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舌的最佳治疗药方:中国最缺德的行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0:36:48
中国最缺德的行业2011-11-18 12:55:38分类:杂谈

中国最缺德的行业

冷月无声/文

近日,网上评出了中国十大最缺德行业,教育业荣膺榜首,再一次被钉在道德缺失的耻辱柱上。联系到今年以来层出不穷的教育界丑闻,中国教育真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再不改弦更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血脉就要断送在这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手中。因此,我们必须要探究中国教育缺德的根源。

中国教育缺德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产业化和功利化,产业化把教育事业当成了牟利的工具,功利化把教育变成了考试的工具,这是导致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两大根源。

一、教育的产业化

1、高校扩招与学费飙升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教育产业化拉开了大幕。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各国,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亦陷入困局,扩大内需成为最重要的自救之道。与民生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都在那年启动了面向市场的改革。

1998年底,当时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的汤敏、左晓蕾夫妇建言国务院:扩大高校招生,提高学费的同时配合大规模助学贷款,以此拉动内需。当时一些经济学家还说中国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是定时炸弹。很快,他们的建议被采纳。

当时,第一刀砍向了高等教育,主要手段就是大幅度上涨大学学费,同时实施大学生扩招。多年来,中国高校收费十分低廉。1994年普通高校学费仅为500元/学年,宿费仅为200元/学年。次年高教教改正式实施后,普通高校学费一下子就飞涨到2000元/学年,翻了4倍。到1999年实施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时,大学学费普遍涨到4500元/学年。按这样的学费标准和每年4800元的生活标准看,一个学生念完四年大学所需费用将近4万元,不少贫困家庭的新生接到入学通知书时表现得忧喜交加。

到现在,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已涨到15000元/学年,甚至更高。13年间,高校学费涨了二三十倍,而同期的国民收入仅仅增长了不足5倍。

教育产业化这一招真是威力无穷,不但让老百姓取出银行所有的银子,还得四处借银子。然而这一轮高校改革带来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一是高校收费水涨船高,贫困学生苦不堪言;二是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还经常“被就业”;三是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教学质量却日益下降;四是高校疯狂的建设的同时,自身亦债台高筑。

2、疯狂的择校择班

高教改革一下子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教育界贪婪的魔鬼迅速跳了出来。

看到高校赚个脑满肠肥,各地教育部门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幼儿园,立即开动脑筋,探索教育产业化的路线图。于是择校、择班就成为他们的最佳捞钱手段。

所谓择校、择班,就是人为地将好学生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教学质量高的假象,进而得到了更多的生源和高额择校费。由此形成了一个怪圈:择校、择班费收得越多,名校资金就越充分,学校软硬件条件就越好。这样,为了进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家长就更得掏等多的钱。

当前,择校、择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学校、老师、上级主管部门都是这个链条上贪婪的获利者。学校要把择校费上交给主管部门一部分,这是各教育局一项重要来钱道。余下的择校费则直接纳入学校的小金库。在学校内部,校长们又接着收择班费,人为地将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配备在某些班级,家长学生谓之“炮班”。为了进炮班,家长还得掏钱。由此,随着择校、择班的铺开,校长们的暴富,教师们的奖金福利,都在其中。

2010年,在不太起眼的辽宁省本溪市,所辖两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张晓霞、关玉华都因为以择校费、择班费名义疯狂敛财,最终双双锒铛入狱,此二人的涉案金额都超过千万元!

一些贪婪的老师亦从中看出门道,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来钱道、摇钱树。对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的关照程度,甚至调换个座位都演化成赤条条的金钱交易。幼儿园的老师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不给孩子小红花;小学的老师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当众羞辱孩子;学生为了当上班干部,必须要向老师送礼;学生家庭状况是老师关爱学生的唯一标准,等等等等,简直不胜枚举。更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糊弄应付,却把真正的讲课放到了课外辅导班,由此赚取高额补课费。

此外,在择校、择班过程,一些掮客乘机从中牵线搭桥,亦赚个钵满盆满。择校肥了多少人的腰包,恐怕实在是难以统计了!

 “孩子上学,父母炼狱”,为了择校,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拼爹、拼钱、拼关系、拼后门,可怜巴巴地恳求校长即使卖房卖身亦不足惜。同时,家长们还得不惜买高价学区房、亲自陪读、四处辅导,甚至放弃工作甘为贴身书童!

我们的孩子们也不得不背着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大书包,把所有时间都虚耗在奥数、英语、拉琴之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大好的光阴与童年岁月就这样流逝在无休止的补课中……

二、教育功利化

当前,中国教育严重功利化。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已完全沦为考试教育、分数教育。而大学教育简直无话可说,套用university(英文大学)的谐音,就是悠你玩四年。

小学阶段,各类奥数班、声乐班、英语班满天飞,尤其奥数这种摧残儿童灵魂、人格的丑陋东西,大张旗鼓地横行华夏,坑害了无数孩子。学校的老师们在享受着朝九晚五的快乐时光后,还不满足以绩效工资为代表的各种福利待遇,公然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违背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穿梭于各种所谓的艺术班和特长班。这些违背教育基本规律,揠苗助长式的举动,都是都是教育功利化的现实写照。

中学阶段,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考出好分数。于是,考试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教师和学校的名与实,“唯分数论”成为教育的唯一评判标准。所以,中学阶段的孩子更痛苦。面对中考和高考,为了有机会获得继续的功利性的教育,他们不得不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承受的压力。死记硬背、填鸭教学、题海战术,这非人的教育折磨得学生屡屡自杀。而中学为了升学率干脆把所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取消,培养出一个个“豆芽菜”。于是,我们的学生成为了考试工具,成为了得分机器,但他们并没有获得使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由于中学教育的功利化,整个中学教育面目全非,学生们文理偏科、能力底下,人格不健全、品行不健康。

大学教育功利化更加的明显。大学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搞所谓的科研,并没有把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导致了大学教学质量低下。老师们乐此不疲的搞科研,无非是为了职称评定的需要,为了名利的需要。而大学生们经过中小学的炼狱,认为也该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了,作业学会了抄,论文学会了造假,老师们也懒得去管。于是毕业之时,大学生没有获得其应该获得素质和能力,眼高手低,难以就业。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正如香港《东方日报》文章《中华民族向钱看到了最缺德时候》一文中所写的:“如果说食品行业的缺德是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话,教育行业的缺德就是损害人们的人格和灵魂健康。如果说身体的损害还有医院可以治疗的话,灵魂健康的损害就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