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模小雪winnie视频620:谈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9:14
谈沟通(马章文)2011-11-25 01:21

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宝—沟通协作
马章文


  从上班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两年里我主要负责市长公开电话承办单的办理工作和群众来话受理工作。市长公开电话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它是体现政府形象和声誉的窗口。在两年多的工作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就是“沟通协作”。
  沟通是门艺术,也是门学问,学会与别人沟通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可以说无处不在,业务员与客户需要沟通,营业员与顾客需要沟通,篮球场上队员与队员之间需要沟通,父母与孩子需要沟通,长辈与晚辈之间需要沟通,下级与上级之间需要沟通等等,但是无论是什么沟通,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其次要形成双方都承认的协议。沟通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情感也能得到很好的融合。
  一是与群众沟通。县长公开电话与群众联系非常密切,与群众接触也比较多,群众多数都是投诉一些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绪不稳定,语气比较急,火气比较大,又因来话群众的文化程度不同,性格不同,有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没头没尾,含糊其辞,让你无从下手,这就需要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让来电人静下心来,先稳定好他的情绪,让他把事情说清楚,然后耐心地解释,给他们指条路子,说清楚这件事该如何去办,需要到哪里办,找谁办,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发现他们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努力达到群众理解,群众满意。
  二是科室间的沟通。来到办公室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办公室是一个团结的大集体,虽然每个人分工不同,所在的科室不同,但是遇到问题时各科室都能沟通协作,没有你我的概念,只要领导安排的事,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需要办的事马就办。美国有一家著名企业沃尔玛,沃尔玛的成功就在于沟通,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办公室虽然不是企业,但是我们借鉴了成功企业的一些经验。沟通可以使一个企业成功,沟通也使我们办公室更加和谐。
  三是科室内部的沟通。县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成立时,由于我上班时间不长,对各部门的职能了解不多,给群众解释问题时无章可循,工作中遇到了很大阻力。通过与老同志学习,不会就问,不懂就问,在老同志的指导帮助下,我学习了省、市、县的一些文件,学习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多的沟通交流,使我在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现在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沟通使同事之间感情更加融洽,增强了团结,促进了友谊,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沟通,闭塞导致死亡,离开了沟通,就无法生存。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也会为事业成功提供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加强与领导、同事、群众间的沟通,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谈沟通

发布日期:10年10月27日   来源:湘乡网  作者:李世宏



    “沟通”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史书《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原意是指挖沟使两水相通。后来引申为“使彼此通连,相通”。现在,“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可见,“沟通”是人们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或桥梁,是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方法。没有沟通,就没有互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沟通,就会变得冷漠、僵硬、扭曲,就会出现误解、隔阂、伤害,事情难以处理,工作难以展开。《孙子兵法》说过:“上下同欲者胜。”意思是,官兵同心,上下齐心协力,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是孙子提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如何实现“上下同心”?只有靠沟通。有人说,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据统计,管理工作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而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通常会将9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和部属之间沟通,通过清晰的指导与决策节省时间与精力,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沟通,领导能够引导下属更好地工作;通过沟通,下属能够更好地理解、执行领导的意图和决策;通过沟通,同事之间能够更加精诚团结、互助合作。正如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他把沟通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经营管理的奇迹,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企业管理是如此,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更是如此。说透了,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与人沟通,所有的管理问题归结到最后,其实都是沟通问题。有人说,21世纪的领导者应是“掌握未来的事,而非事件发生后才来反应的人”,新时代领袖应该具备“LEADER”的特质和条件,即:L——listen,多倾听、多学习;E——explain,多沟通、多说明;A——assist,多协助、多支持;D——discuss,多协调、多商讨;E——evaluation,多评价、多总结;R——response,多反馈、多调整。这样才能成为员工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老板,下属心目中值得信赖的领导。我们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沟通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沟通艺术,切实提升沟通能力,不断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赢得发展,创造和谐。
   
    要充满信任。信任是沟通的基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我们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心理。注重“防人”,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防止受人伤害,但如果“防人之心”盲目扩大,时时小心,步步在意,就会充满怀疑,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会影响沟通,破坏团结,妨害工作。尤其是个别同志,不去研究经济学,不去思考怎样惠民生、如何创和谐,而是研究厚黑学,整天琢磨算计、怕这怕那、疑神疑鬼。据报道,有个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密商如何应对本单位职工举报,竟然约在澡堂子里见面,两人都脱得光溜溜的,没有微型录音机,也没有针孔摄像器,谁也别想打谁的主意。“防人”防到如此程度,毫无信任可言,岂不荒唐?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人镜”的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还曾多次劝说太子杀掉李世民,但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不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任命他为谏官,经常带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李世民对魏征的百般信任,不但没有招致丝毫危险,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位重要的辅佐大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可见,对于一个领导集体来说,没有信任就没有团结,没有信任就难以工作;但是领导班子之间充满信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有四条特别重要。首先,对人对事要有基本的信任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曾经指出:信任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前进,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信任,或者说一个社会的基本信任感。大家都知道,社会发展必须有分工,农、林、牧、渔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分工,人们用自己的产品交换对方的产品,这种物物交换的原始经济活动,只有建立在彼此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有分工就有合作,要合作必须信任。互信才能互助,互助才能共赢。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认同与信任,合作互助就无从谈起。在美国,每年都会选出非常优秀的选手组成梦幻球队去参加国际篮球比赛,梦幻球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从各个职业篮球队挑选的最好球员,他们被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支全新的美国代表队参加世界杯、奥运会,他们一般都是所向披靡。可是,在2002年的世界杯篮球赛中,却惨遭失败,原因就是彼此间的合作缺乏基本的信任感、缺乏默契。即使他们每位队员身怀绝技,却因互不信任而互不传球、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由此看来,个人本领再好的队伍,如果互不信任,也是难有作为的。个人要成长,组织要强大,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信任,都必须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的人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尤其是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多数都是久经考验、层层选拔上来的,没有过硬的党性修养,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往往很难提拔重用。所以,在党员干部之间、领导班子之间,更要有基本的信任。只有充分信任别人,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忠言、直言,别人才敢信任你,敢于同你讲真话、讲心里话。如果上级因为要保持威严不主动与下级沟通,下级因为心存顾虑而不敢向上级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就会产生距离和隔膜,相互猜疑,形成内耗,就会出现工作不到位、不彻底、难推动的尴尬局面。如果我们充分相信干部,充分相信同事,书记相信镇长,镇长相信书记,领导相信下属,下属相信领导,上级下级之间能做到相互信任、互不猜疑,“一把手”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能有效沟通交流,就能形成一家老小向前冲的生动局面。其次,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管理,只有通过自我的管理约束形成自信,才能信任别人。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树立基本的信任感,必须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注意一言一行,形成好的形象和品牌,拥有足够的自信。“诚实”,就是讲真话、不虚假、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重信誉、守承诺、说到做到。“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修养的高境界。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句话既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道德内容,又体现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更应该成为我们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严以律己、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没有诚信就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就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就成不了大事。“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有了诚信的品质作保证,做人的信誉度就会逐步提升,口碑就会越来越好。作为领导干部,忠诚可靠、真诚可信是必备的政治品德。王安石曾经说过:“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列宁也说过,“在政治上采取诚实的态度是有力的表现,如果在政治上采取欺骗的态度则是软弱的表现”。这些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你可能因为九十九句真话而得到别人信任,也完全可能因为一句谎言就身败名裂。这就是残酷的“99+1=0”的法则。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人民群众的关注、监督之中,只有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取得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才能凝聚合力,赢得发展。坚持诚实守信、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就是不断认同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自信的过程。墨子说过:“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意思是说,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始终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自信的人。一个人如果有了自信,就不会轻易丧失自我,更不会轻易埋怨别人、怀疑别人。再次,一定要懂得,背后的支持维护是获得互信的诀窍。领导班子之间互相信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背后的支持维护。当面称赞一个人容易,背后支持一个人就不容易了。一个人成功时,唯一不缺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一个人失败时,最缺少、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支持。对待别人的失误,人们大体上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抬起腿来“踢一脚”。在背后说三道四,讥讽挖苦,幸灾乐祸,看笑话,这是很坏的,当然这样的人是极个别的。第二种是闭着眼睛“当瞎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过问、不介入,躲在一旁洁身自好,这显然不利于获得互信、加深友谊,这样的人也是少数。第三种是伸出手来帮一把。发现对方工作有漏洞,送块“泥巴”堵一下;遇到对方与别人顶了牛,给个“台阶”先下来,定定神,平平气,消消火,不让矛盾尖锐化,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发现对方与某个同志长期关系不和,当个“红娘”,疏通疏通,消除隔阂,增进友谊,不会坐山观虎斗,更不会煽风点火。不用讲我们应采取第三种态度。牢固的友谊、坚实的信任,决不是靠表面的热乎就能够形成的,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支持和维护。“湖南省模范公务员”、邵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尹中强,不经常往领导家里跑,但常往领导关注的经济项目、重点工程、骨干企业、基层工作点上跑;不关注领导生活私事,但尽心尽力为领导成就事业搞好服务;不当面恭维领导,但又处处维护领导形象、树立领导威信;不爱向领导表功,但忠实于组织意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处理与同事、与领导的关系上,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国家公务员既忠诚履职又不卑不亢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他的精神,作为正职要能支持维护副职和下级独立完成工作,有成绩要善于肯定,有缺点和不足要及时当面指正和提醒,必要时要敢于批评;作为副职和下级,要能摆正位置,服从领导不缺位,工作到位不越位,自觉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和正职的核心地位;对于班子成员工作中的错误、缺点或遗漏,一班人要从维护整体形象和支持全局工作出发,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出批评意见,及时补救,诚心帮助;而不是隔岸观火、添油加醋,甚至落井下石,将之作为个人晋升的“大好时机”。做到了这一条,班子之间就能够真正形成坚定的信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又何愁工作推不动、局面打不开。最后一条,建立互信每个人都要保持警惕,防止有人挑拨离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个世界是复杂的,难免有个别不怀好意、搬弄是非、无事生非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背后议论、造谣中伤、挑拨离间。我们讲的背后议论、挑拨离间,不是指如实地向上级组织和领导汇报、反映问题,或者研究如何帮助同志的办法,而是指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唯恐天下不乱、借机浑水摸鱼。比如两人发生了矛盾,不作自我批评,不去沟通和解,而是捷足先登,抢先到领导那里告状,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把自己说得绝对正确;发现别人有毛病,看到同级有问题,不做教育和帮助工作,而是在背后说长道短,向上级反映情况,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搬弄是非,搞得同志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戒备。有这种风气的单位,一般来说,团结是搞不好的。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在形成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保持警惕,保持理性,决不能让谣言蛊惑人心、动摇军心,更不能为谣言心神不宁、影响团结、妨碍工作。对待一些人的恶语中伤、挑拨离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像马克思一样,“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要懂得尊重。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普希金曾说:“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痛苦减半。”惠特曼也说过:“不尊重他人,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针催人奋进的强心剂。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树立自尊,点燃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人格上都应该是平等的。懂得尊重他人,追求人格平等,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力量。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单位的“一把手”,要学会在懂得尊重的前提下与人沟通,在互相尊重的氛围里干事创业。这里有四点格外重要。第一点,要充分理解他人。有理解才有尊重。做到理解他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换位思考,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事时都要多想想,如果我处在他人的位置,是不是也是这样说、这样做,或不该这样说、这样做,体会对方的感受。作为“一把手”,要时时把自己当成下级,以下级的身份、心理和处境想一想,这个部署安排、这次批评表扬会产生什么效果,会带来什么影响。三国时期,常胜将军赵云在天水关一战中被姜维挫败,丞相诸葛亮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主动检讨自己的失误,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并宽慰赵云,表现出充分的理解与信任,使赵云备受感动,对诸葛亮更加尊重,对蜀国也更加忠诚。领导都希望部属少犯错误,而部属更希望自己不犯错误。当下属出现了差错时,领导能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安慰,对于部属来讲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既能体现领导对部属的关怀爱护,也能更好地赢得下属对领导的尊重敬仰,从而以加倍努力工作回报领导的宽容、理解和信任。正是因为这一点,毛主席在河南看过收姜维的豫剧后,称赞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谅解,才能消除隔阂与歧见,相互尊重,有效沟通。作为领导,我们一定要在多从工作之中、多在工作之余,走走看看,真心了解下属的工作和生活,体谅群众的艰辛和困难,尊重群众的劳动和尊严。有一次,列宁下楼时,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在一位普通工人面前,列宁放下了领导的架子,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体谅和尊重。第二点,要自觉尊重下级。有人说,领导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恨之诲之”型。这类领导办事严谨,凡事追求完美,对下属要求严格,看待下属的眼光很挑剔,总在不断地对下属谆谆教诲。第二种是“敬而远之”型,这类领导自我要求严格,处处以身作则,在下属面前时刻保持威严庄重,不苟言笑,令下属敬而远之。第三种是“亲而誉之”型。这种领导具有较高的情商,较强的人格魅力,精通领导艺术,善于调动部属的积极性,让人敬佩又感到亲切随和。第四种是“不知有之”型,这类领导没有架子、为人谦和,经常和部属打成一片,但却是团队的核心,在无形中掌握着团队的方向。我想,对于今天在座的多数领导干部来说,都希望自己是后两种类型。而成为后两种类型的领导,无疑需要更宽大的胸怀和更包容的气度,特别是要能自觉尊重下级。之所以强调“自觉”二字,就是因为上级要做到对下级尊重,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上级,往往拥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尊不尊重下级,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会说,只有自己知道,有时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这时就要靠“自觉”,凭党性,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决不能依仗手中的权力,吆三喝四,独断专行,容不得别人发表意见,受不了同志好意提醒。如果一意孤行,不只害人害己,终将搞坏事业。我国有个“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说的是周幽王为了博宠妃褒姒一笑,把诸侯们耍得团团转,后来当他出现危难的时候,没有一个诸侯想救他,被犬戎军队追得落荒而逃,最终亡了西周。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贵为天子的周幽王忘却了对下级保持必要的尊重,自然丧失人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上级自觉尊重下级,才能赢得下级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与下级形成良好的沟通。在沟通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认真倾听下级的声音。作为“一把手”,你可以不赞成下级的思想言论,不喜欢下级的作风作派,但你必须尊重下级的发言权。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这句话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要少说多听的道理。要有效地沟通,必须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听众,在与下级沟通时,尤其如此。要抱着尊重对方、平等交流的态度,专心细致地听,诚心了解下级意图,虚心接受下级意见,认真捕捉下级话语中不敢明言的信息,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鼓励,而不要三心二意,颐指气使,轻易打断,甚至怒火攻心,阻塞言路。第三点,要争取下级发自内心的尊重。一般来说,下级都会对上级尊重、给上级面子,但我们要看到,有时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往往是出于礼貌或者因为权威,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对上级心存敬意。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许多官员,“没出事的时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都说此官讲义气、重感情;出事后,转而说他贪婪成性、腐败透顶。没出事的时候,大大咧咧,称兄道弟,都说此官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出事后,转而说他庸俗不堪,官不像官。没出事的时候,说一不二,老大自居,都说此官工作有魄力,敢做敢为;出事后,转而说他独断专行,胆大妄为。没出事的时候,逢年过节,访贫问苦,都说此官心系百姓,是个好公仆;出事后,转而说他沽名钓誉,擅长作秀。没出事的时候,附庸风雅,勉强涂鸦,都说此官是书法大师,当作墨宝;出事后,转而说他不堪入目,视若‘牛皮癣’一铲而快。没出事的时候,口若悬河,天花乱坠,都说此官能说会道,水平很高;出事后,转而说他吹牛皮、说大话,一无是处。没出事的时候,开玩笑、讲‘黄段’,都说此官不失风趣幽默;出事后,转而说他低级趣味,品位不高,大老粗一个”。可见,下级对上级尊重,不少时候是表面上尊重,是出于对权力的敬畏。作为领导,要加强学习,学会宽容,坚持操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强化人格魅力,才能让干部群众在内心里尊重自己。周总理一生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国人世代尊重,靠的就是他永恒的人格魅力。他的逝世,成为亿万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就连联合国也降半旗致哀。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因为一个国家总理的逝世降下半旗。面对一些国家的质问,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而且和一个妻子相濡以沫。你们任何国家的总理,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品德的力量。第四点,不能丧失原则。我们提倡领导干部互相尊重,并不是要大家做“老好人”,当“好好先生”,“和稀泥”。信任也好,尊重也罢,决不能丧失原则,特别是要认真把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毛主席曾经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要利用好这一武器,我们必须明确三种认识。一是批评不等于不尊重别人。开展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为了更好地统一思想、团结同志、推进工作,提高班子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批评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讲究方法、尊重人格,切忌简单粗暴、强制压服,特别是批评下级时,要注意维护下级的尊严,多强调下级工作的重要性。被批评的同志也要能够理解批评者的良苦用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完善自己。二是自我批评不等于不尊重自己。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敢于剖析自己,并不是自毁面目,而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古人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说“知人难,知己更难”。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近处的睫毛,要正确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必须乐于自我反省、严于自我解剖、敢于自我批评。只有坚持不断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客观辨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才能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既不高估自己的形象,也不低估自己的潜力,变得更加自信自尊、自重自爱。三是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志奉行所谓的“好人主义”,不是“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对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就是“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拍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对一些错误倾向制止不力,致使党内生活和人际关系庸俗化,甚至为一些消极腐败行为提供温床,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阻碍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我们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发展的意见,不管是多么卑微的人提出来的,我们也应该尊重、支持,只要是损害人民利益,破坏党的事业的,不管他的后台有多硬,我们也要敢于拍案而起,斗争到底。要认真处理好讲原则与讲感情的关系,做到既重感情,更讲原则,把握住感情的闸门,交高尚的人,说真心的话,做对得住良心的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人格和尊严。

    要解决问题。毛主席曾深刻地指出:“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人的因素对了,开发利用的结果才能令人满意。正所谓:“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沟通就是要想通,想得通就上天堂,想不通就下地狱。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领导班子内部某些人怀抱小算盘,打着小九九,许多事议而未决,决而难行。著名管理学教授费尔南多?巴托洛梅说过:“对经理人而言,尽早抓住问题是重要的,而找出让你头疼的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让你的下属告诉你。这取决于坦率与信任,但这两点都有严格的内在的局限性。在需要坦率和信任的时候,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沉默,自我保护,而权力斗争也妨碍了坦诚。”所以,工作难开展,表面上看起来是工作出现了矛盾,产生了问题,深一点看,其实是权力的问题、利益的问题,更深一点看,归根结底是思想问题,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党性原则够不够强的问题。各级领导班子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竭诚相待,多交流,勤沟通,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找准个性与党性的结合点,不断锤炼党性。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并说,“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但这并意味着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消灭党员的个性。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共产党员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一方面,党员个人应该完全服从党的利益,克己奉公,摒弃与党的利益相违背的个人目的、私人打算;另一方面,党组织在解决党员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党员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教育情况,使党员能够更好地为党工作,使党员能够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中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二是要找准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持续改善民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社会利益得不到保障,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而社会的利益又是靠所有个人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来保证的。正是千千万万个人的活动,汇集成一种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推动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个人行为的道德价值,就看他在肯定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能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要坚持公共至上的原则,树立公共理念,胸怀公共责任,强化公共意识,讲究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牢固树立从集体中来、对集体负责的思想意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对于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做到个人与社会的高度统一,就是要始终牢记为民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人生追求,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本色,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同群众多接触、多交往,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看成大事、要事、急事,抓紧研究解决,竭尽全力去办。只有永远把自己当作服务员、公务员,始终把自己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三是要找准当前与长远的结合点,坚持服从大局。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有一句座右铭:眼光是金。他说:“有天下的眼光,就能做成天下的生意。”古人尚且有胸怀天下的宏远眼光,我们当代共产党人更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找准当前与长远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明白“双赢才能共赢”、“互惠才能互利”、“发财才能发展”、“舍得才能赢得”、“消费不是浪费”等道理,正确处理好让利与互利、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维护好地方的眼前利益,又要放眼未来,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培育实力,练好内功,积蓄力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曹操也说过:“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胸怀大局,把思想统一到大局上,把工作定位在大局中,善于谋全局,抓重点,养成从全局和战略上思考、处理问题的习惯,认清负担的责任,把准自己的方位,才会有方向、有章法、有轻重、有缓急。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做到分析问题着眼党的事业、开展工作牢记党的宗旨、解决矛盾坚持党的原则,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作斗争,能经受住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经受住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经受住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要善于抓住一些关键时机、关键事件、关键问题,掌握好推进各项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真正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看到,大局不是平面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而是立体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决不能墨守陈规、亦步亦趋。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沟通能解决问题,但不能有了问题才沟通,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要注意平时多交心,多沟通。沟通就是重协调,“协”是协商,“调”是调节。协商就是要在决策部署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求得统一。调节就是要能够站在全局上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种矛盾,确保班子内部心齐气顺。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把手”要主动去找副职沟通。有注重沟通的副职,“一把手”要注重沟通,没有注重沟通的副职,“一把手”更加要注重沟通。所以能不能沟通,能不能有效地沟通,实际上还是靠“一把手”。作为“一把手”,你可以指责下属不注意沟通、不善于沟通,但不可以自己不带头沟通、率先沟通,要形成人人都当“一把手”、人人重沟通、个个想沟通的良好风气,人人都要反思自己沟通的问题,人人都要学会靠沟通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要富有耐心。欲速则不达。沟通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思想工作尤其需要耐心细致,讲究方法。首先,要摸透情况。遇到问题先不能自乱方寸,要放下偏见成见,避免先入为主,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原因,摸透情况,想好对策,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效。有这样一个故事: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太低了。便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第二天袋鼠还是跑了,再加高到30米。第三天第四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管理员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其实,如果他们实地查看一下,就会看到笼子的门没有关上。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自然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抓不到问题的关键,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也就在所难免了。现在我们有个别领导同志就是这样,简单思考,盲目沟通,遇到一点问题,碰到一点困难,就忙着在领导面前倒苦水,丢担子,在下属面前发脾气,抖威风,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增添了彼此的怨气和隔阂。其次,要找准时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幸运之机好比市场,稍一耽搁,价格就变。”有许多问题,处理早了不行,处理晚了也不行,需要找准恰当的时机。人们常说“功到自然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是指做事情要沉得住气,等到时机成熟后再行动。门采尔是法国著名画家,有一次一位青年画家向他请教:“为什么我常常能一天作一幅画,可卖出它却总要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微微一笑说:“年轻人,你可以换着试一下。你把一天画出的画用一年时间去画,看能不能把一年的卖画时间缩短为一天。”年轻人回去之后,闭门苦练基本功,几年后他的画技有了明显提高,作品畅销一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火候不到的夹生饭。沟通也是如此,先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条件不具备时,一定要慎重行事,从长计议,密切注视事情的发展,耐心等待沟通的时机。当条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或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出现了良好的时机,就要当机立断,主动沟通。错失良机,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难处理。这就是古人曾经说过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第三,要凭借真情。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征服别人,攻破对方的心理堡垒,就必须跨越情感这一座桥梁。1963年,秘鲁总统贝拉文蒂上台不久,就遇到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罢工,不满的情绪在全国蔓延,尤其是在断了经费来源的大学校园里蔓延,整个秘鲁就要成为一个火药桶。次年2月末,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大学生聚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广场上口号声此起彼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贝拉文蒂总统出来与学生见面并发表演讲。他说:“你们穿过平原,越过大山,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来到这里。在表明我的立场之前,首先,作为一个热爱秘鲁的公民,我要从心底感谢聚集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忧国之情。在你们的热情面前,我无法替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把所有的事实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与你们一道来考虑解决的办法。”接着,贝拉文蒂总统把自己所想到的问题一桩桩、一件件讲了出来。最后,他在结束讲话时说:“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册。”贝拉文蒂的演讲,就像对亲人谈话一样,既亲切又动人,博得了刚刚知道事情真相的大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演讲结束后,怒吼声与鼓掌声的比例骤然倒转过来。贝拉文蒂总统用演讲的形式与民众真诚沟通,有效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靠的不是技巧,而是真情。有了这样的真情,又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把事实摆出来,将道理说清楚,许多危机就能化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大于理。与人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情感的征服和真理的服从。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第四,要把握分寸。我国古代哲学历来强调“过犹不及”,讲究把握分寸。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一种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一门大学问。善于沟通的人,必然善于把握分寸。一是要把握好“进”与“退”的分寸。人有前面的世界,也有退让的境界。向前的世界固然积极,背后的世界却也宽广。唯有看清这两个世界,切实把握好进退的节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非常精辟地写道:“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败退台湾的蒋介石读了此书以后,深感自己在发动内战之初所实行的“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战略犯了根本性错误,并由此得出“非失败不可”的结论。打仗如此,沟通亦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完全可以放下领导的架子,放弃争强的心理,该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才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二是要把握好“亲”与“疏”的分寸。人与人之间,保持怎样的一个距离,才能使得彼此心里都感到踏实,这是有一定之规的。《庄子》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醇。”《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交往中亲疏有度、把握分寸的道理。对于领导者来说,与部属相处,应提倡等距离交往。对与自己亲近的,要有意识地拉开距离;对与自己距离较“远”的,应该主动接近。切忌由于乡情、友情、亲情以及性格、秉性、爱好等原因,有意无意地搞拉拉扯扯、亲亲疏疏。三是要把握好“宣”与“压”的分寸。喜怒哀乐,人皆有之。领导干部能否科学调控和把握情绪,做到喜不失形、怒不失态、爱不失度,至关重要。保持喜怒哀乐的平衡,要有意识地做好逆向转化工作。不能一喜百顺,高兴了什么事都好办;也不能一怒皆烦,生气时看什么人、什么事都不顺眼。喜头上、气头上说话,一定要三思而言,反复掂量后再出口。正所谓“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要光明磊落地沟通。现在个别的地方,有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大家的工作,容易猜疑,容易想象,极个别的容易往歪处想。比如:“领导从媒体消失,人们习惯想到是出事了,而不是想到他可能是去学习了、出差了;女干部被提拔重用,人们习惯想到是色权交易,而不会想到是事业和工作的需要;企业获得荣誉,人们习惯想到是不是又给了赞助,而不会想到是发展的原因;老乡突然来找,人们习惯想到借钱贷款,而不会想到叙旧谈心;生人主动来帮忙,人们习惯想到可能是另有所谋,而不会想到助人为乐。”这样的惯性思维,让我们在工作时容易变得投鼠忌器,畏手畏脚,一些原本正大光明的工作也变得遮遮掩掩,好像见不得人。不讲原则的沟通是“勾结”,不敢见光的沟通是“串通”。光明磊落的同学感情、同志友情、同事情谊,就要光明磊落地表现,不能把这些正当的情感阴暗化、庸俗化。更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别人的君子之怀,认为只要是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老乡关系就会有猫腻,就去猜忌,就去拆台。湘乡有100万老乡,不要见了老乡就可以无原则帮助,但也不能因为是老乡就不要正常的交流和交往。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名正言顺,就应该光明磊落地沟通,正大光明地做事。各单位部门的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与班子成员、与下属、与老干部多谈心、多交流,敢于把问题摊开来讲,打开天窗说亮话,坚持原则说真话,挺直身板说硬话,形成重沟通、敢沟通、善沟通、勤沟通的良好风气。

    【作者:李世宏 来源:湘乡网】


 

类别:修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