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 tcp协议:父母到底该不该打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53:44

父母到底该不该打孩子?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闻此评论时,多少有点惭愧。

  在我还是职场妈妈期间,我没打过一次儿子。一周回去一到两趟,抱起来亲都来不及,哪舍得打?!那会儿,在儿子心中,我是个天使妈妈。只会逗他玩,从不发火。然而,在我全职后,我这个天使妈妈时常会因儿子调皮捣蛋之极而动“武”。客厅的沙发上,餐厅的桌椅上,卧室的床头柜上,时刻准备着衣架。动不动就威胁儿子:“衣架在哪儿?屁股痒痒要修理了是吧?”有一天,儿子在被我修理后,挂着未干的眼泪对我说:“妈妈,衣架是用来晒衣服的,不是用来打人的!打人是坏蛋!”

  那时的我,从心里酸到鼻尖,差点就跟着哭了。从此,我虽未撤去衣架这武器,却不再“真枪实弹”了。顶多偶尔演习一下下完美的教育理论难解育儿过程的点滴难题。何况祖祖辈辈观念不同,每个年代的社会氛围不一。父辈们信奉“棒子底下出孝子”,这会儿成了爷爷奶奶又为何对孙子疼爱有加?!难不成说他们只疼子孙不疼儿女?其实,都只出于一个“疼”字。一切源于爱,只是方式有别。故,不好直言那种疼爱的方式是对的,只能说应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质而教。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不同,我们理应给予适当的惩罚,但不必动“武”。

  我们无法做个100%优秀的家长,也不必去强求我们的孩子100%地优秀。宝贝们只是孩子,早教优化是可取的积极行为,却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能要求孩子以我们的意识为中心,在我们规定的条条框框中成长。我虽不赞成“棒子底下出孝子”这一观点,却坚持奖惩分明。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批评的也毫不留情。错误的言行定不可助长。

  当然,各年龄段有着各年龄段的标准。比如,我对两三岁孩子时不时地在客厅“擦地”的行为是不予以批评的,只要求他饭前记得洗手,上床记得换干净的睡裤。而这种不雅的不卫生行为随着他的成长就要渐渐令其改之了。越调皮淘气的孩子越是敏感的。小小年纪的他懂得察言观色,或许你大声吼时他仍我行我素,或许你温和的道理对他毫无作用,但,他心里明白着。他的抵触无非就是想证明:“我长大了!”

  有些妈妈或许会苦恼:有些孩子“不打不惧不改”。这也正是之前我的感受。儿子在家十分任性,我苦口婆心的“道理”他根本充耳不闻,时常挑战我的耐性。哪怕我爆发,他仍直面不惧,据理争辨!比如:“电扇不是我开的,是丑丑开的。”“自来水也不是我开的,是仔仔开的。”“是笨笨把我鞋子放床上睡觉的。”“我没有把车子扔到床下去,我是开进去的。”……,我越是火大,他辨得越离谱,反抗得越起劲。(注:丑丑、仔仔、笨笨是我给家里的几个绒布玩偶取的名字,它们也是儿子时常借祸的对象。)为此,我学会了两招:限其所爱与冷处理!限其所爱,就是当他犯错误或不听话时,我就说:“晚上别想听妈妈讲故事了!”“等下不让你看卡通片了。”……一般情况下,会起些效果的。但这招也有毫无作用的时候,这种时刻就得冷处理了。

  这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先照常批评下他,让他清楚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他充耳不闻,就无视他继续任性任意的行为,他想怎样就怎样,我该干嘛干嘛。这种局面待他按自己的意愿折腾够了,他会来找你的。这会儿就更得冷冷他了,理也不理他,再什么哭都不理。哪怕他说他肚子饿了,他要大便了等等,忍住!再心疼也要忍住!同时要借机“凶凶”他:“你刚才那样子妈妈很伤心,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了!”

  这样,他还是会哭下去的,可能变本加利地边哭边摔东西或跟着你粘呼。仍不理他,直到他无趣了,自然就安静下来了。这样过后,我照事情未发生前一样陪他“吃喝玩乐”,绝不再追究或强调他的错误。直到下回再有同类事情发生,才重复一句:“上次你这样子就让妈妈很伤心了,妈妈说过,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如此几回,有所收效。或许,是非对错来于未满三周岁的孩子来说,很模糊。而其承认错误更可能是模糊无心,但这是“发芽”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我原是个欠缺耐心的妈妈,但养育孩子后,这个缺点渐渐得以改善。大人况且有多种缺点,又何以去要求尚未成熟的小孩面面俱优呢?我们应与孩子共同改正,共同成长。

  这些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的确,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就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感情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其实,不打骂孩子一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应该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才,现代父母必须拒绝打骂孩子,改变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一片快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