钟祖培,辖尹承纲、周祖晃第十五、第十六团2个团:另有独立营,营长李少杰;炮兵营(辖3个连),营长罗仕英;工兵营(辖3个连).营长马典符;兵站分监曾亚新;通讯大队(辖3个连),大队长覃连芳。                           
   1926年5月,钟祖培第八旅先入湘,增援唐生智,7月初,该军大部参加北伐.     8月15日,长沙会议颁布第二期作战计划.该军隶属中央军,于9月初进抵武昌城下。因江西的北伐部队进攻受阻,该军增援江西,先后攻克箬溪、德安.10月4日在攻克德安时,该军陆受祺团长阵亡.
   1927年1月.该军隶属江左军.编为第一纵队,向长江下游进攻。2月,该军所辖各旅改师,第一师师长夏威,第二师师长胡宗铎,第三师师长钟祖培. 5月,夏威升任副军长,李明瑞任第一师师长,该军隶属第三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兵至鲁南。7月,撤回长江以南。   
    第十军       该军原为黔军第二师,师长王天培。1926年5月,为策应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黔军第二师自四川綦江向湘西进发。8月初,王天培在洪江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职,副军长金汉鼎,参谋长高冠吾、党代表周仲良,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甘嘉仪。所部扩编为4个师:第二十八师师长王天锡,第二十九师师长杨胜治,第三十师师长王天生,教导师师长吴国梁;另有罗启疆、雷应楫2个教导团。第十军编成后,即集中常德。9月中旬,王天培就任前敌总指挥职,即率部呼应沿粤汉路北伐军队,助攻武汉.进击沙市。9月底抵津市、攻松滋。10月初,直军卢金山和四川杨森组成“川鄂联军”,同直军于学忠部向第十军反攻,第十军在第九军支援和第八军配合下,于12月初占石首,继而克公安、沙市,12月中旬,同第九军一道占领宜昌。此役击败杨森、卢金山“川鄂联军”5万之众,俘3个师.缴获无算。至年底,鄂西之敌全部肃清,武汉政权无西顾之忧。王天培将所部又扩编2个教导师、2个团:教导第二师师长颜德基,教导第三师师长潘善斋,独立第三团团长向锡之,炮兵团团长马鹤畴。时第十军辖6个师、4个独立团,拥兵5万余人。
    1927年初,左翼军总司令袁祖铭、第九军军长彭汉章等相继为唐生智捕杀。第十军奉蒋介石之命开往鄂东待命攻皖.  3月,第十军受江左军总司令李宗仁节制驻安庆一带。5月1日,蒋介石决定“三路北伐”,第十军隶属于第三路军,王天培任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克舒城,奔袭怀远,解合肥之围。此时第十军又收编直军章兢武部.为新编第四师。6月初,第十军占领徐州,再沿律浦路向山东进击。不久攻占临城,继克滕县,进逼兖州.6月下旬,武汉政府举兵讨蒋,各军沿江东下,向南京进发。蒋介石急调山东前线部队南下对付武汉政府军,直鲁联军趁机反攻,第十军力敌不支,从徐州溃退.损失甚巨。教导第三师师长潘善斋、新编第四师师长章兢武所部被截而全部丧失;教导第一师师长吴国梁部投唐生智,被改编为教导第二师;教导第二师颜德基所部编入第十一军。8月初,第十军退守合肥,蒋介石召王天培去南京,王即被扣押,不久被枪杀于杭州.第十军军长由第二十九师师长杨胜治代理。
     第三十三军    该军由河南暂编第一混成旅和鲁军一部编成。1927年1月27日,任命柏文蔚为军长,袁家声为副军长,常恒芳为党代表。辖2个师和2个独立旅。第一师,师长袁家声(兼),该师原为皖军,入豫后改编为豫军;第二师,师长张克瑶,该师为鲁军一部改编;2个独立旅,旅长为岳盛宣、陈雷。                           
     第四十四军       该军由湘军第三师编成。1927年3月4日,湘军第三师改编为暂编第五军,叶开鑫任军长,于4月28日改番号为第四十四军,仍以叶开鑫为军长,辖邹振鹏、蒋锄欧2个师。
     第二十七军   该军为皖军第八混成旅改编.1927年3月4日,任命王晋为军长。该军编成后,隶属于第三路军参加北伐作战。10月1日,该军被裁并,编为独立第三师,以徐琏为师长。10月5日,该师又被李宗仁第七军在南京下关缴械。
     暂编第十一军(独立第五师)    独立第五师原为皖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1927年3月12日,马祥斌在六安就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师长,以刘和鼎任参谋长。该师收编旧皖军第四旅全部及第—旅一部,与所部第二旅合编成3个旅:以张敬芝为第九旅旅长,秦庆麟为第十旅旅长,阎统贯为独立第一旅旅长。该师编建不久,即归第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指挥,向寿县进攻.
     4月,蒋介石为了反共,今江北各军放弃江北,直鲁军乘机反扑,该师同第三十三军退守合肥。5月,由于第七军在津浦路各战皆胜,合肥之围始解。该师遂由合肥沿正阳、凤台向毫州追击。6月1日,张敬尧、袁家骥部因归途阻绝,向马祥斌投降。 6月17日,该师扩编为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任军长,刘和鼎任参谋长。该军辖5个师:张敬芝为第一师师长,阎统贯为第二师师长,秦庆麟为第三师师长.张敬尧为教导第一师师长,袁家骥为教导第二师师长。7月初,该军经金乡向济宁攻进。同月下旬,因蒋介石抽调津浦前线部队回江南对付武汉政府军,直鲁军乘机反攻,该军退至亳州。8月4日,马祥斌往张敬尧师训话,张部叛变,将马劫持北去.8月6日,刘和鼎代理军长。11月6日,马祥斌被张宗昌在济南杀害。此后,该军又被缩编为独立第五师,刘和鼎任师长,刘尚志任参谋长。
    新编第三军  该军原为孙传芳五省联军第十五师,于1927年2月20日投国民革命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刘宝题任军长。该军编建后,隶属中央军江左军第四纵队,参加北伐。8月23日,何应钦令第一军第二师在常州将该车包围缴械,刘宝题亦被捕,该军番号撤销。
                           
                            五:其他各军
   国民革命军除前叙各军外,还有未列入战斗序列或存在时间很短的其他各军,分别叙述如次:
   第十九军    该军源于陕西靖国军,1919年时该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直辖步兵营,营长高桂滋.1922年,高桂滋随陕西陆军第一师胡景翼出潼关.1924年.扩编为胡景翼国民二军第三补充旅。1926年.国民二军在河南失败,被改编为河南毅军(姜桂题、赵倜旧部号毅军)第五混成旅 是年12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八师,高桂滋任师长.1927年6月9日,武汉政府将该师扩编为第十九军。高桂滋任军长.刘礽棋任参谋长,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王守义,第二师师长邢肇棠,第三师师长刘天禄。是年该军驻河南.                           
    第四十五军  该军原为陕西地方部队,后为陈树藩收编,并参与反对袁世凯称帝活动。1918年2月,该部参加靖国军,不久被编为靖国军第二路.1920午回豫,被河南督军赵倜收编,赵垮台后为直系接收。1923年,吴佩孚将该部调往江西,同广州政府作战。8月1日,樊钟秀在大庾岭通电拥护孙中山,开往广东。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后,孙中山决定北伐,将北伐各军一律改为“建国军”,该部改编为“建国豫军”,樊钟秀为总司令兼北伐先遣支队总指挥,下辖3个旅,即阎凤岗旅、任应岐旅、陈青云旅,全军3000余人。9月25日自韶关出师北伐,途经湖南,因湘军阻挡。孤军奋战50天.10月中旬回豫,驻豫南潢川、光山一带整顿扩充军队,并全力支持国民二军。至1925年夏,该部扩编为4路:第一路李山林,第二路赵天青,第三路李万林,第四路赵振江。
   1926年7月,蒋介石曾任命樊钟秀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樊不就,坚持建国军的旗帜策应北伐。1927年南京政府又任命樊为第四十五军军长。不久,樊通电下野。后于中原大战时,樊招集旧部反蒋,被蒋机在许昌炸伤身亡. 
    新编第七军      南京政府曾任命钮永建为新编第七军军长,该军未成立.
    新编第九军   该军原为直系吴佩孚所属,1926年任命于学忠为长江上游副司令、荆襄边防总司令。1927年初战败.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九军,任命于学忠为军长,于未就,不久,于率部沿平汉路北上投奉军,后发展成东北军一部。
    暂编第二军    该军原为河南地方部队。1924年底,国民二军入豫,被编为国民二军第一混成旅,李纪才为旅长.1925年10月,岳维峻将该部编成一路,由李纪才率领进攻鲁西。国民二军失败后,该部活动在鄂西襄樊一带。1927年被编成暂编第二军,李纪才为军长。不久,又被第二集团军收编为其第十九军。1928年又被第四集团军收编。                           
    暂编第三军     暂编第三军原为国民三军一部,1917年被改编为暂编第三军,庞炳勋任军长。后被编入第二集团军.
    暂编第八军    该军原为镇嵩军一部,1927年春编入第二集团军,被改为暂编第八军,姜明玉为军长。后姜参与劫持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郑金声投张宗昌,是年冬,姜在曹县被吉鸿昌打败,姜身死。                            六、国民革命军左翼军(黔军)                            
    国民革命军左翼军初为贵州陆军.辛亥革命时,为贵州新军第一标.由都督杨柏丹统率入湘参加第一次讨袁。军至湘西,在常德兵败,所部解散于湘黔之间.1914年,军政府将贵州省防军改编为贵州陆军,编成6个步兵团,团长分别由王文华、卢焘、吴传声、张作青、熊克丞、和绍孔担任。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改称护国军右翼军。总司令戴戡,兵分东路、北路。东路总司令王文华,参谋长范石生,辖2个团,团长为卢焘、吴传声;北路旅长熊克丞。出师川湘,以5000之众当敌4个师,相持4个月讨袁告成.
    1917年,戴戡在四川战死,冬,王文华升充黔军总司令。是时,黔军辖1个师和2个混成旅。王文华兼第一师师长,参谋长为朱绍良,2个混成旅,旅长为卢焘、熊克丞;团长为袁祖铭、胡瑛、刘登吾、王天培、胡刚、窦居仁、李蕴奇、魏应鳌、黄丕谟,袁光辉。
    1918年,护法军兴,黔军编入护法军,王文华将所部编为3个纵队和1个混成旅入川.第一纵队纵队长袁祖铭,参谋长张春浦;第二纵队纵队长李云鹄;第三纵队纵队长韩建铎,参谋长何应钦;第一混成放旅长卢焘。拒敌于川南一带;
    1920年9月由川回黔,所部编为2个师和1个混成旅。总司令王文华兼第一师师长,参谋长为朱绍良;第二师师长袁祖铭;混成旅旅长卢焘,团长为何应钦、胡瑛、刘登吾、王天培、窦居仁、胡刚、魏应鳌、张春浦、谷正伦、王绳祖;
    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被人狙击身亡,总司令职由卢焘升充,时黔军编为5个混成旅.黔军参谋长先后由朱绍良、何应钦担任,第一混成旅旅长窦居仁,辖2个团,团长毛以宽、胡刚:第二混成旅旅长谷正伦,辖2个团.团长彭汉章、王天培;第三混成旅旅长胡瑛,辖2个团,团长陆西川、吴传新;第四混成旅旅长张春浦,辖2个团,团长张俊之、匡文汉;第五混成旅旅长何应钦(后为孙剑峰),辖2个团,团长宋超、易小南.  6月.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黔军响应.以第二、第三混成旅出黔,由谷正伦率领讨挂.孙中山任命讨桂黔军为中央直辖军,编为2个纵队。第—纵队纵队长彭汉章,第二纵队纵队长王天培。后,第三混成旅旅长胡瑛率所部亦由黔入百色而后集中桂林.
    1921年3月,王文华在沪身死后,何应钦在贵阳独揽实权,谷正伦亦在桂林获得黔军总司令头衔。谷指使第四混成旅旅长张春浦以武力威胁何应钦走昆明,谷则星夜赶往贵阳.企图抢先夺回贵州军政大权。而王天培、彭汉章则拥袁祖铭“定黔”。袁祖铭任黔军总司令后,将黔军编为6个师。第一师师长于袁祖铭(兼),其余各师师长为何厚光、彭汉章(后为李燊)、周西成、吴传新、王天培.黔军参谋长先后由刘端裳、司继武担任。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黔军陆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8月,袁祖铭为北伐军左翼军总司令,所辖为4个军、1个直辖师和3个直辖旅。左翼军参谋长为朱崧,前敌总指挥为王天培,副总指挥吕汉群;第九军军长彭汉章,第十军军长王天培,第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第四十三军军长李燊;直辖师师长何厚光,直辖旅旅长分别为杨维和、杨维襄、张廷光、马明亮。8月15日,北伐军总司令部令左翼军掩护湘西、助攻武汉、进击沙市,左翼军以第九、第十军为主力,由湘西而出津(市)澧,将长江南岸直军击退至北岸,与第八军一部封锁长江上游,使攻武汉之师无西顾之忧。11月进占宜昌,消灭直军于学忠主力,击破杨森、卢金山“川鄂联军”,使武汉革命政权得以巩固。                           
   1927年1月30日.唐生智授意其第八军教导师师长周斓在常德诱杀左翼军总司令袁祖铭、参谋长朱崧、直辖师师长何厚光。左翼军直辖所部或被遣散,或分别编入第二十五。第四十三军。第九军向武汉进发,第十军沿江东下投蒋。左翼军逐告瓦解.                      第三节  国民军各军
                            一,国民联军                           
    1926年8月15日,国民军从南口向绥远撤退。8月17日.冯玉祥由莫斯科回国,随行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及共产党员刘伯坚等。8月23日.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日国民党中央命冯为国民军总党代表。与此同时,国民军集体加入国民党,西撤途中,国民军弹尽粮绝,溃不成军,而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张自忠、张万庆等部均已接受阎锡山改编                        
    9月16日,冯玉祥抵五原,是时孙岳、方振武、弓富魁、徐永昌等皆在五原,冯遂与于右任、邓宝珊等共同组织国民联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当即发表宣言.并于17日举行誓师典礼。
    随即,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组成,鹿钟麟为总参谋长(后易石敬亭),李兴中为参谋处处长,陈连富为副官处处长,徐廷瑷为军务处处长,宋式颜为军械处处长,过之翰为军需处处长.张吉墉为军法处处长,张允荣为内防处处长,薛笃弼为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刘伯坚为政治部部长,担任全军党务、政治、宣传、组织、训练等工作,聘乌斯曼诺夫为政治军事顾问。部队中各级均增加政治工作.派党政人员分赴各军成立政治处。冯又与于右任等着手组织军中特别党部。
     9月27日,中国国民党国民联军代表大会召开,成立最高特别党部,刘伯坚报告国民党的主张与大会的意义,冯玉祥报告国民军及国内外形势。大会选出方振武、刘伯坚、任右民、赵守钰、王一飞、张绍丰、续培模、张允荣、武勉之、弓富魁、石敬亭11人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冯玉祥、徐谦、于右任、刘骥、史宗法5人为监察委员;卢召亭、张树声、孙金宣、何其巩、白龙亭、张海如、李宝铨7人为候补执行委员;刘廷森、刘仁辅、李鸣钟3人为候补监察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联军确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
    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虽己成立,但部队仍分驻绥远各处。驻五原的有张凌云、弓富魁、徐永昌、方振武、冯治安等部.而此时韩复榘部驻归化附近,石友三部驻包头,陈希圣部驻武川附近,张万庆师驻和林.杨兆麟骑兵师驻固阳附近,赵守钰骑兵师驻大佘太附近.刘汝明师驻临河、磴口一带,孙连仲师驻平罗、宁夏一带。冯玉祥首先对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张万庆进行收抚,对其投晋行为既往不咎,还为他们规定了行军计划;                           
     10月初,冯玉祥先遣佟麟阁、孙连仲两部入甘,以援助孙良诚、张维玺所部,随后确定援陕序列:援陕总指挥孙良诚,副总指挥方振武;第一路总指挥方振武,第二路总指挥弓富魁,第三路总指挥孙良诚.第四路总指挥马鸿逵.第五路总指挥石友三,第六路总指挥韩复榘.第七路总指挥陈希圣;以及刘汝明、孙连仲、韩占元、韩德元各师,骑兵郑大章、张万庆等旅次第进发。
     11月27日,解西安之围。冯于1927年1月26日进驻西安。3月,冯部集中关中。此时,南方国民革命军与直鲁、奉军隔江对峙。3月11日,冯玉祥发布出师文告,并以于右任、刘郁芬分任驻陕、驻甘军总司令,坐镇后方 .余部队兵分3路,向鄂、豫、晋、绥4省进展,其序列为:(1)中央军,冯玉祥兼总司令,分中左右3路.以驻西安、潼关沿线各部为中路军,集中河南阌乡一带,沿陇海路直向陕州、洛阳一带进展.令孙连仲率所部及冯治安第四师、韩德元第五师、第十六路张耀枢师为右路军,进出紫荆关、向老河口、南阳一带进展;以徐永昌率所部及第九路井岳秀之—部为左路军,假道山西,直趋石家庄。(2)南路军,岳维峻为总司令,督率原国民二军留陕各部.由周至、户县、高平、柞水一带,集中商雒:(3)北路军,宋哲元为总司令,集中所部于宁夏,东连绥远商震部,进出察热,待命进攻.
    各路兵力为:                            
    冯玉祥自兼总司令之中央军,含:(1)中路军,辖方振武第一路.孙良诚第三路,马鸿逵第四路,韩复榘第六路,刘汝明第十师,郑大章骑兵集团所属骑兵席液池第一旅、骑兵郑大章(兼)第二旅和徐廷瑷炮兵旅。(2)以孙连仲为总司令之右路军,辖孙连仲(兼)第十路全部,韩德元等五师,张耀枢第十六路之一部。(3)以徐永昌为总司令之左路军,辖徐永昌(兼)第十五路全部,第九路之一部.
    以岳维峻为总司令之南路军,辖李虎臣第八路全部,第十二路之一部,第一师和第二师之康保杰旅、何全升旅、张德枢旅、丑彦俊旅、胡景铨旅。
    以宋哲元为总司令之北路军,辖门致中第七路,陈希圣暂编第一师、马鸿宾第二十二师,赵守钰骑兵第五师,韩占元第八师。 
    左路军徐永昌部由此入晋,归阎锡山指挥.南路军岳维峻部多为土著部队,怀乡恋土.未能按命令行动.直接参加作战者,只有中央军之左、右两路。                           
                            二、国民五军
    国民五军由张宗昌直鲁军第二十四师发展而成。   
    该部创始人为方振武,方曾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北伐.1922年6月转依浙督卢永祥.1924年投张宗昌,任别动支队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协助卢永祥驱逐齐燮元,复回鲁,不久任第二十四师师长。1926年1月18日.方振武通电脱离张宗昌,与冯玉祥、孙岳合作加入国民军,所部改组为国民五军,由山东肥城开往直鲁豫边境。不久.张之江通过段执政府任命方为直鲁豫边防总司令。时方为国民五军司令,苏宗辙为参谋长,方培根为秘书长。所部辖3个旅.第一旅旅长方振武(兼),后以苏致臣、王相臣相继任旅长;第二旅旅长阮玄武;第三旅旅长郑直(后为张兆丰)。该军3月开至北京附近,正值国民军混合编组,遂被编为第五军,参加南口战役,方振武任口北镇守使.率部抵御直奉军,转战于晋北一带。8月,全军进至五原。9月17日,国民军各部在五原誓师,成立国民联军。国民五军是时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阮玄武;第二师,师长鲍刚;第三师,师长张兆丰;五原誓师后,国民联军决定援陕,方振武为援陕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向陕西进发。11月27日解西安之围。国民联军各路亦陆续到达陕西。                           
    1927年初,冯玉祥决定东出潼关讨伐奉军,将国民联军分为中(央)、南、北路军,方部为中央军之中路军.     5月1日,国民联军改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总司令,改方部为第三方面军,奉命沿陇海路向东攻击前进,不久攻克洛阳,在接近郑州时.方振武率部沿京汉路南下.在豫南相继收编了靳云鹗所属的徐寿椿部和河南地方军马文德部,实力大增,后于1927年10月配台南京政府讨伐唐生智。是时,方部即脱离了第二集团军的节制、1928年3月,南京政府改方部为第四军团.方振武为总指挥。苏致臣为参谋长,下辖3个军:第二十四军,军长阮玄武;第四十一军,军长方振武(兼);第四十二军,军长马文德。                           
                           
                            第四节 晋、滇、川各地方军队                           
                            一,晋军          晋军是阎锡山一手经营发展而成的山西地方部队.                           
    1911年10月,山西新军起义反清,阎锡山被推为民军都督,下辖东、南、北3路司令和1个前敌司令,军队有4个标。次年3月袁世凯任命其为山西都督。阎锡山仿效日本军事机构,设置参谋、军政2个司,分别掌管军队教育、作战计划和军队的补充、编制、装备等事宜.                           
    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授阎以“同武将军”。阎锡山改山西陆军第一师为中央陆军第九师,孔庚为师长,下辖第十七旅,旅长刘廷森:第十八旅、旅长张培梅.1913年9月,第九师被裁撤,山西驻军改编为3个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旅长黄国粱:第十三混成旅,旅长以晋西镇守使孔庚兼;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董祟仁。1915年9月,第十三、第十四混成旅裁减为2个混成团。次年7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改各省军民长为督军、省长.是年夏,原陆建章部团长商震被胡景翼靖国军驱逐出陕,商率部投阎,被编为第四混成团;                           
   1917年,阎锡山投靠段祺端。借参加对护法军作战、远征湖南之机再次扩编混成旅,是时,山西兵力已有4个混成旅,辖10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2个骑兵团,另辖工兵营、机关枪营、卫生营、宪兵营等特种兵。序列为:第一混成旅,旅长商震;第二混成旅,旅长马开崧;第三混成旅,旅长孔繁霨;第四混成旅,旅长赵戴文;晋北镇守使张树帜,晋南镇守使张培梅;炮兵团,团长周玳;骑兵第一团.团长路福保;骑兵第二团,团长孙祥麟.                           
     1924年12月,阎锡山为出兵石家庄,阻击吴佩孚北上,将原有的10个步兵团改编为10个旅,后又增编了1个旅,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第二师2个师,辖第一至第四旅,共22个步兵团。此外还成立了迫击炮一团,手掷弹一旅。各师、旅番号、职官为:第一师师长商震,辖2个旅,第一旅旅长傅存怀,第二旅旅长王嗣昌;第二师师长孔繁霨,辖2个旅,第三旅旅长李维新,第四旅旅长谢濂;第五旅旅长丰玉玺;第六旅旅长杨爱源;第七旅旅长杨中科;第八旅旅长丰羽鹏;第九旅旅长荣鸿胪;第十旅旅长蔡荣寿;第二十一旅旅长李德懋.                           
   炮兵部队.以原有的周玳炮兵团为骨干.至1927年春扩充为8个炮兵团,以周玳为司令,这些炮兵平时集中训练,战时分散使用。
    阎锡山在发展军队时,十分注意军事骨干的培养.1912年末,即在山西成立了将校研究所,所长为赵戴文.所内多系辛亥革命后整编军队时编余的军官。共分4个队,收容100多人.1915年,阎又成立了军事教育团,团长以孔繁霨兼任。教育团训练过2期.共1000多人,后来山西军队多次扩充,即以这批学员作为基本干部。1918年底,阎锡山将所部由1个混成旅扩编成4个混成旅后,又成立了步兵第九团,专门培养军事干部.1919年夏,正式把第九团改名为学兵团,团长先以第一混成旅旅长商震兼任,后由荣鸿胪升充.1926年,阎又把学兵团改为北方军官学校,以荣鸿胪为校长,校内分设步、骑、炮、工4个科,招收大量中学生,施以2年军事教育,毕业后分派各部队充任下级军官。另设辎重训练所.以朱绶光任所长,专门培养部队里的后勤人员。是年冬,阎参加南口大战后,积极整顿军队,委杨爱源为训练总监,孙楚为训练副监,负责督促部队训练。并成立军官教导团,以张荫梧为团长,楚溪春为教育长,收容训练编余军官和轮训在职军官.
    阎锡山在军阀混战中,见风使舵,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扩充势力.
    1926年夏.阎随同直奉军围攻南口国民军,又趁机收编了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等,编为晋军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师。并将统治地盘扩大至绥远。后因恐得罪冯玉祥,并感到韩、石、陈部终不可靠,才将原国民军3个师归还了冯玉祥。
    阎锡山占据绥远后,收编绥远地方部队,将自己的军队扩编到17个师:第一师,师长李培基;第二师,师长赵承绶;第三师,师长杨土元;第四师,师长傅作义;第五师,师长傅汝钧;第六师,师长孙楚;第七师,师长张会诏;第八师,师长关福安;第九师,师长李维新;第十师,师长卢丰年;第十一师,师长杨效欧;第十二师,师长高鸿文;第十三师,师长丰玉玺(一度为韩复榘);第十四师,师长李服膺(一度为石友三);第十五师,师长李生达(一度为陈希圣);第十六师,师长吴藻华;第十七师,师长孟兴富:此时,晋军编制每师辖1个旅及1个团,每旅辖2个团。
   1926年冬,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进占武汉,阎锡山派赵丕廉前往联系。1927年2月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军总指挥。3月,冯玉祥命徐永昌率国民三军由陕西榆林假道山西向石家庄直军进攻。徐永昌是山西人,经周玳牵线,遂为阎锡山收编,保留其第三军番号。直军南线溃败后,阎又乘机收编了直军谭庆林所部。加上陆续收编的溃散来晋的直奉军,阎锡山顿时实力大增。4月11日,阎废北京政府任命的山西督办,改为晋绥联军司令,所部改称晋绥联军。22日,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但阎站在南京政府一边,没有就职、6月6日,阎锡山就任南京政府所委国民革命北方军总司令职。7月、阎将部队扩大为10个军:第一军,军长商震;第二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军,军长徐永昌;第四军,军长傅存怀;第五军,军长傅汝钧;第六军,军长丰玉玺;第七军,军长阎锡山(兼),副军长张荫梧(因张系河北人,资历又浅,阎恐其不可靠,故自兼军长);第八军,军长谭庆林;第九军,军长郑泽生;第十军.军长李维新。并以国民革命北方军的名义收编了冀南的陈光斗,山东的刘桂堂、范澄秋等。炮兵各团依旧未变。  9月中旬,阎锡山见奉、直鲁各军实力已大为削弱,乃发兵,大举出晋,结果被奉军打败,被迫全部退回山西。                       二、滇军                           
    1916年护国之役后,云南始为唐继尧把持。唐利用护国声威,借“护国”、“靖国”之名,大肆扩张,1917年挑起滇川之战.1920年6月1日,唐继尧废除督军称号,以靖国联军总司令的名义行使统治权。5月,爆发了滇川军阀间大规模混战,滇军先胜后败,第二军军长赵又新在泸州受伤身亡,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经川军熊克武鼓动班师回滇,驱逐唐继尧。同时,驻省的叶荃第八军倒戈,滇军的杨蓁、邓泰中通电请唐下野,唐被迫于1921年2月通电辞职,出滇流亡香港,顾品珍以滇军总司令的名义统治云南.
    1921年7月,孙中山统一两广。1922年1月,决定率领拥护护法的滇粤军北伐。唐继尧利用滇军思乡心切进行煽动,并用重金收买滇军将领脱离孙中山;唐在柳州将所部编为4个军,以李友勋、田钟谷、胡若愚、杨益谦为军长,起兵回滇:途中,李友勋被广西自治军击毙,唐委龙云代理军长.2月,统治云南的顾品珍战死,唐继尧回昆明再次控制云南大权。随之.对回滇有功将领大加升赏,将所部重新改编为4个军,升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为军长.吴学显为挺进军司令.
    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陈炯明于次年1月兵分3路进攻广州。唐继尧也于1、2月间派胡若愚、龙云率3万之众进攻广西,占领南宁;又派唐继禹、张汝骥、吴学显率兵4万进逼柳州。6月,广州政府先发制人,击溃在桂的滇军,8月,入桂滇军撤回;
   1926年秋后.唐继尧撤销各军番号,将所辖军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改为昆明、蒙自、昭通、大理镇守使。                           
   1927年2月6日,龙云联合胡、张、李3个镇守使,趁北伐胜利进展之机,发动倒唐政变。唐继尧于5月23日病故.    唐死后,4个镇守使矛盾加剧,胡、张联合攻龙云,6月14日将龙云扣押于昆明。由于龙、胡此前曾派人去广州政府活动.同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为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第三十八军辖4个师:第九十七师,师长胡瑛;第九十八师,师长卢汉;第九十九师,师长朱旭;第一00师,师长孟坤:第三十九军辖2个师:第一O一师,师长张凤春;第一O二师.师长张冲。
    7月1日,云南正式易帜。龙云虽被任命为军长.但被胡若愚关押。7月下旬,龙部卢汉由滇西攻胡获胜,胡等劫持龙云退出昆明。卢汉率部趁机直捣昆明.迫使胡若愚释放龙云。月底,龙云重占昆明,8月13日正式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职,兼代云南省主席。
                           
                            三、川军各军                           
    自1917年刘存厚与罗佩金、戴戡争夺全省领导权之战起,四川被分割成大大小小若干防区,军阀为争夺地盘,拥兵自重,各自为政,连年混战。1926年10月后,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各派军阀皆见风转舵,纷纷改换旗号,归顺国民革命军。各派军阀虽换旗号,依旧尔虞我诈,内战不休,没有参加北伐.1927年5月,蒋介石为进攻武汉政府,任命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兵分4个纵队,沿江东下,进攻武汉。被武汉政府军打败而回。此后陷入更加纷乱的内战。
    第二十军  该军由四川暂编陆军第二十军改编而成.   1926年10月23日,北伐军总司令部委任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朱德为第二十军党代表。杨森所部改换革命番号,所辖为:川鄂边防第一路,司令王正鋆;第二路,司令郭汝栋;第三路,司令何金鳌;第四路,司令魏楷;第五路,司令罗觐光;第六路,司令龚伯凯。又委杨淑身为第四师师长,向成杰为第五师师长,王仲铭为第七师师长,吴行光为第十师师长,范绍增为第十一师师长。又委喻孟群、李御良、乔得寿、包晓南、胡伟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混成旅旅长。又委于渊为宪兵司令,范毅为警卫旅旅长。杨森迫今所属各师只编步兵,所有机枪、大炮由军部编成机炮2个团,迫击炮1个队.由夏炯指挥,直隶于军部。
    1927年3月,杨森因知道朱德是共产党员,恐第二十军被“赤化”,以组成参观团到武汉参观学习为名,礼送朱德出川,离开第二十军。后另委他人任党代表。  5月.蒋介石将粤、桂、川、黔各地军队编成6路,进攻武汉政府。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杨将所部编为4个纵队.在叛军夏斗寅配合下,于5月底攻占湖北仙桃镇.   6月初,武汉政府军出叶挺率领,在仙桃歼灭杨森部7个团,所部师长范绍增等师、旅长多人被打伤,向成杰师被程潜收编,部队损失严重,杨森进攻武汉的部队几乎覆没。  7月,杨森兵败回川后,对所部“强干弱枝”进行整顿,先将第四路司令魏楷扣留,并用武力解决该部。后从每师抽1个团,每混成旅抽1个营,编为执法大队.又将第十一师师长杨春芳遗捕枪杀,以该师充实执法大队,统归杨森指挥,以此加强对部属的统御:杨还委任子侄亲信杨培元、杨汉忠、戴坤元、白良臣、金秋廷、蒋文华等为执法大队长;杨培元、杨汉忠分别为执法第一、第二路司令.
     第二十一军      该军由四川军务督办所属部队改编而成.1926年12月17日,刘湘就任第二十一军军长,所部共8个师:第一师师长唐式遵.第二师师长李雅材,第三师师长王陵基,第四师师长王瓒绪,第五师师长向成杰,第六师师长潘文华,第八师师长朱宗悫                         
     第二十二军       该军原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为赖心辉:1926年12月l日,赖部袁品文、陈兰亭两旅在泸州打出革命旗帜,参加刘伯承领导的泸州起义,使赖部实力大力削弱。17日,赖就任第二十二军军长职,所部辖张廷生、李剑鸣、范子英3个师。                         
     第二十三军      第二十三军由西康屯垦使署所部改编而成。1926年12月17日、刘成勋任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就任军长后,自任党代表,郭季吾代政治部主任。所部3个师为:第一师师长刘国孝,第二师师长陈鸣谦,第三师师长孙涵;另有边防军羊清泉、贺中强等。1927年6月、刘文辉出兵发起川南之战.该军被刘文辉兼并。   
     第二十四军      该军原为川军第八师独立旅.1920年11月,该部改为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文辉.12月,扩编为川军第九师,师长仍是刘文辉。1924年5月,又以第九师第十七旅编成川军第六混成旅。1925年,刘文辉受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由1个师、1个旅扩充成4个师、6个混成旅、1个宪兵大队、1个屯殖军、1个独立营。1926年11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第二十四军军长。1927年元旦刘文辉就任军长职之后,将所部4个师编为4个路,其余编为10个混成旅。刘文辉兼第一路司令,原第九师师长费东明为第二路司令、张为炯任副司令,原第十师师长夏首勋为第三路司令、余中英为副司令,原第十二师师长冷寅东为第四路司令、王靖宇为副司令。以林云根、唐英、张志芳、覃筱楼、张清平、吴有邻、蔡玉龙、徐廷秀、陈毓嵩等分任各混成旅旅长。
   1927年6月,刘文辉又收编刘成勋第二十三军大部,委原刘成勋第二师师长陈鸣谦、第一师师长刘国孝和第三师师长孙涵为该军第五、第六、第七路司令;刘成勋部原边防军羊清泉、贺中强被委别川康边防军正、副司令.第三师副师长兼第十三混成旅旅长杨芳毓亦受委为该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
    第二十八军  该军由四川清乡督办公署所属部队改编.1926年12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邓锡候为第二十八军军长.次年3月1日邓就任后,将所部编为5路:李家钰为第一路司令,黄隐为第二路司令.陈鼎勋为第三路司令,罗泽洲为第四路司令,马毓智为第五路司令。路以下编为混成旅。
    第二十九军    该军于1927年3月编成,同月4日,田颂尧在潼川就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孙震为副军长。田就任后,将该军编为3个路、8个混成旅。孙震兼任第—路司令。田颂尧兼任第二路司令,王思忠兼任第三路司令。
                            
                             第五节:武汉国民政府所属军队
                             一、武汉国民政府所属军队概况                            
    从1926年12月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开始.至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宣布反共,作为国共合作的武汉政府存在7个月的时间。9月20日,宁、沪、汉三方合流,武汉政府最后从形式上终结。作为武汉政府统辖下的军队,到1927年10月20日南京政府西征讨唐,唐生智于11月12日下野,方告结束.存在约11个月时间。其发展概略如次: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占武昌,武汉三镇光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武汉行营成立.以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兼行营主任。
    1927年1月6日,蒋介石在南昌将北伐各部编成东、西、中央3路军,唐生智为西路军总指挥,统辖在汉各部队。4月6日,武汉政府任命唐生智为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归第一集团军统辖。“四一二”政变后,宁汉对立,军事上一方面与南京呈对峙状态,一方面又出兵北伐对直奉军作战.这一时期,军事上的指挥关系和军队的序列呈现出复杂的局面。4月19日,武汉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唐生智以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的名义,统率3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官张发奎,指挥第四、第十一军和独立第十五师,为右翼;第二纵队,司令官刘兴,指挥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军和第八军的一部分.为中路,其中第三十五军为总预备队,控制信阳至驻马店之间地区;第三纵队,由第十二、第三十军组成,为左翼。后方留守部队为:第十一军叶挺第二十四师和李品仙带领的第八军一部卫戍武汉;朱培德所部第三、第九军留守江西,对南京、安徽方面警戒;第三十五军一部、第二军、第十四军留守湖南.对贵州、广东方面警戒;独立第十四师留守宜昌,对四川方面警戒。
    北伐出师后,唐生智所部于6月1日与第二集团军会师于郑州。6月10日郑州会议,决定将河南军事交与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所部撤回鄂境。15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辖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兼);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是时武汉政府所辖军队达14个军之多,为军事最强盛时期。   
    武汉政府所辖军队,自4月中旬起,因宁汉对立及武汉政府日趋反动,亦逐渐分化。先有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叛变投蒋;5月21日第三十五军一部在许克祥带领下发动“马日事变”。汪精卫叛变革命后,8月1日,第二十军和第四、第十一军各一部.利用第二方面军东征讨蒋之机会,在南昌举行起义,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后第二方面军所属第四、第十一军回粤、入闽。此后,第十五军被撤销番号,第三十军大部投蒋。10月初,唐生智为对付南京政府来自长江的威胁,曾组建长江第一舰队.以丁延龄为队长。                           
    10月20日,南京政府西征讨唐。慑于强大的军事压力,唐部或降蒋,或力战不支而败。唐生智于11月12日下野.第一方面军就此结束、武汉政府所属军队亦就此完结.
                            二、第一方面军所属各军   
    第八军   该军1926年6月编成即隶属北伐军序列,与赵恒惕部队战于衡山等地。7月随北伐军第一路攻占长沙、岳州,9月6日克汉阳,尔后以何键师协攻武昌,其余各师向武胜关方向追击直军.  1927年2月2日,唐生智将第八军第二师扩编为第三十五军;以第四师和教导师扩编为第三十六军;以第三师扩编为第八军。扩编后的第八军,军长仍由唐生智自兼,李品仙升任副军长,各师师长由张国威、李云杰、昊尚担任。4月22日,李品仙升任军长.19日,武汉政府决计举行北伐,第八军一部由李品仙率领留守后方,卫戍武汉;另一部隶属刘兴第二纵队,参加北伐.
10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11月11日,第一师师长张国威接受南京政府委任的第八军军长职,密谋叛唐,被唐发觉,将其勒杀。12日,唐生智下野,第八军被西征军收编;                         
    第三十五军  该军于1927年2月2日由第八军第二师扩编而成,何键为军长,叶琪为副军长。各师师长由叶琪(兼)、刘建绪、陶广担任。4月举兵北伐,该军除—部留守湖南,大部在刘兴第二纵队编成内参战。5月21日,该军所属团长许克祥部发动“马日事变”,第三十五军留守湖南的陶柳等与之配合.屠杀工农群众.   7月东征讨蒋时,该军为江左军,军至安庆、10月.南京政府军西征讨唐,第三十五军被西征军收编。
    第三十六军     该军于1927年2月2日由第八军第四师和教导师编成,刘兴为军长,周斓为副军长。所辖3个师师长为廖磊、唐哲明、周维寅。4月举师北伐,隶属刘兴第二纵队. 5月上旬,在围攻西平之战中,予敌以重创,所部第一师伤亡颇重。7月东征讨蒋时,被编为江右军,军至芜湖、11月,第三十六军在南京政府军进攻下兵败,被收编。   
    第十五军    该军由鄂军第二师改编刚成。1926年9月初,北伐军逼近汉阳,吴佩孚委刘佐龙为湖北省省长、汉黄防御总司令,今其防守汉阳。6日,北伐军兵临城下,刘献城投降.被委为第十五军军长。辖3个师、1个独立旅:第一师师长陈克鉴,第二师师长刘鼎甲,第三师师长程汝怀,独立旅旅长严敬。此后,刘鼎甲等部归李宗仁节制沿江东下,一部留鄂。
    1927年5月9日,武汉政府任命耿丹为第十五军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不久,该军隶属第三纵队参加北伐。8月12日,刘佐龙擅杀耿丹.唐生智将刘免职查办,后枪杀。唐又将在鄂的该军所部改编为省防军第一、第二师2个师。隶属李宗仁一部,以后被改编入第十九军。                          
    第九军     该军由黔军一部编成:1926年8月6日,彭汉章在辰州军次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职,吕超为该军党代表、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贺龙;第二师,师长杨其昌.第三师,师长毛鸿翔。该军编成后,即由常德进攻澧州,不日攻克之。自9月中旬起该军隶属左翼军,由湘西向鄂西进攻,策应北伐军中路攻击武汉。9月14日,攻占公安,后经黄金口、陡湖堤大战,歼灭于学忠、王都庆大部、是时,川军杨森与直军卢金山组成川鄂联军,企图反攻鄂西,从长江上游威胁武汉。12月中旬,第九军在第十、第八军配合下,将川鄂联军击败,攻占宜昌,使武汉无西顾之忧:
  1927年2月5日,唐生智以"蹂躏江西,与吴、孙勾结”的罪状,将彭汉章扣押,第九军番号撤销。贺龙第一师被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第二师大部改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六师,第三师被唐生智打散,大部被第二十五军收编。8月13日,彭汉章被唐生智枪杀。                         
    新编第五军   该军由鄂军第二混成旅编成。1925年寇英杰带领第二混成旅由鄂至豫攻打国民二军,寇军兵败仍退回湖北。1926年底,第二混成旅由贺国光率领投北伐军,被编为新编第五军,不久又被唐生智编并;                                          三、第二方面军及所属各军                           
    第二方面军由国民革命军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编成。1927年4月19日,该部北伐时归唐生智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统辖,被编为第四方面军第一纵队,辖第四、第十一军和独立第十五师。该部在河南境内的上蔡歼灭奉军精锐第十军,后又以独立第十五师奇袭逍遥镇,攻占沙河天险,接着又在临颖与奉军优势兵力作战,6月2日攻占河南开封,使武汉政府第二次北伐计划得以实现,  郑州会议后,张发奎部班师回鄂.    6月15日,武汉政府将该部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为张发奎,参谋长为谢婴白,副官长吴仲禧,秘书长高语罕,经理处长陈劲节,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郭沫若,警卫团团长卢德铭。                           
    第二方面军辖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7月东征讨蒋,第二十、第十一军一部等自九江至南昌.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此后,该部返粤。9月18日张发奎赴香港,黄琪翔代理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职。10月18日,广州政治分会临时军事委员会成立,第二方面军的名义取消。返粤前,第二方面军为武汉政府所辖,所部各军情况如下:                           
    第四军   该军叶挺独立团奉命于1926年5月下旬作为先遣部队入湘,援助因拥护国民政府而被直系军阀压迫退至湘南的唐生智。独立团与李宗仁第七军之钟祖培旅,协同唐部,取得衡山、禄田、金圣寺、龙家湾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吴佩孚重占湖南的图谋,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誓师北伐。第四军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率领陈铭枢第十师、张发奎第十二师北伐,除先期入湘的叶挺独立团外,共辖6个团,团长分别为蔡廷锴、范汉杰、戴戡、缪培南、黄琪翔、许志锐、由军长兼总参谋长李济深率领陈济棠第十一师、徐景唐第十三师及2个炮兵营留守广东,驻北海、新会等地,所辖6个团,团长分别为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云瀛桥、陆兰培、陈章甫。
    第四军第十、第十二师出师后,于7月12日参加攻克长沙作战。自8月15日起隶属唐生智中央军,归李宗仁节制.直趋武汉;8月下旬.同其他各军配合,攻克鄂南门户汀泗桥,再克贺胜桥.第四军2次胜利,使吴佩孚大伤元气,北伐军直迫武昌城下。9月初,以李宗仁、陈可钰为正、副司令的攻城司令部,指挥第四、第七军攻城,历经40余天围困、进攻.于10月10日克武昌.第四军一路英勇作战,斩将夺关,获“铁军”称号.11月初,第四军挥师驰援江西北伐军,先克德安,继占马回岭、九江,江西底定.  11月27日,以该军第十师扩编成第十一军;以第十二师一部扩编成第二十五师,朱辉日为师长.   
    1927年4月张发奎任军长,陈可钰因病去职,黄琪翔继任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当月出师北伐河南奉军,是时隶属第一纵队。5月中旬,歼奉军第十一军,其副军长兼第十二旅旅长富双英率部投降、被改编为第四军第二十六师,富任师长。6月15日,张发奎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升任军长,缪培南任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朱晖日调升第十一军军长,李汉魂继任第二十五师师长。 7月东征讨蒋,第二十六师滞留湖北,后被唐生智解散.第四军在第二方面军编成内东征讨蒋,军至九江。8月9日即南昌起义后数日南下返回广东。
    第十一军     该军由第四军一部编成.1926年11月.北伐军底定江西.以第四军第十师扩编成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蒋光鼐为副军长.辖第十师,师长由蒋光鼐兼任;和以独立团扩编的第二十四师,戴戡任师长。
    1927年3月,又收编第九军第二师为第二十六师,以杨其昌为师长,杨因病未到职,由副师长吴仲禧代理.同月10日,陈铭枢、蒋光鼐、戴戡相继辞职他去,军长职由张发奎兼,蔡廷锴升任第十师师长,叶挺升任第二十四师师长。4月该军以叶挺率第二十四师留守卫戍武汉,其余挥师北伐,隶属第一纵队,参加上蔡、临颍战役.决战临颍时。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团长蒋先云。率部正面攻敌,5月27日,蒋腿部受伤,但其“不之顾,指挥如故”.下午又受伤,仍不退出战场,晚第三次受伤,胸口流血不止,“犹呼杀喊进者再”,不幸牺牲:全团坚守阵地,为战役胜利作出贡献、大部队出师北伐后.驻鄂西宜昌的夏斗寅部与四川军阀杨森勾结,乘船东下,直逼武汉,形势危急、叶挺迅速集中第二十四师在汉部队及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改编的中央警卫师,在纸坊附近击败夏斗寅的进攻,收复了土地堂、贺胜桥,夏部溃逃鄂东。叶又乘胜追击杨森部,在仙桃大获全胜。继而收复宜昌,使蒋介石消灭武汉政权的图谋无法得逞。
    6月15日,北伐军由河南回鄂,朱晖日继张发奎任军长,叶挺任副军长,隶属第二方面军,7月,第十军王天培部在徐州前线溃败.其教导第二师一部退至鄂,被编入第二十六师.许志锐时任师长。当月即东征讨蒋,军至九江转入南昌,参加南昌赵义.此后,第二十六师由许志锐率领随第四军回粤;第十师在南下潮汕时于8月9日脱离起义军入闽;第二十四师起义后由叶挺率领南下潮汕:                           
    第二十军    该军由第九军一部发展而成。1926年8月,彭汉章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其第一师以贺龙为师长,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第一师编成后,于8月底攻占慈利、澧州,9月由津市向公安、石首进攻:9月下旬进攻黄金口,歼于学忠、王都庆大部,第二旅旅长贺登武不幸阵亡。12月中旬,会同他军一道攻占宜昌。
   1927年2月5日,唐生智扣押第九军军长彭汉章,该军番号撤销,第一师被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贺龙任师长.  4月参加北伐,隶属张发奎第一纵队.   5月24日,奇袭逍遥镇,为第一纵队的挺进开辟了道路.6月2日,贺龙率部首先攻占开封.6月15日,班师回汉.被扩编为第二十军,隶属第二方面军.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陈图南为参谋长.辖2个师,第一师师长贺锦斋,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由于武汉政府日益反动,第二十军利用第二方面军东征讨蒋的机会,由九江开抵南昌,于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四、其他各军                           
   武汉政府所属部队除第一、第二方面军所部各军外,还有以谭延闿为首的湘军、以朱培德为首的滇军和1927年4月19日武汉政府北伐时第三纵队所部,分叙如次:                          
   第二军     该军军长谭延闿,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参谋长岳森。1926年7月,谭延闿率领谭道源第五师和陈嘉祐教导师,留守广东南雄、始兴、马坝等地.所属6个团团长分别是罗寿颐、彭璋、朱刚伟、余泽籛、李韫珩、谢慕韩。鲁涤平、李富春、岳森率领张辉瓒第四师和戴岳第六师参加北伐。所属6个团团长分别是谢毅伯、周卫黄、邓赫绩、黄友鹄、廖新甲、刘风.是时,李六如为第四师党代表,方维夏为第五师党代表,萧劲光为第六师党代表。
   第二军北伐后,8月隶属右翼军,向江西发展进攻,克赣州之后,配合第七、第六军攻打南昌。1927年1月,该军在东路军编成内.接受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指挥.由乐平、德兴入浙江,经淳安、桐庐、富阳直取杭州。2月被编为江右军第二纵队,经广德、溧水向南京进攻:于3月24日进占南京。4月向江北进攻,占滁州.是时,蒋介石欲将第二军等缴械改编,该军闻讯,即全部西移入鄂,继而入湘.归武汉政府指挥.4月,武汉政府军北伐,第二军一部留守湖南、对广东、贵州警戒。5月,将其一部扩编为第十四军,是时,鲁涤平升任军长,张辉瓒升任副军长.辖王捷俊、戴岳、朱耀华3个师;10月,南京政府讨唐,唐败后归程潜节制                           
   第十三军   武汉政府于1927午5月12日以第二军第五师、教导师和新成立的第三十九师合编成该军;第五师和教导师在北伐军出征后,留守广东。后教导师改番号为第三十八师。第十三军编成后,以陈嘉祐任军长,谭道源为副军长。第三十九师师长岳森,第三十八师师长李韫珩,第五师师长成光耀。武汉政府军北伐时,该军驻守湖南,对广东、贵州警戒。10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该军被程潜收编。                           
    第六军   该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祖涵、参谋长唐蟒。程潜于1926年7月率领以邓彦华为师长的第十七师、以杨源浚为师长的第十九师参加北伐,所辖6个团团长分别为傅良弼、文鸿恩、钟韶、王尹西、张轸、王茂泉。该军第十八师,由师长胡谦率领留守广东惠州,所辖3个团团长为苏世安、宋世科、李明灏.参加北伐的第十七、第十九师编成北伐军预备队。8月进驻平江,后同第一军第一师经修水向南昌进攻。由于总指挥王柏龄指挥失当,在战斗中两次攻入南昌均遭反击退出。后由第二、第三、第四、第七军等支援,南昌始克。是时第十七师师长易为杨杰。
   1927年1月,第六军在江右军(总指挥程潜)编成内沿芜湖、当涂向南京进攻,3月24日进驻南京。29日,程潜为南京卫戍司令。4月,蒋介石将该军第十九师解散,程潜被逼走武汉。蒋介石在南京又重组第六军,杨杰为军长。
    程潜到武汉后,在林祖涵协助下,是年夏重新组织成第六军,军长仍为程潜,党代表林祖涵.参谋长唐蟒。下辖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师,以李明灏、张轸、胡文斗分任师长;并组建教导总队,以李国良、汤恩伯为正、副队长。8月东征讨蒋,该军编为江左军,程潜为总指挥。军至芜湖,因蒋介石下野,停止讨伐。宁汉合流后,程潜又同桂系联合,西征讨唐.
    第三军   该军在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率领下,于1926年7月除留祝膏如、顾德恒2个团及炮兵、宪兵各1个营留守广东江村、石围塘等地外.其余3个师,即第七师,师长王均;第八师,师长朱世贵,第九师,师长朱培德(兼),一同参加北伐。所辖兵力为6个团,团长分别为曾万钟、万人敌、彭武扬、韦杵、李思愬、李明扬:8月,第三军隶属右翼军.向江西方向进攻。9月初会同第二军攻克萍乡,继克宜春、上高,9月17日会同第二军又击破邓如琢、唐福山等部,克复新喻,再克高安。10月初协助第一。第六军攻南昌,攻克万寿宫后,又于大王庙大破孙传芳军王良田部。南昌克复后,负责南昌警备。
    1927年1月,该军隶属总预备队。5月初,第三军扩编为第三、第九两个军,编成第五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王均接朱培德任军长兼第七师师长,黄实任第九师师长,武汉政府于4月北伐,该军驻守江西,担任对南京、安徽方面的警戒。8月1日该军被南昌起义部队歼灭一部。
    第九军   该军于1927年5月初由独立第十六师扩编而成,隶属第五路军。朱培德兼军长职(不久易为金汉鼎),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2个师,韦杵、周志群分任师长;是时,武汉政府举师北伐,第九军留守江西,对安微、南京方面警戒;9月初,又将杨如轩部编成第二十七师,隶属该军.
    独立第十四师      该师由鄂军第一师改编而成。鄂军第一师原为吴佩孚部萧耀南所属的1个旅,夏斗寅为旅长,驻扎长沙.1926年7月北伐开始,该旅被改编为鄂军第—师,夏斗寅任师长,受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节制,下辖万耀煌、张森、晏勋甫3个团。1927年初,该部改番号为独立第十四师,驻宜昌。
   4月下旬,武汉政府北伐,今该部留守宜昌,对四川方面警戒.5月初,北伐军至河南,正值军情紧张之际.夏斗寅与四川杨森勾结,将宜昌让给杨森,并率所部擅自向武汉移动,声称要推翻国共合作的武汉政府. 5月中旬,夏都乘船在嘉鱼登陆,经蒲圻占领咸宁的汀泗桥,将铁路破坏,向武汉进攻。时武汉因主力在前方作战,异常空虚。17日,夏部抵达距武汉40里的纸坊镇。武汉政府令叶挺率第二十四师和中央警卫师.在纸坊将夏部击败,夏斗寅率残部向鄂东逃遁投蒋、6月8日,南京政府委任夏为新编第十军军长:
    第十二军   该军内以任应岐为旅长的樊钟秀“建国豫军”所属的1个旅编成。1926年9月,任应岐响应北伐军,被任命为第十二军军长。1927年4月,武汉政府举师北伐,该部隶属第三纵队。该军均为河南土著部队,活动地域亦在河南。                           
    第三十军   该军为国民四军演变而成。1926年5月,阎锡山将原国民四军改编成讨国民联军第四军第一路,魏益三任第四军副司令兼第—路司令。10月被吴佩孚收编为河南保卫军第八军,辖3个师、1个混成旅及炮兵、骑兵各1个团。1927年3月.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仍以魏益三为军长,彭振国为副军长;4月参加北伐,隶属左翼军。该军以第二师郝梦龄部在第一线担任进攻,余部在信阳、广水、应山一带维护后方安全.第二师参加围困遂平之战。7月,该军驻守鄂北武胜关、广水、黄陂一带;  8月,军内发生内哄.魏益三率一部东往投蒋,后驻安徽六安。唐生智命彭振国代理军长。魏投蒋后亦暂时辞职,由副军长郝梦龄代理军长职。10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该军为桂系收编,魏恢复军长职务。                        第三章:第二次北伐中的国民革命军(1927年7月一1928年6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军事委员会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变.于18日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26日宣布对武汉国民政府及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所产生之机关、所发布之命令“一律否认”。4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二届三中全会关于军事委员会问题作了修改。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事最高机关.负有全国陆海空军编制、统御、教育、经理、卫生及充实国防之责。军事委员会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遴选,负有军事重责及富有军事政治学识经验者若干人,交国民政府特任之。委员里选5—7人为常委,常委里选1人为主席。军事委员会平时每月开会一次,战时每两个月开会一次,遇必要时得由常委议决或委员三分之一以上提议临时召集;凡执行军委会之议决及用军委会名义发表命令时,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署名。各省、区行政机关执行与军事有关联之事务时,军委会有指挥监督之责。军委会驻地通常设于国民政府所在地.规定军事委员会下设4个厅,即总务厅、参谋厅、军务厅、军事教育厅;4个处,即海军处、航空处、经理处、政治训练处.在蒋介石下野前,军事委员会工作机构并未建立起来;
   7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胡汉民、冯玉祥、阎锡山、李烈钧、蒋中正、杨树庄、李济深、何应钦、李宗仁、温寿泉、李鸣钟、李福林、朱培德、王天培、白崇禧、朱绍良、陈铭枢、赖世璜、曹万顺、周凤岐、陈调元、柏文蔚、王普、贺耀组、叶开鑫、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周西成、胡若愚、陈可钰、黄绍竑、钮永建、商震、鹿钟麟、向传义、张之江、陈绍宽、陈季良、李景曦、陈仪、樊钟秀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6月27日.为适应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晋绥军参加国民革命军的事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O八次会议议决,增加“战时最高军事长官,如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西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均得出席于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会议”的条文。
    7月28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特任陈训泳、蒋作宾、方声涛、何成浚、孙岳、方本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8月16日,蒋介石宣布下野。17日,军事委员会通电宣布,在蒋介石未回之前,军政、军令仍由军事委员会负责处理,各部队仍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18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推定胡汉民、李济深、杨树庄、阎锡山、何应钦、李宗仁、李鸣钟为常务委员。
    9月17日,由宁、沪、汉三方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推举白崇禧、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汪精卫、胡汉民、唐生智、程潜、冯玉祥、蒋中正、杨树庄、阎锡山、谭延闿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内以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何应钦、杨树庄、阎锡山、胡汉民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同时推举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普、王均、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李烈钧、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李福林、李品仙、李景曦、何应钦、何成浚、何键、汪精卫、周西成、周凤岐、岳维峻、金汉鼎、胡汉民、胡若愚、胡宗铎、柏文蔚、唐生智、孙岳、陈铭枢、陈绍宽、陈调元、陈季良、陈可钰、陈嘉祐、陈训泳、夏威、曹万顺、张发奎、张之江、商震、鹿钟麟、贺耀组、许祟智、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树庄、杨森、杨杰、杨虎城、叶开鑫、邓锡侯、樊钟秀、刘湘、刘兴、刘郁芬、刘文辉、蒋中正、赖心辉、鲁涤平、阎锡山、谭延闿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20日,国民党政府特任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黄琪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组建其工作机构,所辖为2个厅、2个部、4个处:   
    主席团办公厅   主任马晓军。辖审计处,处长黄经明;总务处,处长雷飚;经理处,处长缪斌;军事教育处,处长刘士毅。
    军政厅  厅长严重,副厅长陈诚。辖航空处,处长张静愚;交通处,处长李范一;军法处,处长林翔;军械处.处长陶树模;军务处,处长朱华;军医处,处长陈宗棠。
    参谋厅  厅长张华辅、副厅长张元祜。辖第一局,局长李建侯;第二局,局长朱怀冰;第三局,局长黄振兴。 
    政治训练部     代主任陶冶公.辖总务处,处长陶冶公;秘书处,处长徐培根;宣传处,处长王泽民;组织处.处长张韬。   
    兵站总监部  总监刘文藻,参谋长尹迪黄。辖副官长张鸿藻;经理处,处长蒋颂鱼;交通处,处长邢绳祖。                           
    ll月25日,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又作了修正,不同之处有:(1)设主席团,主席团成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交由国民政府于军事委员中指定;主席团议决可临时召集会议;军委会议案和命令,须由主席团委员署名    (2)常务委员由军委会所在地之主席团推定,紧急重大事件由常务委员负责处理,寻常事件由常务委员推举1人处理,任期为3个月    (3)军委会组织大纲由军委会自行修正.呈请国民政府核准施行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复职。2月12日,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对军委会组织大纲又作修收,其要点是;(1)改主席团为常务委员会,军委会常务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交由国民政府从军委会委员中指定,名额为11—15人,并以1人为主席,(2)委员会议至少每两月开会一次,以委员会所在地之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为法定人数。遇必要时,可由主席及常务委员会议召集临时会议,(3)凡执行军事委员会议决议案及用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命令时,由主席及常务委员署名。(4)紧急重大事件,由主席和常务委员负责处理,(5)组织大纲之修正,由国民政府提出,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2月7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定,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指定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程潜、冯玉祥、杨树庄、蒋中正、阎锡山、谭延闿为常务委员;还指定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均、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朱绍良、宋哲元、李宗仁、李烈钧、李福林、李景曦、李鸣钟、李济深、何成浚、何应钦、汪精卫、周西成、岳维峻、金汉鼎、胡宗铎、胡汉民、柏文蔚、徐永昌、马福祥、孙良诚、孙岳、孙科、陈可钰、陈季良、陈训泳、陈焯、陈绍宽、陈嘉祐、陈铭枢、陈调元、夏威、曹万顺、张之江、张群、商震、鹿钟麟、贺耀组、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杰、杨虎城、杨爱源、杨树庄、邓锡候、邓宝珊、樊钟秀、熊斌、钱大钧、卢师谛、刘文辉、刘郁芬、刘峙、刘骥、蒋中正、蒋作宾、鲁涤平、赖心辉、龙云、阎锡山、谭延闿、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3月9日,又任命黄国梁、谭庆林、井岳秀、孔繁霨、丰玉玺、朱绶光、张荫梧、孙楚、赵守钰、曹浩森、孙连仲、刘镇华、高桂滋、任应岐、方鼎英、伊德钦、刘汝明、卫定一、石友三、张维玺、韩复榘、李云龙、方本仁、夏斗寅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3月30日,国民政府又特任李景林、马麒、蒋鸿遇、石敬亭、马鸿宾、马鸿逵、门致中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4月7日,蒋介石因在北伐前线指挥军事,委托李济深代理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26日,任命缪培南为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12日,又任命傅存怀、郭宗汾、周玳、南桂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21日,又任命李品仙、叶琪、周斓、魏益三、廖磊、李燊、刘兴、何键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军事委员会所辖各机构:3月23日改主席团办公厅为常务委员办公厅,3月13日,办公厅主任马晓军调职,杨杰接任,后杨杰他调,由朱绍良、贺国光先后兼代;23日,军政厅厅长严重免职,朱绍良升充.
    9月19日,朱绍良他调,张治中接任厅长。4月28日,副厅长陈城免职;5月8日,童翼接任副厅长。2月17日,军务处处长李华免职,蒋绍昌继任.
    3月13日,交通处处长李范一免职,邱炜继任.再后由华振麟继任。6月,军械处处长陶树模免职,黄公柱继任.                               
    3月,参谋厅厅长张华辅他调,葛敬恩继任。2月,该厅第三局局长黄振兴赴日:2月22日王纶接任。4月7日,陈良佐接替第二局朱怀冰局长职。6月,第一局局长李建侯调任,局长职由王纶兼任:    3月,总务处扩编为总务厅,雷飚任厅长    3月13日,审计厅厅长黄经明免职.刘文藻代理,6月8日实任.   4月7日,军事教育处处长刘士毅调任,陈诚继任。                           
    8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全会决定改革军制和中央军事机构。11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军事委员会着即裁撤,所有该会一切事务限于11月10日以前结束.所有军事事务分别移交军政部、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办理:                        
                          
                            二、政治训练部                            
    192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政治训练部暂行条例,对政治部的职掌又作了规定。政治训练部受国民党中央党部指示,并承总司令之命令,为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最高机关。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宣传处、组织处及各军、师政治训练处和团、营、连政治训练员;                           
    政治训练部之宣传工作受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指导,海陆空军党务工作受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人部及组织部指导。政治训练部职掌为:处理海防空军政治训练事宜;谋国民革命军与一般民众之结合;宣传国民党之主义和辅助民众运动之发展;战时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委托,于占领区内组织临时党部,辅助海防空军各军党代表,计划各军党务事宜.
    1927年4月17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七十三次会议聘吴稚晖、陈铭枢暂代总政治部正、副主任;4月25日,国民政府特任吴稚晖、陈铭枢、刘文岛为总政治部正、副主任;6月1日,中执委政治会议决议将总政治部改为政治训练部;6月27日起,政治训练部主任为陈铭枢,10月,陈铭枢辞职,当月20日总务处处长陶冶公代理主任。10月28日,所辖各处人选确定,陶冶公为总务处处长.徐德培为秘书处处长,张韬为组织处处长,王泽民为宣传处长.
       1928年3月13日,任命戴传贤为主任,何思源、方觉慧为副主任。4月7日出戴传贤另有他事,何思源代理主任.是月28日又成立战时宣传队,以申傲霜任总队长.11月,军事委员会奉令结束,该部缩编为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
                           
                            三:战地政务委员会                           
    928年3月北伐开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为方便作战顺利进行,设战地政务委员会,处理战区内民政、财政、外交、司法、交通各政务,直隶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指挥。    战地政务委员会由国民政府所属之内政、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等部各选能代表该部负责之委员组织之.     3月13日,国民政府特派蒋作宾为主任委员、                             
    战地政务委员会设民政、财政、外交、司法、交通等处,每处设主任1人,办事员若干人,其人员均出各该部调用,任事繁要时,主席将临时增派必要人员襄助办理:                           
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指挥,掌管全会事务,并指挥各处主任处理处务,随时与各主管部联络.     战地政务委员会设秘书长1人、秘书若干人,承主席之命,办理机要事务。    战地各政务,统由委员会主持办理。若作战逐次进展,所辖区域内之某部认为已脱离军事范围时,即划归主管机关管理之。                        
     3月19日.国民政府任命王霜鳦为秘书长,仇鳌、陈家栋、赵世瑄、林者仁、蔡公时为委员、   4月12日.战地政务委员会增设教育负责委员职,由罗家伦为委员。4月22日任命左宗澍,27日任命高秉坊,陈立夫为委员。     4月23日,国民政府又修正其组织,另加工商,农矿,建设三项。照前例,名加负责委员1人,并成立各处。
  4月,公布《国民政府农矿部保管战地矿厂暂行规则》规定,凡国民革命军新占领区域内所有战地各矿厂,应由战地政务委员会农矿处主任随时秉承战地政务委员会接收保管。
  5月3日,北伐军攻克济南后,日军寻衅,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蔡公时等前往交涉,被日军残酷杀害o                           
  5月8日,公布《战地各县县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规定,战地各县县长受战地政务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处理全县行政事务,并规定战地县组织机构。同时,公布《战地各县设置财政专员暂行条例》,规定财政专员由战地政务委员会任免之,财政专员承战地政务委员会之命令处理各县财政,但向由县政府处理者不在此限。同日公布《战地政务委员会组织规则》,规定该会职掌在不抵触中央法令范围内。可颁布临时法令,战地民政、财政、外交、司法、交通各官吏均由战地政务委员会任免之。同时规定设置秘书处,民政处、财政处、外交处、司法处、交通处等机构。                          
    6月上旬,任命朱敏章为委员。此时,奉系军阀退出山海关,北伐任务完成,战地政务委员会于6月24日撤销。
                           
                            第二节:第一集团军各军团及所属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抵南京,9日复职,继续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专司军令。同月18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2月13日,改编何应钦第一路军为第一集团军,蒋介石兼任总司令。3月,任命王绳祖为参谋长,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分别以刘峙、陈调元、贺耀组任总指挥。4月6日,又将上述3个纵队改编成第一、第二、第三军团。同时,将第十一路军方振武部改编成第四军团。第三路军朱培德部作为该集团军预备队,留守后方。4月27日,任命朱培德为该集团军前敌总指挥。6月北伐完成,阎锡山将收容孙传芳军残部编成第五军团,后将该军团交给第一集团军统辖.阎又将直鲁军残部编成第六军团。
    从1927年起,蒋介石为了同孙传芳、奉军作战,还将收编的降军散兵、地方民团、编成名目繁多的军、师及游击司令等。                   
    此外,直属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还有炮兵、航空兵,炮兵司令由樊熙担任,辖2个炮兵团,第一团原属第一路军,团长为姚永安;第二团团长杨德良。航空兵司令张静愚。                           
                            一:第一军团及所属    
    第一军团于1928年4月编成.原为第一集团军第一纵队。刘峙任总指挥,林伯森任参谋长。不久,林伯森他调,以王纶接任参谋长。4月北伐,第一军团担任津浦路正面攻击。6月军至京、津后即撤回,进行编遣。所辖为第一、第四、第九、第十军和1个直属炮兵团.各军情况分叙如下:
   第一军        该军到1927年9月已辖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十四、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独立第四、新编第九师共9个师。由于建制大,驻地分散,指挥不便,于1927年9月26日将该军所辖9个师分编为第一、第九、第三十二军。以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十二师编成第一军,军长仍为刘峙.10月26日,第一师代师长胡宗南调任第二十二师师长,蒋鼎文任师长。11月25日,刘峙辞第二师师长兼职,徐庭瑶任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原为蒋光鼐,因蒋10月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由胡宗南继任师长。1928年初,蒋鼎文升任第一军副军长,仍兼第一师师长。                           
    第四军    该军于1927年8月l日南昌起义后,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率领回粤。是时,广东由李济深与黄绍竑率兵占据。11月,汪精卫、张发奎为霸占广东.首先由汪将李骗往上海,接着又于11月17日兴兵将黄绍竑桂军驱逐出广东。李济深所部新编第二、新编第四师被张收编。此时,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参谋长叶剑英。辖第十二师,师长缪培南;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第二十六师,该师原隶属第十一军,8月随第四军回粤,师长许志锐;教导第二师,师长薛岳;教导第四师,师长黄慕松。而第二十一师因是奉军改编,由北方人组成,故没有南下,9月由唐生智收编,该师番号取消.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利用第四军同李济深和桂军的矛盾及广州空虚的机会,由参谋长叶剑英率第四军教导团为主力举行了广州起义.起义后,张发奎、黄琪翔受国民党内外之责难辞职。缪培南升任军长,薛岳升任副军长,谢膺白任参谋长。吴奇伟继缪培南任第十二师师长;教导第二师改为教导第一师,邓龙光继薛岳任师长;教导第四师改为教导第二师,黄慕松辞师长职,黄镇球任师长。
   19288年1月,李济深、黄绍竑率所部夹击第四军,该军第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战死,陈芝馨继任师长,第四军退出广东,由蒋介石迎进江西,后参加对奉军的北伐;6月,北伐完成后.该军即被缩编。
   第九军        该军于1927年9月由原第一军所辖第三、第十四、第二十一师编成,以顾祝同任军长。10月26日,卫立煌升任副军长仍兼第十四师师长,不久免去兼职,由黄国梁任师长。第三师师长由顾祝同兼任,不久顾辞师长职,涂思宗任师长。第二十一师师长为陈继承。                           
     第十军  该军原军长王天培于1927年8月被杀后,军长职由第二十九师师长杨胜治代理。是时第十军仅余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师和1个炮兵团,不久奉命拨归第二路总指挥白崇禧指挥。10月,白拟将该军缩编成2个师,编入第十三军(白自兼军长),遭到第十军官兵的反对。12月,第二十八师在安徽当涂哗变,后由第十军军械处处长周志群率领去南昌投第九军金汉鼎部,编为第九军第二十九师。第三十师副师长罗启疆在南京开往蚌埠的途中率该师一部开至湖北,后被白崇禧编为独立第二师,受第四集团军节制。
    1928年初,第十军的序列为:军长杨胜治,参谋长李伯华,第二十八师师长空缺.第二十九师师长陈克逊,第三十师师长(先)张锡海、(后)裴正鑫。3月,第十军被编入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参加北伐。4月参加战斗,攻击峄县后俘直鲁军军长武衍周,旅长孙百万,并攻进济南。“济南惨案”发生后.第十军退出济南,奉令编成莱芜、山口、界首、东阿、肥城5个支队,向济南方面警戒。8月,部队进行编遣,第十军被缩编为第十师第二十九旅,杨胜治任旅长。          
                                                 二:第二军团及所属                           
     第二军团于1928年4月由以第十七、第二十六、第三十七军组成的第一集团军第二纵队改编而成,陈调元为总指挥,阮肇昌为参谋长。4月底,又任命吴醒亚为政治训练处主任。北伐开始,该军团沿津浦路以东向北作战。所辖3个军分叙如下:
     第十七军   该军1927年9月时,隶属第一路军参加对孙传芳军的作战.11月,第二师师长杜起云升任副军长,师长由邓振铨继任,邓同时兼任军参谋长。1928年3月,杜起云、邓振铨他调,李明扬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林蔚仅军参谋长;是时,所辖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番号为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五十五师。
     第二十六军    该军1927年9月后隶属第一路军:10月,原第十八军(军长杨杰)第十七师转隶第二十六军,编为第三师。10月8日,周凤岐辞军长职,陈焯升任副军长,代理军长。方策升任参谋长。所属原2个师师长亦更换,第一师伍文渊师长职内赵观涛继任.第二师斯烈师长职由张骥接替.
    1928年1月,陈焯实任军长,方策升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不久,方辞兼职专任副军长,郭忏任参谋长。2月25日,所部3个师分别改番号为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三十师。3月,蒋坚忍任军政治训练处处长,邢震南接张骥第六十三师师长职.
     第三十七军      该军军长为陈调元,所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岳盛宣;第二师,师长丁翰东;第三师,师长安树珊。1927年9月以范熙绩为副军长,孙棨为参谋长。 1928年2月24日又增编一个教导师,范熙绩兼任师长。2月25日原辖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番号为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师.    3月,参谋长孙棨他调,以李梅继任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第八十一师安树珊辞师长职,由谈经国继任。
                            三:第三军团及所属                           
    第三军团于1928年4月由以第四十、第二十三、第二十七师和独立第二师组成的第一集团军第二纵队改编而成,贺耀组任总指挥,谢履任参谋长.    5月初,北伐军占领济南,发生“五·二惨案“,蒋介石将贺耀组免职,以方鼎英代理军团总指挥。所辖各部分叙如下:
    第四十军       该军1927年9月时隶属第一路军,参加追击孙传芳残部的战斗。1928年2月16日,重新任命贺耀组为军长,毛炳文为副军长,谢履任参谋长.所辖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番号为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师,并另组建教导师,分别以谷正伦、杨永清、毛炳文、龚宪任师长。3月,谷正伦调南京戒严司令,李益滋任第八十二师师长,毛炳文升兼副军长,陶峙岳任第八十四师师长.      4月.龚宪在鱼台之战中阵亡,副师长向超中代理师长,不久,又由副军长毛炳文代理教导师师长.  
    第三十三军     该军原辖3个师.      1927年7月,第十军溃退.其教导师潘善斋部为被该军收容,被编为教导师,仍以潘善斋为师长。1928年2月25日所辖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番号为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师。3月11日,张克瑶接柏文蔚升任军长,仍兼第七十一师师长。                         
    第二十七军     该军原为新编第十军,军长夏斗寅.1928年2月25日,因同杨胜治第十军番号重复,改番号为第二十七军,军长仍为夏斗寅,副军长为佘式谷。1月7日,朱怀冰任参谋长。所辖为第六十三、第六十六师2个师,师长分别由万耀煌、张森担任。
    独立第三师   该师由直鲁军降军编成。1927年3月,王金韬、陈耀汉在滁州截击直鲁溃平,俘获人械约4000,编成步兵5个团,炮、工兵各1个营,骑兵1个连,机枪、迫击炮各5个连,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先遣军,王金韬任司今,陈耀汉任参煤长,6月,改编为独立第三师,王任师长,陈仍任参谋长。12月.隶属第一路军北伐,军至徐州,王火灾殒命,陈继任师长。                           
                            四、第四军团及所属                            
    第四军团为国民五军改编而成.1927年6月冯玉祥将方振武国民五军政编为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仍为方振武,何应时为参谋长,下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阮玄武,第二师师长鲍刚,第三师师长张兆丰。不久,方振武率部向鄂北进攻,在攻占襄樊后,方部脱离了第二集团军的节制,接受了武汉政府任命的中央直属第九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此时,方将所属扩为3个军:第一军,军长阮玄武;第二军,军长徐寿椿;第三军,军长马文德。不久因徐寿椿部不稳,方振武撤徐军长职,自兼第二军军长。                           
    1927年冬,方率部参加讨伐唐生智.1928年1月1日,南京政府委方为第十一路军总指挥。4月6日,改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参加对奉军的北伐。是时,该部参谋长为杨恩熙,所辖4个军为第三十四、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和第四十七军.
    5月初,攻占济南,蒋介石委任方振武兼济南卫戌司令。后继续北进。6月初,奉军退出山海关,是年秋军队编遣,第四军团被缩编为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师2个师.所届各军分叙如下:                         
    第三十四军      该军原为方振武部第一师,师长阮玄武.1927年夏,编为第三方面军第—军,辖第一师和收编的直军袁宝德师及黄子正旅。第一师师长原为阮玄武,阮升任军长后,由王日新继任师长、该军奉调北上参加北伐时,袁宝德叛逃他去,改委徐岱东为师长、1923年3月22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委任阮玄武为第三十四军军长,所辖共3个师:第八十八师,师长王日新;第八十九师,师长王相臣;第九十师,师长徐衍昆,该军隶属第四军团,参加对奉军的北伐,是年秋,缩编为第四十四师.
    第四十一军        该军原为方振武部第二师,师长鲍刚。1927年夏,方振武收编吴佩孚直系第十四师徐寿椿部,编为第三方面军第二军,徐寿椿任军长,鲍刚师由方振武亲率,后方撤徐军长职,自兼军长,由副军长苏致臣代理.1928年3月22日,南京政府委任鲍
                        刚为第四十一军军长.苏宗辙为副军长,盛世恒为参谋长.所辖3个师:第九十一师.师长王占林;第九十二师.师长冯华堂;第九十三师,师长先为石斗川,3月底石被免职,由鲍刚兼师长职。方部由湖北调至皖北后,在亳州收编原属北洋贾德耀第十五混成旅(后相继为靳云鹗、鹿钟麟收编)萧之楚部,编为该军第九十四师,萧之楚任师长。是年秋.该军缩编为第四十五师一部。                           
   第四十二军      该军原为方振武部第三军.1927年夏,方振武在河南南阳收编原属直系河南地方部队马文德部,编为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第三军,马文德任军长。1928年3月22日,南京政府委任马文德为第四十二军军长,何应时为副军长,韩容为参谋长。所辖3个师;第九十四师,师长傅丹墀,第九十五师,师长余亚农;第九十六师,师长魏光武:1928年春,方率部开赴皖北参加对奉军的北伐,该军怀乡恋土,未随第四军团北伐。后被李宗仁第四集团军收编。1929年初.被缩编为第五十六师一部。
     第四十七军      第四十七军原为高桂滋第十九军。1928年2月25日因该军同胡宗铎第十九军番号重复而改称第四十七军,军长仍为高桂滋,参谋长为刘礽祺;原辖第—、第二、第三师,与军同时改番号,分别为:第—0七师.师长王守义;第一O八师,师长邢肇棠;第一O九师.师长刘天禄。1928年4月北伐前,该军拨归第四军团,参加对奉军作战.是年秋.该军缩编为第四十五师一部;                          
                           
                            五:第五、第六军团及所属                           
    第五、第六军团为收容之孙传芳及直鲁军残部改编而成,1928年6月,北伐完成,6月15日,阎锡山将孙传芳残部李宝章、马宝珩、郑俊彦、段承泽等部编成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以郑俊彦为总指挥,以李宝章、马宝珩为副总指挥。不久,阎锡山为消除蒋介石对其之疑嫉,将该军团拔属第一集团军。第五军团辖第一、第二、第三军、共9个师,军长分别以郑俊彦、李宝章、马宝珩兼任、
    1928年7月.阎锡山将分散在京、津一带的张宗昌、褚玉璞直鲁军残部编成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7月12日、阎锡山任命徐源泉为第六军团总指挥 . 不久,阎锡山将该军团亦拨属第一集团军,该军团辖第十一、第十三军2个军,徐源泉兼第十一军军长、张冠五任第十三军军长。
                           
                            六:其他各部  
    1927年至1928年间,蒋介石为北伐之需,收编了大量的地方部队及残兵,这些部队有:   
    第十三路        该部以原胶东直鲁军残部收编而成。1928年9月,委任顾震为该路代总指挥,所辖为第十六、第十七师2个师,师长分别为顾震(兼)、彭祖祐。因该部军纪败坏,形同土匪,1929年春为杨虎城部围剿歼灭。                          
    暂编第一军         军长刘珍年,为1928年9月在胶东收容直鲁军败兵和地方民团编成。共辖5个师、1个骑兵团。刘自兼第一师师长,梁立柱、何益三、李锡桐、施忠诚分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师师长。                           
    新编第二军  该军由驻胶东直鲁军残部编成,朱泮藻任军长。所辖2个旅,旅长为王恩毓、杜锡鉴,后不久,2个旅长被方永昌枪毙。1929年该部编为独立第四旅 .       蒋介石为加强对奉军、直鲁军的作战,还委任大量的新编、暂编军、师长以及各种司令等,军长及各司令计有段祥麟、武衍周、黄守中、张树田、毛永国、杜广乾、陆殿臣、孙殿英等;师长有褚敬坤、汪炎、何绍南、张继善、马龙章、苏桂荣、梁春浦、徐松林、丁世铭、李登臣、胡惠峰、马云亭;旅长有赵仲仁;团长有张忠信、杜其昌、蔡树藩、王世麓;炮兵司令杜少甫、杜惠;鲁东民军司令刘荆山、王子修;皖北游击司令田为霖;特派员吕敬亮、温建刚.王景贤等。                           
   1928年7月20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以上名义一律取消,其队伍严令缴械、遗散。
                         
                            七、总预备队和后方警备部队所属                            
   1928年3月北伐奉军开始后,朱培德第五路军为北伐军总预备队,该部由第三、第三十一军和独立第七、独立第三十七师组成:所部情况分叙如下:
   第三军        该军1927年5月后隶属第五路军,8月1日被南昌起义军重创,10月参加讨唐;该军军长王均,所辖3个师为第七、第八、第九师。王均自兼第七师师长,朱世贵任第八师师长,第九师师长原为曾万钟,后易杨池生。                           
    第三十一军     该军原为第九军,1928年2月25日,因与顾祝同第九军番号重复而改之.军长为金汉鼎所部共3个师: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第二十八师,师长韦杵;第二十九师,为第十军哗变后由南京到江西之部队改编而成,师长周志群(周原为第十军军械处处长)。
    1928年春,调第三、第三十—两军共9个团的兵力,由金汉鼎统一指挥、参加北伐,军至河北青县.同年秋,回到江西与留在江西的部队一同“剿共”.
    独立第七师     该师为1928年1月由原第十四军残兵编成。师长刘士毅,刘原为第十四军参谋长;
    独立第三十七师     独立第三十七师为第十四军赖世璜部缩编而成,1927年9月,赖世璜被白崇禧逮捕,第十四军所部编成独立第—师、熊式辉任师长,11月,白崇禧组建第十三军,将该师编成该军第一师,不久又改称第三十七师,白崇禧率部西征讨唐,该师由熊式辉师长率领卫戌上海,遂与第十三军脱离关系,改为独立第三十七师,1928年3月30日,该师又改称独立第一师.
                            后方警备部队分叙如下:   
    第三十二军    第三十二军由第一军出师北伐后留守广东之第二十师等部编成,1927年9月26日.任命钱大钧为军长.所辖3个师:第二十师、新编第—师和独立第四师.新编第—师,为1927年5月以留守广东之补充团扩编而成,钱大钧任师长,不久由蔡熙盛继任。第二十师师长原为钱大钧,1927年6月30日由王文翰接任钱之师长职。独立第四师为原补充团在福建扩充之部队,1927年该部隶属第八路军,在闽粤截击南昌起义军,1928年离粤驻苏南,担任北伐军的后方警卫。
    第四十六军     第四十六军源于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苏世安第十八师及驻湘部分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总参谋长李济深派李扬敬接收黄埔军校.以教导师、黄埔军校高级班主任黄慕松的新编师和原属第六军(北伐后留守广东)的第十八师苏世安部以及驻在湘南、湘西的陈渠珍、廖湘云、许克祥等师编成新编第十三军,以方鼎英为军长,归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节制.11月,参加讨伐唐生智。唐下野后,该部驻湖南宜章:12月,黄慕松师编入张发奎第四军,改称教导师。1928年1月,广东发生李济深与张发奎之战,新编第十三军编成李济深所属之第二路、方鼎英为总指挥,率部向东江追击张发奎军。2月,因与白崇禧、陈嘉祐军的第十三军番号重复,遂改为第四十六军.军长为方鼎英,参谋长为何浩若,所辖3个师为:新编第四师,师长唐星;新编第五师,师长张春浦;新编第六帅,师长高霁:2月初,该军由粤开抵南昌,再由赣经衢州至津浦路,担任北伐军的后方警卫.                          
    第十二军     该军驻守河南,军长任应岐。原辖第—、第二、第三师和教导师及5个混成旅.1928年2月25日,各师番号改为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师及教导师,师长分别为顾芝兰、赵青山、安荣昌、文清林;各混成旅旅长分别为张遇顺、李茂森、戴民权、李振中和娄希道.
    第四十八军    该军由直鲁军之投诚部队改编而成,军长谢文炳.                            
                            第三节  第二集团军
    一、参加北伐概况
    武汉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6日任命冯玉祥为第二集集团军司令.“五一”节,冯在西安红城召集军民大会,宣誓就职,改国民联军为第二集团军.以石敬亭为总参谋长(后易刘骥、曹浩森),何其巩为秘书长〔后易黄少谷、魏书香).刘伯坚为政治部部长(冯分共后易为郭春涛),吴锡祺为参谋处处长,张自忠为副官处处长.吴树荣为军械处处长(后易陈万青),舒双全为军需处处长(后易傅正舜),杨懋为军医处处长(后易敫文龙),张吉墉为军法处处长(后易刘国桢、徐惟烈),军务处处长徐廷瑷:
    5月6日,冯玉祥指挥第二集团军出潼关,26日攻占洛阳,30日占领郑州、6月10日举行郑州会议,会议决定将第二集团军编成8个方面军(9月又增编第九方面军),改各路军为各军,负责河南方面军事:8月13日,因宁汉对立,蒋介石下野:直鲁军乘机反攻,已经进至山东境内的南京政府军撤至长江以南,第二集团军在奉军、直鲁军的重压下苦撑.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不久即决定北攻奉军。第二集团军的作战部署为:孙良诚第一方面军协助第一集团军向山东方面进攻;以第二、第三、第八、第九方面军沿京汉路向河北方面进攻:第二集团军参战的共13个军、23个师、4个混成旅.
   3月初北伐开始后,由于奉军主力在京汉路方面,故山东方面进展顺利:第二集团军原在京汉路方面取守势.因山西第三集团军频频告急,4月6日,冯玉祥令鹿钟麟为北路军总司令.率主力与奉军第三、第四方面军在彰德展开大战。直鲁军为牵制第二集团军兵力,出兵向河北大名进攻.第二集团军在彰德、大名两地同时苦战,重挫奉直鲁军主力.    5月下旬,全军进抵河北庆云、南皮、交河、武强、晋县、正定一线,调整部署后,向京、津进攻。      6月初,京、津克复:除刘镇华第八方面军参加滦河会战外,大部退至冀中。然后退回河南, 
                            二、第一至第九方面军 
    第一方面军  该方面军由第三、第四、第五军编成,以孙良诚为总指挥。所辖各军军长:第三军孙良诚(兼),第四军石友三、第五军马鸿逵,1928年春起,参加北伐奉军,向山东方面作战:5月下旬军至河北,第二集团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第一方面军除原辖第三、第四军外,第二十一军吕秀文部、骑兵第二军席液池部亦隶属之,参加京津会战。京津克复后,该部退驻霸县一带。                           
    第二方面军     该方面军原由靳云鹗任总指挥。靳云鹗部原为吴佩孚所属,靳与寇英杰争豫督,互不相容。吴佩孚兵败,寇即勾引奉军入豫,靳则以保境安民为辞反对之,并派员与冯玉祥接洽,愿接受冯玉祥改编:1927年5月l日,奉军围靳云鹗部于驻马店以北,与武汉北伐军激战.冯令中路军由阌乡东进解围,将靳部编为第二方面军,所辖秦德纯1个军
    9月初,靳云鹗率部叛冯,冯一面委任靳旧部马吉弟、秦德纯为第二方面军正、副总指挥,一面指挥军队解决靳部叛军。随后,冯玉祥委任孙连仲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1928年初,所辖为第十四、第一、第二十三军,共3个军。3月后参加了河北方面的彰德、大名等战役。                         
    第三方面军   该方面军由国民五军方振武部编成,方振武任总指挥.1927年7月.该部驻襄阳、樊城,脱离第二集团军。冯玉祥复任命韩复榘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辖第六军;不久又收编直军张联升部为第三十八军。1928年3月北伐奉军,第三方面军参加对河北方面的作战.军至京郊通县。   
    第四方面军     第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宋哲元,下辖张维玺等部,驻守陕西。第四方面军自第二集团军出师北伐后,先后平定了陕西麻振武、田玉洁等部的叛乱,解除了后顾之忧。                         
    第五方面军    第五方面军总指挥为岳维峻。所部由原国民二军残部编成.冯玉祥入陕后,一面向阎锡山交涉,索回岳维峻,令其仍担任国民二军的指挥,一面与于右任、邓宝珊洽商,共同对该部加以整理.编为5个军,分别以岳维峻(兼)、李云龙、邓宝珊、卫定一、蒋世杰为军长:因所辖兵力不多且地域观念较强,末参加北伐:                  
    第六方面军    第六方面军总指挥为石敬亭.辖驻陕各部。 
    第七方面军    该方面军总指挥为刘郁芬。辖驻甘各部。
    第八方面军   该方面军由镇嵩军编成,总指挥为刘镇华.1926年底,西安解围,刘部败出潼关.1927年5月,刘接受冯玉祥委任的驻豫军总司令职、并任命冯所派的任右民为该部政治处处长。1927年5月.冯玉祥出师潼关攻豫后,又派郑金声任该方面军副总指挥;10月,所部姜明玉、梅发魁、憨玉珍叛冯.挟郑金声等投张宗昌,郑不屈,被张杀害。第八方面军辖3个军:第二十二军,军长刘镇华(兼);第二十八军,军长万选才;第二十九军,军长刘茂恩.1928年春,第八方面军参加对奉军的北伐,在河北参加了大名之役;京津攻克后,7月15日参加滦河会战,肃清直鲁军。                         
    第九方面军   该方面军总指挥为鹿钟麟。1927年9月,鹿钟麟率王钰棻、王鸿恩、常好仁等会攻徐州时,编为第九方面军,所部共5个军:第十八军,军长鹿钟麟(兼);第二十军,军长庞炳勋;第二十一军,军长吕秀文;第三十七军,军长王鸿恩;第十军,军长杨虎城。1928年3月,第九方面军参加河北方面对奉军的北伐,是时第十、第三十七军留驻皖北,第二十一军他调,第九方面军所辖为:第二军,军长刘汝明;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第十八军,军长鹿钟麟(兼);第二十军,军长庞炳勋;第三十军,军长刘骥;骑兵第一军,军长郑大章。北伐开始后,因奉军主力在京汉路方面.4月6日.冯玉祥今鹿钟麟为北路军总司令,在彰德与奉军展开大战,后军至京津.
                           
                            第四节  第三集团军                           
    1928年2月,蒋介石决定组织二次北伐,于27日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沿京绥路和京汉路以西地区前进,同各集团军会师京、津。5月,阎锡山在保定附近方顺桥消灭奉军王树常、李振堂两部后,以张荫梧部为左纵队、孙楚部为右纵队,急速北进,于6月8日抢占北京。蒋介石相继任命阎锡山为平津卫戊总司令,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商震、赵戴文、徐永昌分任河北、察哈尔、绥远省长(先称都统,后改称省长),至此,整个华北为阎锡山1掌握;
    阎占华北后,便着手收编流散在平、津、河北地区的奉、直鲁军残兵,又先后扩编了霍原璧、周原健、安锡嘏、张膺芳等4个军,徐源泉、孙殿英等部亦被其收编,后因恐拥兵太多会引起蒋介石疑嫉,7月,阎锡山将直鲁军郑俊彦、徐源泉等2个军团拨交蒋介石指挥.
                           
                            第五节  第四集团军
    一、第四集团军(桂系)的发展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下野.    8月24日,第七军同第一军在龙潭歼灭孙传芳军后,何应钦率第一路军及第二路军一部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追击孙传芳残部,李宗仁率第三路军在鄂皖一带策应.                               
    10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讨伐唐生智,以李宗仁为西征军总指挥:所辖第三、第四、第五路军及航空队、海军等,各部分别为:第三路军,李宗仁兼总指挥,所部有第七、第十九、第三十七军;第四路军,总指挥程潜,所部有第六、第十三、第四十四军;第五路军、总指挥朱培德,所部有第三、第九军;航空队司令官张静愚、副司令官曹宝清;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辖楚有、楚同、永健、永绩、江贞等舰。此外,属第二集团军方振武部,驻鄂西的第二、第四十三军,以及两广的黄绍竑、范石生、方鼎英、李福林等部与之配合。11月11日,唐生智通电去职。11月14日,西征军占领武汉,原唐生智所部,统归李宗仁指挥。                           
   1928年3月7日,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李宗仁同程潜为争夺湘鄂发生矛盾,李宗仁以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的名义将程撤职扣押,程潜所部均归李节制。                           
   4月18日,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编成,正值北伐紧张之时.李、白将收编的唐生智旧部第八、第十二、第三十六军编成第十二路军.出李品仙为总指挥。白祟禧和指挥第十二路军自兼军长的第十三军兼程北上,参加北伐。6月,奉军退出关外,直鲁军残部仍盘踞冀东。7月15日,以白祟禧为总指挥发动滦河会战。会战结束后,于9月23日白将直鲁军降兵编为3个师,以姚钰、王恩贵、于世铭为师长。是时,第四集团军所辖共有16个军、3个独立师,所踞地域自广西、湖南、湖北到河北,此为第四集团军(桂系)最强盛的时期。                                                    二、第四集团军所属各军 
    第四集团军所属各部,到1928年6月按驻地可分为驻河北、驻湖北、驻湖南和驻广西部队,分述如下。                           
    驻河北部队,为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领参加北伐部队,有第十三、第十二、第十七、第八、第三十和第三十六军,以及独立第二、第八师。                           
    第十三军     该军源于第十四、第十军等部。1927年9月,白崇禧将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逮捕后,将该军缩编为1个师,以熊式辉任师长。10月,白又将该师和第十军(王天培部)缩编成的2个师,编成第十三军,白祟禧任军长,熊式辉任副军长兼第一师(不久改为第三十七师)师长,杨胜治为第二师师长,王天锡为第三师师长。第十军官兵以该军历史长、有战功,鼎力反对未成。                           
   10月,白崇禧西征讨唐,第三十七师因卫戍淞沪,未能随白去汉,由此脱离第十三军.12月,白崇禧以原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所辖5个补充团改编成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分别以张定璠、吕焕炎任师长。不久,该军又增编1个师,以侯莅霜任师长。    1928年5月,白祟禧率该军参加北伐奉军作战。年底,该军缩编为第十四师。      
    第十二军 1927年10月20日,唐生智以第四集团军名义将第八、第三十五军各一部扩编成第十八军,任命叶琪为军长,辖3个师:   独立第四师,师长门炳岳;独立第七师,师长何宣;独立第二十一师,师长危宿钟。1928年3月16日,因同陶钧第十八军番号重复,改为第十二军.     1928年7月28日,至冀东参加肃清直鲁军之战。年底该军缩编为第五十二师。
    第三十军    该军为原国民四军,几经演变,于1927年3月改编而成。1927年8月,军长魏益三率该军一部投蒋介石,唐生智免魏军长职,副军长彭振国代理军长.西征讨唐后,彭去职,军长一职内郝梦龄代理。后魏又复军长职.是时所辖3个师、1个骑兵旅:第一师,师长闻捷;第二师,师长郝梦龄;第三师,师长薛毓瑸;骑兵旅,旅长刘凤池.
   1928年2月25日,所辖3个师分别改番号为第一O三、第一O四、第一O五师。6月12日又将骑兵旅扩编为教导师,仍以刘凤池为师长。年底,该军缩编为第五十四师。
    第八军     该军军长为李品仙,辖张国威、李云杰、吴尚3个师;1927年10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为分化该军.曾任命张国威为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得知后,在11月ll日下野之前,派人将张勒杀.师长—职由李品仙兼任。
    1928年2月,桂系收编该军后,将李云杰师编入陈嘉祐第十四军,吴尚师编入程潜军,第一师编入第十七军.以赵镇藩为师长。不久,又编成第八军,以吴尚任军长,以湖南省防军第一师为该军第一师,以熊震为师长兼副军长,以程泽润、阎仲儒分任第二、第三师师长.后该军被缩编成第五十一师。                           
    第三十六军    该军军长刘兴,所辖为廖磊、凌兆尧、张节3个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该军退至湖南溆浦。后由桂系改编,因刘兴与唐生智关系密切,于1928年3月离职出走,军长一职交与廖磊。廖磊升任军长后,空缺师长职,后由颜仁毅升补。1928年5月参加对奉军的北伐,军至冀东。后该军被缩编成第五十三师,
    第十七军    该军于1928年春以王锡焘、罗霖、魏镇藩3个师编成,以周斓为军长。5月,第三师魏镇藩部由李品仙指挥北伐,军至冀东。王、罗两师分驻湖北黄陂、孝感一带.年底,魏师缩编为第五十一师一部。                         
    独立第二师       该师由防守武昌的刘玉春一个团扩编而成、贺对廷为团长。北伐军围武昌时,贺与北伐军互通消息。武昌解围后编成唐生智所属暂编第四师,贺对廷任师长。1927年冬,罗启疆率第十军—部至湖北后,将贺诱捕,后被桂系枪杀。罗任师长,并将该师改编为独立第二师。1928年5月,该师随军北伐,年底缩编,被编人第五十—师:                          
    独立第八师      该师由直系徐寿椿一部改编.刘春荣为师长(刘原为徐部参谋长).1928年5月参加对奉军作战,军至冀东后,该师缩编入第十四师。                         
    驻湖北部队,出李宗仁节制,它们是第七,第十八,第十九军,这些部队没有参加对奉军的北伐.
    第七军    该军长原为李宗仁,1927年9月7日李辞军长职,19日副军长夏威升任军长:所辖4个师:第一师,师长李明瑞;第二师,师长胡宗铎;第三师,师长钟祖培;第四师,9月新编,师长伍廷飏。不久,以该军第二师与其他部队编成第十九军。第三师改为第二师,钟祖培升任副军长,李朝芳升任师长.第四师改为第三师,是时伍廷飏辞职回桂,尹承纲接任师长.1928年2月,该军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番号为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和第三十五师。6月,李建侯任军参谋长.11月,该军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二师。                           
    第十八军 该军军长陶钧,副军长张义纯,辖第一、第二、第三师,师长分别由林逸圣、严敬、李石樵担任。1928年2月25日,该军3个师番号改为第五十六、第五十七、第五十八师.
 11月,该军缩编为第十六师。   
    第十九军  该军由第七军第二师和刘佐龙第十五军一部编成。以胡宗铎任军长,程汝怀为副军长,所辖有第一师,师长李思炽;第二师,师长李宜煊;第三师,师长郑重。1928年2月25日,该军3个师番号改为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师。
    驻湖南部队,为第二、第六、第十四、第三十五军,这些部队在湘进行镇压工农运动和对红军的作战,没有参加对奉军的北伐。                           
    第二军     该军于1927年10月受程潜指挥参加讨唐战斗。1928年2月22日,该军第十三师改番号为第二十三师。是时,军长为鲁涤平,副军长张辉瓒,所辖3个师:第四师,师长王捷俊;第六师,师长戴岳;第二十三师,师长朱耀华。年底,该军缩编为第十八师。                           
    第六军      该军为程潜1927年4月到武汉后在林祖涵帮助下重建的。军长仍为程潜,党代表林祖涵,参谋长唐蟒。所辖有:第十七师,师长李明灏;第十八师,师长张轸;第十九师,师长胡文斗.教导总队,总队长李国良,副总队长汤恩伯。该军编成后,隶属武汉政府.    7月12日,林祖涵辞党代表职。8月,该军受江左军节制参加讨蒋。9月,宁汉合流.11月.又隶属第四路军参加讨唐o 
   1928年5月,程潜因同李宗仁争夺两湖地盘而被李扣押。李明灏代理军长,不久李被调,由胡文斗、张轸升任正、副军长并兼师长,第十七师师长李明灏调走后,由副师长周希武代理。胡任军长后,将原属第四路军总指挥部所属2个团编为该军教导师,以彭子国为师长。8月,军长胡文斗被部下戕杀,张轸代理军长职。该军在从湖南开往江西途中,一部由周希武、张其雄率领投何键,一部在江西被王均、金汉鼎缴械,该军番号撤销。
    第十四军    该军原为第十三军,辖岳森第三十九师,李韫珩第三十八师和成光耀第五师。1927年11月讨唐时,一度属程潜节制.1928年2月25日,因该军同白崇禧第十三军番号重复,改为第十四军,第三十八师改称第四十五师,第三十九师改称第四十九师。同时将第八军第七师李云杰部拨归该军为教导师。年底该军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七师,1929年初,改为第五十师.
    第三十五军     该军于1927年时隶属第四集团军。1927年8月,武汉政府下令讨蒋,何键为江左军总指挥沿江东下,进驻安庆,并代理安徽省主席.是年冬,唐生智下野,何键从此脱离唐生智。第三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叶琪升任第十二军军长,周磐继任第一师师长,后周又为刘铏拉去,将该师改编为独立第五师。周磐走后,何键又拉拢原属陈渠珍部的戴斗垣独立第十师为该军第一师,抵补周师。并将王东原部编为第三十五军教导师。1928年5月,程潜被李宗仁扣押,何又乘机将程之第六军一部拉拢过来,编为独立第十七、第十九师,以周希武、张其雄为师长。                           
   是时,第三十五军军长仍为何键,副军长刘建绪,共辖6个师,第一师,师长戴斗垣:第二师,师长刘建绪(兼);第三师,师长陶广;教导师,师长王东原;独立第十七师,师长周希武;独立第十九师,师长张其雄。该军驻湖南,何键兼任湖南清乡会办,率部“围剿”湘赣红军。年底,该军被缩编为第十九师。                           
    第四十四军   该军军长叶开鑫,1927年10月,该军隶属第四路军西征讨唐。是时,第一师师长邹鹏振,第二师师长蒋锄欧。 
   1928年1月,该军在向湘西进攻中,与第六军发生冲突,在岳阳被程潜、白崇禧包围缴械,叶开鑫被免军长职。叶投唐生智残部,军长一职由邹鹏振升任,蒋锄欧任副军长,下辖2个师.师长由王堉、龚仁杰担任。7月.该军被李宗仁部夏威、胡宗铎解散。                           
    第四十三军    该军为黔军一部,驻湘鄂边。李宗仁西征占领武汉后.一度归第四集团军节制,至1928年底,该军军长为李燊,副军长胡刚.参谋长林文举。共辖4个师:第一师,师长杨光琛;第二师,师长张廷光;第三师,师长雷世光;教导师,师长杨其昌.                               
    驻广西部队,原为第七军北伐后之留守部队,后被编为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      该军由第七军留守广西部队编成。李宗仁率部北伐后,黄绍竑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九旅等留守广西,受李济深指挥。1927年8月,南昌起义军进抵广东,李济深令黄绍竑出兵堵截,黄派韦云淞率兵5个团至会昌阻击红军。黄绍竑亦移驻广州。11月17日,“张黄事变”发生,黄绍竑被张发奎驱逐出广东。后又率兵向广东的张发奎部进攻。是年底,编成第十五军,黄绍竑任军长,辖3个师,师长由黄旭初、伍廷飏、吕焕炎担任.  1928年2月25日,所部3个师改番号为第五十、第五十一、第五十二师。又增编2个教导师,以吕光煃、刘日福任师长.6月1日黄旭初升任副军长,仍兼第五十师师长。
                           
                            第六节   第八路军及西南各地方军
                            一、第八路军及所属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举师北伐,总参谋长李济深坐镇广州留守。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10日,李济深就任第八路军总指挥,李将后方总司令部改编成总指挥部。李就任后,即以黄绍竑为中央军总指挥,率第七军第四、第六师在北江一带布防;以钱大钧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第二十师、新编第一、新编第四师部署在粤赣边一带;以范石生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十六军2个师、第四军第十一师和第十三师之2个团.在东江布防,以堵截南昌起义军;                           
    1927年秋起.第八路军所属钱大钧部、方鼎英新编第十三军以及张发奎第四军,相继离粤,脱离第八路军的节制。至1928年上半年该路军所辖基本部队为第四、第五、第十六、第十一、第十五军等。
    1929年3月15日,该路军撤销;5月6日,为讨伐桂系,转介石又任命陈济棠为第八路军总指挥。此后,将该路军所辖各军缩编成5个师1个旅,归中央编遣区统属。                           
    第四军    1926年7月,副军长陈可钰率第十、第十二师北伐,军长李济深率第十一、第十三师留守广东.后来,参加北伐的2个师扩编成第四、第十一军。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宁汉对立,在武汉的属武汉政府,在广东的属南京政府,番号都称第四军,但已不相统属。在广东的李济深的第四军,除辖原第十一、第卜三师外,又增编薛岳的新编第二师、黄慕松的新编第四师。
    1927年8月.张发奎、黄琪翔率第四军回广东。为避免番号混淆,将李济深的第四军改为新编第四军。不久,张发奎又将属于李济深的新编第二、第四师及广东省防军收编.
    11月,汪精卫将李济深骗往上海,张发奎等发动了驱逐桂系黄绍竑的兵变,从此爆发了张发奎同李济深、黄绍竑之间争夺广东的混战。张发奎第四军在混战中失利,被蒋介石接往江西后,参加对奉军的北伐.李济深等重返广东后,于1928年3月辞第四军军长职,3月19日陈济棠升任军长,又改新编第四军为第四军,该军所辖3个师为:第十一师,师长原为陈济棠,陈升军长后由余汉谋继任;第二师,师长香翰屏;第二十五师,师长陈章甫。   
    第五军    该军于1926年以第十六师练炳章部参加北伐,被编为右翼军。以第十五师李群部及2个独立团由军长李福林率领留守广东。1927年隶属第八路军。
   1927年秋,张发奎率部回广东后,第五军属张指挥。是年,该军辖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师共3个师。第十三师,原属第五军.北伐前,一度隶属第四军,北伐时该师留守广东又归属第五军,师长徐景唐。第十五师,师长李群。第十六师,师长练炳章,北伐至赣后,回粤归建。广州起义后,张发奎等离粤,李福林因属张指挥亦辞军长职,由副军长邓彦华代理军长。1928年2月,徐景唐升任军长.所辖第十三师,师长职因徐升迁而由云瀛桥升任;第十五师,因李群调任第十六师师长.由邓彦华以副军长兼任师长;第十六师,师长练炳章,练去职后由李群继任。
    第十六军      该军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1922年该部为顾品珍所部北伐军先遣军2个团,范石生为先遣军司令。顾品珍被害后.该部撤退至贵州,由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张开儒率领入桂。12月张开儒辞职,杨希闵代理滇军总司令,滇军编为5个旅,范石生时任右翼军总指挥,参加讨伐陈炯明。1923年2月,孙中山任命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范石生为第三师师长,参加北伐沈鸿英.6月,孙中山改编在粤滇军为直辖滇军第一、第二、第三军,第三师扩编为第二军,范石生为军长.1925年2月调该军由广东西上拒唐继尧,将其改称为定滇军。1926年11月改编为第十六军。1927年2月唐继尧下台,7月该军沿珠江东下驻三水待命,不久开赴韶关。8月入湘.参加“剿共”。10月与新编第十三军兵分两路参加讨唐,属左翼军。唐生智下野后,第十六军由湘返粤。
    1928年3月,第十六军在湘南与工农红军作战。7月,第四十六师在郴州被红军歼灭大部。此时.第十六军军部及所辖为:军长范石生.参谋长李柱中。辖第四十六师,师长范石生(兼);第四十七师,师长曾日唯;第四十八师.师长许克祥;教导师,师长胡风璋。  1929年3月,第十六军被改编为广东编遣区第五师,范石生任师长。   
     第十一军    该军于1927年广州“张黄事变"时,应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电邀由闽入粤,击溃张发奎、黄琪翔第四军,该军驻南路钦、廉、雷、琼一带。第十一军军长原由蒋光鼐代理,1927年11月13日陈铭枢复任,蒋光鼐为副军长。所辖为: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二十四师,师长原为戴戟,11月戴辞职后黄质文继任;第二十五师,师长颜德基;又新编1个补充师,师长李拯中;另有新编第六师,师长何春帆。                           
                            二、滇军                               
   1927年7月,第三十八军军长龙云被第三十九军军长胡若愚关押;下旬,龙部卢汉由滇西反攻获胜.迫使胡若愚释放龙云.   8月,龙云回任后,兼代云南省主席;龙命卢汉、朱旭将胡若愚、张汝骥部包围于曲靖。唐继尧旧部唐继虞趁昆明此时空虚,从大理进至昆明,昆明危在旦夕。龙云一面令部队困守.一团派代表向胡、张疏通,表示不再为难,两部联合对付唐部。说成后,乃将朱旭第九十九师调往昆明,将唐继虞部击退。胡、张因围已解,又与贵州周西成勾结,向昆明反击,龙云率部将胡、张、周击退。1928年1月21日,蒋介石任命龙云为第十三路军总指挥。龙云在云南统治地位巩固,遂免去胡若愚第三十九军军长职.任命孟坤为军长。不久,盂脱离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联合。4月2日,龙云免孟坤第三十九军军长职。
    1929年初,龙云率朱旭、张凤春师会同李燊第四十三军攻周西成,周受伤溺毙。胡、张趁昆明空虚之际.联合孟坤,从川南、滇东北直扑昆明。龙云急率兵回滇,同时用计离间胡、张、孟的联合。孟部被歼,孟本人渡江淹死.张汝骥被俘后枪毙,胡若愚只身逃往上海,云南为第三十八军所占。                           
    1929年秋,蒋介石任命龙云为第十路军总指挥,令其攻桂。次年5月龙趁桂军北上攻湘,令卢汉为前敌总指挥抄其后路,包围南宁。李宗仁从湘败回后.进攻龙部。龙部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敌桂军进攻,退回昆明.是时,第三十八军所辖4个师,分别由卢汉、朱旭、张凤春、张冲担任师长;                         
                           
                            三、黔军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黔军以第二十五军留驻贵州,其余各军均北伐参战.第二十五军军长为周西成,辖犹国材、王家烈、毛光翔、刘继渊4个师。1927年2月,袁祖铭被周斓所杀.袁部溃败。第二十五军将原左翼军总指挥部马明亮师收编为其第五师。7月11日,蒋介石委周西成为第六路军总指挥,指挥第二十五军,进攻武汉国民政府;                           
    新编第七军参加北伐后隶属左翼军,在湘鄂西一带作战。1927年4月13日攻称第四十三军,李燊为军长,胡刚为副军长。下辖第—师,师长杨光琛:第二师,师长张廷光;第三师,师长雷世光;教导师,为年初收编的原彭汉章第九军第三师,师长先为谢沛生,后为杨其昌。该军隶属武汉政府,10月,李宗仁西征讨唐,改受李宗仁节制.                           
    1928年秋.李燊率第四十三军回黔,与周西成第二十五军发生冲突,李军大败,李燊负伤,往昆明投龙云.李至云南后.于1929年4月由滇军协助攻周.周西成中弹落水而死,周部师长毛光翔继任军长。6月,正当滇黔联军向贵阳进攻之际,被龙云驱逐出滇的胡若愚、张汝骥部乘昆明空虚进攻昆明,龙云急返昆明,李燊兵力单薄,在黔不支,退出黔边。在黔东铜仁一带的第四十三军第一、第三师2个师,后由贵州东南清乡司令谢彬收编为新编第十师,后又编为第八十五师。李燊将在滇的残部交给龙云后出走香港,不久在香港死去,第四十三军自此消失.
     1929年7月,蒋介石任命毛光翔为贵州省主席兼第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为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第二师师长犹国材,第三师师长蒋在珍,教导师师长车鸣翼.                                                     四、川军各军                               
     从1928年夏起,四川各军为争夺防区地盘,扩张实力,各逞纵横捭阖之手腕,混战不休,或发展壮大,或损兵失地.各军情况如下:                           
     第二十军     1927年7月,吴佩孚战败入川:杨森待吴为上宾,住在万县。次午1月7日,南京政府明令免去杨森本兼各职,第二十军军长职由郭汝栋升任.不久,又任命杨森所属第七师师长范绍增为川鄂边防司令。5月12日,郭汝栋就任军长,吴行天为副军长,所部改编为2个师、1个独立旅。第三师,师长由郭汝栋自兼;第五师,师长廖泽;独立旅,旅长李逢春。杨森占据万县等地,兵力拥有何金鳌、白驹、包晓南等师及执法大队第一、第二路和机炮团、手枪大队等。5月下旬,刘湘利用杨森与郭汝栋、范绍增的矛盾,拉拢赖心辉,一致倒杨。混战结果,杨森大胜。6月上旬,杨森回驻万县,自行宣布恢复第二十军军长职。10月6日,南京政府发布对杨森“免予查办”的明令。是时,杨森拥有川东16县的防地,实力亦有增强。不久,杨森将所部编为3个师,第一师师长杨自兼,白驹副之;第二师师长何金鳌,于渊副之;第三师师长王仲明,袁葆初副之。外编1个特种团、1个将校队。
    倒杨的郭汝栋第二十军于6月战败后,在川南一隅依附刘湘。是年底,杨森联合李家钰、罗泽洲、赖心辉等部掀起倒刘湘之战。战后,杨森防地丢失,兵力损失惨重,不得不靠李家钰、罗泽洲接济就食.此战,郭汝栋佯作同杨联合倒刘.战事起,郭即率部反戈,抄袭杨森老窝万县等地,杨大败,郭趁机占据了酉阳、秀山、黔江等8县,所属部队除原来2个师、1个独立旅,又增编1个师,以陈兰亭为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系部队在前方.湘鄂空虚,蒋调郭汝栋出川到鄂西驻防,以稳定后方。郭率部出川时,将部队改编为3个混成旅和1个独立旅,第一混成旅,旅长王靖尘;第二混成旅,旅长刘公笃;第三混成旅,旅长萧毅肃;独立旅,旅长花茂如,共约2万多人。留下陈兰亭、廖泽2个师,编人刘湘的部队,廖、陈成为刘部的师长。出川后部队被缩编为第二十六师。
    1931年1月,杨森趁罗泽洲与所属旅长陈光藻出现矛盾,联合李家钰,打着援罗驱陈的旗号,趁虚占据广安、岳池、顺庆等县,囊括了罗泽洲的防地。杨占广安后即着手整顿并扩充部队,将所有兵力编为6个混成旅和1个直属队:第一混成旅,旅长杨汉忠;第二混成旅,旅长李君实;第三混成旅,旅长杨汉域;第四混成旅,旅长高德周;第五混成旅,旅长夏炯;第六混成旅,旅长刘治国.                           
    第二十一军     1928年8月,刘湘为分化反对自己的保定系.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讨好蒋介石,取消第六路军总指挥的名义,并将原有部队7个师、1个旅、2个司令缩编为3个师。委唐式遵为第一师师长,蓝文彬为副师长;王缵绪为第二师师长,潘文华为副师长;第三师刘自兼师长,王陵基为副师长。不久,刘又将第三师师长职让与王陵基担任.年底,杨森。罗泽洲、李家钰等在下川东发动倒刘之战,在混战中,刘湘击溃了罗泽洲并占领了杨森的下川东防地.1930年.郭汝栋第二十军出川。该军又收编郭部留在四川的陈兰亭、廖泽2个师。
    第二十二军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正酣.蒋军在前方作战,湘鄂空虚:蒋介石调第二十二军出川、该军出川后驻鄂西。是时其所辖共5个师,军长赖心辉,师长除原3个师师长外,在鄂西收编原第五十一师罗启疆部为该军第四师,原第二十一军第五师师长向成杰部编为该军第五师:6月,赖心辉被免军长职,该军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编为新编第十一师,第四师改编为暂编第十九旅,第五师改编为新编第七师:                           
    第二十四军   1928年10月,刘文辉通电响应南京政府裁兵议案,将第二十四军缩编。缩编后的师、旅长为:第一师师长刘文辉自兼,张清平为副师长兼第二旅旅长,另外2个旅旅长为高育琼、田济众;第二师师长向育仁,副师长林云根兼第一旅旅长,另外2个旅旅长为张志芳、陈鸣谦;第三师师长夏首勋,副师长唐英兼第三旅旅长.另外2个旅旅长为熊思进、余中英.川康边防军副总指挥兼川康边防司令冷寅东,旅长陈毓嵩、杨芳琳、羊清泉、苏华洲.屯殖司令徐廷秀。
    1930年8月,刘文辉附合冯、阎反蒋.刘将该军扩为2个军,军长以刘自兼和夏首勋担任。阎锡山委刘文辉为第六方面军总指挥。                     
    第二十八军     1928年,第二十八军第—路司令李家钰被任命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后,收编了原属刘湘的第二师李雅材部李宗眆等实力大增,逐渐脱离该军,在四川军阀中独树一帜,形成四川军官系的新首领。1929年,第四路军司令罗泽洲接受南京政府委任的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职,也脱离该军,邓锡候所属师长陈书农受刘文辉拉拢已有默契,彭诚孚、邓国璋背邓归刘。该军的实力大减。                         
    第二十九军   该军在1928年内部逐渐充实后.再度扩编。副军长孙震兼川东西北屯殖司令,董宋珩为第一路司令,王铭章为第二路司令,罗迺琼为第三路司令,曾宪栋为第四路司令,黄正贵为第五路司令,王思忠为教导师师长。各路按两旅四团制编成,全部人、枪在3万以上。1929年冬,军长田颂尧扣押教导师师长王思忠,该师旅长帅国桢带一部投刘文辉,但未影响该军的实力.                             第四章  编遣会议和中原大战(1928年7月一1930年12月)
                             第一节  军事机关
                             一、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1928年10月7日.军事委员会撤销,所有业务均移交军政部、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办理.1929年3月15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亦被撤销.
   1929年3月,桂系首先在湖南兴兵反蒋。4月,蒋介石根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民政府统率海陆空军”,遂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组织陆海空军总司今部.并亲自兼任总司令。
   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为全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御机构,除总司令、副总司令外,以参谋本部总长为总司令部参谋总长,另设秘书长,分别以朱培德、邵力子充任:
   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内设有参谋总长室、机要室。此外,设有4个处,每处下设若干科,处理行政、办理作战指挥事宜:参谋处,以林蔚为处长,钱卓伦为副处长,下分设总务科和第一、第二、第二、第四、第五科;副官处,以陈铭阁为处长,汤敏时为副处长,下分总务、文书、人事、管理、交际5个科;经理处,以周骏彦为处长,朱孔阳为副处长,下分第一、第二、第三科和军械股;交通处,以邱炜为处长,束伟良为副处长,下分通讯、运输2科:
   自总司令部成立后,各地反蒋战争不断,为便于指挥作战,总司令部在各地设立行营,作为总司令部的派出指挥机构。从1929年4月到1931年11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在全国先后设立了南昌、武汉、广州、洛阳、郑州、潼关等行营。
   1929年到1930年间,为分化、拉拢各地的反蒋力量,蒋介石于1929年11月22日委唐生智代总司令职,12月5日唐生智举兵反蒋.又被褫夺代总司令职。是年10月28日任命阎锡山为副总司令。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兴兵讨蒋:4月5日。南京政府褫其副总司令职。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9月18日.张学良挥师入关援蒋。10月9日,正式任副总司令职.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辞国民政府主席职。30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作了修正,删去“国民政府统率海陆空军”一节,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亦随告结束.1932年3月,恢复成立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又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参谋长的名义统率陆海空军;
                        
                            二、军政部     
    1928年10月设立军政部.该部原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政厅,总司令部撤销后,以该厅为基础组建之.军政部隶属行政院.同时.为便于战时军事指挥,按照《陆海空军组织大纲》规定,军政部受陆海空军总司令指挥。
    军政部掌陆海空军行政事宜,特任部长1人,统理全部部务,监督所属各厅、署、处一切行政事宜。1928年10月24日,特任冯玉祥为部长。1929年3月12日,因在编遣军队问题上,蒋、冯意见不合,冯辞部长职。3月27日,常任次长鹿钟麟代理部长。5月4日,常任次长陈仪代理部长。8月17日,鹿钟麟任部长.10月,西北军再次起兵反蒋,鹿钟麟离职回旧部。10月11日,国民政府免去其部长职。改由政务次长朱绶光代理.     军政部设政务次长2人,辅助部长处理部务.
    1928年10月31日任命张群为政务次长,鹿钟麟为常任次长。1929年4月6日张群免职,鹿钟麟升任政务次长。空缺常任次长职于5月4日由陈仪升充。8月17日鹿钟麟升任部长,同日朱绶光任政务次长。  军政部下设5个署、1个处.即陆军署、海军署、航空署、军需署、兵工署和审查处。   
    陆军署       统理陆军行政事宜。1928年11月6日,任命曹浩森为署长,其职责承军政部长之命管理本署事务,统辖陆军军人、军属,监督所辖各机关、学校;项雄霄为副署长.其职责辅助署长处理署务。下设军衡司、军务司、军械司、交通司、军医司、军法司。陆军署直属有残废军人教养院、器材工厂、军医兽医学校、卫生材料制造厂及陆军公报社等机构c                           
    军衡司,下分铨叙、考绩、恤赏3个科,掌陆军官佐及军用文官任免事项;关于考察各兵科人员事项;关于考绩兵籍、战时文簿及军用文官名簿事项;关于保管军官官佐、军用文官及战时职员表事项;关于赏赉、叙勋、奖卓、褒状及其他赏给事项;关于编纂表格名簿事项;关于休假和军人结婚事项;关于伤残官兵处置和养赡事项.1928年11月6日任命童翼为军衡司司长。                           
    军务司.下分军事、步兵、炮兵、工兵、骑辎兵、军牧5个科.其职掌为:关于陆军建制、编制、配置事项;关于军旗事项:关于动员计划之准备执行事项;关于陆军礼节、服制、徽章事项;关于各军队军纪风纪事项;关于编拟战时各项规划事项;关于戒严及征发事项;关于征募召集及解役退伍事项;关于操练场所事项;关于军队内务、卫戍、勤务及宪兵服务事项;关于各兵科调查统计事项;关于各兵科官佐士兵之调用及其补充事项;关于要塞建筑及其用地并要塞地带事项;关于要塞兵备事项;关于重炮兵之设置及分配事项;关于骑兵、辎重兵之勤务,军马之补充、管理、征发事项;关于军马供给饲养、牧场管理及马种改良事项。1928年11月6日委蒋绍昌为军务司司长.                           
    交通司,下分设计、电信、输运3个科,1930年将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裁撤.酌留部分人员并入该司,添设总务科.其职掌为:关于交通人员教育考绩及其补充事项;关于交通网之设计及器材购办修理事项;关于通信计划实施、设备补充事项;关于电机制造、修理、试验、整理、保管事项;关于无线电设计、建筑事项;关于铁道、汽车、船舶等运输及其他水陆交通事项:关于铁道道路建设、修理事项;关于军事交通训练事项;关于野战通信、探照灯管理事项。1928年11月6日委邱炜为交通司司长。
    军医司,下设医务、卫生、材料、兽医4个科。1930年2月将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裁撤,留一部分人员并入该司,添设总务科:其职掌为:关于军医、兽医各种诊疗机关事项;关于伤病之诊断及解除兵役之检查事项;关于体格检查事项;关于战时卫生勤务各种规则事项;关于卫生报告统计及调查事项;关于卫生材料及蹄铁事项;关于军医司药、兽医所属各项人员之勤务、教育考绩事项;关于防疫及卫生试验事项;关于红十字会及恤兵团体事项。1928年11月6日任命郝子华为军医司司长:11月9日更任伍连德为司长.1929年2月5日免伍司长职,由郝子华复任.1930年1月27日又免郝司长职,由蒋可宗升充:                          
    军法司.1928年12月初成立时分执法、监狱2个科.     1930年2月将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法处裁撤,其一部分人员并入该司,增设总务科;同年4月总务科改称军法行政科:该司职掌为:关于陆军军法事项;关于陆军监狱事项;关于赦免及罪人之处置事项;关于军法官及监狱职员之考绩事项;关于高等军法会审事项.1928年11月19日任命徐惟烈为司长;不久由戈定远接任.1929年12月23日戈被免职.由陈景烈接任.1930年1月27日免陈景烈职,以王震南为军法司司长:
    军械司,1928年12月16日以陈韬为司长。   
    航空署   1928年11月6日委熊斌为署长;1929年8月24日熊斌他调,张惠长调充;1928年11月13日以张静愚为副署长;1929年6月22日张静愚他调.以姚锡九升充。(详见中央航空)   
    海军署    1928年12月5月以陈绍宽为署长;1929年4月12日决定设海军部:1930年2月海军部成立,海军署撤销:(祥见海军机关)                 
    军需署    直隶于军政部,管理全国陆海空军军需一切事宜.设署长1人,承军政部长之命管理本署事务。1928年11月6日任命俞飞鹏为署长。同时设副署长1人,辅助署长处理署务  11月13日以贾玉璋任副署长。1929年7月6日免贾玉璋职.以朱孔阳升充。军需署,原设会计、审核、储备、营造4个司和总务处。1934年改会计司为会计处,改审核司为财务处。                           
    总务处,下分人事、文书、管理3科。其职掌为:关于军需人员任免、铨衡、考绩及教育事项;关于军需动员及核定军需法规事项;关于机要文件及会计事项;关于典守印信事项;关于撰拟、收发、保存文件及汇制统计报告事项;关于本署会计、庶务及不属各司事项.该处成立后,以蒋仲川为处长。
     财务处,该处分经理、出纳2个科。其职掌为:关于军费运用之研究、审议事项;关于金钱给与规定事项;关于军费出纳事项:关于其他一切金钱经理事项。军政部成立之初,军需署未设该处,1934年3月将1928年设立的审核司改为该处,1928年11月19日委李炎光任司长。
     会计司.1928年11月19日委杜之英为司长。1934年5月1日改为会计处.                             
     储备司,下分被服、粮秣、材料3个科。其职掌为:关于被服、粮秣、军营品消耗及舰艇用五金材料、煤水之经理、检查、试验、调查及给与规定事项;关于平战两时粮秣、被服及舰艇用五金材料、煤水之给与准备事项.关于制造军需品各项工厂事项;关于军需工业之指导、辅助及动员事项。1928年11月19日以徐浚镕为司长。1929年10月21日徐浚镕他调,以白云深为司长。
     营造司,下分设计、建筑、营产3个科。其职掌为:关于营房建筑设计事项;关于军用工地事项;关于营产管理调查事项;关于管缮事项。1928年11月19日委邱鸿钧为司长.12月26日邱被免职,以端木杰为司长。                           
    兵工署     直隶于军政部,掌管全国兵工及关于兵工一切建设事宜。兵工署下设4个科及兵工研究委员会和兵工材料购办委员会。设署长1人,承军政部长之命管理全署事务,监督所属各局、厂、学校。1928年11月6日以军政部政务次长张群兼任署长和本署兵工研究委员会、兵工材料购办委员会主任。1929年4月13日张群他调,陈仪继任。设副署长一人,辅助署长处理署务。
    另外.军政部设主任参事1人、参事苦干人,直隶于部,协助部长、次长处理部务:1928年11月13日任命马晓军为主任参事。1929年4月29日马晓军他调,雷飏继任主任参事。
                         
                            三、训练总监部                             
    训练总监部由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训练处等机关改组而成,于1928年10月7日成立.掌管全国军队教育及所辖学校教育并国民军事教育事宜;对全国各军队主管教育长官关于教育上有直接指挥监督之权:部设总监1人,综理全部事务,负责规划并监督全国军队教育及所辖学校教育与国民教育之责.1928年10月24日特任何应钦为总监。设副监2人,辅佐总监处理部务,11月13日任命周亚卫、贺耀组为副监。
    训练总监部设参事6人,审核关于本部之法令章制,并承总、副监之命考察教育事务,陈述关于改良进步之意见。1928年11月13日任命刘秉粹、陈智侯、谢履为参事.12月5日又任命李实茂、张寿桐、徐声钰为参事。
    训练总监部成立之始,下设总务厅、步兵监、骑兵监、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以及国民军事教育处、军学编译处和政治训练处。                           
    总务厅      承总、副监之命督率所属各科掌管不属于各监、处之军事学校教育及学员生之召集、试验,留学生之派遣及部内人事,经理、文牍、庶务与其他不属于各监、处之一切事宜。1928年11月13日任命潘竞为厅长.                          
    步兵监      掌管关于不专属他兵监之军纪、风纪、精神教育及其他军队教育一般事项;关于宪兵队及宪兵学校之教育、训练、校园等各种事项.1928年11月13日任命贺国光为步兵监。
    炮兵监  掌管关于要塞炮兵之教育训练等事项;关于兵器研究事项。1928年11月13日任命张修敬为炮兵监.
    骑兵监  掌管关于军马育成、调教、补充、保育等研究事项.1928年11月13日任命汪镐基为骑兵监.
    工兵监     掌管关于要塞工兵之教育、训练一切事项;关于筑城、交通等各种技术研究、审查事项.1928年11月27日任命吴和宣为工兵监.   
    辅重兵监   掌管关于参战时兵站及兵种输送机关之编制、补充及运用法则事项。1928年10月5日任李国良为辎重兵监。
    国民军事教育处       掌管全国各级普通学校之军事教育训练及一般青年体育之锻炼,并会同教育部、军政部有关之司、处及本部步兵监,筹划国民军事教育之普及而指导其实施进步。1928年11月13日任命王绳祖为处长.
    政治训练处  掌管全国军队及本部所辖军事学校之政治训练事宜。1928年12月5日以陈立夫为处长;
    军事编译处  掌管编辑、译述、印刷、发行军学图书及军事杂志事宜。1928年11月13月任命李铎为处长:
                           
                            四:参谋本部                           
    参谋本部前身为国民革命军参谋厅。1925年7月,军事委员会成立,内设参谋团,作为军委会的军令机关。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兴师北伐.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原属军事委员会的参谋团改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并由参谋团改为总参谋部,具体办事机构为参谋厅,专司军令。时值军兴,战事频仍,故编制简略.厅之下设3个局:第一局,掌理陆海军作战及要塞事宜,先后以李建候、王纶(兼)为局长;第二局,掌理谍报及地方绥靖事宜,先后以朱怀冰、陈良佐为局长;第三局,掌理后方勤务及地图的调整、保管、印刷、收发等事宜,先后以黄振兴、王纶任局长。各局下设3个科.分任各自业务:                           
   1928年10月军事委员会撤销。将原军事委员会参谋厅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合并,于11月初成立总参谋部,隶属于国民政府,其职掌,按组织条例规定,该部掌理国防及其用兵事宜,统辖全国参谋人员、陆海空军学校、测量总局和驻外武官,即为“全国陆海空军参谋人员之最高机关,与行政院所属各部之性质不同”。1928年10月24日特任李济深为总参谋长,1929年3月,李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汤山.   3月28日,何应钦署理参谋总长,此时,将总参谋部改称参谋本部。5月24日因何应钦任广东绥靖主任、参谋总长由朱培德代理,9月ll日实任。
    参谋本部设次长2人,辅助总长掌理部务。1928年11月13日任命刘汝贤、葛敬恩为次长.1929年4月5日免刘汝贤次长职,由李树椿升充。1930年3月24日,葛敬恩调离.10月7日李树椿被免职,又由葛敬恩继任次长。                           
    参谋本部下设总务、第一、第二、第三厅和测量总局。
    总务厅      由原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改称,掌理人事、文书、章制、治理事宜。1928年11月23日,张国元任厅长:1929年5月18日张国元免职,由王右瑜调任厅长.   
    第一厅  掌理国防作战事宜。1928年11月13日任命刘光为厅长:   
    第二厅  掌理谍报、调查事宜。1928年11月13日以阮肇昌为厅长。1929年12月14日阮被调离,改由钱宗泽任厅长、1930年2月17日钱被免职由林蔚继任。                           
    第三厅  掌理后方勤务事宜,1928年11月13日以林蔚为厅长。1929年1月22日林蔚他调改由王纶任厅长。   
    测量总局  掌理陆地测量、地图绘制等:1928年11月13日以黄慕松为局长,吴德芳为副局长。   
     各厅局下又分若干科,分掌所属职权。                           
    参谋本部又设主任高级参谋1人和高级参谋若干人,协助参谋总长、次长处理各项事务。1928年11月13日任命张元祐、  胡翊儒、王纶、杨化昭、段云峰、陈良佐为高级参谋.
    1929年以上各位有的调离,有的留任.先后于7月29日任命钟津道,8月20日任命袁绩熙、彭赞汤、李益滋,10月14日任命林蔚、钱卓伦为高级参谋。1930年2月17日任命卢佐为高级参谋.                           
                            五、编遣委员会                             
    1928年6月,蒋、冯、阎、李的合作北伐打败了奉军,北伐完成。不久,东北易帜。至1929年初,全国的军队,包括中央直辖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第八路军及其他川、滇、黔、东三省各部队,总兵力达180余万人.                           
    1929年1月1日至25日,国民党中央为削弱各地方实力派兵力,整理全国军事,召开编遣会议,会上成立了编遣委员会。其职掌为:拟定全国兵额、编制及饷章;划分卫戍区域;拟定全国军费;规定现有各部队官兵裁留标推;规定接管现有各军队之程序;厘定军官佐任免、调补各项办法;点验及校阅全国现有之陆海空军;筹办编余官兵之分遣、安置事宜;关于编遣经费之经理事项等。
    编遣委员会最高领导为委员长.由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委员由各集团军总司令,即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参谋总长李济深,训练总监部总监何应钦,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内政部部长(部长为阎锡山,阎未就,由赵戴文代理)赵戴文,财政部部长宋子文,铁道部部长孙科,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和吴敬恒、张人杰、蔡元培、胡汉民、李煜瀛、戴传贤、王宠惠7位中央委员及各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即朱培德(第一集团军)、鹿钟麟(第二集团军)、商震(第三集团军)、白崇禧(第四集团军)22人组成。按组织大纲规定,必要时还可由委员长邀集其他有关各院、部、会长列席。
    编遣委员会为协助委员长处理日常事务,设常务委员9—11人。1月28日任命蒋介石、吴敬恒、谭延闿、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张学良、杨树庄、何应钦,宋子文为常务委员。3月李宗仁反蒋、李济深被蒋囚禁,先后被免职;5月冯玉祥起兵反蒋亦被免职。8月16日又任命鹿钟麟、唐生智、朱培德为常务委员.
    编遣委员会下设总务部、编组部、遣置部.经理部  .
       总务部   下分文书、人事、庶务3个科。掌编遣委员会文书、会计、庶务及其他不属于各部之事项,1月28日任命李济深为主任.   2月1日任命葛敬恩为副主任。李济深被囚禁后,4月6日葛敬恩代理主任职.   
    编组部   下分设计、点编2个处和总务、章制、筹划、点校、统计诸科,掌拟定全国兵额、编制及饷章;划分卫戍区域;规定现有各部队官兵裁留之标准;规定接管现有各军队之程序;厘定军官佐任免、调补各项办法;点验及校阅全国现有之陆海空军。1月28日任命李宗仁为主任.2月1日任命张华辅为副主任。3月李宗仁反蒋被免职,张华辅亦被免职。4月6日,国民党中央决定:主任、副主任由何应钦、周卫亚兼代。7月1日,任命唐生智为主任。                           
    遣置部    下分安置、分置2个处和总务、调查、筹置、管理、运输等科。掌筹办编余官兵之分遣、安置享宜。1月28日任命冯玉祥为主任。2月1日任命刘骥为副主任;5月,冯玉祥反蒋被免职后,7月22日任命李鸣钟为主任。8月10日,刘骥辞副主任职、贺国光继任。                           
    下分总务、会计、审核3科;掌拟定全国军费;关于编遣经费之经理事项和全国军队饷章等.1月28日任命阎锡山为主任;2月1日任命朱绶光为副主任。   
    编遣委员会成立后,国民政府决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各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于1929年3月15日结束。结束之后,即设编遣区,隶属编遣委员会.全国共分6个编遣区:第一编遣区专管编遣原隶第一集团军各部队,第二编遣区专管编遣原隶第二集团军各部队,第三编遣区专管编遣原隶第三集团军各部队,第四编遣区专管原隶第四集团军各部队,第五编遣区专管编遣原山东省之各部队,第六编遣区专管编遣原川、康、滇、黔省各部队。
    2月6日,除上述6个编遣区外,另成立中央直辖各部队编遣办事处和中央直辖海军编遣办事处。
    各编遣区办事处采取委员制,委员由原属各总司令、各总指挥部之高级军官各派2—5人,中央党部派代表1人,国民政府特派专员1人会同办理。2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编遣委员会编遣区组织大纲》,规定各编遣区采取委员制,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9人,下设总务、军务、遣置3局.局以下设若干课。
    中央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何应钦为主任,刘汝明、尹扶一为委员。3月11日又任命何成浚、钱大钧、贺国光、陈焯、吴荫棠为委员。3月27日增任周启刚为委员。
    第一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朱培德为主任,佟鳞阁、孔繁霨、林拔萃为委员;项雄霄为总务局局长,葛敬恩为军务局局长.贺国光为遣置局局长。3月1l日又任命陈肇英、张群、葛敬恩、钱宗泽、杨焕彩为委员.     9月10日免葛敬恩军务局局长职.由林蔚升充。10月5日贺国光辞遣置局局长职,钱宗泽升任。   
    第二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鹿钟麟为主任,石敬亭为副主任,李兴中、李炘、吴中柱、台寿民为委员;陈继淹为总务局局长,吴锡祺为军务局局长,许骧云为遣置局局长;3月11日又任命陈嘉祐、贺耀组、舒石父、高荫周为委员。10月29日又任命顾祝同、夏斗寅、方本仁为委员:
    第三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周玳为主任,辜仁发为副主任,杨澄源、李竟容、王镇淮、鲁寿荣为委员。3月11日又任命丁超五、唐豸、陈仪、赵延绪为委员,傅鹏海为总务局局长,周维翰为军务局局长,陈增智为遣置局局长。9月13日免陈仪委员职,任命张寿桐、王绳祖为委员”10月1日免李竟容委员.遗缺由丰羽鹏升充。
    第四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白崇禧为主任,胡宗铎为副主任;何键、夏威、王风清、田种玉为委员。3月11日又任命褚民谊、李铎、胡翊儒、韩云为委员;张壮五为总务局局长,李建侯为军务局局长,聂洸为遣置局局长。3月,李宗仁、白崇禧率部反蒋。3月26日,国民政府将第四编遣区和广东地区取消,另任命各地区特派员负责该地区编遣:李品仙为第四集团军北平部队编遣特派员,胡宗铎为第四集团军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何键为第四集团军湖南部队编遣特派员.黄绍竑为第四集团军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陈济棠为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4月1日,第四编遣区办事处撤销。4月30日,公布编遣区特派员职掌为:关于该管区内军队缩编、遣置、点校、缩编期间的训练,该管区内绥靖、军队之兵器、器材整理统计和经理分处之指挥监督及其他有关编遣事项。其办事处共设5处,分别有:前第四集团军河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北平;前第四集团军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汉口,前第四集团军湖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长沙;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广州;前第四集团军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南宁。                           
    以上各办事处由中央党部委员1人、国民政府特派员1人、中央直辖各部队编遣区暨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编遣区各派委员1人组成,下设总务、军务、遣置3科。
    5月4日免黄绍竑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职,由吕焕炎担任。5月8日免胡宗铎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职,由刘峙担任。6月12口免吕焕炎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职,由李明瑞但任:
    9月6日,上述5个办事处改为中央直辖编遣分区办事处,其职掌基本如前:   
    河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地北平,改为直辖第一编遣分区办事处,易地郑州;   
    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地汉口,改为直辖第二编遣分区办事处,仍驻汉口;   
    湖南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地长沙,改为直辖第四编遣分区办事处,仍驻长沙;   
    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办事处,驻地南宁,改为直辖第三编遣分区办事处,仍驻南宁。   
    又在开封设直辖第五编遣分区办事处。
    10月5日,因李明瑞响应张发奎“护党救国”,宣布独立,免去其第四编遣分区办事处主任职,任命杨腾辉为主任。
    第五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张维清、杨劲支为委员。3月11日任命万福麟为主任,荣臻为副主任,吴铁城、方本仁、刘经勇、陈钦若、段云峰、李兴中、张维藩、杨劲支为委员;杨正治为总务局局长,胡颐龄为军务局局长,王守申为遣置局局长。
    海军编遣区办事处,2月27日任命杨树庄为主任,杨未到职,由陈季良代理,以陈季良、陈绍宽、曾以鼎为委员。3月11日又任命舒宗鎏为委员。3月27日任命凌霄为副主任,张群、刘传绶、尹祖荫、黄绪虞、王烈为委员,刘华式为总务局局长,任光宇为军务局局长。
    编遣会议的召开和编遣委员会的成立,加剧了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实力派的矛盾.自1929年3月的蒋桂战争起.5月又发生了蒋冯间的战争
    8月1日至6日国民党又召开了“国军编遣实施会议”,通过了《国军编遣各部队裁留标准》、《国军编遣委员会点验实施规章》等文件,决定陆军编成65个师,每师l1000人;在编遣期内,军费为1300万元,等等。出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3人没有出席会议,裁军方案便无法付诸实施。此后、又相继发生了西北军、石友三和唐生智的反蒋战争:1930年春,爆发了全国性的蒋、冯、阎、李大混战、编遣会议完全破产。国民党中央于1930年1l月15日决定裁撤编遣委员会,国民政府明令,编遣委员会于1930年12月底结束。                        六:参军处                           
    1928年10月3日国民政府设立参军处,掌理国民政府典礼、总务及宣达命令、承转军事报告事宜。置参军长1人,以陆海空军将官中任命之。参军长承国民政府主席之命综理处务,指挥监督所属参军掌理关于国民政府典礼及总务事项:
    参军处成立时,以何成浚为参军长、因何在湖北指挥军事,以参军吴思豫暂代,1929年5月14日以贺耀组接吴思豫暂代、1930年2月3日,贺实任参军长;后以吕超接贺任参军长,直至1945年9月17日由商震接任。1947年5月10日免商震参军长职,由薛岳继任,直至1948年5月25日国民政府主席改为总统为止。                           
    参军处特任参军8—12人,以陆海空军之将官任命之。参军受参军长指挥监督,分掌本处事务.吴思豫、张希骞等多人曾任参军。                          
    参军处设典礼、总务2局。   
    典礼局   设局长1人,由国民政府参军中1人兼任,下辖科长2人、科员若干人:典礼局掌关于国庆日及其他纪念日之典礼事项;关于接见外使、接见外宾事项;关于大典及其他礼节事项;关于阅兵出巡事项;关于国际典礼事项。1928年10月23日任命张希骞为局长.1935年7月23日张他凋,改任毛仲方为局长,1936年6月1日免毛职,同月25日任命唐豸为局长。1937年11月1日王孝缜代理局长.1944年4月19日免唐豸局长.王孝缜代局长职,以田士捷任局长.1946年6月14日吴思豫接田任局长.直至1948年5月总统府成立.
    总务局  设局长1人,由国民政府参军中1人兼任.下辖科长2人、科员若干人;总务局掌理关于举行纪念周事项;关于国民政府警卫事项;关于军事报告及命令传达事项;关于庶务事项。1928年10月23日任命吴思豫为局长.1929年7月18日舒石父接吴任局长.1931年12月19日舒被免职,以田士捷继任;1941年5月19日李益滋接田任局长;1945年12月11日李被免职.从1946年初起,局长由陈希曾担任,直到1948年5月总统府成立为止:                           
                           
                            七、后方勤务                           
    国民革命军自1925年7月建立,在军事委员会内即设有军需局、军需部等机构,以领导、指挥后方勤务和战时的兵站,旨在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于广州誓师北伐.在总司令部内设兵站总监,总监之下设副监、参谋长各1员,辅佐总监处理业务。设参谋处掌计划设施.副官处,掌传达命令;交通处,掌运输通讯;经理处.掌粮秣械弹;卫生处,掌伤病官兵收容治疗.
    兵站总监部在每1个军设2个兵站分监部,收集出兵站基地或集积场运来之军品,向野战部队分别输送,或收集由各野战部队后送之物品,转送于兵站基地。又于兵站线路上适宜地点置分站:行军之兵站线按情况一线或数线置分监部。有关站线的选择、后方的警戒、仓库的设立,则按战斗需要予以权衡实施。
   1928年3月.国民党举行第二次北伐.第一集团军所属各军团集中于苏皖鲁豫,第二集团军—部集中于豫鲁苏之间.准备对奉军作战:兵站基本沿用1926年北伐初时之组织,对总监部内科股人员进一步确定职务,明确划分职权;对分监部,删除其邮务、电务、军医部门;并裁撤独立分站部之参谋、交通部门.减少输运队人数;依集团军战斗序列,每军团设分监部,统属各军兵站支部,以减少总监部指挥单位.师的兵站事务则以分站(独立师设独立分站)办理。其他如组织军米委员会购办米粮.成立军车管理处整饬车运:支部、独立分站不设仓库,分站不派遣派出所。兵站的设置,改变以前以日行程设站的办法,在陆路取当距离与适宜地点(如山东境内的汶上、东平分站)设立兵站;若有铁路和河流可资利用.则设立水陆交换之地和船舶运输交换处(如镇江、清江、徐州、新安镇、道口、临清等站所):要求变通尽利,因地制宜:各兵站下又设1个通讯排以传递公文,1个押解班以护送军运品:                           
    1928年底北伐完成后.行政院内设立军政部.部内设立军需署,专掌后方勤务:中原大战时,兵站设置仍沿成规.                            第二节各行营、各绥靖公署   
                            一、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各行营                              
    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为便于指挥作战,设立各行营作为总司令部派出机构,各行营主任由资历深且具有相当指挥作战能力的将官担任。自1929年起。到1930年底,蒋介石以陆海空军总司令名义设立若干行营,其布设情况如下:                           
    武汉行营    1929年10月西北军在豫陕起兵反蒋,武汉空虚。蒋介石令张治中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生由宁赴汉,同时设立武汉行营,10月19日以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任行营主任。张将军校学生组织成教导团,一面训练,一面卫戍武汉。1930年初,张治中率学生回宁,武汉行营亦撤销。8月8日,何应钦任武汉行营主任.10月12日调任,以何成浚继任。1931年11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销,武汉行营改为驻鄂(武汉)绥靖公署.
    广东行营   1929年12月8日设立,以何应钦为主任,该行营不久即撤消. 
    洛阳行营   1929年12月5日,唐生智举兵反蒋.12日在洛阳设立行营,以讨唐总指挥杨杰兼任行营主任。唐生智反蒋失败后,该行营即撤销.1930年10月25日中原大战即将结束,为编遣西北军,又以顾祝同为洛阳行营主任。1931年6月12日,杨虎城继顾祝同为洛阳行营主任。同年11月21日该行营撤销。
    潼关行营   1931年夏,石友三在河北反蒋,山西等地不稳。国民政府在潼关设立行营.以顾祝同为主任.7月初,顾他调,改任杨虎城为主任。是年12月该行营结束。
    郑州行营   1930年l0月9日设立,以何应钦为行营主任;是年12月21日何他调,刘峙继任主任。1931年11月21日该行营撤销:
    南昌行营   南昌行营由湘赣两省“剿匪总指挥部“改编而成。1928年11月,国民党政府为“围剿”湘赣两省的红军,设立湘赣两省“剿匪总指挥部”.11月7日任命朱培德为总指挥.鲁涤平为副总指挥。20日,朱培德辞总指挥职.鲁涤平升任总指挥,同时升任何键、金汉鼎为副总指挥.  1929年1月1日何键代理总指挥职。11日所部分5路,分别以李文彬、张与仁、王捷俊、吴尚、刘建绪为司令。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国民党即集中兵力“围剿”湘赣苏区的红军:12月26日国民党为对闽湘赣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将湘赣两省“剿匪总指挥部”改编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南昌行营,以鲁涤平为主任.随之,即以朱绍良第六路军、鲁涤平兼任总指挥的第九路军,以及1931年1月参战的第十九路军共11个师另3个旅的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12月30日第十八师被歼大部,张辉瓒被捉,第五十师被歼一部,第一次“围剿”失败.                         
                            二、各绥靖督办公署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国民党为“剿共”,绥靖地方,设立若干绥靖督办公署,设置情况简叙如下: 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                               
    1930年l1月3日设立,以李鸣钟为督办,该部以投蒋的西北军第二十二军编成.下辖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师第部.编成后即参加对豫鄂皖边区红军的“围剿.                           
    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公署       1930年11月3日设立,以刘镇华为督办:以第十一路军等部编成,下辖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师.   
    江苏绥靖督办公署             1930年11月3日设立,以张之江为督办:所部第二十五路军,下辖第三十三师等。   
    湘鄂赣边区“剿共清乡督办公署”     1930年12月24日设立,以王金钰为督办。以第九军等部编成,下辖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等部。
    湘鄂川边区“剿共清乡督办公署”     1930年12月24日设立,徐源泉为督办,以第十军等部编成,下辖第四十一、第四十八师等部:                             第三节  中央军队的编遣及扩大
                             一、中央军队(蒋系)的编遣                               
    1928年7月1日第一集团军各将领举行缩编会议。会上成立整理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何应钦为副委员长,下分设计、监督、军需3部,以葛敬恩、贺国光、俞飞鹏为各部主任.                            
    中央军队的编遣,即将原有各军缩编为师.分3期进行,先就黄河以南部队着手,次及北平方面部队。第一期为第一、第九、第十七、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军以及各警卫部队;第二期为第三、第四、第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三十一、第四十以及第七、独立第三十七师:第三期编遣中、蒋介石采纳阎锡山提出的方案,即在4个集团军之外,再加中央区(即蒋辖区)的主张,将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各军团和第十二军,以及陈耀汉、岳维峻、张砺生各部及福建张贞、卢兴邦部和胶东刘志陆、顾震、谢文炳、刘桂堂、刘珍年各部队.列为中央编遣区
    此外还有在京各医院及零星特种部队。结果,蒋介石除同其他集团军编得一样多的部队外,还多了一个中央编遣区的部队.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是肆无忌惮地扩充自己的部队,将第八路军所属各军亦列入中央编遣区内,归蒋统辖。                          
                            各部队编遣情况如下:   
    第一师       以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二师和第三十三军第二师合并缩编而成:7月25日任命刘峙为师长,张克瑶为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旅旅长。
    第二师         以第九军第三、第十四及第十七军第二师与第九军教导团等合编而成。7月25日任命顾祝同为师长,李明扬为副师长兼第六旅旅长,黄国梁、涂思宗分任第四、第五旅旅长。                     
    第三师       以第三十二军全部及第九军第二十一师缩编为第三师。7月25日任命钱大钧为师长,陈继承为副师长;以蔡忠笏、蔡熙盛、赵锦雯分任第七、第八,第九旅旅长.
    第四师  以第四军全都缩编而成8月20日任命缪培南为师长,朱晖日为副师长;谢婴白、黄镇球、吴奇伟分任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旅旅长.   
    第五师    以独立第七师和独立第三十七师合并缩编而成,8月9日任命熊式辉为师长,8月13日任命刘士毅为副师长兼第十五旅旅长、9月6日任命胡祖玉.周浑元为第十三、第十四旅旅长.                         
    第六师    以第二十六军缩编而成,8月13日任命陈焯为师长.方策为副师长。以郭忏、赵观涛、邢震南分任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旅长.                         
    第七师    以第三军缩编而成,8月20日任命王均为师长.以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旅旅长.
    第八师    以第四十军缩编而成。8月13日任命朱绍良为师长。毛炳文为副师长兼第二十二旅旅长,9月3日分别以杨永清、陶峙岳任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旅长。
    第九师    以第一军第一师全部、第二十二师和军教导团各一部、第三十三军第三师全部合并缩编而成。7月25日任命蒋鼎文为师长、岳相如为副师长兼第二十七旅旅长,以甘丽初、李延年分任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旅旅长。
    第十师     以第十军和第四十六军合并缩编而成。8月13日任命方鼎英为师长兼第二十八旅旅长,杨胜治为副师长兼第二十九旅旅长,李亚芬为第三十旅旅长。                          
    第十一师  以第十七军第一、第三师2个师和北伐军总司令邻警卫团合并缩编而成.  7月25日任命曹万顺为师长,陈诚为副师长.桂永清、殷祖绳、余仲麟分任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旅长。 
    第十二师    以第三十一军缩编而成。8月24日任命金汉鼎为师长、唐淮源为副师长,以马昆、韦杵分任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旅旅长.
    第十三师  以第二十七军及第十七军第三师一部合并缩编而成.    8月24日任命夏斗寅为师长.9月3日任命万耀煌、朱怀冰为第三十七、第三十九旅旅长.
    骑兵第二师 以第三集团军骑兵第十一师改编而成,12月1日委张砺生为师长。   
    新编第一师     以河南国民二军一部缩编而成.任命岳维峻为师长:12月中旬.先后委任卫定一,纪元林、刘鹏为该师第四、第五、第六旅旅长                   
    1929年1月第一集团军对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军团各部实施编遣,分叙如下:   
    第四十四师    以第四军团的第三十四军和第四十二军合并缩编而成,阮玄武为师长,辖第一三0旅,旅长王日新;第一三一旅.旅长余亚农;第一三二旅,旅长萧之楚;
    第四十五师    以第四军团第四十一军和高桂滋第四十七军合并缩编而成:师长方振武,副师长鲍刚。高桂滋为第一三三旅旅长,王占林为第一三四旅旅长,王中孚为第一三五旅旅长.                           
    第四十六师  以第三十七军缩编而成.范熙绩为师长,岳盛宣等为旅氏;   
    第四十七师    以第三军团郑俊彦部编成:陈调元为师长,王金钰为副师长。辖第一三九旅,旅长李宝章;第—四O旅,旅长马宝珩;第一四一旅.旅长上官云相.
    第四十八师    以第六军团徐源泉部缩编而成.徐源泉为师长.马登瀛为副师长,丁治磐为参谋长。辖3个旅,第一四二旅.旅长张冠五;第一四三旅,旅长栗翔;第一四四旅.旅长金广印.                          
    第四十九师  以第十二军缩编而成。任应岐为师长,赵青山、安荣昌分任旅长。
    新编第二师  以驻胶东刘志陆、谢文炳等部缩编而成,刘志陆为师长:   
    新编第三师    以暂编第—军缩编而成,刘珍年为师长兼第一旅旅长,何益三为副师长,梁立柱、张銮基分任第二、第三旅旅长
    新编第五师  以国民二军一部缩编而成,李纪才为师长。
    暂编第一师  以独立第四师缩编而成,张贞为师长,张汝劻,杨逢年分任旅长,
    暂编第二师  以驻福建之卢兴邦部缩编而成,卢兴邦为师长
    新编第一旅  以第六军团一部缩编而成,孙魁元为旅长。   
    新编第二旅  以第三十七军一部编成:以岳盛宣为旅长。                           
    广东部队(即前第八路军)的编遣,由中央编遣区办理,可分为3期:第一期在1929年3月18日之前,缩编原有队伍,裁汰官兵约l000人。后因蒋桂战争爆发,原第五军军长徐景唐率部反蒋,使编遣告停。第二期在3月18日之后.正着手缩编,    奉蒋命令向广西桂系部队进攻,仍未得进行。第三期在6月之后,编为5个师另1个独立旅,依照中央军队的番号顺序编为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师:(编遣情况见1929一1930年扩编、收编的各师)                            
                             二、各路军                             
    从1929年3月到1930年底,蒋介石采取武力进攻、金钱收买、封官许愿加以分化的办法,先后击败冯、阎、李等实力派,实现了除西南等地以外的基本统一。军队亦从编遣开始的20多个师,急剧发展到具有20多个军,共70多个师。                          
    1929年3月15日起,蒋介石以编遣委员会的名义,废除北伐时任命的各集团军、各方面军、各路总司令部、各指挥部等建制番号,一律以编遣区的名义领导各地的编遣,并将以军为战略单位改为以师为战略单位.可是,时隔仅几天,蒋介石为了对桂系作战,又以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各路总指挥、各军军长。各路军情况如下;                           
    第一路军     1929年3月26日,为讨伐桂系,以第三、第五军编成第一路军.以朱培德为总指挥.10月14日为讨伐西北军,任命何应钦为总指挥;同月16日改任方鼎英为总指挥.以贺国光为参谋长,辖第三、第四军。1930年3月23日又改任陈调元为总指挥,该路军辖第二十六师、山东警备第一、第二旅和临时改编的各师。4月又改编为总预备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二路军  1929年3月26日为讨伐桂系,以第一、第二军2个军编成第二路军,任命刘峙为总指挥。攻占武汉后,刘峙任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10月14日为讨伐西北军.委唐生智为总指挥,两日后,又另委刘峙为总指挥.该路军辖第一军顾祝同部、第二军蒋鼎文部以及杨虎城新编第十四师和夏斗寅第十三师。12月该路军分左、右翼军,分别由杨虎城、夏斗寅指挥,参加讨唐.1930年该路军改为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仍恢复第二路军番号;
    第三路军    1929年3月26日,为讨伐湖北桂系部队,以石友三、张维玺、张允荣、万选才、刘茂恩、马鸿逵各师编成第三路军,以韩复榘为总指挥,参加讨桂。军至武胜关。5月下旬,韩复榘率部叛冯投蒋.10月10日西北军起兵反蒋,10月16日国民政府重新任命韩复榘为总指挥.12月唐生智在河南举兵反蒋,第三路军兵分左、中、右翼军,分别以张德顺、王金钰、王均为司令,进攻唐生智;1930年4月该路军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负责津浦路方面的作战。
    第四路军      1929年4月23日何键被任命为第四路军总指挥,郭持平为参谋长。该路军辖第十九师、第七、第八师和独立第六、第七两个旅。该路军编成后,曾派一部兵力进攻广西,被击败后退回湖南。该路军主要在湘赣边界一带“围剿”红军、12月16日国民政府曾重新任命何键第四路军总指挥。                           
    第五路军     1929年3月,蒋介石为瓦解桂系在河北之部队,命唐生智到河北唐山,并任命其为第五路军总指挥,辖由唐旧部编成的第五十一、第五十三师。同年夏,唐部调驻河南。10月,被编成讨冯军右翼军,辖第八军全部.12月初,唐生智以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指挥的头衔率部反蒋.南京政府免去唐生智总指挥职务。12月12日,蒋介石任命何成浚为第五路军总指挥。中原大战中,该路军担任平汉路方面的作战。10月29日,王金钰由第十三路军调至该路军担任总指挥,该路军辖第九军等部队.
    第六路军     1929年4月6日,为讨伐桂系,蒋介石任命方振武为第六路军总指挥,所部辖第十军。后该部调至安徽。9月,因方参与反蒋,被扣押,9月21日,该路军结束。10月26日,为讨伐西北军,任命朱绍良为第六路军总指挥,所辖为第六、第八师2个师。                           
    第七路军      1929年4月6日,为讨伐桂系,以第二十一军等部编成第七路军,任命刘湘为总指挥。   
    第八路军      1929年3月21日,蒋介石为拆散粤桂联盟,免去李济深第八路军总指挥职,将李骗至南京汤山囚禁,该路军于4月2日结束:5月6日、为进攻广西李宗仁部队,南京政府又任命陈济棠为第八路军总指挥,蒋光鼎为前敌总指挥。该路军辖第四、第十一军,向广西黄绍竑部第十五军进攻.   6月6日,李明瑞率部返回广西,任该路军副总指挥。10月,李明瑞举兵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被褫职;又任命吕焕炎为副总指挥。是年9月前.驻广东之第四、第五、第十一军等相继缩编,共成5个师、1个独立旅,均受第八路军节制。1930年春,李宗仁率护党救国军向湖南进攻,第八路军参加对李宗仁部的作战,将桂系打败。                           
    第九路军     1929年4月,以第十八师等部编成第九路军,鲁涤平为总指挥:1930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重新任命鲁为总指挥,所部驻江西参加“剿共“。   
    第十路军     1929年4月25日,为讨伐桂系,以云南第三十八军,贵州第四十三军编成第十路军,任命龙云为总指挥。   
    第十一路军   1929年5月22日,以原第二集团军投蒋部队暂编第十九,暂编第二十师编成第十一路军,刘镇华为总指挥:该路军编成后,所辖2个师改为暂编第三、暂编第四师,1930年刘镇华出国,刘茂恩代理总指挥。不久,万选才率领刘茂恩等以第四方面军第六路总指挥的名义反蒋.  5月,刘茂恩在阵前倒戈,劫持万选才送蒋,使倒蒋军重挫,蒋正式委任刘茂恩为第十一路军总指挥,所部扩编为第六十五、第六十六、第六十七师.
    第十二路军    1929年6月7日,为讨伐西北军,委任田颂尧为第十二路军总指挥,辖第二十九军等部。
    第十三路军    1929年5月24日,石友三率所部第二十四师投蒋,蒋委石为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2月初,石友三在浦口反蒋,蒋即褫夺石友三第十三路军总指挥职.12月8日,为讨伐唐生智,以第十三师等部编成第十三路军,委夏斗寅为总指挥。1930年春,中原大战开始后,夏斗寅调任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7月12日,蒋委王金钰为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0月,石友三再度倒戈投蒋。10月29日、王金钰调任第五路军总指挥职,石友三复任第十三路军总指挥。                         
    第十四路军      1929年6月7日为讨伐西北军,以川军第二十九军编成第十四路军、委邓锡候为总指挥。 
    第十五路军      1929年5月29日,马鸿逵等率部叛冯投蒋,遂以马鸿逵暂编第十七师和平凉镇守使马廷骧等部编成第十五路军。以马廷骧为总指挥,马鸿逵为副总指挥。9月9日该路军结束,   1930年3月9日,又以马鸿逵第六十四师和骑兵旅编成第十五路军,马鸿逵为总指挥,参加中原大战,隶属第一军团。
    第十六路军    1929年6月13日,蒋介石委傅作义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1930年傅作义在阎锡山指挥下参加反蒋,其总指挥职被免.3月8日,蒋介行又委顾祝同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该路军辖第—军等,隶属第二军团c    7月10日,顾祝同他调,委徐源泉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辖第十军,隶属第三军团。 
    第十七路军  1930年5月5日,蒋介石为拉拢收买反蒋的孙殿英,曾委任孙为第十七路军总指挥。7月22日,蒋介石又委杨虎城为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该路军辖第七军等,隶属第三军团。                           
    第十八路军    1929年6月12日,以驻新疆的金树仁部编成第十八路军.1930年,蒋介石曾委原属西北军的赵席聘为第十八路军总指挥.
    第十九路军    1929年,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名义委周玳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次年7月24日、蒋介行为支援津浦路方面作战,将驻广东的第六十、第六十一师等部编成第十九路军,以蒋光鼐为总指挥,北上参战,攻占济南后,蒋介石将其所辖第六十、第六十一师编成第十九军,仍隶属第十九路军。
    第二十路军    1929年1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委赵承绶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1930年7月,蒋介石任命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因张籍贯河南,对豫西各地方部队熟悉,蒋要张去河南瓦解冯玉祥部队、收编河南杂军,配合蒋军.袭扰冯军后方.张到河南漯河后,即以河南省政府驻漯河办事处的名义,分别派人秘密进行瓦解收编工作。历经月余,计收编有:驻拓城的王殿阁师、驻伊阳的王凌云师、驻临汝的范龙章师、驻伊川的赵冠英师、驻许昌附近的宋天才军(辖2个师,师长为韩文英、史克勤)、驻许昌的李万林师、驻鄢陵的王振军(辖2个师)、驻登封的李万如师和驻灵宝的李学正团、编成:第二十七军、军长王振,辖2个师;第二十九军.军长张治公.辖李万如、范龙章、赵冠英3个师;第三十二军,军长宋天才,辖韩文英、史克勤2个师;及其他各师.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令第二十路军所属缩编为2个师;张钫以第三十二军2个师和王凌云师缩编为第七十五师,以王殿阁、李万林、范龙章、李万如4个师缩编为第七十六师。
    第二十一路军     1929年11月4日,蒋介石曾委吉鸿昌为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吉未受。1930年蒋介石又委夏斗寅为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辖第十三师等部队。                           
    第二十二路军      1929年12月5日,石友三在浦口倒戈反蒋,南京十分震恐,蒋介石委冯轶裴为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辖教导师等部。后石友三率兵退去,第二十二路军撤销.  1930年10月3日。吉鸿昌率部在中原大战前线投蒋,蒋委吉为二十二路军总指挥,所辖为第三十师等部队.
    第二十四路军      1930年1月、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委孙楚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3月阎锡山率部反蒋,该路军被取消:9月30日,为分化西北军,蒋介石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张未就。l0月西北军反蒋失败后,张自忠率部自豫退入晋,后被改编为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
    第二十五路军      该路军由中原大战后投蒋的西北军一部改编而成。1930年10月6日,委梁冠英任总指挥,该路军辖第三十二师(师长由梁冠英兼)、独立第三旅(旅长郑廷珍)以及骑、炮、手枪等团,共2万多人:是年底,该路军开至苏北淮阴,受江苏绥靖督办张之江节制。                         
    第二十六路军     中原大战后,孙连仲将收容的原西北军高树勋第十二师、董振堂第十一师、李松昆第二十五师、季振同的手枪旅和张华堂、祝常德的2个骑兵旅等编成第二十六路军. 1930年10月26日,孙连仲被委为总指挥。该路军辖由上述各部改编的第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第二十五师.师长由孙连仲兼;骑兵第四师,师长关树人:是年底驻山东济宁。此后不久,调往江西"围剿”红军.                                                 三、1929—1930年扩编的各军
    自1929年3月蒋桂战争开始起,蒋介石陆续增编的各军分别为:   
    第一军     1929年3月,为讨伐桂系,编成第一军.以刘峙为军长,辖第一、第九师.4月攻占武汉后,刘峙任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该军结束. 是年10月10日西北军起兵反蒋,为讨伐西北军,10月15日任命顾祝同为第—军军长,所辖为第一、第二师和独立第三旅。后又任命李明扬为副军长。                           
    第二军    1929年.力讨伐桂系,3月2日编成第二军,以朱绍良为军长.该军辖第八、第十三师和独立第一旅。10月朱绍良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以蒋鼎文继任军长。不久委陈诚任副军长,该军辖第六、第九、第十一师和独立第四旅,隶属第二路军参加讨伐西北军.1930年该军辖第六、第九师.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三军   为讨伐桂系,1929年3月2日编成第三军,以朱培德任军长,辖第四、第七、第十一、第十二、第十八师各师。随着战事进展,第四、第十一师等先后脱离朱培德节制,不久,王均接朱培德升任军长.                          
     第四军    为讨伐桂系.1929年3月26日编成第四军.以何键为军长,辖第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二师;不久,该军番号取消。11月26日蒋介石又任命詹旭初为第四军军长。
     第五军  1929年,为讨伐桂系,3月30日编成第五军,以鲁涤平为军长,辖第七,第十八、第四十八师,隶属第一路军.
     第六军    1929年3月为讨伐桂系,编成第六军,以韩复榘为军长,辖第二十师等部,隶属第三路军。1930年该军辖第二十、第二十九、第二十二师,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七军   1929年12月6日,因杨虎城率新编第十四师抄袭在河南驻马店的唐生智指挥部,使蒋军获胜,蒋介石任命杨虎城为第七军军长.辖第十七师及1个补充旅.
 1930年春,该军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0月冯军大败,第七军返回陕西。杨虎城将该军所属扩编为3个师,即孙蔚如第十七师,冯钦哉第四十二师,马青苑陕西警备师。                           
     第八军         1929年3月唐生智回到唐山旧部后,任第五路军总指挥.即恢复第八军。4月5日以李品仙为军长,辖第五十—、第五十三师等部。是年夏,该军移驻河南后不久,李品仙因病离军长职.刘兴继任军长。12月唐生智反蒋失败后,该军被蒋介石派兵缴械收编。蒋委卫立煌为第八军军长。不久,卫他调,又改委叶开鑫任军长.该军辖第五十二师和新编第二十一师,隶属第二路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九军      1929年,为讨伐桂系,于4月5日建成第九军,任命何成浚为军长。不久,何成浚任武汉行营主任,该军结束.12月12日。为讨伐唐生智,又任命王金钰为第九军军长,辖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和新编第四师等.1930年7月22日,以上官云相继任军长,10月,王金钰又任军长,上官云相、郝梦龄先后任副军长.中原大战中,第九军隶属第二军团.
     第十军    1929年3月30日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以第十、第十—师编成第十军.任命方鼎英为军长。4月6日又以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师编成第十军,委方振武为军长,方在天津就任,不久,调往安徽。9月方因参加反蒋被拘禁,该军番号取消.10月13日 又以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和骑兵第一团编成第十军,委杨杰为军长,隶属第五路军,参加讨伐西北军.不久.杨调任洛阳行营主任,该军撤销 . 12月12日又以第四十八师、新编第二旅等部编成第十军,徐源泉任军长.参加讨伐唐生智。1930年第十军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马登瀛、萧之楚等先后任该军副军长;                          
    第十一军    1929年5月马鸿逵投蒋.6月25日以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第十一军.马鸿逵任军长,该军隶属第十五路军。  
    第十二军    1929年12月25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委任万选才为第十二军军长,辖第六十五师等部:    1930年3月,万选才在河南举兵反蒋,被撤去军长职。同时,蒋介石任命孙桐萱为第十二军军长,贺粹之为参谋长.该军辖第二十二师等部,隶属第三路军.11月第十二军裁撤。
    第十三军     1929年12月,以第九、第十一、第十三师等部编成第十三军,夏斗寅任军长.隶属第二路军.1930年该军辖第十三师,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十四军    1930年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孙魁元为该军军长。3月,因孙参加反蒋,免其军长职。4月27日,又以第二十九师等部编成第十四军,曹福林任军长,该军隶属第二路军.                           
    第十五军     1930年5月,以第六十五,第六十六、第六十七师编成第十五军,以刘茂恩为军长,隶属第十一路军,在河南参加中原大战。
    第十六军     1930年8月5日,以第五十二师编成第十六军,任命李韫珩为军长。该军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十七军     该军由第二十一师扩编而成,1930年5月21日,任命刘珍年为军长,该军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撤销军部,仍称第二十一师。                           
    第十八军  1930年,陈诚率第十一师参加中原大战,第十一师救曲阜、克济南、战郑州,为蒋介石立下战功。8月,蒋将该师扩编为第十八军,以陈诚为军长,隶属第二军团.                           
    第十九军  1930年夏,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津浦路泰安方面吃紧,遂调在广东的第六十、第六十—师北上支援。攻下济南后.于8月17日任命蔡廷锴为第十九军军长.指挥第六十、第六十一师。
    第二十六军  1930年春,以第四十六、第五十五师编成第二十六军,以范熙绩为军长,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二十七军        1930年3月8日,蒋介石为拉拢孙魁元,曾任命其为第二十七军军长。是年夏,蒋介石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收编河南的杂军、瓦解冯军。张将收编的河南杂军王振部改编成第二十七军。该军原为豫西土匪,后成为刘镇华镇嵩军的一部分。中原大战时驻在平汉路以东的鄢陵、扶沟一带。张钫收编该部后,编成2个师。9月任命王振为军长,后徐源泉率第十军沿平汉路北进,不知王部被张钫收编,将王振打死,王的部队被解决,该军消失。                           
    第二十八军   1930年9月,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第二十八军军长,该军辖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九师等部,隶属第四路军。
    第二十九军   该军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收编的冯玉祥所委豫西“剿匪”司令张治公部编成。1930年9月28日,委任张治公为军长,隶属第二十路军.该军原为驻豫西的刘镇华镇嵩军,中原大战开始时驻河南宜阳、临汝一带,归冯玉祥指挥。张钫收编该部后被编成军,下辖李万如、范龙章、赵冠英3个师:是年冬,该军被缩编为第七十五师。   
    第三十二军   该军为收编反蒋的河南省主席万选才所属部队一部编成,1930年9月任命宋天才为军长。该部原为刘镇华镇嵩军一部分,中原大战开始后归万选才第六路指挥。5月初。万选才被刘茂恩诱捕送予蒋介石后,宋天才率所部韩文英、史克勤2个师退到许昌附近,后被张钫收编。宋任军长后,下属2个师,师长由韩文英、史克勤分任,隶属第二十路军。是年冬该军缩编为第七十五师.                           
     暂编第一军      1930年10月8日,韩复榘以第—军团总指挥的名义,任命梅钧为暂编第一军军长.该军隶属第—军团,不久即撤销.
     新编第四军,     该军以孙殿英所属一部投蒋后改编而成. 1930年11月16日委万殿尊为军长。不久该军被编并。 
     新编第六军       该军于1930年10月5日以冯玉祥一部投蒋后改编而成.委薛传峰为军长。不久该军被编并:   
                           
                            四、1929一1930年间的各师                               
   1929年初,蒋介石直接指挥的部队为20余个师,经过1929年到1930年底的混战,蒋系所部扩展到80多个师。各师发展状况如下:                          
   第一师       1929年春,该师师长为刘峙,副师长为彭启彪,所辖三个旅,由李铁军、黄杰、彭述之分任旅长。是年隶属第一军参加讨桂、讨唐诸役.1930年6月胡宗南代理师长,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二师     1929年第二师师长仍为顾祝同,以王敬久、楼景樾、黄杰分任旅长.是年隶属第一军参加讨桂、讨唐诸役.1930年4月又收编高桂滋—部,并在皖北招募新兵,扩充了3个团,该师隶属第二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三师    该师编成以后,1928年冬,钱大钧他调,以毛炳文任师长,陈继承为副师长.1929年,该师第九旅与第二师第六旅(原第十七军第二师)对调。9月,毛炳文调任第八师师长,陈继承升任第三师师长。该师改为两旅六团制.以李玉堂、  李思愬分任旅长。1930年冬.第十师(杨胜治师)撤销,拨其一部编为第三师独立旅。该师1930年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四师     1929年3月,第四师隶属第二军参加讨桂.时师长缪培南,缪病以副师长朱晖日代理。辖谢婴白、黄镇球、吴奇伟3个旅:5月张发奎复任师长。该师到湖北后,收编桂系战败部队,实力大增。9月20日,张发奎在鄂西拥汪(精卫)反蒋.    蒋下令褫夺师长职,以黄镇球任师长。张反蒋后,即率部由鄂经湘至桂,与李宗仁会合,组成护党救国军、张部被编为第三路。1930年11月,蒋介石以教导第二师改编成第四师,师长徐庭瑶,副师长王皡南,辖3个旅.旅长由汤恩伯、关麟徵、罗铁华分任。                      
    第五师  1930年春.师长熊式辉兼任上海卫戍司令职,副师长胡祖玉率领该师,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六师    师长陈焯于1929年2月辞职,副师长方策升任师长、8月该师改为两旅六团制,郭忏编余去职。9月方策与第四十五师师长鲍刚对调。10月因鲍与方振武关系密切,被蒋介石免职,以赵观涛代理师长,邢震南为副师长,周嵒为参谋长。  1930年10月,又收编西北军王云山旅为本师独立旅、该师隶属第二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七师    师长王均,辖曾万钟、陈学顺、李文彬3个旅:1929年春,先后隶属第三:第五军参加讨桂。1930年又隶属第三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八师  1929年春,该师隶属第二军参加讨桂.  9月,朱绍良调升第六路军总指挥,毛炳文继任第八师师长,陶峙岳以旅长兼任副师长。时该师辖2个旅.旅长由向超中、陶峙岳分任。                           
    第九师  1929年9月,该师改为两旅六团制,旅长为甘丽初、李延年。1930年1月在武昌收编唐生智降兵编成1个补充团。2月又以新二十四师(苏荫森部)合并补充团编为本师第二十七旅;1929年3月.该部隶属第一军参加讨挂.1930年隶属第二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十师   1929年9月26日,该师师长方鼎英与第四十四师师长阮玄武对调。不久,因阮与方振武关系密切,被免师长职、11月27日任命王日新为师长,该师旅长方鼎英、杨胜治亦易为孙祥芝、王耀武.是年春讨桂时,第十师属于总预备队.1930年春,杨胜治升任师长,该师隶属第二军参加中原大战:是年冬,该师番号撤销,一部被缩编为第三师独立旅。                           
    第十一师    1929年春,该师隶属第三军参加讨桂;5月.师长曹万顺调长新编第一师、以陈诚任第十一师师长、10月,该师又隶属第二军,参加对西北军作战。12月隶属第二路军,参加讨唐。1930年春,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因该师支援曲阜、攻济南、占郑州作战有功,被蒋介石扩编为第十八军。1930年.该师辖3个旅,旅长由李默庵、萧乾、李明分任.
    第十二师   1929年春.该师隶属第三军,参加讨桂。时该师周志群旅驻闽之上杭.参加“剿共”。1930年秋,该师改为两旅六团制,马昆旅在江西赣州“剿共”c
    第十三师     1929年1月,该师在皖北收编第二集团军沈澄之1个旅,改编为本师独立团、3月改为二旅制,以万耀煌、朱怀冰、卢本棠分任旅长。该师隶属第二军参加讨桂:10月又改为两旅六团制,朱怀冰升任副师长,旅长由万耀煌、卢本棠分任.1930年拨该师2个旅的补充团编成武汉警备旅,以朱怀冰任旅长。是年该师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十四师   原为第四集团军第十四师。1929年3月被唐生智收编,刘春荣为师长。1930年春,阎锡山任命刘春荣为第二十军军长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刘被部属杀害,该部为石友三收编 
11月7日蒋介石任命钱大钧为第十四师师长,该师由教导第三师改编而成.   
    第十五师    1929年4月、何键以湖南叶琪第五十二师之何宣、危宿钟2个旅的2个团,师属炮、工、特务各营及湖南独立第二旅张其雄所部3个团和第十九师特务营等合并编成新编第七师,何键兼任师长,罗藩瀛为副师长.张其雄、危宿钟、王东原分任旅长  是年12月,罗藩瀛调长新编第八师,危宿钟以旅长兼任副师长.1930年1月改称第十五师.是年夏,危宿钟继何键任师长。旅长张其雄辞职,以候鹏飞、汪之斌、王东原分任旅长。9月危去师长职.王东原升任师长、该师改辖2个旅,以汪之斌、候鹏飞分任旅长.                           
    第十六师      1929年3月,何键将暂编第五师、第八军独立第二师、第三十六军第三师、第十七军第一师各一部合并编成新编第八师,以周斓为师长,辖3个旅,以唐哲明、戴斗垣、彭位仁分任旅长:是年12月奉令改为第十六师,师长周斓去职,罗藩瀛继任师长.是时,旅长唐哲明与团长唐生明在邵阳举兵反何,后投广西。该师辖2个旅:1930年7月、所部旅长戴斗垣在浏阳“剿共”时被打死,以成铁侠继任旅长.    9月.罗藩瀛他调,彭位仁升充师长,刘济人继彭升任旅长。时又恢复3个旅建制,所缺旅长职由副旅长章亮基升任:   
    第十七师     该师源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第三路.司令为杨虎城,辖有步兵5个营,姬汇百.冯钦哉、孙蔚如等任营长,其后逐渐扩充。1924年改属国民三军,编为第二师,杨虎城任师长  1926年与国民二军—部坚持西安守城,配合北伐。1927年初,编属第二集团军第十路,杨虎城为该路司令:6月改路为军,杨虎城任军长,冯钦哉、孙蔚如任师长。参加北伐,军至皖北、时吸收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办教导队培养干部。1928年杨虎城一度去日本.1929年初,缩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驻扎胶东.参加围剿直鲁残军顾震、土匪刘桂棠等。5月8日改为新编第十—师。6月24日又改为新编第十四师,杨虎城任师长,冯钦哉、姬汇百、孙蔚如任旅长。是时由山东移驻河南南阳,杨虎城以师长兼任南阳警备司令。
    1929年12月参加讨唐,取得胜利。1930年2月8日,该师改为第十七师,杨虎城以第七军长兼该师师长,除上述3个旅外,又增编1个补充旅,以杨渠统为旅长。1930年春,该师隶属第七军参加中原大战.10月反蒋军失败,该师返问陕西,杨虎城将该师扩编为3个师,即第十七、第七十一师和陕西警备师.孙蔚如升任第十七师师长,该师辖2个旅、1个补充旅,以杨渠统、赵寿山为旅长,段象武为补充旅旅长。
    第十八师       1929年9月10日因师长鲁涤平主赣政,副师长张辉瓒升任师长。1930年,该师驻守湘赣边界,参加“剿共”。是年底,该师在龙冈被红军歼灭,张辉瓒被俘,师参谋长周纬黄、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阵亡.                           
    第十九师      1929年3月.何键抽该师3个团编入新编第七师,师长何键调长新编第七师,刘建绪升任师长。7月又抽该师3个团编入新编第八师。是时,该师旅长为罗树甲、陶广、李觉。1930年3月,陶广调任新编第三十一师师长,9月,师长刘建绪升任第二十八军军长,李觉继任师长,罗树甲任副师长,段珩、邓南骥、陶柳分任旅长:该师隶属第四路军,在湘赣一带“剿共”。                           
    第二十师      该师原属第二集团军,韩复榘任师长.1929年初.冯玉祥免韩师长职,以石敬亭任之。不久,石他调,又以李兴中为师长。5月因该师为韩旧部改编,韩率该师投蒋,任孙桐萱为师长。该师隶属第六军.参加中原大战。                          
    第二十一师       该师原属第二集团军,师长梁冠英,后随冯玉祥反蒋。1930年10月又投蒋,被改编为第三十二师.1930年3月将新编第三师改编为第二十—师,师长刘珍年辖3个旅,第一旅,旅长原为刘珍年兼、改为该师后,刘辞兼职,以赵振起为第一旅旅长,第二、第三旅旅长由粱立柱、张銮基分任。该师隶属第十七军.
    第二十二师    该师原属第二集团军,师长程心明,该师分化为两部,—部随冯玉祥反蒋,1930年10月又投蒋,改编成第二十—师。1929年5月,韩复榘率该师另一部投蒋;1930年3月收编河南民团第—旅编成第二十二师,以谷良民为师长。该师隶属第三路军。                           
    第二十三师   该师原属第二集团军,师长魏风楼,受冯玉祥行制,参加反蒋。1930年秋投蒋、被编为第二十三师,师长葛云龙。
    第二十四师  该帅原属第二集团军,师长石友三,1929年5月投蒋,隶属第十三路军。12月初又反蒋。 1930年蒋介石将许克祥第二十师改为第二十四师。该师原为黔军第一独立旅,1926年改为第八军补充旅.1927年1月缩编为湖南省防军第三十三团。5月21日,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  后被扩编为第三独立师.1929年3月被缩编为广东编遣区第五师第十四旅。是年冬,又改编为独立第二旅,许克祥仍为旅长,1930年7月,该旅扩编为第二十师。是年冬收编为第二十四师后,师长许克祥,旅长为黄子咸、许振初.                           
    第二十五师      1929年该师属第二集团军,师长张自忠,后为李乐宾,随冯玉祥参加反蒋.1930年10月,孙连仲率部投蒋,蒋介石将投降的西北军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师合编成第二十五师,以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兼任师长,以董振堂、季振同、李松昆分任该师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旅旅长.
    第二十六师  1929年该师属第二集团军,师长先后由程希贤、田金凯担任,后随冯反蒋。   1930年9月15日,蒋介石将四川第二十军郭汝栋部改编为第二十六师.师长郭汝栋,旅长为刘雨卿、刘昌枚.
    第二十七师  该师1929年属第二集团军,师长为张维玺,后随冯玉祥反蒋。    1930年11月,以孙连仲投降蒋介石的第十二师及高致和、曹金声2个旅编成第二十七师,任高树勋为师长,以施积枢、池峰城、王恩布分任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旅旅长。该师隶属第二十六路军。                          
    第二十八师  该师1929年属第二集团军,师长先为宋哲元,后为冯治安、该部后亦随冯玉祥反蒋。
    第二十九师     该师1929年属第二集团军,师长程希贤,副师长曹福林。5月韩复榘率部投蒋,曹随韩。韩将曹福林升为第二十九师师长,辖李汉章第八十五旅、乔立志第八十六旅和荣光兴第八十七旅。该师隶属第六军。
    第三十师      该师为冯玉祥西北军所属一部改编而成。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在开封招募新兵5个团。同年12月又合编河南省督军署卫队团编为3个混成旅,将第四、第五团2个团编为第二十五旅,宋哲元为旅长.1923年冬.扩编骑、炮、工兵各1个营直属旅部。1924年3月又将直属部队改编为该旅第三团。1925年3月第二十五旅被扩编为第十一师.宋哲元任师长,佟麟阁任第三十一旅旅长。又在直鲁豫省招募新兵扩编为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以陈毓耀、胡长海为旅长。1926年1月宋哲元任热河都统,所遗师长职以佟麟阁升充.遗第三十一旅旅长缺由张瑞堂升充:同年8月该师缩编为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旅2个旅,旅长为谷良民、刘兆祥.1927年3月谷良民去职,李抡祥升任旅长。9月以所募新兵编成第三十三旅,以李兆昆为旅长.10月李抡祥调赴洛阳,李兆昆调任第三十二旅旅长,由团长商文亮升充第三十三旅旅长.
   1929年1月该师改编为第三十师,佟麟阁仍为师长,辖3个旅,以刘兆样、何正企、冯安邦任旅长:10月该师扩编为西北军第九路.参加反蒋。1930年春,合编为第十一师,吉鸿昌任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0月吉鸿昌率该师投蒋,又恢复第三十师番号,吉鸿昌以第二十二路总指挥兼任师长。                            
    第三十一师      该师为西北军冯玉祥一部投蒋后改编.1924年为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旅,旅长刘郁芬。是年10月“首都革命"后,扩编为西北陆军第二师,刘升任师长。12月刘郁芬率该师进入甘肃.1926年9月奉命援陕。1927年2月扩充为第十八、第十九师2个师,师长程心明、吉鸿昌.1928年秋缩编为第二十二师,师长程心明.1929年5月该师一部随冯反蒋,被改编为第二路第二师,师长张印湘.1930年9月投蒋,被改编为第三十一师,师长仍为张印湘。
    第三十二师       该师为冯玉祥所属西北军一部投蒋后改编。1927年为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第二师。不久扩编为第一军。1928年秋,缩编为第二十一师,师长梁冠英。1929年随冯反蒋。1930年10月投蒋后改编为第三十二师,师长仍为梁冠英,辖3个旅,旅长为时德学、刘德明、王修身.该师隶属第二十五路军。                           
    第三十三师  该师原属第三集团军,师长孙楚,因随阎锡山参加反蒋,被取消番号:                              
   1930年冬.以投蒋的西北军一部改编为第三十三师。1927年西北边防督办署卫队旅与秦德纯投降的直军一部和魏风楼第四师编成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三军.冯治安为军长。1928年秋,将该军全部与程希贤第六十八师、葛云龙第六十九师、沈克第八十九师缩编成第二十三师,师长先为冯治安,后为魏风楼.1929年春,随冯反蒋,改称西北军第三军、10月改称西北军第四路。1930年10月投蒋,被改编为新编第十六师.是年冬,改编为第三十三师,葛云龙任师长.
    第三十四师  该师原属第三集团军,师长徐永昌,后随阎锡山参加反蒋,被取消番号; 1930年蒋介石将国民二军一部收编成第三十四师、1926年国民二军在河南失败,岳维峻入晋,被阎锡山扣留  1927年冯玉祥率第二集团军入豫,岳维峻回豫,招集旧部编为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1929年初,缩编为新编第—师,岳维峻任师长。5月改以曹万顺为师长.  9月该师在鄂西被张发奎消灭一部,大部溃散。是年冬岳维峻任陕西招抚使,招集旧部,称为讨逆军中央纵队。不久改称第三十四师,岳维峻仍任师长,辖2个旅,旅长由张万信、王俊杰分任。                           
    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师这8个师原属第三集团军,师长分别为杨效欧、李生达、王靖国、李服膺、杨耀芳、关福安、冯鹏翥、傅作义。1930年春随同阎锡山参加中原大战,各师被阎扩充为军,原各师长依次分任各军军长。蒋介石取消其各师番号,并褫夺师长职。                           
     另以其他部队编成的各师有:
    第四十三师  1930年冬,以第四十七师一部扩编而成,委第四十七师副师长郭华宗为师长.访师隶属第九军.                           
    第四十四师    该师师长原为阮玄武。1929年9月26日蒋介石将第十师师长方鼎英与阮对调,不久,该师第一三一旅旅长余亚农在安庆起兵反蒋,被蒋派兵镇压下去、12月21日方鼎英他调,升原第十师副师长杨胜治为师长,1930年春,杨胜治调回第十师任师长。萧之楚升任该师师长,陈永、王金镛、辛明利分任旅长.该师受襄樊警备司令范石生节制.                           
    第四十五师   该师师长原为方振武。1929年4月,方任第十军军长,鲍刚继任师长,时该师第一三三旅被调出为独立第四旅,9月27日,因方被蒋介石囚禁,蒋将鲍刚与第六师师长方策对调,
鲍不服,在芜湖率部反蒋,后被镇压.是年冬,蒋以卫立煌任该师副师长,第一三三旅旅长为刘汉珍:1930年1月方策辞职,卫立煌任师长,白兆琮任副师长,又收编鲍刚反蒋散兵编为第一三五旅,以李杰三为旅长。是年10月刘汉珍辞职,李默庵任第一三三旅旅长.中原大战时,该师隶属第二军团.
     第四十六师  该师师长范熙绩,中原大战中隶属第二十六军.   
     第四十七师      1929年6月,陈调元辞师长职,王金钰升任师长。该师拨3个团给山东省政府。是年冬又以西北军俘虏补充之。1930年春,该师隶属第九军,参加中原大战,王金钰升任第九军军长,上官云相接王任师长:是年冬,该师扩编为第四十七、第四十三师2个师,辖2个旅,以杜淑、李孝忱分任旅长.                           
    第四十八师  1929年春讨桂时,该师属预备队.  10月讨伐西北军,隶属第九军:1930年中原大战时,隶属第三军团左翼军。该师1929年起,均以俘虏的西北军补充.师长以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兼任,副师长马登瀛,参谋长丁治磐.辖3个旅.以张振汉、徐继武、韩昌峻分任旅长.
    第四十九师  1930年初,因师长任应岐欲随冯玉祥反蒋,蒋将该师包围,分别缴械,该师番号撤销    是年11月以新编第    一师改为第四十九师,张贞任师长,辖2个旅,以杨逢年、王澄云分任旅长。该师驻福建,参加“剿共”。                           
    此外,驻福建的还有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1929年7月在‘剿共”时被红军击溃;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受张贞节制,“剿共”时郭被红军出毙,该旅被歼。                           
    第五十师    1929年夏.拔该师李云杰旅编属周斓新编第八师.又拔李韫珩教导旅扩为独立第九旅;该师驻湖南,担任绥靖地方。“剿共”等任务;
    第五十一师  该师原属唐生智第五路军,1929年冬唐生智反蒋失败后,该师被缴械收编.1930年2月以原广东编遣区第五师改编为第五十—师,第五师为1929年3月由第十六军全部和许克祥独立第三师以及王应榆部缩编而成。不久,许克祥部划出编为独立第三旅。第五十一师编成后,师长范石生,辖2个旅,旅长为陈泰运、王甲本,3月该师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招任固守襄樊、拱卫武汉的任务。                           
    第五十二师      该师师长原为叶琪,受李宗仁节制。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免叶师长职;4月15日以吴尚任师长,熊震为副师长,辖阎仲儒(旅长原为熊震副师长兼)、门炳岳、王霈之3个旅。是年11月初,因吴、熊两人不和,熊震趁吴尚省亲机会发动兵变。其一部由张敬兮率领投李韫珩,一部由阎仲儒率领投何键,被改编为独立第五旅。该师遂瓦解,11月15日番号撤销:
   1929年12月又以独立第四旅孙常钧部与新编第三旅袁家声残部及招募之新兵,重新编成第五十二师。12月24日任命叶开鑫为师长,韩德勤为副师长。1930年春,叶开鑫升任第八军军长,韩德勤继叶任师长。该师隶属第八军。
   第五十三师  师长刘兴,该师原属唐生智第五路军。1929年冬,唐生智反蒋失败,该师被收编入教导师等部.   1930年春,又以新编第二十师扩编重建第五十三师。新编第二十师,1925年为驻粤湘军第八团;1928年编为第二军教导师,师长陈嘉祐;1927年改为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师长李韫珩,1928年因番号重复改为第十四军第四十五师.1929年春被改编为独立第九旅,李韫珩任旅长;是年11月李收编第五十二师张敬兮投归之一部,实力大增,遂将所部扩编为新编第二十师。1930年2月8日改编为第五十三师后,李韫珩仍任师长,熊震为副师长,辖张敬兮、李清(王献)2个旅.中原大战中,该师扩编为第十六军。隶属第三军团。                          
    第五十四师    1929年3月该师师长由魏益三担任。1930年3月魏调任他职,郝梦龄升任师长,魏我威任副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中,该师受第三军团右翼军司令王金钰节制。
    第五十五师  该师原受李宗仁节制,师长程汝怀,桂系反蒋失败,于1929年6月遣散。   是年12月又以独立第一旅岳盛宣部之2个团及新编第四旅李松山部之3个团合编成第五十五师,以阮肇昌为师长,岳盛宣为副师长,辖3个旅,由岳盛宣(兼)、李松山、张彬分任旅长.隶属第二十六军.   
    第五十六师  该师师长刘和鼎.1929年夏至1930年底驻福建,参加“剿共“。   
    第五十七师   原第五十七师师长为杨腾辉,受李宗仁节制,1929年编为护党救国军第八路一部,参加反蒋,被撤销番号.  1930年9月以陈调元所部补充第一、第二旅2个旅与补充第五团和山东省警卫团合编成第五十师,以岳盛宣为师长,辖3个旅,旅长由宋润田、梁鸿恩等担任;
    第五十八师    1929年4月以徐景唐第五军编成广东编遣区第二师,不久.改为第五十八师,师长邓彦华。5月初,徐景唐率原第五军反蒋,师长邓彦华被扣押,第五十八师自然消失.此后,又重组第五十八师,以文鸿恩代理师长,1930年春该师被并编。是年夏,又将杨虎城部马清苑旅扩编为第五十八师,马任师长。是年底,中原大战结束.杨虎城率部返陕.第五十八师改为陕西警备师.                           
    第五十九师   1929年春,原陈济棠第四军一部编成广东编遣区第一师,9月改为第五十九师,师长为余汉谋。辖2个旅,  分别以李振球、叶肇为旅长。   
    第六十、第六十一师     1929年春,第十一军缩编为广东编遣区第三师和独立第二旅,军长陈铭枢调任广东省主席,以蒋光鼐任师长,戴戟任副师长;蔡廷锴任独立第二旅旅长,沈光汉任副旅长。是年8月独立第二旅扩编为第六十师,蔡廷锴任师长;第三师改番号为第六十一师,蒋光鼐、戴戟仍为正、副师长。每师辖2个旅,第六十师的旅长为沈光汉、区寿年;第六十一师的旅长为毛维寿、张炎.     1930年8月后,蒋介石将这2个师编成第十九军和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升任第十九军军长仍兼第六十师师长,蒋光鼐升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戴戟继蒋任第六十一师师长。        
    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师       1929年春,原陈济棠第四军各一部分别编成广东编遣区第二、第四师,第二师师长香翰屏,第四师师长李扬敬。9月1日分别改番号为第六十二师和第六十三师.每师辖2个旅,香翰屏师之旅长为张瑞贵、张达;李扬敬师     之旅长为黄廷桢、黄质文。2个师均隶属第八路军,参加了1929年至1930年与桂系作战.   
    第六十四师      发轫于1912年的甘肃昭武骑兵营,时马鸿逵任营长。1920年扩编为陆军第五混成旅,马为混成旅旅长.1925年改编为第七师,马为师长。1926年9月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四路,马鸿逵任总司令。1927年6月初改路为军,马任第二集团军第四军军长。1929年1月缩编为第二编遣区暂编第十七师,马任师长。1929年5月,马鸿逵率部投蒋;6月暂编第十七师改称第六十四师,马鸿逵为师长,隶属第十五路军。1930年隶属第一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师、第六十七师          1930年5月由刘茂恩第十一路军一部扩编而成,分别以阮勋、武庭麟、徐鹏云任长.   
    第六十八师、第六十九师      1930年8月,张钫在河南将收编的河南地方部队编成2个师.以李万如任第六十八师师长,赵冠英任第六十九师师长,隶属张治公第二十九军.  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因赵冠英是湖北人,赵即拉起队伍回湖北投何成浚,是年冬.张钫将第六十八师编入第七十六师。
    第七十一师     该部原为靖国军所属杨虎城之一部.1925年为国民三军第三师的1个团,1926年为该师第六旅,冯钦哉任旅长。1927年为第二集团军第十军第一师,冯任师长,1928年改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一旅.1929年5月改编为新编第十四师第一旅。1930年1月改为第十七师第四十九旅。是年秋,扩编为第七十一师,冯钦哉为师长,隶属杨虎城第七军。后该师改为第四十二师。                           
    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师  1930年冬,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将所属第二十九。第三十二军缩编 宋天才第三十二军所属的2个师和临汝、伊阳等四县“剿匪“司令王凌云部被编为第七十五师,宋天才为师长,韩文英、史克勤、王凌云为旅长.第二十九军的李万如、范龙章2个师及收编的樊钟秀残部的李万林师和原属孙殿英部的王殿阁师被编为第七十六师,张钫以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兼任师长.王殿阁为副师长.李万林、范龙章、李万如任旅长。                           
    第七十七师       该师原为唐生智第八军一部,1927年发展成独立第四旅。1928年4月被桂系陶钧收编,是年底编为夏威第十五师第二十九旅。1929年4月桂系失败,又改为独立旅。12月改为新编第二十二师。1930年9月改编为第七十七师,师长为罗霖,辖2个旅,旅长为胡良玉、席秉钧。
    1929年至1930年底,蒋介石将各地方部队和战争中俘虏的各部军队改编为新编师、暂编师,其中有的已被再度改编为上述各师。至1930年底,仍为新编、暂编师的各部如下:
    新编第二师 
                        该师由福建民军卢兴邦部发展而成。1913年为福建龙溪县民团总队,卢兴邦为总队长。1918年,卢收编民
                        团约千人,奉孙中山令编为讨贼军第二军(许祟智军)第三师第五旅第九团。1922年又委卢兴邦为闽军第三路司令,辖3个支队。不久,又改编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军(许崇智军)第一独立旅,卢任旅长。1923年扩编为东路讨贼军留闽第一师,卢升任师长。1927年1月改编为谭曙卿新编第一军之独立第一师。10月被第十一军遣散,该师散驻闽北。1928年3月,卢兴邦招集旧部编为独立第十四师。12月缩编为暂编第二师,1930年5月参加反蒋,阎锡山委卢为第二十军军长。反蒋失败后改为新编第二师,师长仍为卢兴邦,辖卢兴荣、叶兴金、张兴隆3个旅。该师驻福建,参加“剿共”。
    新编第四师    该部由刘桂棠土匪部队改编而成。1929年10月蒋冯战争中,新编第四师在河南参加讨冯。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经阎锡山拉拢,改编为第二十六军.阎失败后,该部北上,驻河北大名一带。1931年7月,张学良将新编第四师编为第六混成旅,刘桂棠为旅长.
    新编第五师  1927年,冯玉祥将散布在湖北襄樊一带的原国民二军李纪才部数千人收编为第二集团军第十九军。1929年2月,李宗仁又将该部改编为湖北警备第一旅。5月,桂系失败后,蒋介石将该部改编为新编第五师,李任师长。不久,李纪才被撤师长职,因该部乡土观念太重,由该师参谋长邓英率领南调大部溃逃.1930年春,经公秉藩收抚编属第二十三军第三师。是年冬,复改称新编第五师,师长为公秉藩。                           
    新编第十师       该师由黔军之李燊第四十三军一部改编而成.1928年,李燊率第四十三军回黔,被驻黔第二十五军周西成击败,李乃率大部转道入滇。其第一、第三师2个师约5000人,则由师长杨光琛、雷世光率领驻黔东铜仁一带。1929年6月,贵州东南清乡司令谢彬将其收编为新编第十师,谢彬任师长,调往鄂西“剿共”。                          
    新编第十一师     该师由川军赖心辉第二十二军改编而成。最初为四川陆军第十七镇第六十八标、后改编为四川陆军第四师炮兵第四团。1915年,赖心辉任团长。1919年扩编为第二十一师,赖心辉以第四十二旅旅长升任师长。1922年扩编为四川边防军,赖升为军长.1923年孙中山以赖为讨贼联军第二军军长,川湘战争失败,仍改称四川边防军.1926年冬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辖5个师。1930年5月全军调鄂西“剿共”,军至松滋,赖去军长职,所部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师3个师,继而改编为新编第十一师.张英任师长。                           
    新编第十三师   1929年5月,李纪才被撤职,邓英代理新编第五师师长。9月该师由鄂北南调,大部哗变,一部为公秉藩收编为新编第五师,邓英率余部缩编为独立第十六旅,邓任旅长。1930年夏,因在江西“剿共”卖力,被扩编为新编第十三师,邓英任师长。12月,邓被撤职,12月12日调路孝忱任师长。                           
    新编第十九师    方振武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三旅于1929年4月改编为独立第十旅,旅长高桂滋,驻山东。1930年1月,高率部由鲁至冀,改番号为新编第十九师。                          
    新编第二十一师     原为李云杰为旅长的第三十师第一旅.1929年3月蒋桂战争后被何键收编为独立第三旅。4月被编入新编第八师。不久,又调出新编第八师,仍为独立第三旅。10月隶属第一军参加对西北军作战,12月被改编为新编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云杰。                        
    新编第二十三师      该师为川军邓锡侯第二十八军一部改编而成。1926年为第二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罗泽洲。是年冬,又收编何光烈一部,改编为该师第一、第二旅2个旅。1929年改称新编第二十三师,辖5个旅,罗泽洲任师长。1930年10月顺庆事变,罗被所部驱逐,师长由陈光藻代理。
    新编第二十五师        1930年初,蒋介石派兵将任应岐第四十九师包围缴械,以其一部改编成新编第二十五师,师长戴民权。
     新编第二十六师    1929年1月陈耀汉独立第三师缩编为独立第一旅。1930年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六师,陈耀汉任师长。中原大战时,隶属陈调元预备军团.   
    新编第三十一师     1930年5月以第十九师刘建绪第五十六旅和吴尚第五十二师阎仲儒旅改编的独立第五旅,及以盘踞洪江的陈汉章余部改编的陈渥独立第八旅合并,编为新编第三十一师,以陶广任师长。该师隶属第四路军。
    新编第三十二师  原为唐生智第八军第一师之1个营,1927年夏因反共卖力而得以扩充.    1928年曾为湘西宣抚使署第二师。不久,又编为独立第五师.1929年7月改编为湖南第三警备军.1930年2月又改编为独立第七旅,12月再改编为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为陈光中、该师隶属何键第四路军。                           
    新编第三十四师     该师由湘西地方部队陈渠珍部改编而成。清末时.陈部为巡防练军。分驻湘西凤凰一带。1925年改为湘西屯边军。1927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独立师,辖3个旅.1928年改编为湖南省第一警备军。1930年改称新编第三十四师.陈渠珍任师长。辖3个旅,旅长为李可达、顾家齐、周燮卿。该师隶属第四路军。                           
    教导第一师    1929年1月在南京成立陆军教导队,冯轶裴为主任;12月2日因石友三在浦口举兵反蒋,遂将教导队扩编为教导团.1930年4月又扩编成教导第一师,冯轶裴为师长,下辖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以白兆琮、张诚、蔡维藩、李家鼎为团长,另辖炮兵、通信各1个队,工兵、攻城各1个营,战车、特务各1个连。曾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是年12月该师合并俞济时国民政府警卫旅,编为国民政府警卫师,冯轶裴任师长,俞济时任副师长。
    教导第二师    1930年1月,以中央军校教职学员为骨干,以俘获唐生智部士兵和苏浙皖招募的新兵编成教导第二师,以张治中为师长,辖2个旅、6个团,又特务、骑、炮、工兵各1个团.辎重1个营.通信1个大队,旅长为汤恩伯、罗铁华:该师编成后即隶属第二军团参加中原大战,是年11月改为第四师。                           
    教导第三师    1930年春,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员、教官编而成,以钱大钧为师长,辖4个团,第一团团长张世希,第二团团长夏楚中,第三团团长张达,第四团团长周振强。该师编成后即隶属第三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1月改编为第十四师.                           
    骑兵各师    第一、第四集团军所属部队均从南方发展而来,原无骑兵部队。1929年1月,蒋介石所辖第一编遣区及中央编遣区,从阎锡山第三编遣区挖取1个骑兵师(师长张砺生),另外,冯轶裴教导队组建了骑兵连,蒋部才有真正属于本部的骑兵部队。其他骑兵各部队多为第一、第四集团军及西北马家军改编而成.各部情况略述如下:                           
    陆军骑兵司令部     该部原属第三集团军,为阎锡山改编直奉军及绥远骑兵而成。1928年11月成立,辖6个骑兵师和1个骑兵教练所,以杨兆林、郭凤山、张诚德、王英、原屏藩、孙长胜任师长,赵承绶任司令兼骑兵教练所所长。1929年春改编,以孙长胜、原屏藩、吕汝骥、彭毓斌、郭凤山、张诚德任师长。该部由阎锡山指挥参加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结束后,废除师,改编制为4个旅,以孙长胜、吕汝骥、郭凤山、赵承绶任旅长。                           
    西北军骑兵   1916年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即编有骑兵营。1921年冯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冯将骑兵营扩编为骑兵第十一团,以张树声为团长。1924年10月冯部改称国民一军,扩团为旅,张树声任旅长。不久,改席液池为旅长。1925年又扩编骑兵第二旅,以刘凤岐任旅长。1926年9月成立国民联军,又扩编骑兵第三旅,以张华堂为旅长。
    1927年全军驻西安,扩充骑兵,以郑大章为骑兵总指挥,辖席液池、刘凤岐、张华堂3个旅。5月改国民联军为第二集团军,将骑兵第一、第三旅合编为骑兵第一师,席液池为师长;骑兵第二旅扩编为骑兵第二师,刘凤岐升师长。2个师合编为骑兵军,郑大章为军长. 9月又将2个师扩编为2个军.以郑大章为第—军军长,席液池为第二军军长。1929年1月9日缩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和暂编第二师,分别以席液池、郑大章任师长,5月韩复榘叛冯投蒋,席液池部为韩裹挟而去。席投蒋后,冯玉祥升刘凤岐为师长。不久,又合并汤传声骑兵师及骑兵第十旅.编为骑兵第一军,刘凤岐任军长。10月在豫西反蒋,损失颇重,又缩编为骑兵第一师,辖3个旅,以王鸿勋、王春长、汤传声任旅长.1930年春受第二路总指挥孙良诚指挥参加中原大战.是年冬失败后,被改编为骑兵第一师。郑大章之骑兵暂编第二师自1929年到1930年参加反蒋诸役,反蒋失败后被改编.                           
   骑兵第一师   1930年冬中原大战失败后,郑大章骑兵部队被改编成骑兵第一师,以张华堂为师长,辖2个旅,以张华堂(兼)、祝常德分任旅长。不久.师长易为关树人担任.该师隶属第二十六路军。                           
   骑兵第二师      该部1927年为第三集团军骑兵第十一师,师长张砺生。1929年1月改为中央编遣区骑兵第二师,张仍为师长,辖2个旅6个团及2个机枪连、1个迫击炮连,1930年中原大战时隶属第二军团。                           
    第十五路军骑兵旅     该部为甘肃昭武军马鸿逵骑兵营发展而成。1920年为第五混成旅骑兵团,马步青任团长。1925年为第七师骑兵团.马永昌为团长。1926年9月第七师为国民联军第四路,马鸿逵为司令,将骑兵团改为3个支队.以马永昌、马鸿炳、董恭任支队长。1927年6月第二集团军改路为军,合并骑兵3个支队为骑兵师,马永昌为师长.   1929年1月缩编为第二编遣区暂编第十七师骑兵旅,马腾蛟任旅长。6月改称第六十四骑兵旅.1930年3月改为第十五路军骑兵旅。9月马腾蛟他调,以副旅长马魁升任旅长。                                                第四节  第二集团军的反蒋及其分化
                             一、编遣概况与军队的扩大                             
    1928年6月北伐结束。国民党以理财整军名义对各实力派所属军队进行编遣。至9月,第二集团军自行编遣,共编成12个师,番号为第二十师(上承第三集团军所编)至第三十一师(下接第四集团军所编)。各师番号、师长及源流如下:
                             第二十师  师长韩复榘;系第六军缩编。
                             第二十一师  师长梁冠英;系第三军缩编。
                             第二十二师  师长先为吉鸿昌,后易程心明,系第三军缩编。
                             第二十三师  师长先为冯治安,后易魏风楼,系第十四,第二十三军合编。 
                             第二十四师  师长石友三;系第五军缩编。 
                             第二十五师  师长先为童玉振,后易张自忠;系第三十军缩编。  
                             第二十六师  师长先为程希贤,后易田金凯;系第十八军缩编。
                             第二十七师  师长张维玺;系第十三军缩编。
                             第二十八师  师长宋哲元;系第四方面军所属各部队合并缩编。   
                             第二十九师  师长先为刘汝明,后易程希贤;系第二军缩编
                             第三十师    师长先为佟麟阁,后易吉鸿昌,系第十一军缩编。
                             第三十一师  师长孙连仲  系第二方面军所属各部队合并缩编:                           
    1929年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编遣会议,第二集团军所属为第二编遣区,除原第五方面军岳维峻部划归中央编遣区外,冯玉祥又将所部编成暂编师,各师番号、师长及源流如下:
                            暂编第十四师  师长庞炳勋;系第二十军缩编:
                            暂编第十七师  师长马鸿逵;系第四军缩编。
                            暂编第十八师  师长井岳秀;系陕北地方部队缩编。
                            暂编第十九师  师长万选才;系第八方面军第二十八军缩编.
                            暂编第二十师  师长刘茂恩;系第八方面军第二十六军缩编.
                            暂编第二十一师  师长杨虎城;系第十军缩编:
                            暂编第二十二师  师长马鸿宾;系宁夏回军改编。
                            暂编第二十三师  师长马麒;系青海回军改编。
                            暂编骑兵第一师  师长席液池;系骑兵第二军缩编。
                            暂编骑兵第二师  师长郑大章;系骑兵第一军缩编.
                            暂编第一混成旅  旅长门致中;系驻甘部队改编。
                            暂编第二混成旅  旅长甄士仁;系陕西地方部队改编
                            暂编第三混成旅  旅长赵景文;平系不详.
                            暂编第四混成旅  旅长马麟;  系青海回军改编;
                            暂编第五混成旅  旅长裴建准;甘肃地方部队改编.
                            暂编骑兵第八旅  旅长赵席聘;军系不祥。
                            暂编骑兵第九旅  旅氏苏雨生;系绥远部队缩编                           
    1929年3月蒋、桂两派爆发战争:冯玉祥亦酝酿反蒋。5月19日,冯玉祥在华阴召集所属将领开会,列数蒋介石罪状,收缩部队,兴兵讨蒋,但因蒋介石此前已对冯部将领进行收买分化,5月22日,韩复榘首先在洛阳通电叛冯投蒋。尔后,石友三、刘镇华等亦投蒋而去。是时,叛冯投蒋的部队为:                           
    第二十师,师长韩复榘,投蒋后被委为西北军总指挥、第三路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第二十四师,师长石友三,投蒋后被委为第十三路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原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投蒋后被委为第十一路总指挥;原暂编第十七师,师长马鸿逵,投蒋后被委为第十五路总指挥;原暂编第十九师,师长万选才,投蒋后该师被改编为暂编第三师;暂编第二十师,师长刘茂恩、投蒋后该师被改编为暂编第四师;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杨虎城,投蒋后该师被改编为新编第十四师。
    此外,投蒋者还有: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第二十九师,师长曹福林,骑兵第一师师长席液池。   
    上述部队投蒋,使西北军力量大减,冯玉祥威望大降,冯通电下野赴晋,阎锡山将其软禁于五台建安村。                            
    西北军受阎锡山欺骗、鼓动,且时逢西北大早,军饷无着。众将领推宋哲元为西北军总司令,孙良诚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秦德纯为总参谋长,于10月10日兵分8路,起兵讨蒋。各路军分别为:第一路总指挥石敬亭,辖第十五军、军长过之纲,第十六军,军长王冠军,第十七军,军长门致中;第二路总指挥孙良诚.辖第一军,军长梁冠英,第二军,军长程心明,及第三十七师;第三路总指挥刘郁芬,辖第十军,军长吉鸿昌;第四路总指挥宋哲元(兼),辖第三军,军长魏凤楼,第十一军,军长冯治安,第十四军,军长陈毓耀;第五路总指挥刘汝明,辖第十二军,军长刘汝明(兼);第六路总指挥庞炳勋,辖第四军.军长张凌云.第六军,军长庞炳勋(兼);第七路总指挥张维玺,辖第五军.军长田金凯,第八军.军长张维玺(兼);第八路总指挥孙连仲,辖第九军,军长孙连仲(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席聘。另,总指挥部直辖独立骑兵第一军,军长郑大章.
    西北军兵出潼关后,连战皆捷,进展很快。但是,由于阎锡山违背许诺,始终未表态反蒋,更没有出兵,反而使唐生智助蒋打宋哲元,再则,起兵后宋哲元、孙良诚两人不和.协同失调.致使全线混乱,损失惨重.                          
                           
                            二、中原大战及此后去向                            
    西北军反蒋失败后,冯玉祥电令住天津的鹿钟麟回部代理总司令,统率部队。同时,联合韩复榘、石友三共同攻打阎锡山,以报受其欲骗而致兵败之仇阎得讯后,大为惊恐,急忙于1930年2月28日迎冯至太原  冯表示,只要阎领导反蒋,愿拥阎为领袖,共同反蒋。3月15日,冯、阎、桂等各方实力派议决,推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组成反蒋总司令部.西北军编为第二方面军,由冯玉祥统帅,担任河南境内陇海、平汉两路作战任务.                           
    4月1日,冯玉祥在潼关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鹿钟麟为参谋长。西北军战斗序列为:第一路总指挥张维玺,辖10个师;第二路总指挥孙良诚,辖5个师;第三路总指挥庞炳勋,辖3个师;第四路总指挥宋哲元:辖4个师;第五路总指挥孙连仲,辖3个师:骑兵总指挥郑大章,辖骑兵3个师*                          
    大战开始后,驻洛阳的韩复榘不敢同冯军作战而撤至山东.冯军遂兵不血刃占领洛阳、郑州等地.万选才部乘机东进,占领开封、归德等地。5月1日后,阎、冯会于新乡,3日在郑州作出具体部署,阎军负责津浦路方面的作战,平汉路方面作战由第二方面军负责.   6月后各部作战虽有进展,但给养供应始终为西北军之忧,何况阎、冯两部历来不睦,战场上的协同失调,致使授蒋以隙.  9月18日,一度作壁上观的东北军入关援蒋,西北军中又有被蒋以金钱收买及高官引诱者,反蒋军遂溃败。至l0月被蒋介石收买投降的有:吉鸿昌部,被编成第二十二路军,辖第三十师等部;张自忠部,被编成第二十三路军;梁冠英部,改编成第二十五路军,辖第三十一师等部;孙连仲部,被编成第二十六路军,辖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师和骑兵第一师。
     战败后,过黄河入晋的各部为:宋哲元部3个师,约16000人;孙良诚部4个师.约24000人;庞炳勋部,约13000人,刘汝明部.约8000人,过之纲部,约15000人;高桂滋部,约6000人;张人杰部,约四五千人;张自忠部.数干人。
    1931年1月,张学良将入晋西北平改编为1个军,辖3个师,依东北军番号称第三军。6月依中央陆军番号故为第二十九军;另外将庞炳勋、孙殿英部各编成1个帅.                           
                            三、西北军之空军                           
    1924年11月,西北军收编直军飞机10余架,在张家口成立西北航空处,以王乃模为处长,邓建中为副处长。内设教育、 机务、航务、总务4个科。翌年2月王乃模去职,以邓建中为处长,曹宝清副之:是年在孔家庄开辟飞机场训练飞行。10月间,组织航空大队,以曹宝清为大队长.参加天津之役。11月间,组织航空司令部,以邓建中为司令,曹宝清为副司令.辖两个飞机队,以欧阳璋、高在田为队长,参加对奉、晋军的作战.
   1926年,补充美国飞机12架、苏联飞机3架,苏联随机派飞行及机械员6人来华,参加南口大战。6月,司令邓建中奉派赴俄,以曹宝清为司令、张画一为副司令。8月西北军从南口撤退,航空司令部随军退驻绥远,因器材、油料缺乏,为晋军收编。9月17日五原誓师后,被晋军收编之航空部队全部回西北军,随军驻包头后西北军援陕.大部分为奉军收编,少数人员随军转移,经宁夏至西安.
   1927年春.第二集团军在西安和洛阳俘获飞机2架,设航空学校于洛阳,派邓建中为校长 1929年冯玉祥任军政部长,购7架飞机予第二集团军改组为西北军航空处,派邓建中为监督,刘中檀为处长,下设教育、总务两科。1930年4月成立航空司令部,以邓建和为司令官.司令部驻郑州。辖两个大队,第—大队山西航空处编组,孙昭明为大队长;第二大队由刘中檀兼任大队长,参加中原大战。9月西北军中原大战失败,西北军航空处取消,学生编遣,飞机器材归并山西航空处、航空司令部亦同告结束.
                           
                            第五节  第三集团军的编遣及其分化
                            一:编遣概况与军队的扩大                             
    1928年6月讨奉战争结束以后,蒋桂阎冯的矛盾日益激烈,为了削弱各实力派的军事势力,蒋介石操纵国民党中央政府会议,于12月19日通过了《全国编遣会议条例》.并在编遣中采取以阎制冯的策略、在12月26日编遣会议预备会上,阎锡山为了打击冯玉祥,讨好蒋介石,提出第一、第二集团军各编10个师,第三、第四集团军各编8个师,其他非正式队伍编6—8个师,余6—8个师归中央处理.这个方案反映了蒋介石希望在4个集团军辖区之外再加1个中央区的主张。在4个集团军中,阎的兵力本来较少,同第四集团军一样编为8个师,阎本身损失并不大:这样,即压制了冯,又讨好了蒋.是年10月阎在各集团军自行编遣中已编成12个师,其番号上承第二集团军各师,下接中央编遣区编成各师:
                            第三十二师  师长李培基;系第一军缩编。
                            第三十三师  师长孙楚;  系第二军缩编。
                            第三十四师  师长徐永昌;系第三军缩编.
                            第三十五师  师长杨效欧;系第四军缩编。
                            第三十六师  师长李生达;系第五军缩编。
                            第三十七师  师长王靖国;系第六军缩编;
                            第三十八师  师长李服膺;系第七军缩编。
                            第三十九师  师长赵承绶;系第八军缩编。
                            第四十师    师长关福安;系独立第八师和其他部队缩编.
                            第四十一师  师长张会诏;系第七师和其他部队缩编.
                            第四十二师  师长张荫梧;系第七军缩编。
                            第四十三师  师长傅作义;系该集团军第五军团缩编。                             
    1929年1月编遣会议后,于3月15日取消第三集团军名义.成立第三编遣区。3月至5月相继爆发蒋桂、蒋冯战争,桂系和西北军之实力由此大大削弱,阎锡山则一面媚蒋压冯,一而又拉冯抗蒋,乘机扩充自己的实力.至8月阎军已由1928年秋12个步兵师发展为13个步兵师(增加1个教导师,师长商震);又增加6个独立旅(含警备旅),2个独立团(机关枪团、卫生团).6个骑兵师,师长为孙长胜、原屏藩、吕汝骥、彭毓斌、郭凤山、张诚德,1个骑兵独立旅,2个骑兵独立团;8个辎重兵营;骑兵司令部(司令赵承绶)、炮兵司令部(司令周玳)、工兵司令部(司令杨爱源)、辎重兵司令部各1个,炮兵副司令部2个:1个军官教导团,1个军乐队。计官佐16150人(内含平津宪兵官佐350人),士兵218695人(内有平津宪兵、兵夫3043人),在全国各派军阀中,实力仅次于蒋介石集团。                           
                            二、中原大战及此后去向                           
    蒋介石为分化各派反蒋力量,拉拢阎锡山,于1929年10月28日任命阎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充分利用蒋授予的职权.大肆扩充军队。至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其情况如下:
                            (一)步兵
                            第一军  军长孙楚,辖孟祥吉、陶振武、马延守3个师;
                            第二军  军长杨效欧,辖周思城、徐岱毓、李乐滨3个师;
                            第三军  军长王靖国.辖田树梅、杜堃、田绣章3个师;
                            第四军  军长李生达,辖霍原璧、段树华、陈长捷3个师;
                            第五军  军长李服膺,辖朵珍、李俊功、贾学明3个师;
                            第六军  军长杨耀芳、辖方克猷、赵廷英、温玉如3个师;
                            第七军  军长关福安,辖郭宗汾、鲁英麟、刘添贵3个师;
                            第八军  军长张会诏,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3个师;
                            第九军  军长冯鹏翥,辖楚溪春、高鸿文、黄光华3个师;
                            第十军  军长傅作义,辖苗玉田、叶启杰、白濡青3个师;
                            第一保安纵队  司令丰玉玺,辖李廷秀、王辅、刘召棠3个旅.
                            第二保安纵队  司令杨澄源,辖刘光斗、李嘉林、梁鉴堂3个旅.
                            第三保安纵队  司令周士廉,辖王弼、刘逢吉、马良3个旅.
                            第四保安纵队  司令秦绍观,辖刘濯清、樊赓灿、黄士桐3个旅。
                            上述4个保安纵队.中原大战开始后,均改为军的建制.
                            (二)骑兵      司令赵承绶,辖孙长胜、彭毓斌、吕汝骥、郭凤山4个骑兵师.   
                            (三)炮兵      司令周玳,辖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珖、周俊杰、冯鹏翥7个炮兵旅(各旅长在中原大战开始后稍有调整). 
    1930年3月15日,反蒋联军高级将领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阎以徐永昌为前敌总指挥,张荫梧、傅作义为副总指挥,调集20多万大军,分兵6路,投入中原战场。阎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   7月下旬,蒋介石再次调整作战部署,决定调集主力于兖州以北发起会战,情势陡转.    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出兵华北通电,东北军入关,反蒋联军损失惨重.                           
    10月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由天津逃住大连。张学良将晋军编为4个军,依东北军番号排列为:第四军,军长商震;第五军,军长徐永昌;第六军,军长杨爱源;第七军,军长傅作义。1931年6月晋军依中央军番号重新排列: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后来又编了1个护路军,以孙楚为军长;1个骑兵队,以赵承绶为司令,1个炮兵队,以周玳为司令。另外还编了3个独立旅。
                           
                            第六节  第四集团军〔桂系)的反蒋及失败
                            一、第四集团军编遣概况                           
     第四集团军的编遣分为3期:以武汉部队为第一期,湖南部队为第二期,河北前方部队为第三期。缩编后部队番号为第十四师(上承第一集团军所编)至第十九师(下接第二集团军所编).第五十师(上承中央编遣区所编)至第五十六师(下接驻广东部队所编)。编遣情况如下:                           
     第十四师     1928年11月19日以第十三军全部和独立第八师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一师,不久,以中央统一番号编为第十四师。以白崇禧为师长,以韦云淞为第四十旅旅长,杨腾辉为第四十一旅旅长,刘春荣为第四十二旅旅长、1929年2月14日改以张定璠为师长,门炳岳为副师长,张(因任上海市市长)未到任之前,由副师长门炳岳代理师长。
     第十五师    以原第七军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二师,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十五师。以夏威为师长,以李明瑞为第四十三旅旅长,李朝芳为第四十四旅旅长,尹承纲为第四十五旅旅长.   
     第十六师    以原第十九军全部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三师,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十六师.以胡宗铎为师长,程汝怀为副师长,12月6日程汝怀调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二师师长,副师长由林逸圣调充并兼第四十七旅旅长,以李思炽为第四十六旅旅长,郑重为第四十八旅旅长.
     第十七师     由原第十八军全部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四师,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十七师。以陶钧为师长,以林逸圣为第四十九旅旅长,严敬为第五十旅旅长,李石樵为第五十—旅旅长。12月6日林逸圣调任第十六师副师长兼旅长,即调李石樵任第四十九旅旅长,调升石毓灵为第五十一旅旅长:                           
     第十八师    由原第二军和独立第五师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五师,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十八师。以鲁涤平为师长.张辉瓒为副师长.以戴岳为第五十二旅旅长,王捷俊为第五十三旅旅长,朱耀华为第五十四旅旅长.
     第十九师     以原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军独立第十七、独立第十九师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六师,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十九师。以何键任师长,以戴斗垣为第五十五旅旅长,刘建绪为第五十六旅旅长,陶广为第五十七旅旅长.
     第五十师     1928年12月7日,以原第十四军和独立第一师李云杰部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七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师。以谭道源为师长,岳森为副师长,以成光耀为第一四八旅旅长.李云杰为第一四九旅旅长,罗寿颐为第一五O旅旅长。                           
     第五十一师    1928年11月19日,以第十七军第三师、第三十六军第二师和独立第二师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八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一师.以李品仙为师长.唐哲明为副师长,以凌兆尧为第一五一旅旅长,魏镇藩为第一五二旅旅长.罗启疆为第一五三旅旅长。
     第五十二师     1928年11月19日,由第十二军和第十七军直属部队及彭位仁师合并缩编成第四集团军第九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二师。以叶琪为师长,周维寅为副师长,以门炳岳为第一五四旅旅长,何宣为第一五五旅旅长,危宿钟为第一五六旅旅长。                           
     第五十三师    1928年11月19日,以第三十六军第一、第三师2个师和第十七军第三师合并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十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三师。以廖磊为师长.以颜仁毅为第一五七旅旅长,周祖晃为第一五八旅旅长.张节为第一五九旅旅长。
     第五十四师    1928年11月24日,以第三十军和收编的苏荫森部合并缩编成第四集团军第十一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四师。以第四集团军总参议王泽民任师长(原第三十军军长魏益三调任总参议),刘凤池为副师长,以闻捷为第一六O旅旅长,郝梦龄为第一六一旅旅长,薛毓滨为第一六二旅旅长。   
     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师     1928年12月6日,以第四集团军已编成的第三、第四(即第十六、第十七)师2个师各一部及驻河南第四十二军马文德部.分别编为第四集团军第十二、第十三师2个师,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号顺序改为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师。第五十五师以程汝怀为师长,胡眆虞为参谋长,李宜煊为第一六三旅旅长,徐方为第一六四旅旅长.江声为第一六五旅旅长.第五十六师以张义纯为师长.刘和鼎为副师长兼第一六六旅旅长.马文德为第一六七旅旅长,胡天采为第一六八旅旅长。                       二、桂系的反蒋及其失败                               
    1929年2月,为争夺湖南,爆发了蒋桂战争。蒋介石为了打击、消灭桂系军事力量、采用政治分化、经济收买拉拢、军事进攻的手法,先后削去了桂系在河北、湖北和湖南的军事力量  在河北,蒋介石于1929年3月起用寓居上海的唐生智,任命其为第五路总指挥.唐去唐山接收由白崇禧所指挥的旧部.白崇禧自揣掌握新收编的唐生智部队没有把握,从北平潜往开平,然后悄然乘轮船经日本回广西。
    唐生智接收旧部后,,将驻河北部队各师师长撤换:第十二师,师长原为张定璠兼任,白走后,唐升刘春荣为师长;第五十一师.师长原为李品仙,唐就任第五路总指挥后即恢复第八军,以李品仙为军长,所遗师长职由龚浩担任:第五十三师,师长原为廖磊,因廖与白崇禧关系密切,唐免廖职,由刘兴任师长;第五十四师,师长王泽民,唐免王职,以魏益三任师长。另外,从山东流窜到河北的由土匪改编的刘桂棠新编第四师,以及骑兵旅、警卫团等.统归唐生智指挥.
    1929年夏,冯玉祥反蒋活动已显明朗;蒋令第五路部队开赴河南予以防堵。第五路进入河南后,驻郑州、洛阳一带.  
      湖北方面    蒋介石一方面以3路大军沿江而上进逼武汉,一方面又以金钱、官职笼络收买,俞作柏、李明瑞、杨腾辉等于4月3日通电服从“中央”,胡宗铎、陶钧、夏威等见大势已去,通电下野,所部亦被收编.  4月29日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湖北部队编遣特派员,孔庚、何竞武、程汝怀为委员。至7月18日三委员仍末到职,后又派 何成浚、方本仁、鲁涤平、夏斗寅、顾况同为委员.不久,蒋又委程汝怀为鄂西各部队编遣专员,以孔庚、何竞武为委员,对在湖北之桂系部队进行编遣.编遣情况如下:                           
    第十五师    原师长夏威.1929年3月26日蒋介石下令免去其师长职,以李明瑞为师长,委任周祖晃、黄权、张之豁为旅长:6月该师调回广西。                           
    第十六师    原师长胡宗铎,1929年3月下旬,蒋介石免胡职,4月3日任命李石樵为师长.后将该师调至黄冈、鄂城。蒋又令第十八、第十师分途包围之,收其枪械。该师大部逃散.一部由何应钦派训练总监部参事徐声钰前往收编,编成独立第十三旅,徐任旅长,该师番号消失。
    第十七师    原师长陶钧。陶被蒋介石免职后,1929年4月7日以石毓灵为师长。该师退往荆州后,何应钦将该师收编为独立第十一、独立第十二旅,以万倚吾任独立第十一旅旅长,调第一师第二旅副旅长彭进之为独立第十二旅旅长。原师属2个机关枪连,其1个连调归第二路总指挥部,另1个连调归独立第十四旅.                           
    第五十五师   原师长程汝怀。该师退驻荆州后,第四、第八师于1929年5月28日将其包围缴械.将士兵拨补第十二师 1000人,拨补第一、第九师约500人,送南京总司令部约1000人,其余人员送住武汉遣散。
    新编第八师      该师编于蒋桂交战之前,以尹承纲为师长.其部多为广西人。6月该师在沙市被骗上轮船,尔后被第八、第四师收缴枪械.以其一部补充第四师;另3000人送至汉口,以1000人拨归南京总司令部补充直属部队,其余在武汉遣散。
    新编第十师    为蒋桂交战前新扩编部队,师长李宜煊:于1929年6月13日被第五十师在宜昌遣散;该师除李奇旅被调开并一部逃散外,其余3000人皆遣散,所缴枪械交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第五十六师    师长原为张义纯。桂系失败后,张辞职.1929年5月副师长刘和鼎升任师长。刘率部投蒋后即调出湖北,不久又调往福建参加“剿共”。                           
    其他如湖北警备第一旅、独立第四旅、独立第十旅等不属编遣之列:   
    湖南方面      湖南驻有鲁涤平第十八师、何键第十九师,原归李宗仁武汉政治分会节制。1929年3月因李宗仁免鲁涤平所兼湖南省主席职爆发蒋桂战争。何键利用蒋桂间矛盾,施展两面手法,先投桂系,得以取代鲁涤平为湖南省主席;后又拥蒋,受蒋委任为第四路总指挥,参加讨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扩编嫡系,吞并和拉拢杂牌部队,收编土匪和保安团等,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军事集团。                           
    广西方面    广西为第十五军驻守,蒋桂战争开始后,蒋介石将第八路总指挥李济深囚禁汤山,拆散桂粤联盟。又委陈济棠为第八路总指挥,命其起兵讨洼。第十五军初战顺利,一度攻下广州,后因寡不敌众败回广西。何键曾派一部攻桂,被击败后回湘。黄绍竑同新近返桂的白崇禧将第十五军编为新编第十六师,委吕焕炎为师长。后白、黄二人离桂出走越南.
    6月12日,李明瑞率部回广西,蒋介石任命李为广西部队编遣特派员。时驻广西部队为3个师、1个旅,即李明瑞的第十五师,杨腾辉的第五十七师(为杨倒戈投蒋后新编部队),吕焕炎的新编第十六师和蒙志的独立旅。                           
   10月,李明瑞、俞作柏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10月2日,南京政府免俞作柏广西省主席职,以吕焕炎升任;免李明瑞师长职,以黄权升任。是时,李宗仁由香港返回广西,黄、白亦潜回广西。此时,汪精卫因蒋介石包办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召集各派反蒋力量。秋冬之交,张发奎率反蒋的第四师由湖北来桂.联合在广西的桂系力量,组成护党救国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第八路2路军。第三路军,由张发奎第四师编成,总司令张发奎,副总司令薛岳.指挥邓龙光为旅长的第十旅,吴奇伟为旅长的第十二旅,黄镇球为旅长的教导旅。第八路军.总司令李宗仁(兼),下辖2个纵队:第一纵队,指挥官吕焕炎.指挥梁朝玑为师长的第一师,蒙志为师长的第二师,杨义为师长的第三师及以封克鲁为旅长的第一独立旅;第二纵队,指挥官杨腾辉,指挥黄权为师长的第一师,许宗武为师长的第二师.梁重熙为师长的第三师。
   护党救国军组成后,即举兵向广东进攻。因广西民穷地薄,给养艰难,且吕焕炎又被蒋收买而叛变,故进攻受挫,只得与蒋军对峙。
   1930年3月中旬,各派反蒋人士在北平酝酿发起“扩大会议“,并组织新的中央和政府。3月15日,鹿钟麟等57位将领通电全国,一致推选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原护党救国军第三、第八路2路军也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于4月1日就任,副总司令黄绍竑,总参谋长白崇禧,参谋长陈翰誉。所辖3路如下:第一路,指挥官张发奎,指挥第四军和第四十三师,第四军军长出张发奎兼,其所辖2个师,第十师师长吴奇伟,第十二师师长薛岳:第四十三师师长梁朝玑.第二路,指挥官白崇禧(兼),指挥第七军和第四十五师,第七军军长杨腾辉,其所辖2个师,第十九师师长莫树杰,第二十一师师长廖磊;第四十五师师长韦云淞。第三路,总指挥黄绍竑(兼),指挥第八军和教导第一、教导第二师,第八军军长李品仙。 第一方面军编成后,即沿粤汉线北进,初战顺利,于6月4日攻取长沙。是时,蒋介石一边派何应钦至湘督师,以重兵围攻.一边又派粤军第六十、第六十一师攻衡阳、耒阳.抄桂系后路。第一方面军在蒋军四面围攻下放弃长沙等地,损失惨重,于7月4日大部返回广西。李宗仁率第一方面军返回广西后,即整理改编部队,改编后的部队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黄绍竑,总参谋长白崇禧,前敌总指挥张发奎。所部为3个军、1个师: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兼),辖第十师,师长吴奇伟.第十二师,师长薛岳;第七军,军长杨腾辉.辖第十九师,师长莫树杰,第二十一师,师长廖磊;第十军,军长黄旭初,辖第四十三师,师长梁朝玑,第四十五师,师长韦云淞;独立第一师,师长韩彩凤。改编完毕,李宗仁采取对湘、粤两方蒋军为守势,而以全力将滇军逐出广西。                            第七节  东北军(奉军) 
    张作霖父子统治东北近20年,其军队由清末巡防营逐步发展到统治东北,以至几次入关,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将苏、 皖、直、鲁以及热、察、绥等省份都囊其所有,成为盛极一时的大军事集团。其陆、海、空军变革情况分述如下。
                            一、奉军的形成与发展                            
    奉军的基础系原清末巡防营。辛亥革命后,奉天地方军有巡防营32个,吉林有巡防营12个,黑龙江有巡队营9个。奉天巡防营分中、前、左、右、后5路。时张作霖为中、前2路巡防统领.                           
    1912年北京政府将奉天中、前2路巡防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张作霖任师长.左路巡防改编为第二十八师,冯德麟为师长;后由后路巡防抽出一部编为陆军骑兵第二旅,以吴俊陞为旅长,仍兼后路巡防统领。右路巡防未变。                           
    吉林驻军第二十三镇.于1912年10月改称第二十三师,仍以孟恩远为师长。1913年1月将吉林巡防营改编为吉林第一混成旅,以裴其勋为旅长。1915年7月又将吉林第二十三师改为吉林陆军第二、第三混成旅,以高士傧、徐世扬为旅长。并增设吉长、延晖、宁阿3镇守使,由裴其勋、高士傧、徐世扬分别兼任镇守使。
    驻黑龙江之第一混成协,于1912年10月称陆军第一混成旅,朱庆澜为旅长。1914年7月以原有军队与巡防营改编为黑龙江陆军第一师.以许兰洲为师长.另编成陆军骑兵第四旅,以英顺为旅长。
   1912年7月,东三省总都督赵尔巽改任奉天都督(不兼辖吉、黑两省)。11月赵尔巽辞职,张锡銮为奉天都督。1913年6月,孟恩远为吉林护军使。1912年黑龙江都督宋小濂辞职,由周树模继任。1913年7月周树模辞职,毕桂芳代理黑龙江都督。9月朱庆澜为黑龙江护军使。
    1915年8月,袁世凯任命段芝贵为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黑两省军务,并任孟恩远为镇安右将军.朱庆澜为镇安左将军。云南起义反袁,段芝贵被迫离职。1916年4月,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以冯德麟为帮办军务.
    1916年6月袁死。7月黎元洪任总统,任张作霖为奉天督军。自1916年初至1917年7月,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逼迫朱庆澜、毕桂芳先后去任.英顺、巴英额2个旅长又通电攻击许兰洲。张作霖乘机推荐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许兰洲离黑他去。鲍将黑龙江军队改编为黑龙江陆军第一、第二混成旅,由李庆禄、张明九分任旅长。另编成骑兵第一、第二旅2个旅,以袁庆恩、张奎武分仟旅长。
   1917年6月,第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因赴北平参加张勋复辟被免职,张作霖兼任第二十八师师长江。原由张所任第二十七师师长,由该师第五十四旅旅长孙烈臣升任。8月张作霖将骑兵第二旅与后路巡防合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师,以吴俊陞为师长.10月调察哈尔都统为吉林督军,而吉林军官通电挽留孟恩远,张仍令孟恩远为吉林督军。11月张辞第二十八师师长职,由该师旅长汲金纯升充.
   1918年2月,张作霖接受徐树铮的意见,在秦皇岛截留北京政府在日本所购枪械,增编奉天第一、第二混成旅,以阚朝玺、郑荣远为旅长。又成立奉天暂编第—师,以第二十七师第五十三旅旅长张景惠升任师长,邹芬、梁朝栋为旅长。后又增编奉天第四、第五旅2个混成旅,以齐恩铭、蔡平本分任旅长。张作霖自任奉天总司令,徐树铮为副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率奉天第一师及第一、第二2个混成旅入关,助段祺瑞攻湖南、援陕西。后停战,张景惠之第一师留驻北京南苑,许兰洲师调回天津。1918年底,张作霖免徐树铮、杨宇霆职,以孙烈臣为奉军副总司令。1919年7月,孙烈臣调任黑龙江督军,张景惠任副总司令.
    1918年5月,吉林、黑龙江两省因段祺瑞政府和日本防敌协定签约,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争相扩编军队。6月吉林增编第四混成旅。10月,又增编暂编第一师,以高土傧为师长:是年3月黑龙江成立陆军第十九混成旅,鲍贵卿自兼旅长,后又由张焕相任旅长。9月,张作霖升任东三省巡阅使。
   1919年7月,中日在吉林二道沟发生冲突,张作霖调鲍贵卿代孟恩远为吉林督军,以第二十七师师长孙烈臣为黑龙江督军,吉林暂编第一师师长高士傧因拥孟恩远被免职,将该师合并为吉林陆军第六混成旅,调第二十八师第五十六旅旅长郭瀛洲为旅长.1921年3月,鲍贵卿辞职,孙烈臣调任吉林督军兼省长,第二十九师师长吴俊陞任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至此,东三省军政大权均为张作霖掌握。
    1920年直皖战争后,奉天即增编第六、第七混成旅,以鲍德山、李景林为旅长。同时将卫队旅改编为奉天第三混成旅,以张学良为旅长.
    1921年5月,张作霖兼蒙疆经略使,计划征蒙,东三省为此增编军队.奉天增编第八、第九、第十混成旅,以郭松龄、牛永福、赵恩臻分任旅长。又将右路巡防改编第十一混成旅.以汤玉麟任旅长    吉林增编第五、第七混成旅,以蔡永镇、李桂林分任旅长:黑龙江增编第三、第四混成旅,以巴英顿、张海鹏分任旅长.1920年9月张景德为察哈尔都统,仍兼奉天陆军第一师师长.另以该师旅长邹芬代王廷桢为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陈锡武为察哈尔骑兵第一旅旅长。1921年9月汲金纯为热河都统,率第二十八师进驻承德。此时,奉军拥有东三省和热、察两特别区,兵力有5个师、23个混成旅、3个骑兵旅.
    1922年4月直奉战争起,奉军以张作霖为镇威军总司令,孙烈臣为副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总部进驻军粮城,兵分东两2路军,东路自津浦、京奉路之间,西路由北京沿京汉路,分别向直军进攻。5月17日.张作霖被免去东三省巡阅使及蒙疆经略使职。6月奉军战败,退至关外。6月20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复推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孙烈臣为副总司令.此战,奉军第十六师和奉天暂编第一师被直军缴械,第二、第六、第九混成旅溃不成军,第二十八师被迫撤出热河.                           
    张作霖由于战败.决心彻底改革,整军治武。他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整理陆军。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派孙烈臣为统监,张作相、姜登选为副监,张学良为参谋长,负整编训练之责.吴俊陞、张焕相仍兼任师长.李景林则升任奉天陆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将所有部队整编为东三省陆军27个旅、骑兵5个旅,每旅3个团,师、旅所属各团均按统一的番号编序:第二.建立海、空军。第三.扩充兵工厂.1924年4月,吉林督军孙烈臣病故,张作相升任吉林督军,张学良为第二十七师师长.                           
    1924年9月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仍将奉军名为镇威军,自任总司令,辖6个军,入山海关向北京进攻。10月24日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幽禁,直军大败,奉军获大胜.
    1924年12月10日.段祺瑞令裁撒各省巡阅使。张作霖自请解除后,仍节制指挥东三省军政.段执政令张作霖督办奉天军务善后事宜,张作相、吴俊陞督办吉林、黑龙江军务善后事宜。11日又任命李景林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阚朝玺为热河都统。1925年1月7日又任张作霖督办东北边防屯垦事宜。又以张宗昌为苏皖宣抚第一军军长、韩麟春为苏皖宣抚第二军军长(未成立),归苏皖宣抚使卢永祥指挥。进军江苏击败齐燮元后.又任命张宗昌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4月24日任张宗昌督办山东军务善后事宜,姜登选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8月29日任命杨宇霆、姜登选督办江苏、安徽军务善后事宜。自此,北起东北、南迄苏皖均为奉军范围。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的兵力,从五个方面可看出明显增加。
       第一为李景林部。李任自隶督办,除原属暂编奉天陆军第一师外,同时增编直隶陆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混成旅,以王丕焕、马瑞云、张宪、胡毓坤、朱益清为旅长。原属第一师之邢士廉旅调江苏,又增编2个旅.后编为第十九师、
    第二为张宗昌部.张原为第三旅旅长,攻下凌源后张即升为奉天暂编陆军第二师师长。入关后、收编直军为东北陆军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旅等4个旅,加原有第三旅,是时该师辖5个旅。张宗昌任山东军务善后督办后,又收编驻山东陆军第五师和第二十、第四十七混成旅为已有。
    第三为张学良部。第一、第三军联军攻下秦皇岛,所降直军及热河降军共5万余人,张将其收编为6个旅,连同原有部队编为陆军6个师及骑兵2个师、炮兵2个旅。特设京榆驻军司令部,张学良为司令,郭松龄为副司令。
    第四为驻江苏部队.张宗昌所属王栋第三十一旅,归张宗昌指挥之蔡平本第二十五旅,邢士廉第二十四旅.仍留驻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张作霖将蔡旅扩编为第八师,邢旅扩编为第二十师.归江苏督办杨宇霆指挥。
    第五为驻东三省、热河部队,人数亦有增加.1925年4月张作霖将其势力范围内之部队重作整理.编成20个师,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将其所部改编为东北国民军,例戈反奉。12月失败,除魏益三率一部改编为国民军外,余部仍为张学良统领。1926年1月,奉军决定对冯玉祥作战。3月29日,张作霖以诸玉璞为直隶督办,汤玉麟为热河都统,李景林。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分任镇威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分3路向北京进攻。于4月18日占领北京,8月14日攻占南口,西北军退驻绥远。1927年1月,东北军占领绥远,以高维岳为察哈尔都统,因李景林在郭松龄倒戈中同冯玉祥一道支持郭松龄,于6月被免职,所部整编为第十七军,由荣臻任军长,胡毓坤任副军长.求属于第三方面军。
    1926年12月,北伐军已攻占湘、鄂、赣、闽等地,孙传芳求援于张作霖,后将张宗昌直鲁联军、孙传芳五省联军、阎锡山晋军合编为安国军.12月1日,张作霖任安国军总司令,孙传芳、张宗昌、阎锡山任副总司令。
   1927年6月,奉军和孙传芳部先后在河南和江浙被国民革命军击败,为解安国军困境.6月16日孙传芳等推举张作霖为海陆军大元帅,组织新政府。新成立的军政府在军事方面简化军事系统,任命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张作相、吴俊陞、褚玉璞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方面军军团长;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为副司令兼第一舰队司令,吴志馨为第二舰队司令;周焙炳为空军司令.
   1928年春,奉军在河北战场被北伐军打败,张作霖除留鲍毓麟旅在北京维持治安,于6月3日乘车出关回沈阳,6月4日被日军预埋的炸弹炸死.                            二、东北易帜和东北军入关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于1928年6月18日抵沈阳。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万福麟为黑龙江军务督办。7月4日经东三省议会联合会推举,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职。张表示,停止军事,休养生息,决不妨碍统—;并积极将关内撤回之军队及原在东三省之军队收编,且解决了张宗昌残余部队。以旅为单位,彻底整编.其步兵共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3个旅,黑龙江步兵3个旅,另有海空军司令部,工兵、辎重兵司令部等.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于30日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长官,翟文选、张作相、常荫槐、汤玉麟为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省主席.
    1928年冬,张学良将所有军队改编,分别为国防军与省防军.步兵改为旅制,炮兵改为团制,工兵改为营制,辎重兵改为教导队制.通讯、铁道队、战车队也略有变更。省防军步骑为团制。改编后备部番号、长官分别如下:
   (一)国防军(番号东北x军x兵x旅)                             
   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辽).旅长王以哲;第二旅(辽),旅长丁喜春;第三旅(辽),旅长何柱国;第四旅(辽),旅长刘翼飞;第五旅(辽),旅长董英斌;第六旅(辽),旅长李振唐;第七旅(吉),旅长赵桂祯;第八旅(吉),旅长李桂林;第九旅(吉),旅长李杜;第十旅(吉),旅长张作舟;第十一旅(吉),旅长暂缺;第十二旅(辽).旅长张廷枢;第十三旅(吉),旅长吉兴;第十五旅(黑),旅长王永盛;第十六旅(辽),旅长缪瀓流;第十七旅(黑),旅长于兆麟;第十八旅(古),旅长丁超;第十九旅(辽)。旅长孙德荃;第二十旅(辽),旅长黄显声;第二十一旅(吉),旅长赵芷香;第二十三旅(河北),旅长于学忠;第二十四旅(辽),旅长黄师岳;第二十五旅(辽),旅长姚东藩;第二十六旅(吉),旅长邢占清;第二十七旅(河北),旅长刘乃昌;第三十四旅(吉),旅长冯占海:                           
    东北骑兵第一旅(辽),旅长郭希鹏;第二旅(黑),旅长程志远;第三旅(辽),旅长张树森;第四旅(吉),旅长常尧臣;    第五旅(辽),旅长李福和.第六旅(辽),旅长白凤翔;第十团(黑).团长涂全胜。   
    东北炮兵第一至第十团。东北工兵第一至第六营,第七营(吉)。东北辎重第一营(吉),第九营(辽)。
   (二)省防军     辽宁省防步兵第一、第二、第三团;骑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黑龙江省防第一、第二、第三旅;骑兵第一旅,第二。第三、第四团。
    1929年8月发生中东路同苏联的战争,张学良编成东北边防第一、第二军2个军,以王树常、胡毓坤为军长,开进哈尔滨和扎兰屯。11月17日同苏军作战中,第十旅旅长韩光第阵亡o                           
    1930年春,由编遣会议酿成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大战一开始,蒋与反蒋派双方都极力拉拢张学良.  3月15日.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57位将领通电,拥戴张学良为反蒋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因父丧不久,内部不稳,外临日本帝国主义威胁,故严守中立,力主和平、随着战争的胜负逐渐明朗及蒋介石的拉拢利诱,张学良乃于9月17日任命于学忠、王树常为第一、第二军军长。9月18日挥师入关.占领平津、河北。9月27日委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                           
    中原大战结束后,南京政府决定将战败残存的晋军和西北军改编为边防军,由张学良负责改编并归其节制。11月7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晋军商震、徐永昌和西北军宋哲元、庞炳勋、孙殿英等共商军队改编的问题。会议决定将晋军编为4个军,西北军编为1个军,以宋哲元、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杨爱源分任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军军长.后晋军又扩编1个护路军,以孙楚为军长;1个骑兵司令部,赵承绶为司令,1个炮兵队,周玳为司令,另编了3个独立旅。以上5个军,于1931年1月16日正式任命,番号依东北边防军的次序排列,东北原编有第一、第二军2个军,仍由于学忠、王树常分任军长。是年6月以上5个军归入中央军序列、改编为第二十九、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军。                           
                           
                            三、东北空军(航空)
                            东北空军领导机构                            
    1921年4月东三省航空处成立,以乔赓云为处长.赵延绪、章斌为副处长.处以下分设各科及驾驶员等。1923年9月航空处改组,改处长为总办,张学良任总办。下辖总务处及军械科。总务处下分设经理、医务、庶务3个科。以姚锡九为总务处处长,邢契莘为工厂厂长,杨传久为军械科科长。1924年9月以冯庸为参谋长,改委高继毅为总务处处长;增设机械处,以邢契莘为处长。1925年春,委周培炳为代理总办,万咸章为教育长,马振昌为总务处处长,杨传久为军械处处长,樊谦祥为经理处处长。是年秋,又改委王立序为总务处处长,白宝信为军械处处长,李汝舟为副官处处长.
   1926年2月在北京成立航空司令部,皮思良为副司令,万咸章兼参谋长。1927年委万咸章为代理总办,王立序为总务处处长.陈海华为教育长.周德鸿为工厂厂长,其他人员依旧。1928年航空处改为东北航空大队.委徐世英为大队长.王绍棠、周德鸿为大队副。王维祥为工厂厂长.范省三为副官处处长,邱抡元为工务处处长,陈海华为教育长,樊谦祥为经理处处长,杨传久为军械处处长。
   1930年1月全部改组为东北航空司今部,张学良为司令,张焕相为代理司令.徐世英为副司令,陈海华为参谋长,周德鸿、王绍棠、王聚有、孙琰等为部附。王维祥为工厂厂长,杨传久为机械处处长.徐鼎元为副官处处长,何景莲为经理处处长,申文元为军医处处长,杨逢春为参谋处处长,陈鸿陆为教导队队长,姜兴成为教育斑队长。                      
                            东北空军航空教育  
    东三省航空学校创办于1922年夏,委航空处处长乔赓云兼校长,赵延绪兼教育长,章斌、赵翔陆、刘保泰、李世怡、皮思良及英国人马刚赛、俄国人毛诺尤思廉等为飞行教官。纽玉庭、章斌、李世怡、赵翔陆、皮思良、邢契莘、田文华等为学科教官.第—期学生于1924年冬毕业,计39名.第二期学生于1926年毕业,计20名。第一期留学法国学生8名,于1925年毕业。留学法国学习机械者5名,于1926年毕业。                           
    1928年9月东北当局将航空学校并入讲武堂,改为航空教育班,以陈海华为教育长.聘请日本空军军官小泽真沼、田边牧四郎、冈田已三夫为教官。派王卫民、张念夕、朱玉堂等12人入班,受侦察及轰炸训练,1年毕业该班并成立机械士兵教导队,将各部队之机械士兵轮流调入训练,半年毕业.                            
    1930年3月聘日军航空各兵种专科教官12员,将全部飞行人员编为教导队,分侦察、战斗、轰炸3个班受专科训练,每期半年,共2期.同年7月又成立空军战术班,派姜兴成、陈鸿陆、金恩心、王聚有等16人人班受训:讲授课程为空军战术原则和空军战术作业,学期1年.                           
    1932年东北航空教育班基于"九.一八"事变,并入中央航校。                            
                            东北空军部队                           
    1924年开始.东北建立5个飞行队:飞鹏队,张学良为队长;飞虎队,赵延绪为队长;飞鹰队,伊里布为队长;飞豹队,赵翔陆为队长;飞龙队,俄国人古得连为队长;陈海华、万咸章,梁上桷、王立序、章斌为各队队副。
    1926年成立东北海防飞行训练队,黄社旺为队长,当年6月毕业5人.该月改为水面飞机队,以黄社旺为队长,沈永祥为队副。同年2月改委徐世英为飞鹰队队长.姜兴成为飞虎队队长,陈海华为飞鹏队队长,章斌为飞龙队队长,赵翔陆为飞豹队队长.王卫民、王维祥、金恩心、明世功等为队副。                           
    1927年因对南京和武汉政府作战,将飞鹰队改为3个支队。由陈鸿陆、王聚有、金恩心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支队长。                           
    1928年9月,徐世英为大队长,陈鸿陆、姜兴成、葛曰冰、聂恒裕、雷根等为队长,明世功、金恩心等11人为中队长。
    1931年6月成立派遣总队,以陈鸿远为总队长,金恩心为第一队队长,沈永祥为第二队队长。                           
                            四、山东空军                              
    1925年,张宗昌创办山东航空教练所于济南城西南辛庄。同年10月,东北军派飞豹队全队归张宗昌指挥。同年国民二军李纪才部为配合郭松龄倒戈出兵山东,正面相持于界首,李纪才另派兵由东侧山路袭取济南,张宗昌派飞机往复轰炸,李部不支退去.后张派飞机轰炸李纪才兖州指挥部,因飞机发生故障,被迫降落,人员为国民二军俘虏,翌年1月放回。                           
    1926年,山东航空教练所改编为山东航空处,赵天豪为处长。5月间改编飞豹队为直鲁联军航空司令部,赵翔陆为司令,袁振铭为副司令,下设飞豹、飞雁、飞雕3个队,以盛建漠为飞豹队队长.王荣光为飞雁队队长,袁兆绅为飞雕队队长。                           
    1927年4月.航空司令部被裁并入航空处,尹升日为处长。9月毕业之学生被分编为飞龙、飞虎2个队,尹升日兼任飞龙队队长,耿煜升为飞虎队队长.
    1928年3月,尹升日被免职,聂恒裕继任、5月又改山东航空处为直鲁联军航空司令部,以聂恒裕任司令,下设2个队,王惟一为第一队队长,金恩心为第二队队长。7月王、金等将直鲁联军飞机10架飞投东北军,其余飞机及器材亦陆续运出关外,改隶东北航空。                           
    韩复榘主鲁,于1931年11月在第三集团军军事教育团组设航空班,未几作罢.1934年初,孙桐岗、孙昭明购飞机四五架,但亦无成效;至1935年人员及飞机悉交国民党中央.
    山东空军之教育,自1925年9月1日成立山东航空教练所,以赵天豪为所长,张纳稚为教育长,聘请法国人、德国人及日本人5名为飞行教官。1926年2月航空教育由航空处教育科主办。1927年3月聂恒裕任教育长。4月任命张焕钧为教育长.                                                                   第三序 海军和航空部队
                            第一节  海军
       一、海军领导机关                              
    1927年3月14日,杨树庄率海军起义,归附国民革命军。杨树庄为海军总司令,陈季良为第一舰队司令,陈绍宽为第二舰队司令,陈训泳任练习舰队司令,又组成鱼雷游击大队司令部,以曾以鼎为司令。海军各舰队成立后,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指挥下,参加了北伐、西征讨唐诸战役。
    1928年12月1日,海军司令部改编为海军署,隶属军政部。12月5日任命陈绍宽为海军署署长。原定署以下分设总务处与军衡、军务、舰械、教育、海政5个司,实际只组织了总务处和军务、海政2个司。1929年编遣会议后,海军司令部同其他集团军总司令部一道于3月15日撤销,改设海军编遣处。                           
    国民政府为加强海军建设,于1929年4月12日扩署为部,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以杨树庄为部长,陈绍宽为政务次长。6月7日海军部机关正式成方.是时,杨树庄任福建省主席,陈绍宽政务次长代理部务。                               
    海军部下设总务厅和军衔、军务、舰政、军学、军械、海政各司,经理处以及参事、秘书。副官、技监各办公室,并附有军乐队、警卫营、无线电台等。                           
    总务厅下辖文书、管理、统计、交际4个科;军衡司下辖铨叙、典制、恤赏.军法4个科;军务司下辖军事、医务、军港、运输4个科;舰政司下辖机务、材料、修造、需务4个科:军学司下辖航海、轮机、制造、士兵4个科;军械司下辖兵器、设备、保管、检验4个科;海政司下辖设计、测绘、警备、海事4个科;经理处下辖总务、会计、审核3个科.不久总务厅改为总务司.                           
    海军部之下,在各舰队以外,还设有各机关,主要为:   
    (一)海军各要港     港政为海军要务.1911年清廷海军部派吴应科、曹嘉祥会同丹徒县县令、绅耆、议长、乡董在象山购地4000亩、屋600间,以备作军港、建筑厂坞之用,并派刘冠雄、王开治赴闽调查船政。曹嘉祥襄办军港事务。尚未实施,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                          
    1914年以林颖名为海军军港司令,林不久病故.又因经费支绌,没有兴办。    1920年6月海军部请设闽口海军要港,并将长门炮台拨归海军主管。1922年11月间,因闽江防务重要,因之设海军警备司令部。1924年5月海军扫除福建军阀,光复厦门。海军部派海军总司令杜锡珪赴厦,与练队司令。杨树庄筹商设立要港办法,后因战况动乱,厦门港地位重要,到1925年6月方设立闽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并于琯江设立海军支应局.                           
    1927年间,海军协助国民革命军奠定闽局,其时,分设海军宁福警备司令部与潼厦警备司令部,继而以警备司令兼要港司令,1928年4月以郁邦彦为海军马尾要港司令兼宁福警备司令,并以海军潼厦警备司令林国赓兼厦门要港司令。后因福建局势稳定,于1929年9月撤销宁福警备司令部,马尾要港遂为专任,厦门要港司令林国赓亦于1933年1月卸潼厦警备司令兼职.
    (二)海政各机关 
    海政事务繁绩,其所属可分为海运测量与海岸巡防两项.设机关,负责办理。 
    1.海道测量局  为振兴海政,1920年间,海军总司令部派舰员刘德浦等实习测量。为筹划测政进行,1921年7月舰海界讨论会成立,北京海军部派许继祥为委员,与总统府、国务院、外交部、税务处委员会议商定,设立海道测量局。10月先派军务司司长陈恩焘兼充局长,在部内附设办公机关。后因测政日益繁重,于1922年2月厘定海道测量局编制,派许继祥专任局长,移沪办公,就近归海军总司令部节制。因业务与海关关系密切,待聘海关副巡工司米禄司为副局长,专管测绘技术及教练测绘学员事项,不久改为帮办。海道测量技术经费由总税务司月拨关余银1.5万两,渐次增至年拔50万两。总商会及扬子江领江公会呈请修改引水章程,部令设立引港传习所,培植专才,为改革引水制度之准备.
    9月海道测量局筹派测量队,实行测量。1924年1月引港传习所毕业学生11名,局以测量人才急需,不敷调遣,呈请于练习舰课中增设测量技术一科,海军部饬由海军总司令照办。同月海军部提议保护沿海渔船,航线设备灯志、浮标、气候警报等事所需经费,经财部转饬总税务司划拔附税,以充该局推行测政之用。2月测量局拟具划定领海界线办法。6月该局所借用吴淞海军学校房屋交还交通部,又在上海华界新西区择地8亩,营造海道测量局新署。时该局所属测量舰艇拔调海防团。海鹰、海鹏2艘炮艇归该局修理配置,专供测量任务。并将海鹰改名庆云,海鹏改名景星。因两艇容量较小.只宜于近港,不适于外海、又向英国购到外海测量舰1艘,名曰甘露.                           
    1925年7月派测量员刘德浦等3人赴欧美考察测量技术。10月派测量员陈志等4人赴日本参观水道,研究测量、制绘技术.11月海军部划清海关权限宣言书。呈奉核准。1926年3月测量局派谢为良股长筹备海道测务。8月该局迁入新署办公,每年经费暂定为75万元,列入国家预算。
    1927年吴光宗、谢葆障先后继任局长.11月该局派庆云测量艇开测南京至芜湖水道,由海军总司令部呈请军事委员会通饬该区域军民长官接洽照料。扬子江引港公会是年亦成立。                           
    1929年为重建海军部时期。6月海军部提出航政、海政划分意见书,经国民党二中全会议决通过.7月海军部参列万国水道测量公会.为求同万国测量一致任务.测量局会同海关和浚江港务各局,将所制水道、海岸图和潮汐信号表加以审查,并与参谋本部厘定水陆地图审查条例、测量局组织条例及编制,于是年11月公布,局长系少将级,设测量、制图、海务3个课,并置技术主任1员,仍以米禄司充任.甘露、青天、庆云等测量舰艇亦重组成专队,分订编制.自此该局测务益趋发展。又遴派翁寿椿、蔡道铤、何传永三员前往美国海道测量局实习.
     1930年海军部筹议收回引水权,拟从培植人才着手,创设扬子江引港传习所,教练引水航行。是年2月正式成立,归测量局管辖,以测量局局长吴光宗兼任所长。同月派庆云测量艇复测江阴,为收回水道管理权作准备。8月吴光宗卸任引港传习所兼职,以佘振兴为所长。是年嗷日、景星均收编为测量舰艇.编制表另行修订,《海军测量标条例》、《扬子江引港传习所规则》及《淞汉区引港登记细则》等次第订定。测量汽艇2艘均于此时制成,派甘露舰舰长刘德浦前往接收,后随带此两艇出测。测量局所属之扬子江引港传习所学员于是年11月毕业241人,巡防处处长吴振南奉派前往验看,发给证书,分为正式引港与学习引港2种。                           
    2.海岸巡防处  为巡防海岸,1924年间,北京海军部筹设海岸巡防机关,派陈恩焘、许继祥赴交通部联合会商。交通部原拟将该机关定名海道工防处,附设于海道测量局,由交通部、海军部两部商洽组织讨论结果,认为海岸巡防机关之设立以维护领海治安为主要任务,江防范围过狭,名实不副,决定采用海岸巡防处名义,并划清权限.关于添设灯志、浮标事项,与航路行政有关者,由海军、交通两部会商办理。巡防江海,则专属海军部。是年6月设立全国海岸巡防处,派海道测量局局长许继祥兼任处长.  7、8月间,该处借用江苏钧和水警处船,驶赴江浙海面察勘地势,筹设报警台,决定于嵊山、沈家门两处择定地点先行兴建。并与香港政府接洽、派员赴东沙岛勘察,为建造观象台作准备。11月订制巡防艇1艘,名为海防第一号巡艇。                           
    1924年2月沈家门报警台成立.由海岸巡防处派员服务。6月福康巡艇出江南造船所修竣,改名为秋阳,以陈镜澜为舰长。颜锡仪为海防第一号巡艇艇长。是时东沙观象台业已建成,又购置长短波无线电机及各项观象仪器.因我国海岸辽广,海岸巡防处筹议分界设防,将海岸线划为4个区,每区设一分处。苏浙闽海岸巡防分处于1926年5月成立,派游福海为处长。坎门、嵊山及厦门各报警台亦于是年分别设置.东沙岛观象台同年秋间落成,开始与胶澳各电台通报,广播气象。7月26日举行开台典礼,该台设立后,东沙岛定为军事区域,划为海军部管辖。西沙岛虽援照东沙岛成案,议设现象台,但以经费支绌缓办。                           
    1927年2月该处添购远舰1艘,定名为瑞霖,以沈有基为舰长,拨归东沙台遣用。3月公顺缉私巡船改名祥云,编入巡防舰队。4月吴振南继任巡防处处长,8月卸职。派海道测量局局长谢葆璋兼任。在此数年间,巡防处所属之无线电及观象机关循序创设,专门人才需要增多,先后设立无线电报警传习所和观象养成所。1925年间,毕业第一届报警学生郑国英等18人.1926年间,毕业第二届报警学生郑葆志等16人。1927年间,毕业观象学生顾厚模等17入,分派隶属该处之东沙岛观象台及沿海各报警台服务。                           
    1928年间,巡防处因海疆不靖,呈准组织护轮巡防处,先在南洋航线为各商船随船保护。                            
    1929年海军部建立之后,有关巡防设备积极推广。巡防舰队先后装备海鸿、海鹄、勇胜、诚胜、义胜等舰,又在舰上增设短波通讯.
    1930年4月巡防处接收倒蹄礁灯塔,归嵊山报警台管理;并接收东沙灯塔,归东沙观象台管理。公胜、仁胜2艘炮艇于是年11、12月续编为巡防艇。
                           
                            二、海军各舰队                            
   1909年6月海军事务处将南、北洋收归统一,分为巡洋、长江2个舰队,以程璧光统领巡洋舰队,沈寿堃统领长江舰队。  辛亥武昌起义时,各舰代表集于上海,推举程璧光为总司令,黄钟瑛为副司令,在上海高昌庙海军事务处设立海军司令部。                            
   1912年4月海军部移设于北京,以黄钟瑛为海军总司令,蓝建枢为左司令,吴应科为右司令。左、右两司令所辖舰队按巡洋、长江性质划分权限。不久,改左、右两司令为第一、第二两个舰队司令。第一舰队所辖各舰计有海圻、海容、海筹、海琛、飞鹰、永丰、永翔、联鲸、舞凤、建康、豫章、同安、福安等;第二舰队所辖舰艇计有建成、建安、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同、楚泰、楚有、楚豫、楚观、楚谦、江鲲、江犀、拱宸、建中、永安及湖鹏、湖鹗、湖鹰、湖隼、辰字、宿字、列字、张字等。
   未几,清末订购的应瑞、肇和等到埠,添编练习舰,海军军官轮流登舰训练。1913年7月增设练习舰队,以林葆怿为该舰队司令.1916年间.海军总司令处曾一度裁撤。1912年夏,海圻、海琛、飞鹰、永丰、永翔、舞凤、豫章、同安、福安、楚豫等舰.由程璧光、林葆怿等率领赴粤。是年海军舰队监视在华德舰,派闽粤巡阅使萨镇冰兼海军临时总司令。不久又恢复常制,以饶怀元署海军总司令,并改总司令处为总司令公署,初时移设南京下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2月我国宣布参战,海军总司令公署因对外关系,遂改设于上海高昌庙。同时,派海容舰舰长林建章以海军代将名义节制屯防海参崴海陆军队。                           
       1920年5月,以王崇文为吉黑江防司令。1921年6月吉黑江防舰队移归东三省巡阅使节制,王崇文不久亦卸职。
    参加世界大战没收之靖安、华安、普安、定安、利绥、利捷等舰,先后分编于第一、第二两个舰队。                           
    1927年3月杨树庄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陈季良、陈绍宽、陈训泳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舰队及练习舰队司令,收复宁、沪,转战长江。第二舰队司令部驻南京。拱卫京畿。固江海防务紧要,10月间又添设鱼雷游击队,司令处以曾以鼎为司令。同年第一、第二2个舰队司令处均更名为司令部。此时,各舰艇分配,属于第一舰队者有海容、海筹2艘巡洋舰;永健、永绩、联鲸3艘炮舰;普安、华安、定安3艘运输舰;海鸿、海鹄、海鸥、海凫4艘炮舰。属于第二舰队者有楚有、楚泰、楚同、楚谦、楚观、江元、江贞7艘炮舰;江鲲、江犀、建中、永安、拱宸5艘浅水炮舰;甘泉、利通、福鼎3艘炮舰.属于练习舰队者有应瑞、通济、靖安3艘练习舰。属于鱼雷游击队者有建康、豫章2艘驱逐舰;湖鹏、湖鹰、湖鹗、湖隼,辰字、宿字、列字、张字8艘鱼雷艇。属于测量队者有甘露、景星、庆云3艘测量舰艇.属于巡防队者有长风等巡防艇。
    1927年4月,南京政府成立时,海军舰艇统共44艘,排水量计30201吨。                           
    1928年夏,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立军事研究会.筹议军事建设整理事宜。海军总司令部派员与会,并拟就海军全部建设计划,呈送核议.旋将原有舰艇分别整理,其陈旧不堪运用者,酌予废置。是年德胜、威胜、武胜、义胜4艘舰艇于1月受编.勇胜炮艇于3月受编,青天、诚胜2艘炮艇于4月受编,公胜、正胜2艘炮艇于6月受编,均隶第二舰队。永安、建中、拱宸3艘炮艇则于5月间废置。1928年度海军舰艇统共50艘,排水量34361吨。
    1929年间,永绥。咸宁2艘炮舰于1月和8月先后告成,顺胜炮艇于12月受编,均隶于第二舰队。该队甘泉、福鼎、利通3艘炮艇于1月和6月废置。其拨归测量队之武胜、青天系由第二舰队改编.拨归巡防队之海鸿、海鹄、勇胜、诚胜、义胜等系由第一、第二两队改编。此外,景星由测量队借用。长风巡防艇于9月废置。是年度海军舰艇统共49艘,排水量计34951吨.                           
   1930年民权炮舰于4月告成,隶第二舰队。建安废舰改造易名为大同,于12月告成,隶第一舰队。联鲸炮舰于11月编入测量队,改名嫩日。景星亦于10月由巡防队归还测量队。顺胜改为防舰,正胜改称仁胜,连同公胜炮舰于11、12月编归巡防队。是年度、海军舰艇统共51艘,排水量36461吨。                            第二节  航空(国民党中央空军)部队
    一、航空机关
    (一)航空处时期      1926年冬,北伐航空队进抵武汉后,组织航空处,隶属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由党代表张静愚代理处长,内分军事、会计2个科。辖飞机第一队,队长高在田。后又改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飞机总队,以曹宝清为总队长,欧阳璋为总队副。1927年4月宁汉分裂,航空处内部人员随张代处长赴宁,孙科兼任武汉航空处处长。此时南京航空处与武汉航空处并立。此前不久北伐东路军到达上海后,委刘沛泉为航空司令.接收苏浙联军航政司令部,编为2个队,以张维为副司令兼第一队队长,高礼安为第二队队长。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到达南京时,接收鲁军遗留飞机成立航空一队,以张慕超为队长。不久,即由总司令部航空处接收.   4月南京政府成立,黄秉衡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张静愚任党代表.处内设军事、经理2个科。辖有飞机2个队,张维为第一队队长,欧阳璋为第二队队长。上海原航空司令部改为驻沪办事处。8月龙潭战役时,张维驾机侦察受伤,改任高在田为第一队队长。后西征武汉,武汉航空处遂被接收归并。9月总司令部结束,改隶军事委员会.以张静愚为处长,曹宝清为副处长。内部组织,增设政治部、总务科、参谋室。为指挥作战.设航空司令部,张静愚兼任司令,蒋逵为参谋长。所辖除第一、第二队外,增设水面飞机队1个队,以刘国桢为队长,改上海办事处为上海航空工厂。
    (二)军政部航空署时期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军队接收北平奉军航空署及其附属机关,11月改航空处为航空署.隶属军政部,以熊斌为署长, 张静愚为副署长。内设军务、航政、机械、管理、教育、文书、医务7个科。所属飞机队改称航空队,并扩充为3个队,不久水面飞机队改称航空第五队。
    1929年4月熊斌辞职,由副署长张静愚代署长。6月张静愚调职,升姚锡九为副署长,摄行署政。8月张惠长接任署长,黄秉衡为副署长,署内组织依旧。是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航空班,黄秉衡为主任、厉汝燕为副主任。1930年空军参加蒋冯阎大战,编并广东空军一部,增编为航空第六队,并成立侦察一队。1931年4月署长张惠长离职,副署氏黄秉衡出国,以毛邦初代理署长。5月黄秉衡回国,晋升署长,曹宝清为副署长。是年航空班归还航空署,改为军政部航空学校,调毛邦初为校长;又设空军指挥部于南昌,毛邦初为指挥官,李清源为参谋长。
    (三)军事委员会航空署时期    1932年7月,署长黄秉衡出国,副署长曹宝清代理署政。8月航空署划归军事委员会指挥。名义上仍属军政部一署,迁驻杭州。10月黄秉衡辞署长职,葛敬恩继任署长,曹宝清仍为副署长。内设总务处,处长由曹宝清兼,辖5个科;军务处,处长沈德燮,下辖2个科;技术处,处长钱昌祚,辖2个科;经理处,处长王家骧,辖两科;另设情报、建筑、教育3个独立科。原航空队,缩为4个队。
   1933年2月航空署所属职员,改叙空军阶级。7月葛敬恩去职.徐培根为署长,曹宝清仍为副署长。8月航空署完全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内部组织在原来基础上又增设2个科。航空队仍为四个队,增编轰炸、驱逐、侦察3个队。本年度成立航空教导总队,徐培根兼总队长.                             二、空军部队
    (一)航空处时期空军部队       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队进抵武汉,改组为航空处,辖有飞机第一队,以高在田为队长.1927年5月,航空处接收东路军航空司令部飞机2个队,与江右军航空队,编成飞机2个队,张维为第一队队长,欧阳璋为第二队队长。8月张维于龙潭战役负伤,任高在田为第一队队长。9月总司令部结束,航空处改隶于军事委员会。1928年2月成立北伐军航空司令部,以张静愚为司令,蒋逵为参谋长,率飞机第一、第二队抵徐州,参加北伐。此时,增设水面飞机队,以刘国桢为队长.   6月航空司令部抵北平。同时,第四集团军在汉口成立航空处,以刘雨轩为队长参加北伐,7月抵北平,刘在南苑殉职.    8月航空司令部调回南京即撤销。   
    (二)航空署时期空军部队     1928年11月航空处改组为航空署,直隶于军政部,改编飞机队为航空队,以高在田为航空第一队队长,欧阳璋为航空第二队队长,增设航空第三队,以李氓为队长,不久耿煜曾为水面飞机队队长,耿飞行时殉职,改张有谷为队长;第三队队长李氓去职,以刘芳秀为队长。11月改水面飞机队为航空第五队,以田曦为队长.
    1929年3月蒋桂战争起,派飞机3个队随军西上,派飞机侦察并轰炸桂系运输船只及马家寨桂军司令部.10月西北军起兵反蒋,南京政府派飞机侦察轰炸。是年冬.桂系军队向广东进攻,12月空军飞机进驻梧州参加对桂系作战,至1930年1月始回南京。                           
    1930年抽调广东空军—部参加中原大战,时计有航空5个队、侦察1个队。航空第一队队长张有谷,第二队队长张廷孟,第三队队长刘芳秀,第四队队长杨官宇,第五队队长田曦,侦察队队长毛邦初。2月第二队进驻济南,第三队进驻徐州,第—队出发襄樊,第四、第五队担任平汉线作战。                                                   第六章  军事院校
                             第—节、陆军各院校   
    一、陆军大学     陆军大学源于清未设立的军官学堂。                             
   1906年袁世凯在保定原将弁学堂堂址开办军官学堂。军官学堂隶于军咨处(后隶于军咨府),故又称军咨府军官学堂,以段祺瑞为督办,张鸿逵为监督。    军官学堂第一期招生120人,主要是北洋各镇选送的,军官学堂按大学堂的标准招生,考生须在本国武备学堂及相当之各学堂毕业,或在东西各国士官学堂毕业领有文凭、品行务必纯正者方可考选.军官学堂的教育制度、教材.均仿效日本陆军大学,总教官及兵学教官亦聘日本将校任之.
    第一期分速成、深造2个班。速成班1年半毕业,该班于1906年由原陆军速成学堂与军官学堂速成科合并而成。两学堂仍保留独立的名号。速成班共办3期,第一期学生只限于北洋6镇,第二、第三期学生来源于全国,所以毕业学生遍于各省,成为段祺瑞北洋系的基本干部。第一期毕业共71人。                           
    深造班学制3年.1907年第二期人学,学员除北洋6镇外,湖北第八镇、江苏第九镇均有人参加。第二期于1909年9月毕业,共72人。第三期于1909年11月入学,学员遍于编练新军各军,学制3年。1910年军咨府成立,军官学堂改隶军咨府,张鸿逵升任总办。1911年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总办改为堂长.                           
    1912年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军咨府改为参谋本部,黎元洪以副总统兼任参谋总长,遂改陆军预备大学堂为陆军大学.隶属参谋本部。学校由保定迁往北京西直门内祟元观旧址.以胡龙骧为校长.第三期因辛亥革命起一度停课,胡任校长后即复课,学期延长1年,于1913年11月毕业,共102人.                          
    第四期于1914年春入学,新任教育长为汪寿祺(陆大一期毕业),教育计划因袭前期。学员则由各省军事教育机关如讲武堂、将校讲习所、军官研究所、军官学堂结业者,经初试、复试录取。自该期起,解聘日籍总教官.新定编制为教育长负全面教育之责,另聘日本教官担任重要课目教学;同时,在前3期毕业学员中选拔学习优良者入研究院,由日籍教官指导.研究半年然后充任兵学助教,试任半年始任兵学教官。此时为日籍与本籍教官并用之时    第四期于1916年12月毕业,共133人.
    第五期于1917年1月入学。此时保定军校学生己毕业,并在军中服役巳满2年,恰合陆大入学规定,故该期保定军校毕业学生占90%;学科有战术、战史、兵站勤务等。此时教育长为尹扶一(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不久,校长为熊炳琦.教育长由张厚琬担任,该期于1919年12月毕业,共86人。                           
    第六期于1920年初入学,至1922年12月毕业.学员全属保定军校各期毕业生.因而选拔很严格。日籍教官已属少数,教学工作大部为本校前期同学留校担任。
    自1918年起。直系军阀政府首脑更换频繁,北洋军阀混战不断.学校经费受其影响。校长熊炳琦调任山东省省长后,由贾宾卿继任,教育长先为阮肇昌,后易张国元,因经费奇缺,几乎到不能举炊之地步.各省学员只得向本省督军求助,第六期勉强坚持到毕业,共168人:
    第七期考选后,因经费支绌无法开办.1924年曹锟派师景云任校长,至这年8月才召集入学.   1926年奉系执政北京政府,师景云亦随直系去职;陆军大学以韩麟春为校长,李端浩为教育长,张学良为监督。第七期于1927年7月毕业,共85人。该期在校时,正值北伐,一部分学生离校参加北伐.未能毕业。                           
    奉系在北京主政后,选考第八期,该期学员以东北讲武堂毕业者优先,故东北籍占大多数,其他各军校出身者仅占一小部分.1927年8月第八期学员入校、
    1928年6月奉军失败出关,校长韩麟春随之撤退,校务陷入停顿.                               
    北伐军占领北京后,蒋介石派刘光到校接办校务。经4个月的筹备,第八期复课:同时招集第九期学员,该期以黄埔军校毕业者为主,保定军校毕业生次之。这时,因蒋军中许多高级军官都想入陆大旁听,但每次能批准旁听的人数有限,蒋介石便开办了一个特别班。该班主要招收蒋军高级军官没有进入高等军事学校学习而对蒋忠诚的人入学,授以同正则班同样的教育,是为陆大特别班第一期。蒋介石自兼校长.以黄慕松代行校长职务,以周斌为教育长。第八期于1930年11月毕业,共89人.黄慕松到校不久,即奉命他调,校长职务由周斌兼代。                           
   第九期及特别班第一期于1931年10月同时毕业.正则班共毕业113人,特别班毕业114人。该期毕业后,陆大即奉命迁到南京;迁校之后,教育长周斌即奉命他调.
    二、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起来的。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派马林为代表来中国,在桂林由张太雷陪同与孙中山举行秘密会谈,这次会谈促进了孙中山作出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合作及建立军官学校的决定,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奠定了基础:
    1923年8月,孙中山为创办军事学校,派出蒋介石、张太雷等四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和党务,参观苏联红军和各种军事院校.
    10月15日,国民党党务讨论会开会,建议设陆军讲武堂于广州,训练从海外回国的国民党员的子弟.1924年1月3日,国民党召开党务讨论会时,议决组织军官学校,后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议决名曰国民军军官学校,拟以孙中山为校长.  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创立军官学校奠定了基础.     24日,孙中山决定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设筹备会于广州南堤。26日,孙中山委任王柏龄、李济深、沈因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为筹委会委员。28日,孙中山指定黄埔长洲岛即原广东陆军学校与广东海军学校为该校校址,并任命廖仲恺为大本营秘书长、协助筹划军校开办事宜.  30日,国民党“—大”闭幕,参加大会的国共两党代表受托回籍招收军校学生。该月底,苏联第一个顾问小组应邀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顾问小组以契列帕诺夫为组长,以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为顾问。顾问小组由鲍罗廷介绍给孙中山.孙中山要求顾问小组按照苏维埃的军事制度来组织革命军队:
    2月6日,军校筹备委员会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5个部,推定王柏龄、李济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为临时主任,分部办事。2月21日,蒋介石突然向孙中山提出辞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径离广州去上海.23日,孙中山在蒋辞职书上批复“不准辞职”,同时另委廖仲恺兼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务。3月21日,孙中山决定成立入学试验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为委员。蒋介石辞职未归,由李济深代理委员长.   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9日,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同时任命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与所属高级官员及鲍罗廷顾问出席大会,孙中山致辞.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组成校本部,为学校最高领导,直隶于国民党中央执委会.                           
    1924年10月增设军校教导团,仿苏联红军制度,连以上设立党代表,以军校教官及第一期毕业生担任各级指挥官、党代表和军事骨干。11月又增设军法处、参谋处;
    1925年1月30日设教育长,其职责秉承校长或副校长督率各部、处,整理校务齐一教育,如校长、副校长离校时得代理其职务。由胡谦任教育长。不久,王柏龄接胡为教育长;7月22日增设秘书长,主要职责是承校长、副校长及教育长之命,掌管重要文件,并管理秘书事宜,以邵力子担任.    8月20日党代表廖仲恺在中央党部遇刺身亡。9月14日中央执行委员会推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兼任党代表。10月7日苏联军舰运送枪械8000支抵达黄埔,用以装备军校和训练教导团。
    1926年1月4日王柏龄调任教导师师长,严重代理教育长、8日邓演达任教育长:12日军事委员会将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月19日蒋介石被任命担任校长.
    2月1日蒋介石、李济深、严重、邓演达、熊雄、陈公博、冯宝森等7人,受任为军校改组筹备委员。3月军校隶属军事委员会.“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对新成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领导人员进行大换班.4月11日设副校长,辅佐校长襄助一切进行事宜,以李济深为副校长.同时,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调往潮州分校任教育长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原第一军军长兼潮州分校主任何应钦调回本校兼任教育长:4月19日教育长由方鼎英代理.
    7月9日蒋介石因率师北伐.军校事务委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10月方鼎英任军长离校,李扬敬任教育长.
    11月广州发生“张黄事变”,李不久去职。1928年5月蒋介石派何遂代理校务。1929年何辞职,由李扬敬维持校务.5月取消副校长一职。秘书长政治部主任邵力子于1927年随军北伐后,熊雄负责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有军事院校均改校长制为委员制:这样,蒋介石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的职务实际上被剥夺了: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蒋对上述决议一概否定;
   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即着手准备将军校迁来南京,委陈铭枢为筹备主任,召本校教育长方鼎英来宁.参与迁校事宜。并拟迁校南京后.专司升学教育。黄埔本校负入伍教育及预科训练之类。正当南京迁校筹备就绪,拟在9月举行第六期入学考试,于11月11日开学之际,蒋介石于8月13日下野,迁校工作陷于停顿.10月陈铭枢辞职。10月10日,军事委员会又委刘士毅继任迁校筹备主任.11月5日,军事委员会改校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     5月15日改校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是年10月军事委员会结束,该校隶属训练总监部。                            
    1929年2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在军队编遣期间,军校由校长制改为委员制,推1人为常务委员.处理日常事务。校务委员会委员为蒋介石、胡汉民、吴敬恒、戴传贤、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李宗仁,何应钦;是年3月至5月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因反蒋被撤职.  7月1日增任朱培德、张学良为校务委员。9月16日又任唐生智为校务委员。常务委员为何应钦.   5月21日,何应钦辞教育长职,张治中继任教育长。9月10日更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2月第七期毕业后,即全部迁来南京。
    1924年6月16日军校兴办之初,设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6个部和总教官室战术总教官. 
    1926年3月除政治、教授、教练3个部仍旧未变外,军医、军需改为处。另设入伍生部、经理部、军械处、编辑处和兵器研究处。                           
    政治部      政治部专司本校政治教育训练事宜。置总务、宣传、党务3个科。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主任承校长、党代表或副校长之命,及教育长之指导,掌管该部一切事务。1924年5月12日委戴传贤为主任,张嵩年(张申府)为副主任,甘乃光为秘书,政治教官为汪精卫、胡汉民、邵元冲。6月28日戴传贤因争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问题,意见不合,离开军校去上海。后不久邵元冲继任主任.11月邵随孙中山北上,周恩来任主任,周后调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1925年7月汪精卫任主任,邵力子任副主任。9月汪升任党代表,10月5日邵力子继汪升任主任,鲁易任副主任. 9月中旬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1926年1月12日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日任命熊雄为政治部副主任,高语罕为政治教官;不久,又委任恽代英任政治主任教官,于树德任政治教官:10月24日熊雄副主任代政治部主任。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4月18日将政治部主任熊雄逮捕,后杀害;22日委军校第—期毕业生邓文仪为政治部主任。7月8日南京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戴季陶、张治中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教授部     教授部专司本校教授学生事宜,设学科及各课主任教育若干员:1924年6月委王柏龄为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顾元丙为秘书,钱大钧、胡树森、严重、陈继承、文素松、梁广谦、张元祜、邹宽、沈应时、顾祝同、刘峙、陆福廷、王俊、黄香薯、黄思基为教官;1925年1月30日该部同教练部一度合并为教育部,后重设。1926年5月8日严重任部主任。此后不久,李铎任主任,张春浦任副主任.                           
    教练部      教练部专司本校学生训练事宜:统辖各学生队,设各课主任教官若干员、教官若干员。1924年6月以李济深为主任(邓演达代),邓演达为副主任,副官为季方。1925年1月30日该部同教授部合并为教育部,后不久又重设,以严重为主任。1926年5月18日严重他调,以吴思豫为主任。
    管理部(处)     管理部(处)专司军校庶务、交通、交际及卫戍事宜,管理陆军、监狱、军乐队、号兵教练所、消防队、电信队、马厩。1924年6月以林振雄为主任,吴子泰为副主任。10月20日顾祝同升管理部代主任。1925年1月30日该部改为处,以戴任为处长(赵世荣代),此后杨膺渭、赵锦雯等为处长、
    军需部    军需部司军校财政、粮服、采办、营缮事项。1924年6月以周骏彦为主任,俞飞鹏为副主任。1925年1月30日改为军需处.1926年3月并入经理部。                           
    军医部    军医部专司军校卫生事宜,管理陆军医院、疗养所、卫生队、医务所. 1924年6日以宋荣昌为主任,李其芳为副主任。1925年1月30日改为军医处,以金诵盘为处长。
    入伍生部     入伍生部专司入伍生军事政治教育及训练一切事宜,统辖入伍生各团、营及附属部队。方鼎英等曾任部长.
    参谋处    参谋处于1924年12月10日增没,以钱大钧为处长。   
    军法处    军法处于1925年1月11日设立,3月29日委周恩来为处长.                               
    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第一期学生考试放榜,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00名。进校编为4个队,参加训练。6月15日委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队队长。11月30日第一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仪式.共计645人.
    1924年8月14日军校招收第二期学生,编为第五、第六、第七队,合称第二总队。11月7日军校召集第二总队全体新生,组织第五队及炮、工、辎各队区分部。11月19日,湘军讲武学校学生158人并于军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第二期学生毕业.共计449人。
     第三期于1925年7月1日开学,分为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   1926年1月17日毕业,共计1233人。                             
     第四期于1926年3月8日开学.分步、炮、工、经理、政治5个科。步科编为2个团.其余4个科各编1个大队,同年10月4日毕业,各科学生毕业者共2645人.                           
     第五期于1926年4月入校,共分步、炮、工、政治、经理五科,计6个大队,除步科2个大队外,其余4个科各1个大队。时值宁汉对立.第三、第四、第五大队于武汉分校学习.第一、第二、第六大队在黄埔本校学习.    1927年7月20日开赴南京,于8月15日举行毕业典礼.共毕业学生1480人。                              
     第六期和第七期,因迁校于南京.分两地施教。入学与毕业时间略有差异。自第八期起,黄埔部分停办,全部在南京接受教育。
     第六期黄埔部分,1926年3月至7月陆续招收学生l000余人。校部规定.凡本年8月1日前入学者为第五期,此后入学者为第六期.国外报名者来自缅甸、越南、朝鲜、南洋群岛等地,台湾亦有不少学生来校投考;第六期先后录取4400众人,编为步兵2个团、骑兵1个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不少学牛跑到上海、杭州等地,留校者仅800余人.分步、炮、工各科.至1929年2月24日毕业,及格者为718人.
     第六期南京部分,除收纳杭州1026名外.宁汉合流后.来自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福建陆军干部学校.以及在南京招收新生,共计2629名、另有宣传队、第四十四军军官讲习所、交通技术学校、第二十六军军官团转入学生计105名。该期总人数达3634人,1929年5月15日毕业。
     第七期黄埔部分,自第六期入学考试后,学校成立学生军和军事教导队,以备升第七期。后因蒋介石下野,课业一度中断。1928年5月复课,仅剩200余人留校,编为第一大队,在蝴蝶岗分校受训。当本校迁南京时,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在燕塘成立干部学校,以备广东省防军之用。黄埔第七期复课3个月后为求统一教育,取消干部学校,代之以入伍生部,开始招生,录取800余人,编成1个大队.迁回黄埔接受教育。1930年9月26日举行毕业典礼,共计毕业666人。
     第七期南京部分,学员大多由预科学生编队而成。1927年10月入学,1928年甄试合格升学,1929年3月16日开学。10月中旬,西北军反蒋,武汉空虚.乃将第七期学生总队编组成学生混合团,含步、骑、炮、工队,沿江而上,会同武汉分校,担任武汉三镇警卫任务。除勤务外,照常实施术科教育。11月4日回南京,补授延误课程。1929年12月28日举行毕业典礼,共毕业852人。
     黄埔军校内,由于共产党与国民党两个组织并存,两种思想和势力的斗争逐步发展。1925年2月1日以共产党员为主要成分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其宗旨为“革命军人联合起来,打倒陈炯明”,并出版《中国军人》。4月24日在校国民党学生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出版刊物为《国民革命》(周刊).                           
    1926年2月2日军校举行青年军人联合会、孙文主义学会联席会,蒋介石、汪精卫与两会代表李之龙、周逸群、潘佑强、 周惠元、葛武棨、张其雄、杨耀唐、缪斌、张静愚,共11人参加。会议作出4项决议:(1)两会干部准互相加入,(2)两会在军校及党军须承本军校长及党代表之指导,(3)团以上高级长官,除党代表外,不得加入两全,(4)两会会员,彼此有不谅解时,得请校长及党代表解决之。
    4月10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宣布解散。在《解散通电》中表示:“本会拥护革命而始,亦以拥护革命而终:”20日孙文主义学会也发表自动解散宣言,宣称誓必实现孙文主义而后已。                           
    1926年6月27日黄埔同学会成立,以蒋介石为会长,曾扩情为秘书,曾扩情、贾伯涛、扬其纲、刘仇西为同学会代表。该会宗旨:以黄埔军校为中心,联络感情,互相砥砺,团结精神,统一意志,遵守总理遗嘱,努力国民革命.该会规定,凡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及中央军事攻治学校学生均为本会会员,非本校学生曾在本校服务2年以上者,由会员5人以上介绍,由多数会员通过,校长批准后得聘请为名誉会员,但不得担任本会职务。黄埔同学会成立之始,国共两党成员都参加会务工作。后来原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把持会务,秘密调查共产党的活动,排挤同学会中的共产党员。                           
   1924年11月11日孙中山下令组织党军,成立教导第一团,12月又成立第二团。此后,逐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黄埔军校开办期间,为统一广东和出师北伐立下功勋。1924年10月广州地区发生商团叛乱事件,军校师生执行孙中山的手令,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校师生和教导团组成东征军,在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领导下,挺进至东江,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 是年6月香港和广州沙而工人举行反帝政治大罢工,震惊中外。军校师生亦积投入反帝斗争,支援工人运动。参加第二次东征,对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7月北伐、军校师生在北伐各军中先后担任各级将领或战斗骨干;北伐军出师一年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席卷东南各省.进取中原。黄埔军校的声威因之亦达到高峰。
                                                    
                            三、陆军军官学校各分校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创立后.最先在黄埔岛内设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广州市内设省分校,然只是名义,并无专门组织机构,实为移驻学生分区上课而已.正式建立分校,始于1925年的潮州分校,此后一二年继于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长沙分校又称第三分校。
    (一)潮州分校    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底定潮汕之后,为给随同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补课,筹设潮州分校。不久,部队返回广州,分校亦同时结束. 10月第二次东征再次收复潮汕,潮州分校遂恢复.    1925年11月12日潮州分校开始招生,学员队以第一军第三师和独立第二师下级官佐编组之,入伍生由广东潮梅考生编组之。12月10日何应钦任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8日以周恩来兼分校政治部主任,举行开学典礼,学员与人伍生各编3个队,共700余人.1926年4月l日邓演达与何应钦对调,去潮州分校任教育长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6月1日第一期学生毕业,因与本校第三期毕业时间相近、故与本校第三期毕业生同等待遇。毕业后,即分发至第一军第二、第二十师见习。 6月6日第二期380名学生入校训练,12月期满毕业,与本校第四期毕业生同等待遇。第二期学生毕业后.潮州分校即停办。                         
    (二)南宁分校    1926年春,在广西南宁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以俞作柏为校长,萧越为教育长。    第一期学生招收现职初级军官246名,学期6个月;初中毕业或相当中学程度学生424名,学期18个月。在入伍期内编为5个队,入伍期满编为6个队。其中步兵4个队(有1个队专修政治训练),炮兵、工兵各1个队。  1927年底第二期开办时,俞作柏被免校长职                                                                           
        (三)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武汉后,决定在武昌筹设政治训练班。同月16日以包惠僧负责的训练班筹备处正式成立。27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改政治训练班为中央军事学校政治科,以武昌两湖书院旧址为校址,调黄埔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政治科学员来汉,并着手在武汉招收一批新学员。政治科主任由邓演达兼任。11月30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学员500余人从广州出发,12月初到达武昌.11月1日中央军事学校政治科成立招考委员会,以邓演达为主席,郭沫若、李明治(一氓)、彭漪兰、王法勤、杨树松、王乐平、陈公博、詹大悲、李汉俊、董必武、刘芬、包惠僧、纪钱、郑强等为委员,负责招考新学员。从来自豫、皖、鲁、直、晋、陕、甘、奉天、热河及朝鲜等地的6000多应试者中录取了986名男生、195名女生。部分未被录取的考生转入总司令部学兵团.
    1927年1月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工兵科学生亦陆续经赣来汉进入该校学习,使该校成为拥有政治、炮兵、工兵等科的综合性军事院校。故而1月19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决定,改中央军事学校政治科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长和党代表分别由蒋介石、汪精卫担任,实际主持工作的是代校长邓演达。此后又陆续任命张治中为教育长、训练部主任兼学生总队长.周佛海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蓝腾蛟仔军事总教官.
    2月12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分校新设的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女生队,为中国历史之首创。3月中旬,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就军校性质、体制诸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其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改校长制为委员制.据此精神,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吴玉章提出:武汉分校应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本部,建议取消分校名称,提议获得通过,蒋介石去校长职,改由谭延闿、徐谦、恽代英、邓演达、顾孟余5人组成校务委员会,以谭延闿、邓演达、恽代英3人为常委. 3月底,张治中辞去所兼各职及学兵团团长。国民党中央决定解散学兵团,将经过甄别的1300余名学兵改编为入伍生。侯连瀛接张治中为教育长,杨树松接张治中为学生总队长。不久周佛海离职,施存统接周担任校政治部主任。                           
    “四一二”政变以后,夏斗寅趁武汉政府所辖各军在河南北伐前线之机,举行叛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于5月18日改编为中央独立师,配合叶挺部队将夏部击溃;继而又西征杨森,解除了其对武汉的威胁。6月下旬,中央独立师凯旋后进行改编,编成步兵3个团,机关枪、炮兵、工兵各1个营,第一团团长张鸿儒,第二团团长蓝腾蛟,第三团团长史文桂.由于该师领导人多为共产党员。6月30日汪精卫下令撤销该师建制,学生返校。
   “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后,该校一部分被迫离校,一部分转移到叶挺、贺龙等部队,剩下的被张发奎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至此结束。                           
    1929年4月钱大钧在武汉开办军校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两期,第七期毕业人数1760人,第八期于1932年3月并入南京本校.                           
    (四)长沙分校     长沙分校枝,原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因校址设在长沙市小吴门外教厂坪,故称长沙分校。   该校设于1927年2月,石醉六为校长,余范传为教育长,谢煜焘为总队长,夏曦为政治部主任。学员含带职学习的军官     和新招收的学生两种,共编为8个大队。                           
    5月“马日事变”后,校长、教育长相继离职出走,夏曦等人也被迫转移。故学校不再设校长,组成以唐生智为首的校务委员会。教育长一职由原总队长谢煜焘升任,原工兵大队长陈维斌为学生总队长,政治部主任改由仇鳖担任.因唐生智时在武汉,校务实由湖南省代主席周斓主持。
    1927年11月南京政府西征讨唐,唐生智下野,出走日本。程潜进驻长沙,程将所属第六军学生队并入该校。原在校学生一部分至南京,被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第三大队。俟原在校学生和第六军学生队的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该校即行停办.
                           
                            第二节海军和航空学校
    一、海军学校      海军学校系由福州船政学堂改称.1866年闽督左宗棠奏准于福州马尾建厂造船。1867年沈葆桢任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前后两学堂,为中国训练海军人才之始。前学堂学习法文,教授制舰、造械等技术:后学堂学习英文.教授驾驶、管轮等技法,  前学堂制造班历届学生毕业8班,共178人。1913年北京海军部将船政前后两学堂收归部辖.前学堂改名为制造学校,曾宗巩、沈觐宸、陈藻藩先后充任校长。1918年又附设飞潜学校,派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兼充校长,教授制造水上飞机及潜艇专科,毕业学生3个班,共56人。1921年出国学习航空学员回国,学员曹明志、吴汝夔等赴校试演水上飞机.并教练飞行.1926校校费支绌.海军部令将制造、飞潜两学校并入海军学校办理、  后学堂于1913年改名为海军学校。原分为驾驶、管轮2个科。驾驶班毕业19届,共341人.管轮班毕业14届,共210人。后因海军学校整理名称,将驾驶班改称为航海班,管轮班改称为轮机班。自1927年起,航海班先后毕业7届,共152人.轮机班毕业5届,共80余人。
    该校于1917年3月由校长王桐呈准将旧校设施全部拆卸,另行建筑。1919年末工程完竣,派代理制造学校校长曾宗巩验收,并拔制造学校学生51名并入海军学校,改习航海。1921年又由飞潜学校拨学生62名补充海军学校轮机班。1928年烟台海军学校因战争停课,先后将学生拨寄闽校肄业,两次共82人. 1929年海军部成立后.厘定学校规则,整饬教育制度,海军学校为培植海军专门人才之唯一机关。先后聘请英国海军军官孟罗克礼、戴乐尔、毕维恕等分任海校航海及轮机教官。                         
   二、烟台海军学校 1901年设烟台海军学校,以谢葆璋为校长,只办航海专门一科。自开办起至1928年历届毕业17班,共517人.1920年吴淞学校停办.归并于烟台海军学校。以佘振兴为代理校长。1922年派林继荫接任校长。       1928年该校因烟台战事而中辍,先后将航海学生拔寄闽校学习于是年7月修业期满,与闽校航海生同一待遇。
   三、海军训练营    海军训练营机关成立于1886年,设在威海卫刘公岛,始名为海军练勇学堂.设管带、帮带各1员及正副教习、炮弁头目等,另任管理、教练职务。甲午战争后于1896年移设旅顺口之海沙沟,堂制仍旧。1904年改学堂为海军训练营,移设烟台之东台。1912年7月芝罘东西山炮台收归部辖,派邓家骅为海军训练营营长兼管该地炮台.  1915年3月刘冠雄赴烟台察勘练营,筹划整理.
    1916年厘定练营职守名称,按编制设正、副营长各1员,教练官2员,队、分队官各10员,枪炮及帆缆教习各l员,头目若干名,改练习为练兵。扩充兵额,招募舱面、信号、鼓号、练兵共400名,轮机练兵80名,分队训练.毕业年限延为2年.增授舰炮、轻炮、重炮及各舰艇药弹、信火、轮机、国文等课程.并改该营长缺为荐任,
   1926年该营移设马尾,裁撤队员、分队官、教习、头目,改设帆缆、枪炮、轮机、正副教官、正副军士长及上中下士,营制日臻完密,训练士兵办法亦渐次进步.                     
    1927年海军改为国民革命军海军司令部后,逐年添造新舰,毕业练兵不够分配.
   1929年间,该营增加练兵400名,特将营房拓广.该营平时定额原有练兵7个队、信号练兵2个队,配设帆缆副军士长2员,枪炮副军士长11员,帆缆枪炮上中下土23名.
   四、海军水鱼雷营     清光绪初年北洋购雷艇.组织雷队。1882年在大沽口设水雷营,旅顺设水雷、鱼雷营.威海设鱼雷局。1892年又在威海、大连湾添置水雷3个营。不久,南洋向德国订造鱼雷艇,船政又制成鱼雷快船。是年于南京创设鱼雷分局。1905年在广东黄埔开办鱼雷局。其海军各项水鱼雷机关成立不久均告停办,而历时最久者为海军水鱼雷营。该营原称南京鱼雷分局。1910年该分局拓改为鱼雷营。
   辛亥革命以来,北京海军部整理海军教育,对水鱼雷技术益为注重.1913年派林献忻、常朝干率领军士赴奥国训练学习新式水鱼雷。1921年派郑耀枢等6人赴美国贡城训练学习鱼雷。
   1929年春,改南京鱼雷营为海军水鱼雷营,仍以常朝干为营长。该营位于草鞋峡江滨,起初规模尚小,设备不全.军阀混战,军费奇绌,无法扩充。海军部成立后,因水鱼雷在现代战争中地位重要,乃扩建营房,为培植现代水鱼雷人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