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是什么档次:王金战谈奥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45:07

王金战谈奥数

【按语】王金战:人大附中副校长兼网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本文转载自网络(网址不详)是王金战老师的文章,共享分享,看看什么是奥数?奥数有什么价值?谁适合学奥数?感觉很有道理,共享分享。 

什么是奥数:14岁之前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

    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发现,14岁之前是一个人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14岁之前,能够接触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他以后的轻松学习和提升一生的竞争力,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适当参加一点儿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这样的活动,对相当一批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 

    我辅导三年级的学生参加竞赛的时候,我出过三个题目。第一个题是说1+2+3+……一直加下去,加到100等于多少。

    你要是从头加的话,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完不成的。但是你这样想,1+100=101,2+99=101,3+98=101……从两头往中间凑,学生要做的事就是,发现了这个规律以后,他就数一数,有多少个101,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中间那个数,他应该怎么处理。学生发现这个规律以后,他会非常迅速地得出最后的答案,就是1050此数应为5050,同行车友“□中国教育(369984869) ”纠正,我转来竟然没有注意,不好意思了)。我发现我在给三年级学生讲的时候,学生思维活跃,感觉很轻松,然后我接着就给他们出题,说1+3+5+……一直加到101,等于多少呢?我感觉学生也会做,1+4+7+……这么加下去,学生也就会做了。

    其实我刚才出的这些题目,是在高二才会学到的等差数列问题,但是我弄到小学三年级,我发现那些学生接受起来也很轻松。因为14岁之前,学生对他感兴趣的学科,会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我们成人往往把小孩子这种潜能给忽视了。 

    大家看第二个题,请看下图,这是一个4×5×6的立方体,先把其中相邻的两个面染红,再把它切成若干个1×1×1的小立方体,那么这些小立方体中,最多有多少个面,恰有一面是被染红的?

    这个题不需要任何的数学背景,它的趣味性体现在对新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描绘上。同学们在比画得像不像,好看不好看,特别是1×1×1和4×5×6这两个不同的立方体,活生生展现在面前,所以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开发。

    这个题有相当的知识性,比如说怎么把那个立方体切割成1×1×1呢,就可以让学生去动手,去想象,然后在分析分解的过程中,使答案逐步地浮出水面。经过讨论,学生就开始回答了。

    第一个答案是60,我说你展示一下你丰富的思维过程,你怎么得出的60呢?他说你看,朝着我的这一个面是5×6,2个面,那不就是60吗?我说这个答案好,这个同学这么用脑子,大家给他鼓励鼓励,于是大家掌声雷动。

    结果另外一个同学说,老师,不对不对,我那个答案和他不一样,我的答案是54,他没有考虑原题中,这两个面应该相邻,他没有考虑相邻这个概念,结果弄成这一个面是30个,那对面不就也是30个嘛,结果是60。他说,朝着我们的这个面是5×6的,相邻的上面那个面,是4×6的,这样求得的答案呢,是54。我说这个答案好,给他鼓励。

    结果这一鼓励以后,下边有个同学又反对了,说不对,老师我还有别的答案,我的答案是48,第二个同学他考虑问题忘记了要求只有一个面被染红,其实这54个里面有6个是有两个面被染红的,所以第三个同学说48。

    我说这个答案比刚才那个更严谨,我正表扬这个同学呢,不行了,下边又有同学举手了,说,老师,不对,我的答案比那个还好,我的答案是42。其实最后的答案就是42。

    就这一个题目,我跟一些三年级的小孩子就能讨论两节课,那帮小孩子兴致盎然的,动手能力、发言能力,完全得到开发。而且大家注意,我在讲这个题的时候,所有的答案都值得表扬,尽管这个题4个答案,只有1个答案是对的,但是只要学生思考,老师就应该肯定,因为他动脑子了,就应该值得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怕课堂上犯错误,才敢于发言,所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我们回想,现在有很多的老师,上课就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只要做错的,都会被批评,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扼杀,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种伤害。只要学生思考了,他就应该得到鼓励,就应该得到表扬。大家看,这个题目难道真的说我们的孩子学不了吗?完全可以学,而且在这种乐意融融的课堂里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真的会得到一种培育。 

    再看一个题,有一个四位数,它有三个数字是相同的,比如说1555,6333,在有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中除去6111以外,与它最接近的是多少?这也是我给小学三年级学生讲过的一个题。没有什么数学背景,就是斗智斗勇。

    第一个同学说,与6111最接近的,就不能动这个6,一差就差1000,所以只能动那个1,所以和6111最接近的是6222和6000,我说这个挺好。下边有人说,老师我还有一个别的比它更接近,我想的是6166,这个数字也符合要求,我说你这个更好。我不说那个错了,我说你这个更好。说到这儿,那帮小孩子们就不敢轻易发言了,那个表情可好玩了,处在一种沉思中,就开始动脑子了,这时候有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又想到了一个,是6066,我一看,这个6066与6111,差距是45,我说这就是正确的答案。6066出来的时候,大家已经找了老半天,想不出一个比6066更接近的数的时候,我说这就是答案。

    但是大家注意,前边每一个答案的出现,都体现了学生的这种优良的思维品质,所以都应该表扬。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兴趣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所以他的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大的开发。 

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参加:奥数适合谁来学

    我通过三个题目阐述了什么叫奥数,那么现在就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哪个年龄适合学奥数呢?

    据我的观察,最好是二年级之后开始学奥数。

    二年级之前,学生应该是多动手,多享受大自然,多享受童真童趣,多进行一些语言能力的培养,二年级之后再开始接触简单的奥数。因为接触太早,孩子数的概念还没建立起来,可能压力会很大;另外,过早地接触奥数的东西,可能把时间挤占了,会影响到他后续的发展。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喜欢画画的孩子,到了高中学立体几何都比较轻松。我还发现一个特点,高中就立体几何这门学科,整体情况是男孩子比女孩子学得要轻松,当然我不是说高中男孩整体就比女孩学得轻松,但就立体几何这门学科,高中男同学学得要轻松一些。什么原因呢?后来我发现,就是因为小男孩比较调皮,喜欢动手,而女孩相对来讲更安静一些。所以动手能力其实与思维能力的开发,是有关系的。 

    第二,哪些人适合学奥数呢?我觉得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就是学习余力特别大,学习能力很强,在班里就小学那点课程,根本就难不倒他,学习很轻松,所以如果这个时候给他掺杂一点儿高难度的奥数的培训,可能会把他的精力吸引过来。

    我几年前就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一个小男孩,小学转了三个学校,哪个学校都不要他,第三个学校要把他赶走的时候,那个家长没招了来找我。他说,这三个学校不接纳我孩子的理由,就是我孩子太能闹了。我说他怎么闹了,家长说他上课老是说话,老是跟周边的同学做小动作,老师批评他也不听。我说你孩子学习怎么样,他说我孩子学习很好。我把孩子叫过来,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能闹呢?”他说:“老师讲的那些内容,我一听就会了,但是我看我周围的那些同学都很认真地听,我为了让同学知道我会了,就故意闹腾,然后让老师提问我,我答上了,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我说你学习很好吗,他说老师我学习绝对很好,我说我出个题你试试。我就出了几个奥数题目,那个孩子傻眼了,他不会做。我说:“你这就是低档次的,在低档次的竞争中,你觉得很厉害,你看你要跟我这个地方办的奥数班的学生相比,你差大了,你承认不承认?”他说老师这个题我还真不会。我说:“我给你这本书,你有本事,要是一个月之内,把这本书能够拿下来,我就佩服你,我可以帮着你联系学校;你要是这本书都拿不下来,今后我就不管你了,敢不敢接受挑战?”他答应了。我给了他一本书,就是我组织老师编的奥林匹克竞赛的教程。那个孩子回去以后,就结合我那个宽高学习网,结合那本书拼命钻研,结果钻研了一个多月,他来找我,说王老师这些题我都会做了,你随便挑。我挑了挑题目,这个孩子真的会做,我发现这个孩子能力确实很强。于是我就上他那个学校,跟他老师做了一番动员工作,建议把这个孩子留下,然后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我给了这个孩子一些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让他看。他从跟我接触以后,不再感觉自己很厉害,而是感觉到自己欠缺的很多,另外他攻了那两个月的奥数,感觉奥数特好玩,所以一头扎到那里边,上课也变得稳重了,也不再调皮了。这个学生后来初中毕业,就进了我们人大附中,前不久被推选参加日本的国际少年儿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竟然还得了个一等奖,成了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但是你看他当时上学的时候,被三个学校赶得无处去,那是因为他太聪明。
    第二种类型,就是对数学特别敏感,对数学特别有感情这样的学生。尽管小学的数学成绩不一定特别突出,但是他在数学上,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如果从小开始引导,这个学生将来可能会在数学上大有作为。所以我觉得不是全民都适合学奥数,但是对这两类学生,通过奥数的培养,让他们过剩的精力能有所集中,从而为他们以后奠定更好的竞争基础。 

    第三点是,我们要保护好参加竞赛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记得去年,有一个杂志社的记者采访我,想给我写一篇采访报道。我们谈完以后,这个记者就跟我说,王老师,我那个侄子参加数学竞赛班,竟然才考了18分,所以有一个周末,我们全家聚会的时候,一听说这个小孩考了18分,我们都觉得特别可笑,我们都笑话他。

    我当时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子,可能因为我的职业特点,我一旦发现对少年儿童摧残的行为,就特别敏感。我说那个小孩当时是一个什么表现呢?他说那个小孩难过得哭了,躲在房间里边也不出来,我们都感觉到,这个小孩怎么这样呢,考差了还不让人说。我当时一听,真的很生气,我说你们全家人,怎么这样去摧残孩子呢,我告诉你,数学竞赛的18分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在班里学习第一的学生,数学竞赛都经常得零分,他数学竞赛都得了18分了,他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学生。我说那个竞赛是一般人能参加的吗,竞赛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1欧元和1日元,它能画等号吗?你看你们全家人,他考了18分,已经非常优秀了,你们却把它当成一个笑料一样,这样来摧残这个孩子,你们真的做了一件非常伤害孩子的事。

    当时那个记者一听,马上说,王老师,你这样一说,我也确实感觉到我们很对不起那个孩子,怪不得当时孩子哭得那么伤心。我说抓紧回去再安排一个家庭会议,你来请客,这个会议就是向这个受到伤害的孩子道歉,可能能把这个孩子受伤的心灵给愈合一下。后来我听说那个记者还真安排了这么一个活动,大家向这个孩子表示了歉意,另外加以引导,现在这个孩子好像对数学又比较感兴趣了。培养孩子,就要保护好孩子参加数学竞赛最初的积极性,他一旦对这个学科产生了兴趣,可能就一头扎进去,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我觉得这就是迈向成功的很重要的一点。 

    第四点,中学生能不能参加竞赛呢?我在人大附中,要是从高一开始教的话,一般这个年级的竞赛,就由我来带。一开始,高一随便报名,谁想参加数学竞赛都可以报,结果一般都报九十多个人,一个教室都盛不下,就在阶梯教室上课。但是讲着讲着我发现,越讲人越少,一般到高三,也就剩三十个人左右了。但是这剩余的三十个人,一般都能在竞赛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名次。

    这个现象我以为是很正常的。一开始,学生对数学竞赛抱着一种激情,投入进来以后,突然发现越学越难,而且他学别的功课已经很累了,因为中学比小学的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所以中学生参加竞赛要认真选择。但是我觉得,这帮学生参加了这一段的数学竞赛,对他高中三年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不以为他是逃兵,我也不以为他参加了之后是一种损失。 

    我有一个学生叫张亦楠,现在在美国的哈佛大学读博士,他写过一篇学习体会,谈他搞竞赛的心得,这篇文章叫《数学竞赛的瓜豆比》。大意是说,俗语讲,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但是对一个高中生来讲,要想追求高的学习效率,就得追求一种用比较小的付出,获得更大的收获,便是种豆得瓜。他就列举了一下他参加数学竞赛的瓜豆比。

    他说,付出就是种豆,高中三年,在竞赛方面,他列举了这么五条付出:高一的寒假参加我这边组织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冬令营,学了一周;高一的暑假参加我这边组织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夏令营两周;高二的寒假,学了一周;高二的暑假,又学了两周;因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是每年10月中旬的第一个周末,所以他在高三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之前,又突击了两周,这是他付出的。

    获得就是瓜,他这五次的付出,得到了什么呢?第一,对于数学超强的自信,整个高中三年,一直生活在超强的自信中,很轻松;第二,数学知识自成体系,大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第三,高三这一年,基本就没学数学,所以为别的学科留出了大量的学习时间;第四,高三这一年,他的数学考试基本都维持在145分左右,他说一个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数学要想维持在145分左右,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五,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了一等奖,所以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第六,因为获了奖,所以高三一年,都有一个很好的心情,学起来感觉特别有乐趣。他后来分析,说你看我付出的时间,都是假期的时间,我不学数学竞赛,像别的学生一样,也就荒废了,但是我付出了,并没有耽误我的正课时间,但是最后我却获得了那么多。所以他就建议,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高中阶段能够挑战一下自己会更好。

    他那个原话就说,“所以鉴于以上的瓜豆比,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踊跃参加数学竞赛”。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参加了竞赛,有什么好处呢?参加了竞赛,除了自己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从而为一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之外,高中物理竞赛、数学竞赛、化学竞赛、生物竞赛、计算机竞赛和科技制作,这六个竞赛的项目国家组织得非常严谨,只要获得相应名次的学生,国家规定可以直接保送上大学。要是保送的这个学校或者专业不太理想,你想放弃,但是因为获得了这个奖,高考的时候可以加20分。另外现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自主招生越来越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参加过这种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将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研究研究相关的竞赛政策,如果学有余力的话,还是适度接触一下,可能会更好。 

    最后归结起来,要想让学习有一种高效率,必须要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也就是说适合你的就是好的。这个最适用的方法靠谁来找呢?靠我们每一个学习者自己,一方面我们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我们周边那些优秀的同学,从他们的行为中得到启发,另外根据得到的启发,自己在具体实践中逐步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这个方法找到了,就一定能保证你在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节主题集锦】汇集2007-2011年教师节博文

教师节:教师最关心的九个问题    奥巴马: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给新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    第27个教师节:教师的禁言禁行

第27个教师节:教师的励言励行  新高三学生必知的20句话"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095370102drkz.html" target="_blank">新高三学生必知的20句话

教师节:学生要养成的十大好习惯二八法则—每个人都想想

娶教师做老婆的九大好处  李开复: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教师节最佳短信   第25个教师节:有一种教育叫责任…

开学支招:学习偏科怎么办? 八卦教师节:老师就是专业!  

等咱老师有了钱   教师的三种层次 人际关系中学生应该知道什

教师节:教师10个最受人尊敬的称谓  学生要养成的十大好习    

给老师们4个简单易行的…  杜威皮亚杰教育思想  故事育人方法导航    

今天教师节:有一种教育叫文化    24个教师节:有一种教育叫赏 

首届学生33(首届学生小聚记)  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十大歌谣

教室励志标语  作对联庆祝教师节   让你永远不后悔的四个人生故事   

周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帮你瘦身的九个招数

陶西平以人为本的教育   家长老师应该看的九个教育故    

[教育博客]教育教学 地理纵横 成长导航 
[其它主题]人在旅途 情感空间 社会视点 赏耳悦目 开心一刻 骑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