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能力指标:解放军空降部队新铁骑:ZBD03伞兵战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24:42
  近些年来,我国新型伞兵战车的研发与装备工作引起了境内外军事媒体的纷纷报道,ZBD03伞兵战车甚至曾经一度被外界揣测为BMD-4“瓜园”Y的中国山寨版。国庆60周年大阅兵ZBD03正式亮相,揭开了解放军空降部队“重装时代”的序幕。现登载美国列克星顿研究所分析师洛仑,托马森对ZBD03的分析,以飨博友。
  近些年来,中国空降兵部队的武器装备获得大大改善,特别是新装备的轮式伞兵突击车和履带式伞兵战车多次在中俄联合军演中亮相,引起各界极大关注。其中新型ZBD03伞兵战车能够利用重型伞降系统空投,战车本身还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系统,彻底改变了中国空降兵“一包伞、一杆枪”的简单形象,使其敌后纵深突击能力迅速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这里结合各种媒体披露的信息,对中国的ZBD03伞兵战车进行深入报道。   
  
  空降兵在解放军反分裂作战中重要性提升
  
  实际上,伞兵战车曾经是苏联/俄罗斯空降兵的专用装备,从1950年服役的ASU-57到2005年服役的BMD-4,俄共制造了5000余辆ASU、BMD两大系列伞兵战车。俄罗斯不仅拥有最成熟的伞兵战车技术,在部队编制与运用、战术战法、配套伞降系统等方面都领先其他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伟大邻邦”中国对这种“神奇战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简氏情报评论》专栏作者伊恩·博斯托克指出,这首先源于当时李登辉领导的台湾当局急于走“台独”路线,迫使中国大陆不得不认真研究“反分裂军事斗争准备”的课题,而战时如何将精锐部队送上台湾岛就成为大陆方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外界热议的不同,解放军高层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对台遂行两栖作战的巨大难度,因为台湾东海岸多为临海陡峭山崖,少有适于登陆的海滩,而西海岸的低潮位会使海岸出现约5~13千米长的泥泞沙滩,除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运输舰上卸下坦克和重型装备外,没有其他办法能顺利完成装卸任务。台湾在夏天和冬天两个雨季通常会刮起时速高达80多千米的狂风,并在海面上掀起6~9米高的巨浪,夏季还有可能因降雨而产生洪水。台湾夏季的东南风或冬季的北风会使登陆舰艇的船身侧面受到波浪的冲击,并使许多舰艇有翻沉的危险。因此,空降兵在解放军“反台独”作战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由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第一代伞降系统只能空投吉普车、追击炮级别的装备,当时的中国空降兵只能是单纯地“空投步兵”,除了随身轻武器,只有40毫米火箭筒和少量82毫米迫击炮作为伴随火力,至于敌后纵深作战,则基本靠自己的两条腿。很显然,两条腿不可能跑过车轮子,否则势单力薄的空降兵必然会错失战机。
  为尽快提升空降兵的快速机动-作战能力,中国不仅从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成批引进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还积极向俄罗斯咨询伞兵战车技术合作事宜。据香港《广角镜》报道,1997年,中国曾与俄罗斯库尔干机械制造厂探讨过购买BMD-2伞兵战车生产许可证的问题,并购买若干辆BMD-2样车,但由于价格因素,中国最终没有采用俄版BMD,转而决定自行研制伞兵战车,这就是今天的ZBD03伞兵战车。顺便提一下,尽管BMD-2生产许可证没有谈妥,但库尔干机械制造厂还是做成一笔生意,将BMP-3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和火控设备出售给中国,用于其二代步兵战车的研制。据悉,这套武器系统中的30毫米机关炮也被移植到中国制造的伞兵战车上。
    库尔干机械制造厂将BMP-3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和火控设备出售给中国,用于其二代步兵战车的研制
  ZBD03亮相演习场
  
  据台湾《尖端科技》报道,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发新型伞兵战车,项目代号为WZ506,样车定型时称ZBD-2000,至2005年正式列装时定名为ZBD03。由于俄罗斯没有提供完整的技术信息,毫无经验的中国技术人员从头干起,他们没有简单模仿BMD-2战车的技术,而是大胆采用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制造出独具特色的伞兵战车。
  为了解决战车的伞降系统,中国与乌克兰有关单位进行合作,引进苏联空降兵在阿富汗战场上用过的“舍利夫”无货台重装空投系统(一说由俄罗斯直接提供),并使之国产化,衍生出K/STW-17型车辆空投系统。该系统重达1吨,设计构思非常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战前准备和空降脱离时间都非常短。据ZBD03战车设计人员介绍,空降兵重在出其不意,时间是第一作战要素,因此伞兵战车从空降到战斗的状态转换时间要求尽可能短,K/STW-17系统解脱非常方便,人员到位后只需5分钟就能把车开走。
  2004年7月,两辆ZBD03原型车被伊尔-76运输机空投到中国西北戈壁某试验场,与空降兵的20辆轮式伞兵突击车协同进攻,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夺占了蓝军的营盘。据当时参演的解放军官兵称,这种攻击强度与攻击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因为以往中国空降兵跳伞后,需自己携带30千克的装备赶往几十千米外的目标,如今有了伞兵战车和伞兵突击车,他们就能在距目标50千米外实施空降,长途奔袭时也不会消耗太多体力。
  2005年,ZBD03伞兵战车正式列装解放军空降兵。同年2月,该车首度进行空中实装实投试验,取得网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降兵从单纯步兵向摩步化部队的转变。据解放军空降兵某团副团长郑迎军介绍,为使伞兵战车尽快形成战斗力,车绲每天5点钟起床,6点就开始准备射击,每天训练近10个小时,摸索如何快速捕捉目标,发现目标,快速射击摧毁目标,“练得眼睛一眨不眨”。针对空降兵跳伞后因距离较远建制容易打乱的特殊情况,中国空降兵摸索出新的乘车作战原则,即所有官兵按照就近原则,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战车,不能归建者直接与邻近战友形成战斗群,谁职务高谁指挥,或者谁军衔高谁指挥,理顺了伞兵战车从着陆到进入作战状态的指挥关系,其意义相当重要。
  2005年8月,中俄两军在胶东半-岛的潍坊靶场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实兵联合反恐军演,中俄-空军总共出动1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投送168名伞兵和24辆伞兵战车,中俄兵员车辆各占一半。演习中,解放军空降兵“上甘岭特攻8连”驾驶ZBD03伞兵战车首度亮相,不仅反击了港台媒体关于“大陆‘山寨’版BMD战车”的谣言,还以优于俄军的表现赢得热烈的掌声。   
  据当时参演的中国空降兵某师副师长孙向东回忆,“在演习前夕,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观靡熟悉俄军王牌第76空降师(著名的“红旗普斯科夫师”)的装备,他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装备伞兵战车了。但俄方却从来不看中方装备,看得出俄军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在正式演习前的中俄空降兵合练中,重型装备和空降兵分别由不同飞机投放,出于安全考虑,不同任务的飞机在空投时必须错开一段时间,先投装备,后投人员,这意味着空降兵落地时,往往与战车相距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老辣的俄军空降连从着陆到找到战车,再到全连最后集结出击的时间是11分钟,而解放军为12分钟。这一分钟的差距让中国空降兵寝食难安,他们立即对原有方案作出大胆改进,新方案要求作战官兵跳伞时机提前,同时着陆点更加接近战车,这对于部队的整体指挥能力和官兵跳伞技术提出极高要求,甚至夹杂了风险性。仅仅十几天后,在正式演习的8月16日,中国空降兵从空中着陆到登车集结时间缩短至10分30秒,竟比俄军快了30秒。在后续进攻行动中,中俄伞兵战车都要用机炮摧毁各自的目标。当俄方BMD-3战车打完限定的炮弹后,却还有一些目标没有被摧毁,而中方部队在摧毁完自己负责的目标后,按照“联合作战,共同歼敌”的要求,一举打掉俄方部队未能击中的目标,现场观摩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惊叹不已。

 

 
  
  构造剖析
  
  台湾《尖端科技》杂志指出,通过反映ZBD03各个细节的照片,可以看出该车的设计与配备融合了更多中国本地化的元素,具有与BMD-2完全不同的车体布局和武器系统。尽管如此,但外界普遍认为,ZBD03运用的战法与战术、配套的多伞式伞降系统等,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师承了俄罗斯。
  ZBD03与BMD-2战车在外观尺寸上有些接近,车高和车长基本相当,不过车宽比BMD-2小了约200毫米。据ZBD03的设计师解释,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数量比较有限,中国空降兵在日常训练乃至战时还得大量借用机体更窄的国产运-8中型运输机投送,因此ZBD03的车宽必须满足运一8机舱的容纳要求。
  由于空投需要,ZBD03的重量受到严格限制,中国设计团队尽量挖掘性能极限,把大批轻量化材料融入设计中,力争为战车选出满足作战要求的最轻质部件。最终,ZBD03的战斗重量仪9吨左右,较俄制BMD系列的13吨轻很多。不过,台湾《尖端科技》杂志则认为,ZBD03恐只具备最基本的防护强度,仅能对抗小口径枪弹与炮弹破片的攻击。但该车的设计总师坦言,伞兵战车的开发初衷就是“不对称作战”,“飞机打坦克,坦克打人,都是不对称作战”,同理,伞兵战车的交战对象也不该是那些大腹便便的重装战车。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随着中国200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在不久的将来服役,中国伞兵战车的战斗重量势必会水涨船高,其防护性能也将上一个台阶。

 

 

  
  就车内布局来看,ZBD03采用相当传统的步兵战车设计,结构上大致分为车体前段的动力舱、中央的战斗舱、后段的乘员舱三大部分。需要强调的是,ZBD03与BMD-2最大的区别是在动力舱的布局上,ZBD03为动力舱前置式设计,而俄罗斯BMD系列均把动力舱置于车体后部,且ZBD03的乘员主要从车尾舱门进出,与BMD-2只允许载员从舱顶进出不同。俄方战车设计师认为,BMD系列之所以坚持动力后置,一是增强动力及传动装置的安全性,也为驾驶员提供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驾驶环境,二是照顾了伞兵战车的水上行驶性能,三是能为战斗舱腾出更大的武器安置空间。但中国设计团队显然不太认同,因为动力后置的致命缺点就是乘员舱布置比较困难,空降兵上下车比较麻烦。考虑到车辆功能衍生及载员战斗转换等问题,中国设计单位还是决定改弦更张。
  香港《广角镜》报道称,该车动力舱配备一台气冷式柴油机,最大功率约350马力,由于全车战斗重量仅9吨左右,推重比达35马力/吨,为车辆提供了较好的机动性能。ZBD03不仅具备较好的陆上机动性,陆路行军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还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在悬挂系统方面,ZBD03采用可调液气悬挂系统,可根据路况需要进行调整。当车辆实施空投时,悬挂系统会将负重轮提起悬空,避免出机舱时产生拖带,防止战车偏滑脱离轨道。而当车辆着陆后,驾驶员又能通过悬挂系统将行动系统调回正常状态,使车辆迅速投入战斗。
  

 
  车辆空投系统
  
  伞兵战车的“第二生命”莫过于空投系统。ZBD03战车所用的K/STW-17型空投系统由牵引伞、主伞、脱离和缓冲系统四大部分组成,每个子系统都遵循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原则。
  据解放军空降兵伞训科长尹西斌中校介绍,每架伊尔76MD运输机最多可装载3辆ZBD03,飞机起飞前先用机载吊车依次将战车送人机舱。在实施空降作业时,依靠设置在机舱内的两条滑轮轨道和中间的导轨,伞兵战车就像行驶中的火车一样,以“尾先头后”的方式被牵引伞瞬间拉出飞机。空降兵排长张文斌强调,别看这个过程只有两三妙,但极具危险性,“关键是怕车辆不能顺利离机,牵引伞兜住风后没拉动车体,或者牵引伞拉偏方向,导致整个战车在机舱内转向”,以至于“车体横陈”把飞机后门堵上,形成“伞投飞机”的怪状,造成飞机失速坠毁。

 
  众所周知,空投高度越高,飞机速度越快,装备降落后散落的面积就越大,空投的精确性也会大为降低,因此,中国空降兵更多地选择了600米低空投送战车。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空降兵跳伞可以通过操纵降落伞克服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伞兵战车则只能根据风向风速情况下降,要控制战车降落的位置和姿态,就对主伞提出了更高要求。尹西斌中校介绍,每辆ZBD03战车的主伞共有4副,每具伞单重100多千克,面积是760平方米,比空降兵用伞增大近10倍。为避免伞面在高速降落过程中被大风吹破,伞面用特制涤纶面料织成。主伞打开后5秒内,它会自动形成灯泡状,以减小开伞瞬间的扩张,主伞口部还有一根绳子,目的是把伞口控制住,5秒后,主伞内的自动切割器割断控制绳,主伞第二次张开,这样能减少装备和伞之间的冲击力。
  每具主伞都有30根17米长的特制伞带,虽然每根伞带不足20毫米宽,但单根拉力都超过80千克,可以承受战车瞬间离机时的重量及加速度。说到这里,普通读者也许会担心,过多过长的伞绳极有可能在空中发生缠绕,进而导致战车中心瞬间偏移,降落伞失效。尹西斌中校的解释是:要避免这一点,除了地勤保障人员在地而叠伞时要严格遵守规章外,只要找准伞绳应该栓在战车的哪个部位,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连接主伞和战车还有一个关键的脱离锁,它的作用是在下降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解脱时间节点,使战车和主伞迅速脱离,防止车辆被伞拖带。据总设计师介绍,有关脱离锁还发生过一段小故事。那是在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期间,现场采访的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声称目睹一辆ZBD03伞兵战车着陆时发生翻车,而实际情况是战车的伞降系统中的脱离锁没 能正确解脱,因为脱离锁的设计要求是在车辆着陆过程出现低于800千克牵引力的瞬间自动脱钩,但那次情况特殊,现场风速较大,车辆在落地瞬间没有出现小于800千克的牵引力,结果伞借风力,把战车拖翻。但这没有影响战车的技术性能,中国空降兵迅速临机处置,把车体扶正后迅速投入战斗,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触地的瞬间,伞兵战车还需要可靠的缓冲系统来实现“软着陆”。K/STW-17装备的缓冲系统紧贴在车辆底部,其中缓冲气囊牢牢扣住底盘。缓冲气囊实际是可折叠的8个布口袋,每个口袋侧壁都有一个排气口,外面有尼龙搭扣充当泄压阀。气囊的应用原理与皮球有些相似,只不过皮球被瞬间强力挤压时会把气体一口气放光,而战车用气囊却像手风琴一样,当车辆急速下降过程中,气囊像拉手风琴一样兜风充气,着地之前形成密闭气室,车辆强力触地时,气囊内气体压力超过一定值,尼龙搭扣会被冲开,气体从排气口排出,这时候被空投的战车就如同躺在1米厚的气垫上,整个消气过程大致给战车带来约200毫秒的缓冲,得以“实现软着陆”。尹西斌中校说,这种缓冲气囊所产生的效果,就相当于人慢骑自行车撞墙,战车是可以承受的。另外,这套缓冲系统最内层还有一个地锚,它能像钩子一样定在地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被大风刮翻的几率。

 
  武器配备
  
  武器系统也是ZBD03值得研究的部份,虽然解放军已经引进BMP-3步兵战车配备的“100毫米炮与30毫米机炮”的复合式武器系统(俄罗斯已在BMD-4伞兵战车上沿用),但可能是基于成本考虑,或是为了减轻ZBD03的重量,最终仍简化了它的武器配备。
  ZBD03的单人炮塔由车长操作,内郜安装有“综合式炮塔组合模块”,武器包括1门获得俄罗斯授权生产的2A72型30毫米机关炮,搭配1挺并列机枪,另在炮塔右上方装有“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导轨,而两组三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就装在狭小炮塔的侧斜面。
  30毫米机关炮目前是国际上车载火炮的主流,从解放军引进2A72型机炮可以发现,解放军已经与国际潮流接轨,就实质的火力来看,ZBD03已达到与BMP-2、BMD-3同级的水准。2A72是一款具备双链供弹设计的俄制机炮,由著名的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KBP)研制,目前配备在BMP-3、BMD-4、BTR-80A、“铠甲”S1等装甲战斗车辆上,中国引进后进行了若干适应性改造,以符合国内需要。ZBD03还装有1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内备有3枚“红箭”73C型反坦克导弹。虽然“红箭”73是仿俄制AT-3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但“红箭”73C型使用穿甲能力增强的串联战斗部,再搭配自动化控制系统,反装甲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其弹头威力足以对付外挂有反应装甲的坦克。为了充分发扬火力,该车配有带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双向稳定昼/夜瞄准具、热成像目标跟踪仪、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及导航设备等。该火控系统使车长具备一定的操纵武器进行昼/夜精确打击静止目标的能力。虽然ZBD03搭载的空降兵以下车作战为主,但在车体两侧还各开设有两组潜望镜和射击窗口。
  不少专家认为,该车的火力甚至可以保障空降部队在进攻或防御时无需呼叫远程炮火的支援。不过,也有人认为伞兵战车上的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均由车长操作,其车长任务过于繁重,遇有多种威胁时似难以兼顾。
  
  结语
  
  从ZBD03的设计与性能看,这款专为空降部队设计的战斗车辆,确实提高了中国空降部队的机动打击火力,有效提升了解放军实施快反作战乃至“斩首”作战的能力。不过,ZBD03虽然满足了战术需求,但严格的限重却是以牺牲防护设计为代价,其防护能力恐无法抵挡一般车载机关炮或轻型反装甲火箭弹。尽管如此,ZBD03的火力却不容小觑,其所配备的2A72机关炮与“红箭”73C导弹已达到对付重型步兵战车的水准,让轻装的空降部队获得抗衡机甲部队的武器。因此,ZBD03虽然看起来不堪一击,但在战场上却不是好惹的对手,有能力挑战更重量级的对手,例如步兵战车甚至中型坦克。香港《亚太防务》杂志指出,ZBD03的服役是解放军空降部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幅提高了其攻击火力。 

 ZBD03伞兵战车采用传统的步兵战车设计,全车为方正的厢体式结构,整体上大致分为车体前段的动力舱、中央的战斗舱、后面的乘员舱三大部分。ZBD03可输送7名乘员,包括驾驶员、车长、炮长(位于驾驶席后方)和乘员舱内的4名伞兵。驾驶席位于车体左前侧,其后方为车长席,右侧则是动力室。乘员主要从车尾舱门进出。
  武器系统包括1门2A72型30毫米机关炮,搭配1挺并列机枪。炮塔右上方装有“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发射架,两组三联装烟幕弹发射器装在狭小炮塔的侧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