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平面广告拍摄公司: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28:07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09-07-30 09:04:54|  分类: 民企三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张丹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

 

摘 要:农产品流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农业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随着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向我国漫延,国家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在当前扩内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双重背景下,搞活农产品流通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流通渠道;农产品物流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02-0060-02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农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集约型转向更加依赖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农产品从总量不足的供给制约变为局部结构过剩的需求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

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界定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渠道体系类要素,二是流通载体类要素,三是规范与支撑类要素。渠道体系类要素主要指农产品流通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具体包括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的各类中介组织,如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代理商、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农民协会、经纪人队伍、批发商、贩运商、零售商等。流通载体类要素是指从事农产品交易的各类市场,如批发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零售市场。规范与支撑类要素主要指确保农产品产销通畅的信息保障与政策支持。上述三类要素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就构筑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本框架。因此,在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过程中,这三种要素必须要做到同步优化,整体完善。渠道体系类要素与流通载体类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因为任何一种渠道模式的交易过程,都离不开完成交易的物质承载者(市场);而流通载体的发达程度,又会影响到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选择。流通载体的发展以及流通渠道模式的革新都会受到信息技术水平、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等规范与支撑类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流通载体的发展以及流通渠道模式的变化也成为规范与支撑类要素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类型与特点分析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借鉴和吸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现出较强的中国特色。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见图1)。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流通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渠道模式呈现出“权力不平衡性”和“结构不对称性”,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流通环节纷杂,造成流通不畅,效率低下。由于“权力不平衡性”和“结构不对称性”,又导致“关系不稳定”,表现为违约率高。对比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发现,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还相当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流通成本高、渠道关系不稳定、上游参与主体力量薄弱、流通业态单一、流通技术不发达、政府政策支撑体系欠缺、流通效率低下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亟待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变革和创新。

                   图1 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加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

 1、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切入点,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平台。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比较优势,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能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积极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培育一批全省性和区域性标准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流通的主渠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提升市场层次,努力将批发市场打造成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多条腿走路,促进农业批发市场发展建设。

  2、不断丰富农产品市场业态形式,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着力推进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提高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的经营比重。积极引导和鼓励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盟,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更快、更好地进入零售终端。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将销售网络延伸到各个城市社区。

  3、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支持和培育专业化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积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重点支持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形成统一高效的鲜货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建立制定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车辆的通行费收费标准,加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

(二)建立畅通农村消费流通体系,提高市场覆盖广度和深度。

   1、要加强农村日用工业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为农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改造和建立标准化的“农家店”,不断提高覆盖乡镇和行政村比例,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要找准农村消费市场定位,积极开发、生产、销售适合农民消费产品。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引导和鼓励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企业要针对农村要求和农民消费特点,着重开发生产操作简单、价格适中、不易损坏的工业消费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民放心消费。

  3、要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继续加大农村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和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开展符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假日消费、节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金融企业要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农村购置、耐用消费品等信贷任务,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三)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构建健康有序的农用生产资料大流通格局。

  1、要建立新型农资流通组织。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加快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资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小型农资企业加盟,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模式,延伸经营领域。加快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2、要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为农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

   3、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生产和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各种政策优惠。加快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等坑农行为。完善农资市场监督体系,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夏春玉.辽宁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与市场体系建设[J].发展研究参考,2005;(10):8-10

[2]孙剑,李崇光.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2):18—20

[3]袁华.构建以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140—141

[4]张闯,夏春玉.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力结构与组织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5;(7):34

[5]熊湘辉,白彦平.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