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皮鞋质量怎么样:读嵇康《家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44:05
  读嵇康《家诫》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嵇中散,砍头前写了与其平生言行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家诫》,事无巨事苦口婆心地告诉儿子要这样不要那样的,其字里行间差点没这样说:要像那些王八蛋那样赖死赖活,不要像你老爸我这样不识人情不谙世事。乍看之下不啻为一个混世的老滑头在培养教育小滑头。
  
  历史告诉我们:嵇康为文为人,语辞峻峭,凛然有正气。读其文掷地有声,观其身世更是决绝得不容有第二种选择。强硬如嵇康,死也不肯屈就,死前才写与己一生完全格格不入的告子书,真是耐人寻味。是幡然悔悟?这是不可能的。是正话反说再将这个世道一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知道,《家诫》是嵇康在临刑前在狱中写给儿子的,是一个自知将死的父亲写给命运未卜的儿子的遗书。嵇康被杀时,其子年方十岁(不满十岁)。在幼子面前,决绝如嵇康,那个“心逸豫兮轻四海”的人究竟没有忘了做为一个父亲的身份意识。可以相信,狱中的嵇康,想的念的一定是未成年的儿子。他在写这遗书的时候一定是双泪纵横的吧?可以相信的还有,嵇康临死前内心一定是无比柔软的,一个父亲的情怀温暖了临死前的人。似乎每个父亲都有这样的愿望:用自己的一生为下一代打个前站。而我们的嵇中散,用热血甚至生命践行的一生,到最后只是为自己的儿子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此路不通”的警告牌。能不悲凉吗?然而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只限于警示了什么,更在于表达了一种更加坚决的生存姿态——其实我知道怎样在别人看来活得更好些,但我不能做那样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的嵇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越是愤青越是被视为异类的人越保持住了人之为人的最本性的东西。
  
  《家诫》中告诉了儿子许许多多稳妥甚至是圆滑的处世方法,世道如何险恶,实在说不清什么时候又会有什么人堕入罗网。但嵇康毕竟是嵇康,始终没有放下精神的高度:“立身当清远”;“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不须行小小束脩之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非义不言,详静敬道”。这样的言语和要求岂是混世的法宝?嵇康从来都是嵇康。做为一个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保全性命于乱世然后多作义事;作为一个战士,他要求儿子坚守人之为人最起码的原则和底线。——“见义而作,非义不言。”嵇康也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从《家诫》中对儿子的诸种教诲中,我们不难知道这些。从其临死前将其子托附跻身于权力圈子的山涛及山涛对儿子的照顾更可见其目光如炬知人知世之深。《家诫》的背后,除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相劝,除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期许,隐藏的更多的是一个正直且充满义愤的人对这个世道的强烈抗议和更加彻底的不妥协。这就是我们几千年历史里唯一的嵇中散。
  
  有意思的是,被司马氏视为异己而砍掉脑袋的嵇康,他的儿子倒成了西晋王朝的忠臣义士。史载:嵇绍在西晋八王之乱的荡阴之战中,他为了保护晋惠帝而被乱兵杀死,血贱帝袍。事后有人要将晋惠帝的血袍洗净,晋惠帝还哭着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能洗掉。难怪鲁迅先生也说他“死得忠心耿耿。”看来,《家诫》不但没有教育好儿子,倒教会了后来的很多人如何更好地混世。这应该是嵇中散意料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