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ping命令参数:苏东坡与四位女性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8:42
苏东坡与四位女性的故事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札记

史料显示,在苏东坡坎坷多桀的一生中,有四位女性和他的生命曾经建立过亲密的关系。令人感叹的是,苏是如此朗朗硬命,四个女人迟迟早早均先他而逝,只落得自己晚年孤单,落寞空思量,也不无透露某些宿命的阴影。

在我看来,这四位女性都是美好、贤德,甚至知书达理的古代女性的代表。苏东坡对每一位都怀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的诗词中凝聚了对她们深深的爱。

一、发妻王弗

第一位是他的发妻王弗。王弗的家离苏家所在的眉山15华里,是一处叫青神的乡下大家庭。年轻的苏东坡常常到青神游玩,那里山清水秀,想必留下许多美好记忆。这位王弗小姐聪颖能干,很有四川女子吃苦耐劳而处事练达的特性,在苏东坡发奋进取之年,跟随左右照拂,极尽贤妻良母之责,却红颜薄命,只26岁就因病而逝,留下一子——迈。苏洵曾慨叹:“汝妻嫁后随汝至今,未及见汝有成,共享安乐,汝当于汝母坟茔旁葬之。”

在妻子死后10年,苏东坡写下两首凄艳悲凉的小词,以寄情思。据说,两词应有音乐配合,可惜今人已不知此曲为何?

其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其二,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需说明的是王弗跟随苏东坡恰整10年。而她死后第二年,苏洵去世,苏氏兄弟运送该二人灵柩回眉山老家,安葬于祖茔。具有想象力的苏轼在山上种上3000颗松树,希冀长成森林。自此告别家乡,宦游四方,再也没有返回故里。

二、续弦:另一位王小姐

古代女人早逝,似乎平均寿命低于男子。我分析很重要的原因与早婚早育有关。女子生产大抵从15、6岁开始,而女人的生理成熟尚未完成。故外加没有适当的医疗条件,很多女人死于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病症也就是寻常的了。此外,因为附属性也决定了很多有些才智女人终身侍奉丈夫家人而无所他为,结果大多精神抑郁无以排遣,导致郁郁而终。其实,后人都是忽略古代妇女的精神状态的,而我想,那时的女人患抑郁症的可能相当普遍,只是得不到任何关爱。

苏东坡在发妻去世后的第三年续娶了她的堂妹,这位王小姐小明“二十七娘”比苏小11岁,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她秉性柔和,虽不及王弗能干,但遇事顺随,容易满足。正是她在丈夫人生最活跃的年代相伴左右,同甘共苦,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儿子。

这位夫人贤德温淑是出名的,苏东坡也不觉以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自豪得意。当时他有一个可以开开玩笑的朋友陈季常,因其夫人说话嗓门较大,被苏东坡赠诗一首: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柱杖落地心茫然”

陈季常这位仁兄也就因着“狮子吼”落得个千古留名。

这位夫人被视为苏东坡的守护神,因为她的去世正是苏东坡命运发生巨大转折之年。1093年二十七娘去世,大约46岁。不知冥冥如何安排,她与一直庇护苏东坡的当政皇太后死于前后脚。1094年章悙为相,首先拿苏东坡开刀,他成立被贬至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

三、侍妾朝云

大约1081年左右,苏东坡收朝云为妾。这个女孩子姓什么不得而知,但一定是穷苦人家出身。她在12岁被苏夫人买来做丫鬟,在苏家学习读书写字。钦佩苏东坡的人对这位女子都抱有好感,因为正是她跟随晚年的苏东坡流放在外。两年后,朝云诞下一子,取名“循儿”,苏东坡特别写诗自嘲: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朝云跟随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才三十一岁,被称为“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她爱慕诗人苏东坡,也向往他那等精神境界。从苏东坡的文字记载可知,朝云聪明而愉快,活泼而有生气,在苏东坡所有女人中被视为知己。苏对朝阳跟随老年的他颠沛流离,不仅对这位年轻的女子充满感激,也非常赞美。

在惠州的朝云也跟随苏东坡热衷炼丹术,终究皈依佛教。但好景不长,朝云死于1095年,应该是32岁,据说死于瘟疫。这个从无姓氏的女子如梅花飘落,一闪而过苏东坡晚年的凄凉时光。苏东坡一首咏梅词,喻指月下梅花就是白衣仙女,隐约朦胧,绝与世间俗态。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朝云死后,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大约过了6年光景,才撒手西去。


四、初恋堂妹
在1095年,还有一位女子去世沉重打击了苏东坡。她就是苏的堂妹,其叔父的女儿。
在正统苏轼传记里,这位女子的故事不见踪影。但根据苏东坡留下的书简诗文和苏氏家人的其他记述,这位女子不但存在,而且确实被推论为苏东坡的初恋。

这位女子自然姓苏,但叫什么名字却没有记录。苏东坡称她为“堂妹”、“二娘”。苏东坡对她的情感是终生的。虽然成人后各有嫁娶,但彼此之间的关怀却绵延不断。

他与这位苏小姐当然是少年时的玩伴,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只可惜属于近亲,不能婚配。当然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不知是否天意,苏小姐从眉山远嫁诗人柳瑾的儿子柳仲远,偏偏住在靖江附近。而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恰可周游江浙一带,自然可与堂妹相见。

据记载,苏东坡曾住在堂妹家3个月。写过不少与堂妹家相关的诗文:与堂妹的公公柳瑾共写游记,写过一首诗记述堂妹家的一次家宴,还顾念堂妹的儿子为他们写过两首诗论书法。而盘桓于堂妹家,却对堂妹夫柳仲远只字不提,甚为奇怪。

据研究,苏东坡有两首诗是暗含对堂妹的特别关系。这两首诗分别送给刁景纯与陈襄,但实则与二人无甚关系。

给刁景纯的诗中提到“厌从年少追新赏,闲时宫花识旧香”。写此诗时苏东坡恰未置身宫中,说到“厌从年少”的伴侣时,即指自己。“花”照例是女人,而“旧香”当指一段旧情。

另一首赠杭州太守陈襄的诗写的更为明朗:

“羞归应当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这首诗写陈襄或赋牡丹都不相宜。“成荫结子”暗指负了花期,各自已是儿女成行。他也没有理由要陈襄“怜我老。”“从此年年定相见,”是分别时用语,“欲师老圃问樊迟”,而苏东坡并无临近陈太守而定居,但理解为写堂妹,一切疑问即行揭开:此诗表达了辜负了堂妹的等待,希望得到她的同情,并表示了自己的寂寞。而最后一行,表示今春有堂妹陪伴自己很高兴,并希望能够在堂妹家附近定居下来。

苏东坡的这种情感常人很难理解。后来他真的在离靖江不远的常州买房置地,打算定居此地,而最终也是在常州去世。

堂妹死于1095年的四月,当时苏东坡人在惠州,通报噩耗的信在路上整整走了3个月。苏东坡闻讯必定悲伤不已,他在给程之才的信里,提到堂妹的死,说自己“情怀割裂”,给堂妹儿子的信也说“此心如割”,两个“割”字说明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悲伤!

他为堂妹撰写了祭文,显示其一往情深之致:“。。。万里海涯,百日计闻。拊馆何在,梦泪如茵。长号北风,寓此一樽。”

1100年新王登基,苏东坡才得以重返大陆本土,历经一年辗转向着江苏方向行进。在1101年6月他到达靖江,第二日拖着老病之躯即随堂妹的儿子柳闳前往堂妹夫妇墓前祭祀,并第二次为亡者写下祭文,流露真情。其中写道:“我归自南,宿草再易。哭堕其目,泉壤咫尺。”第二日有客人看望他,发现面壁而卧,哽咽抽搐。一个月后,苏东坡逝世于常州。

在1095年,热爱苏东坡并被苏东坡热爱的女子尽数而去。在他的最后6个残年,再没有了“红袖添香”,“天涯知己”,他定是会经常回忆这四位美好而贤德的女性,回忆过往的珍贵时光。

20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