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什么意思: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国务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23:14:35

长春老建筑物语— “满洲国”国务院

     长春“满洲国”国务院,位于顺天大街和兴仁大路交汇处(现新民大街和解放大路交汇处)的东南角。此建筑1934年7月开始动工建设,1936年11月竣工。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国务院一直在原道台府衙处办公,1937年1月后,搬入此楼直至1945年“满洲国”覆灭。


        作为政府建设的第五厅舍,该建筑堪称“兴亚式”建筑集大成的一个作品。整栋建筑坐西向东,平面呈横“王”字形状、左右对称,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地下一层、主体五层、侧楼四层、塔楼六层,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而在外观上最具特点的是正门的设计,两条方柱和四根变径圆柱支起一个三层楼高的门厅,其上是检阅台,主楼上的塔楼庄严肃穆,气度不凡。这座建筑建设了两年多,耗资250万元,是“满洲国”成立后,除中央银行外耗资最大的一栋建筑,所以其内外装修装饰之豪华可以想象。



        由于此楼建筑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从“满洲国”成立后,就是上下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自1933年3月开始,在国务院内设立了一个“官衙建筑委员会”的审议机构,其委员都是政府首脑,主要的职责就是审查厅舍的设计方案。在前面几个厅舍的样式决定中,大家即可以感觉到前两个厅舍(市公署和警察厅)的草率决定和尝试的意思,也可以感觉到后两个厅舍(财政部双子楼和蒙政部)的逐步成熟与发展。等到了国务院大楼设计审议的时候,“委员会”谨慎多了,因为这是“满洲国”的执政象征和建筑风格的代表。当时,关于此大楼的设计,有多个不同的方案,前文提到的前两个厅舍的设计者相贺兼介也有一个设计方案。经过慎重的对比,最后采用了年轻设计者石井达郎的设计方案,就是现在的国务院大楼。而相贺兼介所设计的国务院大楼方案,也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设计,后来也被采用,这就是其后的第六厅舍司法部。



         1945年“满洲国”覆灭后,这里成为国民党励志社的所在地。1948年10月解放后,这里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后来随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这里成了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并在门前修建了一座白求恩的雕像。医大与吉大合校后,现在这里是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办公楼。

                                     (现在的模样,风采依旧)

        关于此楼的设计风格,许多资料都称跟同期日本的国会议事堂极为相像。相像不假,同为一个时代来自于一个国家的设计人员,这也不难理解。但真正把两个建筑的图片放到一起比一比,除了中间塔楼外观有些类似外,可以明显感觉国务院的外观设计更“中国化”,整体感觉更和谐。

                      (特意选了一张挂了中国国旗的日本国会议事堂的图片,哈哈)
   

        其实,就像前文提到过的一样。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已经高速发展了五、六十年,日本的建筑在学习西方建筑的同时,也在探讨自己的“民族风格”。所以在那个时代,日本诞生了一批“帝冠式”建筑,像神奈川县厅、名古屋市厅、军人会馆、东京帝室博物馆等,而且屡屡获得建筑设计大奖。而这种“帝冠式”风格,在日本也并不是全都叫好的,相当的建筑家也称其为“不伦不类”,嫁接总是需要过程的。有意思的是,同期的中国人走得也是同样的路。二十年代统一中国后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建设的交通部、广州的中山大学文学院、武汉的武汉大学等等,都在用与“帝冠式”类似的方式诠释着自己“民族”的东西。更有意思的是,解放后北京的十大建筑、友谊宾馆、国家科委等等,无不安上一个“民族”的顶子,用于彰显自己的个性。就连长春的省图书馆、省宾馆、一汽的大门及住宅,都是一脉相承的手法!其实,各代的建筑学家们都在尝试一件事情:不全盘照搬别人的,努力表现自己的!

        但要将“自己的”和“经典的”结合好且能够传世,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听到人们评论国务院大楼所发出的“现在看都不难看、不落后”的感叹,都在证明这栋楼的设计成功……如果我们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都能站在八十年后,还能得到后人“不难看和不落后”评价的角度去盖建筑,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会少弄许多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