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老公更持久:小岗村——我心中的一座史碑性“高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31:42
  我国农业和农村去“人民公社化”已经快30年了。作为经历了这一历史性变迁的前农村人,却一直不知道小岗村,不知道它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和农村典型,不知道它曾经给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带来过什么样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知道它如今的发展状况,这说起来是不是有点惭愧和令人难以置信?可我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头脑里“小岗村”这个概念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时常在强国论坛深水区浏览,眼前就经常有它的身影在晃动。许多人喜欢拿它作文章,许多人喜欢对它论短长。但由于题材及自我阅读与思考兴趣上的原因,我却很少点击这方面的帖子,很少探究它的来龙去脉。因而也就迟迟不知它究竟为何物。

  文革期间,叫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叫“农业学大寨”。山西的大寨,就是农村人民公社时代的一个典型。虽然一直也没有亲身到过那里,但我知道这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时,江苏无锡也有一个农业典型,即华西村。这个地方,数年前我曾经去参观过,对它的富有与祥和至今仍记忆犹新。当然,对天津的大邱庄等也看过一些报道。对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名村都多少有所知晓,独巧就漏掉了小岗村,不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最近,有皖籍网友以执着与挚爱之心鼓呼“安徽之痛”。在这呼拉而起的网上热议中,不少帖文重又热提小岗村。于是,这一回,它就再没有像以往多少回、多沙次那样,从眼前一闪而过。终于,我知道了,原来,定格眼前的小岗村,实是我知其事却未知其名、其名与其事未能联系对号的安徽凤阳的以“大包干”而闻名于世的“那一个”不平凡的小村,一个让人顿生敬意的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功勋村”、“第一村”。

  古而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一盘散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推行人民公社化这种组织制度,才把它们高度地集拢起来,组织起来,整合起来,并一改以往土地私有,少数人以剥削为生,多数人穷困潦倒的旧面貌。因此,人民公社的集体化道路,无疑是对中国“三农”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尝试。然而,作为一种“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极其僵硬的制度,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在推行20多年后,是勇敢的小岗村人以18个“红手印”为标志而率先颠覆了它。

  小岗村,其实没有更多的意义。从制度的确立说,“大包干”是早在人民公社化前就有人提出并局部实践过的一种生产组织状态,因而,它算不上什么创新;从方向上说,从集体化再回到单干,实际是一种历史的回归,甚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复辟与倒退,因为单干的农民早已为几千年来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不可能真正地富裕起来。

  小岗村的全部精髓,或许就是中国农民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吃螃蟹、敢为人先的一种胆识,而这种胆识在1978年以前的中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那18位私地里按手印的“大老粗”和“泥腿子”们,如果不是与高层核心人物“心有灵犀”并幸运地受到关照和呵护,也不可能“一夜走红”。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小岗村突破的是农村的集体化道路,还不如说,其首要的冲击点,是弥漫在当时人们思想意识和管理体制上的“极左”思潮的禁锢与束缚。因而,它就也还可以视为一种意义极大和深远的农村组织和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

  现在,许多人通过所谓对比研究,以后发制人的态度开始对小岗村和“大包干”化了的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冷嘲热讽的批判和指责,认为小岗村错了,小岗村的道路“将越走越窄”。因为如无锡华西和河南南街等一些仍然坚持了集体制度的村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展得很快、很好,而小岗村不仅相形见拙甚至还难以为继了。据说,小岗村现在最好的设施是几年前因某个特殊原因而由省里突击援建起来的,而一些年轻人也都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小岗村的生气不在了。

  然而,依我看,现在对小岗村进行针砭或痛斥,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并不真正了解客观实际,无非是说说“现成话”和“风凉话”而已,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的典型表现。其实,深知这段历史和当时农村实际情形的人一定都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化,的确是把农民组织到了一个集体中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是,由于“极左”思想的阻滞,人民公社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自由,贫困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记得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那一段时光,社员们一年到头、365天除了刮风下雨外,都要按照“大寨模式”斗天斗地下地干活苦工分,平时不用说,春节还要“开门红”。许多农活即使不需要干,也会被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大小干部们驱使着去出工。名为“社员”,其实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也没有更多的人身自由。许多人,终其一生,都被限制于一个很狭窄的土地,没有出过周边的乡镇,没有到过并不遥远的县城。许多福利指标如推荐上大学、城镇招工等也都到不了手。

  可是,“大包干”后那几年,特别是从1982到1986年,在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的保护和推动下,伴随组织体制的变化,出现的是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不仅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而且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了根本的变化。我所生长的本乡本村,一时就出现了许多“千元户”和“万元户”。原来祖祖辈辈住的草房,也纷纷换成了砖瓦房。而这在“大包干”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更其重要的是,从人民公社到“大包干”,农村工作指导上的形式主义的外衣去除了,农活量也随之减少。于是一些年富力强的农民开始外流,寻找其他生活贴补。这既是以往一直被掩盖着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的凸现,也是城乡一体化潮流的必要和必然的一步。虽然我们距离真正城乡一体的目标还很遥远,但这一步却是迟早要走的。为什么许多农村的住房状况,仍然停留在“大包干”的初期呢,就是因为进了城的“陈奂生”们,有了其祖辈们做梦也没有想过的离乡离土做城里人的新的想法。

  换句话说,如果人民公社化依然有生命力的话,小岗村是不会出现的,全国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不会很快推行。类似华西这样的典型,是与它的老支书吴仁宝个人的影响力不无关系的,而吴仁宝式的高素质村干部不可能各地都有。因此,对比起来,至少在当时来看,还是小岗村更有现实的和普遍的意义。小岗村犹如一只嗵嗵响的凤阳花鼓,从实质上震响了沉睡着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列宁说过,历史总是螺旋式前进的。我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旧时代的小农经济的自然、自在和自为状态,未尝不是对更早以前的原始农业奴隶制度的颠覆,组织起来走集体道路的人民公社化,又是对前此农村土地私有组织模式的一种破坏。而小岗村的道路,当然也不会是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终极道路。作为这项改革的主要设计人和实施者,邓小平什么时候说过小岗村式的农村改革是一劳永逸地正确的呢?万里不是表态说过,让小岗人先干5年再说吗?

  作为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小岗村的历史任务大约已基本完成。它原本就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最终也会在时代所赋予的灿亮光环退却后,像原先的大寨那样逐步归于沉寂和淹没,回归其原本。今后,只要条件成熟,以小岗村为先河和滥觞的现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也还会要革新和改造乃至于彻底颠覆,但是,小岗村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却是不容否定的。即使它是引导中国农村走上了“回头路”,但也一定是在新的高度、新的起点上以螺旋方式向前推进发展的,是一个前进了的“回头”。

  安徽老书记万里曾说过:“过去,凤阳的朱元璋统一了中国;现在,凤阳的大包干又把全国的生产责任制统一起来了。”作为目睹、经历和深切感受农村由人民公社化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巨变的人,我崇敬大寨人,羡慕华西人,但更感谢小岗村,赞美小岗人。大寨是我们曾经的一种奋斗模式和艰苦奋斗的榜样,华西为我们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瑰丽的美景,然而,小岗村在我心中,亦将永远是象征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一座巍峨“高岗”,一座恁谁也抹杀不了的历史丰碑!
                      (2007-6-1)------------------------------------------------------------------------------------------------------------------------------------------------------------------您这夸奖咋看着那么别扭,好象说一个成年人重新开始尿炕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一样。小岗村的实际意义是作为瓦解中国公有制经济的政治起点,看不清这一点,就不要洋洋洒洒的说一些看似漂亮的废话。换成了砖瓦房。而这在“大包干”以前是不可想象,----不是别有用心就是闭目塞听. 我发的那个小岗村附近的一个山区小村走出21个百万富翁的真实报道,就是证明小岗村之路是正确的!村集体帮助农民外出创业发财,所谓统分结合! 小岗村和大包干的伟大在于解放了农民!农民不再想农奴那样地被队长们吆喝控制了,农民的孩子也有人看管了,土地可以多种经营了,自己种的蔬菜多了! 小岗村按手印那张草纸是后来假造的,一个假典型,现在又这么穷,你把它放到自己心中有屁意思呀?!小岗村虽小而平凡,但她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可以这样说:是小岗村的普通农民,首先给改革开放提供了思路。 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然也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岗村贫穷,按手印的纸又是假的,应当尽量少提。喜欢说“落后就要挨打”的人,怎么就不知道,一盘散沙是最大的落后啊!烂你糊不上墙,任你利用政治有时和三寸不烂之文人大舌。谁耽误并破坏了农村社会主义别想逃脱中国人民的清算。生产队并不是每天都有活干的,相反,春天下雨时是一定有活干的.
我家就是76年盖的房子,82年分地时,为应付,每个生产队分为3个小组,结果在83年六月(农历)被发现,强制将青苗分到各家各户.
从此以后,路未修过,河网未清过,现在已经没有进屯的路了,10个河网也不见了踪迹.知道今年怎样吗?因为干旱,靠自家打的深井(超过20米),我哥家勉强种上了15亩地(总共24亩),还是因为我走后门为他弄到了柴油.从小岗村后,中国又回到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这是客观事实,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究竟是谁的眼睛在瞎?推广大包干,上面是怎样以极左的方式采取强硬手段的? 这是命令,你可以去各地查查.那几个没搞的,是软拖着,何况他们本来就不错,才有网开一面.小岗村不过是被政客利用的一颗小棋子而已,没有必要去刻意炒作什么,因为它只是它,一个小村庄,代表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最不明白的问题,当年扛着镰刀斧头大旗抛头颅洒热血打倒地主资本家,现在扛着镰刀斧头大旗,大批制造地主资本家。按老邓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搞了快30年了,小岗村与过去差不多,还是那么穷,不知这算社会主义还算是什么主义!小岗村与中国古代社会差不多,还是分散的小农经济,不知这算是先进还是落后!也许这就是老邓说的先进生产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