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案例:丧大记第二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59:36

丧大记第二十二

【题解】

郑玄说:“名日《丧大记》者,以其记人君以下始死、小敛、大敛、殡葬之事。”孔疏云:“《记》谓之‘大’者,言其委曲、详备、繁多,故云大。”王夫之说;“大,备也。自始死至葬,自诸侯至士,皆备记之,所以补《丧礼》之末悉者也。”篇中所记,与《仪礼》的《士丧礼》、《既夕礼》二篇多相呼应,可参互读之。

【原文】

疾病,外内皆扫。君、大夫彻县①,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墉下②。废床③,彻裹衣,加新衣,体一人④。男女改服⑤。属扩以侯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⑧。大夫、世妇卒于道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士之妻皆死于寝。

【注释】

①县(xuan悬):指悬挂在乐器架上的钟磐之类乐器。详《曲礼下》“祭事不县”注。

②墉:据郑注和《既夕礼》,“墉”,当作“墉”,墙也。

③废床:据郑玄注,是把病危者从床上挪到地面上,以便得到地的生气。

④体一人:《既夕礼》作“御者四人皆坐持体”,文意比较明白。体,指四肢。

⑤男女改服:即《间丧》所谓“亲始死,笋缅徒既,极上枉”。详彼注。

⑥君、夫人卒于路寝六句:郑玄说:“言死者必皆于正处也。”今成语有娜‘寿终正寝”,本此。路寝:正寝。古代天子有六寝,正寝一,燕寝五;诸侯有三寝,正寝一,燕寝二。正寝又叫大寝,是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是斋戒和疾病时的住所。燕寝又叫小寝,是平常燕居休息的地方。世妇:大夫的正妻。适:通“嫡”。士、士之妻:原脱一“士”字,据阮元校补。

【译文】

病人病危时,要把寝室内外都打扫干净。病人是 国君、大夫,就要撤去乐悬;是士,也要把琴瑟收藏起来。让病人头朝东躺在室内北墙下。废床,为病人脱下脏衣,换上新衣,由四个人分别按住病人的四肢。男女改换服装。在病人的口鼻上放点丝绵,以观察和等待断气。临终时,男人不用女人侍候,女人也不用男人侍候。国君及其夫人都应死在正寝。大夫及其正妻都应死于正寝。卿的妻子如果未得任命,就要死在她自己的住处,然后迁尸于正寝。士和士的妻也都应死于正寝。

【原文】

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①,无林麓则狄人设阶②。小臣复。复者朝服③。君以卷,夫人以屈狄④。大夫以玄赦,世妇以擅衣。士以爵弃,士妻以税衣⑤。皆升自东荣⑥,中屋履危⑦,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司服受之⑧,降自西北荣。其为宾⑨,则公馆复,私馆不复。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毅而复。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妇人复,不以禧⑩。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注释】

①虞人:掌管山林之官。阶:梯子。用以登屋招魂。

②狄人:低级乐官。

③复者朝服:郑注:“用朝服而复之者,’敬也‘"

④君以卷(gan衰)二句:郑玄注:“君以卷,谓上公也。夫人以屈狄,互言耳。”意思是说五等诸侯及其夫人所用的招魂衣服是不同的:上公用衷服,其夫人用伟衣;侯、伯用瞥服,其夫人用榆狄;子、男用霭服,其夫人乃用屈狄。有关衣服的注解,统详《玉藻》注。

⑤大夫以玄赦(cheng称)四句:玄祯,即玄冕,也就是玄衣缚裳。赦,赤色。其他有关衣服的解释,也详《玉藻》注。

⑥荣:屋檐两端向上翘起的角。又叫屋翼。

⑦危:屋脊。

⑧司服:掌管天子、诸侯衣服的官。此处当是泛指。

⑨其为宾五句:详《杂记上》注。

⑩禧(ran冉):谓纯衣缀神。即下缘镶有缥边的黑色丝衣。这是出嫁时穿的礼服。

【译文】

在为国君招魂时,如其境内有山林则由虞人设梯,如其境内,没有山林则由狄人设梯。由国君的近臣招魂。招魂者要身穿朝服。为国君招魂所用的衣服,上公用哀服,侯、伯用瞥服,子男用森服;为上公夫人招魂用伟衣,为侯、伯夫人用榆狄,为子、男夫人用屈狄。为大夫用玄衣缥裳,为大夫之妻用檀衣。为士用爵弃服,为士妻用税衣。招魂者都是从东荣处登梯升屋,一直上到屋脊的正中间,面朝北,挥动着招魂所用的衣服,拉长声调地呼喊三声:“某,回来吧J”然后把招魂的衣服卷起来从前檐投下,下面一个人用竹筐接住,招魂者从西北荣下来。出国访问时死掉的,如果是住在宾馆就招魂,如果是住在卿大夫之家就不招魂。如果是死在半路,就上到其乘车的左毅上招魂。招魂所用的衣服,不再用来穿到死者身上,也不用来做敛衣。为妇人招魂,不用其嫁时所穿礼服。凡是招魂,男子呼喊其名,妇人则呼喊其字。只有哭泣是在招魂之前,其他善后事宜都是在招魂以后进行。

【原文】

始卒,主人啼①,兄弟哭,妇人哭踊②。既正尸③,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④。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⑤。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⑥,北面。

【注释】

①主人:此谓死者嫡子及众子。

②哭踊:哭时跳起跺脚。

③正尸,始死时尸在北墙下,今移至南墙窗下,头朝南。

④子姓:此指男姓众子孙。下文“子姓”则指女姓子孙。

⑤内命妇:诸侯的世妇。

⑥外命妇:卿大夫之妻。外宗:国君姑、姊妹的女儿。详《杂记下》注。

【译文】

国君刚断气,主人哀痛呜咽,其兄弟则放声而哭,妇女们则边哭边跺脚。把尸体放正以后,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尸体的东边,卿、大夫、死者的父辈和兄弟、男姓子孙立在孝子的身后。办理丧事的官员和众士哭于堂下,面向北。夫人跪于尸体的西边。内命妇、国君的姑、姊妹及女姓子孙立在夫人的身后。外命妇和外宗哭于堂上室门之外,面北而立。

【原文】

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妇则坐①,无则皆立。士之丧,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东方,主妇、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裳而哭②。

【注释】

①命夫:男子受有正式封爵者谓之命夫,其妻亦随之而受有同等爵命谓之命妇。

②承袅而哭:郑注云:“哀慕若欲樊援。”

【译文】

大夫死,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尸体东边,孝子的正妻跪在尸体西边。亲属当中的命夫、命妇可以跪,非命夫、命妇则皆立。士死,不但孝子可以跪在尸体东边,而且死者的父兄和男姓子孙也可以;不但孝子之妻可以跪在尸体西边,而且死者的姑、姊妹和女姓子孙也可以。凡是在室内哭尸时,孝子都是双手抓住覆尸的被子而哭,表示痛不欲生,要追随死者而去。

【原文】

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①。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则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跳,极枉②,扮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③。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④。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

【注释】

①寄公:在本国无法安身而逃亡他国侨居的诸侯。国宾:来作客的诸侯。

②极(cha插):插,掖。

③君拜寄公句:国君是在庭中向着寄公、国宾遥拜。寄公、国宾的位置,小敛之前,寄公位在门西,国宾位在门东,皆面向北。

④逆:迎接。

【译文】

国君死,尚未小敛,如果此时有寄公、国宾前来吊唁,孝子要出迎。大夫死,尚未小敛,如桌此时国君派人前来吊唁或送礼,孝子要出迎。士死,对于大夫前来吊唁,只要不是正在小敛,孝子就要出迎。凡是孝子出迎的时候,都要光着脚,把衣襟下摆掖在腰带上,捶着胸口,从西阶下堂。国君在庭中向着来吊唁的寄公、国宾拜谢。大夫对于国君派来吊唁的使者,要出寝门之外迎接;使者升堂传达国君的旨意,孝子在堂下拜谢。士对于大夫的亲自来吊,孝子只是在西阶之下就位,与大夫皆面东而哭,但不到门外迎接。寄公夫人来吊唁时,国君夫人要出迎。国君夫人派使者来大夫之家吊唁时,大夫的妻子要出迎。士妻只要不是正在忙于小敛,都要出迎前来吊唁的大夫之妻。

【原文】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①,主妇东面,乃敛。卒敛,主人冯之踊②,主妇亦如之。主人袒,说髦③,括发以麻。妇人董④,带麻于房中⑤。彻帷⑥,男女奉尸夷于堂⑦,降拜。君拜寄公、国宾;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⑧,泛拜众宾于堂上⑨。主人即位,袭、带、纽、踊。母之丧,即位而免。乃奠。吊者袭裘⑩,加武,带纽,与主人拾踊⑥。

【注释】

①主人:丧主。俗称“孝子”。一般是指死者的嫡长子。下文“主妇”则谓主人之妻。

②冯:通“凭”。谓凭尸。

③说:通“脱”。髦:用假发作的刘海。详《内则》首节注。④璧(zhua抓):露着发髻。

⑤房:此指西房。有关古代宫室的结构,详《杂记下》“成庙则衅之”节注。

⑥彻帷:孔疏云:“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至小敛,衣尸皆有饰,故除帷。”

⑦奉:通“捧”。夷:陈放。

⑧特拜:个一个地拜,逐一地拜。用于对尊者。与下文“泛拜”相对。

⑨泛拜:又叫旅拜。不管人数多少,只拜一次。用于对卑者。

⑩袭裘:掩起正服前襟。小敛后吊丧之服应如此。详《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吊”节注。

⑧拾(jie捷):轮流,交替。拾踊,主人先踊,然后妇人踊,然后吊者踊。每踊三跳,三踊凡九跳。

【译文】

小敛时,主人在门内的东边就位,面向西;主妇则在门内的西边就位,面向东,这才进行小敛。小敛毕,主人凭尸而号哭跳跃,跳的次数不限。主妇也像主人那样地号哭跳跃。然后,主人袒露左臂,脱去髦,用麻束住发髻。而妇人也到西房露出发髻,在腰部束上麻带。然后撤去障尸的幕帷,主人和主妇等亲属恭敬地抬起尸体,从室内移到堂上的两楹之间。然后主人、主妇等人从西阶下堂,向来吊的客人拜谢。国君拜谢来吊的寄公和国宾。.大夫、士向来吊的卿、大夫逐一拜谢,对于来吊的士,不管人数多少,只向着他们所站的方位拜三拜。国君的夫人,也在堂上拜谢来吊的寄公夫人。卿大夫的妻子、士的妻子,对于来吊的命妇,在堂上逐一拜谢;对于普通女宾则总的一拜。拜过吊宾之后,主人在昨阶下就位,给左臂穿上袖子,腰缠麻带,头戴麻经,号哭跳跃。如果是母亲去世,拜宾之后在昨阶下就位时,不须括发,只须戴免即可。然后设小敛之奠。从这时起,来吊唁的客人都要袭裘,在吉冠的冠圈上加上麻续,腰束麻带,跟在主人、主妇的后边交替哭踊。

【原文】

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①,雍人出鼎②,司马县之③。乃官代哭④。大夫,官代哭,不县壶。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烛⑤,下二烛。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宾出彻帷⑥。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⑦,诸妇南乡。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其无男主,则女主拜男宾于昨阶下。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为后者不在,则有爵者辞,无爵者人为之拜。在竟内则俊之,在竟外则殡葬可也。丧有无后,无无主⑧。

【注释】

①壶:壶漏。古代的计时器。

②鼎*用以烧水。冬季水易结冰,所以要把水烧开以后再加入壶漏中。虞人提供的木就是供烧火用的,角则是供舀水用的。

③司马:大司马。《周礼》六卿之一。司马的部属有挚壶氏,负责壶漏计时,故司马亲临悬壶。县:通“悬”。

④代哭:轮流一号哭。即由他人轮流代孝子哭,以使哭不绝声。未殡以前,有代哭之礼;既殡以后,则无代哭之制,因为那时已是朝夕哭和哀至则哭,不再是持续不断之哭。这是为了防止孝子哭出病来,所以做此规定。

⑤烛:火炬。孔疏:“有丧则于中庭终夜设燎(大型火炬),至晓灭燎,而日光未明,故须烛以照祭撰。”

⑥宾出彻帷:郑玄说这是君与大夫之礼。士是小敛毕即彻帷。

⑦由外来者:郑玄说是指奔丧者。如无奔丧者,则妇人位还在尸体西边。

⑧丧有无后二句:可参看《杂记下》“姑、姊妹,其夫死”节,该节是此二句的好注脚。

【译文】

办国君的丧事,由虞人提供烧火的木柴和舀水的勺子,狄人提供壶漏,雍人提供烧水的鼎,司马亲临视察壶漏的安置,然后安排官员轮流值班代哭。办大夫的丧事,只安排官员代哭,不设置壶漏。办士的丧事,由其亲属代哭,不得用官员代哭。办国君的丧事,堂上点着两支火把,堂下点着两支火把。办大夫的丧事,堂上点一支火把,堂下点两支。办士的丧事,堂上、堂下都只点一支火把。小敛结束,主人下堂拜谢来吊之宾,待宾走了以后,才撤掉堂上的帷幕。在堂上哭死者的位置是,主人在尸体的东边,面朝西;主妇等妇人在尸体的西边,面朝东。如果此时有奔丧者到家,也在尸的西边哭,主妇等人则向北挪,面向南。女习人迎客送客都不一「堂,即令下堂迎送,也是只磕头而不哭。男子出寝丫迎宾,不哭。对于来吊的女宾,如果丧家没有主妇,就由主人在寝门内向女宾拜谢;对于来吊的男宾,如果丧家没有主人,就由主妇在昨阶下向男宾拜谢。如果孝子年龄很小,就让他穿上孝服,由别人替他拜谢吊宾。如果孝子因故不在家,对于有爵位的吊宾应说明缘故,对于无爵位的吊宾则由他人代为拜谢。孝子不在家而在国内的,就等孝子回来主持丧事;如果在国外不能回来,那就只好由别人主持殡葬。总之,丧家绝嗣的情况是有的,丧事无人主持的情况却是没有的。

【原文】

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①;子、大夫,寝门之外杖②,寝门之内辑之③;夫人、世妇,在其次则杖④,即位则使人执之;子有王命则去杖⑤,国君之命则辑杖,听卜、有事于尸则去杖⑥;大夫于君所则辑杖,于大夫所则杖。大夫之丧,三日之朝既殡,主人、主妇、室老皆杖⑦。大夫有君命则去杖,大夫之命则辑杖。内子为夫人之命去杖,为世妇之命授人杖。士之丧,二日而殡。三日之朝,主人杖,妇人皆杖。于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于大夫、世妇之命,如大夫。子皆杖⑧,不以即位⑧。大夫、士,哭殡则杖⑩,哭枢则辑杖@。弃杖者⑩,断而弃之于隐者。

【注释】

①世妇:此指诸侯的次妇。下同。

②寝门:殡宫门。

③辑之:即辑杖。辑,敛也。把丧杖提起来不使拄地。因为灵枢在殡宫,这是神明所在,故辑杖。

④次:丧次。妇人居丧之所在堂上房中。

⑤子:世子。即嗣君。

⑥有事于尸:飨尸。尸,活人而代死者受祭者。飨尸自虞祭开始。⑦室老:大夫家臣之长。

⑧子:指庶子。

⑨不以即位:郑注:“与去杖同。”

⑩哭殡:停枢殡宫期间的哀哭。

⑥哭枢:起灵将葬时的哀哭。

⑩弃杖者二句:这是担心被人捡到而遭裹读。

【译文】

办诸侯的丧事,在其死后的三日,其世子及夫人即可拄丧杖;死后五日,已殡,世子授命大夫、世妇可以用丧杖。·世子和大夫,在寝门之外可以以杖拄地,进入寝门则要辑杖;夫人和世妇,在其丧次可以以杖拄地,到堂上就位哭时就要让别人拿住;世子在迎接天子派来吊丧的使臣时要将丧杖暂时丢开,在迎接诸侯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辑杖,在参与占卜葬日和虞祭以后的祭祀中,也要把丧杖暂时丢开+。大夫在世子居丧的地方要辑杖,在和其他大夫一道在寝门外就位时则可以以杖拄地。办大夫的丧事,在其死后三天的早晨成殡,然后主人、主妇、室老都可以拄丧杖。主人在迎接国君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暂时丢开丧杖,在迎接其他大夫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辑杖。卿大夫之妻在迎接国君夫人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暂时丢开丧杖,在迎接世妇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把丧杖让别人拿住。办士的丧事,在其死后二日成殡,次日早晨,主人可以拄丧杖,妇人都可以拄丧杖。在迎接国君、夫人派来吊丧的使者时,礼数和大夫一样;在迎接大夫及其嫡妻派来吊丧的使者时,礼数也和大夫一样。凡庶子都可以用丧杖,但在就哭位时要暂时丢开。大夫和士,在哭殡期间可以以杖拄地,在将葬起灵之后则要辑杖。下葬以后就要把丧杖扔掉,为了防止被人裘读,应该把它折断以后扔到偏僻的地方。

【原文】

始死,迁尸于床①。妩用敛袅②,去死衣。小臣楔齿用角栖③,缀足用燕几④。君、大夫、士一也。管人汲乳不说橘⑥,屈之四人抗袅⑧,尽阶,不升堂。授御者⑦,御者入浴。小臣御者二人浴。巾,姬用浴衣⑩,如它日。浴水用盆,沃水用抖⑨。浴用缔小臣爪足。洛徐水弃于坎⑧。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抗袅而浴。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⑩。君沐粱,大夫沐樱,士沐粱。甸人为坚于西墙下⑩,陶人出重高气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厢薪气用篓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盆,姬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剪须。濡灌弃于坎⑩。君设大盘⑥,造冰焉。大夫设夷盘气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擅第⑩,有枕。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注释】

①迁尸于床:即上文“既正尸”时所用之床,也即下文“含床一”之床。

②妩(hu呼):覆盖。敛备袅是被子。此被子也将用为大敛时的被子,故曰敛袅。

③小臣句:这是为将要饭含作准备。郑注云:“楔,拄也。栖,以角为之,长六寸、,两头屈曲。为将含,恐口闭急,故使小臣以泅拄张(犹言撑开)尸齿令开也。”按《既夕礼:记》“楔貌如扼”,楔即栖,然则栖形略如驾车时搁在牛颈上的曲木。

④缀(chuo辍)足:将死者的脚拘束住,防其变形,不好穿鞋。燕几:平时凭倚之几案。

⑤管人:宾馆负责人。管,通“馆”。

⑥说:通“脱”。橘(yu幸):井上汲水的绳索。

⑦御者:侍者。

⑧抗袅:举起盖尸之被。因为浴尸时是裸体,故举被以蔽之。⑨抖(zhu主):舀水的勺子。

⑩拒(zhun振):擦干。

⑩坎:坑。这个坑是取土垒灶烧水为死者洗头所挖的坑,在两阶之间而略微偏西。

⑩差(cuo搓)沐:将谷物在水中淘洗,用此潜水为死者洗头。

⑩甸人:诸侯掌管田野之官。坚(yi役):用土块垒起的灶。

⑩陶人:制作陶器之官。帚川利):鼎属,圆口,三足,足中空。据《说文》,可容六斗。用以烧水。因为此属将悬于重木之上,故称重扁。

⑩彻:拆下,拆取。庙:指死者正寝,也叫殡宫。犀(fei肥):隐蔽之处。

⑩濡(nuan暖):通“澳”,汤也。指洗头水。《士丧礼》正作“澳”。

⑩君设大盘:此句以下,原在本节之首,今据郑注移正。造冰:盛放冰块。古礼,自仲春至秋凉期间,为防尸体腐败,在尸床下放置冰盘。

⑩夷盘:也是大盘,但较国君的大盘要小。

⑩檀(tan袒):通“袒”,露出。第(zi姊):竹编的床席。袒露竹席,也就是不在席上再铺垫他物,以便寒气上透。

【译文】

人断气以后,就在室内南窗下设床并迁尸于上,用敛袅将尸体覆盖,脱去断气时所着之衣,由近臣用角栖撑开死者的上下齿,用燕几把死者的脚加以固定。以上作法,对于国君、大夫、士都适用。管人把水从井中打上来,一水桶上的绳子也不解开,而是屈叠起来握在手中,就提着水上堂,上到西阶的最高一个台阶,但不升到堂上,就把水交给侍者。侍者提着水进入室内为死者洗身子。洗时,由四个近臣各拉一个被角把盖尸被抬高,再由两个侍者为死者洗身子。把盆子放在停尸床下承接浴水,用勺子往尸体上浇水。洗时用细葛巾,擦干尸身用浴衣,这和生前洗身子的作法一徉。由近臣剪脚趾甲。洗身子用过的水倒到堂下的坑里。如果是母亲去世,那么抬高盖尸被和洗身子等事就由女性侍者来做。管人又一次从井中打水,把水递给侍者,侍者在堂一上用此水淘洗谷物取其潜水准备为死者洗头。国君用淘粱的潜水,大夫用淘傻的潜水,士也用淘粱的潜水。甸人在庭院的西墙下垒个土灶,陶人提供烧水的南。管人再从侍者手里接过潜水,倒到鼠里,放到灶上烧煮。甸人从正寝西北角隐蔽之处拆下一些木料作柴,用来烧火。水烧好后,管人将洗头水又交给侍者,侍者于是为死者洗头。洗头盆用瓦盆,揩干头发用巾,这和生前洗头的作法一样。由近臣为死者修剪手指甲和胡须。洗过头的废水也倒到堂下的坑里。为了防止尸体腐败,在国君的停尸床下放个大盘,用以盛冰;在大夫的停尸床下放个夷盘,用以盛冰。在士的停尸床下并放两只瓦盘,里边盛水而不盛冰。停尸床上别无他物,只剩一层竹席,以-利透气。停尸床上有枕。’饭含时用一张床,为死者穿衣时换一张床,把尸体由室内迁到堂上再换一张床,每张床上都有枕头和席子。以上作法,对国君、大夫、士都适用。

【原文】

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①。子、大夫、公子食粥,纳财②,朝一溢米③,莫一溢米④,食之无算⑧。士,疏食水饮⑥,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诬,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君、大关、士一也。练而食菜果,祥而食肉。食粥于盛不盟⑩,食于暮者盟⑥。食菜以酶酱。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醛酒。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饮酒。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为妻。九月之丧⑩,食饮犹期之丧也。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之丧⑩,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⑩,食肉饮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饮酒可也。五十不成丧⑩,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则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⑩,若有酒醒则辞⑥。

【注释】

①众士:王夫之说是公家之士。因为包括了上、中、下士,故曰众士。

②纳财:郑注:“谓食谷也”

③溢:古代计量单位。郑注:“二十两曰溢。”又说一溢折合为米是一又二十四分之一升。

④莫:古“暮”字。

⑤食之无算:由于心情悲伤,事情繁多,所以吃饭不按顿数,饿了就吃。

⑥疏食水饮:这是比朝夕各一溢米略优的伙食。士吃此等伙食,是由于士贱哀轻;下文夫人等吃此等伙食,则是由于妇人体弱,特加照顾。

⑦诸妻:群妾、御妻之类。

⑧室老:见上节注。

⑨众士:即《丧服传》所谓的“众臣”。换言之,也就是除室老以外的家臣。

⑩盛(cheng城):指杯、孟一类餐具。

行暮(sun):圆形的竹筐。古人盛饭用具。古人吃饭用手抓,故须洗手。稀粥是用嘴喝,故不须洗手。

⑩九月之丧:即大功之丧。

⑩五月、三月之丧:即小功、绍麻之丧。

⑩叔母二句:郑注云:“义服恩轻也。”义服,即义理之服,是与死者本无血缘关系,但由于某种义理而为之服丧。

⑩成:齐备。

⑩粱:古人视粱米为高级主食。

⑩酒酸:饮酒醛则脸色变红,故不宜饮。

【译文】

国君刚死,世子、大夫、庶子筛众士都三天不吃饭。三天以后,世子、大夫、庶子只喝稀粥,每天的粮食定量是,早上一溢米,晚上一溢米,随饿随吃,不限顿数。众士可以吃粗米做的饭和喝水,随饿随吃,不限顿数。国君的夫人、·世妇、诸妻也都可以吃粗米做的饭和喝水,随饿随吃,不限顿数。大夫刚死,主人、室老、子孙都只喝稀粥,众士可以吃粗米做的饭和喝水,大夫的妻妾也可以吃粗米做的饭和喝水。士刚死,主人等人的吃法和大夫刚死时一样。下葬以后,主人可以吃粗米做的饭和喝水,但不吃蔬菜瓜果;妇人也是这样。在这一点上,国君、大夫、士是一样的。练祭以后才可以吃蔬菜瓜果,大祥以后才可以吃肉。用杯碗喝稀粥用不着洗手,从竹筐里抓饭吃就得洗手。吃菜可以用醋酱调拌。开始吃肉时,要先吃干肉。开始饮酒时,要先饮甜酒。为丧期是一年的亲属服丧,头兰顿不吃饭。然后可以吃饭了,也只是吃粗米作的饭和喝水,不能吃蔬菜水果。三个月后下葬,下葬以后可以吃肉饮酒。为丧期是一年的亲属服丧,从头到尾都不可吃肉饮酒的,限于父亲健在而为母服丧,限于为妻服丧。为大功亲属服丧的吃饭喝水规定,和为丧期是一年的亲属服丧一样。虽然葬后可以吃肉饮酒,但限于自斟自饮,不可以和他人在一齐饮酒作乐。小功、绍麻亲属刚死,或头两顿、或头一顿不吃就可以了。在下葬以前,可以吃肉饮酒,只是不要和他人在一齐饮酒作乐。为叔母、伯母、故主、宗子服丧期间,都可以吃肉饮酒。在规定喝粥期间,如果很不习惯,用菜羹泡饭吃也可以。如果有病,也允许吃肉喝酒。五十岁以上的人居丧,不必事事都按规定去办。七十岁以上的人居丧,只要孝服在身就行,其他方面可以一如常人。葬后,如果国君赐予食品,是可以吃的。如果大夫或父亲生前友好赐予食品,也是可以吃的。赐予的食品中哪怕有粱肉美味,也可以吃;但其中如有酒醛,则要谢绝。

【原文】

小敛于户内,大敛于昨。君以章席①,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小敛:布绞②,缩者一,横者三。君锦袅,大夫编袅,士细袅,皆一。衣十有九称③。君陈衣于序东④,大夫、士陈衣于房中⑤,皆西领北上。绞、纷不在列⑧。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五;布给,二袅。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庭,百称,北领西上。大夫陈衣于序东,五十称,西领南上。士陈衣于序东,三十称,西领南上。绞、给如朝服。绞一幅为三,不辟气纷五幅,无统⑧。小敛之衣,祭服不倒。君无褪。、大夫、士毕主人之祭服。亲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陈。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裳⑨。大敛,君、大夫、士祭服无算;君褶衣褶袅@,大夫、士犹小敛也。袍必有表,不禅⑧;衣必有裳,谓之一称。凡陈衣者实之筐,取衣者亦以筐。升降者自西阶。凡陈衣不拙⑩,非列采不入。。缔、络、纷不入。

【注释】

①覃(dian奠)席:竹席。按:竹席之下还有一层用莞(guan关)草编制的莞席。下文的“蒲席”、“苇席”之下也都有此层莞席。所以《士丧礼》说“下莞,上笨”。

②绞:包扎敛衣和尸体的布带。宽一幅,长短适度。带的末端撕裂为三小条,以便打结。按:小敛时先铺绞,绞上铺袅,表上铺衣,衣上放尸,然后用绞捆紧。详下。

③称(chan趁):套。上衣与下裳各一。

④序:堂上之墙。序东,谓东堂。

⑤房:谓堂上的东房。

⑥纷(jin近):单被。

⑦辟(bi):通“孽”,撕开。

⑧统(dan胆):缝在被端以识别被头被脚的丝带。生时单被有统,死者去之,异于生也。

⑧复衣复袅:著有丝絮的衣与袭。犹如今日之棉衣棉被。

⑩褶衣褶裳:有表有里而中间不著丝絮之衣与袅。犹如今日之夹衣夹被。因为国君大敛用衣太多,再著丝絮则太厚,不便于敛。口禅(dan单):指单独用袍。

⑩拙(qu屈):折叠。称列采:正色,即青、赤、白、黑、黄五色。

【译文】

小敛在寝室门内进行,大敛在堂上当东阶处进行。敛床上铺的席子,国君是覃席,大夫是蒲席,士是苇席。小敛的程序:先铺好包扎敛衣和尸体的布带,这种带子,一根是竖着铺,三根是横着铺;然后铺上被子一条:国君是织锦被面,大夫是素帛被面,士是细帛被面;然后再铺上衣服;总共十九套。国君的小敛用衣陈放在东堂,大夫、士的小敛用衣都陈放在东房,都是领子朝西,由北往南排列,越靠北的衣服越尊贵。包扎敛衣和尸体的布带、单层被子不计算在十九套之中。大敛的程序:先铺好包扎敛衣和尸体的布带,竖的三根,横的五根;然后铺上一条单被和两条夹被,在这一点上.国君、大夫、士是一样的。国君的大敛用衣陈列在庭中,共二百套,领子朝北,从西往车排列,越靠西的衣服越尊贵;大夫的大敛用衣陈列在东堂,共五十套,领子朝西,由南往北排列,越靠南的衣服越尊贵;士的大敛用衣也陈列在东堂,共三十套,也是领子朝西,由南往北排列,越靠南的衣服越尊贵。包扎敛衣和尸体的布带、单被,其布料和朝服布料一样。大敛用的包扎布带,要把一幅宽的布撕成三条,这三条布带的两端就不再撕开。单被用五幅布拚缝,没有被头标志带。小敛所用的十九套衣服中,其他衣服可以倒放,以求平展,只有祭服尊贵,不可倒放。国君的敛衣,不用臣下所赠。大夫和士的敛衣,要先尽着自己的祭服用,祭服用完才可以用他人所赠。大功以上亲属所赠之衣,可以接受,但不用来陈列。小敛时,国君、大夫、士用的都是著有丝絮的衣被。大敛时,国君、大夫、士的祭服有多少用多少,不限数量;国君用的是不著丝絮的夹衣夹被,大夫、士用的衣被还和小敛时一徉。作为敛衣的袍子必须外加罩衣,不能单用袍子;有上衣则必须有下裳,这叫做一套。凡陈列敛衣,都要装在箱子里;凡把陈列的敛衣取走,也都要用箱子。拿取敛衣的人上堂下堂要走西阶。凡是陈列敛衣,都不可折叠。杂色衣服不可陈列,盛暑时穿的用细葛布、粗葛布、纷麻布做的贴身衣服也不可陈列。

【原文】

凡敛者袒,.迁尸者袭。君之丧,大青是敛①,众青佐之。大夫之丧,大青侍之②,众青是敛。士之丧,青为侍,敛凡士是敛③。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社④,结绞不纽。者既敛必哭、士与其执事则敛,,敛焉则为之壹不食。

敛者六人。君锦冒龄杀今缀旁七。大夫玄冒龄杀,缀旁五。士缎冒赦杀⑦,缀旁三。凡冒,质长与手齐,杀三尺。自小敛以往用夷袅,夷袅质杀之裁犹冒也⑧。

【注释】

①青:郑注云:“青,乐官也,不掌丧事,当为‘祝’字之误也。”按:本节所有“青”字都当作“祝”。大祝是祝官之长。下文的“众祝”指小祝、丧祝,是大祝的属员。丫

②侍:临视。

③士:指士的朋友。

④左社:郑注:“枉向左,反生时也。”按:生时右袄,。

⑤其:王引之说当作“共”,是。

⑥冒:韬尸的布囊。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从头往下韬上体,叫“质”,也叫“冒”。质,正也。冒的上半截上下方正,故曰质。下半截从脚往上韬下体,叫“杀”(shai晒)。这是因为冒的下半截上宽而下窄,故日杀。质、杀的缝制,都是缝合一头,又缝连一边,剩一边不缝,以便缀上带子用来扎紧。

⑦赦(cheng称):赤色。

⑧夷裳:小敛时覆尸的被子。其长短和冒一样,上半截与下半截的颜色也不一样,与冒的质、杀相同。裁:郑注:“裁犹制也,字或为材。”

【译文】

凡是参与大小敛的人都要袒露左臂,这样才便于做事;凡是参与迁移尸体的人都要穿好袖子,以表恭敬。国君的丧事,由太祝主持小敛、大敛,由众祝作其助手。大夫的丧事,由太祝亲临指点,由众祝动手小敛、大敛。士的丧事,由众祝亲临指点,由死者的朋友动手小敛、大敛。小敛、大敛所用的敛衣之中,凡是祭服就不能颠倒着放。所有的敛衣衣襟都向左开。捆紧敛衣和尸体的布带子要打成死结而不是活扣。参预装敛的人在装敛完毕之后一定要哭。生前与士曾经共事的人才参与士的小大敛,既然参与了小大敛就为哀悼死者停食一顿。装敛工作共需六人。国君的韬尸袋,上半截是织锦的f下半截是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旁边打七个结。大夫的韬尸袋,上半截是玄色的帛,下半截有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旁边打五个结。士的韬尸袋,上半截是黑色帛,下半截是赤色帛,旁边打三个结。韬尸袋的上半截,长度总与手齐,下半截长三尺。从小敛以后用夷袅覆尸,夷袅被面的质料和颜色也分上下两半截,和韬尸袋的上下半截一样。

【原文】

君将大敛,一子弃纽即位于序端气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②;父兄堂下北面③;夫人、命妇尸西东面④;外宗房中南面⑤。小臣铺席,商祝铺绞、纷、袅、衣⑥,士盟于盘上⑦,士举迁尸于敛上。卒敛,宰告,子冯之,踊⑧,夫人东面亦如之。大夫之丧,将大敛,既铺绞、给、袅、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⑧。君释菜⑩。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妇尸西东面。迁尸,卒敛,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抚之,主人拜稽颗。君降,升主人冯之,命主妇冯之。士之丧,将大敛,君不在,其徐礼犹大夫也。铺绞、给,踊。铺袅,踊。铺衣,踊。迁尸,踊。敛衣,踊。敛袅,踊。敛绞、纷,踊。

【注释】

①弃续:在皮弃上加上麻纽。序端:堂上东序的南端。因为大敛将在东阶上进行。

②堂廉:堂侧:此指堂的南侧。楹:堂上的大柱子,东西各一。此谓东楹。

③父兄:族人中的父辈、兄辈而未仕者。以其贱,故在堂下。

①命妇:内命妇。国君次妇以下的女性。

⑤外宗:国君的姑、姊妹之女。详《杂记下》。

⑥商祝:熟悉殷礼的祝。《乐记》说“商祝辨乎丧礼”。绞、纱:均见本篇上文注。

⑦士:丧祝。《周礼·春官》丧祝有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⑧冯:古“凭”字。抱住尸体,伏在上面哭。

⑧巫止:郑注云:“巫止者,君行必与巫,巫主辟凶邪也。”⑩释菜:郑注云:“释菜,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君非问疾吊丧,不入诸臣之家。”

【译文】

即将举行国君的大敛,世子头戴弃经在东序南端就位;卿、大夫在堂的南沿东楹以西就位,都面向北,以东边为上位;未仕的父辈兄辈族人在堂下就位,也都面向北,以东边为上位;夫人和内命妇在尸体西边就位,面向东;外宗在西房中就位,面向南。由小臣在昨阶上铺好敛席,然后由商祝依次铺上绞、纷、袅、衣,然后丧祝开始在盘子上洗手,抬起尸体,挪放到铺好的大敛衣服上。大敛结束,总管向世子报告,世子就抱着尸体痛哭,跳起跺脚。夫人在尸体西边,面向东,也像世子那样地痛哭跺脚。办大夫的丧事,将要大敛,绞、纷、表、衣都已经铺好,国君突然在此刻来吊,主人就要马上到大门外迎接。主人先进门,站在门内西边恭候国君进门。国君把随同而来的巫留到门外,祭过门神,随同国君而来的祝先进门,登堂;国君进门以后,登堂就位于东序的南端;卿、大夫在堂的南沿东楹以西就位,面都朝北,以东边为上位;主人站在东房之外,面向南;主妇仍在尸体西边,面向东。此时,才将尸体抬起挪动到刚才已经铺好的大敛衣服上面。大敛结束,总管向主人报告,主人就下堂,面北而立,待君下堂。国君抚摩一下尸体,表示君臣从此永别,主人磕头拜谢。国君下得堂来,命主人升堂凭尸,命主妇升堂凭尸。办士的丧事,在即将大敛时,由于士的地位低下,国君是不会赏光前往的;除此而外,其余的礼数都和大夫一样。在大敛过程中,在铺绞、纷时,孝子要跳起跺脚;在铺被子时,孝子要跳起跺脚;在铺敛衣时,孝子要跳起跺脚;在挪动尸体时,孝子要跳起跺脚;在用敛衣裹尸时厂孝子要跳起跺脚;在用敛被裹尸时,孝子要跳起跺脚;在束紧裹尸的布带与单被时,孝子要跳起跺脚。

【原文】

称氰父君抚大夫①,抚内命妇②。大夫抚室老,抚侄娣⑧。大夫冯父、母、妻、长子④,不冯庶子。士冯父、母、长子、庶子。庶子有子,则父母不冯其尸。母先,妻子后。君于臣抚之。父母于子执之凡冯尸者,。子于父母冯之。妇于舅姑奉之。舅姑于妇抚之。妻于夫拘之。夫于妻、于昆弟,执之气冯尸不当君所⑥。凡冯尸,兴必踊。

【注释】

①抚:抚摩或轻按死者的心口部位的衣服。

②内命妇:指国君的世妇。

③侄娣:随妻陪嫁而来的腾妾。妻之侄女称侄,妻之妹称娣。

④冯:古“凭”字。伏在死者心口部位而哭。

⑤君于臣抚之七句:郑注:“此恩之深浅尊卑之仪也。”孔疏:“冯者为重,奉次之,拘次之,执次之。尊者则冯、奉,卑者则抚、执。”奉,通“捧”。

⑥冯尸:这是广义的冯尸,即包括了奉、拘、抚、执。

【译文】

大敛结束以后,国君抚摸大夫尸体的心口,抚摸内命妇的心口;大失则抚摸室老的心口,抚摸侄娣的心口。国君、大夫要趴在父、母、妻、长子的尸体上痛哭,但不可趴在庶子的尸体上痛哭。士可以趴在父、母、妻、长子、庶子的尸体上痛哭;如果庶子有子,则庶子的父母就不趴在他的尸体上痛哭。凡是举行凭尸之礼时,由父母先凭,妻子后凭。凭尸的方式因人而异,具体说来:国君对于臣下是以手抚按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父母对于儿子是抓紧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儿子对于父母是伏在尸体心口部位而哭,媳妇对于公婆是捧着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公婆对于媳妇是抚按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妻子对于丈夫是扯着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丈夫对于妻子和他的兄弟,是抓紧心口部位的衣服而哭。凡凭尸时,国君已经抚按过的地方要避开。凡凭尸而哭都是跪姿,立起身后一定要跳起跺脚以发泄其哀痛。

【原文】

父母之丧,居倚庐①,不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君为庐,宫之。大夫、士,檀之②。既葬,柱媚③,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道子者,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弃、经、带,金革之事无辟也④。既练,居奎室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既祥,黝奎⑥。祥而外无哭者,谭而内无哭者⑦,乐作矣故也。谭而从御。吉祭而复寝⑧。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齐衰期者气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既葬而归。公之丧,大夫侯练,士卒哭而归⑩。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哭于宗室@。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注释】

①倚庐:倚靠殡宫门外东墙而搭成的三角形草棚。据聂崇义《三礼图》卷十五引唐杨垂《丧服图》,倚庐的形制是,先以一木横于墙下,与墙壁平行而距墙五尺,此木即谓之相。然后在嵋上钉五根椽子,使椽子皆倚东墙,上面盖上草苫,南北两面也用草苫遮蔽,向北开一门。葬后,哀伤渐轻,倚庐的形制也有所变化:一是将原来的卧地之媚用柱子支起来,增大其空间,这叫“柱媚”。于是倚庐由三角形变为正方形;二是门改为向西开;三是原来不加修剪的草苫现在可以稍加修剪。

②擅:通“袒”,即不宫,不设围墙。

③柱帽:详注①。

④辟:通“避”。

⑤垄室:用土坯垒砌的小草屋,屋草也不涂泥,仅用白垄土涂墙而已。地点在殡宫门外东檐下。这是服齐衰者始丧之所居。卒哭以后,服齐衰者还居寝室。服斩衰者在练祭后迁居奎室。

⑥黝噩:孙希旦说:“既祥之后,入居殡宫。殡宫乃死者所居,故涂其壁令白,又平治其地令黑,若欲新之然也。”

⑦樟(dan但):大祥后隔一个月的除服之祭。自丧至樟,凡二十七月。⑧吉祭:指樟祭后的四时常祭。吉祭或与樟祭同月,或在樟祭之下月。

⑧期居庐三句:孙希旦说:“期,期丧也。父在为母及为妻,虽并为期丧,而与余期丧异也。盖父母之恩一也,为父三年,而父在为母止于期,则以不敢同于父也。夫妇齐体,妻为夫三年,则夫宜报服,而其服乃止于期,则以不敢同于母也。二服本由三年而屈工故其初丧居倚庐,终丧不御内。”

⑩公之丧三句:此谓异姓之大夫、士。若与君同姓之大夫、士,则《杂记上》云:“大夫次子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

⑥朔月:每月初一。忌日:死日‘

⑩宗室:郑注:“宗室,宗子艺家,谓殡宫也。”

【译文】

居父母之丧,始死,孝子住在倚庐里,倚庐的棚顶不涂泥,孝子就睡在里边铺的草苫上,用土块当枕头,不说与丧事无关的话。国君的倚庐,其外有一圈帷布围绕,作用如同宫墙;大夫、士的倚庐,其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围绕。葬过父母之后,就可以把卧地之媚用柱子支起来,把倚庐的内壁涂上泥。此时,国君、大夫、士的倚庐之外就都有帷帐围绕。凡不是嫡子的庶子,从一开始也住倚庐,但倚庐要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不可像嫡子的倚庐那祥引人注目。葬毕,孝子可以与人并立,但还不可扎堆;孝子是国君的可以谈及天子的事情,但不可谈及本国之事;孝子是大夫、士的可以谈及国君的事,但不可谈及自家的事。孝子是国君的,葬后,天子的政令就又可以畅通于本国了;卒哭以后,就可以为天子奔走效劳了。孝子是大夫、士的,葬后,国君的命令又要照常执行;卒哭以后,就是遇到打仗的事也不可推辞。练祭之后,服三年之丧的孝子就可以迁居垄室,不和别人住在一起。此时,是国君的可以谋划国事,是大夫、士的可以谋划家事。大祥以后,孝子搬进经过粉刷的殡宫居住。这样一来大祥以后在殡宫门外就听不到孝子的哭声了;樟祭以后可以除去孝服,这样一来殡宫之内就听不到孝子的哭声了,因为已经可以奏乐了。樟祭以后可以让妻妾服侍,因为吉祭以后孝子就搬回自己的寝室去住了。服丧一年而住倚庐,并且在服丧期内始终不可让妇人侍寝的,只适用于父在为母和丈夫为妻这两种本应三年而降为齐衰一年的人。为大功亲属服丧的期限是九个月,头三个月不可让妇人侍寝。居丧期间,妇人不住倚庐,不睡在草苫子上。妇人遇到自己父母的丧事,就在娘家住到练祭以后再回婆家;如果娘家去世的是期亲或大功之亲,那就在下葬以后即回婆家。为国君服丧,异姓的大夫要等到练祭以后才可回家,异姓的士要等到卒哭以后才可回家。身份是庶子的大夫、士,在滴长子家中为父母守丧,等到练祭以后就可以回到自己家里;只是在每逢初一和忌日时,应再回到嫡长子家去哭祭。为伯父、叔父、兄弟守丧,在卒哭以后就可以回家。作父亲的不在庶子家里搭棚守丧,作哥哥的不在弟弟家里搭棚守丧。

【原文】

君于大夫、世妇①,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外命妇②,既加盖而君至。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敛焉。夫人于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小敛焉。于诸妻③,为之赐,大敛焉。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④,侯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君释菜于门内⑤。祝先升自咋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昨,小臣二人执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颗。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士则出侯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侯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颗。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在殡,三往焉。士疾,壹问之;在殡,壹往焉。君吊,则复殡服气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颗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⑦。奠如君至之礼。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颗;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大夫君气不迎于门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见尸枢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注释】

①世妇:指国君的世妇。下同。

②外命妇:卿大夫之妻。

③诸妻:地位低于世妇的御妻。

④殷奠;盛奠,丰盛之奠。大敛以后的朝夕奠,供品仅有脯酿。而奠以有牲沮为盛,今此奠有牲姐,故曰殷奠。

⑤释菜:见上文注。

⑥殡服:殡前未成服时的装束。即头戴宜纽、免,身穿布深衣,腰系麻带而不散垂。

⑦世子:孙希旦认为是“女祝”二字之误,今从之。

⑧大夫君:大夫的家臣对所服务的大夫的敬称。诸侯是国君,是大夫家臣的正君。对于大夫家臣来说,国君、大夫都是其君,为有所区别,故有大夫君之称。

【译文】

一般情况下,国君只参加大夫、世妇的大敛;如果特别赏脸,就连小敛也参加。国君对外命妇的吊唁,要在棺材加上盖子以后才到场。国君吊士之丧,一般情况下是成殡以后再去;如果特别赏脸,就连大敛也前往。国君夫人对于世妇,一般情况下只参加其大敛;如果格外赏脸,就连小敛也参加。夫人对于诸妻,在格外赏脸的情况下才亲临其大敛。夫人对大夫和外命妇的吊唁,都是在成殡以后前往。大夫、士已经入殡,如果此刻国君前去吊丧,要派人通知丧家。主人接到通知后,感到非常荣幸,就要备下丰盛的奠礼准备祭告亡灵。然后在门外恭候,一见到国君乘车的马首:就先进门,立在门右。国君把随行的巫留在门外,由祝代巫在前领路。国君在门内祭祀门神,祝先从东阶上堂,背靠北墙,面南而立。此时国君在东阶上就位,两个近臣持戈立在国君身前,另外两个近臣持戈立在国君身后,以避邪气。赞礼者命主人拜谢,主人于是在堂下面向北磕头拜谢。国君说些慰问的话,并根据祝的示意跳起跺脚。主人也跟着哭泣跺脚。此时,如果丧家是大夫,就可以接着举行殷奠祭告亡灵了;如果丧家是士,主人就要先到门外等着拜送国君,等到国君命他返回举行殷奠,他才返回举行殷奠。奠毕,主人要先到门外等候,在国君离去时,主人送到门外,磕头拜谢。大夫在病重期间,国君要去探望三次;大夫在停殡期间,国君要去吊丧三次。士在病重期间,国君要去探望一次;在停殡期间,要去吊丧一次。国君在殡后去吊丧时,主人要脱去孝服,重新改为殡前未成服时的打扮。国君夫人到大夫、士的家里吊丧,主人要到门外迎接,一见到夫人乘车的马首,就先进门,立在门右。夫人入门,升堂就位。主妇从西阶下堂,在堂下面向夫人磕头拜谢。夫人在女祝的示意下哭踊。设奠的礼仪和国君来吊时一样。夫人临走时,主妇送到门内,磕头拜谢;主人则要送到大门之外,就不用再磕头拜谢了。大夫到其家臣家里吊丧,家臣不必到门外迎接。大夫进得门来,在昨阶下就位,面朝西;主人立在大夫之南,面向北;众庶子面向南;主妇等女辈在东房中就位。大夫来吊丧时,如果碰上国君派使者、命夫命妇派使者、或四邻来吊丧,大夫就让主人站在自己身后,自己先代表主人向吊宾拜谢,然后主人再拜谢。国君吊丧,要见到尸体或灵枢以后再哭踊。大夫、士在国君来吊丧时,如果事前未得到通知,仓促之中也办不来殷奠,那就只有在国君离去之后,立即设奠,祭告亡灵。

【原文】

君大棺八寸,属六寸,裨四寸①。上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属四寸。士棺六寸②。君里棺用朱绿③,用杂金潜④。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潜。士不绿。君盖用漆,三托三束⑤。大夫盖用漆,二袄二束。士盖不用漆,二社二束。君、大夫馨爪实于绿中⑥,士埋之。君殡用循⑦,攒至于上,毕涂屋⑧。大夫殡以畴⑨,攒至于西序,涂不暨于棺。士殡见枉⑩,涂上。帷之。熬⑩,君四种八筐⑩,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饰棺⑩:君龙帷,三池,振容⑧;能荒⑩,火三列⑩,敝三列⑥;素锦褚,加伪荒⑩;缥纽六;齐,五采五贝;精霎二⑩,敝婴二,画婴二⑩,皆戴圭;鱼跃拂池@。君缚戴六@,缥披六⑩。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敝三列,素锦褚;缚纽二,玄纽二;齐,三采三贝;献霎二,画霎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鬃后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榆绞@;缥纽二;细纽二;齐,三采一贝;画霎二,皆戴绥。士戴,前缥后细,二披用缥。君葬用循⑧,四绰,二碑⑩,御棺用羽葆⑩。大夫葬用循,二绰,二碑,御棺用茅⑩。士葬用国车⑩,二缚,无碑,比出棺,御棺用功布。凡封⑩,用绰,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哗,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君松撑,大夫柏撑,士杂木撑。棺撑之间,君容祝,大夫容壶,士容瓶⑩。君里撑、虞筐@。大夫不里撑。士不虞筐。

【注释】

①君大棺八寸三句:国君的棺三重,最外一重叫大棺,中间一重叫属(zhu烛),最里一重叫裨(bi壁)。天子之棺四重,已见《檀弓上》。

②士棺六寸:郑注云:“庶人之棺四寸。”

③绿:段玉裁《说文注》以为当作“杯”(diao雕),意为用嫌作为棺中内壁的衬里。本节下文诸“绿”字均同此。

④潜(za答):钉。

⑤枉:连接并固定棺盖与棺身的木樟,两头宽,中间窄,形似深衣之枉,故名。汉人名之曰“小腰”。束:将棺盖与棺身系牢的革带。

⑥馨(shun舜):从死者头上梳下的乱发。

⑦循(chun春):天子、诸侯的载棺车。此车只用于升棺于堂和迁枢朝祖庙时,葬时则另换别车。天子的循车辕上画龙,称龙循。国君则不画龙。循之形制,像今天的拖车斗,只是前面要有辕。大夫以下用于此种用途的车不叫循,叫轴,也叫拱轴,形似今日之平板车。

⑧攒至于上二句:参《檀弓上》“天子之殡也”节注译。

⑨I踌(dao道):覆盖。

⑩见:通“现”,露出。

@熬:炒熟的谷物。每种谷物装两筐,分置棺之两旁。其作用,郑玄说是引诱虫蚁,使不致危害尸体。

⑩四种:谓黍、樱、稻、粱。下文的“三种”则去稻,下文的“二种”则又去粱。

⑩饰棺:指出葬时棺材周围的种种装饰。饰棺的用意在于壮观瞻,孝子不欲沿途观众厌恶其亲。饰棺因人之贵贱而异。总的说来,是在枢载于车之后,在枢的周围设置一个如同尖顶帐篷形的木制框架,这叫柳,又叫墙。柳外用布围绕,其上部如同帐篷顶的部分叫做荒,下部像墙的部分叫做帷。荒下设有池,以竹为之,外边套有青色布套,其作用是象征死者生前所居宫室之承雷(屋檐下承接雨水的天沟)。天子四面有池;诸侯三面有池,后面不设;大夫前后有池,左右两面无池;士只有前面一池。荒与帷之间用增带相系连,这叫纽。荒中央隆起的顶叫齐。齐,通“脐”。犹如肚脐在人身中央。齐有点像冰糖葫芦串,只不过是用增缝制的球形物,中间用絮填塞,而且越靠上的球形物越小。国君的齐由五个球形物组成,分别为朱、白、苍、黄、黑五色;大夫、士的齐由三个球形物组成,分别为朱、白、苍三色。齐上还挂有贝壳串,诸侯五串,大夫三串,士一串。

⑩振容:一种棺饰。即画有堆形图案的苍黄色增带,长丈余,如蟠悬于池下。车行则蟠动,故名振容。容者,饰也。

⑩辅: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

⑩火:半环形花纹。

⑩敝:弘形花纹。俗谓二己相背花纹。

⑩伪荒:当作“帷荒”。详注⑩。

⑩霎:遮挡枢车的扇形装饰物,木框木柄布面,布面上画有种种图案。枢车行进时,人持之随行于两旁。

⑩画霎:画有云气图案的婴。

@鱼跃拂池:棺饰。池下悬挂铜鱼,车行引起晃动,即可上跃碰池。

⑩戴:把灵枢捆紧到柳上的带子。

⑩披化了毕):这是一条帛制长带,一头拴在戴上,一头伸出帷外,当枢车行进时,两边护灵的人拉着披,以防止因道路颠簸而使灵枢倾斜。

⑩榆(帅”摇)绞(xi。。蜻):画有堆形图案的苍黄色增带,长丈余如蟠。但要系好,不使其振动。

⑩循:据郑注当作“轮”,也就是《杂记上》的揣车。这是葬时在路的载枢车。四轮迫地而行,其轮无幅,承载极稳,故用之。下文的“循”同此。

⑩碑:下棺所用工具。也叫“丰碑”。详《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节注。

⑩羽葆:饰以羽毛的幢蟠。

⑩茅:通“旎”,旗帜。

⑩国车:据郑注,当作“轮车”。详注⑩。

⑩封:通“定”(bi6n贬),下葬。下同。

⑩衡:平也。用一根大木棍从棺束下通过,再将绰系到此棍的两端,以保证棺枢平稳降入墓穴。

⑩咸(jian坚):通“缄”。棺束。束棺的革带。

⑩棺停之间四句:孙希旦说:“祝,乐器。壶、瓶皆盛酒之器。祝方二尺四寸。壶容一石,预容五升。”

⑩虞筐:郑玄注云:“未闻。”王夫之云:“虞,治也。筐,停外也。虞筐,’谓沐治其外使平滑美泽也。”

【译文】

诸侯的棺有三重:最外边的大棺厚八寸,中间的属厚六寸,贴身的裨厚四寸。上大夫的棺有两重:大棺厚八寸,属厚六寸。下大夫的棺两重:大棺厚六寸,属厚四寸。士棺一重,厚六寸。诸侯的里棺内壁用朱色的嫌作衬里,用金钉、银钉、铜钉钉牢;大夫的里棺用玄色的嫌作衬里,用牛骨钉钉牢;士的棺不用衬里。诸侯的棺盖与棺身的接缝要用漆涂合,而且每边有三处接桦,再用三条皮带捆紧。大夫的棺盖与棺身的接缝也要用漆涂合,但每边只有两处接桦,再用两条皮带捆紧。士的棺盖与棺身的接合部不用漆涂合,但每边也有两处接桦,再用两条皮带捆紧。从国君、大夫遗体上梳下来的乱发和剪下的指甲,要盛放在小囊里,塞到衬里中;士棺不用衬里,所以就埋在两阶间的坑里。诸侯的殡是将灵枢放在循车上,在循车的四周堆积木材,_上面堆成屋顶形状,最后用泥加以通体的涂抹。大夫的殡是用棺衣罩在棺上,棺放在西序下,一边靠着西序,其他三面堆积木材,但上面不堆成屋顶形状。涂泥时只涂外面堆积的木材,不涂棺。士的殡是掘个坑将棺浅埋,露出接桦以上部分,将露出部分用泥涂抹。无论贵贱,停殡期间都要用布慢围起来。炒熟的谷物放在殡的两旁:国君是黍、樱、稻、粱四种,分装八筐;大夫是黍、樱、丫粱三种,分装六筐;士是黍、樱二种,分装四筐、每筐还要加上干鱼、干肉。出葬时的棺饰:诸侯的棺材四周挂着画龙的帷慢,荒下三面设池,池下悬有振容。棺上的篷顶部分。其边缘画有脯形花纹,其中央有三行半环形花纹,三行敝形花纹。先用素锦做的棺罩罩在棺上,再在棺罩的四周加上帷慢,在棺罩上方加上荒。帷和荒用六条绛色纽带系连在一起。荒顶的齐,由一串球形物组成,共五个,每个一色,另外还挂有五串贝壳。画有精形花纹的霎两面,画有敝形花纹的霎两面,画有云气的婴两面。每面霎的上边两角都悬圭为饰。池下挂着铜鱼,随着枢车的行进而上下跳动。用六条绛色帛带把灵枢捆紧到柳上。设置六条绛色披带。大夫的棺材四周挂着画有云气的帷慢,荒下前后设池,池下不设振容。荒的边缘画有云气花纹,其中央有三行半环形花纹,三行献形花纹。素锦做的棺罩。帷、荒之间用两对绛色、两对玄色的纽带连接。荒顶的齐,由一串三个球形物组成,颜色分别为朱、白、苍,另外还挂有三串贝壳。画有敝形花纹的霎两面,画有云气的婴两面,每面霎的上边两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装饰。池下挂着铜鱼,随着枢车的行进而上下跳动。大夫的用来把灵枢捆紧到柳上的带子,前边两条是绛色,后边两条是玄色。披带的数目与颜色也是如此。士的棺材四周挂的是白布帷,上面罩的是白布荒,荒下前方设池,池下设榆绞。帷、荒之间用两对绛色、两对黑色的纽带连接。荒顶的齐,由一串三个球形物组成,颜色分别为朱、白、苍,另外还挂有一串贝壳。画有云气的霎两面,每面霎的上边两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装饰。士的用来把灵枢捆紧到柳上的带子,前边两条是绛色,后边两条是黑色。每边的两条披带都是绛色。诸侯出葬途中用牲车载枢,下棺入扩时用四条绳子和两座安置有辘护的碑,用羽葆来指挥送葬队伍。大夫出葬途中用牲车载枢,下棺入扩时用两条绳子和两座安有辘护的碑,用旗帜指挥送葬队伍。士出葬途中用栓车载枢,下棺入扩时用两条绳子,不用碑;从起灵以后,用木棍挑着一块大功孝布指挥送葬队伍。凡是下棺入扩,拉绳子的人都是背对碑,向离开碑的方向牵拉,使棺徐徐下落。诸侯下棺时,用一根大木棍穿在束棺的革带下,再将绳子系在木棍两端;大夫、士下棺时,都是将绳子直接系在束棺的革带上。诸侯下棺时,指挥的人命令众人不要喧哗,听着鼓点逐渐松绳下棺。大夫下棺时,指挥的人不用鼓点,只是命令停止哭泣。士下棺时,没有专人指挥,正在哭泣的亲属互相劝告停止哭泣。诸侯用松木作撑,大夫用柏木作停,士用杂木作停。棺撑之间的空隙,诸侯要容得下祝,大夫要容得下壶,士要容得下瓶。诸侯的停,其内壁有衬里,其外壁也经过精心加工;大夫的停,其内壁没有衬里;士的停,其外壁也未经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