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2锤子:二水居士文选——不懂才神秘(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34:52

 

2. 临贴的技巧 

 

临贴的目的,并非跟那位老师学习何种风格。而是扩大视野,欣赏别人的风格特点,以便为自身定位。同样,习练太极拳,“招熟”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也应有一个扩大视野,与别家别派拳师友切磋的过程。故步自封、囿于一家之言,无异于坐井观天。但是临贴又不是广收并蓄。广收并蓄的结果是失去个性,迷失自己。可见,任何临贴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别人打拳,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尊重自己。(这一点有待于“忆水寒”商榷。本人以为练家子言区别于拳理家的最大不同在于是否咬文嚼字。当然两家之言多应受尊重。)不管别人拳打得任何,一有机会你应静静地看完他的行功走架。我为此交了许多各门各派的朋友。其二,看别人的优点,也看别人的缺点。陈、杨、孙、武、吴、赵堡各家,家家皆有优点;少林、武当、八卦、行意各派,派派皆有缺点。对具体习练者而言,人人皆有优点,人人皆有缺点。学会优缺点一同欣赏法,会提高你的太极意识,增强你的太极听劲。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理故在此。 

要做到这两点,你得抛弃囿于自家门派的有色眼镜。一个胸怀若谷的人才能进入太极殿堂。 

怎样欣赏呢?首先看别人行功走架时,米字架的三个平面,在一招一式间是否协调一致。这是“外三合”的工夫了;其次看别人“丰”字狼毫这根中轴是否形成,这虚拟的中轴是粗是细,还是顶天立地的伸拉舒展;第三,看他一招一式间,气血与劲路的生息转化是否自然、安舒。第四,看他是否神内敛、意外扬。神内敛、意外扬是高层次的功夫。我们说“精”属阳,“气”属阴,而通率“精气”的“神”,又分阴阳。属阳的神是意气风发的。若见高人,一式站桩,他的意气便张扬四周,似乎周身皆属他的领地,所谓“气压天风吞海雨”,使得旁人无法近身,这便是属阳的神。武禹襄太极四字不传秘诀所称“敷、盖、对、吞”得神之阳。属阴的神,是指收敛入骨、神情内敛、眼神内聚的神。见高人行功走架,所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所谓“端凝拙朴的古佛之容,欹正收放的自然之态”指的便是这种属阴的神。李亦畲散放秘诀中的“灵、敛、静、整”得神之阴。“敛神听细雨,满身轻灵意”何等境地!! 

跟蔡先生学圈期间,有幸见太师傅吴先生打拳。见他一米八十几的身高,近二百斤的体重,是年七十高领,可行功走架,忽如京戏小旦,忽如灵猫扑鼠,忽如古佛尊容。我常将他的身形铭记于心,在自己行功走架时,刻刻揣摩。有一次,我听他讲“骨头劲”的故事,我豁然开朗,我体悟了“一手一阴阳”、“一手一太极”的道理,也理解了吴先生行拳忽如京戏小旦,有情有景的那种“没骨劲法”了。可见太极拳的收敛入骨法恰似国画花鸟中的“没骨牡丹”法。 

学会欣赏,不但能提高听劲,更能增长太极功力。  

 

(二)推手中临摹 

 

记得一位太极前辈的名言:不只是教你拳的,才叫师傅,让你听劲,与你有缘一搭手,便是师傅。”我记住这句话,也常常不肯错过与各派拳友推手的机会。我为此收益非浅。这便是实战中的临贴。 

与人推手,首先要虚怀守中,敛神扬意。太极拳起势后第一式叫“揽雀尾”,陈式中称“懒扎衣”,而武当拳中的“懒扎衣”只有一动。即:左手将自己的长衫下摆撩至背后,右手同时随腰胯由左向右前方伸出,作”请“状。这其实是标准、经典的推手、实战预备式。其一,在撩长衫下摆的同时,顶劲虚中,右手作“请”状时,虚怀沉气直入涌泉了。神情内敛,邀对手上场:而意气外扬,业已管住对手中心轴线了。可惜这一式在目前流传下来的各门太极拳中已不复在了.推手时必须时时贯穿太极拳“守中拳”的要义,即“守中、用中、打中”。“守中”的目的是守住自己的中轴,虚藏起来,不让对手摸碰。“用中”的概念是用手轻扶对手时,听其劲的来龙去脉,然后用自身的中心轴去推击对手。“打中”则是指用自身的中心轴的劲贯穿于对手的中心轴,通过对手的指、腕、肘、肩打击对手。可见,与人推手,首要的是将自己的中心轴固守起来、虚藏起来,而将对手的中心轴牢牢的管住。 

其二,听着对手中心轴线时,可以通过进退顾盼四劲去“欺一欺”、“问一问”,听听对手的反映。一问一答、一欺一化,其乐无穷。 

其三,拔一拔、沉一沉,看看对手三田能否合一。 

其四,管一管对手劲路、管一管对手气血,不让对手劲路上升,不让对手气血下沉。 

其五,没骨听劲。送给对手一只手,任凭对手提拿自己的劲路,将其一一化却。 

其六,拎一拎、称一称。发现对手听不到你的劲路变化时,你可以拎住对手,将意念直贯对手脚跟,看看能否象拎篮子一样将对手拎起。如同杆称称物,拎住称钮,将重物称起。 

其七,跳跳太极之舞。当你能化却对手一切来劲时,你可以将意念管住对手背后一米周身,舒展你的进、退、顾、盼、定,跳跳太极的华尔兹,这更能提高自身的精、气、神。 

我常说,拳是跟师傅学的,推手则是向比我劲差的同门师兄弟们学的。因为跟比自身水平差的人推手,能更为舒展、抛却输赢观念,能真正做到“有人若无人”。(一人打拳时,应做到“无人若有人”) 

 

3. 写碑的妙用 

 

近代书法名家对碑刻情有独钟,原因是书法的金石味须从碑拓中来。书法家通过对碑拓的点、画、方截形态的临摹,让自己的线条、质地头出筋、肉、骨、气的生命现象。这便是书法中的金石味。书法如此,太极拳更如此。 

我常有一种幼稚的念头,以为太极拳并非某一古人创造的。而是历代武士、将领年老体衰后,偶尔“老夫聊发少年狂”,徒手轻松的操练刀、剑、棍、棒、枪、杆而无意中形成的。陈式中的“搬拦肘”便是徒手掷棒的动作;杨式的闪通背、白鹤亮翅、上步七星、退步跨虎等都是徒手抄刀的动作;手挥琵琶、提手上势等便是徒手使剑的动作。 

我在行功走架时,时常意想自己手中时而有刀、时而有剑、时而为棍、时而为棒。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可见书法中的金石味,便是太极拳中的刀剑棍棒味。武当叶家拳的形成便是创始人叶大密老师,将武当三侠之一李景林的刀剑棍棒法融于杨式太极拳的结果。

 

(一)拳中刀味 

 

刀以劈、扎、撩、砍、剁、缠、削为特征。藏头裹脑,撩反刺采并用。体现在身上主要是腰胯劲为主,练的是虎背熊腰,俗称“刀背劲”。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中轴坚固如山,又游动如莽时,那便是刀背劲。 

 

(二)拳中剑味 

 

剑以抽、带、提、格、抹、挑、点、洗为特征,讲究的是轻灵潇洒,游龙、蛟尾、射燕并施。体现在身上主要是以腕指劲为主。练的是神态和意气,俗称“剑指劲”。如将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以徒手扶剑的意识行功走架,便会练就飘逸的“剑指劲”。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沉拔自如,拎称洒脱,吞吐无常,那便是剑指劲。 

 

(三)拳中棍棒枪杆劲 

 

棍棒枪杆以开合、点、崩、拨、撩、掷、截为特征。风扫梅花、点蛇弄蛟并用。采、列、肘、靠均系棍棒枪杆的常用手法。在身上主要体现的为“肩臂劲”,俗称“棍臂劲”。与人对敌,见对手横扫千马,采列肘靠,雄健奇纵,开合八面,气宇轩昂,那便是“棍臂劲”。 

随蔡先生学拳六年后,我才开始体会到拳中的刀剑棍棒味。太极拳是一个大熔炉,手中无刀,无刀胜有刀;手中无剑,无剑胜有剑;手中无棍棒枪杆,而身上无处不是不见棍棒枪杆。个中奇妙,只有习练者细细揣摸,方能一一得来。 

潘天寿先生有言:偶然落笔,辄思古人“屋漏痕”“折钗股”“石积太古雪”“树飞铁铸青”者,不胜涓涓。这是对书法金石味的参悟,也是太极拳刀剑棍棒味的写照。 

习练太极拳者,只有领悟了拳中的刀剑棍棒味后,才称得上“懂劲”。所谓“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懂劲只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你懂劲了,你方入了太极拳之门。而登堂入室,还有无数路要走。  

 

 

4. 章草的魅力 

 

王宗岳《太极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这句话不但指明了太极拳的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习练太极拳的思维模式。 

“招熟”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习练者通过刻苦的描红,熟悉太极十三势的每一动、每一招的劲路变化,轻扶“米字架”,用自身的“丰”字狼毫,在米字架中行功走架。这一阶段靠的主要是勤奋。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渐悟”的过程。所谓“渐悟”,一方面是指需化费一段漫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身体力行、刻苦训练外,还需时时用脑、刻刻用意。这更需要一个人的智慧。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但与渐悟不同的是:“渐悟”是一种模糊思维,而“阶及”却有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只是这条路径在我看来,犹如一架天梯。目标虽然明确,方向犹在前面,不再迷途,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通天长梯。欲到达“神明”这一境界,除了勤奋和智慧,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 

正象一个习练书法者,学会运笔、熟悉永字八法、临贴、写碑、揣摩名家风格等等,这一切都是有时间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能达到的。而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却不是人人能作到的。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历程是永无止境的,值得一个人终身去追求。太极拳“阶及神明”之路,更需要我们去摸索。 

这让我想起“古有王羲之,今有王遽常”的已故嘉兴籍书法大家王遽常先生了。 

欣赏王遽常先生的书法作品,犹如观赏太极名家行功走架。字有波磔,笔断意连,如锥划沙,无法不收:方圆藏露,转折轻重,如蟒蛇,如尺蠖,如蛟龙,如莽原野草。纵篇浑璞弥奇,矩榘深严,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纵横驰骋,气贯长虹,又安然自在,寓静于动,取疾用闲。或流觞曲水,或翻江倒海,或涓涓流溪,跌宕多姿,淙淙自如。  

如果说,沙孟海的行草,畅快淋漓,象是少林长拳的话,那么王遽常的章草便是太极正宗了。 

俗话说,字如其人。王遽常的章草艺术正象他的艺术人生。他的极强的民族自尊心、极深的爱国热情、极敏捷的思维触角、极勤奋的学者精神、极其宁静雅致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扑质无华的生活方式,才造就了他如此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蔡光圻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博大、智慧、强烈的情感世界、宁静雅致的心灵、平实无华的生活方式的人。跟蔡先生学拳九年间,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不少人将拳异化为发家工具,甚至假拳泛滥,欺世盗名,而蔡先生一直坚持义务教拳,甚至还拿出他有限的工资去接济关爱生活拮据的拳友。他虚怀若谷,从不以师长居,总是谦逊地说他是替上海的吴先生代教拳。他说:“我向吴先生学拳,先生没要我一分钱,我怎能收你们的钱呢?!” 

我想能通达由“懂劲阶及神明”之路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这种人格魅力。我们在学拳的同时,根毛、更重要的是学习蔡先生的这种品德。 

文革肆孽,叶大密老师的武当太极拳书稿,被毁一炬,叶先生遗恨西去。以致后学者不能按图索骥。因此,我们纵拥蔡先生编写《武当叶家太极拳》,以续叶大密先生遗愿。而今蔡先生书稿告罄,作为他的弟子谈些学拳感受,理当俯作蔡先生“大象无形”的太极境界的引门人,我也权作一次导游已。  

(全文完)  

 

 2002.4.11 草于 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