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卡爱车:【易经解谜】21.“形而上”就是唯心论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43:06



【易经解谜】21.“形而上”就是唯心论么?   


        近代,由于中国落后,一些学者们便认定,中华民族具有“劣根性”,这个“劣根”就是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举凡中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无一不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所谓中华文化,“实际上不过是陈腐的渣滓,时代的废物,前进的负累……”由此而主张在文化上,要“全盘西化”。于是,就大量翻译出版黑格尔、康德、卢梭、笛卡儿、柏格森、尼采、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杜威、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又因为认定中国的《易》经属于“神学思想体系”,就将反对唯物辩证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取《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一语,译作“形而上学”。这样,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宣传,伴随着“形而上学”一词的大量使用,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易》经也就成了反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主观唯心论,或者神学理论了。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悲哀!

 

那么,《易》经中“形而上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经是否为反对唯物辩证哲学的主观唯心论呢?对此,我们就不能不进行一点实事求是的讨论了。

 

《易·繫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具体形状的,而天地万物又必由其制约着或成、或败、或生或死的,就叫做自然规律;有具体形状可见的,就是器物;自然转化,人们能够以度量裁定其显示的,我们就称其为变化;应用无形的规律推动事物向着人们希望的方面转变,就叫做变通;用这种思想方法去做事而获成功,人们就称其为事业。

 

由上述语义可知,“形而上者”相当于现在通常使用的“抽象”一词。“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本义是说,自然规律学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对于哲学的“抽象”性论述,在中国的古代哲学典籍中,或谈到哲学的特点中,比比皆是:

 

     《管子·内业》说:“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黄帝经·经法·道法》曰:“道虚无形,其督冥冥,万物之所从生。”《道原经》又言:“上道高而不可测也,深而不可测也,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形,独立不偶,万物莫能之令。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跂行蛲动,带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多。”

 

《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上引者,都是论道学之理的抽象性的。道言规律,它是一种哲学理论。哲学理论哪里会有形状呢?

 

至於《易》经所蕴涵、表述的哲理,是唯物辨证?是主观唯心?只要人们不是怀有偏执之见,仔细地读一读它,就不难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凡是那种没有经过认真的研究,甚至连读都不读《易》经的人,单凭着一种主观想象而议论《易》经,而谈论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有没有唯物辨证哲学的意见,十个最少会有九个半是靠不住的。因为这种意见的本身,就不是通过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科学调查研究之中得出的,而是靠着自己的主观想象想出来的,是不折不扣的主观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