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输过曹婴吗:鉴赏诗歌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53:50

鉴赏诗歌语言(转载)

 

鉴赏诗歌语言

这节课我们复习的知识点是:(板书:鉴赏诗歌语言

一、首先了解《考试说明》诗歌鉴赏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从考试说明可以知道,诗歌鉴赏考察的知识点有:

1、诗歌的表达技巧

2、诗歌的形象(意象)

3、诗歌的语言

4、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诗歌的语言

高考考查诗歌语言主要有三种题型——(板书)

1、炼字型(字)

2、诗眼型(词)

3、语言特色(风格、艺术)

四、了解了考查题型,如何能做到规范答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示教学目标)。

答题前,我们先来复习“诗歌快速答题顺序”

解诗题——知诗人——探诗注——明诗意——悟诗情(境)

先看第一类题型:炼字型

再现高考真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简单解释诗意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提问的是:为什么?

我们要明确:从哪个角度来答“为什么”,这就得找到答题的方向(角度)。

也就是要找到这道题的提问变体是什么。

提问变体就是:要答出它传神在哪里?怎样传神了。(题干中说它传神,问为什么?我们自然要回答)

过渡: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结合意境展开联想再现情景。

我们一起来研究参考答案,看能否找出规律

答案:

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或(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其尽地表现了离别酸楚的心情。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再练习

锦      薛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      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依据答题步骤,我们来判断评改以下答案(5分)

答案1:寒在句中指天冷,微在句中指力气弱;表现出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3分)(为什么)

答案2:寒在句中指天冷,微在句中指力气弱。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筋疲力尽。表现出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5分)(为什么)

第二种考查题型:诗眼型(一词领全诗)

再现高考真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叙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寓意不难答(隐含的意义,映衬怎样的主题),关键是回答“为什么”是关键词?从哪个角度答。

探究变体的提问:“折柳”一词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过度: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使诗的结构明朗,抓住这个词,就可以把握了整首诗,所以命题者往往出这类考题考我们

我们还是从研究答案找规律:

答: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二、三答的就是“为什么”是关键。

步骤二:同意,因为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是从线索还是情感还是结构上讲它的作用?)——结构上

步骤三: “折柳”二字真切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题步骤:

(1)     该词的隐喻是什么?对突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词的寓意答题方式)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或(线索情感基调)所起的作用考虑。

(3)     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再练习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睿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      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依据答题步骤来判断评改:4分

(显示答题步骤2、3)

答案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睿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2分)——只答出结构作用

答案2:“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睿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4分).(答全了结构作用、表达情感)

第三种考查模式:语言特色

春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一般从哪几个角度来答?(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过度答题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示幻灯)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提供答题步骤,学生尝试答题: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行评改: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1分)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2分)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

总结:今天我们再次用(示幻灯)“解诗题——知诗人——探注解——明诗意——悟诗情(境)”这样的答题思路,探讨了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规范。

答题力争做到规范,形成了习惯思维,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给大家看一首诗:

(先出现诗文(能读懂吗?——不懂)——出现题目(懂了吗?——知道时间是金秋,好像是谁送谁的诗歌)——出现作者和诗注(知道了吗?)(老师送给我们的诗)

(读懂老师的心了吗?)

(读懂了)

那就好,下课。

金秋寄精灵

何英

朝朝歌响彻,暮暮啸长空。

巧过龙门阵,喜登榜上雄。

寒窗摘魁首,浩气进蟾宫。

雨卷情圆梦,云舒自在胸。

注:精灵:指高三(3)全体同学。

蟾宫:又说“蟾宫折桂”,用来比喻考中进士,考取功名。

 

课后反思:

立足在慢班基础上来设计这难度,感觉教得有点机械,但是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答题时有章可寻。

课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

教会学生看出变体提问——研究答案——探求答题规律——总结答题步骤——依据步骤学会评改。

第二步:多增加一点点难度。

探究变体提问(由学生独立去探寻)——研究答案——探求答题规律——总结答题步骤——依据步骤学会评改。

第三步:再增加一点难度。

(除了)探究变体提问(外)——(接着直接)提供答题步骤——学生独立答题——学生依据参考答案,自行评改。

这样设计教学难度,实在是对这样的慢班,没有足够的信心,教一遍就能自行练习,所以,第一步和第二步基本没有多大区别,目的是让他们先切实找到规律,再来答题。

整个课两条线索:

一、集中主力解决“鉴赏古诗语言答题规律”

二、连带复习鉴赏古诗顺序,这是培养学生的答题思维习惯。

至于后面我写的那首小诗,没有多大用处,不同顺序地出现,是想再次强调读懂一首诗,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探诗注——明诗意——悟诗情(境)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就是我自己想臭美一下,最近于“教育在线博客”上向一个退休教师学习写古诗,所以就大胆写了这首小小律诗了,我选的是“平起平收”,压的是:“上平声”的“东”韵。寄托的是对孩子们来年高考能取得好成绩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