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色的好词佳句:蔡洪滨:扩内需难在何处?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0:11
因此,以上关于内需不足的这几个观点,要么看似很有道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要么即使有道理,短期内也难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有新的角度去思考,针对内需不足的问题找到一些近期可能有效的方法。

  我认为,内部消费不足,不简单是一个总量不足的问题,它更多是一个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说是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是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人们常说我们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指实际实现的消费总额。但我国潜在的消费需求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从几个角度就可以说明:比如就奢侈品消费而言,2010年底,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攀升107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在2012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再比如海外购物,海外购物不一定是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些人在海外疯狂消费,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去店里扫货的大部分是各种各样的中国人。此外,国内的收藏品市场现在也是异常的活跃。

  人们一方面说我们消费不足,另外一方面又说我们流动性太多、钱太多,这两个问题加在一起意味着什么?所谓流动性多、所谓钱太多、所谓物价会被炒起来,其实就是说潜在的需求还是很多。

  所有这些现象表明,并不是说我们国内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而是相当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仍然只是潜在需求。

  如果我们承认国内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被满足,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去积极挖掘这个身边的巨大市场?从供需匹配角度看,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企业的行为和选择,思考造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最大的出口国,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国内又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满足。并且,由于国际市场容量有限,近两年来受世界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出口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与此同时,令人困惑的是,本国企业挖掘本国市场的积极性却不高。很多中国的企业没有太多动力去开拓国内市场,而更有动力去开拓国外市场。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从国际贸易理论来理解中国企业出口的行为。

  国际贸易中有一个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将出口其要素禀赋丰裕度较高的产品。中国劳动力禀赋较为丰富,相对而言,物资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丰裕度较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外有学者做了详细的研究,把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做了划分之后却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数倍于中国现在收入水平的国家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出口真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说违反了基本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其次,现在有所谓的“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同一产业内,因出口企业要承担较高的固定成本,在海外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能够成功出口的企业通常生产率水平较高。也就是说,“新新贸易理论”认为效率低的企业不出口,效率高的企业先占国内市场然后再出口。

  但最近有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跟这个理论正好相反。中国制造业部门数据分析显示,行业内参与出口的企业其生产率水平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更低。比如每个工人的销售额,中国的出口企业是不出口企业的91%,美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都是出口企业的效率比不出口企业的效率高好几十个百分点。

  更奇怪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其主要市场在国外,基本不做国内市场。这与世界上大多数贸易大国的情况迥然不同。

  具体来说,在美国的出口企业中,外销产量为总产量10%以下的企业占了66%,德国为50%,而中国的企业要不就不出口,要不就基本上全出口, 其中近40%的出口企业其出口比例超过90%。即使去掉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会发现同样的规律。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直接与国际贸易实践及新新贸易理论相悖。

  中国企业出口行为有悖于国际贸易理论,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实际与这些理论的基本假设相反。这些理论往往假设开拓国际市场难于国内市场,而中国正好相反。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开拓本土市场可能难于开拓国际市场。

  所以,虽然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很大,虽然这个潜在的市场就在身边,但中国企业面对开拓国内市场的高额成本和风险,只能望而兴叹,转而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