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wow天赋模拟器:紫光阁---陈祥如:关于机关理论宣传工作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20:57:38
陈祥如:关于机关理论宣传工作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 12/3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映了我们党对时代进步要求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党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才能始终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机关理论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改革创新。机关理论宣传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转变观念,理论下沉,创新形式,满足需求,体现时代性,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理论宣传的对象是人,理论宣传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首先应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论宣传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宣传对象为本。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宣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真诚的心感动人,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人,用鲜活的典型启发人。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干部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做宣传思想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坚持先进性,又体现广泛性和层次性。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应在娓娓道来中把科学道理讲明白,在深入浅出中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形成共识。要努力做到"三个转变"、"三个着力"。"三个转变":一是由居高临下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向平等交流转变。理论宣传应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宣传活动不仅是灌输,更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双向的交流探讨活动。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能用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式,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式。对机关干部和知识群体来讲,理论宣传运用平等的、民主的、双向的交流探讨方式更为重要和迫切。二是由比较重视把握上情向既重视把握上情也重视把握下情转变。宣传部门和宣传干部必须注意学习研究和把握上级精神,但还必须深入了解掌握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根据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宣传。也就是说,理论宣传要紧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三贴近",没有对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深入了解,很难做好宣传工作,理论武装也难以入心入脑。三是由以数量为本的政绩观向以人为本的政绩观转变。以人为本既是党的一种执政理念,又是一种需要全社会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导向,还是一种要求、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作风。确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意味着衡量理论宣传工作成绩不能只看开了多少会、搞了多少活动,关键是要看实际效果,看干部群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我们所宣传的内容,看理论是否深入人心,是否掌握了干部群众,干部群众对理论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在"三个转变"基础上,应坚持"三个着力"。就是着力发挥干部群众在理论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双向互动中宣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干部群众心声,把党的主张与干部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着力服务基层和干部群众,满足理论需求。宣传部门和宣传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我们所搞的活动和所进行的教育,能够在干部群众思想中留下多少印象,大家接受了多少,是否真正变成了政治营养。当我们讲课、作报告干部群众不大愿意听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即我们所讲的,是否是群众想听的,有多少有价值的内容,演讲艺术如何等;我们采取的宣传形式,是否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等,而不要只是责怪群众。

二、理论下沉:搞好转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意义。理论是抽象的,大众化就是通过说理、解释、教育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掌握。理论只有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力。

做好理论下沉工作,需要转化,即需要创造性地把抽象的理论语言转化为生动、鲜活、干部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使理论语言通俗化,政治语言生活化,缩短理论与干部群众的心理距离。目前,理论宣传在有的部门和基层单位缺乏转化,上下一般粗,中央领导宏观,基层党支部书记也宏观,理论宣传不看对象,不管是对干部还是对群众,不管是对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对科研工作者,不管是对领导干部还是对一般干部,都讲一样的话,使大家感到乏味,失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转化的基础就是要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对理论进行说明、阐释,进而入耳入脑。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在理论宣传中只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对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说一样的话,干部群众特别是普通群众,就会感到太抽象,听不懂,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降低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热情。这方面,革命领袖们早就有过论述,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当年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他的《实践论》、《矛盾论》,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清清楚楚,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新进中委、候补中委学习班上,从历史纵深、理论视野、时代背景、群众期待等方面,将十七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解读的明明白白,对统一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作用,是理论导读和理论大众化的经典之作,广大宣传干部应该认真学习。

理论下沉的重点是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学习推动工作。当前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应突出实践性,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制定和实施更加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政策措施。

三、满足需求: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

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党组织和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应该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宣传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及理论需求。同时,要抓住干部群众真正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回答,满足理论需求,这既是任务要求,也是理论宣传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更是理论宣传工作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体现。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干部群众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好事,是学习深入的表现,有关党组织和宣传部门不能回避,而是要及时解疑释惑,析事明理,积极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包括热点、难点、深层次问题。对干部群众在理论学习中提出的热点、难点、深层次问题,或是躲躲闪闪、不敢回答,或是大而化之,说些大话、套话、空话,都是不应该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活生生的实践,脱离实践的照本宣科难以说服人;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深层次问题退避三舍,不做出说明和解答,就会使人疑窦丛生。只有对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答,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凝聚力,才能坚定干部群众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些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坚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群众的解疑释惑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所说的与干部群众想听的紧密结合起来,对干部群众所思、所惑、所盼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回答。如及时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理论问题五十问》,适时举办报告会、理论讲座,组织宣讲团、建立"中央国家机关理论武装在线"等,取得很好效果。

四、适应变化:体现时代性

理论宣传工作适应变化、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是理论宣传工作的本质和特点所要求的。理论宣传工作的时代性,要体现在宣传内容、方式、机制乃至语言等方面。就中央国家机关来讲,目前的环境和机关干部队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关干部已经年轻化,相当部分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少还是国外留学回来的。这种情况就要求理论学习、宣传适应形势,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尤其要改变"一人念、大家听"的陈旧模式,多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运用探讨、交流等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把学习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增强对干部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知识、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影响相当大。目前,机关干部都配有电脑,机关党组织和宣传部门就应该适应时代变化的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理论宣传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网上知识竞赛等。但在这方面目前有的单位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的单位局域网中没有党委的网页或栏目,有的虽有,但内容单调,更新不及时,缺乏吸引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今年,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还亲自与网民对话,在运用网络方面为我们发挥了示范作用。我们应该以总书记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理论宣传和服务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五、创新机制:保证理论宣传实效

机制非常重要。改革创新理论宣传工作,机制是重要内容和保证。制定长效机制不是仅仅在纸上写几条那样简单,而是要全面、综合考虑,具有可操作性。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理论武装工作有两个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以党组(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局处级干部为重点、高度重视青年干部学习、党支部抓落实的理论学习机制;二是以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部长报告会、康铭论坛、青年名家讲座、理论在线(大讲堂)、宣讲团为平台的理论宣传机制。这几个理论宣传平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各有不同的受众对象: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对象为省部级领导干部;部长报告会的对象重点为各部门机关党委、纪委专职书记和机关司局级干部;康铭论坛的对象重点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名家讲座的对象重点为青年干部;理论在线(大讲堂)的对象重点为全体干部职工;宣讲团在集中学习教育时发挥作用。各理论宣传平台区分不同层次,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形成覆盖广泛的立体宣传,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理论学习宣传的品牌。在组织这些讲座、论坛、报告会的工作中,也注意形成有效机制。如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工作机制上,讲座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几个单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根据部长们的特点,讲座在内容上定位为历史文化,以史资政;主讲人定位为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即"大家";时间上定位为休息日,讲座均在业余时间举办;安排上定位为听、看结合,以讲为主,适当安排艺术类讲座。具体组织工作坚持"四个精心":一是精心选题,即确定好主题,选择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二是精心选人,即选好主讲人,确保质量;三是精心选时,即讲座的举办要及时,增强时效性。四是精心准备,即各种准备工作要充分,注意相关环节,力争一流。为了做好工作,我们还注意了解掌握有关专家学者的情况,建立专家学者库,以优质的资源、优质的服务,保证优质的效果。

市场经济需要品牌,品牌的影响力很大。机关党的工作包括宣传工作也需要品牌。品牌需要打造。品牌的打造与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有很大关系,需要认真对待,长期坚持。

(作者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工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