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千肉all千高h: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50:30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解读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2-03 13:52:54
    页面导读:

    胡锦涛: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政治局:明年将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

  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政治局会议要求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 推进城镇化
 
  解读

    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说明宏调重点所在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抗通胀

  渤海证券:货币政策转向 明年加息2到3次

  东吴证券:货币政策转向已被市场消化

  招商银行:政策转向意味明年难有大行情

  西南证券:大盘走弱部分反应转向预期

  中信建投:转向意在防止资产泡沫和通胀

  相关阅读

  明年宏观政策酝酿“稳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李稻葵: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

  欧央行继续维稳 量化宽松“虚晃一枪”

  股市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影响市场

  光大证券:明年市场主线离不开通胀与转型(附股)

  博时基金刘建伟:围绕货币政策和“十二五”主线布局

  货币紧缩 明年看好保险看空证券

  货币紧缩悲观预期打压 外围向好难提A股士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召开 前一周股市表现一览

  相关评论

  明年宏观政策或转为“治通胀、稳增长”

  期待宏观调控制度性建设能有突破

  货币政策调整期待“精细化操作”

  新华网快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新华网快讯: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新华网快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1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

  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新华网)

 

  明年宏观政策或转为“治通胀、稳增长”

  □作者 乐嘉春

  作者系

  经济学博士

  “治通胀”与“稳增长”或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中国应当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主要体现为在阻止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前提下力求经济平稳增长,“稳增长”中“促转变”依然是发展重点。

  进入12月,市场都在殷切期盼一年一度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借此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应当处理好“治通胀”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主要体现为:在阻止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前提下力求经济平稳增长,“稳增长”中“促转变”依然是发展重点。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今年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远超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对通胀压力的过度恐惧。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食品价格对CPI上涨影响显著。目前,这轮CPI上涨态势与2007年时有不少相似之处:一是2007年年初CPI同比上涨幅度并不高,但在6月份同比增长突破4.4%后,呈现一路上升走势,直至2008年4月上升至8.5%高位。同样,今年年初CPI同比上涨幅度也仅为1.5%-2.7%,但在10月份突破了4.4%,本轮CPI上涨是否会复制2007年至2008年走势,应当引起极大关注;二是引发CPI同比上涨的原因都是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引发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蛋价格的上涨。目前,引发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尽管当前CPI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结构性上涨,但未来几个月CPI仍有可能继续上升,并将引发通胀压力继续上升。

  在此背景下,如何避免当前CPI快速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吸取上一轮CPI快速上涨引发通胀的治理经验,治理通胀或遏止通胀,一定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调整,很可能会采取类似2008年时的政策组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此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

  据此观察,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通过控制信贷增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等方式来稳定物价。从目前来看,今年以来央行已经5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了一次基准利率。按目前CPI上涨趋势分析,仍有继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较大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影响CPI结构性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因而采取行政性调控手段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价格干预,特别是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对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突出,有助于遏止CPI的过快上涨,进一步缓解通胀压力。这样看来,只要我们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预计这轮CPI上涨可能会低于上一轮上涨峰值,通胀压力将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当然,治理通胀,有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下滑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整过程中,更要注重协调、渐进和有序,把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之所以笔者强调紧缩货币政策调整的协调、渐进和有序三大特征,是因为上一轮通胀治理过程中频繁使用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经济增长回落的幅度过大、影响过深,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也有较大负面影响,这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稳增长”仍然是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任务。

  在这一点上,与2007年时强调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不同,因为稳定经济增长事关明年中国经济发展大事,对稳定我国的投资、外贸、消费、就业等方方面面影响重大。这表明,尽管紧缩将为明年货币政策调整基调,但确切地说,应当是“稳健”而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将减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构成的负面影响。不过,在强调“稳增长” 的同时,我们仍要继续推进“促转变”的基本发展国策,促使经济增长能“又好又稳”。

  由上分析显示,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协调好“治通胀”与“稳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治理通胀为经济增长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继续“促转变”使明年经济增长能实现“又好又稳”的宏观调控目标。

  欧央行继续维稳 量化宽松“虚晃一枪”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欧洲央行2日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但并未推出此前市场预期的债券购买计划。尽管量化宽松消息并未兑现,但消息公布后,欧洲股市依然维持涨势,欧元则小幅拉高。

  此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1日暗示,欧洲央行有望像今年5月一样,再度购入欧元区国家国债以遏制债务危机蔓延,维护欧元稳定。

  欧盟统计局2日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上升0.4%,同比上升4.4%,主要受能源和半成品提振。不过,当日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上扬0.4%,增速大大小于二季度的1%。欧盟统计局表示,出口增长趋缓、投资停滞,抵消了消费者需求增长。

  欧洲央行利率决定公布后,欧元再度上扬,北京时间2日21时,欧元兑美元汇率报1.3163美元,涨幅0.17%;欧洲股市亦延续此前涨势,英国、德国及法国股市涨幅均在0.7%左右。

  特里谢在议息会议后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的政策立场仍然适合,所有的非常规举措均是暂时性的。特里谢同时表示,通胀在未来数月将继续维持在现有水平。他的讲话令投资者预期,欧洲央行未来几个月升息无望。这立刻打压欧元由涨转跌。

  截至北京时间2日22时20分,欧元跌0.56%至1.31美元的水平。欧洲部分国家股市也转为下挫,德国及法国股市跌幅在0.2%左右。

  期待宏观调控制度性建设能有突破

  中国的宏观政策在危机中显示出强大控制力,但宏观调控的一些制度性基础建设尚未取得根本性进展。地方财政的透明度和融资行为的规范化需要重构,这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一。与此同时,在多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利率市场化方面需要有所跟进,促使货币信贷环境随已正常化的经济环境加快回归常态。

  傅 勇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防通胀、稳增长”已成各方共识,与之相对应,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成明年政策基调。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很可能不变,但通胀目标率或将被务实地上调到4%。笔者以为,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的目标容易达到,但通胀率能否控制在4%以内,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至少,这意味着,政策面在保增长、防通胀和结构调整之间的配置权重需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在过去一年里,笔者跟踪研究国内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在第一时间和读者交流部分个人观点,特别是探讨了每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风险。

  年初,笔者的估计是,既有的经济数据已确认国民经济活动快速回到正常水平,经济温度相对发达经济体明显扩大,并认为美联储在中期内加息的概率微小,建议国内政策不能坐等美国经济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周期要求中国刺激性的政策应提前加快退出。

  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部门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明显过热迹象,鉴于中美政策的脱钩明显滞后于经济基本面的脱钩,笔者提出,2010年的物价上涨将不会在年中出现市场所预期的放缓,政策退出面临赶不上通胀形势发展的风险。

  4月,政策当局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中央财政刺激的力度也有所收紧,经济过热迹象几近消失。当时笔者判断,从5月开始经济进入微型滞涨格局,并强调经济增长的下滑只是边际意义上,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相比之下,物价上涨是更值得关注的经济风险。

  在美联储推出第二轮数量宽松政策前后,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政策面非但不应该跟进国外同行的放松政策,反而需更加有力收紧的必要,并进而推论,过去经济周期显示,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来自通胀加速,当前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2011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国内的政策会如何调整?潜在的政策风险点是什么?笔者在这里尝试给出一些个人的预判。

  明年的外部经济环境有望有所改善。当然,美国经济不会出现有力反弹,但好消息要多于今年,温和复苏的迹象估计会增多,失业率会缓慢下降,通货紧缩的风险降低。欧洲经济则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欧元更多是政治需要压倒经济需要的结果,欧洲各国财政和经济状况的趋异还将拖累该区域经济复苏进程。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强劲增长,政策面继续领先发达经济体收紧。

  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可能由2010年的10%左右下降到一位数,约9%左右。这仍是相当理想的水平。在人口结构、资源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有所下降,相应的目标增长率自然也应有所下调。中国的消费将迎来一个长时期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则相应有所回落,明年的净出口增速预计也趋缓。总体来看,消费的增加不足以弥补投资和净出口的下降幅度,但在结构上,国民经济会更加平衡地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明年的通胀率可能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走高。由于今年物价前低后高,对明年上半年CPI的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加之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明年上半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将比较大。笔者预计,明年通胀的外部环境也会有所恶化。今年下半年,综合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超过了危机前的高位,金价也创下历史新高,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另外,美国的通胀率将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抬升,预计通货紧缩的风险得以解除,实体经济也会更有起色,这也会增加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2011年的通胀率有可能在4%至5%之间。回首中国经济发展史,这应该是一个温和的通胀期。

  在政策面上,当前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格局明年还将保持。在物价于今年7月开始加速上涨后,政策面快速形成合力,出台了产业、货币金融、财政、行政等一揽子抑制措施。由于物价上涨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政策会继续执行,以保持对物价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房地产领域的严厉调控政策也将会在明年继续。近几十年来的危机史一再证明,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爆发的主要策源地。

  货币政策尤其受到市场关注。从很多方面看,货币政策加快回归稳健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回落和经济货币化空间的缩减,货币供应增速也应相应调低。这首先要求,货币信贷环境应跟随已正常化的经济环境而加快回归常态,并在常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

  从经济周期来看,危机中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构成了对中国经济周期的一次重大冲击。这个冲击的某些方面,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得以消化,包括通货膨胀的上升压力和地方公共债务的显性化等等,而这两方面又是相关联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市场膨胀依然是明年最大的风险点。

  中国的宏观政策在危机中显示出强大控制力,但宏观调控的一些制度性基础建设尚未取得根本性进展。财政体制方面,地方财政的透明度和融资行为的规范化需要重构。这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一。与此同时,在多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利率市场化方面需要有所跟进,资本成本的低估,使得信贷投资的冲动难以抑制,且容易形成偏国有部门的所有制结构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的倾向。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宏观经济金融观察研究人士)

  光大证券:明年市场主线离不开通胀与转型

  ⊙记者 徐玉海 张有春 ○编辑 朱绍勇

  “2011年光大证券年度策略会”昨日在京举行。光大证券研究所对市场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沪指明年的运行区间在2700—4000点,对应的沪深300指数PE估值区间在14—20倍之间。光大证券认为,“变革”将是明年投资的主旋律,未被充分挖掘的“变革力量”将是影响2011年投资主题的核心变量。

  在宏观经济形势方面,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指出,在没有寻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发达国家进行货币宽松是唯一的选择。由于美元特殊的地位以及美国对通胀的承受力更强,因此,弱美元将维系较长的时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目前中国面临着两难,即回升不稳与通胀并存。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依赖投资,加大保障房建设将成为首选,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很多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会得以快速投放。流动性方面依然充裕,通胀预期将贯穿全年。

  在题为“‘攘外先安内’的失衡矫正”的宏观报告中,潘向东指出,目前中国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外部、内部失衡,但不管是从贸易余额的角度还是从投资储蓄缺口的角度来看,在稳定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当前更需要做的是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养中产阶级,逐步过渡到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型。为此,预计明年在政策组合上,将出台“稳货币、改财税、控价格、疏流动”的“防滞胀”的政策组合。货币政策上,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财政政策上,税制改革将成为关键;控价格政策上,短期内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物价上涨预期贯穿全年;此外,将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当前的两大矛盾,即过于集中于银行信贷的金融风险和疏导过多的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胀。

  在此思路下,光大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明年市场的流动性依然相对充裕,预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明年增长在25%左右,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对估值的有利因素包括国际资本的流入,货币活化和储蓄搬家以及股票作为资产的相对优势,不利的因素为货币政策的收紧。但总体来看,估值会呈现波动,很难趋势性的上升,也不会显著下降。光大证券认为,明年的市场主线离不开通胀与转型,市场会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四条主线的影响,即通货膨胀与政策紧缩、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经济复苏。

  光大证券推荐的明年四大投资主题为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资源和产业升级。大类板块的总体策略是战略配置成长类和稳定增长类,相机配置周期类。其全年最为看好的六个板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传媒、装备制造和资源。从行业来说,主要看好信息服务、航空、机械设备、有色、煤炭和通信设备行业,并推荐了包括太极股份、奥飞动漫、海南航空、中国国航、中国重工、江西铜业、兰花科创、软控股份、远光软件、桑德环境等在内的20只个股。

  博时基金刘建伟:围绕货币政策和“十二五”主线布局

  博时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建伟表示,近期下跌是在全球货币流动性宽松背景下,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后带来的获利回吐与正常调整。在流动性充裕仍会持续的大背景下,未来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可以谨慎看好。刘建伟认为,可以围绕货币政策和“十二五”规划两大投资主线进行布局。

  货币政策主线,可以分为通胀受益和汇改受益两大方面。顺着通胀受益这个概念可以寻找一些议价能力比较强的行业,特别是那些加了价还能把东西卖出去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对于汇改受益,鉴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确定,那些能够改善资产负债表的行业如航空业,同样值得关注。(经济参考报)

  货币紧缩 明年看好保险看空证券

  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国信证券研究小组的邵子钦在新财富高峰论坛上提出,2011年非银行金融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保险业,券商行业尚无法体现长期投资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 邵小萌

  本报讯 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国信证券研究小组的邵子钦在新财富高峰论坛上提出,2011年非银行金融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保险业,券商行业尚无法体现长期投资价值。

  券商股或有阶段性机会

  邵子钦说,虽然当前对是否进入加息周期还有比较大的争议,但是明年将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各方已达成共识。2011年,国内宏观面会逐步紧缩,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利率的提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层面。这种形势下,券商股将被看空。

  邵子钦认为,券商股可能会有脉冲性的、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可能主要来自市场行情比较火爆的阶段,投资人将日均成交量推演到全年比较高的水平,同时也不排除此间产生的超额自营收益被市场高估,但是这个机会是脉冲性的,长期跑赢大盘的机会目前还不太明显。

  保险业利息回报率上升

  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条件下,2011年的保险股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邵子钦认为,对保险业投资的影响是正向的,主要原因在于利息回报率的提高。

  邵子钦说,保险业目前利息回报率是4.5%,预计明年加息一次,回报率就会达到5.1%。此外,明年保险业新增投资大概占1/3,也就是说这1/3的新增投资平均利息回报率可达到5%,固有的不变。综合来看,保险业回报率在4.4%至4.6%的水平。加息对保险业投资还有另外的一个影响,如果加息预期很强,股市就会下跌,那么保险公司的权益回报率就会下降。

  综合债券、股票,邵子钦认为明年保险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概在4.9%至5.3%的水平,加息周期内对投资的影响是正向的。

  明年承保增速趋平稳

  承保增速是影响保险业业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邵子钦说,保险业的投资和承保往往是呈“跷跷板”,2007年投资收益率在10%以上的时候,承保增速并不快,相反,2008年投资环境很困难,承保增速却非常高。

  明年保费的增长在哪里?邵子钦认为,分红险、万能险即使受到压制,也会有20%的增长,主要来自续期保费占比的逐年持续上升。这个增长将是长期存在的,由几个因素决定:首先是人口红利和财富增长因素;第二个因素来自财富再分配,明年的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全民的保障水平提高,使得未来个人的财富增速更快;第三个是公共利益的需求。全民保障体系在中国比较缺失,未来在这方面的补充不可或缺,无论是健康险,还是养老保险,可能还会有年金等,都会有保险公司的参与。

  产险方面,邵子钦提出,明年至少整个行业还有20%以上的增长,其中车险有25%以上的增长,这是对明年新增车辆大约在1500万至1600万辆的规模上做出的预测,这个预期还比较保守。

  邵子钦认为,保险业最大的特点是垄断,行业的投资周期长,竞争壁垒高。虽然现在国内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从86%降到74%,但从2004年以来,新成立的12家保险公司依然还无法盈利,在当前保险业利润率并不高的格局下,保险业业绩下滑的空间有限,而保险业的盈利水平不高是利润后滞影响所致。

  货币紧缩悲观预期打压 外围向好难提A股士气

  李波

  最近一个交易日外围市场普遍向好,相比之下,A股市场却显得底气不足。对于货币紧缩的悲观预期成为A股跑输外围的直接原因。

  由于投资者预测欧洲债务危机可能迎来新的转机,并且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的经济数据强劲,美国股市隔夜大幅收高,实现12月开门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49.67点,收于11255.78点,涨幅2.2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1.20点,收于2549.43点,涨幅2.05%;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5.52点,收于1206.07点,涨幅为2.16%,这也是两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继隔夜美股大涨之后,亚太股市12月2日也全线上扬。截至收盘,日经225指数收报10168.52点,上涨180.47点,涨幅1.81%;澳交所普通股指数报4761.8点,上涨85.0点,涨幅1.82%;韩国综合指数报1950.26点,上涨20.94点,涨幅1.09%;新西兰50指数报3285.49点,上涨20.39点,涨幅0.62%;台湾加权指数报8585.77点,上涨65.66点,涨幅0.77%;菲律宾马尼拉指数报4148.89点,上涨146.01点,涨幅3.65%。

  由于经济数据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外围市场普遍走高。相比之下,国内PMI的继续走高却遭遇无视,甚至成为紧缩预期再度升温的催化剂。市场情绪的过于悲观令周四的A股市场在多重利好之下依然高开低走,最终上证综指小幅上涨0.71%。由于目前市场无法摆脱对紧缩预期的担忧,因此外围市场的走好无法改善市场的谨慎观望情绪,短期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中国证券报)

  渤海证券:货币政策转向 明年加息2到3次

  胡锦涛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如何解读该消息?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该消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式转向,逐渐回归常态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工具灵活组合创新运用,将是2011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为了回收多余流动性,抑制通胀长时期高位运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为必然,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或将回至6.3-7.0万亿左右,M2增长15%;全年加息2-3次,存款准备金上调3-4次;他表示,相对于2009年与2010年,2011年的货币政策稍显紧缩,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常态阶段来说,基本适中,是能够保证经济增长的正常需要的。(证券时报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李稻葵: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

  《人民日报》海外版2日刊登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专访称,当下,我国可从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增长速度,应有序地将银行存款引导出来,用于扩大股市,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

  李稻葵指出,目前,我国有出国投资机制,但还没有被全面、系统地提升。应逐步放开对出国投资的限制,让百姓多一些投资渠道,通过投资我国一些贸易伙伴的金融工具获取回报,是大有可为的。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热钱”压力是否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对此,李稻葵认为,关键在于我国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是否稳定。如果出现不稳定迹象,那么“冷钱”就变成“热钱”。如果我国经济、金融稳定,那么“热钱”进入我国会变成“冷钱”。

  他提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挑战。需警惕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所形成的“堰塞湖”。如果短期内控制不当使“水位”迅速下降,资金迅速流走,会影响我国经济稳定。(中国证券报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影响市场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会议定调的种种猜测,造成了近期市场的波动。因此,有必要研究历史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市场的影响。

  长期影响:

  会议定调和市场估值决定来年表现

  会议将定调来年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为了更好研究定调会议对来年市场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三因素模型,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市场估值作为三大要素,来分析会议对市场的长期影响。

  如果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定调出现积极或消极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的程度加上相应的“+”、“-”号。比如说,2004年底,财政政策定调为由积极变为稳健,为“-”。2008年底,货币政策定调为由从紧变为适度宽松,变化程度更大,为“+ +”。估值上,低于20为“+”,高于40为“-”。结果表明,三因素中,出现两到三个“-”,一般为大熊市,出现两到三个“+”,一般为大牛市。如果三因素出现一正一负,平衡市概率较大,出现一正或一负,市场一般表现为上涨或下跌。

  在一年的周期内,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变化和市场估值水平,将共同决定来年市场表现。例如,2004年年底,财政政策定调由积极变为稳健,货币政策不变,沪深300估值为历史低点,一正一负,2005年全年,市场表现为下跌不到9%。再如,2007年,货币政策定调为史上从未有过的从紧,财政政策不变,沪深300估值高达44倍。三负,2008年全年,市场走熊。

  但是,有时也不能过于局限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述,同样应该关注中央对来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表述。比如,在2005年对2006年经济工作定调时,重点提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概念,并提出是“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坚持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如此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是一切的前提,因此即使后面还是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应该理解为政策上是宽松的。

  因此,市场现在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明年货币政策将如市场预期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则和2000年年底类似:货币政策转紧,财政政策不变,但是考虑到现在估值比当年便宜很多,两相权衡,走平概率较大。

  短期影响:

  会议前强势概率较大

  研究历史上会议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我们发现,会议前大盘表现强势概率较大,特别是会议前1周,自2006年来大盘都录得正收益。会议后,大盘表现没有规律,各年差异较大。

  重点议题成来年投资主题

  除了关注两大政策定调,会议中提到的对来年工作布置也需要关注,有助于我们确定来年市场投资主题。特别是在会议中首次提到并重点讨论的议题,往往是来年市场追捧的热点。(证券时报)

东吴证券寇建勋:货币政策转向已被市场消化

胡锦涛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如何解读该消息对市场的影响?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寇建勋表示,该消息说明货币政策正式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是市场所预期的。他表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说明中央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已经大为减弱,近期大盘的大幅下跌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该消息的兑现对投资者心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经历前期大幅下跌整体影响不大,明年行情的推动将由流动性转向基本面的推动。(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货币政策调整期待“精细化操作”

  种种迹象显示,流动性泛滥正在通过C PI和资产价格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调控物价过快上涨再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

  令人担忧的是,引起这种流动性泛滥的各种因素不仅没有消除,还在增加之中。比如,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超额投放的大量货币,已经沉淀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还必须保持适度的货币投放量的增长;外贸顺差累积的大量外汇,还需要投放更多的人民币来对冲;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释放着新的流动性,一有套利的机会,“热钱”就会寻机流入。如何管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的流动性?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对货币政策的另一个考验是,如何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货币需要?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攻坚战之年,发展和调整都需要有较高的资本投入。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领域已经和仍在堆积大量的资金,联系着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和各类商业银行;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快速增长,项目消化也离不开新的投入……凡此种种表明,如果过度收缩流动性,势必带来较大风险。比如,货币政策收紧导致人民币资产估值下降、土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压力加大,等等。如果“硬性调控”危及经济增长,很可能在按下通胀之“葫芦”的同时,却浮起了通缩之“瓢”。这将是一个更糟糕的结果。

  由此可见,当前的货币政策正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势必做出选择。

  笔者以为,在此情况下,可取的“两全之策”只能是“精细化操作”,即在“回归常态”的过程中,提高弹性,增加灵活调节机制。

  首先,灵活利用利率工具,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调整利率,以市场化的手段调整货币需求。这样,那些贷款数量多、资产负债率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考虑融资成本,节约资金使用;而那些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有机会从金融机构得到融资。

  其次,在防范“热钱”上要有灵活性。如果“热钱”流入太多,操作中就应该朝紧缩的方向去,如果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加快“热钱”回流,则应适当放松操作。随着形势的变化动态调整,增加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再次,配合经济结构调整,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项目有“进”有“退”,有奖有罚。对违规建设项目采取限贷、停贷和收贷等措施;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严禁发放任何形式的新增贷款及授信,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等等。(经济参考报 高鹤君)

 

招商银行徐彪:政策转向意味明年难有大行情

胡锦涛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如何解读该消息?

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央行高级官员不断放出的风向相一致。从原因上看,第一是通胀因素抬头,十一月美元指数反弹,大宗商品调整给了监管当局难得的机会重拳出击对抗国内的涨价潮。十二月以后,美元回落大宗商品再度抬头,未来的通胀压力依旧严峻。货币政策收紧可以从总量对冲的层面来削弱价格上涨的压力。第二是经济增长压力减小,经过二季度的主动性调控,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此时继续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给经济增长维持动力,运用收紧的货币政策给可能的过热降温,成为管理层的一致选择。

他表示,展望2011年对信贷投放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全年信贷投放目标或将低于或接近6.5万亿,广义口径的货币增速目标或将低于或接近15%;对股市而言,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整体货币环境不存在流动性异常宽松的条件,缺乏足够的流动性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大牛市的基础。(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明年宏观政策酝酿“稳增长”

  信贷目标:回落到7万亿以下 M2增速目标:由今年17%调到15%

  各界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保增长”一词将不再提及,但是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稳定经济增长”,或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提法将占据政策目标的重要位置。

  如此,“稳增长”将取代“保增长”,列入政策目标。前述人士续称,明年的宏观政策,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为了实现“稳增长”,在政策保障上,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方向目标已经是防止通货膨胀;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担当。

  财政政策会有多“积极”

  在货币政策上,2011年信贷目标将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回落到大约7万亿元或以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也将从今年的17%下调到15%。

  “中国宏观政策的紧缩周期,是在2008年6月左右,被全球经济危机打断。因此目前所谓的‘回归到常态水平’,可以理解为回到2008年6月的时点上。”一位货币政策当局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6月,央行曾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08年6月末,人民币信贷增速只有14.12%。

  时间拨到2010年,事实上,在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经连续3次出手: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此前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与近期历次报告相比,这是央行首次作出“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的表述。

  在财政政策方面,2010年年初设定的财政赤字目标是1.05万亿元,比2009年的9500亿元赤字规模扩增了1000亿元,刷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年度赤字纪录。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今年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实际赤字规模可能小于预算。

  渣打银行估计,今年全年我国财政收支间的缺口仅为3000亿到5000亿元,这将只占GDP的1%左右,低于1.05万亿元的预算赤字(占GDP的2.7%),也低于2.3%的2009年预算赤字占比。

  在赤字规模缩小的同时,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渣打银行报告称,今年财政收入增长将接近18%,大幅高于年初设定的8%的目标。

  2010年优异的财政状况,给了2011年财政政策继续支持经济的空间。

  财政政策会向什么方向“积极”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1年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个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个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

  在减税方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望继续提高,这会进一步放大居民消费空间;此外,有望出台对中小型微利企业的减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生产型服务业也有望出台进一步的税收改革政策,该类企业的营业税有望减免,而以增值税征收为主。这些生产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交通运输业等。

  在以上领域推行减税政策的同时,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等领域则有望迈出步伐。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这些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明确的。

  在明年财政投资支出方面,则将侧重以下五大领域:一是保障房支出继续扩大;二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明确的对水利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的海洋经济领域将加大支持;四是围绕节能减排的环保设备投资领域支持;五是推动促进消费便利化的投资,比如物流网络等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召开 前一周股市表现一览

2010-1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市场经历前期的快速下跌后,做空动能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大盘短期出现横盘震荡的概率较高。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自2000年至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周,上证指数共计有6次出现上涨,4次出现下跌,其中涨幅最大的为2008年,股市正处于2008年大熊市以来的见底反弹初期,市场对经济会议释放利好充满预期,会议前一周,沪指上涨7.88%;跌幅最大的年份为2007年,由于前期涨幅过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定调从紧的货币政策,会议召开前一周,上证指数跌幅为3.19%。不过总体来看,涨跌幅度都将有限,大盘在经济会议召开前,走势平稳概率较高,出现大涨和大跌的可能性均较低。

  另外,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变化和市场估值水平对未来市场表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走向对股市影响至关重要,宽松或稳健都给市场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从紧的货币政策无疑给股市带来严峻考验。例如,200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财政政策由积极变为稳健,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健,沪深300估值为历史低点,2005年全年,市场表现为仅下跌9%;2007年,货币政策定调为历史上最严厉的从紧政策,财政政策维持稳健不变,当时沪深300估值高达44倍,导致2008年全年市场走熊。

  但是,也不能过于局限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述,应该关注中央对来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表述,比如,在2005年对2006年经济工作定调时,重点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明确地提出经济发展是一切的前提,因此即使后面还是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可理解为政策上是宽松的,流动性总体上是宽裕的。展望2011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或将继续维持积极,大盘总体上呈现震荡上行的概率较高,经济结构转型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和消费类行业提供了充分市场题材。

  总体来说,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召开,近期市场窄幅震荡的概率较高,银行、保险等权重类板块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年底炒作业绩增长和高送配的传统或将给中小盘股票带来结构性机会。

(数据资讯部 刘重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一周上证指数历次涨跌幅

会议召开时间 会议前一周 会议总基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沪深300 次年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涨跌幅
 
2000-11-28至30日 -2.30%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 稳健 46.68 -20.62%

2001-11-27至29日 0.93% 扩大内需 积极 稳健 30.77 -17.52%

2002-12-9至12月11日 0.71%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 积极 稳健 24.73 10.27%

2003-11-27至29日 5.50%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 积极 稳健 24.81 -15.40%

2004-12-3至12月5日 -1.80%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稳健 稳健 15.95 -8.33%

2005-11-29至12月1日 -0.80%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稳健 稳健 14.04 130.43%

2006-12-5至12月7日 5.60% 推动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 稳健 32.5 96.66%

2007-12-3至12月5日 -3.18% 控总量,调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稳健 从紧 44.42 -65.39%

2008-12-8至12月10日 7.88%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 适度宽松 15.51 79.98%

2009-12-5至12月7日 7.13%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 适度宽松 23.25 -12.73%

 

 


西南证券张刚:大盘走弱部分反应转向预期

胡锦涛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解读该消息?

西南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刚表示,中央正式确认货币政策转向,其实从最近一连贯的加息、调准备金已经可以看出这点,货币政策导向已经全面转变,对股市而言并无意外,前期的大幅下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部分反应了这种预期。(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中信建投:转向意在防止资产泡沫和通胀

胡锦涛在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如何解读该消息?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表示,货币政策转向应该是预期之中的事情,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她表示,2009年过度流动性释放后,廉价货币的恶果继房地产泡沫在通胀爆发。2011年是货币政策转向实质紧缩,着手处理廉价货币恶果的关键年,也是探寻过剩流动性终结方案的起始年。她认为,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经济工作建议

  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胡锦涛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通报有关情况 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座谈会。温家宝通报了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考虑。

  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无党派人士胡四一先后发言。他们赞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差别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推动构建绿色城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发言后,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分析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安排好明年经济工作很有帮助。

  胡锦涛强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呈现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表明,一年来我们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考察调研,积极投身扶贫开发等活动,积极为西南抗旱和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作出了积极贡献。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加以解决。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二是要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争取粮食好收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是要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四是要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五是要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协调,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加强国际协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六是要切实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胡锦涛最后希望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问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王岐山、回良玉、张德江、令计划、王沪宁、杜青林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张梅颖、张榕明、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和张宝文、马培华、王钦敏、汪毅夫、孙安民、邓中翰等。(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1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

  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新华网)

  政治局:明年将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中新网1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新闻网)

  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

  中新网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要求,明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

  此前,国务院于11月20日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中表示,自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20.23,-0.40,-1.94%)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

  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要求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努力解决好涉及民生的问题。(中国新闻网)

  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王宇 韩洁)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应对,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外部流动性泛滥、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回归稳健的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保证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发展。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中国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国内物价上涨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

  “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现在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此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调。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货币环境,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张礼卿认为,在货币过于充裕的环境下,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只有当货币环境回归常态、资金价(1392.30,3.00,0.22%)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后,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会加快。

  专家指出,与“适度宽松”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并且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

  历史资料显示,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3年之后,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曾不断微调。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新华网)

政治局会议要求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 推进城镇化
 
  中新网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提出,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新闻网)

学者认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说明宏调重点所在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表示,货币政策此番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说明管理好通胀预期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

 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形势日趋严峻,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基调一直延续至2010年。

  王建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两层含义:首先,2011年的货币增长率会比2010年有所降低。其次,央行可能会继续加息。

  对于货币政策的转向,市场并不意外。分析人士称,央行近期连续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已透露出官方的态度。而央行高层对于“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的频繁表态,也给政策微调打好了“预防针”。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表示,中国1999年至2006年期间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自1984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将有助于阻断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胀的传导渠道。

  内地股市沪综指周五微跌1点,表现平稳。分析人士称,“稳健”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不会出现“急刹车”。要对流动性进行判断,还有待信贷、货币供应等具体目标“出炉”。(中国新闻网)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抗通胀
  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并明确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首次明确货币政策转向。分析人士表示,货币政策的这一转变基本符合预期,显示中央在宏观调控上将持续以控制通胀为主要目标;但在“稳健”政策下将采取何种的政策手段和工具,分析人士则有不同建议。

  统计局数字显示我国10月CPI同比增长4.4%,再创24个月来的新高。引起市场对于通胀将持续走高的担忧。

  12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处了解到,明年的宏观政策,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而为了实现“稳增长”,在政策保障上,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方向目标已经是防止通货膨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在今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明年经济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周其仁近日则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当务之急是对付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他强调,通胀虽然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但其根源在于流通中的货币太多。物价管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理通货膨胀,管理好通货是主要任务。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李稻葵今日则其个人微博上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但是,“高流动性非一日形成,不应也不会踩急刹车迅速收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第一财经表示,“稳健”并不是“紧缩”,国家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正常需求,因而在资金面上,不是少于市场的需要。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娄刚今日在上海一个媒体会议上也表示,中央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符合预期,而“稳”的目的是要保持“健”,即在健康的水平。

  但他建议,紧缩可以“慢慢收”,因为“收太快容易出事”,而且若明年的通胀得到控制,则政府无需过于紧缩货币,以免坏账出现,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并将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周其仁建议应对过多货币供应,可以考虑“双管齐下”,即采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减少被动超发货币的规模。并且对已经投放出去的货币存量,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更多地消化货币。

  央行公布数字显示,截至10月末,今年新增贷款已达6.89万亿,较全年7.5万亿的规模只剩下6123亿元的空间。

  娄刚则表示,明年的货币投放肯定不会大于今年的7.5万亿元水平,这从趋向上来说就是走向了“紧缩”。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健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央行明年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加息。

  而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在采访中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表面宽松,实际上是全年从紧的,央行也在年内多次上调了存准,并于34个月以来首次加息。他认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决于经济增长以及CPI回落的节奏与速度,如果明年上半年GDP能从8.7%的的低位探底回升,CPI可以按照预期回落,那么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前紧后松”。

  滕泰预计明年的GDP将会比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而CPI将在今年的12月、明年的2月以及7月出现3波回落,明年全年的预计CPI在3.2%。(一财网)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页 (共26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