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王沥川结局:历史上的今天(12月1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7:18:59

历史上12月15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32~2008

 

更新时间:2015-12-15 

世界强化免疫日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这是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的。目的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因为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而现在已经有有效的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取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等四大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 

埃菲尔

1832年12月15日,埃菲尔出生于法国东部的第戎城。法国著名建筑师。他设计的埃菲尔铁塔震惊了全世界,人们称他为“用铁创造了奇迹的人”。他在巴黎郊外设计了第一座空气动力实验室,1921年他把实验室赠给国家。他使用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是当时法国工程界的创举,这也是他终生最佳成就的表彰之一。 

 

贝克勒尔

1852年12月15日,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出生。贝克勒尔是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因在放射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859年12月15日,柴门霍夫诞生在波兰一个犹太人的家里。柴门霍夫是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的母语是俄语和依地语,但他也精通波兰语和德语,他又曾学习了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和希伯来语,同时也研究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立陶宛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柴门霍夫博士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以表彰他对人类的贡献。

1904年12月15日,停泊在上海港的俄国巡洋舰蒙嘉尔号士兵特兰堤·亚齐夫在南京路外滩乘坐火力车,不但拒付车资,反而执斧行凶,将一过路宁波人周生有劈死。巡捕房却将凶手送到俄驻上海领事馆,俄领事又将他释放回舰。在全国民众的压力之下,清政府与沙俄多次交涉,终于在1905年初把凶手亚齐夫送进了监狱,并判刑8年。

1912年12月15日,北京政府颁布戒严法,共17条。规定:遇有战争或其他非常事变,对于全国或一地方须用兵备警戒,大总统得依本法宣告戒严。 

《乱世佳人》(1939)

1939年12月15日,电影《乱世佳人》在原著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式。在一般观众眼中,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乱世佳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影片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实力和电影明星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遂使本片在首映问世半个世纪之后,依然能成为全世界最卖座电影。 

第一批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麦克阿瑟

1944年12月15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建立一个新军衔级别——五星级上将。这项议案刚刚通过,就有4名将军得到晋升: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以及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这项新军衔的议案,然后,议案又被送往国会。在此之后,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还有尼米兹、金、布莱德利等将官。 

 

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07号,现为钟山宾馆黄埔厅礼堂

1946年12月15日,中国军事法庭设立。中国军事法庭除收审在中国捕获的有关日本战犯外,还将南京大屠杀重要罪犯谷寿夫、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等先后引渡来华受审。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北京成立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研究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进行国际交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  

阿道夫·艾希曼

1961年12月15日,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被以色列法庭判处绞刑。他是1960年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人员抓获的。执行法官宣称他犯有1000次蓄意谋杀罪,每一次他都将一列装有1000名犹太人的火车送进死亡营。 

双子星座6号拍下的双子座星7号在地球上方的轨道上的照片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宇航员操纵着双子星座6号和双子星座7号两艘飞船在轨道上相会。这两艘飞船在不同轨道上并列飞行,其间距只有6到10英尺、离地球高达195英里处。 

迪斯尼

1966年12月15日,美国动画制作家、著名电影制片人迪斯尼逝世,享年65岁。迪斯尼190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他创造的动物角色米老鼠和唐老鸭,流行于全世界。1955年他创建了迪斯尼乐园,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1970年12月15日,中国与智利共和国建交。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首都圣地亚哥。 

茅盾文学奖

1982年12月15日,600位文艺界人士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周克芹、魏巍、姚雪垠、莫应丰、李国文、古华六位作家,手捧紫铜的奖章,向前来祝贺的人们致意。 

中国女子足球队

1983年12月15日,中国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 

王选

1988年12月15日,北大正式推出其研制的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华光4型”机,该机字体号变化丰富,文图合一,能处理复杂版面,能在屏幕上直接任意修改版样和文章。同时,它的硬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印制板的质量达到出口的国际标准。华光系统是由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等科研人员从1975年开始研制的。现有60多家报纸采用这种系统编排。

1989年12月15日,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谈判,欧共体12国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68国在多哥首都签署了第4个《洛美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欧共体在未来的5年内将向非加太签约国提供总数为12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32亿美元)的赠款和优惠贷款。协定自1990年2月起生效。这是一项南北国家签定的重要的经贸协定。 

黄山

1990年12月15日,位于中国安徽的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核电站内景

1991年12月15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该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北麓。 

乌拉圭回合

1993年12月15日,由11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委员会非正式会议上通过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最后文件。该协议将使国际贸易额每年增加7550亿美元,使全世界在2005年前净增2350亿美元的福利费用。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第8轮谈判,开始于1986年9月,旨在最大限度地削减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取消关税壁垒,实现自由贸易。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 

工人们在南汇芦潮港施工作业

1993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上海南汇至日本九州宫崎海底光缆系统正式开通。这条海底光缆全长1252公里。 

江主席与东盟和日、韩领导人会晤前合影

1997年12月15日,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在吉隆坡金马宫饭店联合厅举行,12个东亚国家领导人在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中,主要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前景、发展和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会晤取得了圆满成功。会晤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和东盟9国领导人和代表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这是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联合声明中共同承诺“将发展彼此之间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关系的重要政策目标”。

1998年12月15日,全国军队、武警部队所办的经营性企业,即日起与军队、武警部队彻底脱钩。自此,党中央作出的军队、武警部队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顺利实现。

1998年12月15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中之重”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举行专题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讲话。 

装在水晶瓶内的路易十七的心脏

1999年12月15日,装在水晶瓶内的路易十七的心脏送往法国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做DNA测试,以确定1795年在巴黎一所监狱里病逝的那个10岁男童,是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儿子?这桩公案案情曲折,搞得人们两百多年来莫衷一是。4月19日,终于靠现代技术基因分析解开了这个谜团,得出结论:是。

2001年12月15日,欧盟15国首脑15日一致通过了《拉肯宣言》,宣布创立具有全面代表性的制宪筹备委员会,从而揭开了欧盟深层次改革的帷幕。 

2006年12月15日,地球出现特大磁暴

2006年12月15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报告称,当日地球上出现了特大磁暴,16日晚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磁暴,大磁暴对人造卫星及地球上的通讯、导航系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

(12月15日,在天津港码头,中国海运集团所属的“新烟台”轮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大洋洲”轮两艘万吨巨轮满载着集装箱整装待发。当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举行。)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实现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直接“三通”,开创了两岸交流的历史新一页。(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编辑)

附录1:

世界强化免疫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World Strengthened immunity Day)。世界强化免疫日是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的。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这是因为脊灰病毒仅感染人、有有效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没有慢性病毒携带者、没有动物或昆虫宿主、脊灰病毒仅在环境生存非常短的时间,一旦病毒离开人体宿主如通过免疫它将很快死去。当常规免疫覆盖率增加,野病毒的循环被局限但不会很快一起停止,如制定的目标是消灭而不是控制时,就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取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等四大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

国家免疫日是为了补充及完善常规免疫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免疫高危险年龄组0~4岁的每个儿童,尽可能快地阻断脊髓灰质炎地方性流行。通常包括一年两轮的国家免疫日(隔一个月),持续至少三年的期限,达到捕捉未免疫或仅部分免疫保护的儿童、提高已免疫儿童的免疫水平。这样,最敏感年龄组的每个儿童同时得到保护,也就立即剥夺病毒的生存。

免疫接种重在预防

强化免疫是相对于常规免疫而言的,普通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这种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生物制剂的途径,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一些容易感染的疾病的目的,而强化免疫则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它与计划免疫(对新生儿有计划地实施疫苗接种)。

免疫就是通过接种疫苗这种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生物制剂,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一些容易感染的疾病的目的。强化免疫则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它与计划免疫(对新生儿有计划地实施疫苗接种)共同构成计划免疫体系。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这时就必须适时地进行预防接种(即计划免疫)。而这对孩子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必须重视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中国共开展了三次六轮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即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对全国所有4岁以下儿童各服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

附录2:

法国工程师埃菲尔 

埃菲尔

亚历山大·居斯塔夫·艾菲尔1832年12月15日出生于法国第戎,1923年12月27日逝世于巴黎.艾菲尔的祖先来自德国。他是一位法国工程师,金属结构专家,也是一位作家。一开始他在法国纵合技术学院求学,但没有毕业,接著转到工艺技术学校去,得到化学工程的学位。1856年他拿到了他第一个主要的工程委托,就是法国波尔多的加隆河铁道桥,他使用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是当时法国工程界的创举,这也是他终生最佳成就的表彰之一。

艾菲尔的父亲是军队的文职人员。母亲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妇女。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一帝国灭亡后,法国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家境的贫困,艾菲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决定单独经营一家煤栈。于是就将艾菲尔交给外婆抚养。艾菲尔的外婆心细善良。正是由于长期受到母亲和外婆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教育,艾菲尔从小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勤学好问的好品格。这就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出类拨萃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艾菲尔12岁进入本地的一所皇家中学学习。开始时他的学业不算好,中学毕业也没能考上著名的巴黎理工大学。他并不灰心,刻苦地补习功课,到了20岁那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技艺学校。在那里他租用了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埋头读书。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绩领到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技艺学校毕业后,艾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师。从此艾菲尔踏上了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道路,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贡献自己的才华。

埃菲尔铁塔的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带给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阶梯,710级阶梯。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铁塔夜景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1867年至1869年间,他完成了在南法四座巨大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索尔河上的高架桥,用两座高达59米的铁塔从山谷为基支撑著整个桥梁结构,而这两座支撑塔上端逐渐变细,可以有效承受强风,这可以说是早先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前驱架构。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造的艾菲尔铁塔是他最著名的建筑,而比较少人知道的是他也建造了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框架,即与艾菲尔铁塔结构相似(注:纽约自由女神的内框结构即是艾菲尔铁塔的形状,外观雕塑为铜制,因氧化而变绿)。另外,他从1870年代间他在南美洲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工作。1875年他负责布达佩斯的总火车站的建筑。1876年他的公司赢得了建造一座跨越都乐河的铁路桥的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非悬吊式桥。他的设计因为其透明度、优美、结构、最廉价而获胜。这座桥一直被使用到1991年(共114年)。艾菲尔最著名的建筑是艾菲尔铁塔,从1887年开始他建筑这座铁塔。此外他还建造了巴黎的拉胡石,这座建筑现在也成为巴黎的一个标志。受费迪南·莱塞普的经济丑闻和法国巴拿马运河计划的失败使艾菲尔的名声受牵连。后来证明艾菲尔本人与经济无关,他被平反。

1860年,艾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艾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艾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艾菲尔凉鞋劳动的结晶,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艾菲尔这个在人类建筑史上创造奇迹的工程师,将永远被人们怀念。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在纽约港,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雕塑这座雕塑的,是法国的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人人都知道这座雕像,但很少有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世界上,跟这样巨大雕塑像一样齐名的艺术品寥寥无几。这就是那高达93米,俯瞰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高高耸立在那里,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那么,谁能说出这位雕塑家的名字呢。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巴托尔迪是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的多产的艺术家。他于1834年8月2日出生于一个居住在法国的意大利家庭。在青年时代,他就酷爱雕塑艺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巴托尔迪在街头目睹了一桩使他永生难忘的事件。当时一些共和党人在街上筑了路障。那天傍晚,一位年轻姑娘手执火炬,高呼“前进!”的口号,冲越过路障。波拿巴的士兵向她开枪,当场将她打死。巴托尔迪被这情景吓呆了。从那以后,这位无名的姑娘成了他理想中的自由的象征。这位艺术家要雕塑巨像的念头是他在埃及的一次旅行中产生的。在埃及游历期间,他的一本本素描簿上画满了古埃及的大型雕塑。他写道:“那些镇静自若、宏伟庄观的花岗石雕塑使我心旷神怡。他们那既慈祥又冷漠的眼神好像藐视当今世界,极力注视着无限漫长的未来世界。”古斯塔夫·埃菲尔创作这一艺术杰作是巴托尔迪在1865年遇到当时法国著名自由主义者,美国和美国民主的热情赞美者爱德华·拉布莱后才开始构思的。意识到美国将要在1876年庆祝独立一百周年,拉布莱提议法国应该向美国赠送一件可观的礼物。这个提议激发了巴托尔迪的想象力。他建议雕塑一座自由的纪念像,并主动提出愿意奉献自己雕塑艺术的才能。他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位模特儿。在一次婚礼中,他巧遇让娜·埃米丽巴赫·皮瑟。她是一位美国的,具有女神般体态的浅黑形白神女子。巴托尔迪成功地说服了她为他那“照亮全球自由”的女神像作模特儿。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然而,自由女神像却更像他母亲那古典的严峻的面容。1869年,自由女神像的图案已初步画好。但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不得不使他推迟这宏伟的工程。他放下凿子,拿起刀,参加战争。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巴托尔迪要雕塑纪念像的决心却更大了。他渴望着亲自到美国看看。于是古斯塔夫·埃菲尔于1871年6月远航美国。当轮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驶入纽约港的时候,他被那伸向海湾的贝德罗岛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自由女神像一定要建在这里。”他想道,“就在这里,人们最早觉察,发现新世界;就在这里,自由的光辉照耀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为了求得人们对工程的支持,他在美国游走了三个月。一回到巴黎,他就急于要动工。但是经济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1875年1月,拉布莱创建了法美联合会来筹款。作品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他们只要求美国为自由女神像提供基座。没等到筹款运动有结果,巴托尔迪就在一个大厅里开设了一个雕塑室。当时原料的选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知道没有保护雕塑像的前扶架,女神像是不能在高空中矗立的。铁、铜和石头却太重。因此,他决定用铜片镶钉的办法,但是空心的巨像怎能抵御来自浩潮大海的强大风力呢。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很快制作了一座不朽的巨像,并设计了一座由四只脚嵌人基座的8米深的石选台,形似铁塔架的铁结构。三个分杆,每个15厘米厚,用来坚固铁结构。然后再将女神像的“铜”皮一块一块地镶到“骨架”上去。1875年6月,女神像已成形,神像的四肢的模子先用石头和石膏制成,然后用木头复制。工人们把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骨呆上,用铁锤锤打成形。

1875年11月,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自由女神偈摆在宴会厅里。从那晚以后,法国开始大量捐款,而美国却迟迟不感兴趣。巴托尔迪坚信自由女神像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876年他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一百周年博览会。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巴托尔迪把自由女神的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仅仅手的食指就长达2.44米,粗为1米多,指甲为25厘米厚,12个人可以站在火炬的边上,参观者望而生畏。从费城运往纽约,这只大手轰动了美国,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法国要向他们国家赠送的礼物的艺术之美。昨星期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巴托尔迪却一举成名,美国国会立即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贝德罗岛也被确定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当巴托尔迪回到巴黎时,埃菲尔的框架已经在他雕塑室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不久以后,自由女神像以她那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巴黎。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并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女神像胜利完工了,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灰色方领长大衣,飘系着蝶形领带的黑头发、黑胡子的人在卢昂港码头上焦急地踱步。他就是巴托尔迪。他亲自负责把女神像装上军舰运往纽约。包装女神像那重达120吨的铁和80吨的铜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巴黎运往卢昂需要一列有刃只车厢的火车。当时最大的起重机用了16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宝贵的神像部件装上车。1885年6月17日,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港。几千只船鸣笛致意,码头上,甲板上人山人海,全城向女神像的到达致以热烈的欢迎。在以后的6个月中,75个工人,像蚂蚁似的爬在神像上,用三十万只螺栓把女神像的100多个部件拴钉在架上。火炬终于在十月中旬安装完毕。克林弗兰总统在揭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而巴托尔迪却无处寻找,他仍在裹着法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的头上。当下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他知道讲话已结束。他拉开系国旗的绳子,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自由女神像向观众露出了她庄严的面容。巴托尔迪后来成为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和纽约市名誉市民。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象征自由的艺术品为他留下了不朽的功名。

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她目睹了1700万移民从她身边经过,来到美国寻求新的生活。她经历了飓风、洪水和战火而依然耸立。从1886年诞生到现在,自由女神第一次需要人们的帮助。1982年,美国国家园林局的工程师向里根总统报警,自由女神像的现状令人担忧。她的内体由2000个支撑铁杆加固组合,由于长期的腐蚀,许多铁杆锈得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她那重20万镑的铜皮外衣也被空气、酸雨等腐蚀得比原先薄了许多。火炬的一部分曾落人过纽约港的海中,因此整个火炬和右臂的一部分将更换新的。里根总统动员全体美国人来拯救这座雕像,以体现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总统知道,这座高151英尺的雕像并非由法国政府建造,而是由一个叫做“法美协会”的民间组织发起,集资200万法郎(当时相当于40万美元),由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花了九年才制作完成的。如今,一个与当时在法国集资建像相似的募捐运动在美国兴起。在官方尚未发起这场募捐运动前,美国人就已开始慷慨解囊了。1982年9月初,康涅狄格州的布列波特市有一个专为贫苦儿童服务的玩具中心被火烧毁,富有同情心的美国人从各地捐赠了一笔足够的钱,使这个中心在圣诞节前又重新开放。这个市的市民并没有为此而发出数以千计的感谢信。他们认为,为修整自由女神像出力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报答。他们开展了募捐活动,仅小学生捐的10美分和5美分的硬币就达3600元。在纽约的一个退伍军人组织举办了一场游乐晚会,募集到1100元。泽西市的一个妇女俱乐部提出捐赠的铜币为有趣的口号,希望会有好的收获——“您捐赠的铜币将用来仆补自由女神的铜袍。”1986年10月28日,经过修复的自由女神以新的风采迎接了自己百年“诞辰”的到来。

附录3: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者亨利·贝克勒尔 

贝克勒尔

亨利·贝克勒尔(1852年12月15日~1908年8月25日),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天然发射性现象,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贝克勒尔,所选择的材料为铀和钾的双硫酸盐。他让这两样材料曝露于阳光,然后用黑纸把曝光过的材料和感光底片包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冲洗底片,显示出铀晶体的影像。

贝克勒尔下结论说:“发磷光的材料所发出的辐射能穿过不透光的纸张”。刚开始时他以为是铀会吸收大阳的能量,然后发出X射线。

在1896年2月26日和27日,巴黎上空多云,贝克勒尔原本打算把包好的铀和感光底片要晒太阳,只好送回抽屉。到了3月1日他冲洗底片,本来以为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想不到却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像,使他大为惊讶。铀不需要外来的能源如阳光也能发射辐射,因此他发现了放射性,从材料中自发的发出辐射。

附录4:

语言学家柴门霍夫 

拉扎鲁斯·柴门霍夫

世界语(Esperanto) 的创始人柴门霍夫于1859年12月15日诞生在波兰一个犹太人的家里,他的故乡是波兰东部的一个小城镇——比亚里斯托克,在这里居住着犹太人、日尔曼人、波兰人、俄罗斯人。当时帝俄统治着波兰,经常屠杀犹太人,并且制造民族纠纷和仇恨。幼年的柴门霍夫,见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他立志要创造一种平等中立的语言,以增进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和友谊,进而消除他们彼此之间的隔膜和仇恨,实现天下大同,人类一家。

柴门霍夫的父亲是一位语文教师,这为儿子学习语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童年时代,柴门霍夫就学会了波兰语、俄语、德语,上中学以后,他勤奋学习,又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乌克兰语。从16岁起就开始致力于国际语的研究,他仔细分析各种语言的特点,探索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经过两年多的刻苦钻研,终于完成了后来叫做世界语的初步方案,这时他才19岁。

为了庆祝新语言的诞生,柴门霍夫邀请同班同学到自己家里聚会,这批年青人,第一次用这种新的语言,热情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篇。但是,柴门霍夫的行动受到社会的无情嘲笑和非难,甚至被斥责为“狂妄”。在舆论的压力下,他的父亲也严厉予以制止。为了不致影响儿子的学业,让他集中精力学习医学,在他去莫斯科上大学时,他父亲竟狠心地把有关材料烧掉了。然而任何打击也动摇不了柴门霍夫的意志,他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对人类是有益的。大学毕业以后,一面从医,一面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对国际语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用这种新的语言,进行大量的翻译和创作实践,不断地修改自己的语言方案。使之日臻完善。

1887年7月,当他28岁时,在他岳父的资助下,他以“希望者博士”的名义,自费出版了《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并对这本书放弃全部著作权。次年他又声明自己不愿做新语言的创造者,只暂作一个发起人,他宣布把世界语交给群众,让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发展。此后,他继续日间行医,夜间致力于世界语的译著和通讯工作,他甚至把自己的财产都献给了世界语的发展和推广。经过十八年的千辛万苦,终于迎来了1905年法国布洛涅“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召开。从这以后,世界语便逐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1914年,柴门霍夫病逝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波兰战区,年仅58岁,他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值得人类永远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以表彰他对人类的贡献。

附录5:

亚齐夫事件

1904年12月15日,上海发生亚齐夫事件。这年冬天,在日俄战争中败北的俄国巡洋舰蒙嘉尔号停泊在上海港,寻求保护。清政府根据中立原则,在收缴其兵械以后,允许其在上海逗留。但这批残兵败将却不改其豺狼本性,继续胡作非为,制造事端。12月15日这天,该舰士兵特兰堤·亚齐夫在南京路外滩乘坐火力车,不但拒付车资,反而执斧行凶,将一过路宁波人周生有劈死。租界内华捕将其抓获,巡捕房却将凶手送到俄驻上海领事馆,俄领事又将他释放回舰。外国官员如此草管人命,激起了上海人民的公愤,掀起了拒俄运动的高潮。俄国银行的钞票被停用,中国人民群众纷纷酝酿成立民命互保会,人人执戈,专为被外人惨害的中国人申冤复仇。在全国民众的压力之下,清政府与沙俄多次交涉,终于在1905年初把凶手亚齐夫送进了监狱,并判刑8年。

附录6:

北京政府颁布《戒严法》

1912年12月15日,北京政府颁布戒严法,共17条。规定:遇有战争或其他非常事变,对于全国或一地方须用兵备警戒,大总统得依本法宣告戒严。戒严的地域分为警备、接战地域。战争之际,要塞、海军港、船受包围或攻击时可临时宣布戒严。遇有非常事变须戒严时,应呈请大总统发布。另规定了戒严地域内地方行政及司法事务及其管辖权,与军事有关系的民事及刑事案件,无法院或与其管辖法院交通断绝时,虽与军事无关系的民事及刑事案件的管辖事宜。在戒严地域内,司令官有权执行一些事件,但因其执行所生的损害,不得请求赔偿。引起戒严的事情终止时,应立即宣告戒严解除。戒严宣告解除后即失其效力。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附录7:

《乱世佳人》首映 

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和郝思嘉(费雯丽饰)

1939年12月15日,电影《乱世佳人》在原著作者玛格丽特- 米切尔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式

在影评人和电影导演的眼中,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是电影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作品。可是,在一般观众眼中,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乱世佳人》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这两部美国影片其实都有它们的伟大之处,《公》片的非凡成就主要是在电影艺术创作方面具有划时代的贡献,故每次票选影史十大佳片均能名列前茅;而《乱》片则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实力和电影明星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遂使本片在首映问世半个世纪之后,依然能成为全世界最卖座电影。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乱世佳人》在电影观众心目中永垂不朽呢?这先得从本片的原著《飘》谈起。

《飘》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6月问世的长篇小说。米歇尔以她的家乡佐治亚州为故事背景,以同情黑奴的南方农奴主观点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南方家族的兴衰经历,深具美国南方浪漫传奇小说传统,适合一般美国读者的兴趣,自出版后一纸风行,销售一千万册以上,且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是美国文学小说中最畅销的一本。

好莱坞大制片家大卫-塞尔兹尼克在《飘》出版一个月后便以五百万美元高价买下本书的电影拍摄权。1937年,《飘》获选为普立策奖最佳小说,塞尔兹尼克曾先后动用十八位编剧参与剧本写作,最后仍用第一稿的薛尼-霍华德完成的分上下两部,全长接近四小时的《飘》的电影剧本,选角工作更重要了。特别是全片灵魂人物郝思嘉的选择颇费周折,共有1400位女演员与新人参加角逐,结果英国女演员费雯丽雀屏中选。这个正确的选择奠下了本片成功的基础。

从筹备到影片拍摄完成历时三年,并且耗资四百万美元,这种规模在当年来说是空前的,由于场面大、人物多,剧本又一再修改而未定稿,导演一职非有过人的驾驭力不可。本片先后换了三位导演(乔治-库克、山姆-伍德、维多-弗莱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幸好在维多-弗莱明的主要掌控下,全片风格统一流畅,看不出历经三人之手摄制,甚至最后还赢得了一座最佳导演金像奖,堪称影史上罕见的例子。

其他重要的幕后工作人员,包括摄影指导。美术设计、剪辑、作曲等,都是在其专业领域上的一流高手。他们在电影技术上的贡献,使本片在制作上呈现出大制作的超级品质。《乱世佳人》能够在本届金像奖角逐中共获十三项提名而赢得八个奖座(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女主角、女配角、编剧、彩色摄影、美工、剪辑)可谓宾至名归。值得一提的是:费雯丽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影后奖的英国演员,而在片中演女仆的海蒂-麦克丹尼尔也是第一位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黑人演员。

谈到影片本身的故事,由于角色性格鲜明强烈,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层次分明,加上大时代动乱背景对女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历程烘托得宜,因此堪称为同类爱情故事中的经典作,自始至终均能紧紧地控制着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的关系变化而起伏。

影片开始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了门当户对的卫希礼(李斯廉·霍华饰),但文质彬彬的卫希扎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妹--温柔善良的韩-媚兰(奥丽薇·哈佛兰饰)为终身伴侣。思嘉为了报复,抢先一天嫁给媚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战争爆发了。卫希礼和查尔斯都上了战场,查尔斯很快就去世了。思嘉成了寡妇,但她在心里仍然热恋着卫希礼。

在一次义卖舞会上,思嘉遇见了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白瑞德有意追求思嘉,但遭冷眼对待,因她心里只有卫希礼。可是,希礼对思嘉的纠缠毅然拒绝。

南军大败,亚特兰大城挤满了伤兵。思嘉与媚兰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思嘉成熟了不少。此时,媚兰快将临盆,思嘉留下来照顾。在北军大军压境之日,思嘉哀求瑞德帮忙护送刚生完孩子的媚兰和她回塔拉庄园。瑞德说他不能目睹南军溃败而不助一臂之力,拥吻思嘉之后留下一把手枪离去,思嘉勇敢地驾着马车回到塔拉,发现家里已被北军士兵抢劫一空,母亲亦已去世。思嘉独自站在荒田上抓起一把泥土,发誓不再让全家人挨饿。在雄壮有力的主题曲旋律高奏之下,画面从郝思嘉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对未来挑战的剪影镜头中淡出,结束了本片的上半部。

下半部开始时,郝思嘉已成为个性坚强的一家之主,战争结束了但生活依然艰困。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交重税,思嘉在绝望中赴亚特兰大找瑞德借钱,但发现他已被关进监狱。在归途,思嘉碰到了本来要去迎娶她妹妹的法兰,因发现法兰颇有积蓄,便骗他和自己结了婚。

为了重振塔拉庄园,思嘉在法兰经营的木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瑞德也用钱恢复了自由。两入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缠约关系。

法兰和希礼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集会时遭北军包围,法兰中弹死亡,希礼负伤逃亡,在瑞德帮忙下回到媚兰身边。思嘉再次成为寡妇,除了媚兰外,人人对她切齿痛恨。此时,瑞德前来向思嘉求婚,终于以真诚打动了思嘉。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在邦妮身上,而思嘉则因偶然翻阅希礼的照片引起了婚姻的裂痕。其后,在希礼的生日宴前夕,思嘉与希礼的相拥引起了流言,但为人光明的媚兰并不相信他们有越轨行为。瑞德可不这样想。当思嘉告诉他已经再次怀孕时,瑞德问父亲是谁?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流产了。

媚兰劝告内疚的瑞德,思嘉是真心爱他的,希望他别听信流言。瑞德决心和思嘉重修旧好,不料邦妮却在他俩谈话时坠马摔死了。没多久,媚兰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媚兰要求思嘉照顾丈夫和儿子,但决不要让希礼知道,思嘉却激动地扑向希礼怀中,冷眼会观的瑞德忍无可忍,冷笑之后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希礼,思嘉终于了解,她爱的希礼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德。当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瑞德,她并不爱希礼而是爱瑞德时,瑞德已不相信她了。瑞德决心回老家追寻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思嘉在绝望之余想起了父亲的活:“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日月同在。”思嘉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振作,期望美好的明天再来。

《乱世佳人》在五十多年间每隔数年便在全球各地的剧院重新放映一次,藉以使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新观众有观赏机会,这是其他电影都不会有的殊荣。而基于本片的历久不衰,商人们甚至循此要求在1990年炮制了公开征选而成的小说《飘续集》,企图狗尾续貂拍成电视剧集,但迄今因选角困难等因素而仍未成为事实。由此更反证了本片真的具有无可取代和不能模仿的超然地位。

附录8:

中国军事法庭设立

中国军事法庭于1946年12月15日设立,除收审在中国捕获的有关日本战犯外,还将南京大屠杀重要罪犯谷寿夫、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等先后引渡来华受审。1946年12月21日,中国军事法庭审讯谷寿夫时,400余人出庭作证。12月31日,该庭检察官对谷犯起诉。集体屠杀列为28案,零散屠杀列为858案。1947年2月6日至8日,中国军事法庭在励志社对战犯谷寿夫进行了为期3天的公审,有80余名证人出庭陈述谷寿夫等部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其中有外籍证人3名。3月10日,中国军事法庭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确认:“我被俘虏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被日军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构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以上”。“谷寿夫在作战期间,共同纵兵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并强奸、抢劫、破坏财产”,被判处死刑。4月26日,在南京执行枪决。此后,中国军事法庭又对从无锡至南京沿途进行“杀人比赛”的暴徒向井敏明、野田毅和屠杀南京同胞300余名的刽子手田中军吉等3名战犯,进行审判。1947年12月18日判处死刑,并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执行枪决。

附录9:

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宇航员操纵着两艘双子星座飞船在轨道上相会。这两艘飞船在不同轨道上并列飞行,其间距只有6到10英尺、离地球高达195英里处。这次相会是由乘坐双子星座6号的小华尔特·P·希拉与汤姆斯·P·斯塔福德与乘坐双子星座7号的弗兰克·鲍曼与小詹姆斯·A·路维尔进行的。

他们的成功是完成1969年将要进行的载人月球飞行的重要步骤。那时将要求在太空中相会。

双子星座号是11天前在卡纳维拉尔发射的;双子星座6号是今天上午8时27分发射的,这时7号正在她的上空飞过。在第一轨道的端点6号点燃一个燃烧18秒的火箭,使它朝7号较高的轨道接近。双子星座6号驾驶员希拉在以后的两个圈中重复操作了几次。会合是在第四圈上进行的,这时他们正在太平洋上空。4小时以后,6号降到较低的轨道上;它将于明天返回地球;7号将在轨道上再飞行三天。

附录10:

美国动画制作家迪斯尼 

1913年沃尔特·迪斯尼与妹妹合影,他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

有人说沃尔特·迪斯尼靠一只老鼠而享誉全球,这的确不假,(历史上的今天LiShiJinTian.com)他创造的米老鼠形象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带来了欢乐。其它一些形象,如唐老鸭、白雪公主、小人巴比等也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朋友。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动画制作家,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1901年12月5日,迪斯尼生于美国芝加哥市,但有人私传他是西班牙人,是一个私生子。他成名后曾一度对自己的出身作过调查,但却无法肯定自己的生平。

沃尔特·迪斯尼比3个哥哥都漂亮,性情温和、乖巧,得到了母亲的特别宠爱,几个哥哥也很喜欢这个弟弟。在他两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妹妹。在迪斯尼5岁的时候,全家搬到马瑟琳镇仙鹤农场,迪斯尼就是在这个农场度过了影响他一生的幸福的童年时代。

在这里,他最好的伙伴便是一些小动物。他养了鸡、鸭、小猪等他喜欢的动物,其中一只最大的猪是他最好的朋友,他给它取名为“波克”。“它特爱恶作剧,在它想闹的时候,它可以跟一只小狗一样调皮,跟芭蕾舞演员一样灵活。它喜欢悄悄从我背后顶我一下,然后高兴地哼哼着大摇大摆地走开了,如果我被顶倒了,它就更得意了。你记得《三只小猪》里的那只蠢猪吗?'波克’就是它的原型。我拍它的时候实际上是流着泪怀旧的。”迪斯尼后来回忆这段童年生活时这样说。

农场上的动物虽然幼小吵闹,但同父亲和兄弟们比,他却更乐意和它们在一起,他给它们取名字,同它们谈话,编造关于它们的故事,这些都为他在后来成为一名动画大师奠定了基础。

191O年9月,迪斯尼迁居堪萨斯市,开始了长达6年的报童生涯。卖报之余,他最喜欢的便是画漫画。

1917年9月,16岁的迪斯尼进入芝加哥麦金莱中学读艺术函授班,这时,在他班上有一位叫苏·皮托夫斯基的漂亮姑娘,他把初恋献给了她。她是《金声》编辑部成员,所以他也到其中当了一名美术编辑。他开辟了一个叫“小小呼声”的专栏,刊登了许多他自己的漫画。姑娘开始越来越注意这位羞涩、庄重的金发青年了。不久,他们一起去夜校,一起出席爱国集会。这样,沃尔特用真诚和漫画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1918年,沃尔特加入了红十字会美国救护车部队,被派往法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当他回国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女人的多变和狡黠。苏已于3个月前嫁给了别人——虽然继续跟他通信,却一直没有告诉他结婚的事。这使他十分生气,此后的几年,他只信任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母亲。

他和哥哥罗伊在1925年7月建立了赫伯龙制片厂,在这以前他拍摄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系列喜剧深受好评,这使他小有名气了。这时罗伊同艾迪娜结婚,这使本不着急的迪斯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看中了自己厂里的一位漂亮小姐莉莲·彭德丝。莉莲小姐出生于一个拓荒者的家庭,1923年从刘易斯顿的商业学校毕业,随后进了迪斯尼的制片厂。她开始进厂的时候别人告诉她,切莫把自己嫁给迪尼斯两兄弟中的任何一人,因为他们决心要当光棍。但莉莲却发现沃尔特是一个极富诱惑力与个性的青年。他总是留着小胡子,想使自己显得大一些,平时也总是胡乱地穿几件破旧而不合身的衣服,同一家电影制片厂的头头身份极不相称。当罗伊结婚后,迪斯尼开始对莉莲展开追求,并经常开着他那辆破福特车送她回家。此后不久,当只有莉莲一个人工作的一个晚上,他走进描绘车间,第一次吻了她。1925年7月13日,他们在爱达荷州刘易斯顿结婚了。他们的婚礼之夜是在刘易斯顿开往西雅图的快车上。1926年,沃尔特将“迪斯尼兄弟公司”的名称改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第二年5月,他制作的《幸运兔子奥斯华》大受欢迎。

1928年5月,“米老鼠系列”第一集《疯狂的飞机》上映,这次创作使他获得了“米老鼠之父”的头衔。米老鼠使沃尔特比中国的孔子、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伏尔泰和巨大的人猿泰山还要出名。然而他也有自己的苦恼,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事业上背叛了他,他又得知无法生育。这些几乎使他想去自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底。这年11月,他的第一部彩色卡通片《花儿与树》和“米老鼠系列”分别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这些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1933年初夏,莉莲告诉他她已经怀孕了,这使他惊喜若狂,他决心为她拍一部片子作为纪念,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三只小猪》。1933年12月18日,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就是黛安妮·玛丽·迪斯尼。在圣诞节那天,沃尔特给莉莲看了《三只小猪》。

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病逝。许多人都不相信他真的死去,甚至有人说,沃尔特会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的卡通电影已经传遍世界,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迪斯尼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戴安妮,他总是尽量抽时间与她嬉戏玩耍。 

 

1935年,迪斯尼夫妇创造的米老鼠风靡了全世界 

迪斯尼(右坐者)和三个哥哥在父母的金婚纪念仪式上 

1949年迪斯尼夫妇和两个女儿乘船赴欧洲 

迪斯尼送大女儿戴安妮走进结婚礼堂 

1961年迪斯尼夫妇(中)和友人合影 

沃尔特·迪斯尼在试听制片厂女演员的发音 

在米老鼠俱乐部与孩子们合影 

 

迪斯尼亲自招呼最早进入乐园的孩子

附录11:

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 

茅盾

1982年12月15日,600位文艺界人士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六位作家,手捧紫铜的奖章,向前来祝贺的人们致意。

刚从四川农村赶来带着一身泥土味走上领奖台的周克芹说:“我没有感到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我自觉得肩头的担子更沉、身上的任务更重了。”

《东方》作者魏巍的心里,只装着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数十年致力于历史题材创作的姚雪垠,把奖励当作鞭策。他说,《李自成》第二卷还不是定稿,我要把它修改得更好。

获奖,使从事业余创作的莫应丰(《将军吟》的作者)更坚定地踏上文学之路。他说:“我愿努力,在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学大厦上添一块砖瓦。”

在创作和生活道路上经历坎坷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的作者)告诉记者,在苦难中他没有失望,是因为没有离开党和人民。今后,他将用自己的笔,来回答党和人民给予的关怀、荣誉。

四十岁的古华,激动之余又在冷静地思考:得奖,只能说明过去,今后的路还长。“我要艰苦地深入生活、刻苦进行艺术追求,和中青年作者一道,向当代文学的奥林匹斯山攀登!”

文学前辈们关注着这次建国以来文学界最盛大的评奖活动。巴金在病榻上写下了书面发言。

周扬的讲话提出了一个重要议题:坚持“双百”方针,推动艺术评论工作的开展。他说,讨论和竞赛,才能使文学艺术事业兴旺、发展。而艺术形式、风格的多样,艺术问题上的深入研究,会使作家们既心情舒畅,又有社会责任感。他还着重提出,要爱护人才,使文学创作有更大的突破。

在不显眼的席位上,还坐着六部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他们曾为小说的出版付出了“十分辛苦”,今天却不愿分享“一分光荣”。

第一届(1977~1981)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六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东方》(魏巍);《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将军吟》(莫应丰);《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芙蓉镇》(古华)

附录12:

中国女子足球队成立 

中国女子足球队

1983年12月15日,中国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女子足球历史悠久,早在东汉二年,河南嵩山的中岳之阙上即绘有形象生动的女子踢足球壁画。唐和五代时,女足游戏日趋普遍,当时出现了“殿前铺设两边楼,寒时宫人步打球……。”等诗赋。北宋时,女足更为蓬勃,目前珍藏的宋朝纹铜镜上,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当时女子踢球的情景。

现代女足最早在我国露面是在本世纪20—30年代。当时上海出现了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她们常在现在的沪南体育场和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与男队较量。可惜的是这批学员毕业后,这支足球队也随之解散。50年代后期,广东梅县一度出现了5支女足球队。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潜能是在70年代末期开始被发掘出来的。1978年,女足的星星之火首先在云南、陕西、辽宁等地燃起,随后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1981年,在云南楚雄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女子足球比赛。1982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10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这一年全国女子足球队已达27个,次年参赛队一跃为35支,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女足代表队。1987年,女足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潜力,被正式列为第六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

中国女足与国外交流,始于1983年。这一年广州首次举办了国际女足邀请赛,有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6支球队参加。1984年,西安又举行欧、美、大洋洲冠军及日本、中国参加的国际比赛。在同外国强队的交流中,中国队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986年7、8月间,中国女子足球队远征意大利,先后取得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12月,中国女足以全部比赛不失一球的记录荣获第六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国家体委授予当时的国家女足队员“我国第一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称号。

附录13:

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有段1000字的横排文章,版面编辑想把它变成直排的形式,一位技术娴熟的拼版师傅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用手把一个个铅字扭过来。现在,只需轻击几下键钮,不消1分钟光景,它们就在组版终端的屏幕上依次来了个90度大转弯,变成直排文。这是“华光4型”电子出版系统具有的一种新功能。

在今天举行的“北大华光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汇报会”上,来自首都及各省的报社、印刷行业的300多位代表观看了这个系统的表演。

“华光4型”机是最新的“华光型”电子出版系统。同“华光3型”机相比,“华光4型”机字体号变化丰富,文图合一,能处理复杂版面,能在屏幕上直接任意修改版样和文章。同时,它的硬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印制板的质量达到出口的国际标准。华光系统是由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等科研人员从1975年开始研制的。现有60多家报纸采用这种系统编排。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5年11月6日晚18时3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王选荣获本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附录14:

第4个《洛美协定》

1989年12月15日,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谈判,欧共体12国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68国在多哥首都签署了第4个《洛美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欧共体在未来的5年内将向非加太签约国提供总数为12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32亿美元)的赠款和优惠贷款。协定自1990年2月起生效。这是一项南北国家签定的重要的经贸协定。

与前三个协定签定时的气氛相比,非加太国家的热情已大大减退。东道国总统埃亚德马在致词中强烈要求欧共体不要为了改善同一些国家的关系而损害了老朋友的利益。他建议召开一次欧共体和非加太国家的会议,以便讨论制订一项在“乌拉圭回合”国际贸易谈判和1992年欧洲大市场建立之后对非加太国家的援助和补偿措施。他说:“只要少数人掌握着这个星球上的大部分财富并使大多数人长期陷入贫困和依附的状态,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和平”。第三世界国家“被债务负担、贸易条件恶化、失业和通货膨胀压的喘不过气来,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洛美协定》是欧共体国家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协定,这些发展中国家过去不少是英法的殖民地。协定第一次签定的时间是1975年2月28日,因在多哥首都洛美签字,故称《洛美协定》。协定有效期为5年,1979年10月和1984年12月因协定到期续签过两次。协定规定,欧共体应该在促进工业化、金融和技术援助、关税和稳定出口收入等方面对非加太国家给予优惠。前三个协定的援助金额分别为35亿、56.07亿和85亿欧洲货币单位。这些款项除一部分直接资助非加太国家的发展项目外,相当一部分专门用于稳定非加太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

诚然,这些措施对帮助非加太国家克服经济困难,减轻它们出口收入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稳定收入补贴总额不够,经常不能满足出口国申请补贴的要求。以1988年为例,非加太国家因咖啡和可可等热带作物产品价格暴跌,要求欧共体补贴5.79亿欧洲货币单位,但实际批准的只有3.75亿欧洲货币单位。再如,科特迪瓦1988年的出口收入损失为6000亿西非法郎,而得到的补贴只有400亿西非法郎。正是因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1980~1987年间,非加太国家的购买力下降了64%,南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鉴于前三个《洛美协定》并未阻止非加太国家的贫穷化,使其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对第4个《洛美协定》寄予厚望。他们曾要求欧共体增加财政援助,提高稳定出口收入的基金,希望对现有的稳定出口收入制度进行改革,放宽补偿的限制条件等。尽管此次协定的援助金额明显高于前三次,但是,由于非加太国家的上述合理要求未能得到认真的讨论和对待,有的甚至遭到断然拒绝,致使非加太国家普遍感到失望。

科特迪瓦《博爱晨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欧共体和非加太国家的合作是彼此利益的结合,从签约起至今合作双方都从中得到了好处。现在的问题是非加太国家受到了损害。”塞内加尔商业部长呼吁说:“事情很清楚,欧共体是能够提出一项改革方案,以解除人们的忧虑的,这就要看它是否真正有诚意了。”

附录15: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

和平利用核能,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发展核能事业的根本目的。早在1970年,党中央就提出要建核电站,周恩来总理主持审批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方案。198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重新审查确定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建设项目,第二年把地址选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开始施工。

建设核电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技术难度很高、质量要求很严、庞大复杂的工程,当今世界虽然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但是能够自己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却不多。秦山核电站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和工业基础,完成全部设计、建造、调试、并网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在安全上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在质量上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和保证体系。国家核安全局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安全监督权力。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对秦山核电站作了运行前安全评审。他们向我国政府提交的报告说:“专家预期秦山将是一个安全的、高质量的核电厂。”

1991年12月15号,秦山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国务院总理李鹏给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致信祝贺。一直关注国防建设的聂荣臻元帅得到喜讯,特意委托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秦山核电站全体同志,转达他的祝贺。聂荣臻元帅说,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胜利,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建设我国更多的核电站,为我国能源的开发建设贡献力量。

秦山核电站满功率发电后,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缓解了华东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这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又一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进入成熟的阶段。

附录16:

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签署

历经7年谈判最终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协议最后文件,是1993年12月15日由11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委员会非正式会议上通过的。该协议将使国际贸易额每年增加7550亿美元,使全世界在2005年前净增2350亿美元的福利费用。

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第8轮谈判,开始于1986年9月,旨在最大限度地削减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取消关税壁垒,实现自由贸易。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最后协议文本共有450页,由45个独立文件组成,包括有关各种贸易领域的协议、声明和决定,共有21项内容,还有诸多附件,仅新关税表就达2000余页。这项将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协议主要内容是:

——成立具有全球代表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新组织将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拟在协议生效后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工业品进口关税总水平削减40%,从目前相当于产品价格的6.3%降为3.9%,协议缔约方承诺不再提高进口关税;工业国家将工、农业产品的进口关税分别平均减少38%和37%,对电子产品的关税减少50%以上,并取消农业、建筑和医疗等设备的进口关税。

——工业国家在6年内将对农产品贸易的补贴减少20%至36%,同时将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减少37%;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将进口农产品关税削减24%。据分析,这项规定可使工业国家纳税人每年少支出1600亿美元。

——改变目前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大部分是根据约束纺织品贸易的多纤维协定进行的做法,将其纳入关贸总协定的管理范畴。工业国家在10年内逐步取消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纺织品的配额,并将关税降低22%。据报道,这项规定将使美国4口之家每年少支出300多美元。

——制定新的规则,加强对专利、版权、音像制品版权和监制权、商标及原厂标签权的保护,使厂商和消费者免受假冒产品的侵害,鼓励发明创造。

——首次将银行、通信和航运等服务业贸易纳入关贸总协定贸易规则的管辖范围。目前国际服务业贸易总额约达9000亿美元。

——采取严格的反倾销措施,对以低于成本价格对外出口、倾销产品的行为实行更严厉的纪律制裁。

——建立新的贸易仲裁机构,以便对贸易争端更迅速地作出更具约束力的处置。

——建立保证机制,使技术谈判和技术标准以及测试和鉴定程序不会构成妨碍贸易的不必要障碍。

——要求各国通报其投资措施中与贸易有关的所有与该协议不相符的规定,并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在2年和5年内取消这些规定。

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宣告结束

1993年12月15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会议终于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结束。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出席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最后文件和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谷永江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上述文件,至此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宣告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使全世界舒了一口气。据预计,这一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庞大的贸易谈判将使全球的贸易量增加。但同时,人们注意到,关贸总协定几乎因欧美在一个“标点上”的分歧而使已经进行了六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前功尽弃。

回顾关贸总协定发展史,人们会发现它是一部国际商战史。

在本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学说,认为自由竞争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并不能够自然而然地导致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凯恩斯的处方是,政府应该干预。这在一个国家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在世界市场被经济大国瓜分完毕之后,而又没有国际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世界贸易便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有些人便想到成立一个能协调国际贸易的组织。二次大战过后,这个愿望表现得更为强烈。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美国政府当时就想成立一个专门处理国际贸易与关税的机构,以利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于1945年1月提出了“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其核心就是削减关税、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取消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并提出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两大原则基础上恢复多边自由贸易。这一方案明确建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2月,美国政府改变自行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的原设想,以上述原则方案为基础拟就“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提出由联合国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联合国成立了一个筹委会并多次举行会议,在1947年4-10月第二次筹委会在日内瓦召开之际,谈判过程中自然形成、并由与会的23个国家签署了一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这个协定便一直作为关贸总协定成立的生效文件至今。

附录17:

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晤

1997年12月15日,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在吉隆坡金马宫饭店联合厅举行,12个东亚国家领导人在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中,主要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前景、发展和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会晤取得了圆满成功。

下午3时整,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开始举行。由于会晤是非正式的,每一个国家只有一位首脑人物参加。会晤采用自由的、随意的形式进行,首脑们自由发言,气氛轻松愉快。

江泽民主席在会晤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回顾了东亚国家特别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进步,满怀信心地认为21世纪推动东亚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已经具备比较良好的条件。

江泽民主席在谈到目前东亚国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健全的金融体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风波所给予人们的深刻启示时强调,为了保障东亚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强东亚合作。为此他提出:“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要加强经济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建立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形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利益平衡、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的经济合作模式;要通过友好对话与协商,增强信任,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2月16日,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在吉隆坡金马宫饭店联合厅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东盟9国领导人和代表在长达1个小时15分钟的会晤中,就中国同东盟的关系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就确立中国与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会晤自始至终充满着亲切友好的气氛,取得了圆满成功。

9时,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开始,10国领导人自由发言,广泛交谈。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盛赞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合作利在双方、惠及亚太,强调中国和东盟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不仅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亚洲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崇高事业。

江泽民主席在会晤时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强调这次来是抱着积极参与、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的目的,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探讨双方未来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的。他叙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近代以来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展望了21世纪中国和东盟各国更加辉煌的前景,回顾了近1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和东盟组织的关系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强调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是双方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团结、扩大合作的共同需要。为了实现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个目标,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几条原则意见:“充分运用已经确立的全面对话合作机制,拓展双方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交往,增进信任,扩大共识,加强友谊。”“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把双方经贸、科技合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在资源、技术、市场、金融、信息、人力资源开发及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以利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一些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及东盟地区论坛中,加强双方的相互对话、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促进发展中国家公正平等、不受歧视地参与国际经济决策和运行。”“继续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处理彼此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寻求问题的逐步解决。有的分歧一时解决不了,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而不要因此影响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会晤时,江主席还同东盟各领导人就如何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具体合作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谈,一致同意将加强经贸科技合作置于优先地位,把互利合作的潜力变成共同发展的现实。

在谈到南海问题时,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应该以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

会晤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和东盟9国领导人和代表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这是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联合声明中共同承诺“将发展彼此之间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关系的重要政策目标”。

附录18: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题报告会

1998年12月15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中之重”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举行专题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瑞环说,夏商周三代是我国文明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底蕴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文明成果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时期我们却没有确切的纪年。三代年表的确立,为科学研究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对世界历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

李瑞环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主要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通过物质生产活动逐步认识自然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物质世界的面貌,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式,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人们对社会对历史认识的片面、误差,有的是社会科学自身的问题,有的则是受自然科学水平的限制,即所谓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回顾人类认识的发展史,每一次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都使人们对人文科学领域许多问题发生飞跃性的认识,甚至导致对一些已有结论的重新认识。人文科学必须关注和追赶科学技术的发展,善于从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中汲取营养,寻找手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的成果就是人文科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成果。我们庆贺这一重大成果,同时也庆贺取得成果的方式,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课题采用这种方式。

2000年9月,在各个专题分别通过验收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年代互洽的《夏商周年表》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1996-2000成果报告》,并通过了国家验收。工程专家组和工程验收组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代表了年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9月15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整体项目,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陈佳洱担任组长的15位验收组的验收。

验收专家组在最后的评审意见中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实施中对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分析,对有关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计算推定了年代,对制定年表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整理研究,对系列样品改进了碳-14年代测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取得了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时期年代学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对商代后期盘庚以下各王和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各王提出了比较准确的年代,对商代前期和夏代提出了基本年代框架。特别是武王克周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夏商分界年代和夏代始年的估定,具有重要创新意义。以上得出的夏商周年表,是我国迄今最有科学依据的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古代历史年表。

2000年11月9日,经过200多名老中青专家学者5年的努力,上溯中国文明起源,下启中国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年代学标尺。这一天,“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但标志着中华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夏商周三代却一直有世无年,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世纪之交得以完成的这份《夏商周年表》,为填补我国古代纪年中的空白作出了巨大而坚实的努力。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年表还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介绍,于1996年5月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向从西汉开始历代学者便上下穷索的历史难题发起了冲击。5年来,这一工程集中了我国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学等学科门类的200多名老中青专家学者,依照系统工程的要求,分别设立了9个课题44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不同方法、不同方式对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问题进行了全面和全新的研究、考证。与以往千余年传统年代学研究所不同的是,这一工程采取了多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较大争议、又对整个断代框架至关重要的年代更是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力求使结论得到多线索、多角度的支持。

附录19:

路易十七的心脏被送到巴黎作基因分析 

路易十七的身份确定

1999年12月15日,装在水晶瓶内的路易十七的心脏将送往法国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做DNA测试,以解开他的身世之谜。

1795年在巴黎一所监狱里病逝的那个10岁男童,是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儿子?这桩缠了人们200多年的公案终于在4月19日得出结论:是。

这桩公案案情曲折,搞得人们两百多年来莫衷一是。而今,终于靠现代技术基因分析解开了这个谜团。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是路易十六,大革命时期,他于1793年上了断头台,不久王后也随他而去。当时,他们的儿子(史称“路易十七”)被囚禁在巴黎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1795年6月8日因骨结核病故。本来,小王子的故事就此了结,然而在他死后不久,即出现传言,说他越狱成功,隐身国外,在狱中病故的男童是“替身”。到19世纪初叶,竟然冒出100多个“路易十七”。其中有个名叫威赫莱姆·诺道夫的普鲁士钟表匠,他玩儿得更邪乎,最后连波旁家族的成员也给他蒙住了。他1845年去世,墓碑上俨然刻着这样的文字:“这里安卧着路易十七诺曼底公爵法兰西和诺瓦尔国王。”

那么,死于狱中的那个男童到底是不是路易十七呢?1846年只好开棺验尸。当年他死后的第二天,法医的报告说,死者患骨结核,从身材看有10来岁。而这次验尸的结果是,死者患骨结核,从身材看,年龄在15—18岁之间。1894年再次验尸,推断出的年龄更大了,说有18—20岁。因此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不是路易十七,要么是验错了尸体(他葬在公葬沟里)。

后来,钟表匠诺道夫的说法也露出了破绽,人们发现他的自传中有不少矛盾之处,遂于1950年打开他的棺木,从遗体的右肱骨取下了样本。到20世纪90年代,基因分析技术日臻成熟,1993年,诺道夫的肱骨取样分别交给比利时和法国的两个实验室,请它们各自对取样中的线粒体做基因分析。鉴于这种线粒体主要通过母亲遗传,所以研究人员将它跟取自路易十七母亲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头发上的样本进行了对比。奥地利的一个修道院还保留有王后两位姐妹的头发。基因对比的结论是:诺道夫跟王后毫无亲缘关系。

诺道夫的骗局被揭穿了,但仍不足以证明死在监狱里的就是路易十七,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对比。那么从哪里提取他的基因呢?幸好他的心脏还保留着。

路易十七病逝的当天,遗体做了解剖,参加解剖的医生有4位。其中一位叫菲力普—让·佩勒坦,他当时趁3个同事不注意,偷偷取下心脏,随手将它滚进地上的糠皮里。他后来用手绢裹好,放入衣袋,回到家中放进了一只盛有酒精的水晶瓶里。佩勒坦曾多次试图把心脏交给波旁家族,但未能成功。1828年即他去世前两年,心脏交给了巴黎大主教府,大主教说他将随时交给当时在位的国王查理十世。

1830年,巴黎爆发革命。7月29日,革命群众攻击主教府。混乱之中,一个印刷工人抢去了这颗心脏,说是要交给佩勒坦的儿子。此举被另一个人看见,争夺之中,水晶瓶掉到地上打碎了。8月5日,局势恢复平静,佩勒坦的儿子来到主教府,真幸运,他们在沙土堆里找到了心脏及打碎的水晶瓶。

1895年,心脏交给了声称是法国王室合法继承人的马德里大公唐·卡洛斯。1975年,大公的孙女将心脏转交给法兰西纪念委员会主席鲍福蒙大公。随后,波旁王室的路易亲王以王室家长和王位继承人的身份,要求国家把路易十七的心脏正式葬在其父母的身旁。从此,这颗历经磨难的心脏一直保存在圣德尼大教堂埋葬法国历代国王的地方。

几年前,对于要不要从这颗心脏上取样,存有争论。况且,心脏已有两百多年,两度滚入土中,它还有没有线粒体基因呢?但是,这是揭示真相的唯一途径。1999年12月15日,几位医生应邀到了圣德尼大教堂的地下墓穴。心脏早已变得十分坚硬,他们不得不动用锯子,取了4份样本,请比利时和德国的两位教授去分别鉴定。2000年4月19日,波旁王室的继位人路易亲王和上述两位教授一起正式宣布:1795年死于巴黎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的男童确实是路易十七,不是替身。

法国已于1994年立法,允许为医学、科学和司法目的应用基因分析,1999年年底还将建立性犯罪者的基因密码卡。美国是目前应用这项技术最广泛的国家,且已借此拯救了8个死刑犯的生命。

由于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尘封多年的案宗得以重新审理。20世纪80年代,法国东部发生过一起恶性杀害幼童案,已审理多年,难以判决。2000年4月19日,即公布路易十七基因检验结果的同一天,检察官要求重新审理,理由是,凶手的匿名信还保留着,根据他贴邮票时用的唾液就足以查明他的基因,最终破案的可能性极大。

附录20:

《拉肯宣言》

2001年12月15日晚,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外的拉肯宫结束。在为“欧洲的前途”召开的此次首脑会议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欧盟决定成立制宪筹备委员会,为欧盟今后的改革酝酿方案。此外,会议还就欧洲防务、欧盟扩大、中东局势和阿富汗维和行动等问题作出了决定。

在欧盟防务问题上,首脑会议宣布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现在已具有采取行动的能力。由于希腊的反对,欧盟目前不能自动使用北约资源。此次会议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欧盟扩大问题,首脑会议宣布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候选国基本达到入盟的标准。他们可望在2002年底前结束与欧盟的谈判,并有望在2004年正式加入欧盟。

欧盟首脑会议还决定,欧盟将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参加由联合国授权的在阿富汗执行维和行动的国际维和部队。从2002年1月1日起,西班牙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欧盟15国首脑15日一致通过了《拉肯宣言》,宣布创立具有全面代表性的制宪筹备委员会,从而揭开了欧盟深层次改革的帷幕。

宣言说,欧洲公民呼吁欧盟领导机制更加廉洁、开放、高效和民主。这样的机制能够使欧洲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质量、较低的犯罪率、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制度。为实现这一美好前景,欧洲面临三项挑战:如何使公民更加认同欧洲的理想和制度,如何使欧洲的政治适应欧盟的扩大,以及如何使欧盟在新的和多极化的世界中成为稳定的因素和一种模式。为此,需要对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的制度权限进行改革,需要简化欧盟机构的运作程序,需要使欧盟成为一个更加民主、透明和高效的整体,需要为欧洲公民制定一部宪法。

宣言说,欧盟现在已经有四项条约,欧盟的目标、权力和政策法规全部包含在这些条约之中。欧洲想要进一步发展,简化条约是必要的。但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涉及欧洲的前途,需要发起一场全欧范围的讨论。因此,为尽可能使下一次欧盟政府间会议着手制定宪法,欧盟领导人决定成立一个制宪筹备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组织有关“欧盟前途的讨论”,以便为欧盟决策层提出制定宪法的合理化建议。

欧盟领导人决定任命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为制宪筹委会主席,意大利前总理阿马托和比利时前首相德阿纳为副主席,他们三人与另外9名代表组成主席团,领导筹委会的工作。筹委会的组成人员主要为各成员国政府和议会的代表,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的代表。按规定,欧盟候选国也将选出代表参加筹委会的相关会议。

附录21:

地球出现特大磁暴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5日发布报告称,15日地球上出现了特大磁暴,16日晚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磁暴,大磁暴对人造卫星及地球上的通讯、导航系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室研究员乐贵明介绍,北京时间13日10时40分爆发了X3.4级太阳耀斑,并伴有日冕物质抛射(CME),这些CME到达地球后,使地球于15日凌晨出现特大磁暴。

北京时间15日6时15分又爆发了一个X1.5级太阳耀斑,同样伴有CME。受此次太阳耀斑影响,太阳高能质子流量再次增加,该质子事件预计15日晚些时候或者16日结束。这些CME可能于16日晚到达地球,届时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磁暴。

乐贵明说,大磁暴能改变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比如它能改变卫星上遥感器的探测方向。大磁暴还会影响定位、导航和短波通讯,但一般不会影响手机。大磁暴产生的附加电流对电力系统会有一定影响。此外,出现大磁暴时,放飞的鸽子会因迷路而回不了家,因为鸽子是沿磁力线飞行的,而大磁暴会改变磁力线的方向。

附录22:

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三位台胞在深圳机场登机时挥手致意

(当日早上7时20分,作为两岸直接“三通”首个飞往台湾的大陆航班,深圳航空ZH9095航班正式从深圳机场起飞。)

2008年12月15日,在天津港码头,中国海运集团所属的“新烟台”轮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大洋洲”轮两艘万吨巨轮满载着集装箱整装待发。当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举行。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分析人士说,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启动,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15日8时05分,迎着绚丽的曙光,大陆东方航空公司的MU2075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首度沿“截弯取直”的台湾海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飞向台北。

6分钟后,伴着期盼的目光,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332号航班从台北松山机场腾空,也第一次沿双向直达航路前往上海。

8时47分,这两架执行两岸空运直航的首班包机在相隔3000尺的空中相遇,乳白色的烟迹汇合成两岸关系交往史上的新节点。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

(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

附录23:

智利共和国 

智利共和国地图 

智利共和国国旗 

 

智利共和国国徽 

智利共和国首都 圣地亚哥 

智利共和国货币 智利比索

 

圣地亚哥主教教堂 

塔拉尔盐湖

      

复活节岛风光