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改签后能退吗: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41:48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后来居上呢……”从1901 年诺贝尔奖创立到2000 年,获奖者中华裔科学家仅占0.86%,与华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比例极不相称,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就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而曾经辉煌过的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文明都已经逐渐陨灭(经过严格查证,不再引用“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规范说法),可见古文明衰落其实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并非是一道很稀有的命题。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追本溯源的问一句,什么是科技?科技,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对自然现象(现在也扩展到社会,思维等)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的学说;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就此定义观之,我可以初步推断,古代中国自始自终都是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而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技术是难以发展的,所以古代中国只能制造火药而不能生产先进的枪炮。上至《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古代著作,下至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古代中国拥有的只是基于生产实践经验和少量显而易见的科学原理而得到的各种工艺技术,而从来就没有相应的归根溯源的理论研究。简而言之,中国人从来都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因此在近现代这种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环境下当然难以跟欧美日等当今发达国家抗衡。

西方的科学精神源自于古希腊文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即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这是求知的最高境界。在他的思想影响下,产生了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学术的理想主义科学观。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这种科学精神从来未曾普及,其原因我想主要在于各种传统封建思想的镇压:

一传统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几乎所有封建礼教的思想都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找出影子。而在儒家哲学中的典型思想就是“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所以儒家的教育从来只强调人文教育,通过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知识增进,道德完善,让人能达到“不惑”“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最终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由此衍生出的长达上千年的科举制度更是完全扼杀了中国所可能存在的科学精神。“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里的学只是对代表儒家思想的四书五经的学习,而完完全全忽视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取,在那个只有升官才能发财和提升社会地位的时代中,没有了动力也就相当于变相的摧残了科技人才,压抑了科学精神的发展。

二小农意识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始终,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体制最典型的特点。到了20世纪, 牛、犁式的手工耕作方式仍然盛行, 手摇纺车仍在农村流传。农业生产年复一年的重复状态, 使生产技术出现年复一年的停滞不前。生产发展不需要科技支持, 科技发展处于裹足不前境地。新的技术不易产生, 即使出现也很难推广,没有内在需求就无法催生类似与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三迷信思想 与现代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过于严重。代表是类似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各种古代谶纬学, 更是把一大批知识分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些方面的钻研上来。阴阳、谶纬、五行学说, 可谓博大精深, 它们是人类在面对社会的风云变幻、人间的旦夕祸福的一种苦思冥想, 包括面相术、算命术、风水术等等。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与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是背道而驰的。这些学说的产生和兴盛, 使得人们总去关注所谓的“命”,而不去理性的探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努力去认清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迷信作为科技的对立力量,它的兴盛严重妨碍和制约了科技的发展。

  因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历史中,一直与致力于求知创新的科学精神难以在中国大众之间盛行。于是在西方相继爆发了科技革命,工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之后,中国的生产力就基本难以与西方匹敌了。在常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清末被各国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也是情理之中了。 

那么,在近现代中国,在西方思想逐渐为中国所接受,世界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前提下,为何中国却难以获得代表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呢?我想这也是同时由历史现实和许多传承自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所致的。

在历史现实方面,中国很遗憾的错过了三次科技爆炸时期---也就是西方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以牛顿力学为理论基础引发的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开始确立了对英国的统治并且开始向世界传播,但中国的封建清王朝还在盲目自大的自封为天朝上国,实行闭关锁国战略;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磁学为理论基础引发的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基本在世界上都确立了统治地位,而此时的中国人民却还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入侵者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在国外资本的压制下完全无从发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以相对论为理论基础引发的信息时代,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此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刚迈开发展的步伐却又陷入“大跃进”“文革”等充满浮夸风迷信风以及各种反科学风思想引导的错误发展方向上,致使中国又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发展科技的机会。

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不仅仅错过了这几段全世界科技爆炸的时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近现代中国一直是饱经苦难,在颠簸中行进,并没有一个足够长的安稳年月可以去普及科学,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理性分析和经济发展之风才逐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视科学的一面才逐渐慢慢被改变,中国才逐渐走向民族富强之路。

然而即便如此,当今中国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虽然在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小农意识和迷信意识已经逐渐淡化,但是相对于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中国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将科学的理想意识和创新精神普及于人民大众之中。就我观之,当今中国在对待科学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科学功利主义 这点思想是与古代中国长久以来“学以致用”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人学习任何知识,必须能立见其用,否则一概拒绝,这种心态是滋生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沃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古代读书就是为了科举然后加官进爵光宗耀祖的思想,传承至今就演变成了当今的科学功利主义思想。这样导致我们只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和开发(比如电气机械电信化工等工科),而忽视基础科学的深层探索与发展,导致科学的片面发展。当今中国高校所谓热门专业就是由此产生的,工科专业容易找工作,待遇丰厚,而相对来说做理论研究的理科基本没有一个合适的研究环境。殊不知,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都是由相应的理论研究催发的,没有领先的理论研究,就没有科技的长足发展。没有了理论科学研究这种树根的营养,盛开出的应用科学之花势必只会迅速枯萎。

二 官本主义 虽然当今中国社会一直在以“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官本主义。无论是在哪里,管理阶层都要高出一等。在一般的企业当中,管理阶层的薪水可以达到技术人员的十倍以上,这就导致几乎所有优秀的技术人员在年过三十之后都转型做了管理,试想一下,按正常年龄推算,一名博士毕业时已经二十六七岁,如果三十岁升级做管理,那么他做技术研发的黄金时期也只有三四年。这种变相的轻视科技的大众做法,无异于扼杀了很多企业科技研发的动力。而在国外,终身做技术的研发人员不在少数,因为管理阶层的特权和待遇与优秀的技术人员相对相差并不是很大,科研人员可以安心的做研发而不用去担心其他的问题。

三轻视教育 前段时间奥巴马在竞选中发表过演讲,其中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无法成为世界强国,因为他们不够重视教育”。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化,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素质低下化都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痼疾。应试教育片面强调了书本上死板的知识,唯升学是瞻,而没有去教导学生一种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这种教育还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必然导致学生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 理想和信念萎缩, 身体素质下降, 造就出的只能是畸型发展的人。更为严重的是,应试教育往往会导致老师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发展,而对大部分学生不管不问,完全失去了教育应当有的意义。而在大学教育阶段,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教育不再精英化,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设备设施不足,师资力量全面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校教育质量日益下降,学计算机的学生不会编程,学电气的学生不会搭电路等现象都已经不再少见,不少大学生毕业时的薪水甚至都比不上一个农民工打工的收入。与此同时,论文抄袭,课程设置不恰当,高校老师薪水低要靠广接项目创收等问题都造成现在中国的大学越来越难出人才。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清华北大,无论科研能力还是教学质量甚至都竞争不过香港台湾的几所大学。如此恶性循环,中国教育的未来难以想象,中国科研力量的未来更是让人难以有所期待。

尽管我国的科研形势不容乐观,可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众多国内自主创新的技术在大量涌现,各大高校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也是层出不穷,只要中国政府还能秉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推进教育改革,相信李约瑟难题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被中国人自己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